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上学期高三语文第三月模拟评估卷(三)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ROMAN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敦煌地区约500个石窟中,都绘有大量的飞天形象。它是由佛教中的干闼婆和紧那罗演化而来的神像。敦煌飞天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千姿百态,千变万化。这是在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来飞天艺术的成就,发展创作出来的敦煌飞天形象。敦煌早期飞天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藻井、佛龛上沿和本土故事画主体人物的头上。北魏时期飞天所画的范围已扩大到说法图中和佛龛内两侧。飞天形象虽然还保留着西域飞天的特点,但已发生了变化,逐渐向敦煌飞天转变。如北魏226窟北壁后部说法图西侧上方的一身散花飞天,脸型由椭圆变为长条但丰满,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身材修长,衣裙飘曳,横空飞翔,豪迈大方,势如飞鹤,鲜花飘香,姿势优美,动感特强。隋代飞天正处在融合、探索、创新时期。主要表现在体型不同,身材修长,比例适度,腰姿柔软,绰约多姿。脸型有的清秀,有的丰圆。服饰不同,有上身半裸的,有穿大袖长袍的,有穿短衬长袍的。飞态不同,有单飞的,有群飞的,有上飞的,下飞的,逆风飞的,顺风飞的……到了唐代,敦煌飞天已完成了中外吸收、融合的历程,完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达到了艺术的顶峰。唐代洞窟的四壁画满了大型经变画。飞天不仅画在藻井、佛龛上,大部分画在经变画中。佛陀在极乐世界正中说法,飞天飞绕在上空,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挥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那迎风摆动的衣裙,飘飘翻卷的彩带,使飞天飞得轻盈巧妙、潇洒自如、妩媚动人。五代、宋以后的飞天,在造型动态上无所创新,逐步走向公式化,飞天的风格特点虽不同,但一代不如一代,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艺术生命。(选自《地理中国》)材料二:飞天形象最为匀谐最富于动势是在盛唐。这一时代的飞天,身后系着极长的飘带,有时可以长过身长的几倍。无疑地,盛唐的画技和画风曾经使这一时代的飞天生色不少,所谓“吴带当风”对于盛唐飞天的舞动美是贡献了极大力量的。飞天的飞动是依靠飘带,这显示了古人令人惊叹的创造才能。靠飘带飞动,比起靠双翼飞动来,有着说不尽的美学韵味。如果有双翼,飞天就不会如此美,因为那样一来,她就成了非人非鸟的怪物,这就对美有所损伤,而飘带则是人衣饰中常见的部分,由夸张飘带而带来的飞动美,使人感到亲切而圣洁;当然飘带又不等于常人的衣饰,它在飞天身上实际起了翅膀的作用,然而作为一种带有强烈舞蹈素质的艺术造型,飞天用飘带比用翅膀不知要高明多少倍。它是对人衣饰的一种升华,而不是仿照鸟类双翅的一种沉降,提高了美的品格,而且飘带所起的作用不仅仅是可以飘载在空际,它有着更高的艺术任务和更积极的美学意义。由于这些飘带的千变万化,形成内在的力感可以向任何方向去呈现,把飞天本体的力感扩展到周围的空间去,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力的世界,飞天强烈饱满的舞蹈素质正是这样取得的。蓬勃发展的盛唐舞蹈对于飞天形象的提高也是毋庸置疑的。飞天可以视为羽人形象的发展,它对羽人形象作了根本的改造,汰除了羽人身上的毛羽而代之以灵动飞舞的飘带。仙人毛羽变而为裙裾衣带,这在盛唐的“霓裳羽衣”一词中还留有蛛丝马迹。“霓裳羽衣”,既非毛羽,也非生活中的一般服饰。羽人是对人的神仙化,毛羽变而为羽衣,是否定之否定,但仍神仙的。我国飞天是华夏文化的雨露浇灌出来的。把敦煌飞天与中亚、西亚和印度飞天作一比较,就更能明飏敦煌飞天鲜明的中原特色。(摘编自木容《敦煌:空中的舞蹈》,《南北桥》2011年第3期)材料三:在海上丝路开通之前,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自神州腹地经由河西走廊,穿过敦煌,向西而去,传布世界。同时,源自西方的几大文明亦在同一条路线上源源不绝地输入进来。东西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便在大漠荒滩上撞出一个光华灿烂的敦煌。但敦煌不是东西方文化的混合物,也不是多种文化相互作用后的呈现。它的主体是中华文化。我们可以从莫高窟壁画史清晰地看到外来文化(主要是佛教文化和希腊化的佛教艺术)渐次中国化的奇妙过程。而在这个主体中间还有一个具体的强有力的地域性的文化主体——西北少数民族。从莫高窟历史的初期看,域外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影响总是交替出现。中华文化这个主体的牢牢确立,是在初唐至盛唐时期。唐代文化在当时世界处于强势地位,能够成功改造乃至同化外来文化。当大唐把它的权力范围一直扩展到遥远的中亚,客观上敦煌就移向了大唐的文化中心。唐代是中原文化进入莫高窟的高潮,从儒家的入世观念到艺术审美方式,全方位地统治并改造了莫高窟的佛陀世界。对于外来的佛教来说,中国化就是文化上的同化,所以佛教的中国化和佛教艺术的中国化,都是在大唐完成的。这个中国化的结果便是敦煌样式的最终形成。自先秦到两汉,戎、羌、匈奴、吐蕃、党项、蒙古等多个民族,都曾轮流称霸敦煌。尽管他们各自的风习不同,但同样艰辛的生活迫使他们必备勇猛、进取、炽烈、浪漫、豪放与自由自在的气质。就是这种北方各民族共有的精神气质与文化特征,形成了敦煌样式深在的文化主体。在强盛的大唐文化熔化莫高窟、进行再造的同时,西北民族把自己的精神溶液兑了进去,从而使西北民族精神气质成了敦煌的主调,形成了敦煌独一无二的冲击力和魅力。敦煌艺术的冲击力,首先来自那些在大漠荒原上纵骑狂奔的西北人不竭的激情。这激情在洞窟内就化为炽烈的色彩和飞动的线条,以及四壁和穹顶充满动感的形象。至于敦煌壁画上处处可见的飞天,离不开西部人对他们头顶上那个无限高远的天空的想象。再加上他们自由个性的舒展,佛教中的乾闼婆和紧那罗,便被他们发挥得美妙神奇,变化万端。他们还把这神佛飞翔的天空搬到洞窟里来,铺满窟顶。世界任何石窟的穹顶也没有敦煌这样灿烂华美,充满了想象。敦煌艺术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其中一个独立的艺术样式与文化样式。对于丝路上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整体的中华文化是敦煌石窟的文化主体;对于中华文化范围内各个民族和各个地域之间的多元交流,西北民族的精神气质是敦煌艺术的主体。只有确认这个主体及其独具的样式,我们才是真正读懂了艺术的敦煌。(取材于冯骥才《中国的敦煌,人类的敦煌》)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敦煌早期的飞天发展至北魏时期,所画的范围已经扩大到说法图中和佛龛内两侧,体现出逐渐向敦煌飞天转变的特点。B.隋代飞天正处在融合、探索、创新时期,身材修长,比例适度,腰姿柔软,绰约多姿,脸型全都清秀﹑美丽丰圆。C.飞天依靠飘带飞动,它成为一种带有强烈舞蹈素质的艺术造型,与蓬勃发展的盛唐舞蹈也不无关系。D.莫高窟的四壁和穹顶灿烂华美、充满动感,这离不开西北民族不竭的激情、浪漫的想象和自由舒展的个性。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历史上不同民族轮番统治敦煌,为敦煌带来各自不同的风俗文化,从而形成了敦煌样式深在的文化主体。B.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展现的是外来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和佛教艺术在中国逐渐被同化的过程。C.飞天如果拥有了双翼,就不会如此之美,因为那样一来,飞天就成了非人非鸟的怪物,从而缺失了美。D.唐代敦煌飞天完成了中外吸收、融合的历程,形成了最富匀谐与动势的风格,达到了艺术的顶峰。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唐代飞天飘带美学韵味的一项是(3分)A.飞动的飘带彰显一种舞动美 B.升华了的飘带提高了美的品格C.变化的飘带体现力的扩展美 D.飞动的飘带起到了翅膀的作用4.根据文章内容梳理飞天形象发展与演进的三个阶段并概括敦煌飞天的形象特点。(4分)5.作者为什么说敦煌艺术“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其中一个独立的艺术样式与文化样式”,请根据文意分条概括。(6分)【答案】1.B2.D3.B4.第一阶段:北魏时期,由早期的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藻井、佛龛上沿和本土故事画主体人物的头上转化到范围已扩大到说法图中和佛龛内两侧。特点:飞天形象虽然还保留着西域飞天的特点,但已逐渐向敦煌飞天转变。姿势优美,动感很强。
第二阶段:隋代正处在融合、探索、创新时期。特点:体型不同,脸型多样,服饰不同,飞态不同。
第三阶段:唐代,敦煌飞天已完成了中外吸收、融合的历程,完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达到了艺术的顶峰。特点:形象最为匀谐最富于动势。5.第一:敦煌艺术在唐代时,唐代文化在当时世界处于强势地位,能够成功改造乃至同化外来文化。这个中国化的结果便是敦煌样式的最终形成。
第二:敦煌艺术是北方各民族共有的精神气质与文化特征的体现,这才形成了敦煌样式深在的文化主体。
第三:敦煌艺术对于丝路上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有重要作用,整体的中华文化是敦煌石窟的文化主体。【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隋代飞天……脸型全都清秀﹑美丽丰圆”表述错误。原文说“隋代飞天……脸型有的清秀,有的丰圆”。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的能力。A.“为敦煌带来各自不同的风俗文化”错误,结合原文材料三的第三段“自先秦到两汉,戎、羌、匈奴、吐蕃、党项、蒙古等多个民族,都曾轮流称霸敦煌。尽管他们各自的风习不同,但同样艰辛的生活迫使他们必备勇猛、进取、炽烈、浪漫、豪放与自由自在的气质。就是这种北方各民族共有的精神气质与文化特征,形成了敦煌样式深在的文化主体”分析,选项曲解文意,应该是共有的气质与文化特征形成了敦煌样式深在的文化主体。B.“外来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和佛教艺术在中国逐渐被同化的过程”错误,文中结尾段说“敦煌艺术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其中一个独立的艺术样式与文化样式。对于丝路上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整体的中华文化是敦煌石窟的文化主体;对于中华文化范围内各个民族和各个地域之间的多元交流,西北民族的精神气质是敦煌艺术的主体。只有确认这个主体及其独具的样式,我们才是真正读懂了艺术的敦煌”,可见选项曲解文意偷换概念。C.“飞天如果拥有了双翼,……从而缺失了美”错误,原文材料二“如果有双翼,飞天就不会如此美,因为那样一来,她就成了非人非鸟的怪物,这就对美有所损伤”,可见选项表述绝对。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B.“升华了的飘带提高了美的品格”错误。原文材料一第三段为“飞天的飞动是依靠飘带,这显示了古人令人惊叹的创造才能。靠飘带飞动,比起靠双翼飞动来,有着说不尽的美学韵味。如果有双翼,飞天就不会如此美,因为那样一来,她就成了非人非鸟的怪物,这就对美有所损伤,而飘带则是人衣饰中常见的部分,由夸张飘带而带来的飞动美,使人感到亲切而圣洁;当然飘带又不等于常人的衣饰,它在飞天身上实际起了翅膀的作用,然而作为一种带有强烈舞蹈素质的艺术造型,飞天用飘带比用翅膀不知要高明多少倍”,可见ACD均属于唐代飞天飘带美学韵味。结合该段“它是对人衣饰的一种升华,而不是仿照鸟类双翅的一种沉降,提高了美的品格”信息,可见“升华了的飘带提高了美的品格”,表述错误不属于唐代飞天飘带美学韵味。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由原文材料一“北魏时期飞天所画的范围已扩大到说法图中和佛龛内两侧”“飞天形象虽然还保留着西域飞天的特点,但已发生了变化,逐渐向敦煌飞天转变。如北魏226窟北壁后部说法图西侧上方的一身散花飞天,脸型由椭圆变为长条但丰满,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身材修长,衣裙飘曳,横空飞翔,豪迈大方,势如飞鹤,鲜花飘香,姿势优美,动感特强”可以概括出第一阶段。由“隋代飞天正处在融合、探索、创新时期。主要表现在体型不同,身材修长,比例适度,腰姿柔软,绰约多姿。脸型有的清秀,有的丰圆。服饰不同,有上身半裸的,有穿大袖长袍的,有穿短衬长袍的。飞态不同,有单飞的,有群飞的,有上飞的,下飞的,逆风飞的,顺风飞的……”可以概括出第二阶段。由“到了唐代,敦煌飞天已完成了中外吸收、融合的历程,完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达到了艺术的顶峰。唐代洞窟的四壁画满了大型经变画。飞天不仅画在藻井、佛龛上,大部分画在经变画中。佛陀在极乐世界正中说法,飞天飞绕在上空,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挥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那迎风摆动的衣裙,飘飘翻卷的彩带,使飞天飞得轻盈巧妙、潇洒自如、妩媚动人”可以概括出第三阶段。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观点的能力。本题要围绕敦煌艺术的特点,以及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来回答。原文材料二“飞天形象最为匀谐最富于动势是在盛唐”“飞天的飞动是依靠飘带,这显示了古人令人惊叹的创造才能”,可以概括出第一点:敦煌艺术在唐代时,唐代文化在当时世界处于强势地位,能够成功改造乃至同化外来文化。这个中国化的结果便是敦煌样式的最终形成。原文材料三“在强盛的大唐文化熔化莫高窟、进行再造的同时,西北民族把自己的精神溶液兑了进去,从而使西北民族精神气质成了敦煌的主调,形成了敦煌独一无二的冲击力和魅力”可以概括出第二点:敦煌艺术是北方各民族共有的精神气质与文化特征的体现,这才形成了敦煌样式深在的文化主体。原文材料三“对于丝路上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整体的中华文化是敦煌石窟的文化主体;对于中华文化范围内各个民族和各个地域之间的多元交流,西北民族的精神气质是敦煌艺术的主体”可以概括出第三点:敦煌艺术对于丝路上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有重要作用,整体的中华文化是敦煌石窟的文化主体。(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烟雨南湖沈裕慎①江南的雨,像细丝,如牛毛,稀稀疏疏,似梦似幻。放眼看去,整个天地笼罩在袅袅的烟雾里,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②虽然时间过去这么久了,但我仍然清楚地记得,那天的南湖是飘着雨丝的,仿佛就在眼前。人生之事,有不可不忘者,有不可忘者。南湖的这种记忆,就已经深深镌刻在我的心灵底处。③“七一”之际,我来到了这个中国革命航船的起航地——嘉兴南湖。我到了渡口,登上渡船,船儿一摇一晃地缓缓前进。这又给诗一样的环境,增添了一点诗情画意。这轻吹的风,这荡漾的波,掸拂了我旅途的疲劳,洗却了我旅途的风尘。俗称小瀛洲的湖心岛,在烟霭似纱里显得分外迷人,恰如一幅写意的水墨画,把南湖装扮的更加如梦如幻。踏上游船,向往与感动仿佛就在那个瞬间,凝结成一腔庄严的敬畏。我又一次在若有若无的细雨中,体会到了烟雨南湖。④湖心岛掩映在浓浓的绿色里,历经千年的烟雨楼,仍傲然挺立。匾额上“烟雨楼”三个大字,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手书,笔力遒劲。楼的下面大厅的两根立柱上,有董必武在1963年12月写的一副对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雨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岛上还有清辉堂、乾坤碑等等多个景点,“清辉堂”是一座门厅,堂后面四周有短墙曲阑,碉楼画阁,其中假山耸峙,花木繁多。⑤我跨进大门,步入庭院,天地不大,却是亭楼阁榭,式式俱全,假山曲径,安排得当,古树盆景,搭配有效,常绿灌木青青,应时花儿开放。登烟雨楼,则又是一番景象,看不见岸边,看不见水面,只见这800多亩的湖面上,烟雾腾腾,如万家举炊,炊烟飘忽;又如蓬莱仙岛,仙云绕缭。这是我不禁想起苏东坡咏杭州西湖的诗句:“湖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⑥烟雨楼坐北朝南,重檐飞翼,雄伟壮丽,古朴典雅。始建于五代后晋,因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而得名,晨烟暮雨,非烟非雨,以若隐若现的缥缈媚态著称。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知府龚魁拔修楼阁増建庭轩,取名“瀛洲胜景”。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领兵攻取嘉兴,在烟雨楼驻扎过部队。1645年清兵攻打烟雨楼,楼被焚毁。清朝顺治年间(1664年)知府许焕又重建。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清兵围攻镇守嘉兴城的太平军时,烟雨楼又被清兵炮火摧毁。这样,烟雨楼数十年凄惨荒凉,一直到1918年才重建。烟雨楼历经沧桑,为江南知名胜景,相传为我国八大明楼之一。历代文人墨客在此题诗留画,亦曾有六个皇帝到过此地,可谓人文名胜。⑦南湖因地处嘉兴城南而得名。1921年7月1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的望志路106号召开,因被法捕房的密探所窥,参加会议的代表才移师嘉兴南湖。当时,会议是在一艘单夹弄丝网游船上召开的。一个年轻女性不经意间的一条建议,改变了一个会议的进程,让一个湖声名远播,让这条船名扬千古。那个女子的名字叫王会悟,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那个湖是她家乡的嘉兴南湖,那条普普通通的小船也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南湖红船。只可惜,当年开会的游船,在抗战中毁于战火。现在的游船,是1959年根据当事人回忆,呈请中国一大代表董必武审定,在模型原样仿制的一艘画舫。1964年4月,董必武同志视察南湖,仔细察看纪念船后,感慨万千,遂题诗一首:“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⑧这条船是一条单夹弄丝网船,长约16米,宽3米,船头宽平,内有前舱、中舱、房舱和后舱,右边有一条夹弄贯通,会议就是在船的中舱进行的。10多个代表,围桌而坐。毛泽东坐在右侧的小凳上,他目光睿智、慈祥坚定,风吹动着他的头发,身上穿的长衫衣纹清晰可辨,手中的文件纸卷页翻,页页可数;董必武坐在船舱正前靠右的位置上,手捧书籍思考着问题;李达在阅读,他还习惯地用手推了推眼镜;张国焘则正襟危坐;其他人何叔衡、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刘仁静、李汉俊、包惠僧、周佛海等人则热烈讨论着。在这条红船上,跌宕起伏中召开的一大取得了重要成果;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党纲》,讨论通过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1961年8月,董必武在京汉线的列车中,回忆起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王尽美与邓恩铭,写下了《忆王尽美同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⑨红船启航,就在那个火红的7月。一束闪烁的星火,疾速蔓延,把中华儿女的激情燃烧,把黑暗的角落照亮,以不可阻挡之势,燎原于华夏大地。毛泽东后来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航船就从南湖扬帆起航了,尽管前面是风刀霜剑,尽管有一路的惊涛骇浪,但这艘红船就这样义无反顾地绕过几多暗礁,穿越无数险滩,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气魄,最终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鲜亮晨曦。⑩红船如一支巨大摇篮,悠然停放南湖一隅,瞻仰的人群川流不息。依依惜别的一刻,凝眸回望,夕阳斜照,霞光如织,仿佛在一池红韵的湖面上织出镰刀斧头的图案,瞬间凝结成一面神圣的旗帜,正因为如此,这艘承载中国革命未来的“母亲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史册的名字:红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引用苏东坡和杜牧的诗句,写出了南湖景色的飘渺虚幻,表达了作者对湖光山色的喜爱,凸显了文章主旨。B.文章写烟雨楼,就是写南湖。第⑥自然段叙述了楼阁明清时期的兴衰经历,从而展现南湖丰富的历史人文气息。C.文章写中共“一大”因被密探发现而临时易地,嘉兴南湖及一艘游船从此声名远播,一个偶然的决定书写了历史。D.文章对与会人员举动进行镜头组合式描写,画面感强,写出了与会人员对革命的使命感,突出了会议的重要作用。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写湖心岛分外迷人,如一幅写意的水墨画,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南湖烟雨梦幻般的景色,照应标题。B.文章写景时语言富有特色,多用短句,简洁明快,节奏感强,文言化表达别有韵味,形成古朴典雅的艺术效果。C.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暗礁”“险滩”“火种”“红船”等词语,表现了革命路途的艰险,又孕含着革命的希望。D.文章最后两段化虚为实,既写出了南湖“一大”对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意义,又写出了对革命精神的伟大传承。8.文章写南湖,多次引用董必武的对联、诗歌,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9.“形散神聚”是散文的主要特点,请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烟雨南湖”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分)【答案】6.A7.D8.①真实再现会议场景,帮助读者重温革命历程,领略南湖革命气息;②对南湖游船建党、引领中国革命启航的高度评价;③将对南湖的描写与革命历史相结合,虚实相生,对当年一同参加“一大”会议的革命战友的深切怀念。9.①文章首先写南湖的自然烟雨,意境朦胧,如梦如幻,富有诗情画意。②其次写南湖历史烟雨,历经兴衰,几度修建,富有历史沧桑。③最后写革命烟雨,南湖是中共“一大”召开地,是革命的起点,经过战争风雨,迎来新中国。【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凸显了文章主旨”错误。苏东坡和杜牧的诗句的引用旨在突出南湖景色的飘渺虚幻以及作者的喜爱之情,不能体现主旨。故选A。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D.“文章最后两段化虚为实”错误,“红船”本是具体的实在的,但最后两段说“中国革命的航船就从南湖扬帆起航了,尽管前面是风刀霜剑,尽管有一路的惊涛骇浪,但这艘红船就这样义无反顾地绕过几多暗礁,穿越无数险滩”,这里的“红船”就不仅仅是指嘉兴南湖的那条船了,所以应是化实为虚。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情节段落作用的能力。第一次引用是董必武在1963年12月写的一副对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雨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这是写出了对革命岁月的深情追忆。第二次引用是1964年4月,董必武同志视察南湖,仔细察看纪念船后,感慨万千,遂题诗一首:“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濛访旧踪”,再现会议场景,对南湖游船建党、引领中国革命启航的高度评价。第三次引用是1961年8月,董必武在京汉线的列车中,回忆起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王尽美与邓恩铭,写下了《忆王尽美同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写出了对革命战友的深切怀念。作者通过对董必武诗句与对联的引用,把对南湖的描写与革命历史相结合,虚实相生,富有文学色彩和底蕴美。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由题干可知,本文标题“烟雨南湖”统摄全文,考生需要梳理文章思路,找出文章中与“烟雨南湖”相关的内容。“烟雨南湖”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烟雨”,二是“南湖”。“南湖”是具体的地方,“烟雨”也是实指的景,如前三段写到“江南的雨,像细丝,如牛毛,稀稀疏疏,似梦似幻。放眼看去,整个天地笼罩在袅袅的烟雾里,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那天的南湖是飘着雨丝的,仿佛就在眼前”“这又给诗一样的环境,增添了一点诗情画意。这轻吹的风,这荡漾的波,掸拂了我旅途的疲劳,洗却了我旅途的风尘。俗称小瀛洲的湖心岛,在烟霭似纱里显得分外迷人,恰如一幅写意的水墨画,把南湖装扮的更加如梦如幻”“我又一次在若有若无的细雨中,体会到了烟雨南湖”,这是描写南湖的自然烟雨,突出其景象的如梦似幻。由“南湖”而提到“烟雨楼”,作者在四、五、六段讲述了南湖的历史变迁,如“湖心岛掩映在浓浓的绿色里,历经千年的烟雨楼,扔傲然挺立“烟雨楼坐北朝南,重檐飞翼,雄伟壮丽,古朴典雅。始建于五代后晋”“明朝万历十年……”“1645年清兵攻打烟雨楼……”“清朝顺治年间(1664年)知府许焕又重建”,这是写南湖历经兴衰,富有历史沧桑,这是南湖的历史烟雨。同时“南湖”又是革命的起点,七、八、九段介绍了南湖的革命烟雨,如“南湖因地处嘉兴城南而得名。1921年7月1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的望志路106号召开,因被法捕房的密探所窥,参加会议的代表才移师嘉兴南湖。当时,会议是在一艘单夹弄丝网游船上召开的”“会议就是在船的中舱进行的”“红船启航,就在那个火红的7月”“把黑暗的角落照亮,以不可阻挡之势,燎原于华夏大地”“最终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鲜亮晨曦”,这里展现的是南湖对于革命的意义,对于中国的意义。由此可知,标题可以统摄全篇。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太平兴国元年十二月己未,(太宗)诏群臣论列者,即时引对,言路无雍。二年春正月帝亲试礼部举人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执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及还,语帝曰:“我幸西都,惟得一张齐贤耳!我不欲爵之以官,异时可使辅尔为相也。”至是,齐贤亦在选中,有司误寘下第,帝览之,故一榜尽赐进士及第。又诏礼部阅其十五举以上及诸科,并赐出身。帝谓侍臣曰:“朕欲博求俊彦于科场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六年九月,左拾遗田锡上封事,言军国要机一,朝廷大体四,帝优诏褒答。端拱元年五月,诏就崇文院中堂建秘阁,分三馆书籍置其中,以吏部侍郎李至兼秘书监。帝谓至曰:“人君当淡然无欲,勿使嗜好形见于外,则奸邪无自入。朕无他好,但喜读书,多见古今成败,善者从之,不善者改之,如斯而已。”至每与同官观书阁下,帝必遣使赐宴。内侍侯莫陈利用以幻术得幸,骄恣不法,赵普按其罪,请诛之。帝曰:“岂有万乘之主,不能庇一人乎!”普曰:“陛下不诛则乱天下法,法可惜,此一竖子何足惜哉!”帝乃命诛之。淳化二年,帝以旱蝗,召近臣问以得失,众以天数对。寇准独曰:“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复召准问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之,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请复坐,事决乃退。帝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徽也。”(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太宗致治》)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年春正月∕帝亲试礼部举人∕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执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B.二年春正月∕帝亲试礼部举人∕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执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C.二年春正月∕帝亲试礼部举人∕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执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D.二年春正月∕帝亲试礼部举人∕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执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出身,科举时代为考中录选者所规定的身份、资格。宋代时,中乡试称及第出身。B.上封事,古代臣下上书言事时,将奏章用皂囊缄封呈进,以防泄漏,谓之“上封事”。C.中堂,原指正中的厅堂,正室;在明清时代,也称内阁大学士为中堂。文中指前者。D.万乘,古代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为一乘,国之大小以兵车多少来衡量,万乘为大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了使大宋长治久安,太宗求贤若渴,在参加科举考试的众举子中广选人才,希望能发现几个治国能臣。B.太宗喜欢读书,并非为了猎奇,而是为了从书籍中借鉴历史得失,学习治国方略,维护大宋的统治。C.王沔的弟弟贪污受贿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罚,寇准当着二府大臣的面指出太宗的这个错误,太宗接受寇准的进言,并加以改正。D.太宗曾下诏群臣,要求他们当面提出建议,使得言路畅通;对于大臣们上奏的对国家有利的建言,他也能做到尽量接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帝以旱蝗,召近臣问以得失,众以天数对。(2)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请复坐,事决乃退。14.圣君之所以为圣,因其能超越常人之情。请结合太宗之事简析。(3分)【答案】10.B11.A12.C13.(1)皇帝因为国家遭遇干旱和蝗灾,召见近臣询问他们国家有什么失误,众大臣用这是天数来答复。(2)寇准曾经在大殿中奏事,与太宗说话不投机,太宗生气地站起来(想离去),寇准就拉着太宗的衣服请他再坐下,事情解决了才让太宗离开。14.太宗想庇护自己喜欢的人,作为一国之尊,是人之常情;但此人犯法,作为圣君,必须依法杀他。寇准批评他,作为一国之尊不高兴是人之常情;但为了国家的统治,他只能接纳大臣的诤言,这又是圣君的特点。【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本句意为:太平兴国二年春天正月,太祖皇帝亲自在礼部主持考试选拔举人,当初太祖到洛阳,张齐贤以平民身份到太祖马前献策,逐条陈述十件事,其中有四件符合太祖的意思,齐贤坚持认为十条都是好的,太祖发怒,令武士把他拖出去了。“洛阳”是“幸”的宾语,“张齐贤”是后句的主语,应在二者中间断开,排除AC。“其余”修饰“策”,是“皆善”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宋代时,中乡试称及第出身”错误,乡试并非“及第”,只有殿试一等进士成为进士及第。乡试考中应为举人出身。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概述原文内容的能力。C.“寇准当着二府大臣的面指出太宗的这个错误”错误,根据原文“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可知,这个错误并非太宗的,而是王沔包庇亲弟的错误,故而太宗切责王沔。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以”,因为;“得失”,偏义复词,指失误;“天数”,天道自然运行规律。(2)“尝”,曾经;“不合”,不投机;“辄”,就;“引”,牵,拉;“复”,再;“乃”,才。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因其能超越常人之情”,即能够超出常人的情感,作出理智的判断;如“太宗怒,起入禁中”“语不合,帝怒起”等可见,太宗遇见不符合自己心意、被批评时,会生气,这是人之常情。但他能够“顷之,复召准问不平状”“事决乃退。帝嘉之”可见,他又能在怒气平复后接纳大臣诤言,而不是一意孤行;又如“内侍侯莫陈利用以幻术得幸,骄恣不法,赵普按其罪,请诛之”“帝曰:‘岂有万乘之主,不能庇一人乎’”,想要庇护讨自己欢心的人,这也是人之常情,但在听寇准说“陛下不诛则乱天下法,法可惜,此一竖子何足惜哉”,他能够听从寇准的建议,“命诛之”,足见他超越常情,能够以国君身份考虑自己一举一动带来的影响,符合圣君的特点。参考译文:太平兴国元年十二月己未,(太宗)下诏在朝群臣,即时对答,进言之路畅通无阻。二年春天正月,太祖皇帝亲自在礼部主持考试选拔举人,当初太祖到洛阳,张齐贤以平民身份到太祖马前献策,逐条陈述十件事,其中有四件符合太祖的意思,齐贤坚持认为十条都是好的,太祖发怒,令武士把他拖出去了。太祖回朝后,对太宗说:“我到西都,只得到一个张齐贤罢了。我不打算授任他官职,今后可以让他辅佐你任宰相。”到这时,齐贤也在选拔中,有关部门偶然选择失误,太宗皇帝看见了,因此把一榜进士都赐予进士及第。又下诏让礼部查阅经历过十五次以上参加各科考试的人,一同赐予同进士出身。皇帝对侍臣说:“我想要在科举场中寻求俊杰人才,不敢奢望选拔十个人才中能得到五个,只要能得到一两个人才,也可以作为使国家政治清明的人了。”六年九月,左拾遗田锡上书言事,言及国家军事机要一条,朝廷的大略事体四条,皇帝下褒美嘉奖的诏书褒奖他。端拱元年五月,下诏就近在崇文院中堂建立秘阁,分为三馆,把书籍放在其中,让吏部侍郎李至兼任秘书监。皇帝对李至说:“作为人主应该淡泊而没有欲望,不要让自己喜好的东西表露在外,那么奸邪小人就无处钻营进入。我没有其他嗜好,只喜欢读书,多见古今国家兴衰成败的事迹,好的地方就依从,不好的地方就修改,像这样罢了。”李至每次与同僚在阁下看书,皇帝一定派遣使者赐予宴席。内侍侯莫陈利用以幻术得到皇帝宠幸,骄横恣肆不遵守法律,赵普审查他的罪责,请求皇帝诛杀他。皇帝说:“哪里有一国之君,不能够保护一个人的道理呢!”赵普说:“陛下不杀了他,那么就扰乱了天下的法律,法律值得珍惜,这样一个不成器的小子哪里值得珍惜呢!”皇帝就命人杀了他。淳化二年,皇帝因为旱灾蝗灾,召请亲信大臣询问时政得失,大家都说旱灾是天命无法改变。寇准回答说:“发生大旱灾的征验,大概是刑法不公正。”太宗十分愤怒,起身回到后宫。隔了一会儿,太宗召寇准,问刑法不公是指什么,寇准说:“希望陛下把中书省和枢密院的大臣召来,我就说。”皇帝下诏把两府的大臣召来,寇准于是奏说:“不久前祖吉、王淮都侮弄法令接受贿赂,祖吉贪污不多就被判处死刑,王淮因为是参知政事王沔的弟弟,偷盗国家财产上千万,却只是处以杖脊之刑,仍然恢复他的官职,这不是不公平又是什么呢?”太宗就问王沔这是怎么回事,王沔叩头认罪,太宗为这事严厉责罚了王沔,从而也了解到寇准是可重用的人。他曾在殿中上奏言事,跟太宗的意图不合,太宗发怒起身准备回宫,寇准就拉住太宗的衣服,请太宗再坐下,决定好政事再退朝。太宗由此嘉奖他,并说:“我得寇准,好像文皇得魏征一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15-16题。瑞鹧鸪·观潮苏轼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①醉,齐声争唱浪婆②词。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欹。侬欲送潮歌底③曲?尊前还唱使君④诗。酒泉子·长忆观潮潘阆⑤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注)①山简,晋时人,好酒。②浪婆,波浪之神。③底,什么。④使君,指杭州大守陈襄,诗人。是日作者与之同游。⑤潘阆,曾以卖药为生,一度流浪杭州,得观钱塘江潮。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词善于抓住特征性的事物,以物代人,如“小红旗”实指“踏浪儿”,二者前后相互辉映,相互补充。B.第一首词“西兴渡口”两句,通过描写渡口落帆、山头红日等静态景物,暗示钱塘江已退潮,用笔精练含蓄。C.第二首词“沧海尽成空”一句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江潮波澜壮阔的场面,又暗含了词人一事无成的感慨。D.第二首词最后两句由回忆转到现实,写出了词人梦醒后依旧感到惊心动魄,更加凸显出钱塘江潮的雄壮。16.两首词都塑造了弄潮儿的形象,分别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案】15.C16.(1)苏词塑造弄潮儿在万顷波中自由、活泼的形象,抒发了对大显身手的弄潮儿的赞美,透露出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
(2)潘词塑造弄潮儿,塑造搏击风浪、身手不凡的弄潮健儿,是为了赞美弄潮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又暗含了词人一事无成的感慨”错。“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这两句是说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该句描写了观潮盛况,抒发了词人对钱塘江涌潮的赞美之情。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瑞鹧鸪•观潮》上片中“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写弄潮儿在万顷波中自由、活泼的形象。他们开始出现在两岸观众面前的形象是:“碧山影里小红旗”。远处的青山是自然背景,江潮从那儿汹涌而来,影影绰绰的,江面上闪现出一面面鲜艳的小红旗。用“小红旗”衬托弄潮儿。弄潮儿脚踩怒涛,手执红旗,劈波斩浪,如履平地,这需要过硬的水上功夫。第二句“侬是江南踏浪儿”露出万顷波中得自由的水上健儿的自豪感。第三、四句进一步写弄潮儿的诙谐与活泼:“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大意是说,晋朝的山简虽然洒脱不拘,是个名士,却是个酒鬼,还是很可笑的,大家都齐声争着唱起拜浪婆的歌词。水上健儿们不仅在作体育表演,而且在作文娱表演。苏词塑造弄潮儿在万顷波中自由、活泼的形象,抒发了对大显身手的弄潮儿的赞美,透露出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酒泉子•长忆观潮》的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过片“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的形象。结尾两句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郦道元《三峡》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均描写了山与树组合而成的奇绝图景,但其营造的意境及传达的意趣却大相径庭。(2)古人常借“猿”这一意象寄寓凄凉愁苦之意,如杜甫的《登高》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之句,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之句。(3)《卫风·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女子登墙遥望的情形,表现了恋爱中的女子对男子的殷切思念。【答案】绝𪩘多生怪柏枯松倒挂倚绝壁风急天高猿啸哀杜鹃啼血猿哀鸣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𪩘、倚、啸、垝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红楼梦》最值得称道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比如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她“体格风骚”,玲珑洒脱,机智权变,心狠手辣。她对家族的腐朽和衰败看得比谁都______,但她绝不肯牺牲自己来维护家族的命运;她不但不相信鬼神报应,连传统的伦理信条也不当一回事。作为一个智者和强者,她在支撑贾府勉强运转的同时,尽量地为个人攫取利益,放纵而又______地享受人生。薛宝钗具有封建“妇道”伦理所要求的______,所以她的言行举止就显得委婉内敛。她有很现实的处世原则,能够处处考虑自己的利益。她同样有少女的情怀,有对于宝玉的真实感情,但她和宝玉的婚姻最终成为空洞的结合,作为一个典型的“淑女”,她并没有获得幸福。而林黛玉的现实性格表现为聪慧伶俐,由于寄人篱下而极度敏感,有时显得尖刻;诗化的她,聪慧和才能也突出地表现在文艺方面。在诗意的生涯中,和宝玉彼此以纯净的“情”来浇灌对方的生命,便是她的人生理想了。《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特色的还有许多,可以排列成一条很长的______的人物画廊。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不朽的价值。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透彻不露声色温柔敦厚五颜六色B.通透无动于衷温良贤淑五光十色C.通透无动于衷温柔敦厚五颜六色D.透彻不露声色温良贤淑五光十色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她不把传统的伦理信条当一回事,也不相信鬼神报应。B.她不但不相信传统的伦理信条,连鬼神报应都不当一回事。C.她不把鬼神报应当一回事,也不相信传统的伦理信条。D.她不但不把鬼神报应当一回事,更不相信传统的伦理信条。20.第三段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答案】18.D19.B20.薛宝钗的委婉内敛与林黛玉的敏感尖刻,薛宝钗的现实与林黛玉的诗化,薛宝钗、贾宝玉的婚姻空洞与林黛玉、贾宝玉互相浇灌的纯净之情形成鲜明对比。写出薛宝钗和林黛玉截然相反的特点,更突显出《红楼梦》成功塑造人物的特点。【分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处,“透彻”,(了解情况、分析事理)详尽而深入。“通透”,通达、透彻。语境强调王熙凤看透了事情的本质,尤其是坏的本质;而“通透”多用于获得真理或真相之后的欣悦,或用来形容人性格直爽明净。所以选“透彻”。第二处,“不露声色”,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显露出来,形容态度镇静。“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语境并非说王熙凤内心是否受感动,而是强调她有心机有打算,所以选“不露声色”。第三处,“温柔敦厚”,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温良贤淑”,形容女子温柔贤惠。“温柔敦厚”适用对象更广泛,“温良贤淑”专用来形容女子;且“温柔敦厚”是形容性格,“温良贤淑”更符合原文中“妇道”特点。所以选“温良贤淑”。第四处,“五颜六色”,指各种颜色。“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文中是用来修饰“人物画廊”,强调人物的多样性,所以选“五光十色”。故选D。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序不当,对于王熙凤这个连字都不认识几个的女子来说,首先对她形成束缚的应该是约束她及周围人的传统的伦理信条,更深层的才应该是鬼神报应。排除CD。A.“不把……也不……”,句间关系为并列,不符合语境,可排除。故选B。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三段主要把薛宝钗和林黛玉进行对比。结合材料“她的言行举止就显得委婉内敛”“由于寄人篱下而极度敏感,有时显得尖刻”分析,把两人的性格特征进行对比,也就是把薛宝钗的委婉内敛与林黛玉的敏感尖刻进行对比。结合“她有很现实的处世原则”“诗化的她”分析,把两人处世原则进行对比,把薛宝钗的现实与林黛玉的诗化进行对比。结合“她同样有少女的情怀,有对于宝玉的真实感情,但她和宝玉的婚姻最终成为空洞的结合”“在诗意的生涯中,和宝玉彼此以纯净的‘情’来浇灌对方的生命,便是她的人生理想了”分析,把两人的婚姻进行对比,把薛宝钗、贾宝玉的婚姻空洞与林黛玉、贾宝玉互相浇灌的纯净之情进行对比。主要从两人的性格、处世原则、婚姻等方面进行对比,写出了两人不同的特点,凸显《红楼梦》成功塑造人物的特点。(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的一种新型碳材料,()。碳以多种形式存在于地球,天然碳材料“刚而不柔”,优点是轻、硬、耐高温,①。为了让多孔碳“刚柔并济”,团队巧妙借鉴人类“足弓”结构,用双向冰模板技术,构筑出一种由“微拱结构”堆叠成的多孔碳材料。经检测,这种新材料柔韧性极佳,被拉长至1.2倍或压缩至1/5,②,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碳弹簧”。这种新材料还可耐受从-100ºC到350ºC的温度,具有远超天然碳材料的超强性能。因此,研究人员用它研制出新型智能磁性和振动传感器。“这两种传感器能在极温下工作,③。”中科大副研究员高怀岭展望说,比如探测地外星球的磁场强度、地壳运动、地质结构等。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认为是制造智能磁性和振动传感器的理想材料,有望用于外太空探测B.有望用于外太空探测,被认为是制造智能磁性和振动传感器的理想材料C.被认为是制造智能磁性和振动传感器的理想材料,有望用于外太空探测D.有望用于外太空探测,认为是制造智能磁性和振动传感器的理想材料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答案】21.C22.①缺点是柔韧性不足②仍可回弹复原③可用于外太空探测【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的能力。此处补写句子应承接上文,从“新型碳材料”说起,由此排除A、D。分析BC,从因果逻辑关系来看,应该是因为“被认为是制造智能磁性和振动传感器的理想材料”,所以“有望用于外太空探测”,排除B。故选C。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此处前面讲天然碳材料的优点,后面讲研究团队采取措施让多孔碳“刚柔并济”,可知此处是讲天然碳材料的不足,再根据“刚而不柔”“刚柔并济”分析,缺点是柔韧性不足。第二处,结合“柔韧性极佳”分析,语境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体产业市场调研报告
- 融资担保人还款合同
- 员工晋升与降职人事策略
- 玻璃加工电动工具租赁合约
- 建筑工程车辆租赁合同
- 跑马场遮阳棚建设合同
- 2025年度220系列驳接件在石油化工项目的管道连接服务合同3篇
- 航空公司员工保险条例
- 2025年大数据暗股投资技术服务合同模板3篇
- 铁路工程砌体施工合同
- 竖井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2024届安徽省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全国主要城市气象参数
- 宣城消防钢楼梯施工方案
- 框架柱的配筋计算二
- IPC-7530A-2017 CN群焊工艺温度曲线指南(再流焊和波峰焊)
- 初期支护设计验算
- 石关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及技术档案汇编
- 医院医务科科长岗位竞聘答辩PPT课件(带内容)
- 2023年华侨、港澳、台联考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 快上来吧要开车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