《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_第1页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_第2页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_第3页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_第4页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4《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单元(或主题)名称以新闻的方式学习新闻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简述本单元(或主题)学习对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价值;简要说明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学习单元可以按教材内容组织,也可以按学科学业发展和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来组织,还可以按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跨学科组织。)本单元的主题是“以新闻的方式学新闻”。教材中将这一个单元安排为活动探究单元,共安排三个学习任务,分别是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1)关于新闻阅读的教学设计说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初中阶段新闻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新闻,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本单元共入选五篇新闻作品,都秉持“用事实说话”的原则,不仅能够体现消息、新闻特写和通讯在结构、写法、语言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且自身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和鲜明的风格特征。学生在阅读这些课文时,当然要了解新闻事实,但这些并非新闻阅读的重点所在。阅读新闻,要学会分析新闻要素,梳理新闻结构,理解作者是怎样组织、呈现新闻事实,怎样用事实表现自己的态度与倾向,以达成较佳的新闻效果的。在阅读中,学生也要感受作品的语言,但不需要过多地做文学性的赏析,而是要领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把握不同新闻体裁在语言上的特点,并理解新闻语言独有的表现力。此外,王荣生教授曾提到:“提高可读性是新闻报道自身的追求。新闻‘力求用所有人都能理解的语言和形式表达出来’,甚至要求‘不带一个让14岁智力的人感到迷惑的句子’。从这个意义上说,获取新闻报道的事实——关于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情的信息,是不需要在中学语文课上特意教的。中学语文课需要教的,是把学生提升为理性而具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者。”(2)关于新闻采访的教学设计说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新闻采访这一活动任务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通过复杂的选题、采编等活动,经历新闻的形成过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做中学,建构属于自己的有机的知识结构,并形成相应的语文能力。(3)关于新闻写作的教学设计说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新闻写作是本单元的第三个任务,它将任务一的知和任务二的行结合起来,落实为具体的写作和制作。与一般的作文不同,新闻写作有着比较明显的程式化特征,其格式、结构和各部分的基本特点都有比较明确的要求,因此,在设计中我们要更多关注评价标准的制定及自主修改环节。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设计单元学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前期,我们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初二(8)班和(10)班的同学进行了新闻阅读小调查,两个班共73人,有效问卷71份。调查结果显示:(1)他们对新闻阅读的兴趣一般,没有每天阅读新闻的习惯或无暇阅读新闻;(2)他们知道新闻与学习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关注新闻可以丰富生活、提升认识。(3)他们更加关注新闻事件,对新闻事件极少予以思考。(4)愿意做新闻的捕捉者和传递者,但对新闻写作信心不足。基于以上对学科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本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一定的新闻阅读能力,学会撰写新闻作品。(2)锻炼捕捉新闻线索、抓住新闻热点的能力;提高策划组织、分工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3)养成关注现实、关心时事、自主思考的习惯;形成求真求实、冷静客观的思维方式;学会准确、负责任、言必有据地表达。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本单元每课时的内容主题及关联如下图所示:第一单元:以新闻的方式学新闻任务一:新闻阅读阅读消息、新闻特写、通讯等不同题材的新闻作品,了解新闻内容,把握各自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任务二:新闻采访熟悉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自主确定报道题材,制定采访方案,草拟采访提纲,分小组进行采访实践,搜集新闻素材。任务三:新闻写作分三类任务:一、必做任务,每位同学写一则消息;二、自选任务,撰写新闻特写、通讯等,每位同学从中任选一项完成;三、拓展任务,将本组或全班的新闻作品加以整理,编辑制作成报纸或新闻网页。第1课时:结合教材,了解新闻阅读的目标与方法。1.阅读第一单元“活动·探究”任务单,了解单元学习任务。2.阅读任务一“新闻阅读”,了解学习新闻阅读的目标和方法。3.浏览五篇新闻,获取基本信息。第5课时:召开项目发布会1.教师发布项目,明确活动要求——为校运动会写专题报道。2.师生共同制定报纸专题版面评价标准。3.以小组为单位召开新闻采访选题会,确定报道题材。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预判,初步设计报纸专题版面。第7课时:新闻写作1.师生共同制定新闻写作的评价标准。2.学生在整理采访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新闻写作。第2课时:消息阅读1.理清新闻要素,了解课文内容。2.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倒金字塔结构,学习阅读新闻的一般方法。3.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事实传达出的观点。第6课时:学写采访提纲1.学习优秀采访案例2.草拟采访提纲。3.设计采访问题。4.小组明确分工。5.模拟现场采访。6.发现问题,修改采访提纲。第8课时:修改新闻作品第3课时:特写阅读《“飞天”凌空》——如何拉长新闻瞬间?1.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理解新闻特写的新闻价值。2.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体现的运动之美。课外:现场采访,教师跟进指导

第9课时:制作报纸第4课时:通讯阅读《一着惊海天》——如何组织新闻材料?1.了解这则通讯所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与重要意义,感受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情感。2.思考作者是怎样获取、组织各种新闻事实的,理解新闻采访的作用和价值。3.掌握通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梳理结构品语言对比发现读消息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核心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分析,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已学内容与本课内容的关联。可用结构图示呈现)这是同学们第一次学习新闻阅读。《消息二则》是毛主席献给中国新闻史的经典篇章。这两篇文章结构清晰,事实准确,行文精粹,言简意丰,同时又恰当地体现出作者的态度。阅读这两则消息,有助于学生学会分析新闻要素,了解新闻事实,初步了解消息这种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理解作者怎样用事实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初步形成一定的新闻阅读能力。《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第一单元的一篇消息,它堪称“倒金字塔结构”的典范,很适合学生在初学消息时参考效仿。2.学习者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问卷结果显示:(1)在五篇新闻中,同学们最喜欢的是特写。特写中生动的语言,形象的画面,都是他们的喜欢之处,而对于消息,说不出喜欢的理由。(2)初二(8)班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同学喜欢军事类新闻。渡江战役是我国解放战争时期一次规模宏大、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战役,这应该引起本班同学的关注。(3)全班有3/5的同学在阅读新闻时只关注事件,不能有意识地分析新闻要素,不能全面、准确地获取新闻事实,并理解作者通过事实表达的情感与立场,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初二8班经过了一个学年的学习,对于深度学习的学习理念和方式比较适应,愿意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学习,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并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3.学习目标确定(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和学生应能够做到的事情。可分条表述。)(1)理清新闻要素,了解课文内容。(2)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倒金字塔结构,学习阅读新闻的一般方法。(3)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事实传达出的态度和观点。4.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倒金字塔结构,学习阅读新闻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事实传达出的态度和观点。5.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深入,突出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课时的学习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项目ABCD1.对话数量7组及以上5-6组3-4组1-2组2.对话内容准确提取原文,用关键词呈现。1处不符合原文2处不符合3处以上3.对话主题准确概括,用倒金字塔呈现概括不太准确概括错误没有概况4.陈述理由分条讲解要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设计对话的理由,全面、充分。清楚地讲解了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设计对话,但理由不全面、不充分。没有讲清楚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设计对话没有讲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设计对话5.角色扮演准确、流利、有感情准确、流利、不太主动准确、流利准确但不太流利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环节一:回顾小组活动任务教师活动1(教学环节中呈现的学习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学习任务类型;对应学生活动,示范指导学科思想方法,关注课堂生成,纠正思维错漏,恰当运用评价方式与评价工具持续评价促进学习。下同)师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消息阅读”。师2:上节课,同学们阅读了教材中的第一篇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成了小组活动探究任务:1949年4月22日8时,北平城内,爱国青年甲在《人民日报》上读到了渡江战役的最近战况,他急切地想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的好朋友乙。乙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也非常激动,想要向甲询问更多的关于渡江战役的信息。同学们根据上述情境,从课文中筛选恰当的信息完成了二人对话。师3:这节课,请同学们展示本小组的探究成果。回忆上节课所学,进入本节课学习情境,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活动意图说明:(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情境、学习活动等的组织与实施意图,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说明环节或活动对目标达成的意义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说出教与学活动的关联,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回忆上节所学,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环节二:小组展示探究成果教师活动2师1:请小组上台汇报。师2:请小组注意在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1)我们组共设计了____组对话。(2)我们组的第__组对话是围绕渡江战役的____来谈的。这个信息在原文的____。(3)我们提取信息的先后顺序,第一个理由是____,第二个……(4)下面请欣赏角色扮演。(5)汇报时间:10分钟。师3:在小组展示时,请大家根据我们之前制定的评价标准,认真倾听、做笔记、思考。(1)将汇报小组提到的信息在原文依次做上标记。(2)针对对话数量与内容,思考:哪个信息我们组没有提取?这个信息重要吗?我们还提取了什么信息?这个该不该提取?(3)针对对话主题与先后顺序,你觉得他们这样的安排合理吗?(4)角色扮演中,哪一处最为生动形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一处还可以做的更好些?对话内容对话主题原文位置理由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物、渡江兵力、事件及事件结果标题1.听者心理(胜负?——战况?——展望)(1)全面了解(重要性递减原则):人物、事件及结果——具体情况——发展趋势(2)消息可信度2.事件发生顺序:(1)发生——发展——走向(2)条理清晰2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渡江战役消息来源电头3二十一日人物、渡江兵力、事件及事件结果、渡江成功时间导语4二十日午夜渡江开始时间主体(2)5芜湖、安庆渡江地点主体(2)6国民党……敌军表现/具体战况(情景、形势)主体(3)7长江……我军……自然条件、我军表现/具体战况(情景、形势)主体(4)8不到二十四小时渡江所用时间

主体(4)9进击最近状况主体(4)10坚决执行战争展望结语(5)活动意图说明:小组汇报,了解新闻内容,把握新闻结构。环节三:围绕标准进行评价教师活动3师:感谢这个小组的汇报!师1:针对对话数量,内容与主题,请同学们说一说:他们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合理吗?哪个信息我们组没有提取?这个信息重要吗?我们还提取了什么信息?该不该提取?难点1:事件顺序标题是作者写作意图所在,也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本文标题用12个字就概括了消息的核心内容,醒目简练,鲜明有力;正文由导语、主体和结语三大部分构成。导语虽然只有一句话,却涵盖了事件的时间、人物、事实和结果,文字洗练,概括性强。紧接着,主体部分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一步讲述渡江战斗过程。结语与主体内容紧密衔接,用预见性的口吻预示人民解放军的全面胜利。各个部分安排得清晰明了,井井有条,可谓“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难点2:读者心理战役谁胜谁负?进攻是否顺利?国民党军是否会反攻?……针对读者的这些疑问,作者在消息中一一予以回应。首先,报道战局的整体情况,明确告知读者解放军“旗开得胜”的战局;接下来以主要篇幅展现战斗的具体情况,报道解放军“胜得轻松”;最后写战役的发展,告诉读者,解放军将“一胜再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这样,按照“胜负——战况——展望”的顺序展开,不仅符合人们了解事件的一般顺序,更合乎读者的心理期待和阅读需求,产生了极佳的传播效果。难点3:“长江风平浪静”这句描写有无必要?(1)新闻是“用事实说话”,是客观的描写,准确地传递信息。(2)写战斗的自然条件,是对“何时”“何地”的补充,暗示我军占有“天时”,敌人并无“地利”。如是“风急浪高”,就会大大增加作战难度,暗示战斗结果必定是我军风卷残云,敌军一溃千里。(3)“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用精短的描写展现了我军作战的整体态势,气势豪迈,也传达出了作者的兴奋与喜悦。总结、板书:《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虽然不到两百字,内容却十分丰富,毛主席将渡江战役第一天的基本信息、战场态势表述得清清楚楚,同时对战役的未来走向做出了准确的预判。可谓“行文精粹,词约旨丰”。师2:角色扮演中,哪一处最为生动形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一处还可以做的更好些?请抓住“关键词”,从重音和感情基调等角度来谈看法。难点:(1)“三十万大军”传达了我军参战部队的数量信息,使人感到,人民解放军凝聚着无坚不摧的钢铁般的力量,给人以巨大的鼓舞。(2)“胜利”与“南渡”两个词,说明我三十万大军已经成功地自北向南读过长江天堑,撕开了国民党苦心经营三个半月、号称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因而更预示着更大更多的胜利会一个接一个传来,我们可以感受到得知消息者内心的高兴与激动。(3)“直取对岸”,表现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一往无前的战斗情景。(4)“突破敌阵”,表现国民党军的虚弱与人民解放军的英勇。(5)“不到二十四小时”,显示出人民解放军攻击强度之高,无坚不摧。(6)“现正向……”指出事件的发展方向和战斗正向纵深发展的可喜情况。……总结、板书: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胜利渡江,是在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后传来的捷报。闻听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天堑的喜讯,深知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大势已去,毛泽东同志内心怎能平静?这种激动的心情自然带到文章之中,显示了冲天的气势和豪迈的气概,可谓“词约旨丰,气势豪迈”。师3: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活动意图说明:把握消息特色环节四:联系实际拓展应用教师活动4师1: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得出了如下阅读消息的一般方法:读标题——迅速了解读导语——概要了解读主体——详细了解你同意我的结论吗?请联系这节课所学及你的实际阅读经验(报纸、手机),谈谈你的看法。预设:(1)网络时代新闻的写法与传播方式的变化。(2)网络时代新闻阅读的辨别与批判性思维。活动意图说明:总结阅读新闻的一般方法,同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了解新闻的发展与变化。学生活动学生活动1(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围绕完成学习任务开展系列活动与教的环节对应,学生分析任务-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分享交流中学习并有实际收获。下同)学生活动2小组汇报。学生活动3讨论交流学生活动4联系本节课所学和实际阅读经验,谈看法。7.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使用PPT应注意呈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梳理结构品语言对比发现读消息结构分明条理清晰词约旨丰气势豪迈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设计时关注作业的意图、功能、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好作业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面向全体,进行分层设计;检测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