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手册_第1页
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手册_第2页
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手册_第3页
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手册_第4页
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手册TOC\o"1-2"\h\u7576第一章农业现代化发展概述 2111681.1农业现代化概念与内涵 272471.2农业现代化发展意义 2119361.3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327775第二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3119352.1传统农业产业优化 398462.2高效农业产业发展 4122832.3农业产业链延伸 432062第三章农业科技创新 5248813.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5303493.2农业科技人才培养 5178033.3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529517第四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65144.1农田水利建设 654754.2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 6180364.3农业信息化建设 713460第五章农业生态保护 7239125.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7255385.2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 7324865.3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820689第六章农村产业发展 8100426.1农村特色产业培育 8237966.2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9308696.3农村产业扶贫 930777第七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099577.1农村道路建设 10252217.2农村供水供电 10100897.3农村信息化建设 1117762第八章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1270688.1农村教育体系建设 11300278.2农村卫生保健体系建设 12200868.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224160第九章农村社会治理 13285609.1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3326769.1.1完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 13125909.1.2加强村组织建设 13125919.1.3提升村务监督水平 1314099.1.4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1353759.2农村法治建设 13258139.2.1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 13203059.2.2完善农村法治体系 14171719.2.3加强农村法治执法 14191029.2.4建立农村法治保障机制 14220709.3农村社区治理 14114479.3.1构建农村社区治理体系 14239419.3.2加强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 1434829.3.3推进农村社区治理创新 14224219.3.4增强农村社区凝聚力 1417893第十章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实施与保障 141775810.1规划目标与任务 14669510.2规划实施策略 151917210.3政策保障措施 16第一章农业现代化发展概述1.1农业现代化概念与内涵农业现代化是指在科技进步、制度创新和市场发展的推动下,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和现代管理方法为基础,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过程。农业现代化涵盖了生产力的提升、生产关系的变革以及生产组织方式的改进等多个方面。具体而言,农业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技术现代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2)生产手段现代化:使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设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3)生产组织现代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4)农业服务体系现代化:建立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的技术、信息、金融等服务。1.2农业现代化发展意义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现代化有助于提高农业产出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可以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3)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现代化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4)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农业现代化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1.3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逐年增长。(2)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3)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推进,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4)农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农业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信息、金融等服务。但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等,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第二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1传统农业产业优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农业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与挑战。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传统农业产业优化已成为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的重要环节。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还需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优化传统农业产业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1)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作物布局,推广高效益的种植模式,提高农业产值。(2)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管,保证农产品安全。(3)加强农业产业链建设,推动农产品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的协同发展。2.2高效农业产业发展高效农业产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其核心在于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生态环境。高效农业产业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2)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4)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产值。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高效农业产业的发展重点包括:(1)设施农业: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保障市场供应。(2)特色农业:发挥地区特色,发展特色农产品,提升农业产值。(3)生态农业: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4)现代农业服务业: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信息、金融等支持。2.3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产业链延伸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通过拓展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以下是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几个方面:(1)农产品加工: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2)农产品流通: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3)农产品销售: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份额,增加农民收入。(4)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5)农业休闲旅游:发展农业休闲旅游,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链延伸需要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通过产业链的拓展,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章农业科技创新3.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应采取以下措施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1)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评估、交易和推广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给予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政策扶持,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3)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力度。充分利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合作社等载体,开展科技成果推广活动,提高农民对科技成果的认知和应用能力。3.2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为实现农业科技创新,我国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1)优化农业教育体系。加强农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需求的复合型人才。(2)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国内外优秀农业科技人才,充实农业科技创新队伍。(3)提高农业科技人才待遇。完善农业科技人才薪酬制度,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4)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3.3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有助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以下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策略:(1)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各类农业科技资源,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便捷的科技服务。(2)完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构建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科研院所等共同参与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3)提高农业科技服务质量。加强对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4)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模式。摸索购买服务、企业化管理等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第四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本章将从农田水利建设、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和农业信息化建设三个方面进行阐述。4.1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水资源保障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1)加强水源保护和水源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大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力度,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2)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抗灾能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排灌能力,降低农业灾害风险。(3)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4.2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的主要措施包括:(1)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研发和推广,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研发投入,推广高功能、环保型农业机械装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2)优化农业机械化结构,促进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根据区域特点和农业生产需求,合理配置农业机械装备,提高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生产的协同效应。(3)加强农业机械化人才培养,提高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加大农业机械化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4.3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1)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加大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2)推进农业信息化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3)加强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大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第五章农业生态保护5.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一是法律法规建设。我国不断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级企业和农民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例如,《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农业法》等法律法规,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二是政策引导。通过制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例如,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秸秆还田等政策,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是财政支持。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通过设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给予税收优惠、补贴等政策,提高农民的积极性。5.2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环节。我国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等。这些废弃物如果不妥善处理,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一是农作物秸秆处理与利用。我国鼓励农民采取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生物质能等方式,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同时加强对秸秆焚烧的监管,减少大气污染。二是畜禽粪便处理与利用。推动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鼓励农民建设畜禽粪便处理设施,推广畜禽粪便发酵、有机肥生产等技术,提高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率。三是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废弃物产生量,同时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如生产生物有机肥、生物质能源等。5.3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是保障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调动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明确补偿范围。农业生态补偿范围应包括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补偿标准,保证补偿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二是完善补偿方式。农业生态补偿方式应多样化,包括直接补偿、间接补偿、政策补偿等。直接补偿主要是指对农民进行经济补偿,间接补偿主要是指通过提供技术支持、优化政策环境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三是建立补偿资金来源。农业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应多元化,包括财政投入、企业捐赠、社会公益资金等。应加大对农业生态补偿的财政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生态保护。四是加强监管与评估。建立健全农业生态补偿监管制度,保证补偿资金的合理使用。同时定期对农业生态补偿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补偿范围、标准和方式。第六章农村产业发展6.1农村特色产业培育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培育已成为推动农村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农村特色产业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具有独特资源、技术、文化和市场优势的产业。以下是对农村特色产业培育的探讨:(1)挖掘资源优势。各地应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旅游资源等,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例如,山区可以发展特色林果业、中药材种植等;平原地区可以发展优质粮食、蔬菜、花卉等产业。(2)培育技术优势。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提高农村特色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应加大对农村特色产业的科技支持力度,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推进技术创新。(3)发挥文化优势。将当地文化融入农村特色产业,提升产业的文化内涵和品牌形象。如发展特色手工艺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使产业具有更高的市场竞争力。(4)拓宽市场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农村特色产品的销售渠道。应加大对农村特色产业的宣传力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6.2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指在农村产业结构中,各产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过程。以下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几个方面:(1)产业链延伸。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实现农村产业之间的互动发展。如将种植、养殖与加工、销售等环节相结合,形成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2)产业集聚。鼓励农村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产业集聚可以促进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市场拓展,提高农村产业的整体竞争力。(3)产业融合。推动农村产业与其他产业(如旅游、文化、教育等)的融合发展,形成新的产业模式。例如,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丰富农村产业内涵。(4)政策引导。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如优化土地政策,鼓励土地流转;完善金融政策,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产业发展条件。6.3农村产业扶贫农村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对农村产业扶贫的探讨:(1)产业扶贫项目筛选。根据贫困地区的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筛选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项目,保证扶贫项目的可持续性。(2)扶贫资金投入。加大扶贫资金投入,支持农村产业扶贫项目的发展。同时完善资金监管机制,保证资金使用安全、高效。(3)技术培训与推广。加强对贫困地区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产业发展能力。同时推广适用技术,提高产业效益。(4)市场拓展。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贫困地区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5)政策扶持。应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如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土地政策等,为农村产业扶贫提供有力保障。第七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7.1农村道路建设农村道路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任务,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1)规划与设计农村道路规划与设计应遵循合理布局、满足需求、经济适用的原则。根据地形地貌、村庄分布、交通需求等因素,科学规划农村道路网络,保证道路建设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2)道路建设标准农村道路建设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保证道路质量。在道路建设过程中,要注重道路宽度、路面结构、排水设施等方面的设计,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使用寿命。(3)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农村道路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部门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和地方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道路建设。同时完善农村道路建设管理体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7.2农村供水供电农村供水供电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对于保障农民生活、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供水设施建设农村供水设施建设应遵循安全、卫生、节能、环保的原则。加强水源保护,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供水设施覆盖率和水质达标率。同时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维护管理,保证供水设施正常运行。(2)供电设施建设农村供电设施建设应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高供电质量和稳定性。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农村供电能力,降低电价,减轻农民负担。(3)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应加大对农村供水供电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保障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供水供电设施建设,创新投资运营模式,提高农村供水供电服务水平。7.3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以下从几个方面展开论述:(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宽带网络覆盖率,推动光纤到村、宽带到户。同时加快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为农民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2)信息技术应用推广农村信息技术应用,提高农业产业链信息化水平。鼓励农民使用智能手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民信息素养,促进农业产业升级。(3)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应加强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推动农村信息化产业发展。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创新运营模式,提高农村信息服务水平。第八章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8.1农村教育体系建设农村教育体系建设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农村教育体系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2)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3)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创新农村教育体系,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教育需求。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建设,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率。(2)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3)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4)加强农村成人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终身学习能力。(5)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提高农村教育现代化水平。8.2农村卫生保健体系建设农村卫生保健体系建设是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其目标是提高农村卫生保健水平,缩小城乡卫生差距。我国农村卫生保健体系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农村居民健康需求。(2)加强农村卫生保健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卫生保健服务能力。(3)创新农村卫生保健管理模式,提高农村卫生保健服务质量。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农村卫生保健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卫生保健人员素质。(2)提高农村卫生保健服务水平,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需求。(3)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4)推进农村卫生保健信息化,提高农村卫生保健管理效率。(5)加强农村健康教育,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养。8.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的重要途径,其目标是实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全覆盖,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社会保障公平原则,保证农村居民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权利。(2)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3)创新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模式,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服务效率。具体措施如下:(1)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保证农村居民养老保障。(2)加强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3)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4)发展农村社会福利事业,关爱农村特殊群体。(5)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信息化,提高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效率。第九章农村社会治理9.1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农村社会治理的基础环节,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几个关键方面:9.1.1完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要建立健全以组织为核心,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等基层组织为支撑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加强组织领导,保证组织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地位。9.1.2加强村组织建设强化村组织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村组织领导班子,提高村组织领导能力和水平。加强员队伍建设,发展优秀青年入,充实村组织力量。9.1.3提升村务监督水平加强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指导,提升村务监督水平,保证村务公开、透明。加强对村级财务、资产、资源的监管,防止腐败现象发生。9.1.4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会等民主组织作用,保障村民民主权利,推动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9.2农村法治建设农村法治建设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9.2.1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治意识,培养农村法治观念。加强对农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的培训,提升农村法治人才队伍素质。9.2.2完善农村法治体系建立健全农村法治体系,加强农村法律制度建设,为农村社会治理提供法治保障。9.2.3加强农村法治执法加大农村法治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农村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稳定。9.2.4建立农村法治保障机制建立农村法治保障机制,加强对农村法治工作的领导,保证农村法治建设取得实效。9.3农村社区治理农村社区治理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9.3.1构建农村社区治理体系构建以组织为核心,村委会、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农村社区治理体系。9.3.2加强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社区服务水平,满足农村居民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9.3.3推进农村社区治理创新积极摸索农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