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规范指南_第1页
企业财务规范指南_第2页
企业财务规范指南_第3页
企业财务规范指南_第4页
企业财务规范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财务规范指南TOC\o"1-2"\h\u29942第1章财务管理基础 4111481.1财务管理概述 4282421.2财务管理体系构建 460431.2.1组织架构 459881.2.2内部控制 4296451.2.3信息化建设 479911.2.4人员配置 479981.3财务政策与流程制定 430141.3.1财务政策 5261181.3.2财务流程 517131.3.3风险管理 510654第2章预算管理 5144592.1预算编制方法与程序 5209062.1.1预算编制原则 5283472.1.2预算编制方法 5286352.1.3预算编制程序 5278902.2预算执行与监控 661412.2.1预算执行 612412.2.2预算监控 6136892.3预算调整与评价 6149562.3.1预算调整 6127462.3.2预算评价 76396第3章资金管理 770943.1现金管理 7189483.1.1现金管理原则 7157003.1.2现金收支管理 7173183.1.3现金储备管理 7161553.2应收账款管理 7214853.2.1客户信用管理 7103843.2.2应收账款回收管理 8141583.2.3应收账款核算管理 8213303.3应付账款管理 871643.3.1供应商管理 8193453.3.2应付账款支付管理 8166463.3.3应付账款核算管理 8125993.4融资管理 859903.4.1融资渠道拓展 818603.4.2融资风险管理 8154513.4.3融资成本控制 82865第4章财务报告与分析 981384.1财务报告编制 9154534.1.1报告内容 9323814.1.2编制依据 9152994.1.3编制程序 9223864.2财务分析方法 9119214.2.1水平分析 9319044.2.2垂直分析 9251824.2.3趋势分析 989184.2.4同行比较分析 9102464.3财务比率分析 10127054.3.1偿债能力分析 10170184.3.2营运能力分析 10233934.3.3盈利能力分析 10289364.3.4现金流量分析 1017734.4财务预警与风险管理 1063734.4.1财务预警 1080564.4.2风险管理 1028669第5章资产管理 10175675.1固定资产管理 10233865.1.1固定资产分类与计价 10255295.1.2固定资产购置 1114355.1.3固定资产折旧与摊销 11196885.1.4固定资产维修与更新改造 1157175.2无形资产管理 11106245.2.1无形资产分类与计价 11310645.2.2无形资产取得与确认 1199085.2.3无形资产摊销与减值 11238465.2.4无形资产处置 11324325.3投资项目管理 1125945.3.1投资项目分类与评估 1170505.3.2投资项目决策 12685.3.3投资项目实施与监控 12109285.3.4投资项目后评价 12305455.4资产减值与处置 12278285.4.1资产减值测试 12322295.4.2资产处置 12114435.4.3资产处置收益与损失的确认 125594第6章负债管理 12255056.1流动负债管理 12247796.1.1短期借款管理 12284776.1.2应付账款管理 12178616.1.3预收账款管理 12167756.1.4其他流动负债管理 133536.2长期负债管理 13217316.2.1长期借款管理 13235216.2.2债券融资管理 13210686.2.3租赁负债管理 13238146.3债务重组与清算 135946.3.1债务重组 13214306.3.2债务清算 1398956.3.3债务违约处理 1330633第7章所有者权益管理 1324507.1实收资本管理 13239957.1.1实收资本的确认 13147237.1.2实收资本的变更 14316387.1.3实收资本的核算 14231807.2资本公积管理 1476257.2.1资本公积的确认 1411887.2.2资本公积的变动 1429597.2.3资本公积的核算 1473707.3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管理 14117287.3.1盈余公积的确认 14185727.3.2盈余公积的提取与使用 14315197.3.3未分配利润的确认与分配 14221437.3.4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的核算 1514537第8章税务管理 1529768.1税收政策与法规 15248758.1.1了解税收政策 1512238.1.2遵守税收法规 15168758.2税务筹划 1552558.2.1税务筹划原则 15145388.2.2税务筹划方法 1523518.2.3税务筹划风险控制 15276828.3税收风险控制 15255558.3.1税收风险识别 1611118.3.2税收风险防范 1642168.3.3税收风险应对 1621949第9章内部控制与审计 16288999.1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1699249.1.1内部控制概述 16221689.1.2内部控制制度框架 16236549.1.3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原则 17117839.2内部审计与评价 17264169.2.1内部审计概述 17276509.2.2内部审计的组织与实施 17238969.2.3内部控制评价 1761189.3外部审计与协调 18211809.3.1外部审计概述 18246159.3.2外部审计的协调 18178689.3.3外部审计结果的运用 1821533第10章财务信息系统管理 182882710.1财务信息系统概述 183001310.2财务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实施 18197210.3财务信息系统的维护与优化 19900110.4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9第1章财务管理基础1.1财务管理概述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它主要涉及对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及其监督等方面,旨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流动和增值,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1.2财务管理体系构建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实现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以下是构建财务管理体系的主要环节:1.2.1组织架构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权限,形成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的机制。1.2.2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项财务活动,防范风险,保证企业资产安全。1.2.3信息化建设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数据准确性。1.2.4人员配置合理配置财务管理人员,注重人才培养,提高财务管理团队的专业素养。1.3财务政策与流程制定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制定合适的财务政策和流程,保证财务管理的有序进行。1.3.1财务政策财务政策包括投资政策、融资政策、分红政策等,企业应根据市场环境、行业特点及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财务政策。1.3.2财务流程制定明确的财务流程,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督、分析、调整等环节,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有序进行。1.3.3风险管理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对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2章预算管理2.1预算编制方法与程序2.1.1预算编制原则企业预算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保证预算编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全面涵盖企业各项活动,科学合理地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具备可行性。2.1.2预算编制方法企业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预算编制:(1)固定预算:以历史数据和现有业务为基础,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入、费用和利润;(2)弹性预算:根据业务量的变动,调整预算数额,使预算更加贴近实际经营状况;(3)滚动预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不断更新预算数据,使预算始终保持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指导作用;(4)零基预算:从零开始,重新审视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对预算进行逐项审查和调整。2.1.3预算编制程序企业预算编制应遵循以下程序:(1)制定预算政策:明确预算编制的目标、原则、方法和程序;(2)收集基础资料:收集企业历史数据、行业数据、市场信息等相关资料;(3)编制预算草案:根据预算政策和基础资料,编制预算草案;(4)审查和修改:对预算草案进行逐级审查和修改,保证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5)审批预算:将审查修改后的预算报请企业决策层审批;(6)发布预算:将审批通过的预算下达至各部门执行。2.2预算执行与监控2.2.1预算执行企业应按照以下要求执行预算:(1)分解预算指标:将预算指标分解至各部门、各岗位,明确责任;(2)制定预算执行计划:根据预算指标,制定具体的执行措施和时间表;(3)跟踪预算执行: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跟踪,保证预算的顺利实施;(4)预算分析与报告: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形成报告,为预算调整提供依据。2.2.2预算监控企业应建立预算监控机制,保证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合规性、合理性和有效性:(1)设立预算监控机构:负责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2)建立预算预警机制: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风险和问题进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3)定期开展预算审计: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发觉问题,督促整改;(4)加强内部沟通与协调:提高预算执行的协同性,促进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2.3预算调整与评价2.3.1预算调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遇以下情况,可进行预算调整:(1)外部环境变化:如政策调整、市场变化等;(2)内部经营策略调整:如业务重组、投资计划变更等;(3)预算执行中出现重大风险和问题;(4)其他影响预算执行的客观因素。预算调整应遵循预算编制原则,保证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2.3.2预算评价企业应建立预算评价制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1)评价预算执行结果:分析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成绩和不足,为今后预算编制提供参考;(2)评价预算管理效果:从预算编制、执行、监控等方面,评价预算管理的整体效果;(3)建立预算激励机制:根据预算评价结果,对表现优异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激发积极性;(4)持续改进预算管理:根据评价结果,不断完善预算管理流程,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第3章资金管理3.1现金管理3.1.1现金管理原则企业应遵循稳健、高效、合规的原则进行现金管理,保证现金流的正常运作,降低现金持有成本,同时防范现金风险。3.1.2现金收支管理(1)建立健全现金收支管理制度,明确现金收支范围、标准和程序。(2)实施现金预算管理,保证现金收支平衡,避免现金短缺或过剩。(3)加强现金流入管理,保证收入来源合法、合规,及时足额收取现金。3.1.3现金储备管理(1)合理确定现金储备规模,以满足企业正常运营需求为原则。(2)优化现金储备结构,提高现金使用效率。(3)加强现金流监控,保证现金储备安全。3.2应收账款管理3.2.1客户信用管理(1)建立客户信用评估制度,合理确定客户信用等级和信用额度。(2)实施客户信用动态管理,根据客户信用状况调整信用政策。3.2.2应收账款回收管理(1)制定应收账款回收计划,明确应收账款的回收期限和责任主体。(2)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提高回收效率,降低坏账损失。(3)建立应收账款逾期预警机制,防范应收账款风险。3.2.3应收账款核算管理(1)准确记录应收账款的发生、变动和回收情况,保证应收账款数据的真实性。(2)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核对,保证账务准确无误。3.3应付账款管理3.3.1供应商管理(1)建立供应商评估和选择制度,保证供应商的质量和信誉。(2)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共赢。3.3.2应付账款支付管理(1)制定应付账款支付计划,合理控制支付节奏。(2)加强应付账款的审核工作,保证支付合规、准确。(3)建立应付账款逾期预警机制,防范应付账款风险。3.3.3应付账款核算管理(1)准确记录应付账款的发生、变动和支付情况,保证应付账款数据的真实性。(2)定期对应付账款进行核对,保证账务准确无误。3.4融资管理3.4.1融资渠道拓展(1)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2)与各类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获取多元化的融资支持。3.4.2融资风险管理(1)建立融资风险管理体系,评估融资项目的风险与收益。(2)合理控制融资杠杆,防范融资风险。3.4.3融资成本控制(1)加强融资成本核算,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2)实施融资预算管理,合理规划融资资金的使用。第4章财务报告与分析4.1财务报告编制财务报告是企业向外界展示其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重要途径。编制财务报告应遵循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原则。4.1.1报告内容财务报告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等。4.1.2编制依据财务报告编制应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报告的真实性和合规性。4.1.3编制程序(1)收集和整理财务数据;(2)进行会计处理和核算;(3)编制财务报表;(4)编制附注;(5)财务报告的审批与发布。4.2财务分析方法财务分析是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方法:4.2.1水平分析水平分析是对企业连续几个时期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以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趋势。4.2.2垂直分析垂直分析是对企业某一时期的财务报表项目进行结构分析,以揭示各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4.2.3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是对企业过去一段时间内财务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4.2.4同行比较分析同行比较分析是将企业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以评估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4.3财务比率分析财务比率分析是通过计算和比较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比率,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4.3.1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4.3.2营运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主要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4.3.3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主要包括毛利率、净利率、资产收益率等指标。4.3.4现金流量分析现金流量分析主要包括现金流量比率、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等指标。4.4财务预警与风险管理4.4.1财务预警企业应建立健全财务预警机制,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预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4.4.2风险管理企业应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2)制定合理的财务政策和经营策略;(3)加强对市场和行业的分析和预测;(4)建立风险应对措施,保证企业稳健经营。第5章资产管理5.1固定资产管理5.1.1固定资产分类与计价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使用年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且单价在一定限额以上的有形资产。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和计价。5.1.2固定资产购置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时,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可行性分析,保证投资效益。购置固定资产应符合企业发展战略,遵循经济效益、技术先进、安全环保等原则。5.1.3固定资产折旧与摊销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折旧方法应在符合税法规定的前提下,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使用年限等因素合理选择。固定资产的摊销应按照预计受益期限进行。5.1.4固定资产维修与更新改造企业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维修、更新改造制度,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高效运行。维修、更新改造项目应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合理控制成本。5.2无形资产管理5.2.1无形资产分类与计价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无法具体看到、触摸到的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无形资产进行分类和计价。5.2.2无形资产取得与确认企业取得无形资产时,应按照实际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对于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企业应按照研发支出资本化条件进行确认。5.2.3无形资产摊销与减值无形资产的摊销应按照预计受益期限进行。企业应定期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如发生减值,应及时计提减值准备。5.2.4无形资产处置企业处置无形资产时,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保证处置收益的合理确认。5.3投资项目管理5.3.1投资项目分类与评估企业应按照投资项目性质、投资目的、投资期限等因素进行分类。投资项目应进行可行性研究,评估项目的投资收益、风险等因素。5.3.2投资项目决策企业应建立健全投资决策制度,投资项目需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投资决策应充分考虑企业发展战略、财务状况、市场前景等因素。5.3.3投资项目实施与监控企业应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实施与监控,保证项目按计划进行。同时对投资项目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觉并解决潜在问题。5.3.4投资项目后评价企业应在投资项目完成后进行后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投资决策提供参考。5.4资产减值与处置5.4.1资产减值测试企业应定期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如发生减值迹象,应及时计提减值准备。5.4.2资产处置企业处置资产时,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证处置收益的合理确认。资产处置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定,保证资产处置的合规性。5.4.3资产处置收益与损失的确认企业应根据资产处置的实际情况,合理确认资产处置收益与损失。资产处置收益与损失的确认应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第6章负债管理6.1流动负债管理6.1.1短期借款管理企业应合理预测短期资金需求,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和市场环境,选择合适的短期借款品种和借款期限。同时加强对贷款利率、还款方式等条件的谈判,降低融资成本。6.1.2应付账款管理企业应加强应付账款的日常管理,保证账款支付及时、准确。合理利用应付账款融资,保持良好的供应商关系,争取优惠政策,降低采购成本。6.1.3预收账款管理企业应合理设置预收账款政策,保证预收账款的安全性和合法性。加强对预收账款的监控,预防坏账风险。6.1.4其他流动负债管理企业应加强对其他流动负债的管理,如应付工资、应交税费等,保证各项负债的合规性和合理性。6.2长期负债管理6.2.1长期借款管理企业应根据投资计划和资金需求,合理选择长期借款品种和借款期限。在借款过程中,关注利率变动,选择合适的利率类型,降低融资成本。6.2.2债券融资管理企业应合理规划债券融资规模和期限,关注债券市场动态,制定相应的发行策略。同时加强对债券资金的监管,保证资金使用效益。6.2.3租赁负债管理企业应合理选择租赁方式,评估租赁负债的规模和期限,保证租赁合同的合规性。加强对租赁负债的核算和监控,预防潜在风险。6.3债务重组与清算6.3.1债务重组企业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与债权人协商债务重组方案。重组过程中,保证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维护企业利益。6.3.2债务清算企业应依法合规进行债务清算,保证清算程序的公开、透明。在清算过程中,加强与债权人的沟通,保证清算结果得到妥善处理。6.3.3债务违约处理企业应建立健全债务违约应对机制,及时采取措施化解风险。在处理债务违约问题时,遵循法律法规,保证企业合法权益。第7章所有者权益管理7.1实收资本管理7.1.1实收资本的确认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所有者按照企业章程或投资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收到的资金或其他资产,按照其公允价值,确认实收资本。7.1.2实收资本的变更企业因增资、减资、股权转让等原因导致实收资本发生变动时,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的规定,及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调整实收资本的账面价值。7.1.3实收资本的核算企业应当设置“实收资本”科目,按照投资者投入的资金或其他资产的类别和金额进行明细核算。7.2资本公积管理7.2.1资本公积的确认资本公积是指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超出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投资,以及其他资本公积来源。企业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的规定,确认资本公积。7.2.2资本公积的变动企业因资产评估增值、接受捐赠、股权投资准备等原因导致资本公积发生变动时,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调整。7.2.3资本公积的核算企业应当设置“资本公积”科目,对资本公积的来源和金额进行明细核算。7.3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管理7.3.1盈余公积的确认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的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发放现金股利等目的的资金。企业应当根据规定,及时确认盈余公积。7.3.2盈余公积的提取与使用企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的规定,提取盈余公积。盈余公积的使用应当符合其用途,保证企业财务稳健。7.3.3未分配利润的确认与分配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在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后,尚未分配给投资者的净利润。企业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的规定,合理确定未分配利润的分配方案,并及时进行分配。7.3.4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的核算企业应当设置“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科目,对盈余公积的提取、使用以及未分配利润的确认、分配进行明细核算。同时企业应当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合理规划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的使用,保证企业财务状况的稳定与健康发展。第8章税务管理8.1税收政策与法规8.1.1了解税收政策企业应深入学习和理解我国税收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掌握税法的立法精神、适用范围和执行细则。还需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以便及时调整企业税务策略。8.1.2遵守税收法规企业应遵循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依法纳税,保证企业税务行为的合法性。同时建立健全税务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税务操作流程,防止因违反税收法规而产生的风险。8.2税务筹划8.2.1税务筹划原则税务筹划应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遵循合理性、前瞻性、效益性原则。企业应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经济效益。8.2.2税务筹划方法(1)合理选择企业组织形式和投资方式;(2)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3)优化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降低税负;(4)合理安排企业利润分配和资本运作,实现税收利益最大化。8.2.3税务筹划风险控制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应充分考虑可能的风险,保证筹划方案的合法性、合规性。同时加强内部沟通与协调,避免因税务筹划不当而产生的法律风险。8.3税收风险控制8.3.1税收风险识别企业应建立健全税收风险识别机制,对税收法规、税收政策、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定期评估,发觉潜在税收风险。8.3.2税收风险防范(1)加强税收法规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税收法律意识;(2)建立税收风险防范机制,规范企业税务行为;(3)定期开展税务自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4)建立与税务机关的良好沟通,及时获取税收政策信息。8.3.3税收风险应对在面临税收风险时,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积极配合税务机关进行调查,如实提供相关资料;(2)及时寻求专业税务顾问的帮助,制定合理的应对方案;(3)分析税收风险产生的原因,完善企业内部管理,防止类似风险再次发生;(4)强化税收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企业税务合规水平。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有效管理税务风险,保证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第9章内部控制与审计9.1内部控制制度设计9.1.1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合理保证实现经营目标,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效率和效果、法律法规的遵守等方面进行管理的过程。本章主要阐述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以保障企业资产安全、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9.1.2内部控制制度框架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框架,包括以下五个基本组成部分:(1)控制环境:确立企业道德价值观、经营理念、组织结构、职权与责任分配等基础性要素。(2)风险评估:对企业内外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3)控制活动: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程序和措施,以合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4)信息与沟通: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机制,保证企业内部信息畅通。(5)监督与评价: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进行持续监督和定期评价,以发觉并纠正存在的问题。9.1.3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原则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企业内部规章制度。(2)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应涵盖企业所有部门和业务环节。(3)重要性原则:重点关注对企业经营目标实现有重要影响的环节。(4)有效性原则: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5)制衡原则:通过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和错误发生。9.2内部审计与评价9.2.1内部审计概述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审计活动,旨在评价并改善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治理过程的有效性。9.2.2内部审计的组织与实施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业务性质和风险状况,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工作包括:(1)制定内部审计计划,确定审计范围、频率和方法。(2)开展现场审计,收集审计证据,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3)编写审计报告,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4)跟踪审计整改情况,保证审计成果的落实。9.2.3内部控制评价企业应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包括:(1)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有效性。(2)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有效性。(3)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识别和分类。(4)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提高内部控制水平。9.3外部审计与协调9.3.1外部审计概述外部审计是指由独立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