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3"\h\u18530引言 6158231研究方法 86981.1研究对象 898721.2研究工具 9319271.2.1父母冲突知觉量表 9104871.2.2异性人际信任量表 9320101.2.3大学生婚恋观量表 1019311.2.4女性生育动机量表 10246531.3数据统计 10275202研究结果 1086362.1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10192572.2父母冲突知觉、异性人际信任和婚恋观及生育动机的现状 10235222.2.1各变量及维度描述性统计 1084672.2.2年级差异分析 11190632.2.3是否独生差异分析 1395222.2.4生源地差异分析 14163772.2.5是否单身差异分析 1581112.2.6父母最高文化程度差异分析 1675842.2.7父母婚姻状态的差异分析 1612832.3父母冲突知觉、异性人际信任、婚恋观和女大学生生育动机的相关分析 17168732.4父母冲突知觉、异性人际信任、婚恋观和女大学生生育动机的中介效应分析 18117713讨论 19198773.1父母冲突知觉、异性人际信任、婚恋观和女大学生生育动机的现状讨论 1977983.1.1父母冲突知觉总体情况分析 19190143.1.2异性人际信任总体情况分析 2089623.1.3大学生婚恋观总体情况分析 2180543.1.4女大学生生育动机总体情况分析 2211693.2父母冲突知觉、异性人际信任、婚恋观和女大学生生育动机的作用讨论 23149913.2.1父母婚姻冲突对女大学生生育动机的影响讨论 23190943.2.2异性人际信任在父母冲突知觉对女大学生生育动机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的讨论 2478553.2.3婚恋观在父母冲突知觉对女大学生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的讨论 2518653.2.4以异性人际信任和婚恋观为中介变量的链式中介效应模型的讨论 2526793.3研究不足与展望 26181584结论 262229参考文献 2716966附录 29摘要:目的:探讨父母冲突知觉对女大学生生育动机的影响以及异性人际信任与婚恋观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父母冲突知觉量表、异性人际信任量表、大学生婚恋观量表、女性生育动机量表对553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女大学生在父母冲突知觉平均得分中等偏高水平,在异性人际信任平均得分中等偏低水平,在婚恋观平均得分中等偏高水平,其生育动机处于中等偏低水平。2.女大学生父母冲突知觉在父母婚姻状态上存在显著差异;异性人际信任在年级、是否单身上存在显著差异;婚恋观在是否独生、生源地、是否单身上存在显著差异;生育动机在年级、是否单身、父母最高文化程度、父母婚姻状态时存在显著差异。3.父母冲突知觉与异性人际信任、婚恋观、生育动机存在显著负相关,异性人际信任与婚恋观、生育动机存在显著正相关,婚恋观与生育动机存在显著正相关。4.异性人际信任在父母冲突知觉对女大学生生育动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婚恋观在父母冲突知觉对女大学生生育动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异性人际信任和婚恋观在父母冲突知觉对女大学生生育动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父母冲突知觉对女大学生生育动机之间有负向预测作用,父母冲突知觉通过异性人际信任和婚恋观间接影响女大学生的生育动机。关键词:父母冲突知觉;女大学生生育动机;异性人际信任;婚恋观引言由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可知,在个体的成年阶段需要应对繁殖感对停滞感的挑战。即做父母者通过对子女的影响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在个体的生活中,除了直接参与子女的抚养与成长,无子女的成年人同样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丰富自己的生活内涵。例如,他们可以与年轻人共事,共同创造和分享经验,或者在培养侄子女、外甥子女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角色,这些都能为他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和意义。然而,对于那些未能形成这种繁衍感的成年人,他们可能会陷入一种停滞的状态,这种停滞不仅表现为内心的空虚感,更是对自己人生目标的怀疑和迷茫。由此可知,获得繁殖感的对个体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生育动机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本研究在探讨这一问题时,参考了陈练(2020)关于生育动机的深入研究。陈练指出,生育动机是女性在全面权衡各种因素后,对生育产生的积极而强烈的意愿。这种生育动机并非单一因素所驱动,而是由多种影响要素共同组合而成,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女性选择生育的行动。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2》数据计算,我国总和生育率也由2016年的近1.8下降到2022年的1.1。根据《中国人口形势报告2024》,2023年出生人口为902万人,比2022年减少54万人,总和生育率降至1.0左右。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我国20~29岁的青年人为1.67亿,其中,拥有高学历的青年群体比例已高达45.6%。在高学历青年婚育观念变化方面,高学历女性平均初婚和初育年龄分别为26.5岁和28.4岁,明显高于平均水平。高学历女性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83,而打算生育子女数只有1.52,既显著低于育龄妇女的平均水平,也显著低于欧洲低生育率国家。我国进入了极低生育率时期。面对生育率持续下降的压力,对生育率变动趋势的判断成为把握未来我国人口格局的关键性因素。展望未来,随着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高学历青年群体数量必将越来越多,占比越来越高,加之高学历青年在引领社会变革方面的重要性,他们对未来婚育走势的影响力也必将越来越强烈。因此,理解和把握生育第一主体的女大学生恋爱、婚姻和生育动向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我们观察我国人口发展未来趋势和进行政策干预提供一个前瞻性窗口。父母冲突知觉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涵盖了父母间因意见不合或其他原因所引发的言语乃至肢体上的冲突。这种知觉的界定并不仅仅局限于冲突本身,而是依据冲突发生的频率、冲突的激烈程度、冲突所围绕的具体内容、冲突的表现形式以及冲突是否得到有效解决等多个维度来进行综合评估的。我国学者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已被人们普遍接受,许多有关父母婚姻矛盾的理论也正是基于这一概念产生的。有调查研究表明,当父母冲突展露在孩子面前时,会对孩子的身心产生消极影响。由西方学者Bandura(1973)所正式提出用于说明家庭中父母婚姻矛盾和子女行为关系的社会学习这一基础理论可知,个人对榜样的模拟和学习效应,即在家庭环境中,父母与孩子在时间和空间上亲密无间,父母在孩子面前呈现的婚姻冲突越多,孩子就有更多的可能性去观察和模仿其父母的行为。梁嘉宁(2023)研究表明,原生家庭是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父母冲突知觉会影响女大学生生育动机,并提出假设1:父母冲突知觉与女大学生生育动机之间存在负相关。异性人际信任,Rotter在1967年提出,人际信任是指个体对于另一个体在语言、承诺以及口头或书面声明上的一种广泛而普遍的期望。这种期望基于对对方行为的可预测性和可靠性的判断,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对对方的一种信任态度。Johnson-George(1982)等人在Rotter(1967)的基础上提出特定人际信任行为的理论模型,他认为人际信任是所有需要合作和相互依赖的社会基本特征,在这之中愿意承担风险可能是所有信任情境中少有的共同特征之一,他认为Rotter(1967)等人的研究仅限于预测跨目标人物和情境的信任意愿,并不能准确地确定一个人在特定情境对另一个人的信任。因此为了理解信任关系,需要处理特定的人际信任:即信任特定的另一个人,也信任特定类型的信任,包括亲密信任。Kelly(2000)的研究深入探讨了父母冲突对子女人际往来的深远影响。他发现,子女在面对父母冲突时所习得的应对策略,实际上构成了他们构建自身人际体系的关键环节。尤其是那些在处理父母冲突知觉上效能较低的子女,他们更容易体验到焦虑和恐惧的情绪。虽然目前尚无直接的研究表明异性人际信任对女大学生动机的直接作用,但我们可以借助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来间接解释这一现象。按照该理论,女大学生在成年初期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形成亲密关系。这一阶段,年轻人积极寻求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以在亲密感和情感层面获得成长。如果在这一阶段个体无法形成亲密感,他们可能会陷入孤独感。而这种孤独感若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将严重抑制个体的情感发展和幸福感,进而影响到下一阶段繁殖感的形成。基于此提出假设2:异性人际信任在父母冲突知觉对女大学生生育动机之间起中介作用。婚恋观,作为个体对于恋爱关系、婚姻生活以及性爱取向所持有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不仅是衡量个体对婚姻与爱情认知的内在标准,更是其深层次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它深刻影响着个体在选择人生伴侣时的决策过程,是决定一个人与何人为伍、共度人生的关键因素。同时,婚恋观也是对未来家庭责任与义务承担的重要影响因素,它决定了个体在组建家庭后如何对待家庭关系、如何分配家庭责任,以及如何在婚姻生活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婚恋观也反映了社会文化背景和时代变迁对个体婚姻观念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个体的婚恋观也在不断变化和演进。因此,深入研究和理解婚恋观,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个体在婚姻与爱情方面的选择与决策,也能够为我们探讨和构建健康的家庭关系、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在苏红(2006)的深入研究中,她指出个人特质、家庭背景以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塑造具有直接作用。学校环境在其中并非主导,而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间接影响着大学生婚恋观的形成。此外,PaigeDMartin等人(2001)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父母婚姻关系对年轻人生活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上,更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们对婚姻生活的信心与期待。这一发现强调了家庭环境,特别是父母婚姻关系,在塑造个体婚恋观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而Melissa等人(2005)的研究提供了另一个视角:早期的家庭关系能够预测个体的恋爱关系以及婚姻的持久性。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家庭因素在个体婚恋观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强调了早期家庭环境对个体婚恋观的深远影响。以往研究大多关注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等,对生育动机尤其是作为生育第一主体的女大学生的生育动机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父母冲突知觉和女大学生生育动机之间的关系,并检验异性人际信任、婚恋观的中介作用以及二者在父母冲突知觉和女大学生生育动机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希望通过深化对父母冲突知觉和女大学生生育动机的研究,可以改善女大学生的婚育问题,帮助她们改善身心状况。近年来,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不利于国家的持续发展。因此从讨论父母冲突知觉和女大学生生育动机入手,并探讨异性人际信任、婚恋观的中介作用以及二者在父母冲突知觉和女大学生生育动机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希望为改善我国的女大学生生育动机可以提出一些建议。1研究方法1.1研究对象在海南地区随机选取各大高校女大学生作为问卷施策对象。本次调查研究共发放700份问卷,实际回收问卷612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535份,有效率为87.42%。其中独生子女为129人,占比24.1%;非独生子女有406人,占比75.9%。生源地为农村的有360人,占比67.3%;生源地为城市的有175人,占比32.7%。具体被试样本分布情况见表1.表1人口学变量描述统计人口学变量类别频数有效百分比(%)年级大一6011.2大二9718.1大三18634.8大四19235.9是否为独生子女是12924.1否40675.9生源地城市17532.7农村36067.3是否单身是40675.9否12924.1父母最高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2529.0高中14738.1专科及以上13627.5父母婚姻状态完整家庭48390.3离异家庭529.71.2研究工具1.2.1父母冲突知觉量表研究采用池丽萍、辛自强修订得到《子女感知父母婚姻冲突量表》中的冲突特征分量表进行施测。包含冲突频率、冲突强度、冲突解决三个维度,采用Likert4点计分方式,从1—4分表示“完全符合”至“完全不符合”。本研究中冲突特征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901。1.2.2异性人际信任量表研究采用特定人际信任量表,根据Johnson-George等(1982)的研究,该量表分男性、女性量表,由于参与本研究的都是女大学生,所以采用女性量表(SITS-F),包含情感性信任、可靠性信任两个维度。采用Likert9点计分,从1-9分别表示“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909。1.2.3大学生婚恋观量表本量表由西南大学的苏红编制。共有性爱抉择观、婚姻角色观、婚姻自主观、婚姻倾向观、恋爱动机观、婚姻忠诚观、婚姻价值观七个维度构成。采用采用Likert5点计分,从1-5分别表示“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758。1.2.4女性生育动机量表本量表由四川师范大学陈练编制。女性生育动机问卷由成长意义、现实利弊、角色定位三个维度构成,共有31个题项。采用Likert5点计分,从1-5分别表示“非常不重要”到“非常重要”。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957。1.3数据统计在海南地区随机选取各大高校女大学生作为问卷施策对象。本研究在对所收集的数据采用了SPSS27.0进行数据分析,对原始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及统计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多元方差分析对女大学生对父母冲突知觉、异性人际信任和婚恋观及生育动机的现有状况进行分析、皮尔逊相关法来分析这四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运用Bootstrap探索父母冲突知觉对女大学生生育动机的影响。2研究结果2.1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可能存在一定局限,因此,先检验数据的共同偏差问题。运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将本研究所有变量的所有题项进行因子分析后发现,特征根>1的因子有18个,首个因子方差解释率为20.51%(低于40%)。结果表明,本研究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可以进行后续分析。2.2父母冲突知觉、异性人际信任和婚恋观及生育动机的现状2.2.1各变量及维度描述性统计为了解各变量及其维度的特征情况,对各变量及其维度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3所示。表2各变量及其维度描述性统计变量MINMAXM±SD父母冲突知觉1.003.882.45±0.55冲突频率1.004.002.62±0.71冲突强度1.004.002.54±0.58冲突解决1.004.002.23±0.60异性人际信任1.008.234.23±1.42可靠性信任1.008.434.53±1.45情感性信任1.008.833.88±1.59婚恋观1.883.882.93±0.37性爱抉择观1.385.004.12±0.67婚姻角色观1.004.401.94±0.80婚姻自主观1.004.752.85±0.66婚姻倾向观1.005.002.51±0.83恋爱动机观1.005.002.78±0.89婚姻忠诚观1.005.002.70±0.88婚姻价值观1.004.672.81±0.55生育动机1.004.102.25±0.71成长意义1.004.462.52±0.82现实利弊1.004.152.13±0.76角色定位1.004.601.85±0.84由表2可知,女大学生父母冲突知觉及其各维度平均得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异性人际信任及其各维度平均得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婚恋观平均得分处于中等水平,除性爱抉择观平均得分处于偏高水平外,其余六个维度平均得分都处于中等水平。女大学生生育动机及其各维度平均得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2.2.2年级差异分析本研究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年级在各个变量及其维度上的差异,并事后多重检验(LSD)进行进一步比较。表3各变量及其维度在年级上的差异1.大一2.大二3.大三4.大四N=60N=97N=186N=192M±SDM±SDM±SDM±SDFpLSD父母冲突知觉2.72±0.552.58±0.592.65±0.532.58±0.540.7810.505冲突频率2.56±0.652.61±0.782.54±0.712.50±0.700.6730.569冲突强度2.44±0.562.28±0.612.19±0.572.19±0.593.248*0.0221>2,3冲突解决2.56±0.642.48±0.602.45±0.612.40±0.571.3860.246异性人际信任3.49±1.284.00±1.484.20±1.464.65±1.3412.103***0.0004<1,2,32,3>1可靠性信任3.70±1.314.35±1.524.52±1.464.94±1.3612.970***0.0004<1,2,32,3>1情感性信任3.25±1.483.59±1.633.83±1.644.32±1.548.661***0.0004<1,2,33>1婚恋观2.92±0.372.88±0.392.96±0.372.94±0.360.9640.409性爱抉择观3.98±0.774.10±0.664.16±0.634.13±0.671.1640.323婚姻角色观1.72±0.711.93±0.861.94±0.822.03±0.772.2730.079婚姻自主观2.82±0.652.72±0.702.88±0.642.90±0.651.7560.155婚姻倾向观2.40±0.792.34±0.762.51±0.852.51±0.832.826*0.0384>2恋爱动机观3.17±0.942.78±0.922.82±0.892.61±0.826.379***0.0001>2,3,43>4婚姻忠诚观2.74±0.922.68±0.902.75±0.932.65±0.820.5080.677婚姻价值观3.07±562.77±0.562.81±0.592.74±0.481.7280.0001>2,3,4生育动机2.04±0.672.20±0.752.27±0.782.35±0.693.019*0.0244>1,2成长意义2.33±0.772.51±0.832.53±0.882.60±0.801.7630.153现实利弊1.89±0.712.07±0.812.17±0.822.24±0.733.901**0.0094>1,23>1角色定位1.67±0.791.76±0.891.88±0.861.96±0.852.712*0.0444>1,2注:*p<0.05,**p<0.01,***p<0.001由表3可知,不同年级在冲突解决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父母冲突知觉解决上,大一年级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大四年级得分。不同年级在异性人际信任及其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异性人际信任及其各维度上,大四年级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年级的得分。在异性人际信任及可靠性信任上,大二、大三年级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年级。在情感性信任上,大三年级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年级。不同年级在婚恋观婚姻倾向观、恋爱动机观、婚姻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婚姻倾向观上,大四年级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年级的得分。在恋爱动机观、上,大一年级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大三年级的得分显著高于大四年级。在婚姻价值观上,大一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年级。不同年级在生育动机及现实利弊、角色定位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生育动机上,大四年级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年级的得分。在现实利弊上,大三、大四年级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的得分,大四年级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年级。在角色定位上,大四年级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年级的得分。2.2.3是否独生差异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是否独生在各个变量及其维度上的差异。研究结果如表4所示。表4各变量及其维度在是否独生上的差异独生子女(N=129)非独生子女(N=406)MSDMSDtp父母冲突知觉2.380.502.470.56-1.7020.089冲突频率2.560.652.640.73-1.1990.232冲突强度2.480.582.560.59-1.2720.204冲突解决2.130.552.270.61-2.291*0.022异性人际信任4.091.514.271.39-1.2930.196可靠性信任4.441.554.561.42-0.8010.424情感性信任3.671.653.941.57-1.6520.099婚恋观2.870.412.950.36-1.995*0.047性爱抉择观4.090.754.130.64-0.5020.616婚姻角色观1.890.781.960.81-0.8930.372婚姻自主观2.790.672.870.65-1.1960.232婚姻倾向观2.490.852.510.83-0.3030.762恋爱动机观2.680.882.810.89-1.4620.144婚姻忠诚观2.600.822.730.90-1.4560.146婚姻价值观2.740.512.830.56-1.6610.097生育动机2.200.702.260.72-0.8590.390成长意义2.460.842.540.81-0.9060.365现实利弊2.110.752.140.76-0.3490.727角色定位1.780.721.870.87-1.1580.248注:*p<0.05,**p<0.01,***p<0.001由表4可知,是否为独生在冲突解决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冲突解决上,非独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是否独生的女大学生在婚恋观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婚恋观上,非独生子女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是否为独生在异性人际信任、生育动机及其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2.4生源地差异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生源地在各个变量及其维度上的差异。研究结果如表5所示。表5各变量及其维度在生源地上的差异城市(N=175)农村(N=360)MSDMSDtp父母冲突知觉2.470.552.440.55-1.7020.089冲突频率2.640.722.610.71-1.1990.232冲突强度2.530.602.540.58-1.1570.204冲突解决2.270.612.220.59-2.291*0.022异性人际信任4.221.514.231.38-1.2420.196可靠性信任4.541.574.521.390.1800.858情感性信任3.841.623.891.58-0.3350.738婚恋观2.880.382.950.37-2.082*0.038性爱抉择观4.120.684.120.66-0.0200.984婚姻角色观1.860.781.980.81-1.6680.096婚姻自主观2.750.672.900.65-2.418*0.016婚姻倾向观2.490.872.510.82-0.2410.809恋爱动机观2.780.902.770.890.1210.904婚姻忠诚观2.580.882.760.88-2.149*0.032婚姻价值观2.740.552.840.55-1.8130.070生育动机2.160.672.290.73-1.8910.059成长意义2.460.812.550.82-1.1680.243现实利弊2.050.732.180.77-1.8420.066角色定位1.750.761.900.87-1.9170.056注:*p<0.05,**p<0.01,***p<0.001由表5可知,不同生源地在冲突解决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冲突解决上,城市的冲突解决得分显著低于农村。不同生源地上在婚恋观、婚姻自主观、婚姻忠诚观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婚恋观、婚姻自主观、婚姻忠诚观上,城市的得分都显著低于农村的得分。不同生源地在异性人际信任、生育动机及其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2.5是否单身差异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是否单身在各个变量及其维度上的差异。研究结果如表6所示。表6各变量及其维度在生源地上的差异单身(N=406)非单身(N=129)MSDMSDtp父母冲突知觉2.460.532.420.610.7900.430冲突频率2.630.692.580.770.6890.492冲突强度2.550.572.500.630.7810.435冲突解决2.230.592.230.630.0030.997异性人际信任4.061.384.761.43-5.027***0.000可靠性信任4.351.425.091.42-5.153***0.000情感性信任3.711.564.391.60-4.230***0.000婚恋观2.910.373.000.35-2.328*0.020性爱抉择观4.120.654.120.72-0.0290.977婚姻角色观1.850.772.220.83-4.677***0.000婚姻自主观2.860.652.830.670.4640.643婚姻倾向观2.370.792.920.82-6.797***0.000恋爱动机观2.860.902.500.824.129***0.000婚姻忠诚观2.690.892.720.85-0.3580.720婚姻价值观2.830.552.750.551.4170.157生育动机2.180.712.440.69-3.614***0.000成长意义2.440.812.770.80-4.039***0.000现实利弊2.090.762.280.75-2.482*0.013角色定位1.780.802.060.91-3.118**0.002注:*p<0.05,**p<0.01,***p<0.001由表6可知,是否单身在父母冲突知觉及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是否为单身的女大学生在异性人际信任及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异性人际信任及维度上,单身的得分显著低于非单身的得分。是否单身在婚恋观、婚姻角色观、婚姻倾向观和恋爱动机观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婚恋观、婚姻角色观、婚姻倾向观上,单身的得分显著低于非单身的的得分。在恋爱动机观上,单身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单身的得分。是否单身上在女性生育动机及其各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女性生育动机及其各维度上,单身的得分都显著低于非单身的得分。2.2.6父母最高文化程度差异分析本研究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父母最高文化水平在各个变量及其维度上的差异,并事后多重检验(LSD)进行进一步比较。研究结果如表7所示。表7各变量及其维度在生源地上的差异初中及以下高中专科及以上N=252N=147N=136FpLSD父母冲突知觉2.48±0.562.44±0.522.41±0.570.8290.437冲突频率2.65±0.712.60±0.722.58±0.720.4570.633冲突强度2.57±0.582.56±0.582.45±0.592.1450.118冲突解决2.27±0.612.18±0.552.22±0.631.1390.321异性人际信任4.20±1.424.25±1.534.25±1.320.0950.909可靠性信任4.47±0.424.53±1.584.64±1.360.6320.532情感性信任3.88±1.613.93±1.643.80±1.510.2610.770婚恋观2.94±0.382.92±0.332.92±0.390.1430.866性爱抉择观4.09±0.694.17±0.614.11±0.670.6430.526婚姻角色观2.00±0.381.86±0.701.92±0.851.8040.166婚姻自主观2.88±0.642.86±0.632.78±0.721.0000.369婚姻倾向观2.49±0.822.56±0.882.48±0.810.4340.648恋爱动机观2.80±0.872.66±0.862.85±0.961.7530.174婚姻忠诚观2.71±0.922.70±0.782.69±0.920.1010.990婚姻价值观2.82±0.562.75±0.542.84±0.561.2030.301生育动机2.31±0.762.26±0.642.12±0.693.177*0.0431>3成长意义2.55±0.842.58±0.782.40±0.802.0720.127现实利弊2.21±0.782.14±0.701.98±0.764.217*0.0141>3角色定位1.93±0.901.80±0.781.75±0.752.4810.083注:*p<0.05,**p<0.01,***p<0.001由表6可知,不同父母文化程度在父母冲突知觉、异性人际信任、婚恋观及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父母文化程度在生育动机和现实利弊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生育动机和现实利弊上,父母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得分显著高于父母文化程度为专科及以上的得分。2.2.7父母婚姻状态的差异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父母婚姻状态在各个变量及其维度上的差异。研究结果如表8所示。表7各变量及其维度在父母婚姻状态上的差异完整家庭(N=483)离异家庭(N=52)MSDMSDtp父母冲突知觉2.410.542.880.47-6.113***0.000冲突频率2.580.722.960.59-3.664***0.000冲突强度2.500.582.880.53-4.568***0.000冲突解决2.170.572.800.54-7.627***0.000异性人际信任4.231.424.241.50-0.0680.946可靠性信任4.521.444.601.57-0.4010.688情感性信任3.881.603.811.570.2950.768婚恋观2.930.372.900.400.5620.574性爱抉择观4.120.664.090.700.3390.735婚姻角色观1.940.801.930.760.1540.878婚姻自主观2.870.652.650.662.342*0.020婚姻倾向观2.500.822.520.91-0.1190.905恋爱动机观2.770.882.851.01-0.6370.525婚姻忠诚观2.700.872.710.98-0.1010.920婚姻价值观2.820.562.730.521.0430.297生育动机2.270.712.050.692.071*0.039成长意义2.540.812.300.852.014*0.045现实利弊2.150.761.930.712.033*0.043角色定位1.860.841.720.751.2140.225注:*p<0.05,**p<0.01,***p<0.001由表7可知,不同父母婚姻状态在父母冲突知觉及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父母冲突知觉及各维度上,完整家庭的得分低于离异家庭的得分。不同父母婚姻状态的女大学生在异性人际信任及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父母婚姻状态的在婚姻自主观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婚姻自主观上,完整家庭的的得分高于的离异家庭的得分。不同父母婚姻状态在生育动机及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生育动机及各维度上,完整家庭的得分高于离异家庭的得分。2.3父母冲突知觉、异性人际信任、婚恋观和女大学生生育动机的相关分析表9父母冲突知觉、异性人际信任、婚恋观和女大学生生育动机的相关关系父母冲突知觉异性人际信任婚恋观生育动机父母冲突知觉1异性人际信任-.138**1婚恋观-.184**.434**1生育动机-.178**.458**.488**1由表9可知,父母冲突知觉分别与异性人际信任、生育动机显著负相关,异性人际信任与婚恋观、生育动机显著正相关,婚恋观和生育动机显著正向相关。说明父母冲突知觉、异性人际信任、婚恋观和女大学生生育动机之间有着较密切的关系。2.4父母冲突知觉、异性人际信任、婚恋观和女大学生生育动机的中介效应分析采用PROCESS的模型6,参数估计采用Bootstrap方法,在原始样本的基础上重复抽取5000个样本,设置置信区间为95%。将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等人口学变量设置为控制变量,将父母婚姻冲突作为预测变量,异性人际和婚恋观作为中介变量,女性动机作为结果变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首先,逐步检验的结果见表10。父母婚姻冲突负向预测异性人际信任(β=-0.301,p<0.01)、负向预测婚恋观(β=-0.089,p<0.01),异性人际信任正向预测婚恋观(β=0.112,p<0.001);当父母冲突知觉、异性人际信任、婚恋观和女性生育动机同时进入回归方程时,父母冲突知觉负向预测女性生育动机(β=-0.0095,p<0.05)、异性人际信任(β=0.142,p<0.001)和婚恋观(β=0.662,p<0.001)。表10父母冲突知觉、异性人际信任、婚恋观和女大学生生育动机的回归分析异性人际信任婚恋观女性生育动机βSEtβSEtβSEt常量2.5340.5554.568***2.5940.13818.744***0.0260.3180.080年级0.3270.0605.444***-0.0290.015-1.9390.0170.0270.614是否独生0.3370.1532.203*0.0320.0380.855-0.0780.067-1.173生源地-0.0020.146-0.0150.0550.0361.5270.0330.0640.511是否单身0.5750.1384.178***0.0150.0340.4460.0990.0611.621文化程度0.0910.0811.1300.0020.0200.074-0.0970.035-2.762**父母冲突知觉-0.3010.107-2.806**-0.0890.026-3.375**-0.0950.048-2.010*异性人际信任0.1120.01110.493***0.1420.0216.830***婚恋观0.6620.0788.541***R0.3410.11611.597***0.4680.21921.146***0.5780.33533.060***R2F注:*p<0.05,**p<0.01,***p<0.001随后,根据中介效应的分析结果(见表11),发现父母婚姻冲突作用于女性生育动机的三条中介路径均达到显著水平。具体而言,父母婚姻冲突在异性人际信任与女性生育动机之间的中介效应为-0.045(95%CI=[-0.083,-0.013]);婚恋观在父母冲突知觉与女性生育动机之间的中介效应为-0.059(95%CI=[-0.097,-0.025]),;以异性人际信任和婚恋观为中介变量的链式中介效应为-0.023(95%CI=[-0.041,-0.007])。表11父母冲突知觉、异性人际信任、婚恋观和女大学生生育动机的中介效应分析中介路径效应值Boot标准误95%置信区间相对中介效应下限上限父母冲突知觉→异性人际信任→女性生育动机-0.0430.017-0.078-0.01119.56%父母冲突知觉→婚恋观→女性生育动机-0.0590.019-0.096-0.02326.89%父母冲突知觉→异性人际信任→婚恋观→女性生育动机-0.0220.009-0.040-0.00610.03%总间接效应-0.1240.031-0.184-0.06456.52%直接效应-0.0950.048-0.189-0.00243.30%表12父母冲突知觉、异性人际信任、婚恋观和女大学生生育动机之间的中介模型3讨论3.1父母冲突知觉、异性人际信任、婚恋观和女大学生生育动机的现状讨论3.1.1父母冲突知觉总体情况分析女大学生感知父母婚姻冲突在父母婚姻状态上呈现显著差异。这与马婷婷(2014)的结论一致。这可能是由于离异家庭在生活中更容易出现冲突,且当冲突发生时,家长间的沟通不畅,缺乏妥协和有效解决方案,导致孩子感受到更多家庭矛盾,让她们在不稳定、没有安全感的氛围中成长,因此对于父母婚姻关系正常的子女来说,离异家庭的子女会体验到更多的消极、负面的情绪,对父母婚姻冲突也更加敏感,即使父母再婚也不能缓解这些负面影响。对于不同年级、生源地以及父母文化程度的女大学生而言,她们在是否独生、是否单身的背景下,对父母冲突知觉的感知并未展现出明显的差异。这种一致性的结果,可能源于本研究中所选取的被试群体多数来自家庭环境相对和睦、父母冲突较少的家庭背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无论女大学生的个人特征如何,她们对于父母冲突的感知都可能受到家庭整体氛围的调和影响,从而表现出相对一致的感知模式。同时,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认知模式,对于家庭中的冲突和纷争有了更为成熟和理性的看法。随着女大学生步入大学阶段,她们的父母也逐渐进入中老年时期。这一生活阶段的转变可能使得父母们更加珍视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减少了家庭内部的冲突和矛盾。此外,女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与父母在空间和时间上产生了一定的距离,这减少了父母之间的冲突源,从而降低了冲突频率。因此,女大学生能够感知到的冲突也相应减少。这种减少并不受年级和是否单身的影响。对于不同生源地的女大学生,她们在感知父母冲突方面也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这与郑勤(2013)的研究结论一致,进一步证明了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女大学生,在感知父母婚姻冲突方面的敏感性大致相当。3.1.2异性人际信任总体情况分析本研究中结果显示女大学生对异性人际信任处于中低水平。究其原因,影响大学生人际信任感的因素是复杂的,如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及网络上随处可见的、爆炸性的信息、现实生活中负面新闻的报道等威胁人际信任的现象的揭示,都会潜移默化的对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产生影响。而根据以往研究女性的对他人信任水平普遍低于男性对他人的信任水平,女性在人际关系中更看重心理安全感,因此在做出信任决策时会有更多的疑虑。而本研究中的异性更多的倾向于女大学生的异性伴侣,可能与女性受教育水平、女权思想发展、互联网中关于异性的负面报道等有关。在人口学变量上,女大学生对于异性人际信任是否独生、生源地和父母的最高文化水平、婚姻状态上均无显著差异。影响大学生人际信任感的因素是复杂的,如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及网络上随处可见的、爆炸性的信息、现实生活中负面新闻的报道等威胁人际信任的现象的揭示,都会潜移默化的对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产生影响。而根据以往研究女性的对他人信任水平普遍低于男性对他人的信任水平,女性在人际关系中更看重心理安全感,因此在做出信任决策时会有更多的疑虑。而本研究中的异性更多的倾向于女大学生的异性伴侣,可能与女性受教育水平、女权思想发展、互联网中关于异性的负面报道等有关。女大学生对于异性人际信任在年级与是否单身上有显著差异。随着年级及年龄的增长,高年级的女大学生更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下,以及随着教育的不断普及,女大学生的思想开始发生转变。而非单身的女大学生之所以在异性人际信任上与单身的女大学生有差异,是因为非单身的女大学生感受过亲密关系中的快乐,体验过亲密关系中的各种事实关于异性的认识,对异性有更真实的认识与体验,能更客观、更理性地看待异性。而没有单身的人对亲密关系的看法更受外界的影响,避害倾向使个体会关注到外界亲密关系中关于异性的不良信息,基于这样的事实,单身的个体对亲密关系中的异性的想象会更加、负面消极,从而产生对异性的误解与恐惧。反过来讲,也可能是因为有了对异性亲密恐惧,才会拒绝建立亲密关系,从而选择单身,这两者互为因果。3.1.3大学生婚恋观总体情况分析本研究中结果显示女大学生对婚恋观处于中等偏高保守水平。这与苏红(2006)和赵晨晨(2011)的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虽然随着时代发展,教育在不断地普及,让女性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受到教育,但是千万年以来的观念影响,使女性关于婚恋观的思想转变转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发生改变的。在人口学变量上,女大学生对于异性人际信任、年级和父母最高文化水平、婚姻状态上均无显著差异。可能原因在于该研究受范围影响采样有限,在取样过程中在被试年级、是非独生选择比例上差距较大造成在上出现差异不显著的情况;也有可能是随着女大学生远离家庭,与父母的接触变少,受到父母影响也就越小。女大学生对于异性人际信任在是否独生、生源地与是否单身上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与苏红(2006)研究结果一致,相较于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那些生长在城市的女大学生往往持有更为开放和前卫的婚恋观念。这种明显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地域因素所带来的资源和信息获取的不均衡。城市女大学生,身处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之中,对各类资源和信息的获取更为便捷和高效。这种优越的外部环境使得她们能够接触到更多元的文化和观念,从而更容易接受和认同自由平等而独立的婚恋观。她们倾向于追求个人的自主性和幸福感,对婚姻和恋爱的看法也更为开放和包容。相较之下,农村女大学生则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更为深远。她们成长的环境往往相对封闭和保守,所接触到的信息和资源相对有限。这种环境使得她们在婚恋问题上更倾向于依赖传统的经验和观念,倾向于遵循父母和长辈的教诲,重复自己在生活中习得的婚恋模式。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她们的婚恋观就是错误的或落后的,但确实反映出地域和文化背景对个体婚恋观的重要影响。虽然随着时代发展,教育在不断地普及,让女性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受到教育,但是千万年以来的观念影响,使女性关于婚恋观的思想转变转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发生改变的。3.1.4女大学生生育动机总体情况分析本研究中结果显示女大学生的生育动机处于中低水平。究其原因,随着女大学生的受教育水平不断地提升,女性意识的不断觉醒。女大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如:升学、工作,而不是选择生育。女大学生对于生育动机在是否独生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崔碧盈(2018)和许皓玮(2018)的研究不一致。原因可能在于本研究在取样过程中受到了研究范围的局限,导致样本数量有限,使得在是否独生这一变量的选择比例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女大学生生育动机在生源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科技水平不断发展农村的女大学生能够向城市的女大学生接触到更多地信息,再加上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对女性地位低下的刻板印象以及现如今网络上层出不穷的女性遭遇生育风险方面负面的各种社会事件和网络传播中渲染的生育恐惧有关,因此对于生育还未初入社会的女大学生来说是生育充满着不确定和风险的,再加上随着女大学生的受教育水平不断地提升,女性意识的不断觉醒。女大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如:升学、工作,而不是选择生育,这可能是她们选择回避的原因,从而造成在此人口学变量上出现不显著的情况。女大学生对于生育动机在年级与是否单身、父母文化水平上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与崔碧颖(2018)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低年级的女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更多的是考虑是否恋爱的问题,而不是生育的问题,这与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的8个阶段中的亲密对孤独一致,在成年初期个体只有建立了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人才敢去与他人发展亲密的关系。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就会形成爱的品质。而高年级的女大学生由于即将毕业开始与社会更多的接触,也就有更多的可能性面对是否生育的问题。随着现代社会对于单身女性的认可和接纳程度不断提高,这也使得单身女大学生更加倾向于追求个人的自由和独立。她们可能更看重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而非过早地承担起家庭和生育的责任。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女大学生相较于父母文化程度低的女大学生生育动机更低。究其原因,高文化程度的父母更加注重子女的教育和个人发展,更倾向于鼓励孩子追求高等教育和职业成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女大学生,通常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职业追求,她们更倾向于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中,而非过早地承担起家庭生育的责任。再加上高文化程度的父母往往具备更好的经济条件和社会资源,能够为女儿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这使得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更少受到经济压力的束缚,能够更加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育计划。3.2父母冲突知觉、异性人际信任、婚恋观和女大学生生育动机的作用讨论3.2.1父母婚姻冲突对女大学生生育动机的影响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冲突知觉能够负向预测女大学生的生育动机水平,这说明女大学生对父母冲突知觉会影响其生育动机,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父母冲突知觉对女性生育动机的影响是一个深入且多维的话题,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对此有不同的解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父母婚姻冲突不仅会对女性的心理和情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还会在无形中塑造她们的婚恋观和生育动机。首先,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女性在成长过程中会观察和模仿父母的行为和态度。当父母之间存在频繁的冲突时,女性可能会将这些冲突模式内化,形成对婚姻和异性关系的负面认知。这种认知可能使她们对建立亲密关系持有谨慎态度,进而影响其生育动机。她们可能会担心自己无法处理好与伴侣的关系,或者害怕给未来的子女带来不稳定的家庭环境,因此选择推迟或避免生育。其次,从依恋理论的角度来看,父母婚姻冲突可能影响女性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的方式。在一个充满冲突的家庭环境中,女性可能难以形成安全的依恋模式,导致她们在成年后难以信任他人并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这种不安全感可能使她们对婚姻和生育持更为保守的态度,担心自己无法为子女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持和安全感。此外,认知心理学也为我们理解这一现象提供了视角。父母婚姻冲突可能导致女性对婚姻和生育的认知发生偏差,使她们过分关注潜在的负面后果而忽视了积极的一面。这种认知偏差可能使她们在面对生育决策时过于谨慎或悲观,从而影响到她们的生育动机。综上所述,父母婚姻冲突对女性生育动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到社会学习、依恋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等多个心理学领域。这些理论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探讨这一现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在关注女性生育问题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家庭环境和父母婚姻状态对女性心理和情感发展的影响。3.2.2异性人际信任在父母冲突知觉对女大学生生育动机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的讨论研究结果显示异性人际信任在父母冲突知觉与女性生育动机中起中介作用成立,即异性人际关系在父母冲突知觉和女大学生生育动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父母冲突知觉可以通过异性人际信任对女大学生的生育动机产生影响,该结论与研究假设相一致。首先,心理学领域的不同理论对于父母冲突知觉如何影响子女行为问题提供了多元化的解释。社会学习理论理论主张,孩子总是模仿身边重要他人的行为,尤其是父母的行为,他们通过观察父母的互动模式来习得与他人交往的技巧和策略。溢出假设理论将其解释为,婚姻中的冲突会引发夫妻间的不良情绪,使之采取更严厉的方法教育子女,同时减少对子女的社会支持和温暖回应,而子女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就是父母及家庭成员,支持力的减少对子女的安全感造成直接影响。另外,长期处于冲突环境的子女可能会比一般人更加敏感,容易逃避,以避免面对家庭冲突,也可能会过度卷入父母冲突,产生各种消极表征和行为问题。与此同时,长期面对父母间冲突,子女不可避免会面临无助甚至绝望感,进而对家庭和世界形成负面认知。同时,在人际关系方面可能会变得胆怯、怀疑他人,难与他人建立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而认知理论强调特别强调了认知因素在孩子感知和应对父母婚姻冲突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孩子如何解读冲突,以及采取何种方式去应对,与其日后可能出现的行为问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同时,社会学习理论主张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一个观察、模仿和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家庭作为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其影响无疑是深远的。孩子观察到的父母婚姻内的冲突,无论是频繁的争吵还是冷漠的疏离,都会成为他们学习的素材。更重要的是,孩子对这些冲突的主观认知和归因方式也会对他们的未来行为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他们可能会将父母的冲突归因于外部因素,如经济压力或性格不合,也可能会将其归因于内部因素,如缺乏沟通或情感疏离。这种归因方式不仅影响着他们对父母婚姻冲突的理解,更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他们对待亲密关系、婚姻和家庭的态度。感知到更多父母婚姻冲突的女大学生在异性人际信任水平较低的个体因为安全感不足、亲密恐惧等多种原因从而不相信、不愿意与异性接触,在亲密关系中选择回避,导致无法正确的得知亲密关系中与异性真实相处的感受,异性人际信任在父母冲突知觉和女大学生婚姻观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女大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形成的对异性关系的知觉,会直接影响她们与异性交往时的信任感。如果女大学生在生活中更多体验到关于父母婚姻冲突,使她们产生负面的、消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导致女大学生对异性持有更多的防备心理,难以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关系。这种信任的缺失可能使她们在面对生育动机选择时更加犹豫和谨慎,进一步影响她们的生育动机。由此可知,异性人际信任在父母婚姻冲突和女大学生生育动机间的中介作用。3.2.3婚恋观在父母冲突知觉对女大学生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的讨论研究结果显示婚恋观在父母冲突知觉与女大学生生育动机中起中介作用成立,即婚恋观在父母冲突知觉和女大学生生育动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父母冲突知觉可以通过婚恋观对女大学生的生育动机产生影响,该结论与研究假设相一致。家庭系统理论强调家庭互动模式的传承性。深刻揭示了家庭成员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模式是如何在代际间传递的。人们在婚姻选择和其他社会关系的建立中,往往会无意识地重复他们在原生家庭中习得的交往模式。这些模式,如同一种隐形的遗传密码,悄然地影响着个体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进而被传递给下一代。与此同时,父母冲突作为衡量父母与子女互动关系的关键指标,正日益受到研究者的瞩目。父母冲突知觉对女大学生的婚姻观具有直接的塑造作用。当女大学生在家庭环境中频繁地感知到父母之间的冲突和紧张氛围时,她们可能形成对婚姻消极、悲观的看法。这种看法可能表现为对婚姻的不信任、对伴侣选择的谨慎以及对婚姻生活的恐惧。家庭中父母的婚姻关系作为一种潜在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婚恋观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子女婚恋观的形成过程中,更在无形中塑造着他们对婚姻的认知和态度。特别是当父母婚姻中存在冲突时,子女往往会对婚姻持有消极的观念,这种观念不仅直接影响了女大学生对婚姻的期待和看法,还可能间接地作用于她们的生育动机,从而对她们的未来生活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由此可知,婚恋观在父母婚姻冲突和女大学生生育动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2.4以异性人际信任和婚恋观为中介变量的链式中介效应模型的讨论研究结果显示链式中介模型成立,即异性人际信任、婚恋观在父母冲突知觉和女大学生生育动机之间起链式作用,即父母冲突知觉可以通过异性人际信任、婚恋观对女大学生的生育动机产生影响,这一结果符合社会学习理论和心理发展理论。根据社会学习理论,个体的行为、态度和信念往往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尤其是重要他人(如父母)的行为和态度而形成的。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她们会观察并内化父母的婚姻互动模式,特别是父母冲突知觉。当她们感知到父母间的冲突时,可能会对异性关系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影响她们的婚恋观。这种不信任感和消极的婚恋观,可能会使她们对婚姻和生育持有更谨慎或更消极的态度,从而影响到她们的生育动机。而心理发展理论也为此提供了支持。这一理论强调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发展,特别是社会经验和家庭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她们的婚恋观和生育动机受到家庭环境的深刻影响。父母冲突知觉作为一种重要的家庭环境因素,会通过影响女大学生的异性人际信任和婚恋观,进而对她们的生育动机产生链式作用。综上所述,父母冲突知觉通过异性人际信任、婚恋观对女大学生的生育动机产生影响的这一结果,既符合社会学习理论,也符合心理发展理论。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女大学生生育动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框架。3.3研究不足与展望本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由于地域的影响没有对其他省上学的女大学生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导致样本的范围广泛性、代表性不够,虽未能够全面反映所有女大学生的情况,但研究结果可以在海南省地区进行推广和应用。4结论本研究结论如下:父母冲突知觉对女大学生生育动机之间有负向预测作用,父母冲突知觉对女大学生生育动机通过异性人际信任和婚恋观接影响女大学生的生育动机。参考文献池丽萍,辛自强.(2001).家庭功能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心理学探新(03),55-60+64.池丽萍,王耘.(2002).婚姻冲突与儿童问题行为关系研究的理论进展.
心理科学进展(04),411-417.池丽萍,辛自强.(2003).儿童对婚姻冲突的感知量表修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08),554-556.池丽萍.(2005).认知评价在婚姻冲突与儿童问题行为之间的作用:中介、还是缓冲.心理发展与教育,21(2):30-35.茅倬彦,姬思敏&
万琳琳.(2024).低生育率下当代大学生恋爱、婚姻与生育观念发展动向——基于全国32282份调查数据的分析.
青年探索
(02),88-101.庄亚儿,姜玉&李伯华.(2021).全面两孩政策背景下中国妇女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
人口研究(01),68-81.於嘉.(2022).何以为家:第二次人口转变下中国人的婚姻与生育.
妇女研究论丛(05),47-69.马长征.(2012).父母教养方式、人际信任与大学生交往焦虑的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孙瑞悦,张珊珊&梁丽娟.(2022).大学生安全感在父母冲突与人际信任间的中介作用.
心理月刊(02),36-38.杨广柱&张微.(2023).大学生父母冲突知觉对人际信任的影响.
大学(04),185-188.王丽双.(2012).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学,福州.王莹,陈允恩,耿赛,苑杰&李凌.(2012).低年级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及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02),167-168.苏红.(2006).大学生婚恋观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张海霞&郭成.(2017).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性科学(03),151-154.吴倩.(2015).大学生婚恋观与人格特质、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大学)洪明,石佳欢&
杨鑫.(2023).从婚恋观到家庭观:提升生育意愿的视角转换.
青年探索
(02),49-63.张晓倩.(2023).中国女性生育意愿的变动特征:社会角色视角下的观察.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05),9-16.崔碧颖.(2018).当代女性生育动机及其影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师范大学).陈练.(2020).女性生育动机对育儿效能感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师范大学).梁嘉宁.(2023).中国家庭生育影响因素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许皓玮.(2018).原生家庭结构对女性多子女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以生育观念形成为视角.
劳动保障世界(18),19-21.吕红平&
李贺平.(2021).加强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是提升生育意愿的基础工程.
人口与健康
(09),28-32.Johnson-George,C.,&Swap,W.C.(1982).MeasurementofSpecificInterpersonalTrust:ConstructionandValidationofaScaletoAssessTrustinaSpecificOther.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43,1306-1317.HetheringtonEM,CoxM,CoxR.Effectsofdivorceonparentsandchildren.InLambME(Ed.),Nontraditionalfamilies:Parentingandchilddevelopment.Hillsdale,NJ:Earlbaum,1982,233-288.附录亲爱的同学:你好,首先感谢你参与我们的调查。本问卷匿名填写,仅用于毕业论文研究!请仔细阅读每项题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作答,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再次感谢你的配合!第一部分:基本情况(请在符合你情况的选项上划勾“√”)您的年级:大一2、大二3、大三4、大四是否为独生子女:是2、否您来自:城市2、农村是否为单身:是2、否父母最高文化水平:小学2、初中3、高中4、专科5、本科6、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您父母的婚姻状况:婚姻关系正常2、离异第二部分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的父母与你有如下行为的频率是,请根据与您的实际生活符合情况进行选择,在相应的数字打上“√”(“1”表示从不,“2”表示有时,“3”表示偶尔,“4”表示经常,“5”表示总是)问卷一: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比较符合完全符合当父母吵架时我没法让自己好受点4321父母每一次吵架以后,一般都会和好4321父母经常因为我在学校里表现不好而争吵4321父母争吵时,他们会发很大的脾气4321父母吵架时,我有办法让自己感觉好受一点4321父母吵架时,我很害怕4321父母争吵时,他们会动手打对方4321父母争吵时,我不责怪自己4321父母经常争吵或意见不和4321即使父母已经吵完架了,他们仍然互相生气4321父母争吵时,我常常埋怨自己4321父母意见不一致时,他们会很平静地商量4321当父母争吵时,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办4321即使当着我的面,父母也经常相互指责4321父母争吵时,我会担心有什么坏事降临到我头上4321父母吵完架后,仍然会彼此友好4321父母争吵时,我觉得这全都怪我4321问卷一: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比较符合完全符合我经常看到父母正在吵架4321父母在某事情上意见不同时,最后还是能取得一致4321父母的争吵通常与我有关4321当父母争吵时,根本不听我劝说4321父母吵架时,他们会互相骂对方4321父母吵架或意见不和时,我有办法劝说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态旅游度假区招投标申请表
- 社会保险管理与城市规划
- 石油化工设备使用与管理
- 水上乐园水电布线施工合同
- 农村燃气个人承包施工合同
- 2024年跨国医疗设备采购与技术支持合同
- 2024年河南漯河事业单位选拔100位人才3篇
- 2024年铲车安全巡查记录表3篇
- 2025年度跨境电商担保抵押合同范本2篇
- 2025版物流园区土地及建筑物租赁承包协议3篇
- 采购合同范例壁布
- 公司员工出差车辆免责协议书
- 2024年陕西榆林市神木市公共服务辅助人员招聘775人历年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度抖音短视频拍摄制作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提高篇)(含答案)
-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 2024年07月22208政治学原理期末试题答案
- 期末检测卷(一)(试卷)-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 《客户开发技巧》课件
- 《防范于心反诈于行》中小学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宣传课件
- 口腔执业医师定期考核试题(资料)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