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01T 67.1-2020 成都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规范 第1部分:乡镇(街道)  _第1页
DB5101T 67.1-2020 成都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规范 第1部分:乡镇(街道)  _第2页
DB5101T 67.1-2020 成都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规范 第1部分:乡镇(街道)  _第3页
DB5101T 67.1-2020 成都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规范 第1部分:乡镇(街道)  _第4页
DB5101T 67.1-2020 成都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规范 第1部分:乡镇(街道)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51012020-03-09发布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V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总则 25服务条件 26服务内容 57服务频次 78服务管理 89服务监督与评价 8 DB5101/T67-2020《成都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规范》分为2个部分:——第1部分:乡镇(街道);——第2部分:村(社区)。本部分为DB5101/T67-2020的第1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图书馆、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晓泉、罗蓉、李汨、关涛、代瑞雪、弯杨、陈旭、吴丹、牟华、叶子、周唐眉。为规范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实施,因地制宜推进乡镇(街道)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和管理机制创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制订本部分。本部分是成都市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公共文化服务中服务条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基本要求,是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运行管理和服务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1DB5101/T67.1—2020成都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规范第1部分:乡镇(街道)本部分规定了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的术语和定义、总则、服务条件、服务内容、服务频次、服务管理、服务监督与评价。本部分适用于成都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32939-2016文化馆服务标准GB/T32940-2016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标准3术语和定义GB/T32939-2016、GB/T32940-2016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由区(市)县或乡镇(街道)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用于提供公民文化艺术活动场所、整合优势资源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性文化服务设施,支持开展宣传文化、党员教育、全民阅读、全民普法、全民健身、全民科普、艺术普及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等。3.2公共文化服务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3.3延时开放(服务)根据服务区域内实际情况,对居民有明显需求的服务项目或设施采取延长开放时间的公共服务措施。3.42DB5101/T67.1—2020错时开放(服务)根据服务区域内居民的需求调整服务时间,以解决居民上班时间与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开放时间重叠的问题所采取的公共服务措施。4总则4.1乡镇(街道)公共文化服务应坚持正确导向,遵循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和特色化的原则,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精准供给。4.2服务中心应依据乡镇(街道)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建设发展的要求,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并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4.3应按照构建“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的要求,不断优化乡镇(街道)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布局,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均衡配置。4.4服务中心应按照区(市)县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免费或优惠提供公共空间设施、场地服务,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4.5服务中心应加强乡镇(街道)县级文化馆分馆、图书馆分馆建设,应加强对辖区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业务建设指导管理,推进乡镇(街道)区域公共文化资源整合,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延伸。4.6服务中心应不断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推进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线上线下服务互动结合。4.7服务中心应根据服务区域的文化特色和服务重点,孵化或引进具有相应资质的文化团体(社会组织);鼓励文化团体(社会组织)参与服务中心运行管理。4.8有旅游资源的乡镇(街道),应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与基层综合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机融合。4.9应配套相应经费保障公共文化服务正常开展,按常住人口经费标准,纳入各区(市)县财政预算。5服务条件5.1服务设施5.1.1服务中心建设应与当地相关规划相衔接,根据服务区域内人口发展和分布,结合当地公共文化设施存量和使用状况,坚持均衡配置、规模适当、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原则,以保基本、惠民生为导向,科学合理规划布局。5.1.2服务中心应位于交通便利、人口集中、便于群众参与活动的区域,一般不设在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办公场所内。新建服务中心的选址应征求公众意见,设计、功能布局应征求区(市)县文化行政部门的意见。5.1.3应坚持政府主导,采取新建、改建、扩建、合建、捐建、租赁、利用现有公共设施等多种方式,改善服务中心服务条件。5.1.4应根据服务区域常住人口规模、分布情况,建设相应的单个或多个大型、中型、小型服务中心,建筑总面积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新建室外活动场地不小于2000㎡。室外活动场地应设置群众文化舞台(简易戏台)、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点、宣传文化长廊以及健身路径、篮球场或乒乓球台等设施。5.1.5服务中心应配置专用无障碍设施。3DB5101/T67.1—2020表1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筑面积控制指标>105.2环境氛围5.2.1服务中心装修应亲民、整洁、美观、舒适,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GB/T18883的规定。5.2.2服务中心文化氛围应特色突出、风格鲜明,主体标识明显。5.2.3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在建筑内外设置明显、醒目、数量种类适宜的引导标识,且标示清5.3功能分区5.3.1服务中心内部功能应布局科学合理、动静相对分开。5.3.2应结合实际配置文化体育活动区(包括多功能活动厅)、图书阅览区、电子阅览区、广电服务区、办公区和辅助用房等标准化功能区,图书阅览区和电子阅览区可统一打造为公共阅读空间。各类功能区使用面积比例参见表2,功能区项目设置参见表3。表2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各类功能区使用面积比例表1234表3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区项目设置一览表●●●●◎◎●●◎●●●●◎◎●●◎●●◎◎◎◎●●●●◎◎4DB5101/T67.1—2020表3(续)●●●◎◎◎●●●●●●◎◎◎●●◎免费Wi-Fi服务区域全覆盖●●●5.3.3可根据公众需求独立设置其他相关公共文化服务区。5.4设备配置5.4.1服务中心配备的基本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种类:——基本办公设备;——演出设备、乐器和服装;——书画创作及展览设备;——书报刊阅览设备;——教育培训设备;——摄影及摄像设备;——公共数字文化设备;——体育健身器材;——其他设备。5.4.2服务中心基本设备配置明细参见表4。表4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备配置明细表12345课桌、椅、电教设备(电脑、投影仪、电视、音响)等67895DB5101/T67.1—20205.5服务人员5.5.1服务中心配备人员数量应与站舍规模相适应,具体人数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人员配备数量≥5名≥3名5.5.2站长(主任)和工作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具备相当于大专以上的文化程度,热爱文化事业,善于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站长(主任)由1名在编人员担任,并具备开展工作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5.5.3服务中心从业人员应每年集中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不少于10天。6服务内容6.1一般要求6.1.1根据辖区居民实际需求,开展延时开放或错时开放相关服务,每周开放时间不低于56小时。6.1.2了解本辖区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开展具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活动,积极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6.1.3应充分利用场馆设施,促进优秀文化产品的提供和传播,开展宣传教育、书报阅读、艺术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数字文化服务、影视观赏、广播播送、普法教育、科学普及、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文化志愿服务活动、青少年校外活动等。6.1.4应协助县级文化馆、图书馆配送公共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开展流动文化服务。6.2宣传教育6.2.1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及时传递时代信息,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普及、时事政策宣讲、法治宣传教育等。6.2.2采用传统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相关宣传教育,如举办展览、橱窗宣传、观看影视资料、举办讲座、专题教育等;也可结合文艺展演、流动文化服务、数字化服务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6.3书报阅读6.3.1应配备图书、报刊和电子书刊,图书藏有量不少于5000册,每年续订报刊不少于30种,更新图书不少于200册;可供外借的基本藏书不低于总藏书量的2/3。6.3.2实现公共图书通借通还,以配送、流转、购买等方式增加图书种类和数量,每年公共图书流转不少于2次,每次流转更新图书不少于100册;图书借阅和归还应形成记录。6.3.3定期推荐优秀读物,开展阅读推广交流活动。6.3.4有条件的,可提供少数民族、外文书籍借阅及面向特殊人群的阅读服务。6.3.5有条件的,可建设智能借阅、信息检索与推送等公共服务系统。6.4艺术普及6DB5101/T67.1—20206.4.1组织开展艺术普及活动,鼓励具有舞蹈、声乐、器乐、摄影、书画等艺术特长的群众参与艺术普及活动。6.4.2组建或孵化艺术团体(协会),对有艺术需求的群众开展培训。6.4.3挖掘培养艺术创作人才,支持开展群众文化艺术创作。6.4.4对艺术团体(协会)开展专业培训和交流,不断提升艺术团体(协会)专业技能,有条件的,可邀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6.4.5有条件的,可举办群众艺术成果的展览展示。6.5优秀文化传统文化传承活动6.5.1积极开展辖区内天府文化、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研究整理工作,并建立规范的档案信息。6.5.2积极开展国学、非遗、民俗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6.5.3挖掘和培育戏曲爱好者,发展戏曲表演团队,开展戏曲表演交流活动。6.5.4可邀请专业老师对戏曲表演团队开展专业培训,提升团队专业素养。6.5.5有条件的,可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本地特色品牌、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6.6数字文化服务6.6.1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公共文化数字文化资源和服务中心数字服务设备,为群众提供互联网上网、电脑基础技能培训、远程教育等数字化服务。6.6.2做好国家、省、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站、公众号、移动APP等的宣传推广应用。6.6.3利用区(市)县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开展网上需求收集分析、服务定制、场馆预约、活动预约、效能评价等服务。6.6.4设备应有专人管理,定期进行维护和改造、升级。6.7影视观赏6.7.1及时收集群众观影需求,协调电影放映服务。6.7.2及时更新影片信息,推送优秀影片。6.7.3有条件的,可设立独立的影视(音乐)鉴赏厅,配备专业视听设备,定期开展影视鉴赏活动,组织影视(音乐)分享或赏析交流。6.8广播播送6.8.1应配备广播系统,提供突发事件应急广播服务。6.8.2广播播报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所播报内容应经过审核。6.9普法教育6.9.1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6.9.2可组建普法队伍,参与辖区日常普法咨询、青少年法律常识宣讲等活动。6.10科学普及6.10.1设置科普展区,展示宣传与居民生产生活相关的科普知识。6.10.2宜整合周边资源(如科研院校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如科技讲座、科学竞赛等。6.11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7DB5101/T67.1—20206.11.1依托服务中心和辖区内广场、公园、景区、绿道、健身步道等场地或设施就近开展各类文体活动。6.11.2联合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有针对性开展各类文体活动。6.11.3重大节日及主要传统节日应组织开展庆祝或纪念活动。6.11.4可举办健康咨询、特色沙龙、数字体验、文创交流等活动。6.11.5协助体育主管部门,开展服务区域内国民体质监测服务。6.11.6结合辖区旅游资源实际,策划组织实施文化旅游活动。6.12文化志愿服务活动6.12.1积极引入和培育文化志愿者队伍,并做好文化志愿者的管理工作。6.12.2推动服务中心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制度化、品牌化发展。6.12.3积极引导文化志愿者参与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及服务开展,推动居民文化需求与志愿服务供给有效对接。6.13青少年校外活动6.13.1围绕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养成行为习惯、提高科学素质、发展兴趣爱好、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针对未成人特点,策划举办各类青少年主题教育、兴趣培养、特长延伸等公益活动。6.13.2有条件的,为青少年提供课外学习公益辅导服务。6.14其他根据服务区域实际需求,提供其他特色文化服务。7服务频次7.1综合服务服务频次应满足以下要求:——错时开放时间不少于总开放时间的1/3;——本地区群众参与文化体育活动的受益率不低于50%;——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7.2活动开展服务频次应满足以下要求:——年度提供免费借阅服务人数不低于1000人次;——年度组织开展读书活动不少于4次;——年度组织开展科普、普法活动不少于4次;——年度组织、承办、参与文体活动不少于24次(其中,较大型文体活动不少于4次,展览活动不少于2次,组织文艺团队进村(社区)演出不少于5次,面向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开展的文化活动分别不低于1次——年度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不低于4次;——年度举办培训讲座不低于4次,公益性培训不少于15个班次。8DB5101/T67.1—20207.3辅导工作服务频次应满足以下要求:——年度组织、指导村(社区)开展文体活动不低于4次;——年度挂钩指导的村(社区)文化示范点不低于4个;——每名工作人员下基层累计辅导时间不低于20天;——组织、辅导群众文化团队不低于3个。8服务管理8.1服务公示8.1.1应在醒目位置公示基本服务信息及规章制度,内容包括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人员、服务公约、服务承诺等信息。因故需暂时关闭的,应提前一周告知公众;需临时关闭的,应及时告知公众。8.1.2应依托媒体、网站、公众号、宣传栏等形式及时向群众预告活动、展示特色文化设施、团队活动等。8.2运行机制8.2.1应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确保服务中心正常运转。可通过成立“文化理事会”、“群众议事会”等方式,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辖区群众参与服务中心运行管理,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8.2.2应在服务中心设立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分馆,负责组织实施分馆公共文化服务,负责所辖行政村(社区)服务(教学)点的业务指导管理、文化资源统筹配送等。8.2.3可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文化机构、社会组织或其他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8.2.4积极纳入地区一体化服务平台,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协作与共享。8.2.5服务内容和成果相关资料应归档保存。8.3安全管理8.3.1建立健全意识形态的审查机制和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8.3.2设置应急通道(安全通道),配齐消防安全设施设备并定期维护,完善安全疏散标志。8.3.3举办活动应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协助公安、消防、交警、电力等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8.4优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