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年河南省郑州市国语学校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如果想证明“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你就会去观察一大堆白色天鹅;当你看到无数天鹅都是白色的,会觉得这个假说似乎很合理。从“我见过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推出结论“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这种推论方式就是归纳法。演绎法则是跟归纳法很不一样的逻辑论证:如果前提是真的,结论便必定为真。举个例子,“所有人终究会死”与“苏格拉底是人”两个前提(大前提与小前提)都为真,据此得到的结论“苏格拉底终究会死”是合理的。演绎法是“从一般推出特殊”,而归纳法则是“从特殊推出一般”,从一组观察资料来论证出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归纳法的问题在于:就算你进行再多观察,只要有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你的普遍化主张。例如:正巧有一只黑天鹅出现,“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就会被证伪。许多科学家与哲学家都相信,做科研就是找出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说。如果像他们一样认为科学进步是靠着归纳法,那么你就必须面对归纳法自身存在的问题。科学怎么能以如此不可靠的推论方式为基础呢?波普尔则干净利落地避开了这个问题。根据他的说法,科学不是靠归纳。科学家是从一个假说起步,即依据现有的资料来猜测现实的本质,譬如“所有气体在加热后都会膨胀”。科学家的下一步是去找到办法来测试假说。在上面的例子中,便要去找一大堆不同种类的气体来加热。但测试并不是要找出证据来支持假说,而是观察这个假说能否经得起种种证伪的尝试。只要有一种气体被加热的时候没有膨胀,就足以破坏“所有气体在加热后都会膨胀”的假说。如果通过一个反例驳斥了一个假说,那么就会带来一点新知:知道那个假说不是真的。科学的进步是因为科学家从错误中学习。观察到一大堆加热时确实会膨胀的气体,不会带给我们知识,或许只是让我们对自己的假说多一点信心。但一个反例就真的能教会我们一些事情。波普尔认为,任何科学假说的关键特征是必须有“可证伪性”,这也是它与“假科学”的差异所在。一个科学假说是你有机会证伪的东西,它做出的预测有可能被证明为误。如果我说“有个无法侦测到的隐形小仙子使鲜花盛开”,那么没有一种观察能够证明我的说法有误。如果小仙子是隐形的,又不留任何痕迹,就没有任何办法能够证伪他们存在的主张。它没有“可证伪性”,所以根本不是一句科学陈述。根据波普尔的说法,科学家所做的事情是试图证明他们的理论为假。检验一个理论就意味着要看看它是否能被证明为假。一个典型的科学家先从一个大胆的猜想或推测出发,然后会试着用一连串的实验或观察来削弱这个猜测。科学是令人兴奋的冒险事业,但并不证明任何事情为真;它只是不断证伪来抛弃错误的观点,对原假说进行更新,在此过程中不断逼近科学真理。科学家特别喜欢波普尔将科学研究描述成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觉得波普尔了解他们实际上怎么做研究。(摘编自奈杰尔•沃伯顿《从错误中学习》,吴妍仪译)材料二:波普尔一再强调“证伪”,反对“证实”,为此提出“逼真度”和“可否证度”两个概念。“逼真度”指的是一个理论接近客观真理的程度。“可否证度”则指一个理论陈述的对象的普遍程度,涵盖的对象越普遍,就越容易被证伪,可否证度就越高。一个“可否证度”高的理论,还需要借助于观察和实验来判定其好坏,波普尔称之为“确认”。“确认”是指一种假说暂时能经受住事实经验的检验而未被证伪推翻。一个理论如果“可否证度”很高又能够被不断被“确认”,那么它就有着更高的“逼真度”。实际上,波普尔所反对的“证实”是早期归纳主义的“完全证实”,而不是逻辑经验主义所说的“证实”即“确证”。早期归纳主义主张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证实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全称命题)。后期归纳主义的代表逻辑经验主义对此观点进行修改完善。他们认为,“证实”并不意味着从基于个别事实的单称命题推出全称命题,而是通过一个个单称命题证实的积累,不断地趋近于对全称命题的“确证”,目的是通过既有证据的不断“确证”、积累而逐渐趋近于科学真理。在引入了“逼真度”和“可否证度”等概念之后,证伪主义实际上与逻辑经验主义殊途同归。证伪主义将“证伪”作为趋近于科学真理的必经过程,证伪的思想中蕴含着“证实”倾向。不过,它比后者高明的地方在于,从“证伪”的角度来考察一个理论,能更好地解释“科学革命”,这是渐进积累式的归纳主义所做不到的。总之,我们不能将“证实”和“证伪”对立起来。事实上,对一个理论的证伪往往伴随着对另一理论的证实;而一种理论的发展,既需要证伪,也需要证实。证伪注重对旧假说的淘汰,有助于新假说的提出;在证伪之后对新假说进行证实同样重要。只有新假说经受经验事实的检验,才算是完成一次完整的科学发展。(摘编自林艳、雷嘉祺《波普尔证伪主义思想中的证实倾向》)(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纳法即使在前提为真时也不能保证结论一定为真,但演绎法只要大、小前提为真,结论就必定为真。B.大量经验事实无法证实的一个假说,却有可能被个别事实证伪,这说明证伪与证实存在不对称性。C.材料一认为“科学不是靠归纳”,材料二认为在证伪后的归纳证实对科学发展同样重要,两者观点存在差异。D.逻辑经验主义放弃“完全证实”,改变以往“从特殊推出一般”的推理方式以使确证过程更严谨。(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依据波普尔的观点,科学研究中大胆猜想、不断进行证伪的过程是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这有助于解释“科学革命”。B.科学家主要依据实验或观察提供的数据对科学假说进行证伪,一旦发现两者存在矛盾之处,就必须对原来的假说进行更新。C.“所有气体受热均会膨胀”的“可否证度”比“部分气体受热会膨胀”更高,也更容易被证伪,但不一定有更高的“逼真度”。D.数字化时代,我们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占有海量的样本,可以提高证伪的效率,也有利于更快地趋近于对全称命题的“确证”。(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A.汉代发生浑天说和盖天说之争,浑天说因制定的历法与实际天象更匹配而被朝廷采纳。B.某博物馆声称水晶头骨是外星人送来的礼物,但科学家确认它是19世纪制造的工艺品。C.亚里士多德曾提出“重物先于轻物到达地面”,后来实验结果表明重物和轻物同时落地。D.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后,开普勒根据观察资料指出行星确实绕日,但轨道并非正圆。(4)科学假说与非科学假说、科学真理的区别在哪里?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5)下列科学发展中的事实体现了“证实”和“证伪”的结合。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关于引力场中光线的弯曲,广义相对论的计算结果比牛顿经典理论正好大1倍。1919年日全食观测的数据宣告前者获胜。不过爱因斯坦也会犯错,他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静态宇宙说”,被哈勃观测到的数据推翻了,取而代之的是“宇宙膨胀说”。后来科学家进一步观测到,是暗能量在推动宇宙加速膨胀。(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且看清花摘美酒徐芳凝摘酒,单单这两个字,含在口里,就会让人津齿生香,忍不住连心头也会隐隐一颤。摘花,摘茶,摘菜——花可以摘,茶叶可以摘,菜可以摘,皆因它们是具有固态的形体,可以拿取,可以摘掐。而酒,这种水一样流动的液体,这种令多少男儿热血沸腾的精灵,居然也可以用来摘?酒醅在窖池内深埋数月,发酵成熟出窖,运至甑锅旁,均匀掺拌新的五谷原粮,然后一锨一锨手工装甑。装甑的活儿很有讲究,并不是简单地把酒醅盛进甑锅就行,而是需讲究许多的要领,要“轻、松、薄、匀、平”。这五字指令,让人不禁想起,母亲做棉被时,讲求的“松、软、匀、平”要令。母亲做棉被认真拿捏的神态,像极了在甑锅前细致装酒醅的酿酒师傅们。只见酿酒师傅们,手握长长的锹把,一弓腰,一起身,一用力,一抛撒,酒醅轻扬,被均匀地铺撒在甑锅内。一锨又一锨,一锨盖一锨,酒醅在甑锅内松松软软层层加厚,半个小时,甑锅就被装满了。整个过程不急不躁,看似随意,其实,他们一直都在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把控拿捏着一个度。我站在一旁观望,不禁感叹,这哪是酿酒哇,这简直就是在进行人生的修炼——急躁不得,烦乱不得,寒来暑往,四季交替,是任凭你急也急不来的。酒醅入甑,密封甑盖。这时候,摘酒的师傅就要做些准备工作了,比如在冷却桶的出酒口接上酒桶,再准备看花摘酒的“镰头”。“镰头”即品酒的花盅。虽说酒醅是刚刚上了甑锅,又是缓火蒸馏,但感觉不过是说话的间儿,清凌凌的原酒就从出酒口汩汩流淌而出了,速度之快,远比母亲在灶火里蒸一锅热气腾腾的馒头要迅速得多。刚流出的酒液是酒头,爆辣,劲头烈,味杂,是要单另装桶单另存放,这叫掐头。酒头短暂,流程犹如昙花乍现,时长不过两三分钟,斤数也不过四五斤而已。酒头摘完,就要摘优级品了,这才是摘酒的重头戏。摘酒师傅半蹲在出酒口,目不转睛,手拿花盅,开始看花摘酒。花指酒花。酒花分大清花、二清花、小清花等。优级品的酒花是大清花,其成形快,破碎消失也快。成形与消失,皆在瞬间,要捕捉,不仅需专心,还需静心,于气定神闲中瞬间把控,半点浮躁不得。大清花,二清花,小清花……听着这酒花名,就会让人不由自主地遐想。大清花,是否有着大丽花一样的硕大和浓艳?是否有着一层一层的花瓣,在层层叠加中,挤压出碗一样大的艳丽和喧黑?二清花,是否只是从形状上比大清花缩小一些?小清花,是否从形态上就更微型?如果你要这样想,那就错了。大清花,二清花,小清花,它们均不是惯常见到恣意开放的任意花种。说白了,它们根本就不是植物花,而是酒液被截接在花盅里时,旋即生成的一层酒泡。酒泡在瞬间迅速聚集,像花一样绽放,随即又破碎幻灭。那么,师傅们又是如何区别大清花、二清花、小清花呢?大清花酒花大,与黄豆大小仿佛,透亮,酒浓度高,酒度也匀,酒花消失破碎也快,这时段的酒品在口里,劲大味香。二清花较之大清花,酒花略小,此时段的酒液含在口里,味道较之先前有了缓冲,平稳且醇香舒适。小清花的酒花就更小了,仅有绿豆般大,层层叠叠,集结在酒面上,不肯散去,酒味品起来则明显寡淡了许多。小清花之后,过花摘酒,就成酒尾了,酒尾的口感甜兮兮,开始有了水的质感。酒尾也要单另存放,这叫取尾。流动的酒液不仅仅能摘,还既可掐头又可取尾,实在是玄妙至极。摘酒掐头取尾的过程,实在像极了人的一生,少年掐头,老年取尾,少年与老年时都懵懂不清,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唯有青年、中年的阶段,犹如人生之精华,意气风发,成熟醇厚,爆发出人生的精彩。酒花明明不是花,仅仅是酒液在表面形成的一层酒泡,却被命名为大清花、二清花、小清花、云花……仅一个摘酒,就已足够令人惊艳,令人猜想,而这一系列的酒花命名,更让人闻听为之瞠目。这是谁为之起的名呵,怎么可以这样大胆,这样奇绝,这样动人,只消听一遍,就过耳不忘。这样丽字佳词的配合,这么绝妙诗意的命名,是什么时候又是谁起的名?是夏朝陕西白水县的杜康?还是唐朝时被凉州美酒醉倒的文人墨客?还是某个既会烧酒又嗜好饮酒的青年才俊?他酿出了一坛坛好酒,自得满满,一番豪饮,酒醉了,豪情万丈,诗意满怀,一个个清丽飘逸的名称,便脱口而出了?凉州自古就是酿造美酒的地方,唐时尤盛。有人说,诵唐诗绕不开凉州词,提及凉州词绕不开凉州酒。凉州美酒绵绵流长,醉倒过无数文人骚客、达官贵人,也使无数边塞战士醉卧沙场,更成就了一位又一位史册留名的边塞诗人。有着这样历史悠久、美酒飘香的土壤,有着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凉州词》,还有“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的酒醉女子的娇美憨态,更有岑参“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旁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的戏问,不禁就豁然开朗了。在此种背景下,想来,出现像“摘酒”“大清花”“小清花”“云花”“水花”等三五个清雅脱俗的丽字佳句,实在也不是什么令人大惊小怪之事了。(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轻、松、薄、匀、平”的五字指令高度概括出了装甑工作的标准和要求,可以看出装酒醅这一酿酒工序的精细程度。B.文中提及母亲做棉被、蒸馒头,是因为酿酒的程序引发了作者的思乡念亲之情,也给作品添加了亲切和深情的意味。C.相较于摘酒头,看花摘酒是更要紧的时刻,由摘酒师傅“半蹲”“目不转睛”的姿态就可以看出这一过程的重要。D.作者惊叹于一系列酒花的命名,与其说是在感慨名字的大胆和富有想象力,不如说是在感慨酒文化的奥妙动人。(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摘酒”开篇,然后以摘花、摘茶、摘菜作比较,再以酒“居然也可以用来摘?”这一好奇之问引出下文,吸引读者。B.文章在看花摘酒部分花费了大量笔墨,不仅照应了标题,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国酒文化中这一独特工艺的由衷赞叹。C.作者从酒花的大小和酒的口感这两个方面细致地介绍如何区别清花,其中兼用比喻修辞,写得翔实生动、趣味横生。D.作者在叙述中有细腻的描写,将所见内化升华为对人生和历史文化的深沉感慨,情理交织,语言有收放自如的诗意。(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了多个“一”字,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文章的最后两段跳转到对酒花的命名的思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吴人入楚,昭王出奔,济于成臼,见蓝尹亹①载其孥。王曰:“载予。”对曰:“自先王莫坠其国,当君而亡之,君之过也。”遂去王。王归,又求见,王欲执之,子西曰:“请听其辞,夫其有故。”王使谓之曰:“成臼之役,而弃不穀,今而敢来,何也?”对曰:“昔尹囊瓦②唯长旧怨,以败于柏举,故君及此。今又效之,无乃不可乎?臣避于成臼,以儆君也,庶悛而更乎?今之敢见,观君之德也,曰:庶忆惧而鉴前恶乎君若不鉴而长之君实有国而不爱臣何有于死死在司败③矣!惟君图之!”子西曰:“使复其位,以无忘前败。”王乃见之。吴人入楚,昭王奔郧,郧公之弟怀将弑王,郧公辛止之。怀曰:“平王杀吾父,在国则君,在外则雠也。见雠弗杀,非人也。”郧公曰:“夫事君者,苟君之,尊卑一也。且夫自敌以下则有雠,非是不雠。下虐上为弑,上虐下为讨,而况君乎!君而讨臣,何雠之为?若皆雠君,则何上下之有乎?吾先人以善事君,成名于诸侯,自斗伯比④以来,未之失也。今尔以是殃之,不可。”怀弗听,曰:“吾思父,不能顾矣。”郧公以王奔随。王归而赏及郧、怀,子西谏曰:“君有二臣,或可赏也,或可戮也。君王均之,群臣惧矣。”王曰:“夫子期之二子耶?吾知之矣。或礼于君,或礼于父,均之,不亦可乎!”(节选自《国语•楚语》,有删动)材料二:楚昭王遭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反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楚昭王之季年,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三日。周太史曰:“其当王身乎?若禜⑤之,可移于令尹、司马。”王曰:“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不縠不有大过,天其夭诸?有罪受罚,又焉移之?”遂弗禜。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选自《容斋随笔》,有删动)【注释】①蓝尹亹(wěi):春秋时期楚国人,芈姓申氏,任蓝县尹,后世便称为蓝尹亹,是芈姓得蓝姓始祖。②尹囊瓦(?—前506年以后),芈姓,囊氏,名瓦,字子常,春秋时期楚国令尹。是楚庄王第三子王子贞的孙子,为人奸诈贪财。③司败:官名。即司寇;泛指司法机关。④斗伯比:令尹子文的父亲,芈姓,斗氏(若敖氏)。⑤禜(yíng):古代一种祈求神灵消除灾祸的祭祀。(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庶忆惧而鉴前A恶乎B君若不鉴C而长之D君实E有国F而不爱G臣何有于死(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国则君”中的“国”指国都,与《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中的“国”意思不同。B.“苟君之”中的“君”是名词用作动词,与《鸿门宴》中“吾得兄事之”的“兄”用法相同。C.“何患无君”中的“患”指忧虑、担忧。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患”意思相同。D.“竟以复国”中的“竟”是终于、终究,与《屈原列传》中的“竟为秦所灭”中的“竟”意思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蓝尹亹之前拒载楚昭王渡河,后来又在他回国后冒死谒见,目的在于劝谏楚昭王吸取教训,不要重蹈囊瓦助长过去的怨恨而被打败的覆辙。B.子西沉着冷静,在楚昭王想逮捕前来求见的蓝尹亹时,他劝楚昭王不要因为过去的事情而意气用事,并在弄清原委后又建议让他官复原职。C.郧公兄弟所持的“忠孝”观不同,郧公主张以“忠君”为要,认为不能以下犯上;而其弟斗怀则把“孝亲”摆在首位,认为不报父仇枉为人子。D.楚昭王曾被吴王阖庐打得狼狈出逃,楚国也惨遭灭国,但他深得民心,百姓认为他很贤明,跟随他逃到秦国寻求帮助,楚昭王最终得以复国。(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臣避于成臼,以儆君也,庶悛而更乎?②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不穀不有大过,天其夭诸?(5)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谈谈楚昭王奉行“大道”体现在哪些方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送乔施州苏轼恨无负郭田①二顷,空有载行书五车。江上青山横绝壁,云间细路蹑飞蛇。鸡号黑暗②通蛮货,蜂闹黄连采蜜花。共怪河南门下客,不应万里向长沙③。和董传留别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④,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注释】①负郭田:指近郊良田。②黑暗:胡人谓象牙为白暗,犀角为黑暗。传说鸡见犀角则惊骇。③向长沙:文帝议以贾谊任公卿之位,绛侯周勃等尽害之,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④“烹瓠叶”:《诗经•小雅•瓠叶》首章二句为“幡幡瓠叶,采之亨之”。瓠叶味苦,以瓠叶言其宴席上菜肴的粗陋和简约。(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送乔施州》首联对仗工整,其中“恨”和“空”二字极富表现力,诗人对乔氏深切的同情跃然纸上。B.《送乔施州》颈联形象地写施州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可见其贫瘠,表达了对友人理当勤政的劝勉。C.董传志向远大,厌倦了陪伴老儒过着烹瓠叶的日子,想在槐花飘落大地的时候去参加科举考试而出人头地。D.“寻春马”“得意”暗用《登科后》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董传才华的肯定,寄寓了诗人的鼓励希冀之情。(2)两首诗都是诗人送别友人所作,乔施州和董传两位友人的形象有哪些相同点?请简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自古忠孝难两全,李密在陈述自己的隐情后向晋武帝保证先尽孝后尽忠,并用衔环结草的典故表明心迹的句子是:“,。”(2)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写女子盛装丽服、笑语盈盈、暗香浮动的观灯情态的句子是“,”。(3)在古典诗词中,但凡诗人独处异乡,每每在诗作中以“客”自称,表达自己的思乡思亲之情。唐宋诗词里这样的句子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9分)6.(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生命在于运动,体育运动有益于人体健康,但是,A。早在1924年就有研究人员指出,剧烈的身体运动会缩短寿命。荷兰脑研究所研究显示,以下两个因素决定寿命长短:新陈代谢和大脑的体积。B,人的寿命就越短,这与观察到的世界上顶尖运动员的寿命都较短的现象是一致的,因为剧烈的体育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身体能量,加快新陈代谢,从而缩减人的寿命。研究者在动物身上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果蝇的飞行活动越多,死得就越早。如果适当限制果蝇的飞行活动,可观察到它们的寿命会延长。影响人的寿命的第二个因素是大脑的容量。大脑容量越大,思维越活跃,人的寿命也越长。众所周知,世界上杰出科学家的大脑体积都是比较大的,他们的寿命也更长一些。相反,那些拥有较小大脑体积的个体,比如唐氏综合征或小脑畸形综合征患者,他们的寿命通常都较短。那么,C?研究表明,经常给大脑提供新信息来刺激大脑有助于大脑容量的提高。(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材料对保持长寿有何启迪?请简要概述。要求使用包含对比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7.(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我们当年住过的那眼石窑静静地(A.坐B.耸)在阳光里。窑前的小枣树长大了些,枝叶摇曳,在窑门和门前的空地上投下碎影,窑洞就更显得沉寂。窑门上了锁。木门上隐约辨出当年的墨迹:“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金涛写的。还记得我给他端着墨汁瓶,称赞他的字写得漂亮,墨汁溅了我一脸。仲伟正脚踏着拍子吹口琴,吹的是《霍拉舞曲》,吹得浑身乱颤。那是七〇年国庆,村里不放假,我们自己给自己放了假。小彬蹲在窑前逗狗。那只狗叫“玩主”,会两腿站,会打滚,会玩很多花样;其父是“黑黑”,其母是“花脑”,父母原都是(A.下里巴人B.老实巴交)的。李卓从河边洗衣服回来,把衣服晾在小枣树上,每一枝头挂一件,飘飘扬扬如同五彩旗。现在这窑前可真冷清。那群吵吵嚷嚷的少年都到哪儿去了?仿佛他们根本不曾来过。又仿佛他们还在窑里,睡着懒觉。仿佛他们都去赶集了,买几筒罐头,吃罢就回来。仿佛他们都上山受苦去了,剩我一人在家做饭,一会儿就都会喊着饿回来的……疤子家的磨房已经废弃了,石磨愣在那里(A.沾B.驮)满尘土。我又到了饲养场。饲养棚都拆了,光剩一片空地,堆满柴草、石料。我寻着残留的地基,找到我当年的“领地”,跟同行的几个人说:老黑牛就在这儿,红犍牛就在这儿,老生牛就在这儿,花牛就在这儿……我记得它们的样子,盼着我给它们拌料,高兴得前蹄上石槽,亮亮的眸子望着我。(节选自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略有删改)(1)为文中空缺处各选填一个最有表现力的字或词语。(2)第二段作者连用了四个“仿佛”,第一个和后三个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试简析。(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能否修改成“老黑牛、红犍牛、老生牛、花牛就在这儿”?说说你的理由。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如图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好的家教往往能助力孩子成为更优秀的新时代青年。看了四幅漫画,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结合现实,以其中两三幅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年河南省郑州市国语学校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如果想证明“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你就会去观察一大堆白色天鹅;当你看到无数天鹅都是白色的,会觉得这个假说似乎很合理。从“我见过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推出结论“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这种推论方式就是归纳法。演绎法则是跟归纳法很不一样的逻辑论证:如果前提是真的,结论便必定为真。举个例子,“所有人终究会死”与“苏格拉底是人”两个前提(大前提与小前提)都为真,据此得到的结论“苏格拉底终究会死”是合理的。演绎法是“从一般推出特殊”,而归纳法则是“从特殊推出一般”,从一组观察资料来论证出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归纳法的问题在于:就算你进行再多观察,只要有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你的普遍化主张。例如:正巧有一只黑天鹅出现,“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就会被证伪。许多科学家与哲学家都相信,做科研就是找出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说。如果像他们一样认为科学进步是靠着归纳法,那么你就必须面对归纳法自身存在的问题。科学怎么能以如此不可靠的推论方式为基础呢?波普尔则干净利落地避开了这个问题。根据他的说法,科学不是靠归纳。科学家是从一个假说起步,即依据现有的资料来猜测现实的本质,譬如“所有气体在加热后都会膨胀”。科学家的下一步是去找到办法来测试假说。在上面的例子中,便要去找一大堆不同种类的气体来加热。但测试并不是要找出证据来支持假说,而是观察这个假说能否经得起种种证伪的尝试。只要有一种气体被加热的时候没有膨胀,就足以破坏“所有气体在加热后都会膨胀”的假说。如果通过一个反例驳斥了一个假说,那么就会带来一点新知:知道那个假说不是真的。科学的进步是因为科学家从错误中学习。观察到一大堆加热时确实会膨胀的气体,不会带给我们知识,或许只是让我们对自己的假说多一点信心。但一个反例就真的能教会我们一些事情。波普尔认为,任何科学假说的关键特征是必须有“可证伪性”,这也是它与“假科学”的差异所在。一个科学假说是你有机会证伪的东西,它做出的预测有可能被证明为误。如果我说“有个无法侦测到的隐形小仙子使鲜花盛开”,那么没有一种观察能够证明我的说法有误。如果小仙子是隐形的,又不留任何痕迹,就没有任何办法能够证伪他们存在的主张。它没有“可证伪性”,所以根本不是一句科学陈述。根据波普尔的说法,科学家所做的事情是试图证明他们的理论为假。检验一个理论就意味着要看看它是否能被证明为假。一个典型的科学家先从一个大胆的猜想或推测出发,然后会试着用一连串的实验或观察来削弱这个猜测。科学是令人兴奋的冒险事业,但并不证明任何事情为真;它只是不断证伪来抛弃错误的观点,对原假说进行更新,在此过程中不断逼近科学真理。科学家特别喜欢波普尔将科学研究描述成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觉得波普尔了解他们实际上怎么做研究。(摘编自奈杰尔•沃伯顿《从错误中学习》,吴妍仪译)材料二:波普尔一再强调“证伪”,反对“证实”,为此提出“逼真度”和“可否证度”两个概念。“逼真度”指的是一个理论接近客观真理的程度。“可否证度”则指一个理论陈述的对象的普遍程度,涵盖的对象越普遍,就越容易被证伪,可否证度就越高。一个“可否证度”高的理论,还需要借助于观察和实验来判定其好坏,波普尔称之为“确认”。“确认”是指一种假说暂时能经受住事实经验的检验而未被证伪推翻。一个理论如果“可否证度”很高又能够被不断被“确认”,那么它就有着更高的“逼真度”。实际上,波普尔所反对的“证实”是早期归纳主义的“完全证实”,而不是逻辑经验主义所说的“证实”即“确证”。早期归纳主义主张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证实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全称命题)。后期归纳主义的代表逻辑经验主义对此观点进行修改完善。他们认为,“证实”并不意味着从基于个别事实的单称命题推出全称命题,而是通过一个个单称命题证实的积累,不断地趋近于对全称命题的“确证”,目的是通过既有证据的不断“确证”、积累而逐渐趋近于科学真理。在引入了“逼真度”和“可否证度”等概念之后,证伪主义实际上与逻辑经验主义殊途同归。证伪主义将“证伪”作为趋近于科学真理的必经过程,证伪的思想中蕴含着“证实”倾向。不过,它比后者高明的地方在于,从“证伪”的角度来考察一个理论,能更好地解释“科学革命”,这是渐进积累式的归纳主义所做不到的。总之,我们不能将“证实”和“证伪”对立起来。事实上,对一个理论的证伪往往伴随着对另一理论的证实;而一种理论的发展,既需要证伪,也需要证实。证伪注重对旧假说的淘汰,有助于新假说的提出;在证伪之后对新假说进行证实同样重要。只有新假说经受经验事实的检验,才算是完成一次完整的科学发展。(摘编自林艳、雷嘉祺《波普尔证伪主义思想中的证实倾向》)(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归纳法即使在前提为真时也不能保证结论一定为真,但演绎法只要大、小前提为真,结论就必定为真。B.大量经验事实无法证实的一个假说,却有可能被个别事实证伪,这说明证伪与证实存在不对称性。C.材料一认为“科学不是靠归纳”,材料二认为在证伪后的归纳证实对科学发展同样重要,两者观点存在差异。D.逻辑经验主义放弃“完全证实”,改变以往“从特殊推出一般”的推理方式以使确证过程更严谨。(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依据波普尔的观点,科学研究中大胆猜想、不断进行证伪的过程是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这有助于解释“科学革命”。B.科学家主要依据实验或观察提供的数据对科学假说进行证伪,一旦发现两者存在矛盾之处,就必须对原来的假说进行更新。C.“所有气体受热均会膨胀”的“可否证度”比“部分气体受热会膨胀”更高,也更容易被证伪,但不一定有更高的“逼真度”。D.数字化时代,我们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占有海量的样本,可以提高证伪的效率,也有利于更快地趋近于对全称命题的“确证”。(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CA.汉代发生浑天说和盖天说之争,浑天说因制定的历法与实际天象更匹配而被朝廷采纳。B.某博物馆声称水晶头骨是外星人送来的礼物,但科学家确认它是19世纪制造的工艺品。C.亚里士多德曾提出“重物先于轻物到达地面”,后来实验结果表明重物和轻物同时落地。D.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后,开普勒根据观察资料指出行星确实绕日,但轨道并非正圆。(4)科学假说与非科学假说、科学真理的区别在哪里?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5)下列科学发展中的事实体现了“证实”和“证伪”的结合。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关于引力场中光线的弯曲,广义相对论的计算结果比牛顿经典理论正好大1倍。1919年日全食观测的数据宣告前者获胜。不过爱因斯坦也会犯错,他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静态宇宙说”,被哈勃观测到的数据推翻了,取而代之的是“宇宙膨胀说”。后来科学家进一步观测到,是暗能量在推动宇宙加速膨胀。【解答】(1)D.“逻辑经验主义放弃‘完全证实’”错误。结合原文“后期归纳主义的代表逻辑经验主义对此观点进行修改完善”可知,原文说的是逻辑经验主义对此观点进行修改完善,可见逻辑经验主义并未放弃“完全证实”。故选D。(2)B.“就必须对原来的假说进行更新”错误,说法过于绝对。结合原文“它只是不断证伪来抛弃错误的观点,对原假说进行更新,在此过程中不断逼近科学真理”可知,原文说的是“对原假说进行更新”,并没有说“必须”。故选B。(3)材料一最后一段的观点是:科学家所做的事情是试图证明他们的理论为假。A.“浑天说被朝廷采纳”不能证明“浑天说和盖天说”是假的,所以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B.“但科学家确认它是19世纪制造的工艺品”并没有证明“水晶头骨是外星人送来的礼物”的这一说法是假的,所以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C.“重物先于轻物到达地面”的理论通过实验证实是假的,实验的结果是重物和轻物同时落地,符合材料一最后一段的观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观点。D.“行星确实绕日,但轨道并非正圆”证明的是“日心说”这一理论是真的,而不是假的,所以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故选C。(4)科学假说和非科学假说:“科学家是从一个假说起步,即依据现有的资料来猜测现实的本质”“如果通过一个反例驳斥了一个假说,那么就会带来一点新知:知道那个假说不是真的”,可见科学假说有可能被证伪(证明有误),非科学假说就是说不能被证伪(证明有误),所以非科学假说不可能被证伪(证明有误);科学假说与科学真理:“科学是令人兴奋的冒险事业,但并不证明任何事情为真;它只是不断证伪来抛弃错误的观点,对原假说进行更新,在此过程中不断逼近科学真理”,科学假说需要不断证伪来抛弃错误的观点,对原假说进行更新,所以科学假说仍需要继续证伪或证实,“在此过程中不断逼近科学真理”,说明科学真理经过无数次证伪或证实并确定无误。(5)证实往往伴随着证伪。“我们不能将‘证实’和‘证伪’对立起来。事实上,对一个理论的证伪往往伴随着对另一理论的证实”,“关于引力场中光线的弯曲,广义相对论的计算结果比牛顿经典理论正好大1倍。1919年日全食观测的数据宣告前者获胜”,1919年日全食观测数据,是对广义相对论的证实,也是对牛顿理论的证伪。“而一种理论的发展,既需要证伪,也需要证实”,一种理论既需证实也需证伪。“1919年日全食观测的数据宣告前者获胜”,广义相对论中“光线弯曲”被证实,“不过爱因斯坦也会犯错,他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静态宇宙说’,被哈勃观测到的数据推翻了”,“静态宇宙”则被证伪推翻。“证伪注重对旧假说的淘汰,有助于新假说的提出;在证伪之后对新假说进行证实,同样重要。只有新假说经受经验事实的检验,才算是完成一次完整的科学发展”,证伪提出新假说,而证实检验新假说。“他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静态宇宙说’,被哈勃观测到的数据推翻了,取而代之的是‘宇宙膨胀说’。后来科学家进一步观测到,是暗能量在推动宇宙加速膨胀”,科学家用证伪推翻“静态宇宙”说后提出“宇宙膨胀”说,后来发现的暗能量又进一步证实这一新假说。答案:(1)D(2)B(3)C(4)①科学假说和非科学假说:前者有可能被证伪(证明有误),后者不可能;②科学假说与科学真理:前者仍需要继续证伪或证实,后者经过无数次证伪或证实并确定无误。(5)①证实往往伴随着证伪。1919年日全食观测数据,是对广义相对论的证实,也是对牛顿理论的证伪。②一种理论既需证实也需证伪。广义相对论中“光线弯曲”被证实,“静态宇宙”则被证伪推翻。③证伪提出新假说,而证实检验新假说。科学家用证伪推翻“静态宇宙”说后提出“宇宙膨胀”说,后来发现的暗能量又进一步证实这一新假说。(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且看清花摘美酒徐芳凝摘酒,单单这两个字,含在口里,就会让人津齿生香,忍不住连心头也会隐隐一颤。摘花,摘茶,摘菜——花可以摘,茶叶可以摘,菜可以摘,皆因它们是具有固态的形体,可以拿取,可以摘掐。而酒,这种水一样流动的液体,这种令多少男儿热血沸腾的精灵,居然也可以用来摘?酒醅在窖池内深埋数月,发酵成熟出窖,运至甑锅旁,均匀掺拌新的五谷原粮,然后一锨一锨手工装甑。装甑的活儿很有讲究,并不是简单地把酒醅盛进甑锅就行,而是需讲究许多的要领,要“轻、松、薄、匀、平”。这五字指令,让人不禁想起,母亲做棉被时,讲求的“松、软、匀、平”要令。母亲做棉被认真拿捏的神态,像极了在甑锅前细致装酒醅的酿酒师傅们。只见酿酒师傅们,手握长长的锹把,一弓腰,一起身,一用力,一抛撒,酒醅轻扬,被均匀地铺撒在甑锅内。一锨又一锨,一锨盖一锨,酒醅在甑锅内松松软软层层加厚,半个小时,甑锅就被装满了。整个过程不急不躁,看似随意,其实,他们一直都在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把控拿捏着一个度。我站在一旁观望,不禁感叹,这哪是酿酒哇,这简直就是在进行人生的修炼——急躁不得,烦乱不得,寒来暑往,四季交替,是任凭你急也急不来的。酒醅入甑,密封甑盖。这时候,摘酒的师傅就要做些准备工作了,比如在冷却桶的出酒口接上酒桶,再准备看花摘酒的“镰头”。“镰头”即品酒的花盅。虽说酒醅是刚刚上了甑锅,又是缓火蒸馏,但感觉不过是说话的间儿,清凌凌的原酒就从出酒口汩汩流淌而出了,速度之快,远比母亲在灶火里蒸一锅热气腾腾的馒头要迅速得多。刚流出的酒液是酒头,爆辣,劲头烈,味杂,是要单另装桶单另存放,这叫掐头。酒头短暂,流程犹如昙花乍现,时长不过两三分钟,斤数也不过四五斤而已。酒头摘完,就要摘优级品了,这才是摘酒的重头戏。摘酒师傅半蹲在出酒口,目不转睛,手拿花盅,开始看花摘酒。花指酒花。酒花分大清花、二清花、小清花等。优级品的酒花是大清花,其成形快,破碎消失也快。成形与消失,皆在瞬间,要捕捉,不仅需专心,还需静心,于气定神闲中瞬间把控,半点浮躁不得。大清花,二清花,小清花……听着这酒花名,就会让人不由自主地遐想。大清花,是否有着大丽花一样的硕大和浓艳?是否有着一层一层的花瓣,在层层叠加中,挤压出碗一样大的艳丽和喧黑?二清花,是否只是从形状上比大清花缩小一些?小清花,是否从形态上就更微型?如果你要这样想,那就错了。大清花,二清花,小清花,它们均不是惯常见到恣意开放的任意花种。说白了,它们根本就不是植物花,而是酒液被截接在花盅里时,旋即生成的一层酒泡。酒泡在瞬间迅速聚集,像花一样绽放,随即又破碎幻灭。那么,师傅们又是如何区别大清花、二清花、小清花呢?大清花酒花大,与黄豆大小仿佛,透亮,酒浓度高,酒度也匀,酒花消失破碎也快,这时段的酒品在口里,劲大味香。二清花较之大清花,酒花略小,此时段的酒液含在口里,味道较之先前有了缓冲,平稳且醇香舒适。小清花的酒花就更小了,仅有绿豆般大,层层叠叠,集结在酒面上,不肯散去,酒味品起来则明显寡淡了许多。小清花之后,过花摘酒,就成酒尾了,酒尾的口感甜兮兮,开始有了水的质感。酒尾也要单另存放,这叫取尾。流动的酒液不仅仅能摘,还既可掐头又可取尾,实在是玄妙至极。摘酒掐头取尾的过程,实在像极了人的一生,少年掐头,老年取尾,少年与老年时都懵懂不清,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唯有青年、中年的阶段,犹如人生之精华,意气风发,成熟醇厚,爆发出人生的精彩。酒花明明不是花,仅仅是酒液在表面形成的一层酒泡,却被命名为大清花、二清花、小清花、云花……仅一个摘酒,就已足够令人惊艳,令人猜想,而这一系列的酒花命名,更让人闻听为之瞠目。这是谁为之起的名呵,怎么可以这样大胆,这样奇绝,这样动人,只消听一遍,就过耳不忘。这样丽字佳词的配合,这么绝妙诗意的命名,是什么时候又是谁起的名?是夏朝陕西白水县的杜康?还是唐朝时被凉州美酒醉倒的文人墨客?还是某个既会烧酒又嗜好饮酒的青年才俊?他酿出了一坛坛好酒,自得满满,一番豪饮,酒醉了,豪情万丈,诗意满怀,一个个清丽飘逸的名称,便脱口而出了?凉州自古就是酿造美酒的地方,唐时尤盛。有人说,诵唐诗绕不开凉州词,提及凉州词绕不开凉州酒。凉州美酒绵绵流长,醉倒过无数文人骚客、达官贵人,也使无数边塞战士醉卧沙场,更成就了一位又一位史册留名的边塞诗人。有着这样历史悠久、美酒飘香的土壤,有着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凉州词》,还有“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的酒醉女子的娇美憨态,更有岑参“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旁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的戏问,不禁就豁然开朗了。在此种背景下,想来,出现像“摘酒”“大清花”“小清花”“云花”“水花”等三五个清雅脱俗的丽字佳句,实在也不是什么令人大惊小怪之事了。(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轻、松、薄、匀、平”的五字指令高度概括出了装甑工作的标准和要求,可以看出装酒醅这一酿酒工序的精细程度。B.文中提及母亲做棉被、蒸馒头,是因为酿酒的程序引发了作者的思乡念亲之情,也给作品添加了亲切和深情的意味。C.相较于摘酒头,看花摘酒是更要紧的时刻,由摘酒师傅“半蹲”“目不转睛”的姿态就可以看出这一过程的重要。D.作者惊叹于一系列酒花的命名,与其说是在感慨名字的大胆和富有想象力,不如说是在感慨酒文化的奥妙动人。(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以“摘酒”开篇,然后以摘花、摘茶、摘菜作比较,再以酒“居然也可以用来摘?”这一好奇之问引出下文,吸引读者。B.文章在看花摘酒部分花费了大量笔墨,不仅照应了标题,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国酒文化中这一独特工艺的由衷赞叹。C.作者从酒花的大小和酒的口感这两个方面细致地介绍如何区别清花,其中兼用比喻修辞,写得翔实生动、趣味横生。D.作者在叙述中有细腻的描写,将所见内化升华为对人生和历史文化的深沉感慨,情理交织,语言有收放自如的诗意。(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了多个“一”字,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文章的最后两段跳转到对酒花的命名的思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解答】(1)B.“引发了作者的思乡念亲之情”错,依据“让人不禁想起,母亲做棉被时,讲求的‘松、软、匀、平’要令”“远比母亲在灶火里蒸一锅热气腾腾的馒头要迅速得多”等内容,可知“酿酒的程序”引发了对母亲的思念,“思乡”则未体现。故选B。(2)C.“其中兼用比喻修辞”错,依据“它们根本就不是植物花,而是酒液被截接在花盅里时,旋即生成的一层酒泡”“大清花酒花大,与黄豆大小仿佛”“小清花的酒花就更小了,仅有绿豆般大”等内容,只是以“黄豆”“绿豆”形容酒花的大小,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故选C。(3)①“一弓腰,一起身,一用力,一抛撒”,连用四个“一”,把“弓腰,起身,用力,抛撒”,写出了酿酒师傅们把酒醅掀进酒甄时动作娴熟、一气呵成,还原了酿酒前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和场景。②“弓腰,起身,用力,抛撒”,这四个连贯的动作前面只有数次“一”修饰,形成一组短促、有力的短句,表达准确简洁而又真实生动,富有节奏感。③透过这几个连贯的动作,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急躁不得,烦乱不得,寒来暑往,四季交替,是任凭你急也急不来的”,表达了酿酒“看似随意”实则“不急不躁,拿捏恰当”的钦佩。(4)①内容上,全文的主体都是在观察、描摹酿酒时产生的酒花,并深入细致地进行分类——大清花、二清花、小清花等,最后却写对酒花命名的思考,并从凉州酒、凉州文化那里找到答案,丰富了文章的意蕴和内涵,增强了文章的历史文化意蕴。②情感上,通过写各种丰富的酒花,引发了表达了作者对酒花名的好奇,“这样丽字佳词的配合,这么绝妙诗意的命名,是什么时候又是谁起的名?是夏朝陕西白水县的杜康?还是唐朝时被凉州美酒醉倒的文人墨客”?最后从凉州文化那里找到了答案,抒发了对凉州酒,凉州文化的深深的叹服和由衷的敬佩。③结构思路上,文章主体部分描摹各种酒花及其引发的人生思考,而后以对酒花命名的思考结尾,并揭晓答案“在此种背景下,想来,出现像‘摘酒’‘大清花’‘小清花’‘云花’‘水花’等三五个清雅脱俗的丽字佳句,实在也不是什么令人大惊小怪之事了”,避免了行文思路单一,全文结构巧妙、井然,引人深思。答案:(1)B(2)C(3)①连用四个“一”,“弓腰,起身,用力,抛撒”,写出了酿酒师傅们把酒醅掀进酒甄时动作娴熟,还原了酿酒前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和场景;②四个“一”加上几个动词,表达准确简洁而又真实生动;③突出了作者对酿酒师傅们“看似随意”实则“不急不躁,拿捏恰当”的钦佩。(4)①内容上,丰富文章的意蕴和内涵,最后写对酒花命名的思考,并从凉州酒、凉州文化那里找到答案,增强了文章的历史文化意蕴。②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酒花名的好奇,更抒发了对凉州酒,凉州文化的深深的叹服和由衷的敬佩。③结构上,文章主体部分描摹各种酒花及其引发的人生思考,而以对酒花命名的思考结尾,并引发历史文化的深沉感慨,使得层次井然、巧妙,引人深思。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吴人入楚,昭王出奔,济于成臼,见蓝尹亹①载其孥。王曰:“载予。”对曰:“自先王莫坠其国,当君而亡之,君之过也。”遂去王。王归,又求见,王欲执之,子西曰:“请听其辞,夫其有故。”王使谓之曰:“成臼之役,而弃不穀,今而敢来,何也?”对曰:“昔尹囊瓦②唯长旧怨,以败于柏举,故君及此。今又效之,无乃不可乎?臣避于成臼,以儆君也,庶悛而更乎?今之敢见,观君之德也,曰:庶忆惧而鉴前恶乎君若不鉴而长之君实有国而不爱臣何有于死死在司败③矣!惟君图之!”子西曰:“使复其位,以无忘前败。”王乃见之。吴人入楚,昭王奔郧,郧公之弟怀将弑王,郧公辛止之。怀曰:“平王杀吾父,在国则君,在外则雠也。见雠弗杀,非人也。”郧公曰:“夫事君者,苟君之,尊卑一也。且夫自敌以下则有雠,非是不雠。下虐上为弑,上虐下为讨,而况君乎!君而讨臣,何雠之为?若皆雠君,则何上下之有乎?吾先人以善事君,成名于诸侯,自斗伯比④以来,未之失也。今尔以是殃之,不可。”怀弗听,曰:“吾思父,不能顾矣。”郧公以王奔随。王归而赏及郧、怀,子西谏曰:“君有二臣,或可赏也,或可戮也。君王均之,群臣惧矣。”王曰:“夫子期之二子耶?吾知之矣。或礼于君,或礼于父,均之,不亦可乎!”(节选自《国语•楚语》,有删动)材料二:楚昭王遭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反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楚昭王之季年,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三日。周太史曰:“其当王身乎?若禜⑤之,可移于令尹、司马。”王曰:“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不縠不有大过,天其夭诸?有罪受罚,又焉移之?”遂弗禜。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选自《容斋随笔》,有删动)【注释】①蓝尹亹(wěi):春秋时期楚国人,芈姓申氏,任蓝县尹,后世便称为蓝尹亹,是芈姓得蓝姓始祖。②尹囊瓦(?—前506年以后),芈姓,囊氏,名瓦,字子常,春秋时期楚国令尹。是楚庄王第三子王子贞的孙子,为人奸诈贪财。③司败:官名。即司寇;泛指司法机关。④斗伯比:令尹子文的父亲,芈姓,斗氏(若敖氏)。⑤禜(yíng):古代一种祈求神灵消除灾祸的祭祀。(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庶忆惧而鉴前A恶乎B君若不鉴C而长之D君实E有国F而不爱G臣何有于死(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在国则君”中的“国”指国都,与《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中的“国”意思不同。B.“苟君之”中的“君”是名词用作动词,与《鸿门宴》中“吾得兄事之”的“兄”用法相同。C.“何患无君”中的“患”指忧虑、担忧。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患”意思相同。D.“竟以复国”中的“竟”是终于、终究,与《屈原列传》中的“竟为秦所灭”中的“竟”意思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蓝尹亹之前拒载楚昭王渡河,后来又在他回国后冒死谒见,目的在于劝谏楚昭王吸取教训,不要重蹈囊瓦助长过去的怨恨而被打败的覆辙。B.子西沉着冷静,在楚昭王想逮捕前来求见的蓝尹亹时,他劝楚昭王不要因为过去的事情而意气用事,并在弄清原委后又建议让他官复原职。C.郧公兄弟所持的“忠孝”观不同,郧公主张以“忠君”为要,认为不能以下犯上;而其弟斗怀则把“孝亲”摆在首位,认为不报父仇枉为人子。D.楚昭王曾被吴王阖庐打得狼狈出逃,楚国也惨遭灭国,但他深得民心,百姓认为他很贤明,跟随他逃到秦国寻求帮助,楚昭王最终得以复国。(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臣避于成臼,以儆君也,庶悛而更乎?②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不穀不有大过,天其夭诸?(5)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谈谈楚昭王奉行“大道”体现在哪些方面。【解答】(1)“忆惧而鉴前恶”的意思是回忆战败的恐惧而把以前的过失作为借鉴,“前恶”中间不能断开,而“乎”常作为语气助词用在句末,故B处应断开。“君若不鉴而长之”语句连贯,中间不能断开,“君实有国而不爱”是对前面行为的分析,故D处应断开。“臣”不是“爱”的宾语,而是“何有于死”的主语,故G处应断开。句读还原为:庶忆惧而鉴前恶乎?君若不鉴而长之,君实有国而不爱,臣何有于死?故应断句为:BDG。(2)ACD.正确。B.“与《鸿门宴》中‘吾得兄事之’的‘兄’用法相同”有误,《鸿门宴》中“吾得兄事之”的“兄”用法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像对待兄长一样”。故二者用法不同。故选:B。(3)ABC.正确。D.“跟随他逃到秦国寻求帮助”有误,根据材料二中“楚昭王遭吴阖庐之祸……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可知,“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说的是跟随楚昭王出逃的百姓中,有人奔走赶赴秦国,哭号着请求秦国援救,并不是百姓跟随楚昭王逃到秦国寻求帮助。故选:D。(4)①重点字:“臣避于成臼”为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臣于成臼避”;儆,告诫;悛,悔改。句意:我在成臼避开您,是为了告诫您,或许您会悔改吧?②重点字:股肱,大腿和胳膊;不穀,我;夭,摧折。句意:(为了)消除腹中和心里的疾病,而把它放到大腿和胳膊上,有什么好处呢?如果我没有大的过错,上天为什么要摧折我呢?(5)根据题干“分析楚昭王奉行‘大道’体现在哪些方面”的要求,首先要在材料中找到相关表述。根据材料二中的“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可知应在其前筛选相关信息。故根据“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其前的语句“其当王身乎?若禜之,可移于令尹、司马”及“有罪受罚,又焉移之”可知,楚昭王勇于担当,不推卸责任。再根据材料一中“子西曰:使复其位,以无忘前败。’王乃见之”及“夫子旗之二子耶?吾知之矣。或礼于君,或礼于父,均之,不亦可乎”可知,楚昭王对待臣子十分宽仁,不与冒犯过自己的臣子计较,这也是他奉行“大道”的体现,故可概括为:宽仁对待臣子,不与冒犯过自己的蓝尹亹计较,对因孝敬父亲而无礼于自己的郧公之弟给予同样的赏赐。答案:(1)BDG(2)B(3)D(4)①我在成臼避开您,是为了告诫您,或许您会悔改吧?②(为了)消除腹中和心里的疾病,而把它放到大腿和胳膊上,有什么好处呢?如果我没有大的过错,上天为什么要摧折我呢?(5)①宽仁对待臣子,不与冒犯过自己的蓝尹亹计较,对因孝敬父亲而无礼于自己的郧公之弟给予同样的赏赐。②身为君主勇于担当,不将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推卸给他人。译文:材料一:吴国人攻入楚国,楚昭王出逃,在成白渡河,看见蓝尹亹用船载着他的妻子儿女。楚昭王对他说:“载我过河。”蓝尹亹回答说:“从先王以来没有一个国君失去他的国家,到你在位的时候却失去了国家,这是你的罪过。”于是抛下楚昭王走了。楚昭王回国后,蓝尹亹又来求见,楚昭王想逮捕他,子西说:“请听听他的话,他(拒载您)或许是有缘故的。”楚昭王派人对他说:“在成白之战时,你抛下我,现在你还敢来,为什么呢?”蓝尹亹回答说:“以前令尹囊瓦只会助长过去的怨恨,以致在柏举被打败,所以您才落到这个地步。如今您又效仿他,恐怕不行吧?我在成臼避开您,是为了告诫您,或许您会悔改吧?现在我敢来谒见,是为了观察您的德行,说:或许您会回忆战败的恐惧而把以前的过失作为借鉴了吧?您如果不以此为鉴反而助长过去的怨恨,您实际上就是拥有国家却不爱惜它,我对死又有什么惧怕的呢?”子西说:“让他官复原职,来使我们不要忘记以前的失败。”楚昭王于是接见了他。吴国军队攻入楚国,楚昭王出奔到郧地,郧公的弟弟斗怀想要杀害楚昭王,郧公斗辛阻止了他。斗怀说:“楚平王杀了我的父亲,在(楚国)国都内楚昭王是国君,在(楚国)国都外他就是我的仇人。见到仇人不杀,就不算是人了。”郧公说:“侍奉君王这件事,如果尊奉他为君王,尊卑就定下来了。下位者残害上位者称作弑杀,上位者残害下位者称作讨伐,更何况是君主呢?君主讨伐臣子,怎么能算仇恨呢?如果都仇恨君主,那么哪里还有上下之分呢?”斗怀不听,说:“我思念父亲,不能顾及这些了。”郧公便跟从楚昭王逃亡到随国。楚昭王回国后赏赐了郧公斗辛和斗怀,子西进谏说:“您有两个臣子,有一个应该赏赐,有一个应该杀死。您同等对待他们,群臣就要害怕了。”楚昭王说:“你说的是斗成然的两个儿子吗?我知道了。他们有一个对君主有礼,有一个对父亲有礼,我同等对待他们,不也是可以的吗?”材料二:楚昭王遭到吴王阖庐带来的灾难,国家灭亡自己逃亡,楚国的父老们为他送行,楚昭王说:“父老们回去吧,何愁没有国君。”父老们说:“哪里有像您这样贤明的国君呢?”于是父老们共同跟着楚昭王,有人奔走赶赴秦国,哭号着请求秦国援救,楚昭王最终因此得以复国。楚昭王末年,有云气像一群红色的鸟一样,围绕着太阳飞了三天。周太史说:“恐怕要应验在楚昭王身上吧?如果祭祀,就可以转移到令尹、司马身上。”楚昭王说:“(为了)消除腹中和心里的疾病,而把它放到大腿和胳膊上,有什么好处呢?如果我没有大的过错,上天为什么要摧折我呢?有过错(就应当)受到惩罚,又何必转移它呢?”于是没有祭祀。孔子评价说:“楚昭王懂得大道了,他不失去国家也是应该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送乔施州苏轼恨无负郭田①二顷,空有载行书五车。江上青山横绝壁,云间细路蹑飞蛇。鸡号黑暗②通蛮货,蜂闹黄连采蜜花。共怪河南门下客,不应万里向长沙③。和董传留别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④,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注释】①负郭田:指近郊良田。②黑暗:胡人谓象牙为白暗,犀角为黑暗。传说鸡见犀角则惊骇。③向长沙:文帝议以贾谊任公卿之位,绛侯周勃等尽害之,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④“烹瓠叶”:《诗经•小雅•瓠叶》首章二句为“幡幡瓠叶,采之亨之”。瓠叶味苦,以瓠叶言其宴席上菜肴的粗陋和简约。(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送乔施州》首联对仗工整,其中“恨”和“空”二字极富表现力,诗人对乔氏深切的同情跃然纸上。B.《送乔施州》颈联形象地写施州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可见其贫瘠,表达了对友人理当勤政的劝勉。C.董传志向远大,厌倦了陪伴老儒过着烹瓠叶的日子,想在槐花飘落大地的时候去参加科举考试而出人头地。D.“寻春马”“得意”暗用《登科后》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董传才华的肯定,寄寓了诗人的鼓励希冀之情。(2)两首诗都是诗人送别友人所作,乔施州和董传两位友人的形象有哪些相同点?请简析。【解答】(1)C.“董传志向远大”“槐花飘落大地的时候”错误。错误在于“董传志向远大”和“想在槐花飘落大地的时候去参加科举考试而出人头地”的曲解。诗歌第二联“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的意思是“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董传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儒生,他不甘埋没草养,期望有朝一日能施展才华,步入仕途。这两句诗是说董传虽然贫困潦倒,但他却厌倦了老儒们所过的那种清贫淡泊的生活,于是想跟随举子们去参加科举考试,以博取功名,光大家庭门楣。但科举不是容易考中的,要参加科举考试,就必须得经过千辛万苦的学习,然而董传却不肯“烹瓠叶”而甘过苦日子,而要“强随举子踏槐花”,积极参加科举考试,希望获得功名。董传希望博取功名,期望有朝一日能施展才华,步入仕途,这是积极的入世精神,并不是“志向远大”。另外,“槐花黄,举子忙”,槐花飘香的季节是科举考试的时候,不是“槐花飘落大地的时候”。故选C。(2)两首诗中乔施州和董传两位友人的相同点在于:①两人都才高学富。“载行书五车”写出了乔氏的学富五车;“腹有诗书气自华”写出了董传虽贫穷,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②两人都志向高远。“空有载行书五车”写出了乔氏虽有满腹才华却不被重用;“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写董传不甘埋没草莽,期望有朝一日能施展才华,步入仕途。这些诗句均表现了两人的才华横溢和志向远大。③两人都境遇不佳。乔氏“恨无负郭田二顷”,为官的地方贫穷;“空有载行书五车”写出了其虽有才华却不被重用。董传生活贫困,“粗缯大布裹生涯”,只能吃粗劣的饭菜,“囊空不办寻春马”,无法像其他人一样骑着高头大马去游春。这些诗句均表现了两人的生活艰难和境遇不佳。答案:(1)C(2)①“载行书五车”“腹有诗书气自华”写出了两人都才高学富。②两人都志向高远。“空有载行书五车”“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均表现了两人的才华横溢和志向远大。③两人都境遇不佳。“恨无负郭田二顷”“空有载行书五车”“粗缯大布裹生涯”“囊空不办寻春马”,这些诗句均表现了两人的生活艰难和境遇不佳。第二首:译文:虽然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但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不喜欢陪伴着年老的学人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那“选婿车”包围,让自己眼花缭乱。中举仍然可以向世俗之人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你的名字呢。赏析:苏轼的这首《和董传留别》可能不为普通读者所熟知,而其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却广为传诵,原因就在于它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读书视为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清代学者梁章钜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腹有诗书”指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气”可以理解为“气质”或“精神风貌”。全句的重心在“自”上面,它强调了华美的气质是饱读诗书的必然结果。就苏轼送别的这位朋友董传而言,“气”不应简单地指读书所带给人的儒雅之气,更指古代读书人所推崇的在面对人生的失意和困窘时的乐观豁达的态度。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能“不改其乐”。王勃在人生落魄时高唱“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董传身处贫穷,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这可以从“囊空不办寻春马”一句看出。显然,苏轼对董传的人生态度还是非常欣赏的。在临别时送给朋友这一句,既是赞美,也是安慰。“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阐明了读书与高雅气质的必然联系,凝练概括,深得读者喜爱。今天人们引用它来说明读书求知可以培养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也用来赞美别人学问渊博、气度不凡。(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自古忠孝难两全,李密在陈述自己的隐情后向晋武帝保证先尽孝后尽忠,并用衔环结草的典故表明心迹的句子是:“(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2)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写女子盛装丽服、笑语盈盈、暗香浮动的观灯情态的句子是“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3)在古典诗词中,但凡诗人独处异乡,每每在诗作中以“客”自称,表达自己的思乡思亲之情。唐宋诗词里这样的句子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解答】故答案为:(1)(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重点字:陨)(2)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重点字:蛾)(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点字: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9分)6.(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生命在于运动,体育运动有益于人体健康,但是,A。早在1924年就有研究人员指出,剧烈的身体运动会缩短寿命。荷兰脑研究所研究显示,以下两个因素决定寿命长短:新陈代谢和大脑的体积。B,人的寿命就越短,这与观察到的世界上顶尖运动员的寿命都较短的现象是一致的,因为剧烈的体育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身体能量,加快新陈代谢,从而缩减人的寿命。研究者在动物身上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果蝇的飞行活动越多,死得就越早。如果适当限制果蝇的飞行活动,可观察到它们的寿命会延长。影响人的寿命的第二个因素是大脑的容量。大脑容量越大,思维越活跃,人的寿命也越长。众所周知,世界上杰出科学家的大脑体积都是比较大的,他们的寿命也更长一些。相反,那些拥有较小大脑体积的个体,比如唐氏综合征或小脑畸形综合征患者,他们的寿命通常都较短。那么,C?研究表明,经常给大脑提供新信息来刺激大脑有助于大脑容量的提高。(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材料对保持长寿有何启迪?请简要概述。要求使用包含对比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解答】(1)A处,结合“剧烈的身体运动会缩短寿命”的语境可知,此处可填“运动必须要适度”。B处,根据前句“以下两个因素决定寿命长短:新陈代谢和大脑的体积”和后面“加快新陈代谢,从而缩减人的寿命”等信息可知,此处是说新陈代谢与人的寿命长短之间的关系,即新陈代谢越快,人的寿命就越短,故补写内容是“新陈代谢越快”。C处,由句中问号和后句“经常给大脑提供新信息来刺激大脑有助于大脑容量的提高”可知,此处的补写内容是针对后句话问的,即问的是如何提高大脑的容量,故补写内容应是“如何提高大脑容量”或“如何使大脑体积增大”。(2)根据“新陈代谢越快,人的寿命就越短”启发我们:要想长寿,运动要适量,减缓新陈代谢。用正反对比关系的句子表达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星级酒店总经理聘用合同模板
- 音乐厅后台区植物装饰租赁合同
- 制造业厂长聘用合同样本
- 国际展览桥梁建设合同
- 信息系统工程承包合同
- 2024年软件开发与授权许可合同3篇
- 校园工程招投标规范范本
- 农村耕地租赁合同:农业云计算
- 铁路轨道施工合作协议范本
- 户外拓展基地租赁合同
- 电力机车学员定职副司机练习题题库(1536道)
- 无人机表演服务合同
- 电气自动化专业职业生涯目标规划书范例及步骤
- 水利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及应对措施
- 物业经理转正述职
- 贸易岗位招聘面试题及回答建议(某大型国企)2025年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高等代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北师大版(2024新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末考点复习提纲
- 课件 军人职责
- Unit 5 Fun ClubsSectionA1a-1d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2025蛇年元旦晚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