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1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2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3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4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持续性。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中。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大国的气质必然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有其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B.中国是所有国家中历史最长的国家,因此,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C.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D.从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B.文章用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C.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D.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一个大国没有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那么它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B.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无法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更谈不上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气质。C.只有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D.中国所表现出来的“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行为方式。【答案】1.C2.C3.D(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再见,流沙河先生曹可凡①说起流沙河,人们自然会想起上世纪50年代那篇《草木篇》,这首长诗以白杨、藤、仙人掌、梅和毒菌为赋,表达诗人的爱憎。现在读来平平常常,但那时却掀起轩然大波,被认定为“毒草”。于是,流沙河被打入冷宫,只得做木匠活糊口度日。对此,写过《死水微澜》的李劫人大为不解。他认为像《草木篇》那样拟人化的诗作,古今中外数不胜数,流沙河何以凭这样的诗出名,故复叹道:“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②晚年的流沙河远离尘嚣,闭门谢客,蜗居在一幢简陋的公房里,吟诗作文,怡然自得。因为余光中先生缘故,他破例接受采访。当然话题也由余光中衍生开来。说起余光中,流沙河先生摇着折扇,语调不紧不慢:“1981年初秋,差旅东行。列车长途,不可闲度,终于在酷暑与喧闹间,读了余光中等数位台湾诗人的作品,真是满心欢喜,特别是余光中的《当我死时》《飞将军》《海祭》等诗最使我感动。读余光中的诗,就会想起孔子见老聘时所说的话,‘吾始见真龙’。”之后,流沙河在《星星》诗刊长文介绍余诗,并开设讲座,专题分析余光中《乡愁》《等你,在雨中》《唐马》《所罗门以外》等诗作的艺术成就。③说着说着,眼前这位面貌清瘦的老先生,逸兴遄飞,全然沉醉于诗意和友情之中。“光中的诗不但可读,且读之而津津有味;不但可讲,且讲之振振有词。讲余光中我上了瘾,有请必到。千人讲座十次以上,每次至少讲两个小时,兴奋着魔,不能自已,为此还闹出不少笑话。”原来,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大哥叫余光远。因此,有读者误以为余光中是他二哥,并且推测家中还该有个三哥“余光近”,这样,远、中、近就齐了。而那时,流沙河根本不认识余光中。④1982年,余光中给流沙河写信,信中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声,就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他曾在四川度过抗战岁月,自称“川娃儿”。几年后,余光中在《蟋蚌吟》中表达了相同的故国之思,“就是童年逃逸的那一只吗?一去四十年,又回头来叫我?”⑤受心灵的触动,流沙河写了《就是那一只蝉》作为回应,发表于香港《文汇报》。朋友间的酬唱之作,竟被人误以为是“蟋蝉统战”。说到此处,连流沙河先生自己也忍不住开怀大笑。⑥流沙河先生自称“成都文人”,除有两次因客观原因离开成都,其人生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成都度过。他引用《庄子》“旧国旧都,望之怅然”之语,来形容自己对成都的感情。“一个古老的城市,哪怕都很陈旧了,哪怕草木、蓬蒿都将其覆盖,但一看见它,心里便快活至极,因为那是我的归宿,我的故乡。”故而,他倾注全部心力写下一部有关成都的著作《老成都:芙蓉秋梦》,对成都的历史、地理、掌故、街道往事,进行充满情感与诗意的考证。对他来说,爱一个老城市也就是爱“父母之邦”,爱自己的祖国。⑦谈及自己,流沙河先生谦称没有什么能耐,最合适的工作便是当一个读者。读了书,再写点文章,挣一点碎银子养家糊口。所以,他写过一副对联描述这种生活状态:“凑凑拼拼写些长长短短句,多多少少换点零零碎碎钱”,以戏谑方式表达出旷达的内心世界。⑧由此可以看出,经过岁月的沧桑、人生的起伏,滤尽众声喧哗之后,流沙河先生早已笑看人生如戏、世事如弈。⑨老先生深得老庄之道,对人生的体验也更为谦虚、幽默而超脱,就像他最喜欢的那句话“天道好还,世事无常”。“天道好还,这是古人说的话,我倒还信奉这个。我如果乱骂人,那将来别人也要痛骂我,我糟蹋了别人,别人也要糟蹋我。我如果和别人讲道理,轻言细语讲事实,那么,也许将来我有问题,别人也会采用这种态度,而用不着糟蹋我的人格。”⑩流沙河先生这一生,因诗而祸,也因诗扬名。在最困苦的年华里,有庄子、诗经、楚辞、唐诗,带给他连绵不断的情感与知性的慰藉。一世的悲喜与荣辱,到最后,依旧是一个读书人的清明与孤傲。晚年的流沙河,是名副其实的“书虫”,每天必须读书。⑪再见,流沙河先生!⑫请乘理想之书,挥鞭从此启程。⑬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原文有删改)文本二:①流沙河用传统的诗歌审美观来评论现代诗歌。对此,先生说:“这和我这一生,和我受的教育分不开。因为从少年时代读《诗经》起,我就习惯了一种有韵味的、美丽的、有想象力的作品。现在我老了,还能背诵《诗经》中的许多作品,而且很热爱它们。我觉得,这些诗歌滋养我的灵魂数十年,无法改了,因此就形成了我的一种保守主义的诗歌观。”②对于古体诗和现代诗的关系,先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我至今都不相信,中国的诗歌能够把传统抛开,另外形成一种诗。最大的可能是把传统的东西继承过来,然后与现代的一些观念、各种认识结合起来才有前途。我最近看到报纸上介绍一个打工的诗人,他写了一首诗,叫做《如果有可能明天带你去旅行》。他写的诗是现在的生活,写他在外头打工的苦。我就突然注意到,他很讲究韵脚,也很讲究诗歌的音乐性,他的诗念起来有节奏感。我觉得,这是中国人的一种本能,要是离开了传统,完全凭空形成一种新的诗是非常困难的。”③在流沙河看来,迄今为止,他所见到的现代诗,有极少数写得好的,比如台湾的纪弦、症弦,还有后来的余光中、钟鼎文。他们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学会了一门本领,就是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含义。“我看到更多的是一些松松垮垮,没有节奏,难以上口,无法朗诵的诗。无论那些诗的内容是写个人,还是社会,也无论作者的眼界高低与运用文字的方法如何,他们都废弃了中国古典诗歌高密度、高比重的文字,那是一种失败。”他说。(摘编自关捷《关于流沙河先生7年前的专访》)[注]文本一为东方卫视主持人曹可凡为中国当代诗人流沙河写的纪念性散文。文本二摘编自作家关捷《关于流沙河先生7年前的专访》。4.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写李劫人的感叹,虽含有作者对流沙河的同情,也暗示了流沙河当时的诗作水平还并不算高。B.流沙河是一个谦虚、幽默、旷达、超脱的人,他酷爱读书,一生经历悲欢荣辱,晚年远离世俗尘嚣,清明与孤傲。C.文中流沙河既有对余光中的评价,也有对自己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形成对比,突显了流沙河的个性特点。D.流沙河引用《庄子》中的“旧国旧都,望之怅然”之语来形容自己对成都的感情,是因为庄子带给了他知性的慰藉。5.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流沙河一生时间大都生活在成都,爱成都,爱祖国,著作《老成都:芙蓉秋梦》堪称浓厚家国情怀情结的代表作。B.流沙河的诗作《就是那一只蟋蟀》,是受了余光中《蟋蟀吟》而产生的心灵触动,两首诗都表达了相类的家国之思。C.流沙河列举余光中《当我死时》《海祭》等诗作,是为了表现他对余光中诗作的喜爱,表现他跟余光中的深情厚谊。D.流沙河认为自己形成了一种保守主义的诗歌观,从他在最困苦的年华里对庄子、诗经、楚辞、唐诗的钟爱可见一斑。6.流沙河用传统的诗歌审美观来评论现代诗歌,请结合文本二,分析概括流沙河心目中传统诗歌的美学特征。【答案】4.A5.C6.(1)语言美(或:含蓄美、凝练美)。从“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含义”“高密度、高比重的文字”等语句可分析出语言美(或:含蓄美、凝练美)的特征。(2)音乐美。从流沙河很赞成《如果有可能明天带你去旅行》“讲究韵脚,也很讲究诗歌的音乐性,他的诗念起来有节奏感”等语句可分析出“音乐美”的特征。(3)意境美。从“我就习惯了一种有韵味的、美丽的、有想象力的作品”等语句可分析出“意境美”的特征。(三)(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鸡毛

汪曾祺她是一个住在西南联大里的校外人,她又的确是西南联大的一个组成部分。昆明大西门外有片荒地,联大盖新校舍,出几个钱,零星的几户人家便搬迁了。文嫂也是这里的住户,她不搬。可她的两间破草屋戳在宿舍旁,不成样子。联大主事的以为人家不愿搬,不能逼人家走。跟她商量,把两间草房拆了,就近给她盖一间,质料比原来的好。她同意了,只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宿舍旁住着这样一户人家,学生们没觉得奇怪,都叫她文嫂。她管这些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老实,没文化,却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她的屋门是敞开着的。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她靠给学生洗衣物、缝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两棵半大的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大太阳的天气,常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缝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为避嫌疑,她从不送衣物到学生宿舍里去,让女儿隔着窗户喊:“张先生,取衣服!”“李先生,取被窝!”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青草里有虫儿种种活食,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集市去卖。蛋大,红润好看,卖得也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小块肉。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她觉得这女婿人好。他跑贵州、重庆,每趟回来看老丈母,会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文嫂生活在大学环境里,她不知道大学是什么,却隐约知道,这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尽管先生们现在并没有赚大钱、做大事、好像还越来越穷。有个先生叫金昌焕,经济系的,算是例外。他独占宿舍北边一个凹字形单元。他怪异处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块肉。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铁丝上,领带、鞋袜、墨水瓶……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东西的下面。再穷的学生也得买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这些通告、启事总有空白处。他每天晚上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处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纸质大小、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也不顾文告是否过期。他每晚都开夜班,这伤神,需要补一补,就如期买了肉,切成大小相等的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用过鼎罐,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炉上炖熟,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功,打开坛盖,用一支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到了四年级,他在聚兴诚银行里兼了职。晚上仍是开夜班,搜罗纸片,吃肉。自从当上了会计,他添了一样毛病,每天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领带。同屋的人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金先生不在乎,他要毕业了,在重庆找好了差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隔一个星期丢一只。文嫂到处找过,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大学里不合适,便一个人叨叨:“我的鸡呢?我的鸡呢?”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她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女儿走了,文嫂有点傻了。但她和女儿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毕业,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就多了。有的先生临走收拾好行李,总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叫来文嫂,随她挑拣。然后她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同屋的朱先生叫文嫂过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点值得一拣的东西。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照样替金先生打扫,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哪,我寡妇无业几十年,风里来雨里去,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我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好像把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苦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一九八一年六月六日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汪曾祺晚年写《鸡毛》,所写是他早年就读西南联大的见闻,小说有对青年及其成长的历史性反思,又有其深刻的现实性。B.《鸡毛》通过再现两个人生轨迹并不相同的人物偶有的生活交集,写出了市井百姓生活的原味,并以此探触了真实的人性。C.文嫂尊学生为先生,先生们不知悉文嫂的身世,金昌焕还偷吃她的鸡,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表现出西南联大有冷酷而另类的学生。D.小说篇幅虽短小,却对挣扎于社会底层的文嫂、金昌焕的生活,以及他们经历苦难、消解苦难的方式有独到的洞察与理解。8.小说以“鸡毛”为标题有何作用?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汪曾祺谈到他的创作,说:“文学应该使人获得生活的信心。”悲剧如《鸡毛》同样能“使人获得生活的信心”。请据此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7.D8.①设置悬念,金昌焕偷文嫂的鸡吃是小说中心事件,发现“鸡毛”使悬念得以解开。②彰显主旨,“鸡毛”寓指人生中的琐碎,以小见大,反映的却是生命苦难和人性邪恶的大主题。③表现人性,“鸡毛”的漫画意味,吻合金昌焕阴暗、卑琐、自私且遭人鄙弃的性格特点。9.①主旨有乐观的精神。故事围绕西南联大在册之人的文嫂展开,生活艰难,却仍存希望和美好,即便女婿遭遇车祸,还得活下去,不曾绝望。②人物有温暖的情感。小说展示世道人心的温暖,联大主事不逼文嫂搬走,还给她盖房,质料比原来的好。金昌焕算是另类。③情节有积极的推进。小说安排有先生毕业临走,让文嫂挑拣破旧衣物,这才引出床底鸡毛揭出丢鸡真相,情节的发展不是一味消极。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一)(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祖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祖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B.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C.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D.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侯,古代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B.庙号,是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后叫“崩”,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B.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C.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D.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2)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答案】10.B11.A12.B13.(1)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2)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参考译文: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的弟弟死后没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亲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沛公从雒阳向南穿过辍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晓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驻留营垒,派一部分人先出发,给五万人准备粮饷,在周围的山上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兵之计,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成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于是到了成阳,秦王子婴投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派人请领汉中地区。项王就答应了。张良因此劝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于是派张良回去。他一边走,一边烧断了栈道。项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对汉王的忧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国。张良逃跑了,从小路偷偷归依汉王。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楚军就可以打败了。”最后击败楚军的,正是靠了这三个人的力量。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向汉王献计,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这年秋天,汉王追击楚军到了阳夏的南面,因战斗失利而坚守固陵,诸侯们到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到。张良劝说汉王,汉王采用了他的计谋,诸侯们才都来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祖说:“运筹谋划于帷帐之中,决战取胜在千里之外,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高祖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苏轼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注】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木芍药:牡丹花。殿:在最后。14.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扣诗题“雨晴”,第二句以“蛙声”写出了雨后初晴的景物特点。B.海棠花已凋谢,如梦一样难觅踪影,表达了作者对海棠生命短暂的悲叹。C.作者以“梅子欲尝新”暗示季节的更迭,“欲”在这里是快要、而不是想要的意思。D.作者看似悠闲,实则孤寂,这可以从“拄杖挑菜”的细节描写中看出。15.尾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4.B15.①拟人。“殷勤”“独自殿”等词语赋予“木芍药”以人的感情,表达了作者的感激与赞美。②对比。木芍药与上文的海棠、梅子对比,体现了“木芍药”善解人意,延续保持春光到最后的特点。③借物抒情。借对木芍药的感激与赞扬,表达自己惜春而不得的伤春之情。(三)(每空1分,6分)16.情景式默写。(1)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离骚》中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女也不爽②.士贰其行③.怨灵修之浩荡兮④.终不察夫民心⑤.民生各有所乐兮⑥.余独好修以为常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古代四时的变幻与文学艺术的创作往往是融为一体的。随着大雪节气而来的降温与下雪,不仅催生了许多“雪”的诗文,也大大丰富了艺术创作中对于雪景的描绘。唐代诗人王维创作了描绘东汉高士的《袁安卧雪图》,图中雪里芭蕉所体现出的艺术创作的自由性,就曾广为时人所称颂。此图不存,但在南唐画家徐熙的《雪竹图》中,我们或许可以体会到相似的意趣。此幅作品为绢本水墨,画面主体为荒寒中傲然挺立的一丛雪竹及窠石。尤为珍贵的是,()。画家精心地用不同层次的淡墨烘托出画中不同物体上的雪,使留白的雪有了变化的律动之感。在现存的古代雪景图画中,还有广为人知的宋徽宗赵佶的《雪江归棹图》。整幅画作用极为细秀的笔触描绘了北方江岸雪景的开阔疏朗,气韵雅润而苍古。在画卷的正中央,一位渔者独自驾着扁舟,面朝着苍莽的雪山。艺术家的创作,往往发乎性灵,他们用身体感知大雪节气带来的严寒与雨雪,将之付诸笔端,创作出这些隽永的画作。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关于纵然进而又 B.对于虽然进而也C.关于虽然从而又 D.对于纵然从而也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现存的古代雪景图画中,广为人知的还有宋徽宗赵佶的《雪江归棹图》。整幅画作用极为细秀的笔触描绘了北方江岸雪景的开阔疏朗,气韵雅润而苍古。B.在现存的古代雪景图画中,宋徽宗赵佶的《雪江归棹图》也广为人知。整幅画作用极为细秀的笔触描绘了北方江岸雪景的开阔疏朗,气韵雅润而苍古。C.在现存的古代雪景图画中,还有广为人知的宋徽宗赵佶的《雪江归棹图》。整幅画作用极为细秀的笔触描绘了开阔疏朗的北方江岸雪景,气韵雅润而苍古。D.在现存的古代雪景图画中,广为人知的还有宋徽宗赵佶的《雪江归棹图》。整幅画作用极为细秀的笔触描绘了开阔疏朗的北方江岸雪景,气韵雅润而苍古。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画中积雪不施白粉,纯用墨色留白渲染而成B.不施白粉、纯用墨色留白渲染而成的是画中积雪C.画家不施白粉,而纯用墨色留白渲染成画中积雪D.画中积雪不施白粉,而纯用墨色留白渲染而成【答案】17.C18.D19.D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大类,______。不同于英文、法文等表音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也叫语素文字。组成语言的最小单位是语素,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语素独立运用时是词,不独立运用时是构词成分。汉语中______,例如“我回家吃饭”这句话中的五个汉字就是五个语素。不过也有例外的情况——一个语素由两个或多个汉字构成,例如“葡萄”“苜蓿”“琵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