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年级小学生书写错别字比较研究_第1页
二、三年级小学生书写错别字比较研究_第2页
二、三年级小学生书写错别字比较研究_第3页
二、三年级小学生书写错别字比较研究_第4页
二、三年级小学生书写错别字比较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3"\h\u23166引言 123011(一)选题依据 11608(二)研究意义 210127(三)研究方法 37627(四)概念界定 31167(五)文献综述 311464一、二年级小学生书写错别字的作品分析 813249(一)二年级小学生错别字的数量 88279(二)二年级小学生错别字的类型 953171.错字类型:笔画增加、笔画减少、笔画变形和组合错误 932902.别字类型:同(近)音字别字 1122703(三)二年级小学生错误别字的原因 11318491.以机械记忆为主,不理解汉字意义 11207982.尚未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2209003.缺乏板书示范 1222252(四)小结 1227156二、三年级小学生书写错别字的作品分析 1325679(一)三年级小学生书写错别字的数量 1317528(二)三年级小学生书写错别字的类型 13147501.错字类型:笔画增加、笔画减少和部件书写错误 14211792.别字错误:同(近)音字别字、形近字别字 1512641(三)三年级小学生书写错别字的原因 1672751.识字量不断增大,受负迁移影响形成阻碍 16306052.识字教学时间不足,难以提高识字效率 16158293.识字教学过程简单化,忽视汉字形义间的联系 177841(四)小结 1728995三、二、三年级小学生书写错别字的比较分析 1810874(一)二、三年级小学生书写错别字数量对比分析 18314701.错误数量均以错字为主 1899772.二年级笔画减少错字多,三年级同(近)音别字多 1821911(二)二、三年级小学生书写错别字类型对比分析 20206581.错误类型均以笔画类错误为主 20115022.二年级以笔画错误类为主,三年级以音同形近别字为主 2018494(三)二、三年级学生书写错别字原因对比分析 21236011.汉字的复杂结构 21196832.精细辨别能力有待发展 2168143.识字教学方法单一 228619(四)小结 233255四、纠正二、三年级小学生书写错别字的教育对策 246189(一)汉字教学策略 24267281.运用科学拆分法,掌握象形字结构 24221582.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法,结合汉字音形义对比辨析 242955(二)学习策略 25231641.摘录错别字,做好日常积累 2580312.及时复习,巩固旧知 252369(三)教学方法 26309591.识字教学方法多样化 26238302.合理分配识字写字教学时间 269599结语 28604致谢 2919309参考文献 30摘要:汉字书写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石,对于所有学科的学习都至关重要。本研究以二、三年级共109名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法对两个年级的小学生书写错别字的数量、类型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系统总结了二三年级小学生书写错别字的不同原因和针对性策略,包括:一是汉字策略,针对错字要运用科学拆分法,掌握象形字结构和针对别字要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法,结合汉字音形义对比辨析;二是学习策略,学生要摘录错别字做好日常积累和及时复习巩固旧知;三是教学策略,二年级教师要侧重于增加识字教学方法多样化,三年级教师则侧重于合理分配识字写字教学时间。关键词:错别字;二、三年级;比较研究引言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由于汉字音、形、义间的复杂,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识字写字时均出现各种问题,出现书写错别字现象较为普遍。因此本研究选取了二、三年级各一个班的试卷和练习本上出现的错别字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研究法开展研究,对错别字出现的主要类型和原因分析,探寻有效策略以减少小学生书写错别字现象,具备较高的实践价值。选题依据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识字写字的要求课程标准作为国家课程的核心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教学评估的重要参考,同时也是考试命题的基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1.在新课标中明确说明了在小学的低、中、高三个学段的语文课程中,学生需要每天在教师的指导下的练字10分钟。1-2年级学生的学习重心聚焦于认字和识字这两项基础任务,也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李耀伟,李永佳,孙嘉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解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36(6):82-87.3-4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正处于低高过渡转合期。课程标准对3-4年级学习目标也作出相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1.李耀伟,李永佳,孙嘉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解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36(6):82-87.2.识字写字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涉及到语言,而且还涉及到文化和自然等方面的知识。把语文学好,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识字的多与慢,直接影响到儿童的阅读与写作的时间与能力。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识字写字教学作出了明确的定位,“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汉语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1.3.二、三年级小学生错别字现象严重笔者分别三个学段不同年级跟随教育见习的指导老师学习,发现在低中两个学段中,二三年级的学生书写错别字现象尤为突出。二年级的学生大多以错字为主,中高段多以别字为主,而在这个过程中错字的概率不断增大。众多学者对小学生错别字的现象和原因做过充分调查,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角,但关于不同年级之间小学生书写错别字的差异研究仍然相对匮乏,尤其是采用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因此,本研究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二、三年级小学生错别字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深入了解二、三年级书写错别字的原因,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小学二、三年级学生书写错别字的情况切入研究,从不同年级的错别字作品描述、类型和成因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可行性建议,能够丰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理论。2.现实意义对学生而言,识字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更多语文知识的基础,更是他们日后进行语文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石。正确书写汉字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它对于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了解高频错别字的类型;正确认识汉字书写规律,减少错别字的书写从而提高学生的写字质量,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渗透汉字文化、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对一线老师而言,深入了解学生们的实际识字与写字情况,清晰地掌握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出错类型及原因;不仅能够为二三年级的的语文教师提供宝贵的经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避免教师通过自己主观猜测影响教学效率,以丰富、适宜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方法1.作品分析法根据研究对象的书面作业、生字本、作文中收集一定数量的错别字样本,再将收集到的错别字进行统计分析,如频率分析、出现规律分析、常见错误类型分析等。通过整理和分析,探究不同年级学生写错别字的共性和特性原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二、三年级学生规范书写,减少错别字错误率。2.比较分析法运用比较分析法对二、三年级小学生书写错别字类型、数量和原因进行对比研究,深入地了解这两个年级学生之间地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出二、三年级学生书写错别字的主要类型、出错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概念界定本研究中关于错别字的定义引用于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错别字指学生书写的错字、别字以及书写不规范的字。‘错字’即出现笔画书写错误或多写笔画、少写笔画等情况的字,属于像字但是却不是字,在规范字典中并不存在的字。‘别字’则是把‘甲字’错误使用成‘乙字’,(黄伯荣、廖序东,1996)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使用,因此称为‘别字’。本研究中所涉及的错别字,均指错字和别字的合称。文献综述笔者以“错别字”为关键词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全文搜索,截至2023年9月,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044篇,其中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187篇,期刊文章428篇,小学生错别字研究相对全面,涵盖成因、类型及教学策略。近年来相关研究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专注于“错别字成因与对策”的文章占一定比例,而针对不同学段的研究则较为匮乏。图1是以“小学生错别字”为主题的近10年来的文献数量总体趋势。图SEQ图\*ARABIC1“小学生错别字”为主题的文献数量总体趋势关于小学生错别字的研究,国外学者研究有限。笔者主要聚焦国内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深入分析。本研究旨在对错别字现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包括错别字类型、错别字产生的原因以及错别字的纠正方法。1.关于错别字类型的研究依据黄伯荣、廖序东(2017)所著的《现代汉语•上册》,错别字细致划分为错字和别字两类。王翠华(2023)在划分错别字类型包括增加笔画、漏掉笔画、改变汉字组成部分的顺序以及改变汉字字形的部分。别字分别从同音字混淆、形近字混淆和双音词中两个字位置互换来归类。王翠华.小学生错别字原因及纠正方法探讨[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第四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上河中心小学;2023:4.杨美芳(2016)以不同小学二到六年级学生为对象,指出错别字主要包括以下八大类型:笔画形态错误、多写笔画、少写笔画、多写部件、少写部件、错写部件、改变结构以及同音替换。杨美芳.小学生错别字调查报告[J].教学与管理,2016,(27):104-106.张昊、刘斐(2014)对别字分类分别为音同或音近、形近、义近别字。宋华(2007)指出错别字类型包括笔画错误、部件错误和整字错误三大类别。笔画错误包括王翠华.小学生错别字原因及纠正方法探讨[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第四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上河中心小学;2023:4.杨美芳.小学生错别字调查报告[J].教学与管理,2016,(27):104-106.宋华.基于语料库的中小学生错别字类型多元解析[D].烟台:鲁东大学,2007,36-45.2.关于错别字成因的研究对于错别字的成因,研究者为了全面剖析错别字现象产生的根源,主要从汉字本身的特性、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习惯、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教材的编写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究。王雅茹(2023)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识字写字教学中对新课标的把握不够精准,识字写字教学方法略显单一,识字写字教学与生活情境的联系不够紧密。王雅茹.三年级小学生错别字现象的成因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重庆:重庆三峡学院,2023:6-7.王果凤(2022)指出小学生错别字存在的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很大程度上源于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局限性。其次,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且受到急于完成和追求速度的心态影响,往往忽视了书写的准确性。最后,教学方面的原因也不容忽视。王果凤.小学生错别字成因与改进策略[J].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2(Z1):39-41.陈知雯(2021)发现小学生错别字现象背后的心理原因主要涵盖五个维度:感知觉因素占比43.63%,定势思维影响占27.44%,随意个性因素导致出错的比例为12.39%,记忆强化因素所引发的错误占9.17%,而焦虑情感因素则贡献了7.38%,这些心理层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于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过程,导致了错别字的频繁出现。陈知雯.小学生错别字产生的心理原因及改进策略[D].广州:广州大学,2019:34.翟友香(2020)主要从心理成因(学生粗心、迁移作用),社会成因、汉字本身三个角度切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翟友香.分析学生错别字成因,把准识字教学[J].新课程,2020(47):139.杨乐荣(2019)认为错别字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教师和汉字本身三个方面,并对此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杨乐荣.小学生易写错别字的原因及解决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0):246.王雅茹.三年级小学生错别字现象的成因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重庆:重庆三峡学院,2023:6-7.王果凤.小学生错别字成因与改进策略[J].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2(Z1):39-41.陈知雯.小学生错别字产生的心理原因及改进策略[D].广州:广州大学,2019:34.翟友香.分析学生错别字成因,把准识字教学[J].新课程,2020(47):139.杨乐荣.小学生易写错别字的原因及解决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0):246.吴雪梅.西藏藏族初中生错别字成因及解决对策[J].西藏教育,2018(2):37-38.曾燕霞.现代社会错别字产生原因与消除对策分析[J].福建: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8,34-44.3.关于错别字纠正的策略研究对于错别字纠正的策略,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工具书类、学生主体、教材编排、识字教学、社会客观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王慧芳(2023)指出低年级段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三条解决策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同时,在日常学习中,应当及时摘录并整理出现的错别字,以便进行后续的复习和巩固;此外,还需把握识字的规律,合理安排复习计划,确保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汉字知识。王慧芳.针对别字现象的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5(28):373-374.顾瑀(2021)针对小学生“错别字”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方案:设计趣味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注重引导进行有效的复习,提升学生的汉字理解能力;结合字体特点,加深学生记忆。顾瑀.浅谈小学生错别字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0):136-138.杨乐荣(2019)认为应该从端正学生对待汉字书写的态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汉字素养,重视归纳总结与反复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升汉字书写的准确性这四个方面入手进行采取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学生将在识字、写字、用字方面更加游刃有余,进而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杨乐荣.小学生易写错别字的原因及解决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0):246.王晓雯(2018)从“纠正错别字,注重思维训练,传承文化,培养良好的习惯”四大维度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以期能够有效解决小学生错别字问题,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王晓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17-王慧芳.针对别字现象的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5(28):373-374.顾瑀.浅谈小学生错别字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0):136-138.杨乐荣.小学生易写错别字的原因及解决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0):246.王晓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17-20.王琴.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现象[J].西部素质教育,2016,2(4):115.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已有的研究成果关注小学生错别字的类型、错别字的成因以及改进策略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思路和启示。当前关于小学生错别字的研究依然存在些许不足之处。在研究内容上,第一,对错别字的分类较为全面,但也存在分类标准不清晰,错别字类型交叉的问题。第二,缺乏对不同年级学生之间书写错别字各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第三,对策研究针对性不够强,很多对策是从专家、学者的角度考虑,不能真正的为一线教师提供具体的有效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在研究方法上,以往的研究方法在探讨错别字现象时显得较为单一,针对不同学段小学生的错别字现象时,缺乏系统的文本分析和比较研究,这使得研究的实用性受到一定限制。在研究对象上:第一,个别学者研究的文本材料来源虽然广泛,但是针对性不够强。第二,相关研究范围较为广泛,不具备对于不同年级之间的针对性。第三,小学识字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学低、高年级,对小学不同学段的研究较少,且各个阶段的分析较笼统,不够具体。综上,本研究决定以二年级和三年级小学生书写错别字为研究对象,合理运用作品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进行课题研究。二年级小学生书写错别字的作品分析二年级小学生错别字的数量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方向和目标,也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指导和规范。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所以识字写字内容主要来源于语文教科书。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识字、写字量的具体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的学生常用汉字应在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要会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1.表SEQ表\*ARABIC1二年级学生书写错别字数量分析错字别字总数类别笔画增加笔画减少笔画组合错误字部件位置连接错误部件书写错误音同或音近形近字语境因素影响字数(个)6982452331582816352250102占比(%)19.623.312.86.58.816.584.5100%总计59.5%40.5%注:本表“占比”均按照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所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通过总体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在错字的各类错误中,“笔画减少”的错误数量最多,其次则是“笔画增加”的错误数量。而在别字的类型中,音同或音近的别字错误数量最多。揭示了二年级小学生在书写汉字时的一个普遍问题,即对于汉字笔画数量的掌握不够准确。二年级小学生错别字的类型在本节中,笔者选取二年级学生高频错别字错误类型,即笔画增加、笔画减少、笔画变形和组合和同音(近)类的别字进行分析,下面将对这四类错字的出错表现进行总结。错字类型:笔画增加、笔画减少、笔画变形和组合错误要研究错别字笔画错误,首先需要了解笔画的定义,研究者在这一点上或多或少达成了一致。因此,本文借用了《通用规范汉字笔顺规范》中对于笔画的定义,即笔画是指构成楷书字形的最小书写单位。(1)笔画增加在汉字书写过程中,容易因多加一横而导致错误的字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字主要分布在含有“日”、“自”、“半”等部件的结构中。如“拍”字右部的“白”容易多加一横写成;胖字“白”中加一横,成;“香”“甜”字多加横写成加横;“作”字右边多加一横写成。其它笔画增加类错误,如“宽”字的‘艹’多加了一竖画,写成;“净”容易将‘冫’多加写一点,;“尾”字的‘尸’部多加一点写成了产生错别字。这些笔画增加的现象,大多与学生因某字相同笔画不断重复而书写错误的心理定势有关。因笔画增加类错误汉字结构较多,笔者整理了本次调研所收集到错误率较高的几类笔画增加类错字,如下表2:表SEQ表\*ARABIC2不同结构汉字书写笔画错误类型类别正确书写错字书写一胖、甜∣地、意丿代、刻丶窗、净(2)笔画减少笔画减少指学生在写字过程中,删减原有的笔画,产生错别字。根据心理学研究,因汉字的认知顺序,对汉字的笔画结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遗漏了某些必要的笔画,再加上汉字具有短、细、小等特征,学生难以分辨,容易出现笔画减少的错误。如“鲜”的右边的部件写成“丰”。学生容易把自己的“自”中间的一横漏写,写成;“谁”字的右半部分漏写了一横,写成;宾客的“宾”写成,“带”字上半部分的少写了一竖变成产生错字。(3)笔画变形和组合错误笔画变形是指笔画的形状发生变化,笔形错误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将基本笔形写错,如“虚”“次”“皮”中的“乛”写成“一”;另外一种是因为大多数汉字是由不同的笔画构成,所以学生在书写时难免会出现把两个或多个笔画连在一起写的情况。如下图1-3所示:“虎”字的“乛”写成“一”;“帽”字的右上部写成了“白”;“跳”字‘足’字在作部首的时候‘捺’画要变化成‘提’画,学生将最后一笔的提写成了捺。这些字与实物形象差异较大,结构又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所学内容与头脑中已有的形象建立联系,因此很难察觉其中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有些汉字存有存在许多字形相近、大量相同的笔画的字,学生不能清楚地辨别汉字的组合,从而造成错别字,如“未”与“末”、“土”与“士”等,它们之间的差别仅在于一小部分笔画的不同。字的部件与部件的某些笔画紧挨着,却没有相连,如“报”字的右半部分的‘横折钩’写成了‘横折横’,错误地将笔画连在了一起;“黄”字的‘共’字头写成了‘艹’。别字类型:同(近)音字别字一音多形,即我们常说的同音字,是指汉字中存在两个或多个字的拼音完全相同的现象。“完全相同”不仅指的是声母和韵母的一致性,还包括声调的相同,如“镜”和“境”。近音字是指那些读音不相同却很接近的汉字。如“棵(kē)”和“歌(gē)”。据统计,同音(近)类的别字二年级的所占比例分别为16.5%。如启示的“示”写成了,是同音字,但是和字形和字义完全不同;清楚的“楚”写成了,同音但音调、字形和字义不同;满意的“满”写成了,是近音字,但声母不同。二年级小学生错误别字的原因以机械记忆为主,不理解汉字意义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二年级的小学生通常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往往只能刻板地遵守,不敢轻易改变。李晓东.小学生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36-137.二年级儿童在记忆方面往往缺乏高效的方法和技巧,他们不擅长对记忆材料进行深入的思维加工或逻辑处理,仍然以机械记忆为主。这种记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汉字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掌握,容易导致在书写过程中出现错误。“识记”是指人把认知对象进行编码而构成特定的认知符号并蓄藏在意识(知识)结构中的心理过程。刘宗碧.侗族儿童识记品质的形成与教育﹑文化环境的影响[J].黔东南师专学报出版社.1996:1.此时二年级的学生对于识记并没有明确的目的,仍旧以无意识记占主导,因此在识记的过程中多为机械记忆,做到的仅是死记硬背而不理解汉字本身的意义,因此李晓东.小学生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36-137.刘宗碧.侗族儿童识记品质的形成与教育﹑文化环境的影响[J].黔东南师专学报出版社.1996:1.尚未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二年级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对于出现错别字的现象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由于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为自己并不会写错别字。那么,在其他同学用错了字时,他们就会误以为自己也会写错。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这种错误心理:“我没学过汉字书写规则”“我不了解汉字书写规则的内容”……于是造成了错别字现象。由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此阶段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精细化动作不能精华,又因为汉字本身独特的复杂性,在他们遇到拼写或不认识的字时,缺乏自动识字的意愿,即使写了错别字可能也并能识别出来,长期以往,在识字量不断增加的基础上错字量也越来越多。缺乏板书示范对于不同年段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中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会写800~1000个会写。教师跟着大方向走,再加上低年级“字本位”的影响,在识字教学中过于注重识字速度而忽视了对汉字理论的正确分析。据笔者在调研期间观察发现,二年级该教师在课上大部分采用播放视频的方式授予学生生字知识,对于重点字的结构、含义讲解较少,这种识字教学方式枯燥单调,难以吸引学生的识字兴趣,都是为了识字而识字,因此学生在识字课上的积极性不够高。此外,生字教学板书示范较少,只有个别一两个重点字才会在黑板上示范,学生能学到的较少。因此,识字教学过程中的许多重要功能和素质都没有实现。小结纵观二年级学生书写错别字所有类型,可知二年级学生书写错别字的问题较为普遍。在书写汉字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写成错字,尤其笔画错误类书写更容易出错。经统计,在这353个错别字中,整体上以错字为主,占总数的71%。错别字的类型非常多,且不同类型的错别字在分布也很不均匀,存在较大的差距。二年级的学生此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尚不健全,因此二年级学生机械记忆的特点、不规范的学习习惯、教师缺乏板书示范,视频教学难以吸引学生识字兴趣是影响二学生书写错别字的主要因素。三年级小学生书写错别字的作品分析三年级小学生书写错别字的数量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进行了规范地描述,“能够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多音多字的读音和字义,以及辨识、纠正常见的错别字”。“在学习和生活中,三年级学生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00个左右,并且能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1600个常用汉字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1.本研究中共收集到三年级学生书写错别字数量总计503个,与新课标中所规定的要求会写数量有所出入,整体看来错误率较高。其中,因辨析多音字的读音和字义导致地音同或音近的错别字类型最多,其次分别为用笔画增加类型和形近别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1.表SEQ表\*ARABIC3三年级学生书写错别字数量分析错字别字总数类别笔画增加笔画减少笔画组合错误部件位置连接错误部件书写错误音同或音近形近字语境因素影响字数(个)7470464961997133503300203占比(%)14.813.99.19.712.119.714.16.6100%总计59.5%40.5%注:本表“占比”均按照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所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三年级小学生书写错别字的类型笔者通过调研期间对三年级学生书写的观察,在本节中,选取三年级学生书写的高频错误类型进行分析,具体的出错表现如下:错字类型:笔画增加、笔画减少和部件书写错误研究表明,这些笔画错误的现象,与学生掌握的知识经验有关学生,当学生在学习新汉字时受到之前相似汉字的影响,在书写新的汉字时可能就会产生回忆偏差,被原有已经掌握的某一汉字原型影响,这种相似性的干扰导致学生书写产生错别字。这与张光鉴在《相似论》一书中所提到的内容有所相关,“在学习新信息时,已知信息会被不断激活,尤其是当两者之间存在相似关系时,学习者的已知信息会对新信息的学习产生影响。”张光鉴等著.相似论[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0.张光鉴等著.相似论[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0.笔画增加笔画增加错误在错别字类型中占比是较高的,学生在日常汉字书写中很容易出现增笔现象。笔画增加错误在三年级错别字类型中占比最高。根据调查发现,笔画的错误往往出现在笔画繁多且重复笔画较多的汉字中,如容易加横导致错误的字出现在相同笔画较多的汉字中,如:“勤、融、照、夏”等字分布是多添‘—’‘、’画。“融”字的左下部分学生很容易多加一横;“勤”字多加横画;“照”字的四点底多加‘、’画;“夏”等由于横画较多,学生会将“夏”上部分写成“百”,少写或多写一横;“甜”字的“甘”内加横,从而产生错别字。根据调查发现,笔画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往往更常见于笔画较多的字中,即那些拥有相似笔画且数量众多的字。由于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这些笔画的精确数量掌握不够准确,因此更容易出现笔画增加或减少的错误。笔画减少相对于笔画增加错误,笔画减少错误类在三年级占比仅此第二。根据调查发现,三年级的学生笔画减少的错误大多出现在笔画繁多、较为复杂的汉字中,个别简单的字也会出现漏写的情况。“夏”字的‘自’漏写了‘一’;“胃”字的‘田’漏写成“∣”;“娘”字右半部分的‘良’漏写‘、’画;“橘”字的‘矛’漏写‘丿’产生错别字。主要原因是三年级小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不足,还没完全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所以学生在理解和识记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漏写笔画。部件书写错误根据统计,部件构字错误在错别字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常见的部件错误多为形近的部件写错,如“负”与“欠”、“仑”与“仓”、“式”与“戎”、“支”与“走”“酉”与“西”。本文中部件书写错误包括部件增加和部件减少两大类。在部件错误类型中,三年级部件增加错误和部件减少错误占比为21.8%。如“纸”字把“氏”写成了“氐”;“礼”字的右边的‘竖弯钩’写成了‘匕’;喜欢的“喜”字多写‘’;满足的“满”右半部分漏写了‘艹’;“顶”字把“贝”写成了“见”,因形近字、形近部件影响从而产生错别字。别字错误:同(近)音字别字、形近字别字同音(近)类的别字汉字是集字音,字形,字义于一身的语言符号,我们学习汉字最主要的是掌握这个字的音形义。在本文中,笔者收集到的数据中总体上存在大量同音(近)类的别字,发现三年级的别字数量明显多于二年级,据统计所占比例为19.7%。如其利断金写成了,“利”和力气的“力”是同音字,但是和字形和字义完全不同;健壮的“健”字写成了“建”,咬住的“住”书写成了“注”,是同音字且字形相近。由此可以看出,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字同音又形近,受字形和读音的双重干扰而致误。(2)形近字形近字是指那些外形,部件相近,相似的字。据统计,形近类别字错误在三年级的所占比例14.1%。针对形近字或具有特定偏旁的汉字时,学生会出现混淆或者误用的情况。以“狐狸”为例,这个字中的“犭”偏旁代表了与动物相关的意义。但他们可能并不清楚这个偏旁的具体含义和用途,错把其写成了较为熟悉的‘理’。汽油的“气”写成了,地毯的“毯”的‘炎’写成了‘羽’;团结的“团”写成了关闭的“闭”,是形近字但音调、和字义不同。三年级小学生书写错别字的原因识字量不断增大,受负迁移影响形成阻碍从小学三年级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有意识记开始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取代了无意识记,他们的记忆发展能力也会在不断发展。他们的记忆发展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在不断发展。李晓东.小学生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36-137.三年级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知识迁移,负迁移对于学生影响较大。负迁移李晓东.小学生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36-137.识字教学时间不足,难以提高识字效率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语文课程的基础性任务。在新课标中要求三年级学生会写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平均每篇课文需要掌握13个汉字。所以,教师需要花足够的教学时间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字。然而,据笔者观察发现,在实际教学中三年级写字教学时长往往只有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有的甚者更少。在与老师深入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由于课堂时间的局限性以及教学内容与任务的日益增多,部分教师会更加聚焦于阅读和写作教学。但在语文教学逐渐从词汇教学转向句子、段落和文章的阅读教学的情况下,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识字课上老师并未深入讲解,以及自身的学习效率在没有人监督、督促的情况下并不高,这导致了三年级学生书写错别字现象愈发严重。识字教学过程简单化,忽视汉字形义间的联系据笔者在调研期间观察,三年级的生字教学课已经被简化成先是学生自由读词组、小老师带读、男女赛读、全班齐读、最后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学习生字模式。总而言之,就是通过各种形式来进行读的教学。教师要顾全全班人的进度,并不会针对哪个学生进行一个一个地细致教写,缺乏对字的形、义进行具体深入地分析。我们知道,新课标种要求中学段学生要认识2500左右各个常用汉字,会写1600左右个常用汉字,三年级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包含着十三个,这些生字要求学生会读会认会写。小学生年级的不断升高,识字量也在不断增加,与二年级学生书写错别字的类型相比,三年级的学生在形近字的问题上更加凸显。但当前的识字教学已经趋向简化,并且部分教师积极借鉴了“字本位”的观点,从学字逐步扩展到词的学习。在三年级学生识字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更需注重形近字的辨析和训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汉字多数只是注重于字音和字形之间的联系,对汉字的音、形、义这三者的联系有所忽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需要去识记并区分以往所学过的不同的生字,学生难免会出现错别字。小结通过作品分析的方式,纵观三年级学生书写错别字所有数量、类型和原因,笔者发现在书写汉字过程中,三年级学生书写错别字的问题较为普遍。据统计,在503个错别字中,有99个是同音或近音别字,占据了总错别字数的19.7%,更多的是表现为同(近)音字的误用。但整体上以错字为主,其次分别为笔画增加、形近类别字、笔画减少和部件书写错误类错字。三年级的学生此时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学生特定的身心发展特点、思维定势、认知发展、不规范的学习习惯,教师的重课文分析、轻识字的教学方式等是影响三年级学生书写错别字的因素。二、三年级小学生书写错别字的比较分析在对二、三年级学生书写错别字的作品分析基础上,笔者从数量、类型、原因三个方面进行对二、三年级学生书写错别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分析其特点、规律以及发展方向。二、三年级小学生书写错别字数量对比分析错误数量均以错字为主本次研究一共收集到二、三年级学生书写的855个错别字。通过整理发现错字550个,别字305个,两种类型其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3.1%,36.8%。重复出现的错别字不包含在内。通过分类统计,以下就对此做数据统计,如表3所示:表SEQ表\*ARABIC4二、三年级学生错别字数量对比分析类别年级错字别字总量二年级250102352三年级300203503数量(个)550305855占比(%)63.1%36.8%100%注:本表“占比”均按照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所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由此可见,二、三年级小学生书写错别字的两大类别所占比例存在大的差距,但均以错字为主。且错字所占比例高达63.1%为错字,别字为36.8%,错字的错误率明显高于别字。二年级笔画减少错字多,三年级同(近)音别字多由表4可知,二年级学生书写错别字中错字的数量明显多于别字,两者差距为19%,主要以错字为主。而三年级学生书写的错别字中单项错误率为别字。在错字方面,二年级的错字占比高达71%,而到了三年级则降至59.5%。这表明,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错字的数量在逐渐减少。具体而言,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更容易出现错字,到了三年级错别字的问题逐渐得到缓解,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在别字方面,二年级学生书写别字占比29%,三年级学生书写错字占比40.5%,这说明别字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学生书写别字的数量逐渐增加。下表4为小学二、三年级学生常见的20个高频错别字。表SEQ表\*ARABIC5二三年级学生高频错别字序号正字错字序号正字错字1橘11缤2勤12霜3年13狸4都14蜘5胃15严厉6柔16感7跳17楚8刻18颜9虎19甜10忆20暖二、三年级小学生书写错别字类型对比分析错误类型均以笔画类错误为主对于二、三年级小学生书写错别字的错误类型的划分,笔者依据前人的相关划分标准和收集的文本,将所调查的错别字错误按照笔画错误和部件错误、别字的音义和形义三个主要维度进行划分。下图是分别针对二、三年级学生所书写的错别字类型进行具体细致的比较分析。表SEQ表\*ARABIC6二三年级各类型错别字所占数量及比例类别年级错字别字总数笔画增加笔画减少笔画组合错误位置连接错误书写错误音同或音近形近字语境因素影响二年级698245233158281635219.623.312.86.58.816.584.5100%71%29%100%三年级747046496199713350314.813.99.19.712.119.714.16.6100%59.5%40.5%100%注:本表“占比”均按照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所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通过收集到的数据可以看出,二、三年级学生书写错别字的类型主要集中在笔画增加、笔画减少类错字和音同或音近类别字。其中,笔画组合、部件错误和受到语境因素影响(义近)的别字在整体比例较低。且在二到三年级错别字所占比例第二的都是笔画增加类,所占比例约为19.6%、14.7。二年级以笔画错误类为主,三年级以音同形近别字为主从上表可以看出,二年级的错误主要集中在笔画错误类,而三年级则主要以音同(近)或形近别字为主。且错别字的类型非常多,且不同类型的错别字在分布也很不均匀,存在较大的差距。二年级学生书写错别字的主要类型集中在笔画增加、笔画减少、义近错误、音同或音近类四种之上。而三年级学生错别字类型错误率最高的类型是音同(近)类别字,在错字中,以笔画错误最多,笔画错误中又以“笔画增加”“笔画减少”,“部件书写错误”所占比例较高。在别字中,又以“音同或音近”和“形近字”所占比例较高。二、三年级学生书写错别字原因对比分析本节主要从汉字本身、学生方面、教师方面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学生书写错别字的共同点和独特性,具体了解二、三年级小学生汉字出错的原因。汉字的复杂结构汉字笔画结构复杂多变。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属于表意文字,集音、形、义三者为一体,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语言符号。有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54.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54.精细辨别能力有待发展首先,按照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四大阶段进行划分,二、三年级(七到十一二岁)的学生此时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运算阶段,少部分学生处于向形式运算的过渡转和期。学生此时擅长于对具体事实的把握但缺乏抽象思维能力,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精细辨别能力尚未发育,汉字的细节部件容易忽视。在这一阶段,他们对于汉字的感知相对笼统,主要停留在印象式的认识层面,因此,他们往往难以准确分辨两个相近汉字之间的细微差别和字形差异,这就导致他们在书写汉字对于某个汉字的细致结构也会掌握不到位,可能仅仅只是记住了汉字的大致轮廓,等到真正下笔的时候又想不起来,如果在这个时候教师的指导和训练没有及时到位或反复训练的话,学生在此种情况下就容易产生书写错别字。例如,在学习汉字“直”时,尽管经过老师的提醒,学生暂时记住了直字内部包含三横的结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记忆逐渐模糊,错误地将“直”字内部写成了两横,并不能长时间保持对汉字细节的准确记忆。除此以外,学生受遗忘规律的影响。二年级的学生因为缺乏良好的记忆技巧和方式,是以无意识记忆、机械记忆为主,此阶段的学生对汉字的学习依然处于泛化阶段。记忆涵盖了识记、保持、识别与追忆这一系列过程,识记一结束后遗忘就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加上一节课的识记学生的注意力仅能维持15--25分钟,因最近发展区的不同,部分学生在抄写一两遍后就能记得,但部分需要进行不断地巩固加深印象,如果不及时进行复习,就会因遗忘而导致记忆模糊而产生错别字。同时,二、三年级是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以及巩固的阶段。在调研期间发现,二、三年级的学生每人都有专门的生字本用来进行生字的抄写,采用了抄写记忆汉字的识记方法。刚步入二年级的学生在一年级时要先认识汉字再学习拼音,多为简单笔画、结构的汉字,重点为拼音的掌握学习,在二年级课文中也出现了超过了二十画的字,比如“露”、“蠢”等笔画。所以学生在书写汉字时,由于字形相似,难免会增加、减少或改变笔画数。据笔者收集的文本数据发现:二年级学生的书写错误类型多为错字,其中大部分为由韵母和声调标注不对产生的。而根据笔者在调研期间的数据发现,三年级的小学生识字汉字主要的方法是逐渐向有意识记过渡,但部分学生仍以机械记忆为主。语文老师强调一定要养成做完作业及时检查的书写习惯,同时采用抄写记忆汉字的识记方法,在识字数量增加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在书写汉字会出现浮躁、不耐心、马大哈等情况,不能自主解决识字困难的问题。如果一开始就养成汉字的良好书写习惯,就能够从学生自身出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书写错误率。识字教学方法单一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教师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较大。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二年级(16)班和三年级(8)班的语文教师仍未脱离传统教学观念,没有真正把课堂归还于学生,大多采用“集体识字法”或“随文识字法”,缺乏灵活性,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会导致学生产生枯燥情绪。加上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迅速积累丰富的知识,对于生字的识字教学均通过利用课件进行辅助演示授课,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内容,但这一节课所呈现出来的效果是枯燥乏味,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好似都是为了考试而学,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刚记住的生字慢慢会因理解不到位而逐渐遗忘。这种行为不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教师的组织或教学方法不遵循学生的记忆发展规律,不符合学生的特点和兴趣,使学生对难认、难写的符号难以理解掌握,因而由此产生较多的错别字。除此之外,受教师教学风格差异的影响。据笔者观察,海口市B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教龄30年)在课上板书较少,采用播放视频的方式授予学生知识,生字教学板书示范较少,只有个别一两个重点字才会在黑板上示范,这种识字教学方式枯燥单调,难以吸引学生的识字兴趣。而三年级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教龄4年),从一年级开始一直担任该班的语文老师,非常了解班内学生的学习情况,班内整体学习成绩中等,书写错别字的学生较多,加上班主任工作事宜较多,对学生不能做到要求严格,未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书写习惯。此外,三年级学生一周一次的写字课也被占用,不能得到良好地利用,因此,识字教学过程中的许多重要功能和素质都没有实现。小结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从二、三年级学生书写错别字所有数量、类型和原因进行比较。首先,在书写汉字过程中,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错字的比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别字的比例则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其次,错别字的类型非常多,且不同类型的错别字分布也很不均匀,存在较大的差距。二年级错误类型以笔画错误类为主,三年级以音同(近)、形近类别字为主。最后,二、三年级学生书写错别字问题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共性原因是汉字本身具有的复杂的结构特点、学生特定的身心特点和识字教学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学生自身不良习惯和教师教学风格的差异引起的。且学生的错误类型与年级水平密切相关,需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更有效地纠正其书写错误。

纠正二、三年级小学生书写错别字的教育对策经过对二、三年级小学生书写错别字的现象分析,笔者对错别字现象有了更为深入和全面地了解,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切实可行的对策,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书写技巧,减少错别字的书写。汉字教学策略1.运用科学拆分法,掌握象形字结构二、三年级学生书写的错字主要集中在由相同笔画的重复而导致的笔画减少和笔画增多错误。针对此类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特点,用科学地拆分笔画法和部件拆分法,让学生真正理解汉字本来的意思。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学习与汉字结构有关的图片、视频等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汉字结构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来的字,并对写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发挥榜样作用。除上述措施外,建议教师在黑板书写过程中,增加正确汉字的示范次数,确保笔画平直有力、间距适宜,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清晰地观察到正确的书写方式,从而加深对汉字结构的理解,提高书写准确性。2.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法,结合汉字音形义对比辨析针对一音多字,可以采用部首归类识字法,按部首构建汉字组块,以汉字组块为单位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陈黎明,邵怀领.中国当代识字教学法研究[M].北京:陈黎明,邵怀领.中国当代识字教学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230.形近字的混淆产生的错别字往往由于部件或偏旁相似,使学生在回忆时产生混淆,从而错误地书写成别字。可采用对比法突出字形的差异或字理识字法进行汉字之间的辨析。据调查本研究中三年级学生书写此类错别字占大多数。形声字指有意义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构成。因此可通过字理识字法深入剖析汉字的构形原理,揭示字的音、形、义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理解汉字的构造逻辑,掌握其正确的读音和所表达的意义,是针对于区别形近字最有效的方法。学习策略1.摘录错别字,做好日常积累培养学生及时摘录错别字,做好日常积累的良好习惯。此阶段的学生尚未具汉字分析能力,二年级的学生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无意识字向有意识记过渡的阶段,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他们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就能更好地巩固和提高识字能力。因此,可充分利用精制策略,把所学过的新信息与学过的知识相联系,把信息存储到长时记忆中,进行充分地精加工。具体做法是在日常学习中,培养学生做好“先行组织者”工作,遇到不会汉字及时查阅资料,课后及时弄清并摘录错别字,避免产生生字回生问题,做好日常学习的积累。2.及时复习,巩固旧知培养学生及时复习巩固的学习习惯。知识的掌握离不开复习,而科学的复习策略无疑是防止遗忘的最为高效的手段。二、三年级学生的对于汉字的感知相对笼统,难以准确分辨两个相近汉字之间的细微差别和字形差异,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养成认真听课、及时复习的习惯。且要注意培养二年级学生有意识记的能力。学生整理好的错别字应该时不时地进行复习,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也揭示了,小学生的记忆特点主要表现为短时记忆占据优势,若想要达到每个学习过的生字在小学生的脑海中根深蒂固的效果,就必须采取反复练习的策略,通过及时反馈来强化记忆效果。苗彦贞.从小学生错别字看识字教学之应对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3,(26):42-45.但复述的次数、频率会影响学生记忆的成绩,即在遗忘前及时复习巩固、趁热打铁,交替复习,适度的过度学习(50%-60%),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能够降低错字的出现。除此之外,根据笔者在调研期间的数据发现,三年级的学生在遇到不会写的汉字时,就不愿意查字典,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如何用字典,因此一定要在二年级时就要开始养成坚持查询字典,整理错字的习惯,且一定要充分利用一周一次的写字课,留出足够的写字时间,以防造成懒得动手解决错字的这一现象。苗彦贞.从小学生错别字看识字教学之应对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3,(26):42-45.教学方法二三年级学生都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没有耐心,很难将字写得工整、漂亮,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符合他们特点的教学方法和练习形式。1.识字教学方法多样化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在听课时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主要采用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通过笔画、笔顺来认识字形结构,通过组词、造句来学习汉字意义。在这次传统识字教学下,学生主要依赖于机械记忆,学习速度快,但遗忘同样迅速,学生无法深入感受汉字的内在特质,更难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在二年级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增加识字教学的多样性入手,采取游戏教学的方式,即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又能够快速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汉字,从而提高学习效果。2.合理分配识字写字教学时间汉字的正确掌握与规范书写是一个长期反复的学习过程,三年级教师需要在课堂中保留足够的时间进行生字教学和学生自主练习。特别是注意别字的教学,要结合音形义识字,降低三年级学生书写别字的错误率。我们所学的大多数汉字具有独特的音、形、义统一的特点,每个汉字都对应一个音节,通常能够表示汉语中的一个词或一个语素。依据汉字的这个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书写错误类型,在识字教学中,应该做到音形义相互结合、相互关联。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预留足够的生字教学时间,合理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加强多种多样的练习,如读写结合,或将识字纳入教学的各个环节等增加三年级学生识字的时间分配,不能重课文分析而忽视了生字的教学草草带过。这些方法能帮助学生认识、巩固和运用知识,但重要的是在识字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耐心、细心地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之间的联系,不仅要让学生把字读准,还要让他们记住字形、理解字义,由浅入深地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做到识字写字与阅读写作并重。结语笔者以比较研究作为主要依托,在调研期间收集了大量的有利于实证的第一手资料,从数量、类型、原因入手,有侧重地进行分析两个年级之间的共性与特性从而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从2023年9月开始,到2024年1月结束,调查时间共为4个月时间,搜集了109名小学生的文本书写资料,主要涵盖了他们的作业本(册)和试卷,共计327份。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记录,包括电脑输入、摄像以及错字截屏等,共搜集到855个错别字样本。本文首先对二年级小学生书写的错别字进行了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根据学生高频错字结构和出错原因进行分析,从错字和别字两个层面对搜集到的错别字进行了类型上的划分,总结得出笔画增加、笔画减少、笔画变形和组合错误和别字错误类型四大高频错别字类型,并从二年级学生以机械记忆为主、尚未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缺乏板书示范三大角度对二年级学生书写错别字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三年级学生常见的类型包括笔画错误、部件书写错误和别字错误,并从学生受负迁移影响形成阻碍、识字教学时间不足和识字教学过程中忽视汉字形义间的联系这三大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将两个年级学生书写的错别字进行总体分析和各类型的错别字对比分析,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在错误数量上,两个年级的错别字数量均以错字最多,不同的是二年级以笔画减少类错字数量最多,三年级以同(近)音类别字数量最多;第二,在错误类型上,均以笔画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