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的文献综述》6300字_第1页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的文献综述》6300字_第2页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的文献综述》6300字_第3页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的文献综述》6300字_第4页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的文献综述》63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2594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85911.1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相关研究 1290201.国外关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 1200722.国内关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 2260741.2风险管理审计相关研究 461381.国外关于风险管理审计的研究 4193672.国内关于风险管理审计的研究 5307571.3文献评述 71.1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相关研究1.国外关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国外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研究开始的比我国早,最完整的概念由1984年美国项目管理协会提出,其中在阐述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时,将项目风险管理定义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后,其研究思路多是借鉴金融风险的管理思路,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领域对这些风险管理模式的适用性进行检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价值Roger和Donald(2001)认为理解和管理特大工程项目中的风险是具有挑战性的,因此建议将风险进行分类,并且将风险及其控制作为管理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来理解。这一观点直接表明项目风险管理的实质就是一项内部管理活动。Dey(2005)和WangShangjun,ZhangXinjian(2012)都认为大型建筑项目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类型,必须采用科学的客观的风险管理方法。Han和Kim(2008)认为与国内项目相比,越来越强调系统化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的海外建设项目,可以显著提高决策的质量。Dwet和Visser(2013)在文章中肯定了风险管理的价值,并用案例分析得出结论,认为风险管理的应用提高了发达国家工程项目的成功率。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Patterson和Neailey(2002)依旧金融风险的管理思路,对汽车企业的工程项目进行了分类的风险识别和定性的风险评估,并针对项目实际特点设计了风险登记数据库系统。Lyons和Martin(2004)提供了针对昆士兰工程建设行业风险管理技术的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风险管理的使用程度为中度至高度;头脑风暴法是最有效果并且成本最低的风险识别方法;定性的风险评估方法是最常用的;降低风险是最常用的风险应对方法。Seyedhosseini和Noori(2009)专注于风险响应评估和选择,并介绍了一种包括建模方法在内的方法,目的是选择一组有效的风险响应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希望发生的偏差。Spross,Olsson和Stille(2018)提出岩土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一般方法,以降低与岩土工程风险负后果相关的成本,并且认为风险管理要渗透到工程师的日常工作中。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主体Edwards和Bowen(2010)提出风险管理主体的时间管理和风险沟通是重要的研究领域。Acar和Goc(2011)则提出要给予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主体充分的关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方法Lee,Park和Shin(2009)在韩国的造船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使用了贝叶斯信念网络的管理方案。Kujawski和Angelis(2010)从纯粹的宏观角度扩展了传统的成本风险分析,认为方法的关键就是开发风险情景、使用广义决策树对其建模,以及使用蒙特卡罗模拟对风险进行量化。XuSidong,CaiXiaoli和LiuWei(2012)基于蒙特卡洛方法和模糊数学开展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ZhaoXianbo,HwangBon-Gang和PhngWeisheng(2014)关注项目风险管理投入资源的情况,对新加坡建筑项目风险管理的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进行研究,提供了新加坡建筑业风险管理的清晰画面。ZouYang,Kiviniemi和Jones(2017)认为对以往事故和风险的了解非常宝贵,有助于避免新形势下的类似风险。因此根据以往信息构建了建筑事故数据库,从而可以在库中检索10个类似的案例。Rahimi和Seyed(2018)针对大型建设项目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故障模式效应分析(FMEA)/ISO31000的混合方法,并且建立混合整数编程模型,为项目选择优化的风险应对策略。WangTao和GaoShangde(2018)认为风险机制建立不明确,会导致指导控制风险行为的缺乏。在进行风险元素识别时,利用元网络中的网络对项目目标的间接影响进行分析和计算。(5)关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数据Bordley和Keisler(2019)认为项目管理是一种固定的要求,在风险管理中要承认所有的不确定性,利用数据分析,充分识别风险,满足管理不确定性的需求。Damnjanovic和Reinschmid(2020)认为进入大数据时代,风险管理数据要受到重视,并采用各种方法详细阐述工程和建筑项目风险管理数据的分析过程。2.国内关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我国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源于国内的大型和特大型工程项目建设,以三峡工程为首逐渐开始对工程项目进行集中性地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总体思路与国际惯例采用的风险管理方法一致,风险管理开始于风险识别、然后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并且也逐步将各种风险评价方法应用进去。(1)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杨建平和杜瑞甫(1996)结合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最早提出重大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认为要对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全寿命的动态风险管理。卿姚,王月明(2007)和严军(2008)都关注到了工程项目投资失控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就是实施完整的项目风险管理工作程序。(2)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内涵唐坤,卢玲玲(2004)认为项目的全面风险管理具体包括,全过程风险管理、全部风险管理、全方位管理以及全面的组织措施四个方面。王宏伟等(2006)提出由风险管理环境体系、风险管理目标及制度体系、风险管理流程体系以及风险管理方法体系四大体系构成现代大型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张国宗,陈文立(2010)针对大型公益建设项目,充分结合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一个项目全寿命周期风险集成管理框架,形成一个包括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的三维系统结构。具体内容涵盖到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项目的风险管理过程以及项目风险管理的技术手段。(3)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祁世芳,贾月阳(2002)在对工程项目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管理实践的研讨基础上,阐述了风险管理的意义和详细的工作程序,并且认为对风险的识别要从政治、经济、社会、自然、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展开。高军、刘先涛(2003)认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的目的在于减少项目风险潜在损失,提高对项目风险的控制。向文武(2004)针对风险的控制方法展开论述,提出识别风险并予以减弱、转移、分担、分散等方法,认为可以通过对这几种方法的合理运用减少损失。杜亚灵,胡雯拯,尹贻林(2014)在论证工程项目管理绩效影响时,创新性地提出了风险再分担,并且将风险再分担作为初次风险分担和工程项目管理成果的中介。崔阳,陈勇强,徐冰冰(2015)对六种高水平的工程管理期刊进行编码分析,表明当前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热点是风险应对、风险评估和风险态度。(4)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主体邢怡芳,李岗,郭富权(2016)则是关注到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组织团队的建设,将视角移到管理主体上。(5)不同工程项目开展风险管理韩莹莹(2012)关注通信工程项目、杨红云(2012)关注石油化工项目、孙铭遥(2013)关注核电工程项目、张宁(2014)关注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杨丁颖,黄健陵(2015)关注铁路工程项目、陈宏义(2017)关注发电工程EPC项目、韩帅(2019)关注房地产开发项目、陈华(2020)关注海洋工程项目等。(6)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应用的科学方法赵振宇,刘伊生,杨华春(2002)是在可靠性工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要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引入故障树分析法。常虹和高云莉(2007)在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关注风险矩阵方法的使用。雷丽彩,周晶(2011)为了实现对于大型工程项目进行动态化的风险管理分析,在动态规划基础上建立了大型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风险控制模型。元云丽(2013)关注到建设工程项目中各类风险信息的流动性,提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方法,并对其评价步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黄跃林(2014)、董政(2019)应用层次分析法分别研究港口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和科技园区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李铁栋,梅岩,任小燕(2018)对软系统方法及其模型展开论述,并详细阐述了软系统方式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姜琳,武登茂(2020)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钢结构工程项目施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分析。1.2风险管理审计相关研究1.国外关于风险管理审计的研究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发展,基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实现经营目标的需要,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开始组建成立,并且不断向着职业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内审职能范围的不断扩大,理论和实践领域都不断意识到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重要价值。风险管理审计的产生COSO委员会(2004)公布了ERM框架,认为在整个风险管理框架中,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的监控中发挥着重要角色,并且要逐渐使对风险管理的关注成为其基本职责的一部分。Beasley(2005)认为,企业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于内部审计的理解,并且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越多,内部审计的职能越能得到不断地拓展和完善。Iskandar和Jamil(2018)肯定了内部审计独立性在风险管理实施中的重要作用。审计委员会给予内部审计的战略和后续行动更大的支持,管理的效果更好。风险管理审计的内涵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在2017年公布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将帮助实施风险管理程序以及评价风险管理程序的效果定义为内部审计职责的一部分,具体的职能发挥要包括识别风险事件、评价风险评估程序以及评价内部沟通和实践的效果。风险管理审计的价值Stewat和Kent(2006)调查研究了澳大利亚的上市公司自愿使用内部审计的意愿,并确定导致上市公司具有内部审计职能部门的因素,得出内部审计和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的结论。Carthy和Nolan(2009)通过对于不同风险管理体制的对比分析,从定量角度来反映风险管理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在对于风险管理完善的提议中重点提到风险管理审计,这种管理方式可以帮助实现公司治理目标。Gimbert和Sawyer.(2015)认为相对于外部建议,风险管理的完善更加需要内部的意见建议,内部审计人员对于组织的战略发展、经营目标以及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有独特的见解,可以更有建议性地帮助管理层管理风险。Castanheira,Craig和Rodrigues(2016)认为,通过研究发现——在年度审计计划阶段,实施风险管理审计是国际公司增强提升其管理的重要措施,并揭示了实施这类审计的国际公司的具体特征。风险管理审计的应用Ismai(2012)建立了一个全面的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框架,探讨了内部审计师在风险管理审计中的作用。并且表明内部审计师有能力在风险管理框架的审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Wright(2016)关注到企业风险概念管理战略中的信息威胁,认为不能将其孤立地加以处理,必须查明、记录、评估和管理,开展信息安全的风险管理审计可以为之提供见解和指导。Perez,Puente和Delgado(2019)在进行企业声誉风险研究中,考虑到了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的关系。研究结果证实内部审计的管理水平和企业风险管理质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内部审计作为风险管理系统的监督者和企业声誉的保证者具有重要作用。Kiral和Karabacak(2020)研究分析了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内在角色冲突。根据工业企业风险管理成熟度的不同,内部审计的角色会发生改变,要根据风险成熟度水平找到最佳的战略角色。Nkrumah和Boateng(2020)通过研究来确定内部审计在加纳公立大学风险识别、分析以及管理中的作用,通过案例和问卷分析肯定了内部审计在大学管理目标实现中的重要作用。Karlidag(2021)认为内部审计支持风险管理流程,并且从战略角度而言,财务和运用层面的风险评估职能可以通过内部审计来实现。2.国内关于风险管理审计的研究(1)风险管理审计的必要性王光远(2002)在早前就提出,内部审计不仅仅是要在职责上关注风险管理,还要在组织层面上成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孟焰,潘秀丽(2006)认为企业的风险管理逐渐成为了一个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能否将企业内外环境中的中的不确定因素尽早把控,促进企业的有序和有效运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2)风险管理审计的职能与国际内部审计的指导文件和制度指南更加强调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咨询和确认职能的发挥不同,我国的研究中更加强调其“再监督”的角色。李晓慧(2009)从内生性和外生性两方面来强调风险管理审计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协调作用,并且强调要将风险管理审计作为一项制度安排内化于整个组织。陈武胜(2010)认为内部审计要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做到“有效”,内部审计目标的持续改进要定位于风险管理。时现,田选章和于伯新(2010)非常形象地将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角色比喻为“片警儿”,随着职能的拓展要更加注重咨询功能的发挥,逐渐转变成为管理的“风险顾问”。童恒龙,蔡文雅(2020)认为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立足于监控、评价、咨询和追踪。(3)风险管理审计的内涵杜鹏远(2011)认为企业的风险管理具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一种是由各个部门自行承担相应的业务风险管理任务,内部审计部门主要是对前述两种风险管理过程进行再监督,并且逐渐从建议者和协调者的角色转变成为咨询顾问者。陈青(2012)对风险管理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中的风险进行了区别,认为风险管理审计内容是审查风险识别的充分性、风险分析和评价的有效性、所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的合理性。(4)风险管理审计的价值魏雨婷(2014)认为内部审计在整个系统资源配置中的地位直接影响风险管理效率效果的发挥。陈炜煜,张黎锦(2017)认为内部审计可以在评估和防范企业第三方风险中发挥积极作用。尤雪英(2018)从战略视角肯定了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价值。(5)风险管理审计的应用刘洋,邰双汭(2006)对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审计原理和审计步骤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和不同现状,提出了几种不同类型的风险管理审计。蒋甸(2014)在探讨银行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后,认为现代商业银行对风险的管理关键点集中在事后防控而缺少对预防的关注,因此针对商业银行提出具体的风险管理审计过程。雷铎(2016)将风险管理审计应用到医院药品采购管理的过程中,从过程的分析中肯定风险管理审计在药品采购中的重要作用。赵红卫(2017认为)认为风险管理审计在现代大学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大学良好组织治理不可或缺的构成要件。赵炳志(2018)探讨了风险管理审计在医院内部控制中的应用。周伟华,鞠海燕(2020)全面梳理制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及隐患,提出构建应收账款全流程的风险管理审计体系,将风险管理审计纳入到应收账款的整个管理中。李姝怡,黄继越(2020)则强调内部审计在境外投资税收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发挥。1.3文献评述阅读分析国内外的文献后,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都肯定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价值,并且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措施过程和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