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学案5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学案5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学案5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学案5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学案5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辛弃疾词两首[常识·速览]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代表词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又是爱国词派的代表。曾有过亲入敌营侦察敌情、只身追杀叛徒、带五十人马闯袭驻有五万人的金军大营生擒叛贼等英雄壮举。23岁南渡归宋,先后任建康府通判及湖北、湖南安抚使等职。后受南宋倒戈派排斥打击,被撤职退居上饶、铅山达20年之久。64岁时,朝廷打算北伐,任用他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但不久又遭排斥,回铅山家中。忧愤而死。词风以豪放沉郁为主,兼有明快、婉约、清爽等特点。有《稼轩词》及《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有《稼轩词编年笺注》。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作者34岁时。当时他胸怀报国壮志,从北方率众南来已有12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朝廷从来没有给他北上抗金的机会,所以他常常感到特别郁闷。这一年的秋天,作者登上了建康城的赏心亭,远眺宽阔的南天、远逝的流水和高耸的山峰,又看到了夕阳西沉,听到了声声雁鸣,就更引发出他的无限忧思。作者既不愿退隐江湖,又不愿贪图享受,他只是急迫地希望去杀敌报国,生怕时不我待,就这样白白地老去。而他的雄心壮志却没人能够理解,这正是词人当时内心最大的悲伤!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66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始终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后来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使,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面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打算工作,但是韩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取胜,不愿仔细打算。他听不进辛弃疾的劝说,并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后,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写下的。Ⅰ.文学常识辛派词南宋时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诗词流派。代表人物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豪放词风,意象宏大肆意,风格雄豪悲壮,意境慷慨激扬,以抗敌爱国感抚时事为主要创作内容,使词更进一步散文化,争论化。用典又称用事,是古典诗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指将古代人物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融会在文句或诗句中,以曲折委婉地表达思想感情。用典是辛弃疾词的一大艺术特色。典故可以丰富诗歌内容,扩大诗歌意境,使诗歌辞约而意丰,含蓄蕴藉;但也有人认为用典简洁造成语言的晦涩难懂。Ⅱ.文化常识1.楚天千里清秋楚天: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一带战国时期属于楚国管辖。泛指南方的天空。2.把吴钩看了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3.元嘉草草元嘉: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整体·感知]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生的批判,表达了深厚的爱国之情。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人通过写登上北固亭,追忆古人孙权建功立业、刘裕北伐的英雄壮举,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又通过回想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失败的情景,告诫当今的北伐者应做好充分的打算工作;再回忆当年南归时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虽年事已高,却雄心不老,仍希望为国尽力的爱国热忱。[文脉·梳理]1.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2.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文本·深读]■自主探究《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这首词上片的开头两句,作者是如何写楚天景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何理解“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这三句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中“落日”“断鸿”“游子”几个意象具有怎样的含义?这三句在写景上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三句话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多处运用对比手法丰富意旨,表达情感,请找出并体会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6.有人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中,作者选用了哪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巧用典故,让诗歌丰富起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缅怀孙权、刘裕,两人都从京口起事,建立了赫赫战功,作者用炙热、剧烈的情感表达了对两个历史人物的仰慕,说明白作者人到老年照旧壮心不已的精神气概。下阕用了两个典故:宋文帝元嘉年间“草草”出兵北伐,遭到惨败,意在讽喻韩胄急于事功,草草出兵,最终导致失败;以廉颇自况,表达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和悲愤之情。2.写法指导用典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闻、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它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运用典故时,需留意如下方面:(1)用典不是简洁的历史故事的堆砌,而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辛弃疾以借古喻今的手法,言难明之志,抒忧愤之情。用典是他明志言情的手段。托志于所用之典,借古人旧事抒胸中郁闷,也是辛词的一大特色。(2)典故运用自然、贴切,融叙事、写景、争论、抒情为一体,无生硬造作之感。(3)作者发挥典故“辞约意丰”之所长,借助细心选择的人物典故,以俭省的笔墨表现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同时,典故的运用又使作品语言含蓄、蕴藉,避开了一般豪放词干脆抒情的直白、浅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品尝、思索的广袤空间。3.迁移运用请以“诗意地栖居”为话题,运用典故,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文脉·梳理]1.【答案】①直抒胸臆②运用典故——间接抒情2.【答案】①风流雨打风吹去②反思现实[文本·深读]1.【答案】作者用凄清悲凉的笔调写景物。交代登临的时间、地点。写出了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气概阔大,“秋”字覆盖全景,既雄浑清丽,又充溢感伤,虽写眼前之景,实已蕴含深厚之情。为全词定下了基调。2.【答案】这三句写山。“献愁供恨”用移情于物的手法,点出“愁”“恨”,由单纯写景而起先抒情。表达了词人对中原沦陷,南宋朝廷不思收复失地的“愁”与“恨”。这三句词的语序应当是“远目遥岑,(如)玉簪螺髻,献愁供恨”。3.【答案】意象含义艺术效果“落日”本是自然景象,在此含有南宋国力衰败的意思这几句写景寓情,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通过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以绘声绘色的景物进一步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和悲苦“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方自己飘舞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游子”指词人自己,词人南渡后,漂泊孤寂,抑郁不得志4.【答案】作者看到眼前局势,极为感慨。人心麻木,几年已过,仍不打算收复失地,由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表达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快速谋求复原的话,人民将安于异族的统治,遗忘自己是宋室的臣民。表现出词人对失去半壁江山的当政者仍旧偏安自乐的嘲讽之意。5.【答案】对比作用①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突出南宋统治者的萎靡不振②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阅历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③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④用廉颇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被冷落的境况相对比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慨6.【答案】词人以廉颇自比,既有渴求他人来问,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没人来问,空有满腔爱国豪情,却连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悲愤。他是一位爱国者,但是,报国无门;他是一位大英雄,但是,英雄却无用武之地!用此典故正是: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7.【答案】(观点一)我认为是“把吴钩看了”这个动作。“吴钩”是吴地所造的钩形刀,杜甫在《后出塞》诗中就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的句子。“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这就把作者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无用武之地的苦闷烘托出来了。(观点二)其次个动作“栏杆拍遍”。据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吁唏独语,或以手拍栏杆。曾经作诗说:“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栏杆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