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大数据下民事诉讼电子数据面临的挑战目录TOC\o"1-2"\h\u18522浅析大数据下民事诉讼电子数据面临的挑战 112998一、引言 14987二、大数据下的民事诉讼电子数据 215009三、民事诉讼电子数据面临的挑战 311725(一)电子数据获取行为涉嫌违法导致证据失格 33363(二)数据爬取的边界不明确诱发电子数据争议 311396(三)人工智能歧视影响电子数据的客观真实性 47781(四)经济水平限制鉴定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资源 539(五)变相加重弱势当事人电子数据的举证责任 532348四、完善民事诉讼电子数据的对策 631802(一)规范电子数据获取行为的相关立法 612382(二)划定数据爬取行为的正当性边界 61325(三)保障人工智能算法输出的中立性 7954(四)发展经济引进认定所需的各种资源 724338(五)明确法院协助获取电子数据的责任 87739五、结语 810911参考文献 9摘要:电子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的证据类型在民事诉讼中应当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但实践中法院对电子数据证据的运用多持回避态度,这与电子数据自身的局限性密切相关。在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数据的外延和表现形式得到了充分扩充,为电子数据证据的运用提供了强大助力,更适应现代民事诉讼的发展。但基于客观现实条件的制约,电子数据在民事诉讼中面临着许多挑战,阻碍了电子数据在民事诉讼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突破电子数据证据的桎梏,有益于民事诉讼现代化与电子化的发展。一、引言信息革命加速了新兴网络信息技术的革新,并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已逐渐和人类生活紧密联系,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大数据具有其他技术无法比拟的数据分析与整合优势,使数据的“大海捞针”成为可能,并且大数据拥有从瞬息万变的海量数据中提取和处理目标数据的强大功能。在民事诉讼证据应用方面,大数据为电子数据提供了强大助力,使电子数据在司法实践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强。虽然电子数据的地位在民事诉讼中越来越重要,但电子数据在民事诉讼证据的取证与认定中也面临着很多挑战。电子数据作为一种新的证据类型,能够适应信息化时代下的民事诉讼发展,并能更加直观、快速地反映案件事实,有利于法官心证的形成,在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陈妙英陈妙英:《大数据时代的电子数据若干法律问题研究》,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第52页。二、大数据下的民事诉讼电子数据在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法之前,我国并未单独对电子数据的证据地位加以规定。电子数据是我国民事诉讼借鉴国外相关制度,并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在积累一定实践经验后,通过立法明确规定的一种新的证据形式。田平安:《田平安:《民事诉讼法原理(第6版)》,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230页。在信息化时代,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人类生产生活又必须依托各个行业的运转和支持,使得大数据与人类日常生活的联系程度更加紧密,电子数据较之以前也更加广泛地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民事纠纷中享有重要地位。但电子数据也会因大数据受到其价值密度低数据价值密度的高低与数据总量的大小成反比,数据价值密度越低数据总量越大。价值密度低数据价值密度的高低与数据总量的大小成反比,数据价值密度越低数据总量越大。价值密度低指,由于数据采集不及时、数据样本不全面、数据不连续等,导致数据可能会失真。信息化社会更新了传统法院的工作方式,智慧法院的适用提升了法院的工作效率,并且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优势,民事诉讼电子化作为一种全新的诉讼方式也会在将来得到推行和普及,届时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程序会变得更加智能化、电子化,占占善刚、张博:《民事诉讼电子化及其边界》,载《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第48页。三、民事诉讼电子数据面临的挑战尽管电子数据已经被立法确认为一项法定的民事证据,但基于电子数据本身的特点和局限性,在民事司法实践中对电子数据证据的采纳和认定经常保持谨慎甚至消极的态度,使得电子数据在民事诉讼的运用中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电子数据获取行为涉嫌违法导致证据失格、数据爬取的边界不明确诱发电子数据争议、人工智能歧视影响电子数据的客观真实性、经济水平限制鉴定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资源、变相加重弱势当事人电子数据的举证责任。(一)电子数据获取行为涉嫌违法导致证据失格基于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电子数据证据除了要满足“经查证属实”的条件外,还必须满足“取证方式合法”的要求,才能在民事诉讼中作为民事证据被法院所认可。但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在数据的量没有达到一定规模时,电子数据极易受到价值密度低的影响,从而增加了寻找电子数据的难度,一旦电子数据灭失便很难再次获取,这增添了当事人的举证难度。并且电子数据的获取容易侵犯他人的个人信息权,网络服务运营者若是不能履行好监管责任,极易在数据的交换流通过程中使他人的个人信息暴露,从而使被暴露的个人信息被其他人非法获取和使用。刘桐刘桐:《大数据时代下的民事电子证据研究——以个人信息权民事诉讼保护为聚焦》,载《网络空间安全》2019年第12期,第74页。电子数据能够直观反映案件的事实真相,但基于其本身的数字化与电子化特点,电子数据极易被篡改,被篡改的电子数据不具备证据资格,无法在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被得到认可。若不能及时识别被篡改的电子数据,还会对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并且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识别大量虚假的电子数据会造成时间和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增加民事审判的难度,不利于司法资源的有效利用。(二)数据爬取的边界不明确诱发电子数据争议数据流通方式影响电子数据的产生与取得,数据流通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基于双方合意而通过点对点的数据共享方式进行交互,二是通过数据爬取软件进行流通,例如数据复制粘贴、数据抓取等。数据爬取与互联网相伴而生,近年来也出现了大量的数据爬取法律纠纷,我国在司法和执法的实践过程中对数据爬取也采取否定的态度,许可:《数据爬取的正当性及其边界》,载《中国法学》2021年第2期,第166页。因为数据爬取缺乏明确的正当性边界,而数据中包含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各种社会公共的、私人的信息,数据爬取便容易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甚至出现涉嫌刑事违法的情况,许可:《数据爬取的正当性及其边界》,载《中国法学》2021年第2期,第166页。蒋巍:《恶意数据爬取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载《学术论坛》2020年第3期,第49页。但基于数据的流通方式,通过数据爬取手段而获取的电子数据在现实生活中占据了很大数量,如果在民事诉讼中盲目排斥通过数据爬取方式取得的电子数据证据,不仅会加大举证当事人的举证难度,而且容易损害该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且数据包含的信息量和经济价值巨大,数据爬取也并非百害而无利,数据爬取手段具有简便、快速、易操作的特点,因此在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及公共利益的情况下,若能在实践中能良性利用数据爬取,可以使电子数据在民事诉讼中充分发挥其价值,并且为民事司法和执法提供很大的便捷。许可:《数据爬取的正当性及其边界》,载《中国法学》2021年第2期,第167页。(三)人工智能歧视影响电子数据的客观真实性大数据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人工智能是处理海量数据的一种计算方式,人工智能依托各种技术手段严谨地处理着各种数据,其数据输出看似遵循规则、富有逻辑,但人工智能得出的数据结果并非绝对公正,其对数据的处理会不可避免地带有歧视,算法歧视便是人工智能歧视的表现之一。李成:《人工智能歧视的法律治理》,载《中国法学》2021年第2期,第128页。李成:《人工智能歧视的法律治理》,载《中国法学》2021年第2期,第128页。人工智能歧视并非技术上的歧视,而是因为设计算法的人将某种偏好选择代入到算法中,通过该算法得出的数据便会遵循这种偏好选择,从而使歧视的表达方式有了新的表现形式。例如通过算法设计输出偏好的性别、身高等数据,并将选择后的数据应用于职业筛选或单位用人录取中。汪靖汪靖:《从人类偏见到算法偏见:偏见是否可以被消除》,载《探索与争鸣》2021年第3期,第33页。(四)经济水平限制鉴定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资源电子数据证据的鉴定技术对经济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电子数据是依赖科学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型证据,并且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发展,电子数据证据的外延和表现形式在不断丰富和扩充,对电子数据证据的鉴定便需要与之技术相配套的设备、设施及技术人员,这在一定程度上考验了法院当地的经济水平。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出现当事人收集到了电子数据证据,但法院因缺乏配套的鉴定设备和技术人员,而使电子数据很难在民事诉讼中发挥其应有的证据作用的情况。刘海峰刘海峰:《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的司法适用》,载《牡丹江大学学报》2020年第8期,第37页。电子数据证据的认定对法官的个人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电子数据证据的认定过程中,不仅需要法官拥有一定的信息基础知识,还需要法官掌握相应的设备操作方法。衡砺寒衡砺寒:《民事诉讼智能化与信息化的再思考》,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第48页。(五)变相加重弱势当事人电子数据的举证责任电子数据证据的收集和获取需要当事人有相应的经济能力,在民事诉讼中时常会出现因当事人缺乏经济支持而难以取得关键电子数据证据的情形。当另一方当事人享有充分电子数据证据支持时,便需要对方当事人出示更加强有力的证据来进行推翻,处于弱势地位的当事人通常无力获取关键的电子数据证据,并且难以收集到其他大量的证据来进行佐证,这使得处于弱势地位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甚至连其合法权益也容易遭到不法侵害。电子数据能够直观地反映案件的事实情况,并且经过有关机构鉴定的电子数据证据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法官的内心确信,从而降低其他传统证据如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等在事实认定过程中的采信程度,但专门机构提供电子数据鉴定服务需要花费一定的金钱,加重了弱势当事人的经济负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当事人的举证负担。占善刚、张博:《民事诉讼电子化及其边界》,载《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第48页。四、完善民事诉讼电子数据的对策电子数据作为一项法定证据,应当在民事诉讼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不是因其局限性在民事诉讼中的处于消极的摆设地位,或是成为当事人诉讼的负担。突破电子数据在民事诉讼中面临的挑战,可以通过规范电子数据获取行为的相关立法、划定数据爬取行为的正当性边界、保障人工智能算法输出的中立性、发展经济引进认定所需的各种资源、明确法院协助获取电子数据的责任等方式实现,从而使电子数据证据能更好地适应民事诉讼现代化的要求,并有利于促进民事诉讼电子化的发展。(一)规范电子数据获取行为的相关立法电子数据证据的取证在实践中往往存在很大难度,造成电子数据证据取证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所需要的电子数据若是含有他人的个人隐私信息、他人商业秘密或损害公共利益,便无法满足电子数据证据取证方式合法的要求,无法作为民事证据使用。其次,在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数据会因价值密度低而增加寻找目标数据的难度,并且在灭失之后很难再次获取该电子数据证据。再次,在获取电子数据时,有时很难判断目标数据是否“清白”,一旦获取了被他人非法暴露的电子数据,在民事诉讼中也无法被法院认可。最后,电子数据证据基于本身的特点和性质很容易被篡改,无法识别被篡改的电子数据便会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并且识别被篡改的电子数据证据会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被篡改的电子数据证据在民事诉讼中也无法得到认可。通过完善电子数据证据的相关立法,规范电子数据获取的各阶段行为,能够保证电子数据的获取行为合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他人的个人信息权,减少出现电子数据取证行为侵犯商业秘密和公共利益的情况,刘桐刘桐:《大数据时代下的民事电子证据研究——以个人信息权民事诉讼保护为聚焦》,载《网络空间安全》2019年第12期,第75页。(二)划定数据爬取行为的正当性边界数据爬取以其简便、快捷的操作能够在数据海洋中快速抓取到所需要的数据信息,但对数据的抓取行为极易侵犯数据的权利归属及他人的合法权益,学界对数据爬取的态度多持否定态度。但对数据爬取的优劣评判不能一概而论,特别是在民事诉讼领域。现代民事纠纷与大数据、互联网的关系密不可分,民事纠纷往往从产生到结束都是通过电子设备在网络上进行的,因此对电子数据证据的获取需要通过网络电子设备及相关软件来实现,例如获取社交App中的聊天记录、电子邮件、线上消费记录等,但获取这些数据信息通常采用数据爬取的方式,因此在民事诉讼中对数据爬取获得的电子数据证据应当区别对待,否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地保护。互联网时代下无法避免数据爬取,但过度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数据爬取行为应当被禁止,维护正当利益的数据爬取行为应该被认可,因此有必要为数据爬取行为划定正当性的边界。如何良性运用数据爬取手段,以期服务于我国民事司法实践,使其在民事诉讼中充分发挥工具价值,是解决电子数据证据争议的一条出路。有学者提出应该权衡各方的数据权益,在维护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坚持社会伤害最低的原则,为数据爬取的正当性划定边界。许可:《数据爬取的正当性及其边界》,载《中国法学》2021年第2期,第167页。(三)保障人工智能算法输出的中立性人工智能歧视的表现之一是算法歧视,许多电子数据的输出离不开算法的处理,带有偏好设定的算法程序输出的电子数据便会成为被歧视的电子数据,在民事诉讼中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案件实际情况,便无法作为解决民事纠纷的证据。但算法程序不可避免地会带有歧视,尽管算法程序严格遵循了设定的程序逻辑、输出的数据精准客观,但算法也是按照程序员主观设定的程序来运行的,程序员赋予算法程序遵循某种偏好设定的使命,偏好设定反映了人的主观选择,因此算法输出的各种数据其实是被算法程序按照偏好筛选后得出的,这样得出的电子数据便很难具有客观真实性。保障算法程序输出结果的中立性,尽量避免算法歧视,是使电子数据在民事诉讼中减少争议的有效手段。算法程序具有自己的逻辑性,并且不易改动,这使对算法程序进行审查成为可能。审查算法程序主要是对算法的程序设计进行审查,审查算法的强度和标准应当依实际情况而定,并且应当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审查。李成:《人工智能歧视的法律治理》,载《中国法学》2021年第2期,第143-144页。李成:《人工智能歧视的法律治理》,载《中国法学》2021年第2期,第143-144页。(四)发展经济引进认定所需的各种资源电子数据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与网络信息技术、电子科技紧密相关,因此鉴定和认定电子数据证据离不开有关的技术设备、鉴定人员及专家学者的协助,刘海峰刘海峰:《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的司法适用》,载《牡丹江大学学报》2020年第8期,第38页。法官在电子数据证据认定的过程中也会产生重要影响,面对日新月异的电子数据证据,对法官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官的相关技能培训及专业知识学习需要经济的支持,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辅助,法官在认定电子数据证据时便容易作出错误判断,从而影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对法院的经济支持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能够为法院认定电子数据证据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使得电子数据证据在民事诉讼中能够得到有效运用,并在民事纠纷的解决过程中充分发挥证据作用。(五)明确法院协助获取电子数据的责任收集和获取电子数据证据对当事人的经济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经济能力强的当事人往往能运用各种渠道收集到丰富的电子数据证据,并且能够寻求专门鉴定机构提供电子数据鉴定服务,使其在民事诉讼证据认定过程中享有较大的优势。而经济能力差的当事人难以有能力收集到大量的电子数据证据,也没有能力寻求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帮助,使其在民事诉讼中处于被动地位,极易承担败诉的风险,难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为避免经济能力强的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处于证据资源的绝对强势地位,应当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保障弱势地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明确法院协助获取电子数据证据的责任,帮助弱势当事人取得相关的电子数据证据,使其在民事诉讼中能够更好地行使有关权利,与对方当事人进行充分的抗辩,从而使弱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五、结语在大数据背景下,依托大数据产生的各种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并且深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民事诉讼也必然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个人房产销售协议版B版
- 2024年版权质押合同:文学作品版权质押融资详细规定
- 2023-2028年中国IP视讯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风热感冒颗粒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天馈线分析仪行业市场发展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1档案员自我鉴定范文
- 岛上书店读后感15篇
- 自我介绍三年级作文300字集合九篇
- 高三年度工作计划
- 同学邀请函合集6篇
- 三大构成之立体构成-课件
- 河南高职单招政策解读与报名课件
- 体外培育牛黄技术幻灯3课件
- 护士N2晋级N3职称评定述职报告PPT课件(带内容)
- 精选天津高三生物知识点
- JGJ107-2016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培训宣贯
- 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证总复习
-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娄成武版)各章知识点归纳
- 机电设备安装作业指导书
- 申克转子秤安装图片指引ppt课件
- 山东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