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50题)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解析版)_第1页
(高频50题)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解析版)_第2页
(高频50题)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解析版)_第3页
(高频50题)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解析版)_第4页
(高频50题)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试卷第=page5252页,共=sectionpages5353页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期末真题汇编(统编版)涉及考点HYPERLINK考点02新中国初期外交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考点0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曲折探索考点0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建设成就与外交考点05综合考查考点0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人民政权的巩固考点011.(23-24高一下·浙江杭州·期末)这一事件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这一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D.“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A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和“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都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此时人民早已经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所以这些事件并不是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的标志,排除BCD项。故选A项。2.(23-24高一上·云南昆明·期末)观察如图数据,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国民经济恢复的完成C.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D.新型政权建设的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材料中数据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党员来源范围扩大,体现新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说明新型政权建设的需要,D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时间是1956年,与材料1950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国民经济恢复的完成时间是195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时间是195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3.(23-24高一上·江西南昌·期末)1950年7月后,匪特煽动大规模暴乱,县以下政权机关遭匪袭击、围攻达220余次,一些县城被匪长时间侵占,……被匪杀害的县以下干部、农会会员、民兵、进步群众达7000余人。建国初这一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A.东北地区 B.华东地区 C.中原地区 D.西南地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D项正确;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和中原地区在1950年前均已解放,排除ABC项。故选D项。4.(23-24高一上·山西太原·期末)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政权标准,没有政权就无法改造旧世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该标准就是政权标准;第二个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社会主义不可能建立在贫穷的基础之上,新中国成立后,该标准即为生产力标准。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夺取政权 B.马克思主义不再适应当代需要C.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生产力标准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阶段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第一个标准是政权标准,没有政权就无法改造旧世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该标准就是政权标准”与“第二个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社会主义不可能建立在贫穷的基础之上,新中国成立后,该标准即为生产力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行“政权标准”,建立人民政权;第二阶段,大力发展生产力,实行的是“生产力标准”,D项正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不是夺取政权,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不再适应当代需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新中国的成立后,开始实行生产力标准,不是实现了生产力标准,排除C项。故选D项。5.(23-24高一下·山东淄博·期末)下表为1951年9月四川汉源县某农村生活资料年消耗统计表。由此可见,当时()成分盐巴布清油肉零用贫农解放前3斤4两3.8丈1斤5两3斤4两1.5斗解放后6斤5.4丈2斤4两5斤2斗中农解放前4斤12两7.2丈3斤6两6斤4两2.2斗解放后7斤14两7.2丈4斤2两6斤4两2.5斗A.减租减息政策促进了生产发展 B.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顺利推进C.生产关系变革改善了农民生活 D.农业合作化提升民众生活质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表中看出贫农和中农在解放后生活资料的消耗要大于解放前,可知农民的生活有所改善,这得益于生产关系的调整,即实行土地改革,C项正确;减租减息是抗战时期的政策,排除A项;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从1953年开始,排除B项;农业合作化是从1953年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6.(23-24高一下·广西来宾·期末)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但在某些特殊地区,经省以上人民政府的批准,得征收其出租土地的一部或全部。”这一规定(

)A.消灭了土地私有制度 B.调动了贫农的积极性C.兼具原则性和灵活性 D.加速了三大改造进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50年的中国。根据材料“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但在某些特殊地区,经省以上人民政府的批准,得征收其出租土地的一部或全部。”可知,中央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令,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规定,这说明这一规定兼具原则性和灵活性,C项正确;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承认土地私有制,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土地改革法兼具灵活性和原则性,调动贫民的积极性只是材料部分信息,排除B项;此时三大改造尚未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7.(23-24高一下·浙江嘉兴·期末)1949年6月,陈云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打击银元使人民币占领阵地的指示》促成上海市军管会派出军警到证券交易所,把银元投机的大本营端掉,同时在全市范围内执行该《指示》。这些做法(

)A.推动了农村生产力极大解放 B.巩固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C.促进了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 D.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中国)。据材料可知,1949年6月,陈云主持起草的相关指示以及采取的打击银元投机的行动,这些做法有助于恢复经济秩序,保障人民的生活和利益,从而促进了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C项正确;材料中主要涉及的是城市金融领域的举措,与农村生产力的解放无关,排除A项;1949年国家财政经济还未统一,排除B项;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材料中的举措没有达到这一程度,排除D项。故选C项。8.(23-24高一上·广西桂林·期末)下表是1952年工农业产值及民众收入增长情况(与1949年比)。此表反映的现象(

)项目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农民平均收入增长率145%48.5%70%30%以上A.表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 B.得益于抗美援朝胜利的保障C.进一步扩大了城乡贫富差距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基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与1949年相比,1952年我国在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平均收入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工业总产值增长尤其明显,这就为我国后来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这一时期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工业产值增长率大幅高于农业总产值增长率是因为我国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所以并不能表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排除A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在1953年,排除B项;仅根据增长率的变化无法说明城乡贫富差距扩大,排除C项。故选D项。9.(23-24高一下·江西赣州·期末)1958年7月,毛泽东在会见苏联驻中国大使尤金时说:“苏联从什么时候开始相信中国的呢?从打朝鲜战争开始,两国开始合拢了,才有一百五十六项。”这表明抗美援朝的胜利()A.促成中苏友好同盟关系的缔结 B.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和包围C.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有利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8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国抗美援朝争取到了苏联的信任和支持,获得一五计划所需的经济援助和安全保障,D项正确;中苏于1950年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结成同盟关系,1953年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不是促成而是强化,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抗美援朝“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包围”的信息,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时空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0.(23-24高一上·广东肇庆·期末)1951年,祖国人民给所有赴朝作战的志愿军将士统一制作了一枚刻有“最可爱的人”的抗美援朝纪念章。据不完全统计,仅1952年10月至1953年3月,抗美援朝前线就收到了来自祖国各地的慰问物品达250车皮。这反映出抗美援朝()A.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C.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D.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制作了一枚刻有‘最可爱的人’的抗美援朝纪念章”“抗美援朝前线就收到来自祖国各地的慰问物品达250车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项正确;1953年,三大改造尚未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还未建立,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就已经站起来了,排除B项;材料无法反映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排除C项。故选D项。考点02新中国初期外交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考点0211.(23-24高一下·江西上饶·期末)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交国家数量变化表,据此可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年份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数量10个9个1个0个0个表3A.成就得益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主要建立了与亚非国家的外交关系C.宣告西方国家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D.有必要抛弃“阵营”式的外交思维【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1953年(中国)。据材料可知,建国初期,我们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所以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因此到了后期,我们建交国家数量为零。这就说明了应该抛弃正义式外交思维的必要性,有必要结交一些资本主义国家,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建交的国家基本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成就应该得益于一边倒,而不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排除A项;中国建立与亚非国家的外交关系应该要到1955年万隆会议之后,而题目的时间是1949到1953年,排除B项;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是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和题目的时间不吻合,排除C项。故选D项。12.(23-24高一上·江苏镇江·期末)1952年4月,周恩来说:“为了表示外交上的严肃性,我们又提出建交要经过谈判的手续。我们要看看人家是不是真正愿意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这反映新中国(

)A.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 B.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奉行全方位多边外交理念【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2年中国。根据材料“我们要看看人家是不是真正愿意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项正确;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是1955年万隆会议后,排除A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全方位多边外交理念是改革开放后形成的,排除D项。故选B项。13.(23-24高一下·江西赣州·期末)1954年6月,周恩来先后出访印度和缅甸,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访问非社会主义国家。他多次提到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出“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这说明我国()A.经济恢复需要坚持“一边倒”政策 B.积极发展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C.提出“求同存异”促进各国的交流 D.发起不结盟运动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54年6月,周恩来先后出访印度和缅甸,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访问非社会主义国家。他多次提到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相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论国家的大与小、强与弱,或社会制度如何,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说明中国积极发展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B项正确;“一边倒”说法是倒向社会主义,与材料不相符,排除A项;“求同存异”方针1955年提出的,时空错误,排除C项;1961年,在南斯拉夫等国的倡议下,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时空、史实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14.(23-24高一上·福建泉州·期末)1901年,清政府在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被清军击毙处建立“克林德碑”;1918年,象征耻辱的“克林德碑”改名为“公理战胜碑”;1952年,亚太区域和平会议又将“公理战胜碑”改为“保卫和平碑”。上述碑名的变化主要缘于(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C.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1-1952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从1901年的“克林德碑”到1918年的“公理战胜碑”再到1952年“保卫和平碑”的这些变化,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中国的实力增加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D项正确;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在1953年,排除A项;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是1990纳米比亚独立,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是在1971年,不能成为碑名变化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5.(23-24高一上·浙江台州·期末)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一九五四》一书评论道:“1954年是中国人民政府威望增强的一年,更是共产主义世界和非共产主义世界一致认为中国是东亚大国和世界五强之一的一年。”下列选项中,能为这一论断提供有力证据的是(

)A.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万隆会议进展C.实现中华民族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D.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日内瓦会议发生于1954年,是中国作为世界五大国之一参加的国际会议,D项正确;抗美援朝在1953年取胜,排除A项;万隆会议是1955年召开的,排除B项;实现中华民族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生于1956年,排除C项。故选D项。16.(23-24高一下·山东青岛·期末)“一五”计划期间,中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农业机械、矿山设备、军用飞机、民用汽车、重型机器、发电设备、精密仪表、新式机床、电解铝、无缝钢管、合金钢、塑料、无线电等工业生产,均已建设起来。这表明,这一时期()A.轻重工业得到均衡发展 B.建立了较完整的工业体系C.工业体系构建渐趋合理 D.三大改造建立起了公有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五”计划期间的中国。据题干“中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均已建设起来”,并结合所学“建国前的中国轻工业发展的相对多一些,缺乏重工业”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起一批重工业部门,使得我国工业体系构建渐趋合理,C项正确;建国初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轻重工业没有很好的均衡发展,排除A项;从“一五”时期到“四五”时期,我国逐步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是“一五”计划不是三大改造,D项偷换概念,排除D项。故选C项。17.(23-24高一下·贵州六盘水·期末)如表是1950年至1956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社会主义工业在国家工业中的占比情况。表中的现象说明我国(

)时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工业1950年37%45%1953年14%57%1956年067%A.开始自主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B.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初步发展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完全建立起来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至1956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从1950年到1956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占比逐渐降低直至为0,社会主义工业占比大幅上升到67%,这充分说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例如,在改造过程中,通过公私合营等方式,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逐步纳入社会主义工业体系,D项正确;我国开始自主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而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社会主义工业的占比变化,不能直接说明开始自主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排除A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主要是在1952年底完成,材料时间跨度到1956年,重点体现的是工业结构的变化,而非国民经济的恢复情况,排除B项;“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完全建立起来”这种表述不准确。虽然社会主义工业的占比大幅增加,但不能说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1956年就完全建立起来,这是一个逐步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排除C项。故选D项。18.(23-24高一下·浙江丽水·期末)下图为中国1949—1955年间3类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统计(%),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计划手段在经济运行中作用增强 B.八字方针的实施取得巨大成效C.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形式已经形成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1955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公私合营和加工订货整体比重上升,私营工业自产自销比重下降,说明私营企业逐渐失去独立地位,也说明国家加大对经济的管理,计划手段在经济运行中作用增强,A项正确;八字方针是20世纪60年代实施的,排除B项;图中可知,此时仍然有私营工业,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形式并没有完全形成,排除C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1956年,排除D项。故选A项。19.(23-24高一下·河北承德·期末)按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这个前提下,明确划分国家的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分工(

)A.进一步推动了民主协商 B.发挥了中央和地方积极性C.巩固了爱国统一战线 D.体现了民主和效率的统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权力的划分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而同时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又有利于保证民主,所以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分工体现了民主和效率的统一,D项正确;我国国家机关权力的分工和民主协商没有关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国家权力机关的分工,与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没有直接联系,也不是在巩固爱国统一战线,排除BC项。故选D项。20.(23-24高一上·重庆·期末)下表为1954年召开的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构成情况。可见当时(

)项目界别构成基本构成工人农民党政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其他共产党员非共产党员妇女比例0.9%53.2%15.3%5.4%1.8%23.4%75.7%24.3%13.5%总数(名)159176226842715111111A.国家工作重心正在发生转移 B.国家根本政治制度逐步确立C.社会主义革命已经提前完成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日益巩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中国。材料反映的是1954年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构成情况,据此可以推知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根本政治制度逐步建立,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A项;1954年尚处于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社会主义革命尚未完成,排除C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排除D项。故选B项。考点0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曲折探索考点0321.(23—24高一下·浙江温州·期末)《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们虽然遭到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这个期间”是指()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社会主义革命时期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我们虽然遭到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结合所学可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挫折,但也取得巨大成就,这个期间是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1919-1949年,不符合建国以来的时间限制,排除A项;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主要是政府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没有遭到严重挫折,排除B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指的是改革开放后,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2.(23-24高一上·湖南长沙·期末)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对工农业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民族关系等作了说明。他尤其指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当时中国()A.开启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调动一切因素对抗苏联 D.试图改善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56年(中国)。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到苏联工业化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强调要引以为戒,这意味着当时的中国想要独立自主的探索一条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B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A项;当时中苏关系尚未破裂,因此材料主张并非对抗苏联,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无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23.(23-24高一上·浙江嘉兴·期末)1956年,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说:“我们可以有几条路前进,比较一下,要选一条比较合理、正确的路线。”下列各项属于“比较合理、正确的路线”的有(

)①《论十大关系》②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56年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要选一条比较合理、正确的路线,《论十大关系》,正确阐释了中国当时的社会问题,①正确;《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正确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方法,④正确;②错在此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③错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不是正确的道路;综上所述,①④正确,选项D项;排除A、B、C项;故选D项。24.(23-24高一上·北京东城·期末)1956年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思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市场的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这表明当时中国(

)A.开始全面调整全国的工业布局 B.进行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C.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D.实施“文革”后的经济调整【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的背景下,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个体经济补充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自由生产补充计划生产,自由市场补充国家市场的经济思想,表明当时中国在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C项正确;材料与全国工业布局的调整无关,排除A项;三线建设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才开始,排除B项;“文革”发生在1966到1976年,排除D项。故选C项。25.(23-24高一下·江西新余·期末)下图是创作于1959年的宣传画《春耕》,描绘了一个女拖拉机手进行春耕春种的场景。该作品()A.表明女性成为了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 B.展现了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C.描绘了农村生产方式变革的美好愿景 D.说明农田耕作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59年,已经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体制,材料中女拖拉机手进行春耕的宣传画表现出人们对于人民公社发展的美好希望,C项正确;材料为宣传画,只通过材料中一个女拖拉机手不能说明女性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排除A项;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宣传画中只有一个拖拉机手,不能反映耕作机械化的实现,且不符合当时的国情,排除D项。故选C项。26.(22-23高一上·河南信阳·期末)如图为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载的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的报纸截图,该报道被称为当时我国早稻大丰收中放射出的大批高产“卫星”中的“冠军”。据此分析,该报道(

)A.激发了国人的生产积极性 B.违背了客观的经济规律C.反映了农业丰收后的喜悦 D.说明我国已解决了温饱【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5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58年”正处于“大跃进”期间,“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卫星”“冠军”都带有引号,说明数据带有明显的浮夸虚假成份,违背了客观的经济规律,B项正确;“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明显是虚假的,最终损害农民的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农业丰收后的喜悦信息,排除C项;选项不符合史实,我国解决温饱问题是在20世纪80年代,排除D项。故选B项。27.(23-24高一下·北京·期末)1958年,《人民日报》连载了长篇通讯《徐水人民公社颂》,宣布了徐水将要发射的“高产卫星”: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白菜一课500斤……这一现象说明了(

)A.农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人民公社化运动成效显著C.经济建设上出现严重失误 D.我国农业实现了现代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8年(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经济建设上出现严重失误,C项正确;材料现象导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并没有使农业取得巨大成就,排除A项;材料现象说明左倾错误泛滥,“人民公社化运动成效显著”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这一现象说明了经济建设上出现严重失误,未体现我国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排除D项。故选C项。28.(23-24高一下·广东惠州·期末)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这些举措()A.纠正了经济领域的“左”倾错误 B.适应了国家改革开放的需要C.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D.旨在应对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目的、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0-1964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八字方针和“四个现代化”的提出,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C项正确;八字方针是党中央及时对原有的“左”倾错误进行局部纠正,“纠正了”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改革开放才开始,排除B项;八字方针旨在调整国民经济,而非应对国际局势,排除D项。故选C项。29.(23-24高一上·河北唐山·期末)如表是1959—1963年中国财政收支表。造成支出大于收入和收入大于支出的原因分别是(

)年份19591960196119621963总收入(亿元)487.12572.29356.06313.55342.25总支出(亿元)543.17643.68356.09294.88332.05收支差额(亿元)—56.05—71.39一0.0318.6710.20A.抗美援朝苏联加大了对华援助 B.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的实行 D.“文化大革命”七千人大会的召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9—1963年中国。据材料可知,1962年前,收支差额出现负值,主要原因是“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而1962年,中国收入与支出差额开始由负转正,主要得益于“八字方针”的提出以及对国民经济的调整,C项正确;抗美援朝是在50年代初,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在1956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6年,排除D项。故选C项。30.(23-24高一上·河南开封·期末)1971年,周恩来在全国公安会议上,批评了“文革”中的以权凌法,破坏公安组织、办案办法,以及规章制度的做法。他指出:“现在组织没有了,制度没有了,那套办法也没有了。”由此可推知,当时()A.司法机关的职能被强化 B.“文革”错误得到纠正C.法治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D.“拨乱反正”正式开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文革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文革’中的以权凌法,破坏公安组织、办案办法,以及规章制度的做法”“现在组织没有了,制度没有了,那套办法也没有了”和所学可知,受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影响,当时的法治建设遭到了破坏,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司法机关职能的强化,且在1978年前的历次运动以及十年“文革”期间,政法机关受到严重冲击。律师制度、司法部、检察机关先后被撤销,“文革”中公检法被砸烂,司法工作陷于瘫痪状态,排除A项;1971年,“文革”还没有结束,“文革”的错误也还没有被纠正,排除B项;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明确号召“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排除D项。故选C项。考点0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建设成就与外交考点0431.(23-24高一下·河南濮阳·期末)1964年5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说:“第一线是沿海,包钢到兰州这一条线是第二线,西南是第三线。攀枝花铁矿下决心要搞,把我们的薪水都拿去搞。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不行的。”三线建设的实施(

)A.初步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B.实现了东中西部协调发展C.基本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D.改善了我国国民经济布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4年的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毛泽东此时把中国总共划分为三条线,强调了其中三线的重要性,要着力发展三线建设,从而有利于加快西南地区的建设,改善了我国国民经济布局,D项正确;初步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是一五计划的作用,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实现了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叙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基本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任务是在1952年底,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32.(23-24高二下·四川绵阳·期末)如表为1949年至1965年我国小学教育相关数据的统计表。该表反映出(

)时间小学(万所)在校生(万人)入学率1949年34.682439.120%1956年52.96346.662.6%1965年168.1911620.984.7%A.国民教育体系的完备 B.深耕科研的时代追求C.“三个面向”方针的实行 D.服务人民的教育理念【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至1965年(中国)。根据材料“20%”、“84.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65年时,小学入学率达到84.7%,有了大幅度提升,反映出新中国服务人民的教育理念,D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小学教育,无法得知整个教育体系发展,无法得出该结论,排除A项;小学教育与“深耕科研”关联不大,排除B项;“三个面向”方针1983年提出,内容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排除C项。故选D项。33.(23-24高一上·江苏徐州·期末)下图为部分省市区(北京、上海、云贵川)1964年、1966年和197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变化情况示意图。这一变化的主要影响是(

)A.改善了国家工业布局 B.优化了国民经济结构C.完善了国家工业体系 D.推动了西部农业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4年、1966年和1970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64年到1970年对云贵川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加,反映国家重点建设三线地区,有利于优化我国的工业布局,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而是体现对云贵川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大,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家工业体系的完善,排除C项;材料与西部农业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4.(23-24高二下·江苏徐州·期末)徐州重型机械厂工人掌家忠带领锻工小组发挥集体智慧,连续创造和改进操作方法33项,解决了生产关键问题,在1953年至1959年7年时间内,掌家忠小组完成了25年的工作量,成为“革新大王”,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掌家忠小组的革新精神(

)A.鼓舞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信心 B.反映了人民建设祖国的热情C.保证了一五计划任务的完成 D.体现了经济体制革新的成果【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953年-1959年(中国)。1953年至1959年的中国处于一五计划期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掌家忠小组发扬奋斗和奉献精神,积极开展技术革新,为工业生产和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体现了人民建设祖国的热情,B项正确;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发生在1953-1956年,与材料时间1953-1959年不能完全对应,排除A项;掌家忠小组只是一五计划的众多参与力量之一,为一五计划任务的完成作出了贡献,“保证了一五计划任务的完成”说法夸大,排除C项;经济体制改革发生在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以后,排除D项。故选B项。35.(23-24高一上·江西南昌·期末)毛泽东于1963年3月5日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分别为雷锋题词。雷锋成为时代的楷模。全国各条战线、各个行业掀起了一个持久学习雷锋的热潮。这反映了我国当时(

)A.大力弘扬时代精神 B.注重提升劳动者的素质C.教育事业长足进步 D.国民经济遇到严重困难【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六十年代。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雷锋是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他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的精神值得学习,A项正确;雷锋是解放军的好战士代表,不涉及劳动者素质,排除B项;雷锋是解放军的好战士代表,与教育事业无关,排除C项;1960年冬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促进了经济恢复和发展,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36.(23-24高一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焦裕禄到兰考任县委书记后,他没有坐在办公室听汇报,而是经常下乡摸底调研,他拖着病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他常提倡“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不蹲下去看不清蚂蚁”。从中我们应该传承他的精神品质是(

)A.亲民爱民 B.迎难而上 C.求真务实 D.无私奉献【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本题材料“焦裕禄到兰考任县委书记后,他没有坐在办公室听汇报,而是经常下乡摸底调研,他拖着病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可知,焦裕禄经常下乡,实地调研,焦裕禄为了更好了解工作实际情况而亲自调研,并非坐等下属汇报,体现了其求真务实的精神品质,C项正确;亲民爱民的范畴更大,材料更多体现的是求真务实,强调实事求是解决问题,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焦裕禄对现实困难的解决,无法说明其迎难而上,排除B项;无私奉献表现为贡献自己的一切,不求回报,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7.(23-24高一上·福建三明·期末)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贸易重心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但到1965年,苏联、东欧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由1957年的61.3%下降至14.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占比上升至33.4%,包括日本、西欧在内的西方国家和地区占比升至41.0%。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活动 B.开始消除革命外交的影响C.中国外交政策的不断成熟 D.美苏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封锁和孤立。新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主要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贸易;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逐步恶化,中国积极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对外关系,主要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一些西方国家发展对外贸易,这说明中国外交政策的不断成熟,C项正确;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活动在改革开放以来,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开始消除革命外交的影响”的“开始”说法绝对化,题干没有明确时间,排除B项;“美苏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38.(23-24高一下·江苏泰州·期末)下图反映的是1950~1976年中国与日本、联邦德国、苏联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变动趋势,由此可以推断(

)A.70年代日本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美国 B.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开始瓦解C.中国日益成为国际社会中重要的力量 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导致中苏贸易衰落【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根据材料数据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日本、联邦德国、美国的进出口总额处于低位,但是同苏联的贸易额较高,这主要是因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导致的。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中国与苏联的贸易总额持续下滑,这主要是因为中苏交恶导致的。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同日本、美国、联邦德国的进出口总额均呈现上涨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中日建交、中美关系改善,同时也说明了中国日益成为国际社会中重要的力量,C项正确;日本经济实力在20世纪70年代并未超过美国,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阵营的发展情况,排除B项;中苏贸易的发展主要受到两国的国家关系、国家利益及对外政策影响,非多极化趋势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39.(23-24高一上·江苏常州·期末)如图为1949—2008年中国建交状况曲线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建交高峰。其中第二次建交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的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建交高峰出现于1972年。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促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D项正确;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排除A项;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72年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40.(23-24高一上·浙江温州·期末)1978年8月,中国同日本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交。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上述外交成果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外交方针政策的新调整。这一“新调整”是(

)A.推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D.首倡“求同存异”方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80年代(中国)。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1978年8月,中国同日本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交,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这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适应了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就提出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排除A项;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首倡“求同存异”方针,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考点05综合考察考点0541.(23-24高一下·浙江宁波·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根据我们的目标来研究农村经济,最根本的问题是要彻底地明了农村生产关系和这些生产关系在殖民地化过程中的种种变化。简单地说,就是要找寻那些压迫中国农民的主要因子,这些压迫中国农民主要的因子一经铲除,非但农民可以活命,我们的民族也便有翻身独立的一日。——引自《中国农村》发刊词(1934年10月)材料二:李琦《农民和拖拉机》(1950年国家文化部“新年画创作奖金”甲等奖作品,《美术》杂志评论:“(这幅画)不仅形象地表达出摧毁封建枷锁以后的农民的生产热情,而且显示了农业生产将要摆脱落后走向机械化、集体化的伟大理想,展现了新中国农村发展的远景。”)根据材料,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答案】论题方向举例:①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适时调整土地政策;②中共土地政策的调整推动农业进步(包括农民解放、农业增产、农村改变)。主题及相关史实论述举例:(至少写出三个历史时期,史论结合)主题相关史实论述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适时调整土地政策(背景+政策)①土地革命时期: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并建立了许多农村革命根据地。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②全国抗战时期:面对国民党消极抗战、反共倾向日益增长,中共为了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③解放战争时期: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1947年夏,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各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④建国初期: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推行土地改革。⑤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全面恢复,1953年,中共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⑥改革开放时期:农业集体化后,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水平停滞不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中共中央认可并在全国推广。中共土地政策的调整推动农业进步(政策+意义)①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②全国抗战时期: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建设成效显著。③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夏,各解放区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④建国初期:1950年夏—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全国粮食产量显著增长。⑤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发展。⑥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开来,农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明显提升。【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阐释题。时空:近现代(中国)。首先,仔细阅读问题可知,要围绕中共的土地政策来阐释,结合中国近代和现代史内容。据材料一“引自《中国农村》发刊词(1934年10月)”“就是要找寻那些压迫中国农民的主要因子,这些压迫中国农民主要的因子一经铲除,非但农民可以活命,我们的民族也便有翻身独立的一日”可知,1934年该杂志要研究农村经济,就要明确影响农村生产关系殖民地化的原因,要推翻压迫农民的因素。据材料二“(这幅画)不仅形象地表达出摧毁封建枷锁以后的农民的生产热情,而且显示了农业生产将要摆脱落后走向机械化、集体化的伟大理想,展现了新中国农村发展的远景。”可知,《美术》杂志认为,画家李琦的作品表达了农民彻底摆脱封建剥削获得真正地解放,新中国的建设推动农业走向机械化、集体化生产的伟大理想。结合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革命政策、抗战时期的双减政策、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建国初的土地改革政策、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改革开放时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知识可以从中国根据国情适时调整土地政策、中共调整土地政策的作用等角度拟定论题。然后,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来阐释论题,做到史实充分且正确,论证逻辑清晰。例如:论题: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适时调整土地政策。结合所学从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对峙革命战争的需要、农村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抗战时期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倾向、中共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的需要;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的推进、巩固和建设解放区的需要;建国初巩固人民政权的需要、解放农民和农村生产力的需要;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济全面恢复、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时期原有农村生产经济体制的束缚、改革开放的推动;等等来阐释。论题:中共土地政策的调整推动农业进步。结合所学从土地革命时期推动农业生产、抗战时期建设成效显著、解放战争时期经济获得解放、建国初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改革开放时期农业增产和农民收入提升。最后,归纳总结,例如: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从社会主要矛盾出发,制定和调整合适的土地政策,赢得了民心和推动了社会发展。42.(23-24高一上·山东枣庄·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连环画中的历史图1(八)全国积极进行人民民主政权建设工作,许多地方都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有的还选举了省市县的人民政府。图2去年冬天开始,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广大新区进行土地改革,到今年年底将有近三万万人口的地区完成这件工作;目前,农民协会会员已发展到八千四百余万人,民兵已达七百万人。图3根治淮河第一年的工程胜利完成,达到了“大雨减灾、小雨免灾”的目的;全国主要河流都进行了春修,“引黄济卫”工程亦于今年三月开始。——1951年第九期《连环画报·新中国一年来的伟大成就》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连环画中的新中国”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答案】示例:连环画中的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连环画《新中国一年来的伟大成就》反映了这一社会状况。新中国地方政权建设,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奠定了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基础;建国初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通过根治淮河,有效治理了淮河流域的水患,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体现了我国的制度优势。三幅连环画体现出当时人民当家作主,社会生产关系变化,建设新中国的热情,表达了广大民众对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策的拥护与认同;连环画有助于宣传新中国建设成绩,从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推动经济建设,适应社会转型。【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当代中国。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首先,确定论题,根据设问要求,确定以“连环画中的新中国”为题。其次,围绕论题“连环画中的新中国”,结合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从人民政权的巩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政治建设等角度进行详细说明,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连环画《新中国一年来的伟大成就》反映了这一社会状况。新中国地方政权建设,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奠定了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基础;建国初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通过根治淮河,有效治理了淮河流域的水患,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体现了我国的制度优势。最后,总结升华,再次从整体的角度说明连环画的意义,如:三幅连环画体现出当时人民当家作主,社会生产关系变化,建设新中国的热情,表达了广大民众对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策的拥护与认同;连环画有助于宣传新中国建设成绩,从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推动经济建设,适应社会转型。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43.(23-24高一上·山东济宁·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1952—1956年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年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增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增速(%)1952679.11191953824.421.314219.31954859.84.31441.41955911.661504.119561030.71316610.6—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材料二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以一九六六年同一九五六年相比,棉纱、原煤、发电量、原油、钢和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巨大的增长。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建设了起来。工业布局有了改善……科学技术工作也有比较突出的成果。—《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过渡时期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工业方面的成就,并说明这一时期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8分)【答案】状况: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2分)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土地改革的完成;“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物价;一五计划;有计划的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改造等。(4点4分)成就:工业产量大增;建设了新兴工业部门;改善了工业布局。(2点4分)地位:这一时期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2点4分)【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过渡时期(中国)。第一小问状况:根据材料一“1952—1956年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可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土地改革的完成;“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物价;一五计划;有计划的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改造等。(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成就:根据材料二“以一九六六年同一九五六年相比,棉纱、原煤、发电量、原油、钢和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巨大的增长。”得出:工业产量大增;根据材料二“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建设了起来。”得出:建设了新兴工业部门;根据材料二“工业布局有了改善”得出:改善了工业布局。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这一时期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44.(23-24高一下·广东深圳·期末)书籍的译介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李之藻,万历二十六年进士,跟随传教士利玛窦潜心学习西方的数学、天文、逻辑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在天文学方面,李之藻与利玛窦在1607年合译了《浑盖通宪图说》。在此之前,中国人根深蒂固地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李之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地圆与地动说,介绍了赤道、经度、纬度等现代地理学知识。——摘编自季艳龙、方真《明末翻译家李之藻对科学翻译的贡献研究》等材料二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书统计表(1868-1912)类别种数所占比例(%)类别种数所占比例(%)政史135.39机械工程187.47商学31.25工艺制造3815.77教育41.66农学114.56数学114.56医学124.98物理学145.80兵制135.39化学104.15兵学3213.28天文学41.67地图31.24地学41.67译名表62.49矿冶166.64连续出版物41.67船政114.56语言学10.41测绘72.90交涉62.49合计:241——据王扬宗《江南制造局翻译书目新考》材料三1897年9、10月间,梁启超联合维新派人士在上海集资设立了大同译书局。该书局强调:“首译各国变法之事,及将变未变之际一切情形之书,以备今日取法;译学堂各种功课,以便诵读;译宪法书,以明立国之本;译章程书,以资办事之用;译商务书,以兴中国商学,挽回利权。大约所译先此数类,自余各门,随时间译一二。”——摘自李伟《中国近代翻译史》材料四1949年10月到1958年12月,我国翻译出版苏联(包括俄国)文学艺术作品3526种,占这个时期翻译出版的外国文学艺术作品总数的65.8%,还译介了一批埃及、印度等国家的古典文学作品和古巴、智利等国家反映亚非拉民族解放的作品。自然科学技术书籍受到重视,出版社积极翻译出版俄文科学资料,编译俄文专科辞典。——摘编自卢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译介出版活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李之藻译介《浑盖通宪图说》的意义。(4分)(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和大同译书局在译书倾向上的差异,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差异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我国翻译出版工作的特点,并阐明其原因。(8分)【答案】(1)意义:冲击了中国人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在中国的传播。(2点4分)(2)差异: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一一以工业制造、军事、科技类书籍为主(1分)大同译书局一一以法律、政治、经济类书籍为主。(1分)原因: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主张在维护纲常礼教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甲午战争失败后,维新派将向西方学习重点转向政治制度,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大大加强。(2点4分)(3)特点:苏联翻译作品所占比重最大;亚非拉民族解放作品受到关注;重视科技书籍资料翻译。(2点2分)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一边倒”方针,与苏联等国家建交,中苏两国关系密切;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一五”计划的开展实施;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3点6分)【解析】(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意义:根据材料“在此之前,中国人根深蒂固地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李之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地圆与地动说,介绍了赤道、经度、纬度等现代地理学知识。”得出冲击了中国人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在中国的传播。(2)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差异:根据表格可知得出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一一以工业制造、军事、科技类书籍为主,根据“首译各国变法之事,及将变未变之际一切情形之书,以备今日取法;译学堂各种功课,以便诵读;译宪法书,以明立国之本;译章程书,以资办事之用;译商务书,以兴中国商学,挽回利权。大约所译先此数类,自余各门,随时间译一二。”可知大同译书局一一以法律、政治、经济类书籍为主。原因:根据时间背景,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在洋务运动期间创办,洋务派主张在维护纲常礼教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而大同译书局在甲午战争失败后创办,维新派将向西方学习重点转向政治制度,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大大加强。(3)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我国翻译出版苏联(包括俄国)文学艺术作品3526种,占这个时期翻译出版的外国文学艺术作品总数的65.8%,”得出苏联翻译作品所占比重最大;根据材料“还译介了一批埃及、印度等国家的古典文学作品和古巴、智利等国家反映亚非拉民族解放的作品”得出亚非拉民族解放作品受到关注;根据材料“自然科学技术书籍受到重视,出版社积极翻译出版俄文科学资料,编译俄文专科辞典。”得出重视科技书籍资料翻译。原因:根据所学,从新中国成立后外交、经济发展、国际民族解放运动角度回答,如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一边倒”方针,与苏联等国家建交,中苏两国关系密切;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一五”计划的开展实施;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45.(23-24高一上·安徽·期末)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安全的内涵不断丰富,其构成也随之拓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古代中国始终将政治安全放于首位,倡导忠君爱国理念,维护政权稳定。古人认为“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历代都十分重视对农业经济的维护。同时将“富国强兵”作为政治安全的保障,注重提升军事实力。统治者一再强调居安思危,要“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虽知今日无事,亦须思其终始”。汉唐时期的和亲政策,保证了与匈奴、吐蕃等民族的和平交往,明代郑和下西洋为中国周边环境和平起到巨大作用。受“大一统”思想的影响,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也逐渐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东方封贡体制和宗藩观念。——摘编自赵明畅《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等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晚清国家已岌岌可危,文祥等人认为影响国家安危的原因在于中国“在内无深知洋务之大臣,在外无究心抚驭之疆吏”,主张“驭外之端”为保证国家安全的第一要务。甲午战争之败与庚子事变,虽然逼出了清末新政,但清朝主要政体并无改变。皇权无法彻底放弃专制而建立近现代国家安全体系,传统的“国家安全”已摇摇欲坠。1912年初,清帝国“安全体系”彻底崩溃。——摘编自张永攀《从先秦“王畿”到近代民族国家》材料三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指的是国家利益、特别是重大国家利益免受威胁或危害的状态。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安全的内涵不断丰富,其构成也随之拓展。传统的国家安全除不言而喻的政治安全外,主要是指军事安全。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安全地位上升,因而有人把国家安全表迷为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的有机结合,称之为综合安全。此外,还有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等。——摘编自马维野《国家安全·国家利益·新国家安全观》(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的特征,并分析其产生原因。(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变化。(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为维护国家安全所作出的努力,并简要阐述其意义。(5分)【答案】(1)特征:以维护政权稳定为核心;维护君权与国家安全相统一;重视农业生产;以富国强兵为前提;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崇尚和平是主流。(任4点4分)原因:经济:小农经济的发展。政治: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任答一点即可)思上:华夏文明的认同感;大一统思想观念的形成。(任答一点即可)外交:宗藩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任3点3分。)(2)变化:从“内防”为主到“外防”为主;从维护皇权到维护民族国家。(2分)(3)军事: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政治:新中国成立,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外交: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济:土地改革,“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等。(任3点3分。)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有利于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国家安全思想,是中国安全战略的集中体现。(任2点2分)【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特征,由材料“古代中国始终将政治安全放于首位,倡导忠君爱国理念,维护政权稳定”可得出以维护政权稳定为核心;维护君权与国家安全相统一;由材料“历代都十分重视对农业经济的维护”可得出重视农业生产;由材料“同时将富国强兵作为政治安全的保障,注重提升军事实力”可得出以富国强兵为前提;由材料“统治者一再强调居安思危”可得出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由材料“汉唐时期的和亲政策,保证了与匈奴、吐蕃等民族的和平交往,明代郑和下西洋为中国周边环境和平起到巨大作用”可得出崇尚和平是主流。第二小问原因,回答原因可以从古代政治、经济、思想和外交等方面进行分析。如经济上,小农经济的发展;政治上,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思想上,大一统思想观念的形成;外交上,宗藩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等。(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思考近代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