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2025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一模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卷上。3.选择题的答案需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需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4.非选择题的答案需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卷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需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成熟苹果与新摘的柿子一起密封放置,有助于柿子成熟,与该过程有关的主要激素是()A.生长素 B.乙烯 C.细胞分裂素 D.赤霉素【答案】B〖祥解〗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引起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脱落酸: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详析】成熟苹果与新摘的柿子一起密封放置,有助于柿子成熟,原因是成熟的水果释放出乙烯,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能加快未成熟的柿子成熟,故该过程中起作用的激素是乙烯,B正确,ACD错误。故选B。2.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安全与伦理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禁止进行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B.治疗性克隆不会产生道德、伦理问题C.我国反对生物武器的研发、生产和扩散D.转基因食品存在引发过敏的风险【答案】B〖祥解〗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详析】A、中国政府的态度是禁止生殖性克隆,坚持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A正确;B、治疗性克隆处于某种目的进行生殖性克隆,但仍可能产生道德、伦理问题,B错误;C、生物武器危害大,我国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扩散,C正确;D、转基因食品会产生过敏原,可能存在存在引发过敏的风险,D正确。故选B。3.黄腹角雉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类,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下列关于黄腹角雉的保护措施中,最有效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建立基因库C.迁入动物园 D.加强保护宣传【答案】A〖祥解〗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这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基因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等,也是保护濒危物种的重要措施。【详析】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4.湿地中氮元素过量会造成水体污染,芦苇对氮元素有较好的吸收效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氮是芦苇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B.芦苇根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体中的氮元素C.芦苇吸收氮元素可用于细胞内蛋白质、腺苷的合成D.利用芦苇净化水质,体现了芦苇的直接使用价值【答案】C〖祥解〗(1)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2)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在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及潜在价值。【详析】A、N是大量元素,A错误;B、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氮元素在水体中是溶质,故芦苇根细胞不会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体中的氮元素,B错误;C、蛋白质含N元素,腺苷含N元素,故芦苇吸收氮元素可用于细胞内蛋白质、腺苷的合成,C正确;D、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作为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生物多样性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体现其间接价值,故利用芦苇净化水质,体现了芦苇的间接使用价值,D错误。故选C。5.兔血细胞常用于不同的实验研究,下列关于兔血细胞分离与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兔血液加抗凝剂静置后出现分层现象,血细胞在最上层B.兔血细胞匀浆可作为“探究pH对H2O2酶影响”的实验材料C.兔血细胞中的成熟红细胞可用于血红蛋白的分离与纯化D.兔血细胞中的白细胞可用于各种细胞器的分离与提取【答案】A〖祥解〗新鲜人的血液放入抗凝剂后,由于比重不同,会出现分层现象,分为三层,上面是淡黄色半透明的血浆,中间有一层白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最下面是暗红色的红细胞。【详析】A、新鲜人的血液放入抗凝剂后,由于比重不同,会出现分层现象,分为三层,上面是淡黄色半透明的血浆,中间有一层白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最下面是暗红色的红细胞,A错误;B、“探究pH对H2O2酶影响”的实验材料可选取新鲜肝脏或血液,因为H2O2酶在动物肝脏细胞和血细胞中浓度高,B正确;C、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因此提取血红蛋白宜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为材料,兔子是哺乳动物,C正确;D、白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含动物细胞的各种细胞器,可用于各种细胞器的分离与提取,D正确。故选A。6.Ⅰ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功能减退引起的,与正常人相比,患者有高血糖、多尿、尿糖和多饮等症状。下列关于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偏低 B.尿糖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C.血浆中胰岛素浓度偏低 D.组织细胞内供能不足【答案】A〖祥解〗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详析】A、Ⅰ型糖尿病患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导致血糖升高,高血糖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A错误;B、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较高,一部分糖会随尿液排出,尿糖可以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因为尿中含有葡萄糖,B正确;C、Ⅰ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血浆中胰岛素浓度偏低,C正确;D、Ⅰ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组织细胞无法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导致供能不足,D正确。故选A。7.酱油是起源于我国的一种调味品,常以大豆、小麦等为主要原料经传统发酵生产,发酵过程中的主要菌种包括曲霉、酵母菌、乳酸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大豆和小麦等原料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和能源B.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可调节发酵液中不同菌种的生长和代谢C.酱油独特的风味是由混菌发酵中菌种组成决定的D.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的酵母菌不同菌株间具有遗传差异【答案】C〖祥解〗(1)酱油制作过程中微生物活动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使发酵的产物具有独特的风味。(2)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详析】A、大豆和小麦等原料为微生物提供碳源,A正确;B、环境条件不仅会影响到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且会影响微生物代谢物的形成,不同的菌种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也不同,所以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可调节发酵液中不同菌种的生长和代谢,B正确;C、传统发酵菌种中微生物的种类、代谢特点、种间关系等都是造成不同发酵制品的风味和营养物质有差异的原因,C错误;D、微生物不同的菌株间,性状不完全相同,其遗传存在差异,D正确。故选C。8.薇甘菊生长快、繁殖能力强、植株覆盖密度大,在野外竞争中通过攀爬树冠、遮挡阳光造成其他植物成片枯萎死亡,使其成为优势种。若某地发生薇甘菊入侵,下列推理不合理的是()A.该地出现因薇甘菊入侵而发生的群落演替B.因薇甘菊入侵而枯萎死亡的植物能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来源C.薇甘菊覆盖形成的土壤环境有利于喜湿土壤动物的生长繁殖D.薇甘菊的长期入侵提高该地土壤动物的多样性【答案】D〖祥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群落演替。【详析】A、依题意,某地发生薇甘菊入侵后,薇甘菊取代原有的生物成为了优势种,故该地出现因薇甘菊入侵而发生的群落演替,推理合理,A不符合题意;B、土壤中有大量的动物是分解者,因薇甘菊入侵而枯萎死亡的植物能为这些起分解者作用的土壤动物提供食物来源,推理合理,B不符合题意;C、薇甘菊覆盖在土壤上,形成阴暗潮湿的土壤环境,有利于喜湿土壤动物的生长繁殖,推理合理,C不符合题意;D、土壤动物依赖植物提供生存资源,依题意,薇甘菊入侵后,造成其他植物成片枯萎死亡,使植物多样性下降,薇甘菊长期入侵可能会降低该地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故薇甘菊的长期入侵提高该地土壤动物的多样性的推理不合理,D符合题意。故选D。9.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进化的单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中突变的基因不会在种群中扩展B.种群之间的双向迁移,会引起各种群内变异量增大C.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则种群一定发生适应性进化D.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总是保持着遗传平衡【答案】B〖祥解〗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界的生命史作出了科学的解释: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详析】A、在自然界,没有哪个个体是长生不死的,个体的表型也会随着个体的死亡而消失,决定表型的基因却可以随着生殖而世代延续,并且在群体中扩散,A错误;B、种群之间的双向迁移(种群间互有迁出和迁入),会使两个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机会增加,引起种群间遗传差异的减少,种群通过基因交流产生的后代多样性增加,即种群内的变异量增大,B正确;C、造成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很多,如遗传漂变、自然选择、突变、迁移、非随机交配等,故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种群不一定发生适应性进化,C错误;D、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也可能由于遗传漂变、自然选择、突变、迁移等因素导致遗传平衡被打破,D错误。故选B。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为实现某种名贵茶树的大规模生产,科研团队采用以下过程探索快速繁殖茶树植株的方案:10.关于上述快速繁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胚作为外植体有利于获得脱毒植株B.消毒后的种胚需用无菌水多次冲洗C.丛状苗经生根培养后再进行分株D.发芽培养的茎段需保留至少一个侧芽11.下表为含不同浓度和配比的6-BA(细胞分裂素类)、IBA(生长素类)培养基对外植体生长的影响,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6-BA浓度/mg·L-1IBA浓度/mg·L-1健壮度苗高1.52.5瘦弱较高2.02.0健壮较矮2.51.5健壮较高A.6-BA浓度升高,有利于苗高增加B.IBA浓度升高,不利于提高苗的健壮度C.6-BA与IBA对外植体作用效果相反D.不能确定IBA对苗健壮度作用的两重性【答案】10.C11.D〖祥解〗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等。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培养在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指将不同来源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进而培育成新植物体的技术。利用植物细胞工程,可以快速繁殖优良品种、培育作物新品种、进行作物脱毒和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有效提高生产效率。【10题详析】A、利用不含病毒的外植体经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有可能不带病毒,这种不含病毒的个体称为脱毒苗。据图可知,从消毒后的种胚获得的外植体经培养后获得的个体就可是脱毒植株,A正确;B、消毒后的种胚需用无菌水多次冲洗,以防止消毒液对种胚细胞产生毒害作用,B正确;C、茎段在生芽培养基中生长的丛状苗分株后,在无菌条件下一个个转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C错误;D、发芽培养的茎段需保留至少一个侧芽,侧芽的细胞分裂旺盛,有利于外植体培养,D正确。故选C。【11题详析】A、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在三组实验中,6-BA浓度升高时,对应组的IBA浓度下降,实验组间不只一个变量,故无法确定6-BA浓度升高时,是否有利于苗高增加,A错误;B、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在三组实验中,6-BA浓度升高时,对应组的IBA浓度下降,实验组间不只一个变量,故无法确定IBA浓度升高时,是否不利于提高苗的健壮度,B错误;C、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在三组实验中,6-BA浓度升高时,对应组的IBA浓度下降,实验组间不只一个变量,故无法确定6-BA与IBA对外植体作用效果是否相反,C错误;D、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在三组实验中,6-BA浓度升高时,对应组的IBA浓度下降,实验组间不只一个变量,故无法确定IBA对苗健壮度作用是否具有两重性,D正确。故选D。12.通过培养杂交瘤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时,相关的细胞培养操作,错误的是()A.细胞培养液中添加的血清可采用过滤方式除菌B.采用封闭式培养有利于培养液pH保持相对稳定C.进行克隆培养之前需调整培养液中细胞的密度D.须筛选出抗原-抗体反应较灵敏的杂交瘤细胞株继续培养【答案】B〖祥解〗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流程为:①向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使其发生免疫,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②将小鼠的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③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从而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④将最终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单克隆抗体。【详析】A、由于血清不耐热,无法通过高温的方法进行灭菌,因此细胞培养液中添加的血清通常采用过滤除菌的方法,A正确;B、细胞培养是不是封闭式的,所需要的气体环境是95%的空气和5%的CO2,B错误;C、为了保证克隆化培养过程中,细胞数量的快速增长,所以进行克隆培养之前需调整培养液中细胞的密度,C正确;D、须筛选出抗原-抗体反应较灵敏(即抗体检测呈阳性,且明显)的杂交瘤细胞株继续培养,D正确。故选B。13.神经细胞膜电导表示相应离子流经该膜形成电流的能力,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主要受Na+电导和K+电导决定,某神经纤维受刺激后膜电位与电导的变化过程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反极化过程,Na+内流速度逐步加快B.b点时刻,膜内电位为0C.阶段b~c形成原因主要是K+外流D.复极化过程,Na+通道已关闭【答案】C〖祥解〗(1)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是由于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使神经纤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2)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制是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使神经纤维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详析】A、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反极化过程中,Na+电导虽然在增加,但增加的速度是逐渐变缓的,这说明Na+内流速度是逐步减慢而不是加快,A错误;B、b点时膜电位为0mV,这是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的过程中的一个点,此时膜内电位是由负电位向正电位转变过程中的0电位,而不是膜内电位一直为0,B错误;C、阶段b-c是复极化过程,主要是因为K+外流,使得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又恢复到内负外正,C正确;D、复极化过程中,Na+通道逐渐关闭,K+通道逐渐开放,K+外流,D错误。故选C。14.为防止鼠害,某地分别在第1~7年和第8~15年,分两个阶段对田鼠种群采取不同方式的干预,期间田鼠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数量上升时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B.第二阶段K值较第一阶段明显提高C.干预期间田鼠种群数量呈周期性波动D.在无人为干预时种群数量不会出现如图趋势【答案】B〖祥解〗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1)种群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是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它们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3)迁入率和迁出率则是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也是影响种群大小和密度的因素;(4)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5)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详析】A、种群数量上升时年龄结构不一定为增长型,A错误;B、K值是环境容纳量,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阶段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类似K值)较第一阶段明显提高,B正确;C、从图中可以看出干预第二阶段田鼠种群数量明显大于第一阶段,没有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的规律,C错误;D、在无人为干预时,由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种群数量也可能会出现类似的波动趋势,D错误。故选B。15.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和除去秋水仙素,可诱导纺锤丝的去组装和重新组装,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由图中a、b和c可知纺锤丝的去组装和重新组装是可逆的B.由图中c和d可知纺锤丝的延伸方向是从到C.据图可知,构成纺锤丝的微管是可快速解体与重排的暂时性结构D.培养体系中加入秋水仙素,使M期细胞减少,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答案】D〖祥解〗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各时期变化规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析】A、据图分析,图中的a→b纺锤丝去组装,而b→c是纺锤丝重新组装,故由图中a、b和c可知纺锤丝的去组装和重新组装是可逆的,A正确;B、由图中c和d可知,纺锤丝沿着顺时针方向逐渐增加,故纺锤丝的延伸方向是从到,B正确;C、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和除去秋水仙素,可诱导纺锤丝的去组装和重新组装,据图可知,构成纺锤丝的微管是可快速解体与重排的暂时性结构,C正确;D、秋水仙素的作用时期是前期,培养体系中加入秋水仙素,使M期细胞增多,D错误。故选D。16.酶促反应的终产物浓度过高时会与酶结合,从而抑制反应的进行,称为反馈抑制。图示为细胞内异亮氨酸的合成和调节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①是酶与底物结合的位点)A.异亮氨酸与苏氨酸脱氢酶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B.异亮氨酸可通过正反馈调节苏氨酸脱氢酶的活性C.增大细胞内苏氨酸的浓度可解除反馈抑制D.对相关基因诱变处理使②结构改变可解除抑制【答案】D〖祥解〗题图分析:当异亮氨酸浓度达到过高时,会与苏氨酸脱氢酶结合,从而抑制酶促反应的进行,使异亮氨酸浓度不至于太高,此过程为反馈调节,有助于维持异亮氨酸含量的相对稳定。【详析】A、据图可知,①是酶与底物结合的位点,异亮氨酸是终产物,结合在苏氨酸脱氢酶的②部位,故异亮氨酸与苏氨酸脱氢酶结合形成的不是酶-底物复合物,A错误;B、依据题干信息,“酶促反应的终产物浓度过高时会与酶结合,从而抑制反应的进行”,依据图示信息,异亮氨酸与苏氨酸脱氢酶结合,说明终产物异亮氨酸浓度过高,抑制了反应的进行,故异亮氨酸可通过负反馈调节苏氨酸脱氢酶的活性,B错误;C、据图,当异亮氨酸浓度过高时,会与苏氨酸脱氢酶结合,从而使得苏氨酸不能与苏氨酸脱氢酶结合,则苏氨酸也不能转化为异亮氨酸,即使苏氨酸浓度增大,苏氨酸也不能与苏氨酸脱氢酶结合,所以增加细胞内苏氨酸的浓度也不能解除异亮氨酸对苏氨酸脱氢酶的抑制(反馈抑制),C错误;D、②是异亮氨酸与苏氨酸脱氢酶的结合位点,结构决定功能,若对相关基因诱变处理使②结构改变,则就会导致异亮氨酸不能与苏氨酸脱氢酶结合,从而解除抑制,D正确。故选D。17.科学家用15N标记亲代大肠杆菌的全部DNA后,置于14N环境中培养,通过研究子代大肠杆菌的DNA分子组成情况,从而确定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下列关于“探究DNA的复制过程”叙述正确的是()A.亲代大肠杆菌应在以15N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1代B.用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作为亲代培养得到含15N的子代也可确定复制方式C.实验运用了同位素示踪方法及密度梯度差速离心技术D.实验中需对亲代和子代大肠杆菌进行离心和分析【答案】B〖祥解〗由于15N与14N的原子量不同,形成的DNA的相对质量不同,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15N,DNA分子的相对质量最大,离心后分布在试管的下端,如果DNA分子的两条链含有14N,相对质量最轻,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上端,如果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相对分子质量介于二者之间,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中部。【详析】A、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需要将大肠杆菌在以15N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先培养若干代,使其DNA都被15N标记,作为实验用的亲代细菌,A错误;B、由于15N与14N的原子量不同,形成的DNA的相对质量不同,用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作为亲代培养得到含15N的子代也可确定复制方式,B正确;C、该实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及密度梯度离心技术,C错误;D、将亲代细菌置于14N环境中培养,分别提取子一代和子二代细菌的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和分析,而不是对细菌进行离心,D错误。故选B。18.某雌雄异株高等植物,子叶颜色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的基因A/a、B/b控制,其形成的基本过程如下:现有雌性植株基因型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4:2:1:1,雄性植株基因型比例为AABb:aaBb=1:1,雌雄植株随机授粉获得F1,其中子叶为绿色的植株比例是()A.11/64 B.16/64 C.7/36 D.9/36【答案】A〖祥解〗(1)由题意可知,aa--白色,A-bb绿色,A-B-黄色;(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这意味着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详析】由题意可知,雌性植株基因型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4:2:1:1,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B:Ab:aB:ab=4:3:4:5;雄性植株基因型比例为AABb:aaBb=1:1,产生的雄配子及比例为AB:Ab:aB:ab=1:1:1:1,雌雄植株随机授粉获得F1,F1的情况如表所示:,故F1中子叶为绿色的植株的比例是3/64+3/64+5/64=11/64,A正确、BCD错误。故选A。19.如图甲为人类14号与21号染色体发生融合形成14/21异常的复合染色体的过程,该染色体携带者(2n=45)具有正常表型,但在产生生殖细胞过程中,细胞中联会的染色体如图乙所示,50%的可能为染色体①、②分离,染色体③随机移到一极;另50%的可能为染色体②、③分离,染色体①随机移到一极,假设各种配子受精概率相同,不考虑其他变异。关于该染色体携带者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变异既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也是染色体数目变异B.理论上该个体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占1/4C.该个体与染色体正常异性婚配,理论上所生子女表型正常的概率为1/2D.该个体与染色体正常异性婚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5的子代表型正常【答案】D〖祥解〗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析】A、据图甲可知,该变异过程中14号与21号染色体融合成一条染色体,既改变了染色体结构,也改变了染色体数目,该变异既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也是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B、据图乙可知,在产生生殖细胞过程中,50%的可能为染色体①、②分离,染色体③随机移到一极;另50%的可能为染色体②、③分离,染色体①随机移到一极,故该个体产生的配子染色体组成及比例为:①:2②:③:①②:2①③:②③。其中染色体组成正常的配子为①③,它在所有配子中占比是,B正确;CD、正常个体产生的配子染色体组成全为①③,故该个体与染色体正常异性婚配,子代染色体组成及比例为:1①①③:2①②③:1①③③:1①①②③:2①①③③:1①②③③。依题意,该染色体携带者(2n=45)具有正常表型,则不同染色体组成的子代所对应的表型及比例为:1异常:2正常:1异常:1异常:2正常:1异常。故该个体与染色体正常异性婚配,理论上所生子女表型正常的概率为。子代中染色体组成为①③③、①①③的个体,也含有45条染色体,但其表型异常,C正确,D错误。故选D。20.羟胺可使胞嘧啶转化为羟化胞嘧啶,使之在复制时与腺嘌呤配对,导致该位点碱基对发生变化。某精原细胞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2个DNA分子,在复制前各有1个胞嘧啶碱基发生羟化,转移到不含羟胺的培养液进行1次有丝分裂后再减数分裂,产生8个精子。不考虑其他突变和染色体交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经有丝分裂产生的2个精原细胞,均含羟化胞嘧啶B.经有丝分裂产生的2个精原细胞,DNA序列均发生改变C.产生的8个精子中,最多有6个精细胞含有羟化胞嘧啶D.产生的8个精子中,最多有4个精细胞DNA序列发生改变【答案】D〖祥解〗(1)有丝分裂是指一种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特点是细胞在分裂的过程中,有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出现。(2)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生物在生殖细胞成熟过程中发生的特殊分裂方式。在这一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形成4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母细胞的一半。【详析】AB、DNA分子进行半保留复制,该精原细胞在不含羟胺的培养液进行1次有丝分裂,胞嘧啶碱基发生羟化的染色体复制所得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一条含羟化胞嘧啶,且该位点羟化胞嘧啶与腺嘌呤配对,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另一条不含羟化胞嘧啶,鸟嘌呤仍与胞嘧啶配对,碱基序列没变。故复制后的精原细胞中有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各有一条姐妹染色单体因含羟化胞嘧啶而发生变异。该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时,变异的两条单体的分配有两种情况:变异的两条单体可能移向细胞同一极,产生一个含羟化胞嘧啶的细胞和一个不含羟化胞嘧啶的细胞。含羟化胞嘧啶的细胞中,有两个DNA分子序列发生改变;变异的两条单体也可能分别移细胞的两极,故经有丝分裂产生的2个精原细胞都各有一条染色体含羟化胞嘧啶,均有一个DNA序列发生改变。综合以上分析,该精原细胞经有丝分裂产生的2个精原细胞,产生一个含羟化胞嘧啶的细胞(2个DNA分子序列改变)和一个不含羟化胞嘧啶的细胞(DNA分子序列均不改变),也可能经有丝分裂产生的2个精原细胞都各有一条染色体含羟化胞嘧啶(每个细胞各有一个DNA分子序列改变),AB错误;CD、经有丝分裂产生的精原细胞,最多有两个精原细胞含羟化胞嘧啶,且每个细胞中有一个羟化胞嘧啶与腺嘌呤配对的DNA分子,碱基序列发生了变化。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含羟化胞嘧啶的DNA分子复制得到的两个DNA的序列都发生了变化,且这两个DNA分别位于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每个细胞中的这两个突变的DNA会进入到两个精细胞中,故产生的8个精子中,最多有4个精细胞DNA序列发生改变。精细胞的所有DNA分子中,只有两个DNA分子各一条链含羟化胞嘧啶,培养液中不含羟胺,故产生的8个精子中,最多2个精子含羟化胞嘧啶,C错误,D正确。故选D。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生命系统是开放系统,可以通过获取能量来维持系统的有序性,各环节简要关系如图所示,a、b、c表示系统内相应环节的能量值。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示系统表示一个蜜蜂种群,则图中的能量输入是指该种群的_________:(A.总初级生产量B.净次级生产量C.生物量D.同化量);蜜蜂借助“圆形舞”等舞蹈动作告知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距离,该信息的类型是_________信息,该过程有利于蜜蜂种群能量的输入,对蜜源植物的积极意义在于:_________。(2)若图示系统表示某一营养级,输入该营养级的能量形式可以是_________,输入的能量会通过_________过程而散失,这是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特点的原因之一。(3)若该系统要表示一个已经达到最终平衡状态的群落,则在较长时期内,图中a、b、c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4)若图示系统表示一个草原农业生态系统,人们有意识地加大牧草的改良与种植,扩大牛和羊的养殖,结合图示关系,说明上述措施主要的目的是_________。【答案】(1)①.D②.行为③.有利于蜜源植物的授粉/繁殖/繁衍(2)①.太阳能或化学能②.呼吸作用和分解者分解作用(流入下一营养级)③.逐级递减(3)a=c/b=0/a=c,b=0(4)增加能量的输入,使能量更多储存于牛羊体内/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祥解〗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可以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能量则是沿食物链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生物的生存、繁衍以及调节种间关系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若图示系统表示一个蜜蜂种群,则图中的能量输入是指该种群的同化量。动物的特殊行为,主要指各种动作,这些动作也能够向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某种信息,即动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蜜蜂借助“圆形舞”等舞蹈动作告知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距离,该信息的类型就是行为信息。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蜜蜂采蜜时,有利于蜜源植物的授粉/繁殖/繁衍。(2)若图示系统表示某一营养级,则该营养级可是第一营养级或其它营养级。若表示第一营养级,则输入该营养级的能量形式是太阳能;若表示其它营养级,则输入该营养级的能量形式是化学能。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该营养级生物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另一部分用于该营养级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该营养级生物的有机物中。构成该营养级生物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随着遗传和排泄物(枯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以热能形式释放出来;另一部分则被下一营养级消费者摄入体内,这样,能量就流入了下一营养级。能量在各营养级间流动时,由于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有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故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征: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及收支平衡。故若该系统要表示一个已经达到最终平衡状态的群落,则在较长时期内,图中a、b、c的数量关系是a=c/b=0/a=c,b=0。(4)牧草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牛和羊是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人们有意识地加大牧草的改良与种植,扩大牛和羊的养殖,是为了增加能量的输入,使能量更多储存于牛羊体内/调整能量流动关系,是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22.黄瓜是我国主要栽培蔬菜之一,多种气候因素会影响黄瓜产量。某科研小组进行了高温、高湿胁迫对黄瓜产量及光合作用特性的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项目最大净光合速率(umol·m-2·s-1)光补偿点(μmol·m-2·s-1)叶绿素含量(mg·g-1)前15节雌花均数前15节雄花均数产量(kg·m-2)CK(对照)13.7311.2914.505.9461.0011.95T35℃10.4613.3912.205.3144.3311.00T41℃7.8240.268.504.6340.817.70RH70%13.1218.7714.106.0743.8912.55RH90%10.2634.3710.004.8740.649.60(注:T—温度;RH—空气相对湿度;CK组为T28℃、RH50%;前15节是指自地面起黄瓜的1-15节位)回答下列问题:(1)测定叶绿素含量时,选择叶片应控制_________、叶片大小等基本一致;为提高滤液中光合色素的浓度,研磨前可对新鲜叶片进行_________处理。(2)据表分析,T41℃组光补偿点大于T35℃组的原因是_________;表中T41℃组黄瓜产量最低的原因有_________。(3)经检测,RH70%组顶芽含有的IAA浓度均高于CK和RH90%组,据表推测IAA促进_________的分化,同时表中各组雄花均多于雌花,有利于_________,进而提高产量,(4)高温胁迫下细胞自由基增加,会引起生物膜损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清除自由基,从而减少膜受损程度。该科研小组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外源褪黑素(MT)缓解高温胁迫对植物影响的机理,实验过程与结果如下表。组别实验处理受损程度SOD含量甲(CK)A低++乙B高+++丙41℃,MT溶液处理黄瓜幼苗C++++(注:MT溶液用蒸馏水配制;受损程度和SOD含量的具体检测方法不作要求)①补充完善表格中的实验处理和结果: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②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外源MT缓解高温胁迫的机理是_________。③现发现钙信号也能缓解高温胁迫对植物的影响,为探究施加外源MT与钙信号在缓解高温胁迫中是否存在相互促进作用,以下实验设置合理的有哪几项?_________。A.高温下施加外源MT或钙后,检测生物膜受损程度B.高温下施加钙后,检测植物细胞中内源MT含量C.高温下施加外源MT后,检测植物细胞中钙信号受体含量D.设置高温下同时施加钙信号抑制剂和外源MT进行对照【答案】(1)①.叶龄/取材部位②.干燥/烘干/晾干/脱水(2)①.T41℃组叶绿素含量更低②.T41℃组最大净光合速率较小、前15节雌花均数较小(3)①.雌花②.授粉/受精作用(4)①.28℃(常温),蒸馏水处理黄瓜幼苗②.41℃,蒸馏水处理黄瓜幼苗③.低/比乙组低④.MT促进细胞产生SOD,清除更多自由基,减少膜的受损程度⑤.ABCD〖祥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包括CO2浓度、光照强度、温度等外界因素,光合色素的含量和光合作用酶的活性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1)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为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测定叶绿素含量时,选择叶片应控制叶龄/取材部位、叶片大小等基本一致;为提高滤液中光合色素的浓度,研磨前可对新鲜叶片进行干燥/烘干/晾干/脱水处理。(2)光补偿点是植物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光照强度,而叶绿素是光合色素,可参与光反应过程,据表分析,T41℃组光补偿点大于T35℃组的原因是T41℃组叶绿素含量更低;分析表格数据可知,T41℃组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小,叶绿素含量低,雌花数目少,产量低,故表中T41℃组黄瓜产量最低的原因有T41℃组最大净光合速率较小、前15节雌花均数较。(3)经检测,RH70%组顶芽含有的IAA浓度均高于CK和RH90%组,据表推测IAA促进雌花的分化,同时表中各组雄花均多于雌花,有利于授粉/受精作用,进而提高产量。(4)①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进一步研究外源褪黑素(MT)缓解高温胁迫对植物影响的机理,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MT的有无,因变量是植物生长情况,可通过SOD含量进行比较,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应是正常条件,故A是28℃(常温),蒸馏水处理黄瓜幼苗,B组是实验组,且受损程度高于对照组,SOD含量增多,据此推测应是高温处理,即B是41℃,蒸馏水处理黄瓜幼苗;丙组高温41℃,MT溶液处理黄瓜幼苗,推测其受损程度应低于乙组。②高温胁迫下细胞自由基增加,会引起生物膜损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清除自由基,从而减少膜受损程度,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外源MT缓解高温胁迫的机理是MT促进细胞产生SOD,清除更多自由基,减少膜的受损程度。③本实验目的是探究施加外源MT与钙信号在缓解高温胁迫中是否存在相互促进作用,则实验的自变量是MT和钙的有无,因变量是植物的斜坡情况,可通过膜受损程度比较,故可高温下施加外源MT或钙后,检测生物膜受损程度;高温下施加钙后,检测植物细胞中内源MT含量;高温下施加外源MT后,检测植物细胞中钙信号受体含量;设置高温下同时施加钙信号抑制剂和外源MT进行对照。故选ABCD。23.某雌雄异株二倍体植物(XY型)宽叶(M)对窄叶(m)为显性,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基因M、m与基因R、r均在2号染色体上。各种类型M/m、R/r基因型配子活力相同,但基因M/m、R/r中任意一对基因缺失时,均会导致幼胚死亡。野生型为窄叶白花,现有不同类型宽叶红花突变体甲(MMRr)、乙(MMR)、丙(MR)植株,相关染色体及基因分布如图所示,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片段交换。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R/r遵循遗传的_________定律。野生型植株与基因型为MMR的突变体杂交,F1中表型不同于亲本的植株基因型为_________,若F1中宽叶红花植株相互授粉,则F2表型的比例为_________。(2)现有缺失1条2号染色体的不同基因型植株:①mR、②MR可供选择,若选择其中一种与乙、丙植株杂交,能否根据一次杂交结果区分乙和丙?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若选择“能”,回答第I题;若选择“不能”,回答第Ⅱ题。Ⅰ.选择植株_________,分别于乙和丙杂交,若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则该突变体为丙。Ⅱ.可选择缺失1条2号染色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的植株,分别于乙和丙杂交,若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则该突变体为丙。(3)基因h1和h2分别控制花的顶生和腋生,某纯合顶生雌株与纯合腋生雄株杂交,子代腋生雌株:顶生雄株=1:2。①h1和h2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从配子的角度分析,子代雌雄比为1:2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②为探究h1/h2基因控制花为顶生或腋生的遗传机制,研究人员对顶生雌株与腋生雄株花芽分化过程中,相应部位h1/h2基因的转录产物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由图2推测,h1和h2基因控制花的位置的机制是_________;若从分子水平进一步探索h1和h2显隐性关系的机理,还应检测基因型为_________植株_________的转录产物。【答案】(1)①.分离②.Mmr③.宽叶红花植株∶窄叶白花植株=3∶1(2)①.能②.mR③.宽叶红花∶窄叶红花=2∶1④.mr⑤.宽叶红花∶窄叶白花=2∶1(3)①.X②.亲本雄性产生的含X染色体的配子50%致死③.h1和h2在植物顶端和叶腋处选择性表达,控制花的位置④.Xh1Xh2⑤.叶腋和顶端花芽分化过程中h1基因和h2基因〖祥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1)基因R/r是一对等位基因,遵循遗传的分离定律,野生型植株mmrr与基因型为MMR的突变体杂交,已知基因M、m与基因R、r均在2号染色体上,MMR的突变体可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M∶MR=1∶1,mmrr产生的配子为mr,故F1的基因型为MmRr、Mmr、MmRr的表型与亲本MMR相同,Mmr与亲本中任何一个表型都不相同,故F1中表型不同于亲本的植株基因型为Mmr;F1中宽叶红花植株MmRr相互授粉,由于M个R连锁,m和r连锁,故MmRr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为MR∶mr=1∶1,子二代基因型种类和比例为MMRR∶MmRr∶mmrr=1∶2∶1,即F2表型的比例为宽叶红花植株∶窄叶白花植株=3∶1。(2)乙突变体可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M∶MR=1∶1,丙突变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MR∶0=1∶1,各种类型M/m、R/r基因型配子活力相同,若选择①mR(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为mR∶0=1∶1),则乙突变体与mR杂交,后代基因型和比例为MmRR∶MmR∶MR∶M(致死)=1∶1∶1,均为宽叶红花。丙突变体与mR杂交,后代基因型和比例为MmRR∶mR∶MR∶00(致死)=1∶1∶1,表型为宽叶红花∶窄叶红花=2∶1,因此若选择①mR,分别与乙、丙植株杂交,通过观察子代表型和分离比,可区分乙和丙,即子代表型及比例为宽叶红花∶窄叶红花=2∶1,则该突变体为丙。若选择②MR(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为MR∶0=1∶1),则乙突变体与MR杂交,后代基因型和比例为MMRR∶MMR∶MR∶M(致死)=1∶1∶1,均为宽叶红花,丙突变体与MR杂交,后代基因型和比例为MMRR∶MR∶MR∶00(致死)=1∶1∶1,表型均为宽叶红花,因此若选择②MR分别与乙、丙植株杂交,不能通过子代表型和分离比区分乙和丙。可通过选择缺失1条2号染色体的、基因型为mr的植株,分别于乙和丙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表型和分离比。若mr与乙杂交,子代基因型为MmRr∶Mmr∶MR∶M(致死)=1∶1∶1,即表型和分离比为宽叶红花∶宽叶白花=2∶1,若mr与丙杂交,子代基因型为MmRr∶mr∶MR∶00(致死)=1∶1∶1,即表型和分离比为宽叶红花∶窄叶白花=2∶1,即子代表型及比例为宽叶红花∶窄叶白花=2∶1,则该突变体为丙。(3)①某纯合顶生雌株与纯合腋生雄株杂交,子代腋生雌株∶顶生雄株=1∶2,说明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子代雌株均为腋生,雄株均为顶生,可知亲本为Xh1Xh1,Xh2Y,且腋生为显性性状,子代雌雄比为1∶2的原因可能是亲本雄性产生的含X染色体的配子∶含Y的配子=1∶2,即亲本雄性产生的含X染色体的配子50%致死(或含Xh2的精子一半致死)。②亲本为Xh1Xh1,Xh2Y,由图可知,h2基因在叶腋处的mRNA含量高,说明h2在叶腋处高度表达,同理可知h1在顶端高度表达,若从分子水平进一步探索h1和h2显隐性关系的机理,还应检测基因型为Xh1Xh2植株中h1基因和h2基因的转录产物,转录水平高的即为显性基因。24.N-乙酰氨基葡萄糖(GlcNAc)在骨关节炎治疗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某科研团队以大肠杆菌菌株M为初始菌株,设计改造合成GlcNAc的关键代谢途径,探索发酵生产GlcNAc的优化策略,相关流程如图所示,图中相关基因控制相应途径中所需酶的合成。(1)构建重组表达载体为获取大肠杆菌S基因和酿酒酵母L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信息,可采用_________技术。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S和L基因时,在引物中须添加_________序列,以保障两种基因在工程菌中能被大量表达。用_________处理目的基因和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载体。(2)构建工程菌RY-1并进行发酵检测常用_________处理获得感受态菌株M,利用重组表达载体进行转化,一段时间后将菌液接种至含特定抗生素的_________进行培养和筛选,获得工程菌RY-1菌落。将菌株M和RY-1接种至液体培养基,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培养液中GlcN和GlcNAc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导致菌株RY-1能成功合成GlcNAc的关键是引入_________基因。(3)构建工程菌RY-2并进行PCR检测为继续探索生产GlcNAc的优化策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敲除菌株M的A和B基因,构建工程菌RY-2。进行PCR和凝胶电泳检测基因是否成功敲除,其结果如图3所示。当基因被成功敲除时,目标条带会比未敲除的短,则PCR中所使用的引物,是以_________的对应序列进行设计的,据结果判断泳道_________对应的菌株为所需的RY-2。(4)构建工程菌RY-3并进行发酵检测将含S基因和L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工程菌RY-2中,获得工程菌RY-3。为验证A和B基因敲除的效果,以RY-3作为实验组,并以_________(填“M”、“RY-1”或“RY-2”)菌株作对照,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培养,检测到RY-3的GlcN和GlcNAc的产量均有较大幅度提高。(5)上述探索过程中,除了监测温度、pH等环境条件及检测发酵液中GlcN和GlcNAc含量外,还应检测发酵液中的_________,以衡量菌体的生长繁殖情况。【答案】(1)①.基因测序②.(大肠杆菌强)启动子③.限制酶和DNA连接酶(2)①.CaCl2②.(LB)固体培养基③.L(3)①.A、B基因两侧②.5(4)RY-1(5)菌体密度/细胞数量/细菌数量〖祥解〗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基因测序能够测定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故为获取大肠杆菌S基因和酿酒酵母L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信息,可采用基因测序技术;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与结合的位点,可驱动基因的转录,故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S和L基因时,在引物中须添加(大肠杆菌强)启动子列,以保障两种基因在工程菌中能被大量表达;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用到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和DNA连接酶(连接切割后的目的基因和运载体)。(2)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是钙离子处理法,故常用CaCl2处理获得感受态菌株M;培养微生物时通常需要用固体培养基,故一段时间后将菌液接种至含特定抗生素的(LB)固体培养基;分析图2,导入RY-1的组别中GlcN和GlcNAc的含量均高于菌株M组,由图1可知,GlcN需要有L基因才能转化为GlcNAc,说明导致菌株RY-1能成功合成GlcNAc的关键是引入L基因。(3)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电设备维修和保养
- 2024年12月4日chinadaily时政类语篇型填空专项训练(学生们在诗歌中找到创造性的出路)-2025届高三英语一轮复习
- (2024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体悟生命价值 第11课 自尊自信 第1框 做人当自尊教学思路 苏教版
-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学实录4 新人教版
- 2021秋季运动会学生作文十篇
- 2022年初三《平凡的世界》读后感5篇范例
- 大学新生军训心得体会(合集15篇)
- 翠鸟教案模板七篇
- 当幸福来敲门电影观后感范文6篇
-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一至二十四章
- ISO8573-2测定悬浮状油含量的试验方法学习资料
- 物业安全员考核实施细则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发展基金会筹备成立情况报告
- 薪酬管理试卷及答案
- 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气体练习题及答案
- 铁路建设项目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办法(铁总建设〔2018〕124号)
- 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
- 形式发票模板 PI模板 英文版
- 初一的最美的风景高分的作文600字
- 密封固化剂配方分析
- 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ipmp)b级报告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