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技术作业指导书TOC\o"1-2"\h\u10415第一章城市规划基础理论 2180921.1城市规划概述 3327641.2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3102111.3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319348第二章城市规划编制与实施 424342.1城市规划编制流程 489992.1.1前期调研 4124462.1.2目标设定 4150902.1.3规划方案设计 4322512.1.4征求意见与修改 4246392.1.5审批与发布 47742.2城市规划编制内容 568902.2.1总体规划 5316842.2.2控制性详细规划 592372.2.3专项规划 5156752.2.4近期建设规划 590682.3城市规划实施与监管 5256302.3.1实施主体 5285902.3.2实施机制 5117042.3.3监管体系 5133982.3.4法律责任 5300722.3.5持续改进 511663第三章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 6254783.1城市设计概述 6299203.2城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6320673.2.1城市设计原则 6277033.2.2城市设计方法 637593.3城市设计的实践案例 7567第四章建筑设计基本原理 7235544.1建筑设计概述 786864.2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7176544.2.1和谐共生原则 7290324.2.2人性化设计原则 840004.2.3创新原则 8239974.2.4节能与环保原则 8324534.3建筑设计的流程与方法 8103684.3.1设计前调研 8143434.3.2方案设计 824944.3.3设计深化 8246794.3.4施工图设计 8212334.3.5设计变更与施工配合 8189264.3.6竣工验收与后期维护 88854第五章建筑结构设计 990795.1建筑结构设计概述 9300085.2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9255865.3建筑结构设计的计算方法 92111第六章建筑环境与设备设计 10134656.1建筑环境与设备设计概述 10255336.2建筑环境与设备设计的基本原则 10312096.3建筑环境与设备设计的实施方法 1019467第七章建筑施工技术 11228887.1建筑施工概述 1184437.2建筑施工的基本原则 11190597.3建筑施工的技术方法 118165第八章建筑安全与环保 12293598.1建筑安全概述 12263368.2建筑安全的基本原则 12212012.1结构安全原则 12191622.2防火安全原则 12119952.3设备安全原则 13244392.4环境安全原则 13135638.3建筑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13181373.1节能降耗 13165603.2绿色建筑 13206763.3生态景观 13173883.4资源循环利用 13275753.5社会责任 1328220第九章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14163689.1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14108179.1.1项目背景及目标 14193189.1.2城市规划内容 1430819.1.3案例分析 14203909.2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14243229.2.1项目背景及目标 1491599.2.2建筑设计内容 14144879.2.3案例分析 15239969.3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协同发展 1523744第十章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15225310.1城市规划发展趋势 152765710.2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16923810.3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创新与挑战 16第一章城市规划基础理论1.1城市规划概述城市规划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对城市空间布局、土地使用、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合理规划与设计,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的核心任务是保证城市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城市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城市发展方向、目标、规模和空间布局。(2)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对城市总体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等进行规划。(3)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对城市局部地区进行详细规划,包括用地性质、建筑规模、道路交通、绿化景观等。(4)城市专项规划:针对城市特定领域进行的规划,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1.2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规划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规划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考虑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的协调发展。(2)以人为本原则:城市规划应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人的需求,提高城市宜居性。(3)科学性原则:城市规划应基于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保证规划决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4)前瞻性原则:城市规划应具有前瞻性,预见未来发展趋势,为城市长远发展提供指导。(5)整体性原则:城市规划应考虑城市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空间布局的整体优化。(6)弹性原则:城市规划应具有一定的弹性,适应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1.3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古代城市的建设与管理。在我国,城市规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代的“王城规划”,随后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1)古代城市规划:古代城市规划以宗教、政治、军事等因素为主导,注重城市布局的合理性、防御性和美观性。(2)近现代城市规划:近现代城市规划受到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框架,如19世纪末的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3)现代城市规划:20世纪以来,城市规划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形成了多种规划理论,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同时城市规划的实践范围逐渐扩大,涉及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4)当代城市规划: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推进,城市规划呈现出多元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注重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第二章城市规划编制与实施2.1城市规划编制流程2.1.1前期调研城市规划编制的前期调研主要包括对城市现状、历史背景、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状况、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调查与分析。调研工作应遵循客观、全面、深入的原则,保证城市规划的编制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2.1.2目标设定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城市规划的目标,包括城市发展战略、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目标设定应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2.1.3规划方案设计规划方案设计是城市规划编制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实际情况,保证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2.1.4征求意见与修改规划方案设计完成后,应征求相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对规划方案进行修改完善,保证规划成果符合实际需求。2.1.5审批与发布规划成果经修改完善后,提交给城市规划审批部门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发布实施。2.2城市规划编制内容2.2.1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规划,主要包括城市发展战略、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2.2.2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对总体规划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建筑密度、建筑高度、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等内容。2.2.3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对特定领域或特定问题的规划,如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交通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等。2.2.4近期建设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是对城市近期发展的具体安排,主要包括近期建设目标、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规模、进度安排等内容。2.3城市规划实施与监管2.3.1实施主体城市规划实施主体包括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在城市规划实施中起主导作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城市规划的实施。2.3.2实施机制城市规划实施机制包括政策引导、法规约束、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等。通过建立健全实施机制,保证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2.3.3监管体系城市规划监管体系包括规划审批、规划实施、规划评估等环节。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城市规划实施过程的监管,保证规划成果的落实。2.3.4法律责任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追究相关责任。同时对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也应追究相关责任。2.3.5持续改进城市规划实施与监管是一个动态过程,应不断总结经验,发觉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规划方案,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第三章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3.1城市设计概述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对城市空间、建筑形态、环境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实现城市功能的优化、空间品质的提升以及人文环境的和谐。城市设计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环境科学等,其核心任务是创造具有高度宜居性、可持续性和文化特色的城市空间。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空间布局、城市交通组织、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公共设施布局、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等。城市设计的目标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提高城市品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3.2城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3.2.1城市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城市设计应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创造宜人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2)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设计应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3)整体性原则:城市设计应综合考虑城市各个方面的因素,实现城市空间的有序、协调发展。(4)地域特色原则:城市设计应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传承历史文脉,展示城市独特风貌。(5)创新性原则:城市设计应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推动城市空间创新。3.2.2城市设计方法(1)现场调查与分析:通过现场踏勘、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城市设计所需的基础资料。(2)规划设计与方案制定: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制定城市设计方案,包括空间布局、交通组织、景观设计等。(3)方案评估与优化: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调整。(4)公众参与与决策:通过公众参与,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提高城市设计的公正性和可行性。(5)实施与监督:在城市设计方案确定后,进行项目实施,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保证设计目标的实现。3.3城市设计的实践案例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设计实践案例:案例一:某城市中心区设计该城市中心区设计充分考虑了商业、文化、居住等多种功能,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提升了城市品质。设计中采用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整体性等原则,实现了城市空间的有序、协调发展。案例二: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该规划针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制定了保护与发展并重的策略。在城市设计中,注重历史文脉的传承,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引入现代设计理念,实现城市空间的创新。案例三:某生态宜居新区设计该新区设计以生态宜居为核心,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设计中采用了可持续发展、整体性等原则,创造了一个具有高度宜居性的城市空间。第四章建筑设计基本原理4.1建筑设计概述建筑设计作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城市形象、生态环境、人文关怀等多方面因素。建筑设计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手法,实现建筑物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满足人们的居住、工作、休闲等功能需求。建筑设计涉及建筑形态、结构、材料、设备、景观等多个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4.2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4.2.1和谐共生原则和谐共生原则要求建筑设计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与统一。这包括建筑形态、色彩、材料等方面的搭配,以及与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条件的适应性。4.2.2人性化设计原则4.2.3创新原则创新原则是指在建筑设计中,不断摸索新的设计理念、技术、材料等,以提升建筑物的审美价值、功能性和环保功能。创新设计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提高城市形象。4.2.4节能与环保原则节能与环保原则要求建筑设计充分考虑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因素。这包括采用绿色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功能、合理利用自然光和通风等。4.3建筑设计的流程与方法4.3.1设计前调研设计前调研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对项目背景、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周边环境、功能需求等方面的调查与分析。这一阶段的工作为后续设计提供依据。4.3.2方案设计方案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核心阶段,主要包括建筑布局、形态、结构、材料、设备等方面的设计。设计师需根据项目需求,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4.3.3设计深化设计深化阶段是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对建筑物的各个方面进行细化。这一阶段涉及建筑细部设计、结构计算、设备配置、施工图绘制等。4.3.4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建筑、结构、设备、景观等专业的施工图纸。施工图纸是施工过程中指导施工的重要依据。4.3.5设计变更与施工配合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设计变更。设计师需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进行调整,并参与施工配合,保证设计意图的落实。4.3.6竣工验收与后期维护竣工验收是建筑设计成果的体现,设计师需参与竣工验收,保证建筑物达到预期效果。后期维护阶段,设计师应关注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第五章建筑结构设计5.1建筑结构设计概述建筑结构设计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美观要求的基础上,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建筑结构设计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力学、材料学、地震工程等,其目标是实现建筑物的结构优化,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5.2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1)安全性原则:建筑结构设计应保证建筑物在正常使用和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等)作用下,具有良好的结构安全功能。(2)适用性原则:建筑结构设计应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要求,包括空间布局、结构形式、材料选择等方面。(3)经济性原则: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建筑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合理利用资源,降低建筑成本。(4)美观性原则:建筑结构设计应注重建筑物的外观形象,使结构形式与建筑风格相协调,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美观度。(5)可持续性原则:建筑结构设计应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采用绿色、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5.3建筑结构设计的计算方法建筑结构设计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力学计算法:根据力学原理,分析建筑物的受力情况,计算结构内力和位移,检验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2)统计计算法:通过对大量实际工程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建筑物的结构功能。(3)优化计算法:运用优化理论,对建筑物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实现结构功能的最优化。(4)非线性计算法:考虑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等因素,对建筑物的结构功能进行计算分析。(5)有限元法:将建筑物离散为有限数量的单元,利用有限元法计算分析结构内力和位移,检验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6)概率计算法:根据概率论原理,对建筑物的结构功能进行概率分析,评估结构的安全性。第六章建筑环境与设备设计6.1建筑环境与设备设计概述建筑环境与设备设计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任务是在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为使用者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环保的使用环境。建筑环境与设备设计主要包括建筑环境设计、建筑设备设计以及两者的协调与整合。建筑环境设计涉及室内外环境、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等方面,旨在为建筑物提供良好的使用环境。建筑设备设计则包括空调、供暖、给排水、电气、智能化等系统,以保证建筑物的正常运转。6.2建筑环境与设备设计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建筑环境与设备设计应以满足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关注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创造舒适的居住、工作、学习环境。(2)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建筑环境与设备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3)经济合理原则: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建筑环境与设备设计应尽量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4)安全可靠原则:建筑环境与设备设计应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防止的发生,保障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5)美观协调原则:建筑环境与设备设计应与建筑风格相协调,注重美观和实用性,提升建筑物的整体形象。6.3建筑环境与设备设计的实施方法(1)需求分析:在建筑环境与设备设计前,应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规模、地理位置等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为设计提供依据。(2)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制定建筑环境与设备设计的初步方案,包括设备选型、系统布局、参数配置等。(3)技术论证: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论证,评估其可行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4)深化设计:在技术论证的基础上,对设计方案进行深化,包括设备安装、管道布置、电气布线等细节设计。(5)施工图绘制:根据深化设计,绘制建筑环境与设备施工图,为施工提供详细的施工依据。(6)施工监督与验收: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安装进行监督,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保证系统正常运行。(7)运行维护:对建筑环境与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使用寿命。第七章建筑施工技术7.1建筑施工概述建筑施工是指根据建筑设计图纸,采用相应的施工技术、工艺和设备,将设计意图转化为实际建筑物的过程。建筑施工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美观与使用寿命。建筑施工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如结构工程、装饰装修、安装工程等,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7.2建筑施工的基本原则为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以下基本原则应予以遵循:(1)严格遵循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规范和标准,保证施工符合法律法规要求。(2)遵循科学、合理、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充分发挥建筑物的使用功能。(3)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保证施工安全、环保、文明。(4)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5)注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和验收,保证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7.3建筑施工的技术方法以下为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技术方法:(1)土建工程:包括土方工程、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等,主要采用桩基施工、模板施工、混凝土施工等技术。(2)装饰装修工程:包括室内外装修、门窗工程、防水工程等,主要采用干挂法、湿贴法、涂饰法等技术。(3)安装工程:包括电气工程、给排水工程、暖通工程等,主要采用管道安装、设备安装、线路敷设等技术。(4)钢结构工程:包括钢框架、钢桁架、钢网架等,主要采用焊接、高强度螺栓连接等技术。(5)绿色施工:采用环保、节能、节地的施工技术,如绿色施工材料、施工废物处理、节能施工等。(6)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技术,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7)施工监测与检测:通过施工监测和检测,及时掌握施工质量、安全状况,为施工调整提供依据。第八章建筑安全与环保8.1建筑安全概述建筑安全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的环节,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建筑安全主要包括建筑结构安全、建筑防火安全、建筑设备安全以及建筑环境安全等方面。本章将从建筑安全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8.2建筑安全的基本原则2.1结构安全原则建筑结构安全是建筑安全的基础,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防止结构破坏和倒塌。(2)合理选用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提高建筑结构的耐久性。(3)充分考虑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抗震、抗风措施。2.2防火安全原则建筑防火安全是建筑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设计建筑物的防火分区、安全疏散通道和消防设施。(2)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降低火灾风险。(3)加强建筑物的消防管理,提高火灾防控能力。2.3设备安全原则建筑设备安全主要包括电梯、电气设备、燃气设备等,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设备和配件。(2)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加强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监控,防止发生。2.4环境安全原则建筑环境安全涉及室内外环境,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布局建筑空间,提高室内外环境质量。(2)采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降低环境污染。(3)加强建筑垃圾和废弃物处理,保护生态环境。8.3建筑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建筑环保是指在建筑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要求,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以下为建筑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点:3.1节能降耗在建筑设计中,应采用节能型建筑材料、设备和施工工艺,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3.2绿色建筑推广绿色建筑理念,采用绿色建筑材料、绿色施工技术和绿色建筑设计,提高建筑物的环保功能。3.3生态景观在建筑环境中,注重生态景观设计,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3.4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建筑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浪费。3.5社会责任建筑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关注建筑安全与环保,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第九章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案例分析9.1城市规划案例分析9.1.1项目背景及目标本项目以某城市为例,分析其城市规划的案例。该城市位于我国东南部,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面临着人口增长、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问题。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在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品质,满足居民生活需求。9.1.2城市规划内容(1)城市总体规划:根据城市发展战略,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明确城市功能区划分,为后续详细规划提供依据。(2)道路交通规划:优化城市道路网络,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同时加强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3)绿地系统规划:构建城市绿地系统,提高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4)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提高城市品质。9.1.3案例分析本项目分析了该城市在规划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成果方面,城市总体规划合理,空间布局较为优化;道路交通规划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绿地系统规划提高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但存在的问题是,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仍有不足,部分区域配套设施不完善。9.2建筑设计案例分析9.2.1项目背景及目标本项目以某大型公共建筑为例,分析其建筑设计案例。该建筑位于城市核心区域,占地面积较大,功能复杂。建筑设计的目标是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注重建筑美观、绿色环保和智能化。9.2.2建筑设计内容(1)建筑造型设计:根据项目定位,采用现代简约风格,注重建筑外观的美观性。(2)内部空间设计:合理布局内部空间,满足各功能区域的使用需求。(3)绿色建筑设计:运用绿色建筑技术,提高建筑节能环保功能。(4)智能化设计:引入智能化系统,提高建筑智能化水平。9.2.3案例分析本项目分析了该建筑设计案例的优缺点。优点在于建筑造型美观,内部空间布局合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得当,智能化水平较高。但缺点是,部分细节处理不够精细,可能影响建筑的使用效果。9.3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协同发展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是城市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建筑设计的需求,为建筑提供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而在建筑设计中,应遵循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协调。为实现城市规划与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