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高程测量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1页
《GNSS高程测量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2页
《GNSS高程测量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3页
《GNSS高程测量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4页
《GNSS高程测量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号: 号: DB32A75备案江苏省市场监督局发布DB32/TXXXX-2008 1 2GNSS高程测量规范 3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33术语和定义 34缩略语 45GNSS高程测量参考基准 45.1坐标系 45.2时间系统 55.3高程基准 56GNSS高程测量基本要求 56.1框架和历元 56.2GNSS大地高测量基本精度要求 56.3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服务要求 56.4似大地水准面成果要求 56.5起算成果 56.6GNSS高程拟合 56.7似大地水准面精化 67GNSS高程测量应用方式 67.1分类 67.2GNSS大地高高差的变化量代替正常高高差的变化量 67.3GNSS正常高差代替水准高差 67.4GNSS正常高代替普通水准正常高 68GNSS大地高测量 78.1(快速)静态测量 78.2(网络)RTK测量 79成果资料提交 810质量控制 82DB32/TXXXX-2008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标准代替DB32/T1223-2008《GPS高程测量规范》。本标准是基于原《GPS高程测量规范》的使用情况,依据GNSS高程测量要求,参照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1289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进行修订。除编辑性改动外,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修订:1)标准名称变更为《GNSS高程测量规范》;2)标准对原GPS相应内容更改为GNSS;3)标准增加CGCS2000相关内容;4)标准增加北斗相关内容;5)标准增加基于江苏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的1985国家高程基准实时服务相关内6)标准依照已发布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相关规范进行修订。本标准由江苏省测绘工程院提出。本标准由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测绘工程院、江苏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南京师范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及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08年首次发布为DB32/T1223-2008,本次为第二次修订。本文件由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提出。本文件由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测绘工程院、江苏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南京师范大学、昆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太仓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徐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安艳辉、宋玉兵、王勇、廖安生、张叶春、王训霞、沈飞、佟洞、王开锋、孔宪森、高建东、吕学彬、张晓东、安金玉、张晓东、赵志俊、朱佳、王晓贤、薛铮3DB32/TXXXX-2008GNSS高程测量规范本标准规定了GNSS高程测量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参考基准、基本要求、应用方式、GNSS大地高测量、成果资料提交、质量控制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GNSS高程测量的应用。用于GNSS高程测量所涉及的水准测量、GNSS测量、1985国家高程基准实时服务、小区域GNSS高程拟合、似大地水准面成果应用等内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289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4911测绘基本术语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9391全球定位系统(GPS)术语及定义GB/T35769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服务规范GB/T39616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络实时动态测量(RTK)规范GB/T2435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CH/T100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801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CJJ73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GB/T14911、GB/T19391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似大地水准面quasi-geoid从地面一点沿正常重力线按正常高相反方向量取高至正常高所得端点构成的曲面。3.2高程异常heightanomaly似大地水准面至平均地球椭球面的垂直距离。3.3GNSS高程测量GNSSleveling利用GNSS卫星定位技术测定点位大地坐标,利用似大地水准面成果和点位坐标获得该点的高程异常,根据大地高和高程异常求解点位的正常高。或在小区域范围内,采用GNSS高程拟合方法计算得到点位的正常高。3.4GNSS/水准点GNSS/levelingpoint4DB32/TXXXX-2008大地坐标由GNSS卫星定位技术测定、正常高由水准测量测定的点。3.5网络RTKnetworkrealtimekinematic由数据处理中心对覆盖在一定范围内多个基准站的同步观测数据进行处理,生成差分数据并通过网络播发,该区域内的流动站接收卫星信号和差分信号,实现RTK定位的技术。3.6GNSS正常高差GNSSnormalheightdifference相邻GNSS点间的大地高差,减去两点间的高程异常差得到的数值。3.7测绘基准服务ServiceofGeodeticDatum面向各类测绘活动提供的基准信息公共服务。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BDS-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CGCS2000-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hinaGeodeticCoordinateSystem2000WGS84-世界大地坐标系1984WorldGeodeticSystem1984RTK-实时动态测量RealTimeKinematicITRF-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nternationalTerrestrialReferenceFrameJSCORS-江苏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服务系统JiangsuContinuouslyOperatingReferenceStations5GNSS高程测量参考基准5.1坐标系5.1.1GNSS测量采用广播星历时,其坐标系为世界大地坐标系WGS84。5.1.2GNSS测量采用精密星历时,其坐标系为相应历元的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YY。当换算为大地坐标系时,可采用与WGS84相同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以及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5DB32/TXXXX-20085.1.3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服务使用坐标系为CGCS2000。5.2时间系统GNSS外业测量宜采用协调世界时(UTC)记录。当采用北京标准时(BST)时,应与UTC进行换算。5.3高程基准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6GNSS高程测量基本要求6.1框架和历元应用GNSS测量和似大地水准面成果求定正常高时,GNSS测量结果使用的地心坐标框架和历元应与似大地水准面确定时GNSS测量使用的框架和历元一致。6.2GNSS高程测量基本要求从事测绘活动的网络RTK应使用省级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提供的测绘基准服务。6.3GNSS大地高测量基本精度要求6.3.1静态和快速静态GNSS测量相邻点间大地高高差精度,应满足相应等级GNSS网规定的弦长精度要求。6.3.2网络RTK测量点相对于邻近江苏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站点大地高中误差应小于等于0.05m,单基站RTK测量点相对于参考站点大地高中误差应小于等于0.05m。6.3.3GNSS大地高测量时优先使用BDS或DBS、GPS等融合卫星导航系统数据。6.4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服务要求6.4.1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服务需满足GB/T35768中基本要求规定内容,并按相关规定更新基准站服务坐标。6.4.2网络RTK使用的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应满足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服务规范相关要求。6.4.3用于服务的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应满足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安全相关管理规定6.4.4网络RTK作业时优先使用BDS或BDS、GPS等多卫星系统数据。6.5似大地水准面成果要求6.5.1似大地水准面成果精度要求拟使用的似大地水准面,其分辨率和精度应不低于现有江苏省似大地水准面指标(分辨6.5.2似大地水准面成果指标要求拟使用的似大地水准面,宜基于CGCS2000成果进行确定。6.6起算成果采用GNSS静态和快速静态模式观测宜优先与邻近的江苏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站连测;采用GNSSRTK模式的测绘活动观测应选用江苏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网络RTK服务,若采用单基站RTK模式,基准站点宜选用江苏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站点、国家A、B级GNSS点、江苏省B、C级GNSS点。6.7GNSS高程拟合6.7.1GNSS高程拟合基本要求当采用GNSS高程拟合方法计算GNSS高程时,GNSS/水准点应按照GB12898中不低于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连测。平原地区GNSS/水准点不宜少于7个,并应均匀分布于网中;丘陵或山地,应按测区地形特征,适当增加GNSS/水准点,其点数不宜少于10个。6.7.2GNSS高程拟合后成果检核GNSS高程拟合后成果在使用前,需进行精度检核,检核方法按GB/T23709相关检核规6DB32/TXXXX-2008定执行。6.8似大地水准面精化6.8.1高程异常控制网方案市县级区域范围内的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可通过建立区域高程异常控制网的方式,并结合现有省级区域似大地水准面进行再精化,以提高市县级区域范围内似大地水准面成果精度。6.8.2高程异常控制网测量基本要求在进行高程异常控制网时,控制点成果需满足要求如下:a)大地高精度等级不低于C级,1985国家高程基准成果等级不低于三等;b)控制点需均匀分布测区范围,且数量不宜少于10个;c)控制点大地高成果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成果观测时间差不宜大于6个月;d)区域似大地水准面再精化完成后,需在测区范围内进行检测,检测点数应覆盖测区范围,且数量不宜少于10个。7GNSS高程测量应用方式7.1分类a)以GNSS大地高高差变化量代替正常高高差变化量,传递精密水准正常高;b)以GNSS正常高差代替三、四等、等外水准高差,进行水准网平差;c)以似大地水准面成果计算的GNSS正常高直接代替普通水准正常高;d)利用江苏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实时高程服务获取1985国家高程基准成7.2GNSS大地高高差的变化量代替正常高高差的变化量7.2.1当两GNSS点间距离小于100km时,两点间大地高高差的变化量与正常高高差的变化量可以认为是相当的。在高程控制网观测同时,对水准点进行同步GNSS观测,再通过周期性的GNSS复测,可以实现水准点正常高的更新。7.2.2当两GNSS点间距离大于100km时,按照GB/T18314中B级GNSS测量技术要求求定的大地高高差变化量,可代替GB/T12897中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得到的正常高高差变化量。7.3GNSS正常高差代替水准高差使用GNSS正常高差代替等级水准高差时,GNSS测量模式应采用静态模式。采用静态测量模式进行GNSS相对定位,可求定相邻GNSS点间的大地高差,减去利用似大地水准面成果计算的GNSS点间的高程异常差,可得到相邻GNSS点间GNSS正常高差。按照不同等级GNSS网施测得到的GNSS正常高差,所能代替的水准高差的情况见表1。表1GNSS正常高差代替水准高差情况一览表mmkm52955217.4GNSS正常高代替普通水准正常高7.4.1GNSS高程测量正常高精度和应用领域见表2。7DB32/TXXXX-2008表2GNSS高程测量正常高精度和应用领域7.4.2利用似大地水准面成果计算正常高成果精度利用似大地水准面成果计算正常高的精度取决于GNSS大地高测量精度和似大地水准面精度。正常高、大地高和高程异常间的关系为:h=H-ζ。因而三者间的精度关系为:σ=σ+σ。在GNSS高程测量时,可根据正常高精度σh的需求和已有的似大地水准面成果σζ的精度,确定GNSS大地高需要达到的精度σH,即σ=σ-σ。经计算分析和已知点成果检核后,符合精度要求的可供使用。7.4.3利用GNSS高程拟合计算正常高采用GNSS高程拟合得到的正常高,经计算分析和已知点成果检核后,符合精度要求的可供使用。7.4.4利用江苏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实时高程服务获取1985国家高程基准成果利用江苏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播发的1985国家高程基准服务产品,相关用户可直接获取1985国家高程基准成果,并作为省级基础测绘成果高程质检依据。8GNSS大地高测量8.1(快速)静态测量(快速)静态测量的仪器设备、观测要求、数据测量等按GB/T18314或CJJ73执行。8.2(网络)RTK测量8.2.1接收机的选择与检验用于RTK测量的GNSS接收机应选用双频GNSS接收机,需接收BDS信号。接收机应按照CH8016的要求检定。精度要求较高时,不宜选用惯导RTK设备。8.2.2基本技术规定RTK测量时截止高度角在不低于15°的有效卫星数应不少于5颗,PDOP值不大于6。GNSS观测数据采样率为1s。高程收敛阈值应不大于3cm。8.2.3基准站与流动站点位要求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应开阔,地平高度角不低于15°无障碍物。点位与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间距离应不小于200m,与高压输电线距离应不小于50m。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8.2.4单基站RTK作业距离单基站RTK作业距离视当地环境和基站功率而定,应小于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