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背后的故事征文_第1页
成语典故背后的故事征文_第2页
成语典故背后的故事征文_第3页
成语典故背后的故事征文_第4页
成语典故背后的故事征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语典故背后的故事征文TOC\o"1-2"\h\u6597第一章:成语探源 2241401.1成语的界定与价值 2322141.1.1成语的界定 2204861.1.2成语的价值 278011.1.3成语的起源 376261.1.4成语的发展 329390第二章:先秦成语故事 3522第三章:两汉成语故事 5214861.1.5故事概述 582341.1.6成语故事选录 5296171.1.7成语故事选录(续) 557851.1.8故事概述 6171131.1.9成语故事选录 630427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成语故事 72433第五章:唐宋成语故事 831420第六章:元明清成语故事 9194451.1.10成语来源 9184981.1.11成语故事 9100801.1.12成语来源 10251211.1.13成语故事 1027903第七章:成语与历史人物 1042721.1.14背景介绍 10142541.1.15成语典故 10122141.1.16启示与感悟 11222771.1.17背景介绍 11285611.1.18成语典故 1111381.1.19启示与感悟 1219575第八章:成语与文学作品 1214817第九章成语与民间传说 13217341.1.20成语:水漫金山 13325071.1.21成语:断桥残雪 13247071.1.22成语:天河配 14268811.1.23成语:鹊桥相会 148949第十章成语与民俗文化 14109511.1.24成语与春节习俗 1488221.1.25成语与端午节习俗 15157211.1.26成语与中秋节习俗 1562061.1.27成语与清明节习俗 15121951.1.28成语与剪纸艺术 15125311.1.29成语与泥塑艺术 15227781.1.30成语与皮影戏艺术 1555541.1.31成语与戏曲艺术 15222921.1.32成语与民间舞蹈 15第一章:成语探源1.1成语的界定与价值成语,作为汉语语言中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语言艺术。它通常由四个字组成,简洁而精炼,富有哲理性和象征性。成语的界定不仅在于其形式的固定,更在于其内涵的深刻。1.1.1成语的界定成语作为一种固定搭配的短语,具有以下特征:(1)结构固定:成语一般由四个汉字组成,每个字的位置和顺序都是固定的,不得随意更改。(2)语义完整:成语的意义不是单个字的简单叠加,而是整体表达一个完整的概念或寓意。(3)历史渊源:成语往往来源于古代文献、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4)修辞手法:成语常常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1.1.2成语的价值成语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承文化:成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通过成语的传播,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2)丰富语言:成语的使用使得语言更加丰富多彩,增强了表达的效果和感染力。(3)增强理解力:成语往往寓意深刻,理解成语的含义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思维。(4)提升素养:学习和使用成语,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语言素养和文化修养。第二节成语的起源与发展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历史和民间故事。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人们为了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逐渐形成了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1.1.3成语的起源(1)文献起源:许多成语来源于古代的经典文献,如《诗经》、《论语》、《孟子》等,这些文献中的语句被后人引用,逐渐演变成成语。(2)历史故事:一些成语源于历史人物的故事,如“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等,这些故事被后人传颂,成语因此流传至今。(3)民间传说: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也是成语的重要来源,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1.1.4成语的发展历史的发展,成语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以下是成语发展的几个阶段:(1)先秦时期:成语的雏形在这一时期出现,许多成语来源于先秦的文献和故事。(2)汉唐时期:成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许多新的成语在这一时期产生。(3)宋元明清时期:成语的数量继续增加,同时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现代时期:现代汉语的发展,成语也在不断地被创新和丰富,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语言需求。成语作为汉语的瑰宝,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通过对成语的探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第二章:先秦成语故事第一节《左传》成语故事《左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成语故事。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例子:(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故事源于《左传·宣公十五年》,讲述了晋国大夫赵盾的门客韩宣惠公,因赵盾的恩德,自愿为其效力,最终成为赵氏家族的股肱之臣。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人的品德高尚,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拥护。(2)不耻下问《左传·昭公七年》记载,晋国大夫魏献子请教孔子关于礼仪的问题,孔子告诉他:“不耻下问,可以为师矣。”意思是说,不要因为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这样的人才能成为别人的老师。(3)青出于蓝《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晋国大夫赵盾与楚国的令尹孙叔敖交谈,孙叔敖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句话意味着学生有可能超过老师,后来演变为成语“青出于蓝”。第二节《战国策》成语故事《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策士之作,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故事。以下是几个成语故事的选段:(1)狐假虎威《战国策·楚策一》记载,楚国有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欺压其他动物。后来,成语“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2)对牛弹琴《战国策·齐策二》记载,齐宣王请教孟子关于音乐的问题,孟子告诉他:“对牛弹琴,牛不知音。”意思是说,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就像对牛弹琴一样,不会有任何效果。(3)画蛇添足《战国策·齐策二》记载,齐王与燕王举行宴会,约定谁先画出蛇的人可以得到一壶酒。有一人先画好了蛇,但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他又给蛇添上了脚。结果,另一个宾客趁机完成了画作,赢得了酒。成语“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破坏了原来的效果。(4)悬梁刺股《战国策·魏策一》记载,魏国大夫苏秦为了说服各国联合抗秦,刻苦学习,夜晚睡觉时将头发悬在梁上,用刺股的方式保持清醒。成语“悬梁刺股”形容勤奋好学,刻苦努力。(5)井底之蛙《战国策·齐策四》记载,齐威王与燕昭王谈论国家大事,齐威王用“井底之蛙”来形容那些见识短浅的人。成语“井底之蛙”比喻眼光狭窄,见识浅薄。通过以上成语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左传》与《战国策》这两部史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成语资源,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和价值观念。第三章:两汉成语故事第一节《史记》成语故事1.1.5故事概述《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近三千年的历史。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成语故事,这些故事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人物性格和哲理智慧。1.1.6成语故事选录(1)悬梁刺股故事来源:《史记·孔子世家》故事梗概:孔子弟子颜渊勤奋好学,为了求学,他在梁国做官时,每天晚上都要悬挂梁上的书简,用刺股的方法来提醒自己不要打瞌睡。后来,颜渊成为儒家学派的杰出代表。(2)负荆请罪故事来源:《史记·淮阴侯列传》故事梗概:韩信在楚汉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淮阴侯。一次,他与部将钟离昧发生争执,钟离昧负荆请罪,表示愿意接受处罚。韩信深感其诚意,不仅原谅了他,还与他结为生死之交。(3)鸿鹄之志故事来源:《史记·陈涉世家》故事梗概:陈涉在秦朝末年领导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他有一句名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意指燕雀不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用来比喻有抱负的人。1.1.7成语故事选录(续)(4)贾生才高故事来源:《史记·屈原列传》故事梗概:贾谊,字子云,西汉文学家、政治家。他才华横溢,主张改革政治,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但是他因言论触怒权贵,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在长沙期间,创作了《过秦论》等名篇。(5)刑不上大夫故事来源:《史记·商君列传》故事梗概:商鞅在秦国变法时,提出“刑不上大夫”的原则,意指对高级官员不适用刑罚。这一原则体现了对士大夫阶层的尊重,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第二节《汉书》成语故事1.1.8故事概述《汉书》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西汉一代的历史。书中收录了许多成语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人物风貌和思想观念。1.1.9成语故事选录(1)指鹿为马故事来源:《汉书·田千秋传》故事梗概:汉武帝时,田千秋任丞相,他善于迎合汉武帝的心意。一次,他故意指着鹿说它是马,以此来试探汉武帝的反应。汉武帝识破他的伎俩,对他更加宠信。(2)狐假虎威故事来源:《汉书·霍光传》故事梗概:霍光在汉昭帝时期担任辅政大臣,他权重一时,有人比喻他如同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一样。后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3)狗尾续貂故事来源:《汉书·董仲舒传》故事梗概: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儒家学者,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次,他写文章时,把狗尾巴续在貂皮上,以此来讽刺那些学无成就、冒充有学之士的人。(4)鹬蚌相争故事来源:《汉书·枚乘传》故事梗概:枚乘是西汉文学家,他创作了《七发》等名篇。其中,《七发》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鹬和一只蚌相争,最后被渔夫捡了便宜。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双方相争,让第三者得利。(5)画蛇添足故事来源:《汉书·陈汤传》故事梗概:陈汤是西汉将领,他在一次战斗中,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敢,在画蛇时故意添上了脚。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做了多余的事,反而破坏了原来的好效果。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成语故事第一节《世说新语》成语故事《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时期一部重要的笔记小说,作者是南朝宋的刘义庆。该书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时期士大夫的言行举止,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风貌、人物性格的重要资料。书中许多成语典故都源于这段历史时期,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的成语故事。(1)管鲍之交管鲍之交是指春秋时期管仲与鲍叔牙的深厚友谊。管仲与鲍叔牙自幼交好,两人共同经历了许多风雨。后来,鲍叔牙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管仲则成为齐国的相国。他们相互扶持,共同致力于国家的发展,成为历史上著名的贤臣。成语“管鲍之交”由此而来,用以形容深厚的友谊。(2)桃李满天下桃李满天下源自《世说新语·文学》篇,原文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比喻人只要有真才实学,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和赞誉。成语“桃李满天下”由此而来,用以形容一个人的声誉广泛传播。(3)画龙点睛画龙点睛源自《世说新语·巧艺》篇,原文为“画龙点睛,破壁飞去”。这句话形容绘画技艺高超,能使画面栩栩如生。成语“画龙点睛”由此而来,用以形容在关键时刻加上一笔,使事物更加生动完美。第二节《颜氏家训》成语故事《颜氏家训》是南朝齐梁时期文学家颜之推所著的一部家庭教育名著。该书系统总结了颜氏家族的教育经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从《颜氏家训》中选取的几个成语故事。(1)教子成名教子成名源自《颜氏家训·教子》篇,原文为“教子成名,使有立身之道”。这句话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子女成为有才华、有品德的人是家长的责任。成语“教子成名”由此而来,用以形容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2)严以律己严以律己源自《颜氏家训·止学》篇,原文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句话提倡人们在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对待他人则要宽容厚道。成语“严以律己”由此而来,用以形容一个人自律的品质。(3)知足常乐知足常乐源自《颜氏家训·止学》篇,原文为“知足常乐,终身不辱”。这句话告诫人们要懂得满足,珍惜现有的幸福,这样才能过上快乐的生活。成语“知足常乐”由此而来,用以形容一个人心态平和,懂得珍惜。第五章:唐宋成语故事第一节《新唐书》成语故事《新唐书》是我国二十四史之一,由北宋欧阳修、宋祁等学者编撰。本书详细记载了唐朝的历史,其中许多成语典故均源于此。以下是几个典型的《新唐书》成语故事:(1)狐假虎威成语“狐假虎威”出自《新唐书·李义府传》。李义府是唐太宗时期的一位官员,他善于拍马屁,得到皇帝的宠信。当时,有位名叫杜正伦的大臣敢于直言,李义府便利用皇帝的信任,诬陷杜正伦,使其被贬。后人用“狐假虎威”来形容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2)鹬蚌相争成语“鹬蚌相争”出自《新唐书·李愬传》。李愬是唐宪宗时期的一位将领,他率军讨伐淮西藩镇吴元济。在战斗中,李愬利用吴元济与李师道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攻击,从而达到了削弱敌人的目的。后人用“鹬蚌相争”来形容双方因争执而让第三方得利。第二节《宋史》成语故事《宋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之一,由元朝脱脱等学者编撰。本书详细记载了宋朝的历史,其中许多成语典故均源于此。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宋史》成语故事:(1)杯弓蛇影成语“杯弓蛇影”出自《宋史·苏轼传》。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在担任杭州知府期间,有一位朋友送了他一张弓。一天,苏轼在饮酒时,发觉酒杯中映出了弓的影子,误以为是蛇。后人用“杯弓蛇影”来形容因疑神疑鬼而引起的恐慌。(2)指鹿为马成语“指鹿为马”出自《宋史·赵高传》。赵高是秦朝末年的权臣,他为了篡位,指使手下的人把一只鹿带到朝堂上,硬说它是马。朝臣们敢怒不敢言,纷纷附和赵高。后人用“指鹿为马”来形容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3)狐兔之争成语“狐兔之争”出自《宋史·欧阳修传》。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在一篇奏疏中写道:“狐兔之争,不足为怪。”意思是说,狐狸和兔子之间的争斗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后人用“狐兔之争”来形容势力较小的双方相互争斗。第六章:元明清成语故事第一节《元曲选》成语故事1.1.10成语来源《元曲选》是元代杂剧的总集,收录了元代许多著名的杂剧作品。这些作品中的成语,既有来自民间口语,也有作者的创新,富有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1.1.11成语故事(1)空中楼阁故事来源:《元曲选·陈州粜米》故事梗概:陈州知府赵天锡因贪污腐败,导致民不聊生。百姓们对他的怨恨如同空中楼阁,虚无缥缈,难以捉摸。(2)一丝不苟故事来源:《元曲选·陈州粜米》故事梗概:赵天锡贪污腐败,却装作廉洁奉公。他在处理公事时,一丝不苟,极为认真。但是这种认真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他贪污腐化,侵害百姓利益。(3)狐假虎威故事来源:《元曲选·赵氏孤儿》故事梗概:赵武灵王死后,赵国内乱,权臣屠岸贾专权。他借国王的名义,横行霸道,欺压百姓。成语“狐假虎威”便源于此。第二节《红楼梦》成语故事1.1.12成语来源《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曹雪芹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成语,既有民间口语,也有古典文献,使得成语在小说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1.1.13成语故事(1)眼泪洗面故事来源:《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故事梗概:林黛玉因思念宝玉,泪水涟涟,形容憔悴。成语“眼泪洗面”形容人极度悲伤,泪流满面。(2)倒悬之危故事来源:《红楼梦》第九十五回故事梗概:贾宝玉误食了含有毒药的酒,病情严重。贾母、王夫人等人为他担忧,如同面临倒悬之危。成语“倒悬之危”形容处境极其危险。(3)真金不怕火炼故事来源:《红楼梦》第七十七回故事梗概:贾宝玉在困境中,仍然保持着真诚善良的品质。成语“真金不怕火炼”形容人的品质纯洁,不怕考验。(4)草木皆兵故事来源:《红楼梦》第一百零一回故事梗概:贾府被抄家,贾母、王夫人等人惊慌失措,如同草木皆兵。成语“草木皆兵”形容人在极度恐慌中,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害怕。目录第七章:成语与历史人物第一节诸葛亮成语故事1.1.14背景介绍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一生勤奋好学,智慧过人,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许多成语典故都与他的事迹有关,本章将详细介绍其中的两个成语故事。1.1.15成语典故(1)草船借箭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帮助刘备攻取荆州,与东吴结盟。在一次作战中,诸葛亮向周瑜提出借箭的要求。周瑜认为诸葛亮是在试探自己,于是答应借给他十万支箭。但是诸葛亮并未直接向周瑜索要,而是用草船数十只,乘夜色渡江,巧妙地利用曹操军的弓箭手射击草船,最终成功借得十万支箭。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便形成了“草船借箭”的成语。(2)空城计故事发生在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对抗中。诸葛亮驻守西城时,司马懿率大军来袭。诸葛亮手中无兵,城内空虚,他决定采用空城计。诸葛亮大开城门,自己登上城楼,弹琴饮酒,态度从容。司马懿见状,怀疑城内有伏兵,于是下令撤军。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便形成了“空城计”的成语。1.1.16启示与感悟诸葛亮成语故事展现了其智慧、勇敢和谋略,值得我们学习。草船借箭告诉我们,在困境中要善于利用敌人的矛盾和弱点;空城计则告诉我们,在危急关头要保持冷静,善于制造假象,迷惑敌人。第二节司马迁成语故事1.1.17背景介绍司马迁,字子长,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历时十四年,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司马迁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他为了完成这部伟大的著作,不惜忍受屈辱,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许多成语典故都与他的事迹有关,本章将详细介绍其中的两个成语故事。1.1.18成语典故(1)汲汲皇华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为了查找资料,足迹遍布全国。他常常带着行李,奔波在道路上,不论严寒酷暑,都坚持不懈。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便形成了“汲汲皇华”的成语,形容勤奋好学,不懈努力。(2)江河日下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楚灵王时期,江河日益衰落,国家政治混乱。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便形成了“江河日下”的成语,形容国家政治混乱,社会风气日益败坏。1.1.19启示与感悟司马迁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才能在逆境中取得成就。汲汲皇华展现了司马迁勤奋好学、不懈努力的精神;江河日下则提醒我们要关注国家政治,维护社会稳定。第八章:成语与文学作品第一节《庄子》成语故事《庄子》是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周的著作,其文辞优美,寓意深远,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哲学智慧。许多成语典故均源于《庄子》,以下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1)庄子梦蝶故事出自《庄子·外物》。庄子一天梦见自己化身为一只蝴蝶,翩翩起舞,逍遥自在。醒来后,庄子陷入了沉思:我是庄子呢,还是蝴蝶?这个故事表达了庄子对人生和梦境的哲学思考,后来演变成了成语“庄周梦蝶”,用以形容梦境与现实之间的模糊界限。(2)井底之蛙故事出自《庄子·秋水》。庄子以井底之蛙为例,说明了视野狭窄、见识短浅的人无法理解更广阔的世界。成语“井底之蛙”由此而来,用以形容目光短浅、见识有限的人。(3)涸辙之鲋故事出自《庄子·外物》。涸辙之鲋,意为干涸的车辙中的鱼。庄子以此比喻处境艰难、亟待救援的人。成语“涸辙之鲋”形容处于困境,急需援助的人。第二节《红楼梦》成语故事《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曹雪芹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成语,使得故事更加生动、形象。以下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1)红颜薄命故事出自《红楼梦》第一回。形容美貌女子命运多舛,不幸早逝。成语“红颜薄命”用以概括书中众多女性的悲惨命运。(2)抛砖引玉故事出自《红楼梦》第七十八回。形容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作品。贾宝玉以此自谦,称自己的诗为“抛砖引玉之作”。(3)知人善任故事出自《红楼梦》第九十五回。形容善于了解和选拔人才,使之各尽其能。王熙凤在管理贾府家务时,充分运用了这一原则,使得贾府得以顺利运营。(4)难能可贵故事出自《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形容在困难的情况下,做成某事非常可贵。贾宝玉在困境中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被赞为“难能可贵”。《红楼梦》中的成语典故丰富多彩,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使得这部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第九章成语与民间传说第一节《白蛇传》成语故事1.1.20成语:水漫金山故事背景:在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白蛇传》。故事讲述了白素贞与许仙的爱情经历,其中“水漫金山”这一成语便源于此。故事内容:一日,白素贞与许仙在西湖断桥相遇,两人一见钟情,很快陷入爱河。但是白素贞的真实身份是修炼千年的白蛇。某年端午节,法海和尚得知许仙即将服用雄黄酒,便告诉许仙白素贞是蛇精。许仙信以为真,将雄黄酒喂给白素贞,白素贞现出原形。许仙惊吓而死,白素贞悲痛欲绝,便去金山寺求法海和尚救活许仙。法海和尚不愿帮忙,白素贞无奈之下,发动洪水,水漫金山。法海和尚见状,用禅杖在地上画出法阵,将洪水挡住。白素贞无法靠近,便哀求法海和尚放过许仙。法海和尚见白素贞真心悔过,便答应她的请求。后来,白素贞与许仙重拾幸福的生活,成语“水漫金山”便由此而来。1.1.21成语:断桥残雪故事背景:断桥是西湖上的一座桥梁,因白蛇传故事而闻名。其中“断桥残雪”这一成语描绘了断桥上雪后的美景。故事内容:某年冬天,杭州大雪,白素贞与许仙在断桥相遇。两人漫步在雪中,欣赏着断桥残雪的美景。此时,许仙突然想起白素贞曾告诉他,她曾在这座桥上修炼。许仙感叹时光荏苒,白素贞却表示,她愿意与许仙共度余生。成语“断桥残雪”便由此而来,寓意着美好的爱情。第二节《牛郎织女》成语故事1.1.22成语:天河配故事背景:《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讲述了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其中“天河配”这一成语描绘了牛郎与织女在银河相会的情景。故事内容:牛郎是一位勤劳的牧牛人,独自抚养着自己的妹妹。某日,织女在天宫织布,被牛郎的笛声吸引。织女偷偷来到人间,与牛郎相识相爱。但是天庭中的王母娘娘得知此事后,下令将两人拆散。牛郎不愿与织女分离,便带着妹妹去天宫寻找织女。在银河之上,牛郎与织女终于相会。王母娘娘见牛郎与织女真挚的爱情,感动了她,便同意让两人在一起。从此,牛郎与织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