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半导体材料公司质量管理方案_第1页
智能汽车半导体材料公司质量管理方案_第2页
智能汽车半导体材料公司质量管理方案_第3页
智能汽车半导体材料公司质量管理方案_第4页
智能汽车半导体材料公司质量管理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汽车半导体材料公司

质量管理方案

XXX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一、产业环境分析...................................................4

二、创新加速智能汽车电动化进程....................................4

三、必要性分析.....................................................5

四、公司简介........................................................5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6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7

五、质量认证的相关概念.............................................7

六、产品质量认证..................................................10

七、审核的策划与实施..............................................17

八、审核的相关术语................................................25

九、质量数据与分布规律............................................27

十、过程质量控制的特点.................30

十一、过程能力.................35

十二、过程能力的计算和评价........................................37

十三、质量管理八项原则............................................38

十四、质量管理体系基础............................................42

十五、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和改进...................................48

十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与试运行.............................50

十七、质量及相关术语..............................................53

十八、质量特性....................................................63

十九、卓越绩效模式................................................68

二十、质量文化....................................................72

二十一、项目简介..................................................77

二十二、SWOT分析.................................................82

二十三、人力资源分析..............................................91

劳动定员一览表.....................................................91

二十四、法人治理结构..............................................93

一、产业环境分析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别除不可比因素,地方级财政收

入增长2.6%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决胜之年。全市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

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3%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保

持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以内,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

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0

二、创新加速智能汽车电动化进程

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宜宾成功举行。展会上包括宁德时

代的麒麟电池、巧克力换电块,特斯拉的磷酸铁锂电池包及储能设备

Powerwall、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等展品,宁德时代在演讲中表示,创新

是宁德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前十年,在材料创新上,宁德第一个在世

界范围内量产了811电池;在结构创新上,宁德首创并且量产无模组

CTP技术。

唯快不破,充电速度正成为核心痛点。电动车在全球的快速渗透

扩张则进一步放大了充电速度对于车主行车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影响,

同时相应的快充需求也呼之欲出。对于目前的消费者而言,存在的主

要痛点为;充电、续航和安全。其中充电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消

费者购买欲望。

目前已经有多家企业已经发布自身快充布局方案,并且自2021年

起已经陆续有相关产品:保时捷推出首款800V快充平台电车;比亚迪

e平台3.0发布,对应概念车型ocean-X;吉利极氟001搭载800V快

充平台。同时华为发布其AI闪充全栈高压平台,预计到2025年将实

现5min快充。

三、必要性分析

1、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刀

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

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

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C同时资金补充流

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

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四、公司简介

(一)基本信息

1、公司名称:XXX有限责任公司

2、法定代表人:孔xx

3、注册资本;1050万元

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

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

6、成立日期:2010-6-23

7、营业期限;2010-6-23至无固定期限

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

(二)公司简介

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

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

“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

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以人为本,强调服务,一直秉承“追求客户最大满意度”的原则。多

年来公司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

快速发展。未来我司将继续以“客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

原则,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对客户以诚相待,互动双

O

(三)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

资产总额1831.831465.461373.87

负债总额868.47694.78651.35

股东权益合计963.36770.69722.52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

营业收入4697.263757.813522.95

营业利润862.86690.29647.14

利润总额755.69604.55566.77

净利润566.77442.08408.07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

566.77442.08408.07

者的净利润

五、质量认证的相关概念

21世纪,经济向全球化发展,贸易趋向国际化,质量意识、质量

竞争贯穿于全球交易,不同国家、行业都存在不同的认证要求,不同

的认证要求已经成为各组织继续发展的障碍。组织实施质量认证犹如

雨后春笋成为世界性的大趋势,了解、研究、发展质量认证的有关知

识已成为组织的迫切需求,也是时代的需求。

1、合格评定

根据《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IS0/IEC17000:2004)中的

定义,合格评定是与产品、过程、体系、人员或机构有关的规定要求

得到满足的证实。从定义中可见:合格评定的对象是产品、过程、体

系、人员或机构;合格评定的依据是认证认可法规、指南和标准。合

格评定的方法一般包括检测、检查、认证、审核、评价和批准等。

现代合格评定制度起源于英国,1903年,英国ESC(英国工程标

准委员会)第一次使用“风筝”标志,用来说明标有“风筝”标志的

钢轨是合格品。1922年,该标志依照英国商标法注册,成为第一个受

法律保护的认证标志。

(1)认证。认证根据《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

(IS0/IEC17000;2004)中的定义:认证是与产品、过程、体系或人

员有关的第三方证明。在注意里说明,管理体系认证有时也称作注册;

认证适合于除了合格评定机构外的所有合格评定对象,认可适合于合

格评定机构。

认证通常分为产品、服务和管理体系认证,大家较为熟悉的CCC

认证就是强制性产品认证。而体系认证包括:以IS09001(GB/T19001)

标准为依据开展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IS014001(GB/T14001)标准

为依据开展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GB/T28001标准为依据开展的职

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HACCP)认证等。

还有以体育场所服务标志为依据开展的体育服务认证。

(2)认可°认可(Accreditation)是指正式表明合格评定机构

具备实施特定合格评定工作的能力的第三方证明。即是一个权威机构

依据程序对某一团体或个人具有从事特定任务的能力给予正式确认。

认可包括三部分:实验室/检验机构认可、认证机构认可、审核员

/评审员资格认可。

2、认证与认可的区别

(1)认证是由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的,认可是由权威机构进行的。

认证工作由具有第三方地位的机构进行,以确保认证结果的公正性。

权威机构通常是由政府部门授权组建的一个组织,以确保认可的权威

性。我国的认可机构为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统一

负责实施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等相关机构的认可工作。

(2)认证是书面保证,认可是正式承认。书面保证是通过由第三

方认证机构颁发的认证证书使有关方面确信经认证的产品或质量体系

符合规定的要求。正式承认则意味着经批准准予从事某项活动。

(3)认证是证明符合性,认可是证明具备能力。经认证的产品是

指由第三方认证机构证明该产品符合特定产品标准的规定,经认证的

质量体系是由第三方认证机构证明该质量体系符合某一质量保证标准

的要求。经认可的认证机构表明该机构具有从事特定任务(如质量体

系认证、产品认证、质量体系审核、产品检验)的能力。

六、产品质量认证

产品质量认证是依据产品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

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相应

技术要求的活动。

1、产品质量认证的性质

按照产品质量认证的性质或强制程度可分为自愿性认证和强制性

认证两类。

(1)自愿性认证。由产品生产企业自愿申请,绝大多数工业、农

业、节能产品都实行自愿性合格认证6

(2)强制性认证。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是各国政府为保护广大

消费者人身和动植物生命安全,保护环境、保护国家安全,依照法律

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它要求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

技术法规Q强制性产品认证是通过制定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和实施强

制性产品认证程序,凡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的产品,没有获得

指定认证机构的认证证书,没有按规定加施认证标志,一律不得进口、

不得出厂销售和在经营服务场所使用。我国的强制性认证是CCC认证,

获得认证的产品可以在产品外包装上施加认证标志c在境内生产并获

得认证的产品必须在出厂前施加认证标志。我国于2001年12月3日,

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CNCA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

品认证的19类产品目录,至今已达到22类产品。

2、产品认证的范围区分

按产品认证制度作用范围分,认证可分为国际认证、区域认证、

国家认证三种。

(1)国际认证。国际认证是“由政府或非政府的国际团体进行组

织和管理的认证,其成员资格向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开放”。目前,国

际认证主要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等国际组织采用的

质量认证。

(2)区域认证。区域认证是由政府或非政府的区域团体组织和管

理的认证。它的成员资格通常限于世界某一区域的国家。

目前,在国际上较有权威的区域认证是欧洲标建化委员会(CEN)

和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的认证。

(3)国家认证。国家认证是由国家级的政府或非政府团体进行组

织和管理的认证,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多的一种质量认证。一般根据不

同的国家和组织有不同的产品认证标志,这些认证标志,多数与本国

的国家标准或标准化团体的代号、文字、图形相同C

3、产品质量认证的模式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产品认证的发展,尤其是为了给发

展中国家的质量认证活动提供建议和指导。国际标准化组织认证委员

会(ISO/CERTICO)组织编写的《认证的原则与实践》,第一次依据质

量认证的要素,总结了下列八种产品质量认证模式c第5种产品认证

方式是一种比较严格又科学合理的认证方式。ISO与IEC制定的有关质

量认证指南量口:ISO/IEC指南28)均以这种方式为基本依据。

(1)一次性型式试验。一次性型式试验的认证模式,是指按照规

定的试验方法,对从企业或市场随机抽取的产品样本进行型式试验,

从而判断被检验的样品是否符合标准或技术规范。

这种方式是一种最简单的产品质量认证方式,只经过一次试验,

不能完全证明企业生产的产品都符合标准要求,有较大的偶然性。比

如有时候认证机构受顾客委托,对某企业产品抽样进行ROHS检测,然

后出具检测报告。

(2)型式试验+市场上抽样监督检验的事后监督。型式试验+市场

上抽样监督检验的事后监督的认证模式,是一种以型式试验为基础,

随后又对产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监督检验,监督的办法是从市场上

购买样品或从批发商、零售商的仓库中随机抽样进行检验,以证明认

证产品的质量持续符合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这种形式使用产品认

证标志,可以提供可靠的产品质量信任程度。

(3)型式试验+生产企业产品抽样监督检验(工厂抽样检验)。

型式试验+工厂抽样检验的认证模式,与第二种形式相近,区别在于认

证后的监督检验方式不同。它是从工厂发货前的产品中履机抽样进行

检验,这种认证形式同样可以证明认证产品的质量持续符合标准或技

术规范的要求,也可以使用产品认证标志,还可以提供可靠的产品质

量信任程度。

(4)型式试验+对市场和生产企业的产品抽样监督检验(工厂和

市场抽样检验)。型式试验+工厂和市场抽样检验认证模式,实际上是

第二和第三两种形式的结合。认证后监督抽取的样品,既来自市场又

来目工厂的成品库,因而监督的力度更强。通过这种认证的产品可以

使用认证标志,提供产品质量的信任程度也较前两种高。但是由于没

有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审,因此对不合格品的处理及纠正预

防措施就有可能不完善。

(5)型式试验+质量体系评审+市场和生产企业的产品抽样监督检

验。型式试验+质量体系评审+市场和生产企业的产品抽样监督检验认

证模式,是目前很多国家采取的产品认证方式。它既要求产品依据标

准进行型式试验合格,又要求生产企业有一个完善的质量体系确保具

有持续生产合格品的能力,它能对顾客提供最高程度的信任。这也是

国际标准化组织向各国推荐的一种认证形式。我国的产品质量认证的

典型工作流程也是采用这种模式,通过这种形式认证的产品可以使用

认证标志。

(6)工厂质量体系评宙。工厂质量体系评审认证模式,是对产品

生产企业的质量体系进行评定,从而证实生产企业具有按既定的标准

或规范要求提供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其认证的对象是企业的质量体

系而不是产品,因此,通过这种形式认证的企业,不能在出厂的产品

上使用产品认证标志,而是由认证机构给予生产该产品的企业质量体

系注册登记,发给注册证书,表明该体系符合标准的要求,如企业进

行IS09001;2008认证,这是典型的工厂质量体系评审。

(7)批量抽样检验。批量抽样检验认证模式,是依据统计抽样技

术按规定的抽样方案对企业生产的一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的认证。其

目的主要是帮助买方判断该批产品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这种认证形式,

只有在供需双方协商一致后才能有效地执行,就该批产品而言,能提

供相当高的质量信任。这种认证方式只对该批检验合格的产品发放认

证证书,而不授予认证标志。如某企业出口一批产品,委托某国外认

证机构按照某标准对该批产品进行检查(验货)。

(8)全数检验。全数检验的认证模式,是对认证产品做100%的检

验,这种检验是由经过认可的独立检验机构按照指定的标准来进行的。

因而所需费用很高,一般只在政府有专门规定的情况下才采用这种认

证形式。它一般适用于产品结构复杂,性能要求高、批量少的高、精、

尖产品(如飞机、火箭等)及与人民身体健康安全密切相关的产品。

例如,英国和法国政府对体温表有特殊规定,必须经政府指定的检验

机构对每件产品检验合格并做上标志后才能在市场上销售。

4、产品质量认证的管理

产品质量认证的管理包括流程和认证证书与认证标志的管理。

(1)产品质量认证流程。国内外产品认证机构,尽管都有自己的

产品认证规范和程序,但它们一般都采用ISO/IEC《认证的原则和实践》

中所推荐的第五种方式,即通过对产品的试验和对产品生产企业的质

量体系的评审来确定产品是否符合标准,然后颁发认证证书和标志,

并对企业进行获证后的监督。

①申请阶段。

*提出产品认证意向。日请产品认证的企业要在自评认为具有认证

条件时,向多家已被认可的产品认证机构表述申请认证意向,索取有

关文件和申请表,了解认证机构经授权的业务范围、工作流程或程序、

收费标准(尤其涉及单元的划分)。

*咨询。必要时,申请者可邀请有关产品认证专家或咨询公司进行

咨询,以便确认如何更高效地满足认证要求。

*申请产品认证。依据产品认证机构的授权范围、其权威性、组织

顾客的意向等因素选定认证机构,并向其正式提出认证申请,填写申

请表,递交相关资料Q

*审查申请材料。产品认证机构对申请者的申请表及其材料的完整

性、正确性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申请。

*签订认证合同。如果认证机构同意受理申请,则应该与申请者签

订认证合同,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不受理,则应该通知申请

者,并说明原因和理由。

②评审与试验。合同生效后,产品认证机构应该从产品试验与产

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评审两个方面进行评审和检验。

*产品试验。认证机构应开具产品质量检测委托书,委托已认可的

实验室进行产品质量检测或型式试验,试验要根据产品的类型和规格

按照规定的单元进行。

产品检验机构依据委托书,安排产品抽样计划,并按计划抽样,

进行检测或型式试验,试验完成后填写和提交检测报告。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评官。一般在产品试验合格后,产品认证机构

指派审核组或委托有关质量体系认证机构选配审核组,在对其质量体

系文件审核合格后,到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质量体系标准及企业质量

体系文件进行现场评审,并在评审后编制质量管理体系评审报告。有

时候,也可以在现场评审合格后,进行产品抽样,交产品检测机构进

行产品试验。

③批准与发证。如果产品检测与体系评审都合格,则可批准颁发

产品认证证书,允许在认证证书有效期内使用规定的认证标志。

④认证后监督。对已获产品认证证书的企业,认证机构应按照程

序规定安排抽样检测或体系评审。

认证证书期满后,申请者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重新申请认证。

(2)产品质量认证证书与认证标志。

①产品质量认证证书。产品质量认证证书是认证机构证明产品符

合认证要求的法定证明文件。申请企业取得认证证书后,应按国家的

法规和认证机构的规定加以使用,未经认证机构许可,不得复制、转

让。一般地,认证证书可以在广告、展销会、订货会等产品推销活动

中宣传、展示,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②产品质量认证标志。产品质量认证标志是由认证机构设计并发

布的一种专用质量标志。它由认证机构代表国家认证授权机构来颁发。

产品质量认证标志经认证机构批准,可以使用在认证产品、产品铭牌、

包装物、产品使用说明书或出厂合格证上,用来证明该产品符合特定

标准或技术规范。

七、审核的策划与实施

1、审核方案的管理

审核方案是指针对特定时间段所策划,并具有特定目的的一组

(一次或多次)审核,审核方案包括策划、组织和实施审核的所有必

要的活动。

GB/T19011—2003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中,审核方案

的管理总则指出,根据受审核组织的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一个审

核方案可以包括一次或多次审核。这些审核可以有不同的目的,也可

以包括多体系审核或联合审核。

审核方案还包括对审核的类型和数目进行策划和组织,以及在规

定的时间框架内有效和高效地实施审核提供资源的所有必要的活动。

一个组织可以制订一个或多个审核方案。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当对审核方案的管理进行授权。负责管理审

核方案的人员应当制订、实施、监视、评审与改进审核方案;识别并

确保提供必要的资源。

2、审核活动

在GB/T19011—2003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中,审核

活动总则指出,作为审核方案一部分的审核活动的策划与实施的适用

程度,取决于特定审核的范围和复杂程度及审核结论的预期用途。

(1)审核的启动。

①负责管理审核方案的人员应当为特定的审核指定审核组组长。

在进行联合审核时,各审核组在审核开始前就各自的职责特别是审核

组纽长的权限达成一致,这一点非常重要Q

②确定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在审核方案总体目的内,一次具

体的审核应当基于形成文件的目的、范围和准则。

审核范围描述了审核的内容和界限,例如,实际位置,组织单元,

受审核的活动和过程及审核所覆盖的时期。审核准则用作确定符合性

的依据,可以包括所适用的方针、程序、标准、法律法规、管理体系

要求、合同要求或行业规范。审核目的应当由审核委托方确定,审核

范围和准则应当由审核委托方和审核组组长根据审核方案程序确定。

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的任何变化应当征得原各方同意。当实施结合

审核时,重要的是审核组组长确保审核目的、范围知准则适合于结合

审核的性质。

③确定审核的可行性,应当确定审核的可行性,同时考虑策划审

核所需的充分和适当的信息、受审核方的充分合作用充分的时间和资

源的可获得性。

当审核不可行时,应当在与受审核方协商后向审核委托方建议替

代方案。

④选择审核组。当已明确审核可行时,应当选择审核组,同时考

虑实现审核目的所需的能力。当只有一名审核员时,审核员应承担审

核纽组长全部适用的职责。若审核组中的审核员没有完全具备审核所

需的知识和技能,可通过技术专家予以满足。技术专家应当在审核员

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⑤与受审核方的初始接触。初步联系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的与受

审核方的代表建立沟通渠道,确认实施审核的权限;提供有关建议的

时间安排和审核组组成的信息;要求获得相关文件,包括记录;确定

适用的现场安全规则;对审核作出安排;就观察员的参与和审核组向

导的需求达成一致意见。上述活动由负责管理审核方案的人员或审核

组纽长进行。

(2)文件评审。在现场审核前应当评审受审核方的文件,以确定

文件所属的体系与审核准则的符合性。文件可包括管理体系的相关文

件和记录及以前的审核报告。评审应当考虑组织的规模、性质和复杂

程度及审核的目的和范围。在有些情况下,如果不影响审核实施的有

效性,文件评审可以推迟至现场审核开始。在其他情况下,为获得对

可获得信息的适当了解,可以进行现场初访。

如果发现文件不适用、不充分,审核组组长应当通知审核委托方

和负责管理审核方案的人员及受审核方。应当决定审核是否继续进行

或暂停直至有关文件的问题得到解决Q

(3)现场审核的准备。

①编制审核计划。审核组组长应当编制一份审核计划,为审核委

托方、审核组和受审核方之间就审核的实施达成一致提供依据。审核

计划应当便于审核活动的日程安排和协调。

审核计划应当包括:审核目的、审核准则、审核范围、进行现场

审核活动的日期和地点、现场审核活动预期的时间向期限、审核组成

员和向导的作用和职责,以及向审核的关键区域配置适当的资源等。

在现场审核活动开始前,审核计划应当经审核委托方评审和接受,

并提交给受审核方。

受审核方的任何异议应当在审核组组长、受审核方和审核委托方

之间予以解决。任何经修改的审核计划应当在继续审核前征得各方的

同意。

②审核组工作分配。审核组组长应当与审核组协商,将具体的过

程、职能、场所、区域或活动的审核职责分配给审核组每位成员。审

核纽工作的分配应当考虑审核员的独立性和能力的需要、资源的有效

利用及审核员、实习审核员和技术专家的不同作用知职责。为确保实

现审核目的,可随着审核的进展调整所分配的工作C

③准备工作文件。审核组成员应当评审与其所承担的审核工作有

关的信息,并准备必要的工作文件,用于审核过程的参考和记录。

工作文件,包括其使用后形成的记录,应至少保存到审核结束。

审核组成员在任何时候都应当妥善保管涉及保密或知识产权信息的工

作文件。

(4)现场审核的实施。

①应当与受审核方管理层,或者(适当时)与受审核的职能或过

程的负责人召开首次会议。首次会议的目的是;确认审核计划;简要

介绍审核活动如何实施;确认沟通渠道;向受审方提供询问的机会。

②根据审核的范围和复杂程度,在审核中可能有必要对审核组内

部及审核组与受审核方之间的沟通作出正式安排。

随着现场审核的进展,若出现需要改变审核范围的任何情况,应

当经审核委托方和(适当时)受审核方的评审和批准。

③向导和观察员可以与审核组随行,但不是审核组成员,不应当

影响或干扰审核的实施。一般来说,向导和观察员的作用是引导和见

证(审核发现)。

④在审核中,与审核后的、范围和准则有关的信息,包括与职能、

活动和过程间接口的有关信息,应当通过面谈、对活动的观察和文件

评审,适当的抽样进行收集并验证Q只有可证实的信息方可作为审核

证据。审核证据应当予以记录。

⑤应当对照审核准则评价审核证据以形成审核发现。审核发现能

表明符合或不符合审核准则。当审核目的有规定时,审核发现能识别

改进的机会。应当汇总与审核准则的符合情况,指明所审核的场所、

职能或过程。如果审核计划有规定,还应当记录具体的符合的审核发

现及其支持的审核证据。

应当记录不符合及其支持的审核证据。可以对不符合进行分级。

应当与受审核方一起评审不符合,以确认审核证据的准确性,并使受

审核方理解不符合。应当努力解决对审核证据和(或)审核发现有分

歧的问题,并记录尚未解决的问题。

⑥准备审核结论。在末次会议前,审核组应当针对审核目的,评

审审核发现及在审核过程中所收集的其他适当信息,考虑审核过程中

固有的不确定因素,对审核结论达成一致。如果审核目的有规定,准

备建议性的意见。如果审核计划有规定,讨论审核后续活动。

⑦举行末次会议。末次会议应当由审核组组长主持,并以受审核

方能够理解和认同的方式提出审核发现和结论,适当时,双方就受审

核方提出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计划的时间表达成共识c参加末次会议的

人员应当包括受审核方,也可包括审核委托方和其他方。

审核组和受审核方应当就有关审核发现和结论的不同意见进行讨

论,并尽可能予以解决。如果未能解决,应当记录所有的意见。如果

审核目的有规定,应当提出改进的建议,并强调该建议没有约束性。

(5)审核报告的编制、批准和分发。审核组组长应当对审核报告

的编制和内容负责。审核报告应当提供完整、准磔和清晰的审核记录,

并包括审核目的、审核范围,明确审核委托方、审核组组长和成员,

现场审核活动实施的日期和地点,以及审核准则、审核发现和审核结

论。对改进的建议和商定的审核后续活动计划(如果审核目的中有规

定)。

审核报告应当在商定的时间期限内提交。如果不能完成,应当向

审核委托方通报延误的理由,并就新的提交日期达成一致。审核报告

应当根据审核方案程序的规定注明日期,并经评审而批准。经批准的

审核报告应当分发给审核委托方指定的接受者。

审核报告归审核委托方所有,审核组成员和审核报告的所有接受

者都应当尊重并保持审核的保密性。

(6)审核的完成。当官核计划中的所有活动已完成,并分发了经

过批准的审核报告时,审核即告结束。

审核的相关文件应当根据参与各方的协议,并按照审核方案程序、

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合同要求予以保存或销毁。

除非法律要求,审核组和负责审核方案管理的人员若没有得到审

核委托方和(适当时)受审核方明确批准,不应当向任何其他方泄露

文件内容及审核中获得的其他信息或审核报告。如果需要披露审核文

件的内容,应当尽快通知审核委托方和受审核方。

(7)审核后续活动的实施。适用时,审核结论可以指出采取纠正、

预防和改进措施。此类措施通常由受审核方确定并在商定的期限内实

施,不视为审核的一部分。受审核方应当将这些措施的状态告知审核

委托方。

审核方案可规定由审核组成员进行审核后续活动,对纠正措施的

完成情况及有效性进行验证。验证可以是随后审核活动的一部分。通

过发挥审核组成员的专长实现增值。

八、审核的相关术语

1、审核

IS09000:2005标准对审核的定义:"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

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

形成文件的活动。”

2、审核准则

IS09000:2005标准对审核准则的定义:“一组方针、程序或要

3、审核证据

IS09000:2005标准对审核证据的定义:”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

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

4、审核发现

IS09000:2005标准对审核发现的定义:“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对

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

5、审核结论

IS09000;2005标准对审核结论的定义;“审核组考虑了审核目的

和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的审核结果。”

6、审核方案

IS09000:2005标准对审核方案的定义:“针对特定时间段所策划,

并具有特定目的的一组(一次或多次)审核。”

IS09001:2008倡导审核以过程和PDCA循环相结合的方式来运行,

而审核是C(Check检查)的重要方法。审核准则的定义是:“用作依

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因此审核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审核证据

并客观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系统性表现在审核要根据审核的策

划而进行有条理的行动。审核的独立性表现在审核是由审核员独立完

成的,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审核的客观性表现在审核准则和审核证据

是客观存在的,并非审核员的主观臆断。

根据审核方的不同,审核分为第一方审核(内部审核)、第二方

审核(相关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认证机构的审核)。

九、质量数据与分布规律

1、质量数据的基本概念

定量分析是现代质量管理中的基本特征之一Q为了进行定量分析,

就必须有数据。因此,在质量管理中要特别重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

和分析工作。

质量数据是指某质量指标的质量特性值,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将

检测和分析得到的质量特性值用数字记录下来,简称质量数据。由于

质量一词含义丰富,既包括狭义的产品质量,也包括广义的工作质量,

因而质量指标在企业中就多种多样,质量数据在企业中几乎无处不在。

在质量数据统计分析中,从样本到总体的问题,即统计推断问题。所

谓统计推断,就是根据抽样分布律和概率理论,由样本结果(统计数)

来推论总体特征(参数)。因此,特别关注三项指标,一是数据的集

中位置,二是数据的分散程度,三是数据的分布规律。

质量数据是指由个体产品质量特性值组成的样本(总体)的质量

数据集,在统计上称为变量;个体产品质量特性值称变量值,根据质

量数据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计量值数据和计数值数据。

(1)计量值数据。计量值数据是指可以连续取值的数据,属于连

续型变量。其特点是在任意两个数值之间都可以取精度较高一级的数

值。它通常可以用仪器测量的连续性数据,如长度、重量、强度、时

间、标高、位移等。

(2)计数值数据。计数值数据是指不能连续取值的,只能用自然

数表示的数据,属于离散型变量。如合格品件数、废品数、错字数、

质量缺陷点数等。计数值数据还可进一步划分为计件值数据和计点值

数据。计件值数据是指按产品个数计数的数据,如合格品件数、废品

件数等;计点值数据是指按点计数的数据,如缺陷、棉布上的疵点数、

铸件上的砂眼数等。计数值是指具有离散分布性的数据。

2、质量数据的统计特征值

应用统计过程质量控制,其基本的做法就是用有限的样本去分析

推断总体的特征。

过程的质量特性值是不断波动的。当搜集到的数据足够多时,就

会发现一个现象,即所有数据都在一定范围内分散在一个中心值周围,

越靠近中心值,数据越多;越偏离中心值,数据越少。这意味着数据

的分散是有规律的,表现为数据的集中性。数据的分散性和集中性统

称为数据的“统计规律性”。质量数据的集中趋势知离散程度反映了

总体质量变化的内在规律性。

(1)质量数据的位置特征值。在分析质量数据的分布状态时,描

述数据分布集中趋势主要有算术平均值、中位数等C

(2)数据的离散特征数。数据的分散程度在质量管理中就是质量

特性值的波动性,反映过程能力。在分析数据的分布状态时,常被用

于表示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特征数,主要有极差、标准偏差等。

3、质量数据的分布规律

质量数据具有个体数值的波动性和总体分布的规律性。在统计过

程质量控制中,各种统计技术的应用都是以质量数据的分布规律为依

据进行的,其中最常用的有正态分布、二项式分布向泊松分布。

(1)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是一种最常见的连续性随机变量的概率

分布。其特征是“钟”形曲线。

实际工作中,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一定区间的面积反映该区间的例

数日总例数的百分比,或变量值落在该区间的概率(概率分布)。不

同范围内正态曲线下的面积可用公式计算。

轴与正杰曲线之间的面积恒等于h

(2)二项分布。二项分布是一种典型的离散性分布。

(3)泊松分布。泊松分布P(A)中只有一个参数入,它既是泊松

分布的均值,也是泊松分布的方差。在实际事例中,当一个随机事件,

例如,某电话交换台收到的呼叫来到某公共汽车站的乘客、某放射性

物质发射出的粒子、显微镜下某区域中的白细胞等,以固定的平均瞬

时速率入(或称密度)随机且独立地出现时,那么这个事件在单位时

间(面积或体积)内出现的次数或个数就近似地服从泊松分布。

十、过程质量控制的特点

1、统计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

所谓控制是要以某个标准为基准,一旦偏离了这个基准,就要尽

快加以纠正,使之保持这个基准。SPC(统计过程控制)就是以统计控

制状态(稳态)作为基准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

统计控制状态也称稳态,即过程中只有正常因素(随机因素)而

无异常因素(系统因素)产生的变异的状态。

影响质量变异的原因包含正常因素(随机因素)和异常因素(系

统因素)两大类。

正常因素的特点表现为:对质量变异的影响是微小的;在过程中

是始终存在的;对质量变异的影响方向是不确定的c由正常因素所造

成的质量变异称为正常质量波动,鉴于正常质量波动的原因难以查明、

难以消除,所以常采取持续改进的方法。

异常因素的特点表现为;对质量变异的影响很大;在过程中时有

时元;对质量变异的影响方向是确定的;异常因素是可以控制的(可

以查明、可以消除)Q

由于异常因素所造成的质量变异、质量波动,其原因可以查明、

可以消除,所以采取的态度应该是“严加控制”。

正常质量波动表现出质量数据形成典型分布(在确定的生产条件

下,质量数据的分布中心U和标准偏差。表现为确定的值)。异常

质量波动表现出质量数据的典型分布遭到破坏,即质量数据的分布中

心U和标准偏差。发生显著的变化。

统计过程控制就是要保持过程中只有正常因素起作用,控制异常

因素的作用,使过程处于稳定受控状态。为了实现过程控制,必须采

用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如统计技术中分布状态、控制图,来捕捉过

程中的异常先兆,并结合专业技术消除异常的质量波动。也就是说,

统计过程控制是通过应用统计技术识别异常、消除异常,把不合格原

因消灭于过程之中,达到预防不合格品产生的目的c

2、统计过程质量控制的步骤

质量控制大致可以分为7个步骤。

(1)选择控制对象。

(2)选择需要监测的质量特性值。

(3)确定规格标准,详细说明质量特性。

(4)选定能准确测量该特性值的监测仪表,或自制测试手段。

(5)进行实际测试并做好数据记录。

(6)分析实际与规格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

(7)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当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后,仍然要对过程进行监测,将过程保持

在新的控制水准上。一旦出现新的影响因子,还需要测量数据,分析

原因,进行纠正,因此这7个步骤形成了一个封闭式流程,称为“反

馈环"。这点和六西格玛质量突破模式的DMAIC有共通之处。

质量控制技术包括两大类:抽样检验和过程质量控制。

抽样检验通常是指生产前对原材料的检验或生产后对成品的检验,

根据随机样本的质量检验结果决定是否接受该批原M料或产品,过程

质量控制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随机样本进行检险,以判断该过程

是否在预定标准内生产。抽样检验用于检验与评价,而过程质量控制

应用于各种形式的生产过程。

因此,所谓统计过程质量控制,是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生产

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改进与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SPC

强调全过程预防为主的思想。SPC不仅可用于制造过程,而且还可以用

于服务过程,以改进和保证服务质量。SPC强调全员参加,人人有责,

强调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达到目的。

3、SPC的特点

许多质量管理技术是发已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分析、检验或评估,

以找出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和方法,这是事后补救的方法。而统计过

程控制与其他方法不同,它是在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对产品质量进行

适时的监控与评估,因而是一种预防性的方法,强调全员参与和整个

过程的控制。因而其特点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1)产品质量的统计观点。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和总结产品质

量规律的观点是现代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之一。产品质量的统计观点

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①产品质量或过程质量特性值是波动的。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的

质量特征值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它是由设备(Machine)、材料

(Material)操作人(Man)、工艺(Method)、环境

(Environment),即4MIE五个方面等基本因素的波动综合影响所致。

由于产品在生产中不断受4MIE等质量因素的影响,而这些质量因素是

在不断变化的,即使同一个工人,用同一批原材料在同一台机器设备

上所生产出来的同一种零件,其质量特性值也不会完全一样。它们或

多或少存在差异。这是质量变异的固有本性一波动性。产品公差制度

的建立已表明产品质量是波动的。

②产品质量的变异具有统计规律。即产品质量特性值的波动具有

统计规律性。产品质量特性值的波动幅值及出现不同波动幅值的可能

性大小,服从统计学的某些分布规律。在质量管理中,常用的分布主

要有正态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而寿命特性值很多服从指数

分布。知道了质量特性值服从什么分布,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保证与

提高产品的质量。

因此,可以用统计理论来保证与改进产品质量。统计过程质量控

制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产生的。

(2)发现及纠正异常因素。从对质量的影响大小来看,质量因素

的波动分为两种: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或称为偶然误差(偶然因素)

和系统误差(异常因素)。产生质量波动的因素分为随机因素和异常

因素两大类。随机因素对产品质量和过程的影响可用质量改进的技术

与方法进行识别、减小和降低;异常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很大,在

生产过程中应利用SPC控制技术及时分析,并纠正知消除。因此,在

正常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异常因素,则应尽快地把它找出来,并采取

措施将其消除。这就是抓主要矛盾。SPC控制技术是发现及纠正异常因

素的科学工具。

(3)稳定状态是过程质量控制追求的目标。在生产过程中,只有

随机因素而没有异常因素的状态称为稳定状态,也叫统计控制状态。

在统计控制状态下,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不仅可靠而且经济,所产生的

不合格品最少。因此,稳态生产是过程控制所追求的目标。

(4)预防为主是统计过程控制的重要原则。质量是制造出来的,

不是检验出来的。统计过程控制的目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实施一种避免

浪费,不生产废品的预防策略,发挥质量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现场

操作工人的共同作用,从上、下工序过程的相互联系中进行分析,实

现“预防为主”的原则,在生产过程中保证产品质量。

现代质量管理强调以预防为主,要求在质量形成的整个生产过程

中,尽量少出或不出不合格品,这就需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使

生产过程具有保证不出不合格品的能力;二是如何把这种保证不出不

合格品的能力保持下去,一旦这种保证质量的能力不能维持下去,应

能尽早发现,及时得到情报,查明原因,采取措施,使这种保证质量

的能力继续稳定下来,保持下去,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前一个问题

一般称为生产过程的工序能力分析,后一个问题一般称为生产过程的

控制。

十一、过程能力

1、过程能力

过程能力(PC)是指过程(或工序)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

能力,它是衡量工序质量的一种标志,又叫工序能力,在机械加工业

中又叫加工精度。

SPC的基准就是统计控制状态或称稳态。过程能力反映了稳态下该

过程本身所表现的最佳性能(分布宽度最小)。因此,在稳态下,过

程的性能是可预测的,过程能力也是可评价的。离开稳态这个基准,

对过程就无法预测,也就无法评价。

过程能力决定于由偶然因素造成的标准差。通常用6倍标准差

(六西格玛)表示过程能力,它的数值越小越好。

2、过程能力指数

过程能力指数,简称Cp或Cpk,以往称为工序能力指数,现在则

统一称为过程能力指数。Cp是用于反映过程处于正常状态时,即人员、

机器、原材料、工艺方法、测量和环境(5MIE)充分标准化并处于稳

定状态时,所表现出的保证产品质量的能力。

过程能力是表示生产过程客观存在着分散的一个参数。但是这个

参数能否满足产品的技术规格要求,仅从它本身还难以看出。因此,

还需要另一个参数来反映工序能力满足产品技术要求(公差、规格等

质量标准)的程度。这个参数就叫做过程能力指数,也称为工序能力

指数或工艺能力指数。它是技术规格要求和工序能力的比值。

十二、过程能力的计算和评价

(一)过程能力的计算

当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状态时,一定的工序能力指数与一定的不合

格品率相对应。根据所采用数据类型的不同和技术要求的不同,工序

能力指数和不合格概率的计算又可以分为四种情况C

(二)过程能力评价

过程能力指数客观且定量地反映了过程能力满足质量标准的程度Q

它与生产过程中的加工能力和管理水平有关。过程能力指数越大,产

品的加工质量就越高。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根据过程能力指数的大

小对过程的加工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便于采取必要的措施,既要

保证过程质量,又要使成本适宜。

1、无偏状态下过程能力评价

一般情况下,无偏状态是指过程中心与质量标准公差中心重合。

(1)特等一过程能力过于充裕。在过程或工序允许的情况下,可

考虑放宽管理或降低成本,可放宽检查,如人和设备的配备可相对降

低一些,这样可以带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效果;提高产品的原设

计精度,改进产品性能;加大抽样间隔,减少抽验件数,降低检验的

各种消耗。

(2)1等一过程能力充裕。按过程进行管理,正常运转;非重要

过程或工序可允许小的外来波动;对不重要的过程或工序可放宽检查,

工序控制抽样间隔可放宽。

(3)2等一过程能力尚可。必须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防止外

来波动;调查4MIE因素,作必要改进;严格执行各种规范、标准、制

度;坚持合理的抽样方案和检验规程。

(4)3等一过程能力不足。必须采取措施提高过程或工序能力,

通过因果图、排列图找出需要改进的因素;分析质量标准是否脱离实

际,应实事求是地修正质量指标过严的情况;加强质量检验工作。

(5)4等一过程能力严重不足。立即追查原因,采取紧急措施,

提高工序能力,对4MIE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要从根本上消除影响

质量的关键因素。

2、有偏状态下过程能刀评价

一般情况下,有偏状态是指过程分布中心与质量标准公差中心不

重合,出现了偏移。从统计的角度看有偏状态,中心偏移使得过程分

布中心值不在目标值上,偏移量的出现使得过程能力指数Cp降低,过

程输出的不合格品率增加。

十三、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组织应将质量管理的原则、理念、意识和价值观作为质量管理知

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能否成为成功的关键,

就是看它是否能将这些质量管理的原则、理念、意识和价值观渗透到

组织中的各个层次和领域。当认真地总结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时,发

现有相当数量的质量问题与这些原则、理念、意识而价值观有着密切

的联系,而下面所阐述的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对组织树立有益于自身

发展的质量管理的原则、理念、意识和价值观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它们的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

求,满足顾客需求并争取超过顾客的期望。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或以顾客为中心表明组织所有的努力都应该直

接以使顾客满意为目标。任何组织都有顾客,这里主要关注最终顾客,

有些组织的产品直接交给最终顾客,有些组织的产品并不直接与最终

顾客接触,无论是哪一类组织,都应该始终关注“最终顾客”的当前

和未来需求。

(2)领导作用。

领导者应确保组织的目的与方向一致。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良好

的内部环境,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领导者是指最高管理层。现代质量管理原则认为,正确的质量意

识必须首先渗入到整个组织的所有层次和领域。领导者应该找准组织

发展的正确方向,并营造环境,带领全体员工,为实现组织的美好愿

景和历史使命而不懈努力。

(3)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唯有其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为组织的

利益发挥其才干。

在质量管理活动中,不是只有最高管理者发挥作用,而是需要每

一个员工都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质量管理的目标在于持续改进,要

想改进一个过程就必须了解它,并且了解得越深,才有可能改进得越

好。组织中的过程很多,而最了解某个过程的人,一定是经常接触这

个过程的人。因此,每个员工对组织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4)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

的结果。

IS09000标准倡导过程方法,即每个活动都可视为一个或多个过程

的红合。实践证明,首先考虑目标和过程,然后再建立一个支持这些

过程运行的科学、合理、适宜的组织结构,比在组织结构固定不变的

情况下,通过在过程运行中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效率要高得多。

(5)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体系来看待、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

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现代质量管理理论认为:既然结果都要经过复杂的过程才能得到,

那么过程运行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到结果是否能达到其目标。因此,要

想使工作结果符合要求,对工作过程的有效。控制是必不可少的。而

复杂的工作过程又往往涉及许多部门、人员、设施、材料、规章制度

等,所以要想对工作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必须对过程所涉及的方

方面面提出系统性的要求。所谓系统性要求就是说这一系列要求之间

是有关联性的,不是相互独立的。只有这种系统的管理方式才能既治

标又治本,才能使管理具有预防的作用。

(6)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永恒目标。

质量管理的目标是顾客满意。顾客的需要在不断地变化和提高,

因此,企业必须要持续改进才能持续获得顾客的支持。另一方面,竞

争的加剧使得企业的经营处于一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局面,

要求企业必须不断改进才能生存。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为了防止决策失误,必须要以事实为基础。为比必须要广泛搜集

信息,用科学的方法处理和分析数据和信息。不能够“凭经验,靠运

气”°为了确保信息的充分性,应该建立企业内外部的信息系统。坚

持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决策就是要克服“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

子多”的不良决策作风。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组织与供方相互依存、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不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迅速地掌

握并提升专业化水平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其分工都越来越细。

每个组织一般只完成其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中的一部分实际工作,而

其余大量工作可采用采购、外包等方式完成。因此供方的工作结果的

质量,包括工作过程的质量,显然都会最终影响到组织的工作结果。

十四、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09000;2005(GB/T19000—

2008))标准是IS09000族核心标准之一,它表述了质量管理体系基

础知识并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术语。它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具体应用

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对于指导组织建立、实施知持续改进质量管

理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帮助组织增强

顾客满意。

顾客要求产品具有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特性,这些需求和期望在

产品规范中表述,并集中归结为顾客要求。顾客要求可以由顾客以合

同方式规定或由组织自己确定。在任一情况下,产品是否可接受最终

由顾客确定,因为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以及竞争的压力

和技术的发展,这些都促使组织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鼓励组织分析顾客要求,规定相关的过程,并

使其持续受控,以实现顾客能接受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能提供持续

改进的框架,以增加组织提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概率。质量管

理体系还能针对提供持续满足要求的产品向组织及其顾客提供信任。

(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产品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产品要

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GB/T19001规定了质量管理低系要求。质量管理

体系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所有行业或经济领域,不论其提供任何类

别的产品。GB/T19001本身并不规定产品要求。

产品要求可由顾客规定,或由组织通过预测顾客的要求规定,或

由法规规定。产品要求有时与相关过程要求一起,被包含在诸如技术

规范、产品标准、过程标准、合同协议和法规要求中。

(3)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

系的过程中可运用以下方法,从而能增进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并

使纽织成功Q

a)确定顾客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b)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c)确定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过程和职责;

d)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资源;

e)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

f)应用这些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g)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其产生原因的措施;

h)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4)过程方法。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任何一项或一组活

动均可视为一个过程。

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

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系统地

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的用互作用,称之为

“过程方法”。

(5)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所谓“质量方针”是由组织的最高管

理者正式发布的关于质量方面的全部意图和方向,所谓“质量目标”

是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建立为组织提供

了关注的焦点。两者确定了期望的结果,并帮助组织利用其资源得到

这些结果。质量方针为建立和评审质量目标提供了框架,质量目标需

要与质量方针和持续改进的承诺相一致,其实现须是可测量的,质量

目标的实现对产品质量、运行有效性和财务业绩都有积极影响,因此

对相关方的满意和信任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6)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最高管理者通过其领

导作用和实际行动,可以创造一个员工充分参与的环境,质量管理体

系能够在这种环境中有效运行。最高管理者可以运用质量管理原则作

为发挥以下作用的基础。

a)制定并保持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通过在整个组织内宣传质量方针并促进质量目标的实现,增强

员工的意识、积极性和参与程度;

c)确保整个组织关注顾客的要求;

d)确保实施适宜的过程,以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并实现

质量目标;

e)确保建立和实施一个有效和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这些质

量目标;

f)确保获得必要的资源;

g)定期评审质量管理体系;

h)决定有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措施;

i)决定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措施。

(7)文件。文件是信息及其承载媒介。媒介可以是纸张,磁性的、

电子的、光学的计算机盘片,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

文件应以使过程增值为目的,否则,只能是一纸空文。总的来说,

文件的价值在于传递信息、沟通意图、统一行动。

(8)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指建立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评价过程。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质量管理体系评

审和自我评定等方式不断地改进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从四个方

面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

a)过程是否已被识别并适当规定?

b)职责是否已被分配?

c)程序是否得到实施和保持?

d)在实现所要求的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

(9)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以产品、过程或体系为对象,以提高

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为目标的活动,其目的是增加顾客和相关方满意

的概率。改进包括下列活动。

a)分析和评价现状,以识别改进的区域;

b)确定改进目标;

c)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以实现这些目标;

d)评价这些解决办法并作出选择;

e)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

f)测量、验证分析评价实施结果,以确定这些目标已经实现;

g)正式采纳这些解决方法。

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评审,以确定进一步改进的机会。

(10)统计技术的作用。应用统计技术有助于了解变异,从而可

帮助组织解决问题并提高有效性和效率。这些技术也有助于更好地利

用可获得的数据进行决策。

在许多过程的运行和结果中,甚至是在明显的稳定条件下,均可

观察到变异。这种变异可通过产品和过程的可测量特性观察到,也可

在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从市场调研到顾客服务和最终处置)的不同

阶段中看到。

统计技术有助于对这种变异进行测量、描述、分析、解释和建立

模型,甚至在数据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也可实现。这种数据的统计分析

能对更好地理解变异的性质、程度和原因提供帮助,从而有助于解决,

甚至防止由变异引起的问题,并促进持续改进。

(11)质量管理体系和其他管理体系的关注点c一个组织除质量

管理体系外,可以有财务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职业卫生和健

康管理等若干个不同的管理体系,这些管理体系是相互联系的;最理

想的办法是合成一个总的管理体系,以有利于组织总体策划,合理配

置资源和确定互补的目标并评价组织的整体的有效性。

(12)质量管理体系和卓越模式之间的关系。GB/T19000

(IS09000)族标准和组织卓越模式提出的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均依据共

同的原则,它们两者均能完成下列选项。

a)使组织能够识别它的强项和弱项;

b)包含对照通用模式进行评价的规定;

C)为持续改进提供基础;

d)包含外部承认的规定。

GB/T19000(IS0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方法与卓越模式之间的差

别在于它们的应用范围不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

的要求,以证实组织具备持续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产品

的能力。而卓越模式则是为了促进组织追求更高的管理水平和卓越业

绩所提出的要求。

十五、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和改进

正确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是完善、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

这对质量体系建立的初级阶段尤为重要。

(1)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评价。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时,应当对

每个被评价的过程提出如下四个问题:

a)过程是否已被识别并得到规定?

b)职责是否已被分配?

c)程序是否得到实施和保持?

d)在实现所要求的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

(2)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审核用于确定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

程度。审核发现用于评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识别改进的机会。

第一方审核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用于内部目的,可

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通常称之为内部审核(见

GB/T19001—20088.2.2)。

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顾客或由其他人以顾客的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