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题PAGE1试题保密★启用前龙华区中小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卷七年级历史说明:1.答题前,请将学校、班级和姓名用规定的黑色字迹笔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同时注意贴好条形码。2.全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运用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长,共90分钟。3.考生必须在答题卷(卡)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4.本卷选择题1~24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内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25~27题,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笔,按作答题目序号写在答题卡综合运用题答题区内。第一部分选择题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内将该题相对应的的答案标号涂黑。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隋朝时期,每人应授田地的标准为140亩,而实际上每人授田仅有20亩,国家征收的赋税却依旧按照140亩的标准执行。这反映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A.藩镇割据 B.与民争利C.对外征战 D.人口锐减2.唐高祖、太宗时期妇女出行多着“幂篱”(图1),到高宗时期“皆用帷帽,拖裙到颈,渐为浅露”(图2),到玄宗初期,妇女出行所戴的帽饰又发生了变化(图3),这一变化历程反映出唐代()A.民族矛盾趋于缓和 B.社会风气走向开放包容C.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D.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3.贞观五年,掌管礼仪的部门计划于三月举行皇太子的加冕礼,唐太宗得知此事后,认为“今东作(春耕生产)方兴,恐妨农事”,将仪式改在同年十一月举行。这表明唐太宗时期()A.重视农业生产活动 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王位继承制度变化 D.行政效率不断提高4.唐玄宗在位前期,中国古代宫廷乐舞文化发展到顶峰。开元末年以后,宫廷乐舞的高度繁荣局面被迫中断,其后虽有重建,却再无昔日的辉煌。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科举制度的不断发展 B.安史之乱的巨大破坏C.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D.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5.晚唐时期,正史里记载的重要官员中,出身平民的不到七分之一,到北宋期间,这一比例上升到46%。明清两代,42%的进士来自于平民家庭,部分年份达到85%以上,这反映了()A.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B.八股取士阻碍了人才的选拔C.科举取士标准在不断降低 D.社会整体文化素养不断提高6.南宋学者叶适曾说:“国家因五代之极弊,收敛藩镇之权尽归于上……”下列能够体现该学者观点的措施为()A.设置转运使 B.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C.发展科举制 D.设副宰相与宰相共同议政7.宋朝初期,宋太祖不仅在文臣中选取有军事才能者到边境任职,同时还重用和褒扬武将中“性仁厚”“清介廉谨”的曹彬等人,将其视为“儒将”典范。这反映出宋朝()A.相权遭到不断削弱 B.重视文化教育发展C.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D.边境危机十分严峻8.据学者统计,宋辽之间在重大节日或皇帝婚丧嫁娶等情况下共互派使节388次,澶渊之盟后为379次。在交往过程中,从皇帝的称号到礼仪的细节,都是平等友好的。这反映出澶渊之盟()A.促进宋辽双方的友好往来 B.促进了宋辽双方的榷场贸易C.改变宋辽双方的实力对比 D.使宋辽的官僚机构不断膨胀9.馒头和饼是中原地区传统食物,后来成为契丹人和女真人的重要主食,如“酥乳饼”“饼饵”等。此外,宋代政府机构中出现“乳酪院”,以为皇家专供乳制品。这反映了当时()A.中外交流频繁 B.统一促进发展C.陆路交通畅通 D.民族交往交融10.下表统计了唐宋时期南北人口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年代北方人口(户)北方人口占比(%)南方人口(户)南方人口占比(%)742年489万54.5408万45.51102年592万32.71220万67.3A.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B.北方经济严重衰退C.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D.生产技术不断进步11.两宋时期,以名字命名的商标十分普遍,驰名商标更是成为商贩们的金字招牌。如杭州的名牌产品:戈家蜜枣、宋五嫂鱼羹等;开封的名牌产品:潘谷墨、五楼山洞梅花包子等。这反映了宋代商业()A.注重开拓海外市场 B.突破了空间的限制C.恶性竞争现象普遍 D.商品品牌意识增强12.早在元朝正式建立前,忽必烈就采用了汉式年号“中统”,即“中华开统”之寓意;他还宣称元朝是尧舜禹汤、秦汉隋唐的合法继承者,并将儒家文化作为各民族共享的文化,这些措施()A.消除了民族矛盾与隔阂 B.强化民族之间身份认同C.表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确立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13.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古代名人资料卡。据此判断,卡片中的人物是()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14.1307年,元朝全国岁钞(每年的货币税收)共计400万锭,其中280万锭送往京师,剩下的再在11个行省间进行分配。此外,元朝明确规定,行省只具有支用1000锭以下钞币的权力,超过该数额,必须咨请中书省批准。这反映了()A.宰相权力的强化 B.行政效率的提高C.地方力量的削弱 D.民族交融的深化15.下表是唐宋时期民众主要的节日活动。这反映了()节日重阳节端午节寒食节清明节活动登高竞渡、投壶斗鸡、秋千、蹴鞠、踏青、击球拔河、踏青、放风筝、蹴鞠、马术、斗鸡、射柳A.传统节日的价值内涵日趋统一 B.节日源自农业生产活动的需要C.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各不相同 D.节日内容已经成为娱乐性活动16.司马迁作纪传体通史《史记》,为的是“述往事,思来者”;司马光作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希望统治者能够“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下列表述符合上述史书编纂宗旨的是这反映了()A.固守陈规,谨遵历史传统 B.重塑历史,推动历史变革C.以史为鉴,促进社会发展 D.抛开过去,面向未来发展17.中国古代史上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特有的时代特征,符合下图中③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为()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8.王祯在撰写《农书》之初,深感字数太多,恐难以刊印。1298年,王祯命工匠制作3万余木活字,拟用活字法试印之,不到一个月就印成当地县志100部,并于1300年完成《农书》的编著及刊印。这说明活字印刷术()A.使城市生活丰富多彩 B.促进对外文化交流C.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 D.大大提高印刷效率19.明初的中书省权力较大,后来朱元璋取消了中书省对地方的统属关系,地方奏疏可不经中书省而上达中央。朱元璋这些措施意在()A.强化君主专制 B.促进对外交流C.加强边疆管理 D.减少贪污现象20.深圳市博物馆的某一主题展览中出现了下列文物。该展览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向海之旅——重返海洋爬行动物B.吉金春秋——深圳博物馆铜器展C.殖民扩张的烙印——全球化进程中的历史回响D.海阔天空——联通世界的大航海活动21.小明同学在学习《天工开物》时搜集到了以下材料。这说明《天工开物》重视()A.遵循自然规律 B.资源循环利用C.坚持以农本 D.生产工具革新22.明朝中后期,皇族、权贵和私人地主肆意侵占农民田地,竭力隐田逃税,结果使政府拥有的纳税土地数大减特减,明朝廷反而又将缺额摊派到农民头上。针对这一社会问题,李自成采取的针对性举措为()A.提出“均田免赋”口号 B.严明军队纪律C.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 D.建立大顺政权23.下图为《盛世滋生图》(部分)。画作中,有14家丝绸店,22家棉布店。米市附近水运繁忙,还有服务设施行业,如酒楼、饭馆、珠宝店、玉器店等。画中的景象可以说明,明清时期()A.实行文化专制 B.商品经济发展C.人口急剧增长 D.社会矛盾尖锐24.《西游记》中的人物往往会将常言俗语作为自己的行为理由或行动准则,如孙悟空向东海龙王索要兵器、披挂时口里冒出了“一客不犯二主”“走三家不如坐一家”等常用俗语。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价值观念发生变化 B.文学作品违背社会现实C.小说创作已经十分成熟 D.文学作品的平民化趋势第二部分综合运用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共52分)25.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开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文物图片展览(唐—清)”的项目式学习,请你和他们一起解决下列问题。【任务一:查阅资料,感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材料:综观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便可发现几个现象极为引人注目:一是每次分裂之后都必然出现更大规模的、更深层次的统一;二是每一次斗争之后,也总是要出现新的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民族交融,而且伴随着每次交融的出现,都无例外地要出现较长时期的政治安定和经济的发展。——摘编自高鹏飞《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散论》(1)根据材料,概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的这两种现象,并结合所学,用具体史事对这两种现象进行说明。【任务二:选择文物图片并进行文物介绍】①宣政院印②契丹鸡冠壶③《步辇图》④金奔巴瓶(2)该小组搜集了部分文物图片,请按照时间顺序对文物进行排列。并任选一文物对其进行介绍。【任务三:以清朝为例看少数民族政权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作用】清朝疆域图(1820年)清朝伊犁将军银印材料:清入关后,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在边疆民族地区形成了持续稳定、统一的政治局面;清朝还丰富发展了“大一统”理念,利用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的政治“大一统”观念,较成功地解决了两千多年来困扰历代王朝的边疆“内患”问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整编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3)该小组认为清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请结合他们选取的图片和材料,概括清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任务四:完成展览结语】(4)该小组要为展览写一个结语,请在结语中写出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的认识。26.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粮食生产安全】材料一:中国古代粮食产量表(部分)项目秦汉隋唐宋辽金元清(1800年)亩产量(市斤)110154140/343155/337总产量(亿市斤)591.4889.921749.452340.97全国人口(万人)600090001200030000*140/343的数据为(北方/南方)亩产量——摘编自吴宾、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粮食运输安全】材料二: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凿,粮食流通出现兴盛的局面,并且开始形成南粮北调的格局;宋元时期,商人们开始参与粮食的长途贩运;明中叶以后,我国粮食生产的基本形势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原来输出粮食的中心区变为输入粮食的缺粮区,原来的“苏湖熟,天下足”被改为“湖广熟,天下足”,这一时期江南区域内的粮食运销相当繁荣。——摘编自吴宾、党晓虹《中国古代粮食流通与粮食安全》【粮食存储安全】材料三:清朝统治者高度重视仓储制度的建设,设立了很多官方储粮仓。最为主要的便是地方上的常平仓,常平仓在正常年份的主要功能是平抑季节性的粮食价格波动,粮价上涨时可放粮以平抑粮价;灾荒之年则发放给贫困的农户,发挥防灾救济功能。为确保常平仓在灾荒中有效发挥作用,清朝廷多次进行全国性的仓库清查。——摘编自赵晓华《清代粮食安全政策及其实践》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粮食生产发展趋势,并简述宋代统治者和人民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分析影响中国古代粮食运输变化的因素。(3)结合材料一中的数据,简述材料三中清朝统治者重视仓储制度的背景,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粮食安全的认识。27.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围绕“中国古代对外贸易”这一专题开展探究性活动,并搜集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时期对外贸易概况两汉开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实行陆路为主的对外贸易方针;主要贸易范围包括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印度半岛南端等地区唐政府鼓励海路贸易并设有专门管理机构;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项外贸征税法令;出现以广州为代表的外向型开放的国际城市;对外贸易范围主要包括朝鲜、日本、大食、波斯地区宋元海路形成多条航线,贸易范围远至非洲东海岸和阿拉伯半岛;南宋初年外贸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20%;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制定《市舶则法》等海外贸易法规;元朝陆路通向中亚、西亚及东欧地区,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达到140多个明清明太祖颁布禁止民间海外贸易的法令,废泉州市舶司;清顺治十三年首颁禁海令,清随后又三次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堵塞海内外商品交流,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整理自马珺《浅论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变化。(2)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价值观正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不得照抄材料。保密★启用前龙华区中小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卷七年级历史说明:1.答题前,请将学校、班级和姓名用规定的黑色字迹笔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同时注意贴好条形码。2.全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运用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长,共90分钟。3.考生必须在答题卷(卡)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4.本卷选择题1~24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内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25~27题,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笔,按作答题目序号写在答题卡综合运用题答题区内。第一部分选择题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内将该题相对应的的答案标号涂黑。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隋朝时期,每人应授田地的标准为140亩,而实际上每人授田仅有20亩,国家征收的赋税却依旧按照140亩的标准执行。这反映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A.藩镇割据 B.与民争利C.对外征战 D.人口锐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隋朝时期,每人应授田地的标准为140亩,而实际上每人授田仅有20亩,国家征收的赋税却依旧按照140亩的标准执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隋朝农民应授田地少,但国家征收的赋税却依旧按照140亩的标准执行,这说明隋朝灭亡的原因是隋朝与民争利,B项正确;藩镇割据是唐朝灭亡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隋朝对外征战,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隋朝人口锐减,排除D项。故选B项。2.唐高祖、太宗时期妇女出行多着“幂篱”(图1),到高宗时期“皆用帷帽,拖裙到颈,渐为浅露”(图2),到玄宗初期,妇女出行所戴的帽饰又发生了变化(图3),这一变化历程反映出唐代()A.民族矛盾趋于缓和 B.社会风气走向开放包容C.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D.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答案】B【解析】【详解】据图片信息可知,唐朝出现了女子骑马等现象,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B项正确;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矛盾趋于缓和,但与女子骑马无关,排除A项;唐朝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但女子骑马等现象与科技发展无关,排除C项;材料图片信息不涉及中外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B项。3.贞观五年,掌管礼仪的部门计划于三月举行皇太子的加冕礼,唐太宗得知此事后,认为“今东作(春耕生产)方兴,恐妨农事”,将仪式改在同年十一月举行。这表明唐太宗时期()A.重视农业生产活动 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王位继承制度变化 D.行政效率不断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唐太宗为了不违背耽误农时,将皇太子的加冕礼时间推后,这趟行程唐太宗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生产活动,A项正确;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是清代军机处设置的影响,排除B项;唐代王位继承制度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C项;皇太子的加冕礼推迟与行政效率不断提高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4.唐玄宗在位前期,中国古代宫廷乐舞文化发展到顶峰。开元末年以后,宫廷乐舞的高度繁荣局面被迫中断,其后虽有重建,却再无昔日的辉煌。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科举制度的不断发展 B.安史之乱的巨大破坏C.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D.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开元末年以后,宫廷乐舞的高度繁盛局面被迫中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元未年以后,唐朝爆发安史之乱,社会动荡,宫廷乐舞的高度繁盛局面被迫中断,B项正确;科举制的发展与宫廷乐舞的高度繁盛局面被迫中断无关,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体现了经济发展,不会出现繁荣中断,排除C项;唐朝末年爆发的黄巢起义,材料指的是开元末年,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晚唐时期,正史里记载的重要官员中,出身平民的不到七分之一,到北宋期间,这一比例上升到46%。明清两代,42%的进士来自于平民家庭,部分年份达到85%以上,这反映了()A.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B.八股取士阻碍了人才的选拔C.科举取士标准在不断降低 D.社会整体文化素养不断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从唐到宋,平民出身的官员占比大幅上升,明清时期稳定在40%左右,有些年份高于80%,这体现了平民出身的官员重要性日益凸显,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主要实行科举制,科举制推动平民出身的官员占比上升,反映了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A项正确;八股取士实行于明清时期,且其并未阻碍人才选拔,排除B项;科举取士的标准一直是考试成绩,在降低无从得出,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部分平民出身的官员,不能夸大为社会整体文化素养不断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6.南宋学者叶适曾说:“国家因五代之极弊,收敛藩镇之权尽归于上……”下列能够体现该学者观点的措施为()A.设置转运使 B.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C.发展科举制 D.设副宰相与宰相共同议政【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宋建立后,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体现了“收敛藩镇之权尽归于上……”,中央集权加强了,A项正确;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是为了防止武将专权,排除B项;发展科举制度是为重文轻武政策服务的,排除C项;设副宰相与宰相共同议政是为了削弱相权,排除D项。故选A项。7.宋朝初期,宋太祖不仅在文臣中选取有军事才能者到边境任职,同时还重用和褒扬武将中“性仁厚”“清介廉谨”的曹彬等人,将其视为“儒将”典范。这反映出宋朝()A.相权遭到不断削弱 B.重视文化教育发展C.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D.边境危机十分严峻【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宋朝初期,宋太祖不仅在文臣……典范”可知,宋初,宋太祖重视文臣,让他们掌握军政大权,且抬高文人地位,这体现了宋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C项正确;宋初相权遭到削弱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宋太祖重视文化教育发展,但材料体现的是文臣担任军事长官,与重视文化教育无关,排除B项;宋初边境危机十分严峻,但材料信息并未涉及边境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8.据学者统计,宋辽之间在重大节日或皇帝婚丧嫁娶等情况下共互派使节388次,澶渊之盟后为379次。在交往过程中,从皇帝的称号到礼仪的细节,都是平等友好的。这反映出澶渊之盟()A.促进宋辽双方的友好往来 B.促进了宋辽双方的榷场贸易C.改变宋辽双方的实力对比 D.使宋辽的官僚机构不断膨胀【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宋辽之间在重大节日……都是平等友好的”可知,宋辽之间的节日往来等友好活动澶渊之盟后占绝大多数,且交往礼节平等友好,这体现了澶渊之盟促使宋辽之间的友好往来,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节日往来,并不体现经济往来,促进了宋辽双方的榷场贸易无从体现,排除B项;改变宋辽双方的实力对比说法错误,友好往来与实力对比无关,排除C项;使宋辽的官僚机构不断膨胀说法错误,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9.馒头和饼是中原地区的传统食物,后来成为契丹人和女真人的重要主食,如“酥乳饼”“饼饵”等。此外,宋代政府机构中出现“乳酪院”,以为皇家专供乳制品。这反映了当时()A.中外交流频繁 B.统一促进发展C.陆路交通畅通 D.民族交往交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馒头和饼是中原地区的传统食物,后来成为契丹人和女真人的重要主食”“宋代政府机构中出现“乳酪院”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原地区与契丹人和女真人之间的友好交流,体现了宋朝的民族交往,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宋朝的民族交往,未体现出中外交流频繁,排除A项;统一促进发展,但是材料中没有涉及北宋的社会发展,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陆路交通畅通,排除C项。故选D项。10.下表统计了唐宋时期南北人口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年代北方人口(户)北方人口占比(%)南方人口(户)南方人口占比(%)742年489万54.5408万45.51102年592万32.71220万67.3A.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B.北方经济严重衰退C.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D.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答案】A【解析】【详解】据表格信息可知,唐宋时期,南方人口占比不断上升,且超过一半,北方人口占比逐步下降,这体现了户口南多北少,人口变化反映经济发展,因此表格信息反映了当时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A项正确;北方经济严重衰退说法错误,北方人口出现了增长,排除B项;材料体现人口变化,政府财政收入增加无从得出,排除C项;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与材料信息无关,材料仅涉及人口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1.两宋时期,以名字命名的商标十分普遍,驰名商标更是成为商贩们的金字招牌。如杭州的名牌产品:戈家蜜枣、宋五嫂鱼羹等;开封的名牌产品:潘谷墨、五楼山洞梅花包子等。这反映了宋代商业()A.注重开拓海外市场 B.突破了空间的限制C.恶性竞争现象普遍 D.商品品牌意识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两宋时期,以名字命名的商标十分普遍,驰名商标更是成为商贩们的金字招牌”和所学可知,宋代商业繁荣,商品品牌意识增强,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海外市场,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排除B项;恶性竞争现象普遍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2.早在元朝正式建立前,忽必烈就采用了汉式年号“中统”,即“中华开统”之寓意;他还宣称元朝是尧舜禹汤、秦汉隋唐合法继承者,并将儒家文化作为各民族共享的文化,这些措施()A.消除了民族矛盾与隔阂 B.强化民族之间的身份认同C.表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确立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忽必烈就采用了汉式年号‘中统’”“宣称元朝是尧舜禹汤、秦汉隋唐的合法继承者,并将儒家文化作为各民族共享的文化”,这些措施有利于强化民族之间的身份认同,B项正确;“消除了民族矛盾与隔阂”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君主专制,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确立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13.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古代名人资料卡。据此判断,卡片中的人物是()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南宋丞相文天祥诗句,所以卡片中的人物是文天祥,B项正确;图示中的名句与岳飞、戚继光和郑成功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14.1307年,元朝全国岁钞(每年的货币税收)共计400万锭,其中280万锭送往京师,剩下的再在11个行省间进行分配。此外,元朝明确规定,行省只具有支用1000锭以下钞币的权力,超过该数额,必须咨请中书省批准。这反映了()A.宰相权力的强化 B.行政效率的提高C.地方力量的削弱 D.民族交融的深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元朝明确规定,行省只具有支用1000锭以下钞币的权力,超过该数额,必须咨请中书省批准”可知,元朝行省权力受到中央的制约,这有利于削弱地方力量,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元朝行省权力受到中央的制约,没有涉及宰相权力,排除A项;材料涉及权力制约,没有体现行政效率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元朝行省权力受到中央的制约,没有涉及民族交融,排除D项。故选C项。15.下表是唐宋时期民众主要的节日活动。这反映了()节日重阳节端午节寒食节清明节活动登高竞渡、投壶斗鸡、秋千、蹴鞠、踏青、击球拔河、踏青、放风筝、蹴鞠、马术、斗鸡、射柳A.传统节日价值内涵日趋统一 B.节日源自农业生产活动的需要C.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各不相同 D.节日内容已经成为娱乐性活动【答案】D【解析】【详解】据表格信息可知,唐宋时期,重阳节等节日举办的主要活动都以娱乐为主,如斗鸡、登高等,这体现了唐宋时期节日内容已经成为娱乐性活动,D项正确;“日趋统一”说法错误,且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斗鸡等与“农业生产活动的需要”无关,排除B项;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各不相同,该说法正确,但材料信息并未说明节日起源,排除C项。故选D项。16.司马迁作纪传体通史《史记》,为的是“述往事,思来者”;司马光作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希望统治者能够“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下列表述符合上述史书编纂宗旨的是这反映了()A.固守陈规,谨遵历史传统 B.重塑历史,推动历史变革C.以史为鉴,促进社会发展 D.抛开过去,面向未来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述往事,思来者”“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和所学可知,司马迁和司马光都强调借鉴历史,以史为鉴,促进社会发展,C项正确;材料中司马迁和司马光都强调借鉴历史,而不是固守陈规,排除A项;材料中司马迁和司马光都强调借鉴历史,而不是重塑历史,排除B项;抛开过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7.中国古代史上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特有的时代特征,符合下图中③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为()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③位于907—1968年之间,这一阶段是五代十国和辽宋夏金元时期,所以阶段特征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C项正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①秦汉时期的特点,排除A项;繁荣与开放是②隋唐时期的特点,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④明清时期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18.王祯在撰写《农书》之初,深感字数太多,恐难以刊印。1298年,王祯命工匠制作3万余木活字,拟用活字法试印之,不到一个月就印成当地县志100部,并于1300年完成《农书》的编著及刊印。这说明活字印刷术()A使城市生活丰富多彩 B.促进对外文化交流C.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 D.大大提高印刷效率【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298年,王祯命工匠制作3万余木活字,拟用活字法试印之,不到一个月就印成当地县志100部,并于1300年完成《农书》的编著及刊印”,这体现出使用木活字的活字印刷术的印刷效率是跟迅速,很短时间就印刷出大量成品,这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D项正确;活字印刷术与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关系不大,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活字印刷术的在文化交流领域的作用,排除B项;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的是中国发明的火药及火器,排除C项。故选D项。19.明初的中书省权力较大,后来朱元璋取消了中书省对地方的统属关系,地方奏疏可不经中书省而上达中央。朱元璋这些措施意在()A.强化君主专制 B.促进对外交流C.加强边疆管理 D.减少贪污现象【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明初的中书省权力较大,后来朱元璋取消了中书省对地方的统属关系,地方奏疏可不经中书省而上达中央”可知,明初中书省权力较大,朱元璋下令绕开中书省,地方奏疏直接上达中央,这有助于剥夺部分中书省的权力,进而加强皇权,A项正确;促进对外交流与中书省权力削弱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地方管理,并未体现加强边疆管理,排除C项;减少贪污现象与材料信息无关,且材料中的措施并不能减少贪污现象,排除D项。故选A项。20.深圳市博物馆的某一主题展览中出现了下列文物。该展览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向海之旅——重返海洋的爬行动物B.吉金春秋——深圳博物馆铜器展C.殖民扩张的烙印——全球化进程中的历史回响D.海阔天空——联通世界的大航海活动【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明朝时期的中外交往,指南针多用于航海,而波斯碗体现了中国风格,这些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即主题为联通世界的大航海活动,D项正确;爬行动物说法错误,排除A项;波斯碗瓶属于瓷器,与铜器无关,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属于和平交往,与殖民扩张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1.小明同学在学习《天工开物》时搜集到了以下材料。这说明《天工开物》重视()A.遵循自然规律 B.资源循环利用C.坚持以农为本 D.生产工具革新【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残次棉装在冬衣、被子里”“制作‘再生纸张’”等可知,《天工开物》强调对一些残次品等进行再利用,这体现了资源循环利用,B项正确;遵循自然规律与回收残次棉无关,排除A项;《天工开物》属于工艺书籍,坚持以农为本说法错误,且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回收再利用,生产工具革新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22.明朝中后期,皇族、权贵和私人地主肆意侵占农民田地,竭力隐田逃税,结果使政府拥有纳税土地数大减特减,明朝廷反而又将缺额摊派到农民头上。针对这一社会问题,李自成采取的针对性举措为()A.提出“均田免赋”口号 B.严明军队纪律C.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 D.建立大顺政权【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竭力隐田逃税,结果使政府拥有的纳税土地数大减特减,明朝廷反而又将缺额摊派到农民头上”并结合所学可知,古代朝廷征收的赋税沉重,结合所学可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A项正确;严明军队纪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建立大顺政权都与李自成相关,但与材料强调的赋税负担沉重无关,排除B项、C项、D项。故选A项。23.下图为《盛世滋生图》(部分)。画作中,有14家丝绸店,22家棉布店。米市附近水运繁忙,还有服务设施行业,如酒楼、饭馆、珠宝店、玉器店等。画中的景象可以说明,明清时期()A.实行文化专制 B.商品经济发展C.人口急剧增长 D.社会矛盾尖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画作中,有14家丝绸店,22家棉布店。米市附近水运繁忙,还有服务设施行业,如酒楼、饭馆、珠宝店、玉器店等。”和所学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明清时期店铺林立,说明商品经济发展,B项正确;明清文化专制的突出表现是文字狱的盛行,排除A项;《盛世滋生图》画面无法反映人口急剧增长和社会矛盾尖锐,排除CD项。故选B项。24.《西游记》中的人物往往会将常言俗语作为自己的行为理由或行动准则,如孙悟空向东海龙王索要兵器、披挂时口里冒出了“一客不犯二主”“走三家不如坐一家”等常用俗语。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价值观念发生变化 B.文学作品违背社会现实C.小说创作已经十分成熟 D.文学作品的平民化趋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游记》中的人物往往会将常言俗语作为自己的行为理由或行动准则,如孙悟空向东海龙王索要兵器、披挂时口里冒出了‘一客不犯二主’‘走三家不如坐一家’等常用俗语”和所学可知,明清时工商业经济发展,士人阶层逐渐壮大,反对传统礼教的小说逐渐增多,而《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实际就是一个反礼教的形象,这其中的常言俗语很多,体现了文学作品的平民化趋势,D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看出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出文学作品遵循社会现实,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古典小说的日益成熟,排除C项。故选D项。第二部分综合运用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共52分)25.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开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文物图片展览(唐—清)”的项目式学习,请你和他们一起解决下列问题。【任务一:查阅资料,感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材料:综观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便可发现几个现象极为引人注目:一是每次分裂之后都必然出现更大规模的、更深层次的统一;二是每一次斗争之后,也总是要出现新的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民族交融,而且伴随着每次交融的出现,都无例外地要出现较长时期的政治安定和经济的发展。——摘编自高鹏飞《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散论》(1)根据材料,概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的这两种现象,并结合所学,用具体史事对这两种现象进行说明。【任务二:选择文物图片并进行文物介绍】①宣政院印②契丹鸡冠壶③《步辇图》④金奔巴瓶(2)该小组搜集了部分文物图片,请按照时间顺序对文物进行排列。并任选一文物对其进行介绍。【任务三:以清朝为例看少数民族政权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作用】清朝疆域图(1820年)清朝伊犁将军银印材料:清入关后,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在边疆民族地区形成了持续稳定、统一的政治局面;清朝还丰富发展了“大一统”理念,利用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的政治“大一统”观念,较成功地解决了两千多年来困扰历代王朝的边疆“内患”问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整编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3)该小组认为清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请结合他们选取的图片和材料,概括清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任务四:完成展览结语】(4)该小组要为展览写一个结语,请在结语中写出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的认识。【答案】(1)现象一: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说明:元朝结束辽宋夏金的民族政权并立时期,顺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现象二:民族交融。说明:澶州之战后达成澶渊之盟,辽与北宋实现了长久的和平局面,双方开展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2)顺序:3214示例:①;宣政院是元朝时期设置的管理今西藏地区的机构,其设置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3)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奠定了今天中国版图的基础;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把边疆与内地的整体联系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发展了“大一统”理念。(4)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各族人民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中共同进步,共同开拓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悠久的历史,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现象:根据材料“综观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便可发现几个现象极为引人注目:一是每次分裂之后都必然出现更大规模的、更深层次的统一;二是每一次斗争之后,也总是要出现新的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民族交融”可以得出现象一是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现象二:民族交融。说明:现象一: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秦、西晋、隋朝、元朝都结束混乱局面,例如元朝结束辽宋夏金的民族政权并立时期,顺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现象二:结合所学知识,宋辽之间在澶州之战后达成澶渊之盟,辽与北宋实现了长久的和平局面,双方开展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小问2详解】顺序: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①为宣政院印,结合所学知识,宣政院是元代设立的管理西藏和全国佛教事务的机构;②契丹鸡冠壶,契丹建立了辽政权,与北宋之间达成澶渊之盟;③《步辇图》为唐太宗接见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遣的使者的场景;④金奔巴瓶是清代为活佛转世制度采取的金瓶挚签制度的工具,综上排序是3214。介绍:选择文物进行介绍即可,例如①;宣政院是元朝时期设置的管理今西藏地区的机构,其设置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小问3详解】贡献:根据材料清朝的版图可以得出贡献有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奠定了今天中国版图的基础;根据材料“清入关后,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在边疆民族地区形成了持续稳定、统一的政治局面;清朝还丰富发展了‘大一统’理念,利用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的政治‘大一统’观念”可以得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把边疆与内地的整体联系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发展了“大一统”理念。【小问4详解】认识: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唐朝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交流很多;宋代民族政权并立,也加快了交流;元代民族融合程度大大加深;清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体现出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各族人民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中共同进步,共同开拓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悠久的历史,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言之有理即可)26.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粮食生产安全】材料一:中国古代粮食产量表(部分)项目秦汉隋唐宋辽金元清(1800年)亩产量(市斤)110154140/343155/337总产量(亿市斤)591.4889.921749.452340.97全国人口(万人)600090001200030000*140/343的数据为(北方/南方)亩产量——摘编自吴宾、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粮食运输安全】材料二: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凿,粮食流通出现兴盛的局面,并且开始形成南粮北调的格局;宋元时期,商人们开始参与粮食的长途贩运;明中叶以后,我国粮食生产的基本形势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原来输出粮食的中心区变为输入粮食的缺粮区,原来的“苏湖熟,天下足”被改为“湖广熟,天下足”,这一时期江南区域内的粮食运销相当繁荣。——摘编自吴宾、党晓虹《中国古代粮食流通与粮食安全》【粮食存储安全】材料三:清朝统治者高度重视仓储制度的建设,设立了很多官方储粮仓。最为主要的便是地方上的常平仓,常平仓在正常年份的主要功能是平抑季节性的粮食价格波动,粮价上涨时可放粮以平抑粮价;灾荒之年则发放给贫困的农户,发挥防灾救济功能。为确保常平仓在灾荒中有效发挥作用,清朝廷多次进行全国性的仓库清查。——摘编自赵晓华《清代粮食安全政策及其实践》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粮食生产发展趋势,并简述宋代统治者和人民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分析影响中国古代粮食运输变化的因素。(3)结合材料一中的数据,简述材料三中清朝统治者重视仓储制度的背景,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粮食安全的认识。【答案】(1)趋势:粮食总产量不断增长;亩产量不断增长。措施:增加耕地面积、引入先进的水稻品种、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农业生产工具等。(2)因素:交通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的管控、经济格局的变动等。(3)背景:由于人口的增长速度大于粮食增长速度,人均粮食占有降低,清朝面临粮食危机;影响:有利于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冲击,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4)认识:粮食安全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粮食安全要渗透到粮食生产的各个方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保障粮食安全。(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趋势: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粮食产量表(部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可知,中国古代粮食生产发展趋势是粮食总产量不断增长;亩产量不断增长。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统治者和人民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采取的措施是增加耕地面积、引入先进的水稻品种、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农业生产工具等。【小问2详解】因素:根据材料二“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凿,粮食流通出现兴盛的局面,并且开始形成南粮北调的格局;宋元时期,商人们开始参与粮食的长途贩运;明中叶以后,我国粮食生产的基本形势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一时期江南区域内的粮食运销相当繁荣”分析可知,影响中国古代粮食运输变化的因素有交通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的管控、经济格局的变动等。【小问3详解】背景:结合材料一中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清朝统治者重视仓储制度的背景是由于人口的增长速度大于粮食增长速度,人均粮食占有降低,清朝面临粮食危机。影响:结合材料“清朝统治者高度重视仓储制度的建设,设立了很多官方储粮仓。最为主要的便是地方上的常平仓,常平仓在正常年份的主要功能是平抑季节性的粮食价格波动,粮价上涨时可放粮以平抑粮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经济型装修合同样本
- 2025版跨境电商仓储车位租赁合同3篇
- 2025年度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与安全保障合同
- 2024年餐厅厨房综合承包合同模板版
- 2025版汽车动力系统大修与升级服务合同2篇
- 2024年百货纺织品批发交易标准化协议范本版B版
- 2025年度稻谷种植与农业人才培养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石油开采设备抵押融资合同模板(能源)3篇
- 2024年网络广告代理合同
- 2025年度凯正源净水器专业维修保养服务合同3篇
- 医院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培训课件
- 版管井及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案
- YY/T 0506.6-2009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6部分:阻湿态微生物穿透试验方法
- GB/T 28799.2-2020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材
- 《毛泽东思想概论》题库
- 四年级必读书目练习试题附答案
- 劳务派遣人员考核方案
- 意志力讲解学习课件
- 生产作业员质量意识培训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 JT∕T 697.7-2022 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 第7部分:道路运输信息基础数据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