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03 材料分析题(解析版)_第1页
题型03 材料分析题(解析版)_第2页
题型03 材料分析题(解析版)_第3页
题型03 材料分析题(解析版)_第4页
题型03 材料分析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三材料分析题

题型解读|模型构建|通关试练

材料分析题的命题形式是“材料十问题”,是一种全面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总结

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题型,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主要题型之一。此类题主要以社会热点、

生物史实以及科技创新等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主要以文字叙述型和图文结合型的形式进行考查。

材料分析题

主要考查方向及特点解题关键

类别

背景材料类题干的材料一般来源于教我们在解答此类题时,一般结

背景材料类材内外,或者是时事新闻、科普文章、报刊合教材中相应的知识点和知识背

等,或者来源于生活常识,生产实践等。景作答。

信息提取类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信解题时先仔细审题,分析提取

息提取能力和日常生活中对生物相关知识材料中关键性的词句,进行概括和

信息提取类

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侧重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归纳,简洁而全面地答题。

念、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

模板01背景材料类

考|向|预|测

中考生物题中背景材料类分析题较为常见,此类试题由一定的课内外背景材料、如时事新闻、

科普文章,或源于生活常识、生产实践等,,考查其中包含的生物学原理、规律,解题关键是根据题目要

求联系生物学知识,避免无关信息的干扰。

答|题|技|巧

第一步审读材料:找准切入点,理解背景材料与所学知识、规律和原理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分析设问:捕捉关键词,带着问题重新阅读材料;

第三步回归知识点:根据题目意图,回忆所学的知识点解答出正确答案。

例1.(2023·湖南衡阳·中考真题)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1页共17页.

材料一:2023年2月6日清晨,土耳其东南部地区发生7.7级强烈地震。地震在该国已造成至少1014

人死亡,2824幢建筑倒塌。

材料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近日发布报告指出,马拉维、索马里等11个非洲国家正在艰难应对多年以

来最为严重的霍乱疫情,尤其是儿童面临紧急情况。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经由

不洁净水源和食物传染,患者常出现呕吐、腹泻、脱水和高烧等症状,重症和延误治疗可致死亡。

材料三: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始了预防接种工作。现在,可免费接种的疫苗越来越多。婴儿

刚一出生,医院就给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婴儿刚满两个月后,要到户口所在地(或居住地)指定的社

区医院保健科办理接种登记,领取预防接种证,医生会按婴儿的月龄安排接种日期。

(1)地震中某人下肢受伤,伤口连续不断流出暗红色血液,急救时应指压伤口的端止血。

(2)如发现有人呼吸、心跳骤停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要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包括胸外

心脏按压和等,且按30∶2的比例交替反复进行。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霍乱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是。

(4)防疫人员紧急为疫情高发区送去肥皂和氯片等防疫物资,用卡车运来安全的饮用水。这种做法在预

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

(5)材料三中,医生给婴儿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接种这种疫苗(填“能”或“不能”)预防乙

肝。从免疫的角度看,接种的卡介苗属于。

【审读材料】审读以上材料,理解材料中心思想。

【分析设问】浏览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出血等的急救常识、传染病预防措施、免疫等。

【回归知识点】

(1)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静脉是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血液流

动的方向是:静脉→心脏。因此,地震中某人下肢受伤,伤口连续不断流出暗红色血液,急救时应指压伤口

的远心端止血。

(2)心肺复苏是指在没有任何条件下的徒手复苏操作技术。为了提高抢救的成功率,2010年国际上将

心肺复苏的顺序①胸外按压、②打开患者气道;③人工呼吸。因此,心肺复苏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

按压的方法结合时,要先做30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通畅,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所

以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是30:2。

(3)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霍乱这种传染病的

病原体是霍乱弧菌。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防疫人员紧急为疫情

高发区送去肥皂和氯片等防疫物资,用卡车运来安全的饮用水。这种做法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

传途径。

(5)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

御作用。因此,材料三中,医生给婴儿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但对其他病原体不起作用,属于特异

性免疫,因此,接种这种疫苗不能预防乙肝(由乙肝病毒引起)。从免疫的角度看,接种的卡介苗属于抗原,

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答案】

(1)远心端

(2)人工呼吸

(3)霍乱弧菌

(4)切断传播径

(5)不能抗原

学|以|致|用

第2页共17页.

1.(2023·四川达州·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4月20日,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7%(2661例)目前“阳了”的人,大多

是此前没有感染过的人。从未“阳过”的人,要加强个人防护,适量储备解热镇痛、止咳化痰的药品。另外,

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二次感染,接种疫苗仍是有效的防护措施。

(1)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从未“阳过”的人,属于图一中的(选填“甲”、“乙”或“丙”)。

(2)图二和图三表示两种药品,其中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的是图

所示药品。

(3)从免疫的类型上看,接种疫苗后所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该免疫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

组成的。

(4)除接种疫苗外,为预防感染新冠病毒,作为中学生应该怎么做?(至少写一种做法)。

【分析】图中:甲是传染源、乙易感人群、丙是传播途径,图二是阿莫西林胶囊属于处方药,图三感

冒清热颗粒属于非处方药。

【详解】(1)易感人群是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分析,从未“阳过”的人,属于图一中的乙易感人群。

(2)处方药(Rx)需要凭医师的处方购买,按医嘱服用,适用于不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大病、危

重病。图二的图标中,有Rx的标志,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

(3)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是

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4)为预防感染新冠病毒,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但是疫苗预防新型冠状病

毒并不是100%,有的可能会出现不能产生抗体的情况,所以,作为中学生即使注射疫苗以后也应该要做好

防护,尽量的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出门的时候应该要佩戴好口罩。另外还应该要注意勤洗手,房间要勤通

风。

【答案】(1)乙

(2)二

(3)免疫细胞

(4)尽量的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出门的时候应该要佩戴好口罩等

2.(2023·河南·中考真题)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的主题是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努力建设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湿地保护非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湿地面积达到5635万公顷,很多城市同

湿地融为一体,生态宜居。

资料二三门峡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水禽为主。保护区内分布有野生

植物1121种,野生动物1066种。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大鸨等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

天鹅、疣鼻天鹅等34种。

第3页共17页.

(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非富。资料中画线内容是指生物多样性中的多样性。生物最基本的分类

单位是。

(2)每年11月,数万只天鹅从西伯利亚迁徙到三门峡黄河湿地保护区越冬,在浅滩芦苇丛间筑巢产卵。

迁徙是天鹅生来就有的一种行为,属于行为。天鹅受精卵的卵黄表面有一盘状小白点,称

为,可以发育为雏鸟。

(3)湿地生态系统中动植物资源越丰富,成分越复杂,其能力就越强,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

度的。

(4)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你会怎么做?。(写出一条即可)

【分析】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

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详解】(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可见,资料

中画线内容是指生物种类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多样性。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

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2)迁徙是天鹅生来就有的一种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胚盘是卵黄表面中央

一盘状小白点,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的胚盘色浓而

略大,这是因为胚胎发育已经开始。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受精卵→胚盘→胚胎→雏鸟→成鸟。可见,天鹅

受精卵中的胚盘,可以发育为雏鸟。

(3)通常,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自

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结构越稳定,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学生可以做的事情有: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将其传达给他人;参加

环境保护社团或课外活动,参观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区或自然保护区,学习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知识;积

极参与植树活动;保护野生动植物和它们的栖息地;不购买非法野生动植物制品。(写1条,合理即可)

【答案】(1)生物种类/物种种

(2)先天性胚盘

(3)自我调节/自动调节

(4)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或保护雏鸟(写1条,合理即可)

模板02信息提取类

第4页共17页.

考|向|预|测

中考生物信息提取类分析题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日常生活中对生物相

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侧重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其中有关健康与

疾病、生物与环境类的相关内容涉及较多。

答|题|技|巧

第一步审读材料:认真审读材料,弄清材料的中心内容和所说明的道理。

第二步分析设问:浏览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第三步归纳解答:再次阅读材料,归纳提取信息,解答问题。

例2.(2023·贵州贵阳·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间作套种”的农业生产方式。据《氾胜之书》记载,在瓜田中“又

种薤(xiè)十根……居瓜子外,至五月瓜熟,薤可拔卖之,与瓜相避。又可种小豆于瓜中,亩四五升,其藿

可卖。此法宜平地,瓜收亩万钱。”这种生产方式就是立体农业的雏形。立体农业是指依据生物的生活特性

以及对环境的要求充分利用不同种生物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进行合理搭配而建立的一个空间上多层次、

时间上多序列的种植和养殖结构,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材料二我国某地一林场在板栗林地里栽培茶树,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板栗、茶树两旺,提高了经济效

益。板栗是一种深根性树种,而茶树是根系较浅的小灌木。板栗一般高度为3~4米,而茶树高度为1米左

右,两种植物高矮配合,充分利用了不同层次的光能。板栗喜光,茶树耐阴,光照过强会导致茶树的光合

作用效率下降。

注:氾:fán,姓;fàn,同“泛”。薤:又叫藠头(jiàotou),叶细长,花紫色。鳞茎和嫩叶可用作蔬菜。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的生产经验可实现在一定时间内、有限土地上,以增加收

入。

(2)在该生态系统中,板栗和茶树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它们是生态系统的。从根系

的情况来看,板栗和茶树搭配种植的好处是。

(3)现有四种农作物,它们的株高和进行光合作用利用的光照强度如下表:

农作物ABCD

株高/厘米1706559165

进行光合作用利用的光照强度较强光较强光弱光弱光

根据材料二的经验,从四种农作物中选择(填表中字母)两种搭配种植,可实现合理利用、

有效增收。简述选择的理由:。

A农作物株高170厘米,较高,喜较强光;而C农作物株高59厘米,较矮,喜弱光。两者搭配种

植,可充分利用光能,实现有效增收

【审读材料】材料举例叙述了历史上农业间作套种实践,用现代生物学知识(光合作用原理及应用、

生态学等)来解释间作套种等农业技术的科学道理。

【分析设问】找准关键词“间作套种”“光合作用效率”“生态系统”

第5页共17页.

【归纳解答】利用、归纳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

1.间作套种是在空间和时间上对农作物进行最优化组合,提高农作物的整体光合作用效率,以达到增

产、增收的目的。

2.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

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

(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1)立体农业是指依据生物的生活特性以及对环境的要求充分利用不同种生物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

进行合理搭配而建立的一个空间上多层次、时间上多序列的种植和养殖结构,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

生态效益。结合材料一可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的生产经验可实现在一定时间内、有限土地上立体种

植(或立体农业),以增加收入。

(2)该生态系统中,板栗和茶树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不仅供

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属于生产者。从根系的情况来看,板栗

和茶树搭配种植的好处是:板栗是一种深根性树种,而茶树是根系较浅的小灌木,两者搭配种植,能够有

效利用土壤中不同层次的营养物质。

(3)根据材料二中“板栗一般高度为3~4米,而茶树高度为1米左右,两种植物高矮配合,充分利用

了不同层次的光能”的经验可知,应该从四种农作物中选择A、C两种搭配种植,可实现合理利用、有效增

收。简述选择的理由是:A农作物株高170厘米,较高,喜较强光;而C农作物株高59厘米,较矮,喜弱

光。两者搭配种植,可充分利用光能,实现有效增收。

【答案】

(1)立体种植/立体农业

(2)生产者

板栗是一种深根性树种,而茶树是根系较浅的小灌木,两者搭配种植,能够有效利用土壤中不同

层次的营养物质

(3)A、C

学|以|致|用

1.(2023·四川凉山·中考真题)“并指症”是一种人类遗传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相邻手指或脚趾联合在一

起。如图是某并指家庭的遗传图谱,相关基因用A、a表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的性状是由控制的,人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

(2)Ⅰ代父母都是并指,而Ⅱ代3为正常,遗传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

(3)据图判断,并指是(选填“显性”“隐性”)性状。个体3的基因组成是,该基因组成出现

的概率是。

(4)若个体4和个体5的孩子为并指,则这个孩子的基因组成是。如果个体4通过手术分离,手

指恢复正常,这种变异属于(选填“可遗传”“不可遗传”)的变异。

(5)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原因是近亲结婚后代患遗传病的几率(选填“增大”“减小”)。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

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

第6页共17页.

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

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3)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1)人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位于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中。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

若性染色体为XX,表现为女性,当性染色体为XY则表现为男性。

(2)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I代父母都是并指,而II代3

为正常,遗传学上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3)I代父母都是并指,而II代3为正常,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正常不并指,因此新出现

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故并指为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为杂合体Aa。个体3正常,性状为隐性性状,由

隐性基因控制,故其基因组成为aa。据此可知,亲代I中的1和2基因型都是Aa,其遗传图解如下:

由遗传图解可知,基因组成为aa出现的概率是25%(或1/4)。

(4)Ⅱ4为并指,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Ⅱ5为正常,基因型是aa,她遗传给孩子的基因一定是a,

所以,如果这个孩子是并指,其基因组成一定是Aa。通过手术分离,手指恢复正常,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

没有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5)我国婚姻法禁止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等近亲关系的人结婚,其科学依据是近亲结婚

从共同祖先那里获得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增大,婚后所生子女患遗传病发病概率增大。

【答案】(1)基因性

(2)变异

(3)显性aa25%/1/4

(4)Aa不可遗传

(5)增大

2.(2023·山西晋中·中考真题)传粉动物与“昆虫旅馆”

请分析以下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资料1自然界中的蜜蜂有社会性、独居性等类型。社会性蜜蜂群体中有蜂王、雌蜂和工蜂,且成员间

有明确的分工;独居蜂中的雌蜂与雄蜂交尾后,则独自筑巢、产卵、喂养幼虫。独居蜂的传粉率比社会性

蜜蜂更高,除蜜蜂外,蝴蝶、蜂鸟、蜗牛、蝙蝠等动物也能传粉:这些传粉动物影响着全球35%的作物产

量,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独居蜂等传粉动物的许多栖息环境已被破坏。目前约三分之一的无脊椎传

粉动物正面临灭绝的风险

第7页共17页.

资料2有昆虫爱好者做过以下实验:

资料32022年12月14日,央视早间新闻介绍了哥斯达黎加某市中央公园里的“独蜂旅馆”如下图):

(1)分析资料1可知,社会性蜜蜂具有行为,而独居蜂则不具有此行为。

(2)你认为资料2中的实验可以说明什么?(一点即可)。

(3)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的中药“蜂子”其实就是蜜蜂的蛹,可见蜜蜂的变态发育类型同家蚕一

样,属于。在资料2所示实验中,发育成“蜂子”的是。

(4)资料中提到了几种传粉动物,让我们根据一定的特征给它们分分类吧:

第8页共17页.

①、②、③、④。

(5)请你谈谈人们为什么要建造“独居蜂旅馆”呢?;如果由你来为昆虫们建造一个

“昆虫旅馆”,你会怎么做呢?(一点即可)。

【分析】(1)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

物还形成等级。

(2)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3)完全变态发育是指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

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

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

(4)生物分类的目的是探索生物的系统发育及其进化历史,揭示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并以此

为基础建立多层次的、能反映生物界亲缘关系和进化发展的“自然分类系统”。

【详解】(1)社会性蜜蜂群体中有蜂王、雄蜂和工蜂,且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独居蜂中的雌蜂与雄

蜂交尾后,则独自筑巢、产卵、喂养幼虫。独居蜂的传粉率比社会性蜜蜂更高。分析可知,分析资料1可

知,社会性蜜蜂具有社会行为,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

(2)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是还受

环境的影响。资料2中的实验中,把雌性幼虫放在特殊蜂房里,持续喂食蜂王浆,该雌性幼虫发育成蜂王

(有生育能力);而放在普通蜂房里的幼虫,先喂食蜂王浆,3天后再喂食花粉和花蜜,这部分雌性幼虫发

育成了工蜂(无生育能力)。因此,资料2中的实验可以说明环境(生存条件)影响生物的性状(或“生物的

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非生物因素可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蜂房和食物种类可影响蜜蜂的

发育(或“蜂房和食物种类可影响蜜蜂幼虫的生长和发育”);给蜜蜂的雌性幼虫喂食蜂王浆可促进其生殖器

官的发育。

(3)蜜蜂的变态发育类型同家蚕一样、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或完全变态),个体发育经过卵、幼虫、

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在资料2所示实验中,

发育成“蜂子”的是雌性幼虫(或“幼虫”)。

(4)①蜜蜂、蜗牛等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无椎动物,蜂鸟和蝙蝠的体内有脊椎骨

构成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所以分类的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也可以个依据体温是否恒定分类,蜜蜂和蜗

牛的体温不恒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蜂鸟、蝙蝠的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

物。

②蜂鸟的体表被履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还有利于飞行,蝙蝠属于哺乳动物,体表被毛,具有保温作

用。蜂鸟有喙无齿,而蝙蝠有牙齿的分化。蜂鸟的生殖方式是卵生,蝙蝠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和哺乳,大大

提高后代的成活率。综上分析可知,蜂鸟与蝙蝠的分类依据是体表被毛或体表覆羽(或“体表是否被毛”、“体

表是否覆羽”);是否有牙齿;卵生或胎生(或“是否卵生”、“是否胎生”);是否哺乳。

蜜蜂和蝴蝶均属于昆虫,体表有外骨骼;而蜗牛属于软体动物,体表无外骨骼。故③处可以是蝴蝶和

蜜蜂;④处可以是蜗牛,③和④的答案可换位。

(5)人们要建造“独居蜂旅馆”的原因是独居蜂的传粉率比社会性蜜蜂高,而且其许多栖息环境已被破

坏;可以为独居蜂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有利于其生存和繁殖,从而更好地帮助植物传粉;可保护独居蜂,

进而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护生物多样性。你来为昆虫们建造一个“昆虫旅馆”,应该这样做,调查当地对

农业生产有益的昆虫,在农田附近为其建造“昆虫旅馆”;观察某些濒危昆虫巢穴的形态,用适宜的材料模拟

其巢穴建造“昆虫旅馆”;使用竹竿、芦苇的茎、小麦秸秆等天然管状材料建造“昆虫旅馆”。

【答案】(1)社会

(2)环境(生存条件)影响生物的性状(或“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非生物因素可

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蜂房和食物种类可影响蜜蜂的发育(或“蜂房和食物种类可影响蜜蜂幼虫的生长和

发育”);给蜜蜂的雌性幼虫喂食蜂王浆可促进其生殖器官的发育

(3)完全变态发育雌性幼虫

第9页共17页.

(4)①体内有无脊柱;体温是否恒定(一点即可)②体表被毛或体表覆羽(或“体表是否被

毛”、“体表是否覆羽”);是否有牙齿;卵生或胎生(或“是否卵生”、“是否胎生”);是否哺乳(一点即可)③

蜜蜂、蝴蝶(二者可换位)④蜗牛(③和④的答案可换位)

(5)独居蜂的传粉率比社会性蜜蜂高,而且其许多栖息环境已被破坏;可以为独居蜂提供适宜的栖

息环境,有利于其生存和繁殖,从而更好地帮助植物传粉;可保护独居蜂,进而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保

护生物多样性调查当地对农业生产有益的昆虫,在农田附近为其建造“昆虫旅馆”;观察某些濒危昆虫

巢穴的形态,用适宜的材料模拟其巢穴建造“昆虫旅馆”;使用竹竿、芦苇的茎、小麦秸秆等天然管状材料建

造“昆虫旅馆”

1.(2023·山东临沂·中考真题)人体健康受传染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及外部伤害的威胁,良好的生

活习惯和医疗措施是健康的重要保障。请分析下面的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是常见的胃肠道致病细菌,是目前发现唯一能在胃酸中生存的细菌,

其会导致胃黏膜上皮损伤,进而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甚至导致胃癌。在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呈现明显的家

庭聚集性传播现象,感染率高达40%~60%。

材料二: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常识(如图A、图B所示),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

具有重要意义。如果遇到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拨打“120”急救电话之后,应该马上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

遇到外伤出血患者需及时止血。

材料三: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已经不再是传染病,而是恶

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也常被称为“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

明病”。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特别是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1)幽门螺旋杆菌进入胃后,寄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的黏膜层中,通过方式繁殖。胃黏膜分泌的溶

菌酶和胃酸,可杀死多种病菌,属于免疫。感染者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时,一般使用三联疗法或四联

疗法,需要连续服药10~14天,两种疗法都需要使用抗生素。请你推测服药时间不宜超过14天的原

因:。

(2)分析材料一,为阻断幽门螺旋杆菌在家庭中传播,常采取餐具定时消毒,不与患者共用餐具等措施,

这些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

(3)材料二中,实施心肺复苏时,图A所示甲、乙二人施救的先后顺序应是。若图B所示受伤部

位b处有暗红色的血液缓缓流出,则加压或包扎的位点应在处(填字母)。

(4)作为青少年,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材料三中的“生活方式病”?(答出1条即

可)。

【分析】细菌通过细胞分裂将一个亲代个体分为形态、大小、结构相似的两个子代个体的生殖方式,

称为分裂生殖。

第10页共17页.

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的免疫功能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生物群体中存在着相当大的变异性。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有差异的,也是会发生变化的。如果生物个体

的变异与环境相适应,那么就能够获得更好的生存和繁殖机会;如果这种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那么后代

也能够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如果生物个体的变异不能与环境相适应,那么这些个体就会被淘汰。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有传染源、传播

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心肺复苏术的手法:双手重叠下压,按压深度以5~6厘米为宜。一人实施按压,一人实施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30次后,进行两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并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

动脉出血应该在近心端进行压迫止血,静脉出血应该在远心端进行压迫止血。

【详解】(1)细菌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会进行分裂生殖,幽门螺旋杆菌属于细菌,因此可以通过分裂生

殖方式繁殖。

胃黏膜分泌的溶菌酶和胃酸,可杀死多种病菌,而不是专门针对某一种病原体起作用,因此属于非特

异性免疫。

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少数耐药菌,长期使用抗生素会选择耐药菌生存下来,然后不断繁殖出

具有耐药性的幽门螺旋杆菌。

(2)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断幽门螺旋杆菌通过被其污染的茶具、

餐具、毛巾等物品间接传播。因此,取餐具定时消毒,不与患者共用餐具等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实施心肺复苏时,图A所示的甲、乙两人施救的先后顺序先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

通畅,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交替反复进行。施救的先后顺序应是先乙后甲。

遇到外伤出血患者需及时止血,若受伤部位b处有暗红色的血液缓缓流出,说明是静脉血管出血。静

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脏→静脉。正确的急救方法是手指压迫

点应位于c远心端。

(4)现代文明病又称为生活方式病、富贵病或慢性病等,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

拒绝毒品等。

【答案】(1)分裂生殖

非特异性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少数耐药菌,长期使用抗生素会选择耐药菌生存下

来,然后不断繁殖出具有耐药性的幽门螺旋杆菌。

(2)切断传播途径

(3)先乙后甲c

(4)使用公筷#坚持锻炼身体#按时休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2.(2023·四川凉山·中考真题)请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一:2021年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中国正

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将保护中国最具代表性的

生态系统和80%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及其栖息地,这具有全球价值和国家象征。

第11页共17页.

资料二:大熊猫国家公园包括四川省岷山地区和邛崃山-大相岭地区、陕西省秦岭地区和甘肃省白水江

地区,保护了全国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保护面积2.7134万平方公里,四川占了74.3%的面积。

资料三:凉山州被称为“第三纪生物的避难所和物种基因库”。在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一

级保护动物有川金丝猴、大熊猫、四川山鹧鸪、黑鹳、中华秋沙鸭等,珍稀植物有珙桐、桫椤、川滇冷杉

等。

(1)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中,大熊猫、穿山甲、箭竹、珙桐、川滇冷杉、枯草杆菌等生物以及可以

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2)大熊猫国家公园有种子植物3446种,隶属于197科1007属,脊椎动物641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

中的种类多样性,其实质是的多样性。在种、科、属的三个等级分类单位中,同的生物共同

特征最少。

(3)四川山鹧鸪、血雉、黑鹳、中华秋沙鸭身体呈型,能减小空气阻力,用辅助肺呼吸,

前肢成翼,体温恒定,这些特征都有利于它们在山林间飞行。

(4)国家公园中有的混交林层峦叠嶂、风光旖旎、水量丰沛,混交林远比单纯林的自动更强,在

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之称。

(5)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分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

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2.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3.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详解】(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可见,在大熊猫国

家公园中的生物以及环境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基因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

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

样性,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或遗传)的多样性。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

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

第12页共17页.

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可见,在种、科、属的三个等级分类单位中,科的分类单位最大,生物共同特征最少。

(3)流线型是物体的一种外部形状,通常表现为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

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最小。因此,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能减小空气阻力。鸟类的气囊

能暂时储存气体,辅助肺呼吸,但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

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反之,就越弱。可见,国家公园中生物种类和数量更多,这种混交林远比

单纯林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森林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

球之肺”之称。

(5)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

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

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答案】(1)环境

(2)基因/遗传科

(3)流线

气囊

(4)调节能力

(5)根本

3.(2023·福建·中考真题)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互花米草为单子叶植物纲莎草目禾本科米草属植物,原产北美洲。互花米草进入我国后,迅速成为滩

涂分布面积最广的盐沼植物之一,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下图为除治互

花米草的三种方法。

(1)资料中提及的最大分类单位是。

(2)划线部分说明互花米草与环境的关系是。

(3)通过抑制呼吸作用除治互花米草的方法是;慎用化学法的原因是。

(4)以上资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的能力是有限的。

【分析】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

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

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

约。

2.除草剂是一种用于抑制或消灭杂草的化学品,在农业、园艺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尽管除草剂

有其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与其使用相关的危害。

【详解】(1)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

第13页共17页.

基本的分类单位。可见,资料中提及的最大分类单位是纲(单子叶植物纲)。

(2)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可见,“对湿

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说明互花米草与环境的关系是:互花米草影响环境(或

生物影响环境)。

(3)植物的根进行呼吸作用,需要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滩涂淹水后,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

了,使土壤中的氧气过少,根毛无法呼吸,导致根烂掉。因此,通过抑制呼吸作用除治互花米草的方法是

水淹法。除草剂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可能会污染土壤和水体,危害土壤生物和水生生物的健康;长期

使用除草剂可能导致土壤贫瘠,破坏土壤结构,减少农田的生产力;除草剂对人类健康也存在潜在威胁。

所以,在防治互花米草的方法中,需要慎用化学法。(写1条,合理即可)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

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可见,以上资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或自动调

节)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1)纲

(2)互花米草影响环境(或生物影响环境)

(3)水淹法除草剂可能杀死其他生物(或除草剂可能造成水体污染)

(4)自我调节/自动调节

4.(2023·贵州贵阳·中考真题)细菌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人们对细菌的了

解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世纪后叶以前,人们不知道细菌这类生物。17世纪后叶,由于显微镜的发明,列文虎克看

到了放大200~300倍的形状不同的细菌。

材料二到19世纪中叶,人们仍不知道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当时一些著名科学家认为细菌是从非生命

物质中自发形成的(即自然发生)。1864年,科学家巴斯德展示了利用鹅颈瓶所做的实验及结果(实验过程

如下图),提出了不同于他人的观点。

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很小,若要用肉眼看到它们,在实验室需先,经高温灭菌冷却后,再、恒

温培养使其形成菌落。

(2)从实验开始到一年后,肉汤仍澄清,打断瓶颈一天后肉汤变浑浊,说明肉汤中的细菌来自。

因此,巴斯德认为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产生的。

(3)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假设此刻你手上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若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

在没有洗手或其他影响细菌生活繁殖的情况下,2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个。这对你搞好个

人卫生的启示是(答出一点即可)。

【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首先要配制含

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然后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

验的干扰;为防止高温杀死细菌、真菌,要等冷却后,再进行接种;接种后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恒温培养,

注意要定期观察并详细记录实验现象。

【详解】(1)在实验室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步骤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可见,

若要用肉眼看到细菌,在实验室需先配制培养基,经高温灭菌冷却后,再接种、恒温培养使其形成菌落。

第14页共17页.

(2)巴斯德将瓶中新鲜的肉汤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他将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

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弯曲的颈阻挡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

入瓶中,结果瓶肉汤不腐败,表明没有出现微生物。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

接进入肉汤中,不久肉汤就腐败了,表明肉汤中出现微生物了。可见,从实验开始到一年后,肉汤仍澄清,

打断瓶颈一天后肉汤变浑浊,说明肉汤中的细菌来自空气。因此,巴斯德认为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

由原有的细菌产生的。

(3)细菌的繁殖速度若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或其他影响细菌生活繁殖的情况下,2

小时后,100个细菌连续进行四次分裂,形成了:100×2×2×2×2=1600个细菌。可见,这对我们搞好个人卫

生的启示是勤洗手。(写1条,合理即可)

【答案】(1)配制培养基

接种

(2)空气

原有的细菌

(3)1600勤洗手(写1条,合理即可)

5.(2023·广东·中考真题)2023年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是一个

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

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资料一:深海智能网箱养殖是我国的一种新兴养殖模式,在远离海岸线海域养殖石斑鱼、金鲳鱼和大

黄鱼等名贵鱼种。单个网箱一般深20~40米。容积超6万立方米,年鱼产量可达1000吨。网箱利用水下

摄像机。传感器、5G网络和北斗定位系统等设备建构了智能管理系统,采集水质及鱼群生长状况等数据并

传送到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监测水质,自动调控投饵机投放饲料和清洗渔网等功能。

资料二:除大力推进深海智能网箱建设外,广东省还将充分发挥地理区位和经济优势。进一步建设“蓝

色粮仓”,希望在约42万平方公里海域上“再造一个海上新广东”。

请回答:

(1)鱼类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营养物质,是重要的食物来源。是

蛋白质在人体内消化的最终产物,主要在(填器官)被吸收。

(2)石斑鱼用呼吸,通过来游泳,在水质好、水流快的环境中养殖可达到“类野生”的品

质。深海智能网箱中的水质、水温、藻类和小鱼虾等均会影响石斑鱼的生长,这些因素统称为。

(3)根据资料一可推知,网箱的智能管理系统与反射弧的结构类似,其中水下摄像机和投饵机分别相当

于反射弧结构中的、。

(4)广东省在建设“蓝色粮仓”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请你结合资料二分析原因(写出一条即

可)。。

【分析】1.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一般一种食物

都有其主要的营养成分。

2.鱼类的特征有: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三个部分;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

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

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兴奋(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只能是:感受器→传入神

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详解】(1)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鱼类作为食物,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

盐和水等营养物质。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该酶可把蛋白质分解

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小肠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蛋白质和多肽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

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

可见,氨基酸是蛋白质在人体内消化的最终产物,主要在小肠被吸收。

(2)石斑鱼属于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通过鳍来游泳。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

第15页共17页.

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

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可见,深海智能网箱中的水

质、水温、藻类和小鱼虾等均会影响石斑鱼的生长,这些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3)感受器是神经组织末梢的特殊结构,它能把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活动变化,产生

神经冲动。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

或腺体活动。可见,根据资料一可推知,网箱的智能管理系统与反射弧的结构类似,其中水下摄像机和投

饵机分别相当于反射强结构中的感受器、效应器。

(4)根据资料二,广东省在建设“蓝色粮仓”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