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短诗三首
周次备课人日期
课题9、短诗三首课时第一课时
1.会认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重点理解“漫灭、清响”等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教学目标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4.模仿创作,接受现代诗歌美的熏陶。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2.读出节奏和情感,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
教学难点品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模仿写短诗。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准备
课前准备
学具
准备
教学过程
思考与调整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繁星图片和诗集《繁星》相关课件,教师谈话导入。
导语:漫漫夜空,因有繁星的闪烁而璀璨夺目,生活中的点
点滴滴亦如繁星,捕捉细节就会绽放光辉。中国现代诗人冰心收集
了生活中的点点繁星,为我们展现了别样的情怀。今天,让我们共
同沐浴这耀眼的光辉,体悟生活的真谛。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现代
作家。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
诗集,诗集收入诗人从1919年冬至1921年秋所写的164首小诗,
最初发表于北京的《晨报》。《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
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
收集在一个集子里。主要包括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对大自
然的崇拜与赞颂,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三方面的内容。
2.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fanmanmietengluoxitaoduo
会写的字:繁星漫灭藤萝膝上波涛躲到
♦需注意的字音:
“膝”读“xi”,不要读成“qi”;“藤”是后鼻音,不要读错。
♦需注意的字形:
“繁”是上下结构,左上部是“每”,不要写错;'‘藤”是上下
结构,右下部是“小”,不要写成“水”;“躲”是左右结构身左边
是“”,不要写成“身”。
4.学生练习书写、识记,教师巡视、纠正。
三、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环节一:朗读《繁星(七一)》
1.发现特点:发现无韵诗句式相同、节奏相仿的特点。
2.读出节奏:
这些事——(破折号表声音延长)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是”后停顿,稍重读,表强调)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这两句句式相同,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停顿)
母亲的/膝一上——。(“膝一上一一”有停顿,渐缓,引
发思考)
环节二:朗读《繁星(一三一)》
1.比较思考:现代诗与古诗之间的相同点一一都有诗“韵”。
2.读出节奏: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哪”读成i,“哪”和“一”合音,
指数量时不限于一)
哪一朵花/没有香?(连续的“?”,表反问语气,读出强
调意味)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一
没有/你波涛的清一响一?(“光”“香”“响”同音成
韵,是“cmg”的韵脚)
3.情境朗读:师生合作,接读“哪一……?”这是一组排比句,
较有气势。
4.理解“思潮”:“思潮”是比喻的说法,指作者的思想、情
绪如潮水般汹涌、起伏不平。
环节三:朗读《繁星(一五九)》
自由朗读: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了”“里”同字成韵,是“e”和
“i”的韵脚)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一里——o(分句朗读,读出分句间的强
弱对比,感受现代诗高低起伏的节奏)
小结:读着读着,我们不仅发现了朗读现代诗要注意节奏,
还发现了现代诗同古诗一样也讲押韵,有韵律节奏美。
设计意图:“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通过探究学习,
由学生朗读现代诗与朗读古诗的比较,初步发现现代诗一般不拘格
式和韵律相对自由的特点。在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朗读,
体会诗歌的韵味和节奏。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非常有幸能随着诗人冰心一起品
读她的“繁星”诗三首。这些诗的确短小,如夜空星星,星星点点。
然而这些小诗是一字一珠,如璀璨的繁星光芒。通过初步朗读学习,
我们又积累了一些好词好句,如_______;我们了解了现代诗的一
些特点,如_也知道了朗读现代诗的一些方法,如_
伯郁力'If宇,如_________寺,1出1口,乂明快何e1」矢您,自旧见,
怀配祭出皆湎文叱宙油.鳄岛日期
屐!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作业:
L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主任签字总课时签字日期
课题9、短诗三首课时第二课时
.熟读成诵,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目标1
2.把握诗歌的大意,体会诗歌的韵味。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2.读出节奏和情感,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接受诗歌美的熏陶;模仿写短诗。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准备
课前准备
学具
准备
教学过程
思考与调整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繁星漫灭藤萝膝上波涛躲到
2.教师激情导入新课。
导语:诗歌是一些种子,应当在心底开花。通过有梯度、有
层次的探究式学习,读出节奏,感受现代诗的音乐性;读出想象,
体会现代诗的艺术性;读出情感,感受现代诗的人文性。这节课,
我们将继续通过朗读学习,来品味三首短诗中作者要表达的情和
局、O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有声有色,读出想象
环节一:想象《繁星(七一)》
1.延长顿逗:指导破折号读法和“中”“下”“上”停顿并增
加音长。教师示范朗读。
2.补白想象:学生仿照朗读,展开想象。
想象: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一一作者在做
什么呢?
3.理解词语:通过补白想象,理解“永不漫灭”的含义。
明确:“漫灭”是磨灭、模糊难辨的意思。在“漫灭”前面加
“永不”,有强调意味,表示从前的那些温馨回忆在作者脑海里总
是记忆犹新。
4.情景朗诵: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情景,积累背诵。
环节二:想象《繁星(一五九)》
1.想象“风雨”:引导学生朗读重音,分角色朗读,想象“天
上的风雨”是怎样的景象。
预设情景:狂风暴雨、倾盆大雨、暴雨如注...
2.经历“风雨”:想象“心中的风雨”又会是遇见什么事情
呢?
预设困境:困难、挫折、痛苦……
3.理解词语。
(1)诗中的两个“风雨”的含义相同吗?
明确:不同。第一个“风雨”主要是指大自然中真实的风雨,
后一个“风雨”主要是指在生活中遇到不顺、挫折等等而引起不愉
快乃至痛苦的心情,所以说成是“心中的风雨”。
(2)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诗人巧妙地借助前一个“躲”引出第二个“躲”字:
如同鸟儿躲到鸟巢里避风雨一样,儿女的心灵、精神或感情受到了
打击,总会在母爱中得到慰藉。表现了诗人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
是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同时也讴歌了母爱的温暖、无私、伟大。
小结:通过朗读,我们还发现了现代诗通过描写的景物,给
人一定的思维空间,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设计意图: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在探究和读出节
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理解“永不漫灭”“风雨”“躲”等词语
的含义,领悟诗歌的内容,为升华情感做“支点”。
(二)有情有思,读出情感
环节一:悟情《繁星(一五九)》
1.品读“风雨”:在补白想象的基础上,感受母亲怀抱中浓浓
的母爱。
2.体会情感:结合作者经历,补充资料,理解“心中的风雨”
的内涵,通过复沓朗读体会情感。
©1900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便体弱多病,每次生病就会想起,母亲啊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对于11岁的冰心来讲是可怕的,状之枪
林弹雨,是无家可归想到这些冰心有些害怕,她会说,母亲啊
©1921年,经历人生风雨的冰心出版了她人生的第一本诗集《繁星》,
她把,对母亲的爱写在这首诗中,母亲啊……
明确:风雨是景象,是心情,更是对母亲怀抱的依恋。
环节二:悟情《繁星(一三一)》
1.情景朗读:播放海浪声音,情景朗读,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挚
爱之情。
2.体会情感:补充资料,体会大海给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
考。
》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士百中经
常有:;于海的描写。一一《冰心自传》
》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一一《:主事》
明确:大海是作者写作灵感的源泉,是心灵寄托的地方,作
者对海眷恋、感激...
3.共同诵读:伴着海浪声,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内化背诵。
环节三:悟情《繁星(七一)》
1.品悟月明:月是中国人心中共同的情怀,举头望明月……月
明时分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母亲的思念。
2.体会情感: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谁言寸草
心……在母亲的膝上“我”能感受到什么呢?
明确:母亲的慈爱。
小结:通过探究学习,我们又发现了现代诗同古诗一样,也
是用来抒发心中的情感的。
(三)大声朗读三首《繁星》,教师巡视,抽查背诵。
三、拓展阅读,学有所获
1.阅读现代诗集《繁星•春水》,摘录喜爱的现代诗,写清作
者和出处,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开展班级诗歌朗诵会。
2.任意选择课文中三首短诗的一种形式,进行仿写,创造自己
的“繁星”诗体。
(1)仿写《繁星(一三一)》
草原啊!
哪一棵草没有叶?
哪一只果没有汁?
哪一次我的睡梦里
没有你翻滚的绿浪?
(2)仿写《繁星(一五九)》
(一)
书籍啊!
沙漠的旅人渴了,
他会去寻找绿洲;
心中的沙漠来了,
只有你降给我甘霖。
(二)
老师啊!
地上的尘土来了,
大树用枝叶挡住风沙;
心中的尘土来了,
有你为我拂去迷惑。
作业:
1.摘抄诗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背诵这三首短诗。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七一)回忆童真温馨]
繁星(一三一)大海自然向往爱的哲学
【(一五九)母亲宽厚慈爱J
教学反思:
我一向认为语文课目标要明确,环节要简洁,过程要简单,方法要精当,上课的
过程最好是一个逐步深入展开的过程,就像蝴蝶的一对美丽的翅膀,美丽是要渐次展
开的,要惊喜不断,而不是一览无余。
诗歌课很难上,因为不可预知性的因素太多,非常考验上课的老师,既考验教师
的教学经验,也考验朗读技巧,还考验心灵的智慧。但我愿意尝试,因为我喜欢诗歌。
应该说,这节课基本目标已经达成了,对这三首短诗的解读任务已经完成。学生
通过反复诵读,品味生活,感悟诗歌情感,领略短诗的美;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诵读、
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通过探究学习,发现现代诗朗朗上口、
富有节奏、韵脚分明的特点。学生通过朗读加仿写,也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所带来的
纷繁意绪和感情波澜。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足以让我们感到惊讶,他们点燃的思
想火花,其光焰也足以照耀我们的心灵。整节课结构紧凑,环节简单,方法的渗透是
自然而然的,许多地方的点拨也差不多是四两拨千斤的,我相信这节课学生应该会有
很多收获。
主任签字总课时签字日期
10、绿
周次备课人日期
课题10、绿课时第一课时
1.会认“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叉、挥”4个生字,正确读写
“墨水瓶、墨绿、嫩绿”等词语。
教学目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像
诗人一样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准备
学
课前准备具
准
备
教学过程
思考与调整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
导语:大千世界,五彩缤纷。有人喜欢红色,因为它浓烈热
情;有人喜欢蓝色,因为它宁静悠远;有人喜欢紫色,因为它神秘
莫测。还有一些人,他们热爱绿色,例如贺知章、白居易、王安石
等,当然他们也留下了不少千古名句,你能举一些例子吗?(生背
诵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
人艾青也喜欢绿色,在他的笔下,绿是多姿多彩的,绿是铺天盖地
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诗歌一一《绿》。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曾用笔
名莪加、克阿、林壁等。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
他的成名诗作是《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后又陆续出版了诗集《北
风》《火把》《黎明的通知》等。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是艾青诗的
一贯特点。《绿》是诗人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首抒情小诗。
2.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
字音。
pingjichahul
会写的字:墨水瓶挤交叉指挥
♦需注意的字音、字形:
“瓶”是后鼻音,读“ping”,不要读成“pin”;书写时倒数
第二笔是““叉”是多音字,在文中读“chd”;书写时末笔是
点,不要漏写。
♦多音字:
<cha交叉de得到
cha叉着腿得Jde跑得快
叉<一
cha叉住了ld3i得芍
<cha分叉
(2)重点词语释义。
[出奇]特别;不平常。
[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交叉]①几个方向不同的线条或线路互相穿过。②有相
同有不同的;有相重的。③间隔穿插。
4.学生练习书写、识记,教师巡视、纠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预设:这首诗具体描绘了春天生机盎然的绿,要引导学生仔
细体会。划分诗歌层次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言之
有据,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节):写眼前铺满绿色。
第二部分(第2〜3节):写绿满四周。
第三部分(第4〜5节):写绿动静皆美。
2.指名朗读第1节,初步感知绿意。
思考:这一节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预设:抓住“好像”和“到处”二词,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节
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3.指名朗读第2节,深入感受绿景。
思考:(1)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你还知道
哪些“绿”?
明确: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我还知道碧绿、草绿、青绿、豆绿、葱绿、橄榄绿、苹果绿、
荧光绿等。
(2)这一节是怎样具体描写“绿”的?
明确:诗人先罗列各种不同的绿,表现绿的色彩丰富,再用
“发黑”“出奇”二词总括绿的整体形象。
4.指名朗读第3节,感受绿的事物多。
思考:(1)“风”“雨”“水”“阳光”怎么会是绿色的呢?
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绿已经映入了诗人的心里,他带着一颗诗意的心来看
世界,自然连风、雨、水、阳光都是绿的了。
(2)你能展开联想,具体说说下列事物绿的状态吗?
课件出示:
风中的__________是绿色的;
雨中的__________是绿色的;
水中的__________是绿色的;
阳光下的__________也是绿色的。
预设: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结合生活实际补充横线
上的内容。
明确:(示例)风中摇摆的柳枝是绿色的;雨中的树叶是绿色
的;水中的小荷是绿色的;阳光下的小草也是绿色的。
5.指名朗读第4节,感受静态的绿。
思考:这一节是怎样描写“绿”的?
明确:这一节着力刻画静态下的绿。“集中”“挤”“重
叠”“交叉”再次写出了绿的繁多。
6.指名朗读第5节,感受动态的绿。
思考:这一节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明确:这一节写的是风吹过绿树绿草,它们随着风一起摆动
的情景。在诗人的笔下,绿仿佛是一群智慧的精灵,能有意识地跟
着风的指挥飘动。
7.齐读全诗,探究其他知识要点。
(1)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
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随着节拍飘动。
明确:在风的吹拂下,自然界中的绿色事物会随着风摆动。
而诗人将眼中所见的场面通过想象,扩大到世间的一切事物,认为
它们也随着一起飘动。这种“动”其实也是生命力的流动。
(2)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明确:想象丰富。诗不是一个具体的意象,但诗人唤起了我
们的联想,我们的眼前仿佛是绿色的原野,绿色的山林,绿色的草
原,绿色的海洋,绿色的天空,绿色的心情,绿色的希望……。本
诗寄寓的感情丰富而深刻。诗人要传递给我们的应该不是一片绿色
的景色,联系时代背景,诗人讴歌的是心中的绿色的希望和一个充
满绿色的时代。
四、拓展阅读,赏析名段(篇)
过渡:诗人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
作家宗璞笔下的“绿”也别具特色。阅读下面的片段,说说带给你
怎样的感受。
1.课件出示阅读片段,指名朗读。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
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
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选自宗璞的《西湖漫笔》
2.阅读与交流。
(1)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西湖灵隐寺绿的喜爱
和赞美之情)
(2)找出文段中想象奇特的地方,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示例:这一段文字描写了作者雨中去访灵隐寺,一路上感受
到的“绿”,具体通过参天的古木、层叠的树木和小径旁的青苔来
刻画山路的清幽。在细雨的润泽下,山道上所有的绿色都显得更加
鲜亮、纯净。
五、指导仿写,学有所获
过渡:诗人艾青喜欢绿色,他写得多么富有诗意呀!你喜欢
什么颜色呢?你能仿照课文写一写喜欢的颜色的诗歌吗?
示例:蓝
好像蓝色的染缸砸破了,
到处都是蓝的……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蓝:
靛蓝、藏蓝、浅蓝、
水蓝、湖蓝、天蓝……
蓝得发黑、蓝得出奇。
打的雷是蓝的,
闪的电是蓝的,
下的雪是蓝的,
空气也是蓝的。
所有的蓝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缠绕在一起。
突然一片云,
好像导游小姐在引导,
所有的蓝就整齐地
按着韵律贴合在一起……
作业: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背诵课文。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到处都是,颜色、事物多懂爱赞美
墨水瓶倒翻,绿.
有动有静:静静交叉、随风飘动j'
教学反思: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非常有道理,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
多媒体先带学生进入一个绿色的世界,欣赏了大量的关于绿色的图片,用图片冲击学
生的眼睛,然后通过自读来感悟全诗,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把握。这恰恰遵从了《义
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注重激发学生的独立学习、主动学
习的兴趣,先自学、再小组交流的形式,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
主任签字总课时签字日期
11、白桦
周次备课人日期
课题11、白桦课时第一课时
1.会认“绣、潇、绽”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茸”等n个生字,正
确读写“白桦、毛茸茸、潇洒”等词语。
教学目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的大意,感悟诗人笔下的白桦形象。
4.感受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2.理解诗的每一层意思。
1.体会诗人笔下的白桦高洁、挺拔的形象;
教学难点
2.感受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准备
课前准备
学具
准备
教学过程
思考与调整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
导语:推开我们卧室的窗,放眼望去,我们会看到一些树。
这些树或高或矮,或茂密或稀疏,或翠绿或金黄;这些树沐浴在阳
光下,享受轻风的吹拂;这些树流淌着生命的气息,勾画成我们眼
前亮丽的风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联诗人叶赛宁的诗《白
桦》,我们来欣赏一下,他是怎样描写窗前的白桦的。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有关资料。
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农民家庭。
他的早期诗作描写农村自然景色,美化宗法制农民生活。1924年
出版的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他抑郁消沉的
心灵。在抒情诗上的突出成就,使他成为20世纪杰出的俄罗斯民
族诗人。他的代表作品有诗集《苏维埃俄罗斯》《波斯抒情》,长诗
《忧郁的人》等。
白桦落叶乔木,树干可达25米高,50厘米粗。有白色光滑
像纸一样的树皮,可分层剥下来。白桦喜欢阳光,生命力强,木材
可供一般建筑及制作器具之用,树皮可提桦油。白桦树孤植、丛植
于庭园、公园的草坪、池畔、湖滨或列植于道旁,均颇美观。白桦
树是俄罗斯国树,是这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2.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
字音。
huaturongxiuxiaosuimengl()ng
会写的字:白桦涂上毛茸茸雪绣潇洒花穗朦胧
jixidmo
寂静朝霞抹
zhanhuichangyang
会认的字:齐绽金晖徜徉
♦读准字音:
“绽"读"zhan",不要读成“didn”;“涂”读不要读
成“t6u”;“朦胧、徜徉”都是后鼻音;“茸"读"rong",不要读
成"rOng"或"ring"。
♦多音字:
「mo(抹黑)
抹'mo(抹石灰)
Ima(抹布)
♦形近字示例:
J涂(涂抹)一一徐(徐缓)J胧(朦胧)一一胧(蒙
胧)1t
途(路途)——除(除外)珑(玲珑)——拢(合
拢)
♦书写指导:
胧”都是“月”旁,不要写成“目”旁,“抹”右部的两横,上长
下短。
(2)重点词语释义。
[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
拘束。
[朦胧]①月光不明。②不清楚;模糊。
[流苏]装在车马、楼台、帐幕、锦旗等上面的穗状饰物。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白雪皑皑]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皑皑,洁白的样子,
多用来形容霜雪。
4.学生练习书写、识记,教师巡视、纠正。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1)白桦是本诗的中心意象,通过作者的描写,它给
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此题意在引发学生加深对诗歌核心意象的理解,把握
主要内容。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来回答,没有标准答案。如:白桦
肃穆、纯净、圣洁;冬天中挺立,又格外坚定;毛茸茸又显得温暖
活泼。
(2)说一说: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理清课文的思路,再分
别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预设:采用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诗歌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只
要有理有据,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和鼓励。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节):总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
第二部分(第2节):写白桦在雪花中的美。
第三部分(第3节):写白桦在朦胧的寂静中的美。
第四部分(第4节):写白桦在朝霞中的美。
2.引导探究,赏析品鉴。
(1)指名朗读第1节,体会白桦的特点。
预设:
师:这一节诗人主要突出了白桦的什么特点?
生:总写了白桦的洁白的特点。
师:是怎样体现的呢?
生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银霜”和“雪花”形容白
桦树通体洁白的形象。
生2:一个“涂”字准确表现出白桦主干上一层洁白的细皮;
一个“披”字把白桦拟人化了,表明白桦对一身洁白的喜爱,突出
白桦的高洁。
(2)指名朗读第2节,体会白桦的枝叶美。
预设:
师:这一节诗人是怎样描写白桦的枝叶的?
生1:紧承上文,白桦披着一身雪花,那未完全脱去叶的树枝
上落满了松软的积雪,“毛茸茸”的白色的树梢尖儿映衬着紫色的
树枝,仿佛给桦树镶了一道“雪绣的花边”。那毛茸茸的雪枝像串
串绽放的花穗、流苏一般好看。
生2:作者极尽想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赞美雪后的白桦
傲寒挺立的形象。
师:这一节描写极为精彩,让你想起了哪些经典的古诗词名
句?
生1:我想起了唐代诗人岑参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
树万树梨花开。”
生2:我想起了唐代诗人元稹的名句:“千峰笋石千株玉,万
树松萝万朵云。”
(3)指名朗读第3节,体会白桦的气质美。
预设:
师:这一节突出了白桦静中有动的气质美,具体是怎样描绘
的?
生1:“寂静”用“朦胧”来修饰,这是用视觉来写听觉,运
用了通感的手法,写出白桦含蓄而高洁的精神;“玉立”写出它的
挺拔,写出它的气质,写出它的非同凡响。
生2:“灿灿的金晖”,令白桦绚丽辉煌。“闪着”与“玉立”
相呼应,两个动词突出静静挺立的白桦不失一种特别的动态美。
(4)指名朗读第4节,体会白桦的形态美。
预设:
师:这一节诗人是运用什么修辞来描写白桦的?
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是怎样来具体描写的?
生:诗人把白桦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徜徉”用拟人的手法
准确而细腻地描摹了朝霞生成的过程;“姗姗来迟”的朝霞更加衬
托出白桦的秀美,朝霞渲染下的白桦大有“红装素裹,分外妖烧”
之意;一个“抹”字写出了朝霞的多情,在皑皑白雪的衬托下,白
桦闪耀着圣洁的光华,那样洁白,那样傲岸。
四、课堂回顾,感悟升华
预设:男女生交换朗读课文,总结一下学习感悟。
示例:(1)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有动态的
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
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这首诗前两节重在描摹白桦的外在形象,后两节重在表
现白桦的内在气质。为了突出白桦的形象、气质,作者从多方面、
多角度或正面刻画,或侧面烘托,力求塑造的形象鲜明、生动。
(3)诗歌采用四行一节的形式,各节偶句押韵,全诗押通韵,
读来音韵回环和谐,如一首欢快的小夜曲。加之作者在字里行间充
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所以使这种欢快之情增
加了几分深沉。
作业:
1.摘抄诗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整体--涂银霜、披雪花
枝叶——-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
白桦<'形美神更美
叔胛T
〔朝霞下-
一银色的光华
教学反思:
这节课结束了,我有这么几点想法:
一、要想上好一堂课,除研究课本外,还必须研究学生、研究课堂,不仅要研究
教法,更要研究学法。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二、激发学生兴趣非常重要,而要想激发学生兴趣,必须充分地了解学生,这就
要求我们老师一定要走下讲台,多和学生交流,看看学生们关心什么,想要什么,反
感什么,“有的”才能“放矢”。
三、语文教学,贵在读。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老师们要
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去读课文,也许一开始是强迫的,但只要坚持一段时间,相信会有
不少学生喜欢上阅读的。而只要学生能爱上阅读,学好语文就不在话下了。
四、教师必须熟知文章,能从各个角度分析文章,并能站在更高的层面理解文章
主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五、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写法,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运用借物喻人、象征
等手法,理解诗人描写的事物的特点和象征意义。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道理,结合自
己的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主任签字总课时签字日期
12、在天晴了的时候
周次备课人日期
课题12、在天晴了的时候课时第一课时
1.会认“炫、怯、曝”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温柔、炫耀、月旦怯”等词
语。
教学目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刍然的思想
感情。
3.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
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中感悟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学难点
的思想感情。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准备
课前准备
学具
准备
教学过程
思考与调整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
导语:同学们,在下过雨、天放晴之后你们有没有到郊外、
田间去过呢?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们还记得空气中充满
的泥土味儿吗?不管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
一下大自然美丽的情怀,去学习一首清新的诗歌一一《在天晴了的
时候》。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中国
诗坛负有盛名的“雨巷诗人”。他的早期作品大都吟咏个人的悒郁
情怀和生活遭遇;后期诗作表现出反抗精神,情调趋向明朗。其生
前结集出版的诗集有《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2.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
字音。
xuangouqiepuchisheyun
会认的字:炫耀尘垢胆怯曝着赤着涉过晕皱
♦读准字音:
“怯"读"qie",不能读成“qu”或“qi”;“曝”和“晕”
都是多音字,在文中分别读“pti”和“yM”。
♦多音字:
rpu曝晒ryun日晕
曝,晕4
Ibao曝光Iyun晕倒
♦形近字示例:
r炫(炫耀)r曝(曝露)
1眩(眩晕)1瀑(瀑布)
(2)重点词语释义。
[炫耀]①照耀。②夸耀。
[尘垢]灰尘和污垢。
[胆怯]胆小;缺少勇气。
[阴霾]霾的通称。
[晕皱]把水表面吹得起波澜。
4.学生练习书写、识记,教师巡视、纠正。
三、深入研读,欣赏美景
1.自由朗读诗歌的第1节,想一想诗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
景物。用横线把景物名称画出来。
2.指名反馈。
生: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
3.找出相关的诗句,读一读,结合词语,想象画面。
(1)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预设:结合“凉
爽”和“温柔”理解)
师:怎么理解“凉爽”和“温柔”?(预设:体会拟人的修
辞)
生1:雨后天空放晴,会让人感觉清凉很多。
生2:雨水像母亲的乳汁一样滋润着万物,它也拥有如同母亲
一样温柔的情怀。
(2)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预设:结合
“炫耀”和“尘垢”理解)
师:你见过雨过天晴的小草吗?在作者的眼里有什么不同?
(预设:体会拟人的修辞)
生: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但写出了小草的干净
碧绿,而且写它像人一样洗净了灰尘和污垢,仿佛在夸耀着自己。
师: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
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预设:结合词语“胆怯”和“绽透”
理解)
师:默读描写小白菊的句子,说一说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作者写小白菊胆小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雨后小白菊的姿态之美。
师小结:是啊,就连再娇小、再胆怯的小白菊都会在阳光中
绽放自己最美的一面,可见生命的力量真是让人折服。(指名有感
情地朗读)
(4)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五彩的
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预设:结合词语“书页”和“曝
着"理解)
师:这里的“书页”指什么?
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凤蝶儿的翅膀比喻成书页。
师小结:美丽的凤蝶儿不但像人们一样自在悠闲,而且它那
美丽的翅膀又像装饰了美丽色彩和智慧的书页,多么的诗情画意!
谁能读出凤蝶儿的美丽?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师:通过第1节的学习,我们在雨后初晴的小径中看到了大自
然的美丽景色,如身临其境。为什么作者能写出这么美的诗歌?
生1: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2:因为诗人心思细腻,热爱大自然。
师小结:作者运用细腻的心思,怀着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
感,虽然并没有直接描写,但是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赋
予景物以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都
是鲜活的、有生命的。怎能不让我们身临其境呢?
四、拓展思维,丰富画面
1.雨后的景色多美呀!所以作者不断地倡议我们在天晴的时候
出去走走,我们一起来读读第2节。
2.同学们,天晴了,除了可以看到润湿的小路、炫耀着新绿的
小草、绽放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还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象
呢?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第3节。
3.指名反馈:诗歌描绘的天晴后所看到的景象有哪些?(预设:
结合词语“阴霾”和“晕皱”理解)
生1: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乌云散了,一切显得那样的明朗。
生2:溪中波光荡漾,林中树影婆娑,天空云儿闲游……
4.拓展思维:你留心观察过雨后天晴时的景象吗?把你看到
的、听到的说一说。
五、总结全文,学有所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
小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自然风光图,景物
清新自然,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我们一起欣赏这幅图,
来品味诗中的语言,感受诗中的美景。(学生朗读)同学们,生活
中处处有美,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和戴望舒一样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留心观察,发现更多的美。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学生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之诵读的你,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诗的意境、大自然的美丽O
之绘画的你,可以画出这幅清新的雨过天晴自然风光图。
t写作的你,可以写写雨过天晴时的景象。
之国学的你,可以搜集诗词,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景物: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执
在天晴了的时候人物:赤脚、携手、踏新泥、涉溪流
1水、云:溪水晕皱,云儿闲游J柔J目2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首生动、富有情趣的小诗,教学时主要是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诗的意
境、大自然的美丽。学生学习热情很高涨,都能够根据教师的讲解阅读本诗。我想本
课教学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们对于生字新词达到了会读会认的程度,根据上下文也能理解。
二、在理解熟读的基础上达到了会背的程度,就连平时表现不积极的同学也能背
下来。
三、对修辞手法的教学很成功。如诗中:“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
的头。”学生们根据以前的经验知道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为了加深印象,我还
让他们进行练说。
另外,在教学中我也有不足的地方:
一、对于本文挖掘得不够深。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幽远,有很多诗句都蕴含
着很深的意境。但是我在本节课中有很多词语挖掘得不够深刻,例如“润”“暗
绿”“晕皱”等,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人用词的绝妙。
二、对于最后一节的设计过于草率,最后一节应该是情感的升华,但是我在设计
上过于简单,所以没能达到情感上的升华。我想如果抓住一些重点词语让学生进一步
理解,效果会更好。
通过教学本课,我想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误,只要我们是认真教了,改了,那么我
们的效率就一定能提高,因为我们也是在探索中求得真理。今后我会努力使自己的教
学走向完美。
主任签字总课时签字日期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
周次备课人日期
课题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课时第一课时
1.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目标2.通过举办诗歌朗诵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加强对诗歌的积
累和理解。
1.明确编辑诗集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
2.注意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
教学难点4.增强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加强对诗歌的积累和理解。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准备
课前准备
学具
准备
教学过程
思考与调整
一、激情导入,引出主题
1.游戏导入。
导语: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
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
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
出屈原、李白、杜甫、艾青、郭沫若等许多有名的诗人。今天,我
们就一起去欣赏诗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首先我们一起来
做个游戏吧!
(1)出示游戏规则:教师说出古今一些诗词名句(或诗人),
学生抢答出其作者及出处(或说出他的一些名句)。
(2)课件出示题目,学生抢答。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世I《行路难》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甫《春望》
②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2.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
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地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轻叩诗
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编小诗集
过渡: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著名诗人的佳作,
也收集了许多好诗,有些同学还自己动手写诗,当起了小诗人。这
么多我们喜欢的诗犹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那我们就把这些珍珠串
成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吧!现在我们将要进行的活动就是“合作编
小诗集”。
1.收集诗歌。
明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诗歌。在此
基础上用查找资料、采访等形式收集诗歌。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网
络等信息渠道,没有网络、图书馆的地方可以记录当地的民歌、童
谣等。还可以收集整理自己或身边人创作的诗歌。
2.整理资料。
明确: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说理诗等;按题材分:
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等;按形式分:格律诗(律诗、
词、曲等)、自由诗、散文诗等;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等;
按国家和作者分:中国诗、外国诗;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
(课件出示)
诗歌分类表整理人:
类别诗歌的题目作者
3.版面设计。先给诗歌内容设计版式,并配上相应的插图,再
给诗集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制作封面和目录,最后装订成册。
4.合作展示。
(1)诗集编好了,我们来欣赏吧!小组把诗集放在展示台上,
并派代表介绍。
(2)同学们评一评,可从书写、编排、美化等方面评。
(3)选出优秀的诗集交流,在班级里展示,还可以请家长参
观和评议。
三、举办诗歌朗诵会
1.在班里分组讨论一下,怎样开好诗歌朗诵会。
(1)确定内容,诗歌朗诵会朗诵的诗,可以是收集的诗,也
可以是自己写的诗。利用教材是现成的,本单元就是诗歌单元,四
篇课文都可以作为朗诵的题材。
(2)小组内商定形式,可以展示,也可以比赛。
(3)全班商议可以是小组合作参加,也可以是小组初选后,
推荐代表参加。
(4)确定朗诵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个人朗诵,可以男
女对诵,可以小组合诵,可以是诗表演,还可以配乐朗诵。
(5)朗诵时要做到:用普通话朗读,读音准确,有节奏、有
感情地朗读,朗读中表情、手势要自然。
(6)组织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团队领导力与管理研究-洞察阐释
- 【正版授权】 ISO/IEC 15421:2010 F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 techniques - Bar code master test specifications
- 【正版授权】 ISO/IEC 8183:2023 F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Data life cycle framework
- 【永磁同步电机的速度环模型预测控制分析计算2500字】
- 【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4100字】
- 2025至2030中国白色家电行业市场运行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方向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男士商务正装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评估分析
- 2025至2030中国用于食品和饮料的金属罐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玻璃门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评估分析
- 2025至2030中国玫瑰花露行业供需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铜冶炼行业发展现状及应用需求现状分析报告
- 茶园租赁合同(含茶叶加工销售)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浮式液化天然气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药品连锁总部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中国家用清洁工具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0617国金证券机器人行业研究垂直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的野望416mb
- 管理类本科论文
- 招商人员笔试题目及答案
- 物理●湖北卷丨2024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
- 全科规培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荧光原位杂交(FISH)探针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