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保利艺术博物馆藏有沈周《蜀道难图》,图画展现了蜀道行旅景象:下方一水两岸,左右苍松红枫,高耸挺拔,怪石嶙峋,巉岩欲坠,三人骑驴过栈桥;左下绘依崖横梁立柱木栈,一红衣人骑驴行其上,道旁开阔处设有脚店,数人饮食休息于其中,一童仆店外饲驴;中部一峰特立突兀,苍松丹枫虬曲旁逸,右后为一驿馆,掩映于山间,一着红衣者依楼凭栏凝望,若有所思,左前栈桥凌驾深溪,二旅人骑驴行其上;上方连绵峰峦高耸入云,夹道松枫倒挂绝壁,山间窄径确道,蜿蜒直通关隘,关楼踞险道而展旌旗,一白衣人立于关前,飞瀑础崖转石,让人似闻万壑雷声。总体看来,此画构图严谨,布局缜密,用笔沉稳,以“粗沈”之风展示出创作主体对诗意的理解、自然的阐释和自我精神的呈现,几可谓“神品”(唐志契《绘事微言》卷上)。李白的《蜀道难》与沈周的《蜀道难图》,虽为不同艺术形式的视觉呈现,却均凝聚着作者对同一主题的深刻理解和情感投射,成为其艺术意旨“凝固”与“外化”的具象符号。然而,两者的载体在本质上却有所区别:诗歌以语言为媒介,其抽象凝练的特性使其能够展现动态的叙述流程,甚至超越视觉限制,深入揭示和表达情感意旨;而画作则依赖于视觉的直观呈现与接收,以线条、色彩、构图等“可视”元素为载体,将主体情感意旨具象化于静态瞬间之中。正是这种媒介的差异性,导致沈周在转换李白《蜀道难》语象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依附与游离。这不仅体现出原诗与衍生图像的内在关联,更在呈现、遮蔽、增殖等维度上,展示两种艺术形式间复杂微妙的“互文关系”。在《蜀道难》中,“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的李白,以诗意之笔描绘蜀地山川的壮丽画卷:“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写山势之险峻;“天梯石栈相钩连”,生动再现栈道悬空的惊险之景,而伴随着“飞湍瀑流争喧愿,础崖转石万壑雷”的磅礴视听,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深刻感受到蜀道之“危乎高哉”,产生“每读之,剑阁、阴平,如在目前”(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的形象性审美感知。沈周基于李白诗歌语象,运用绘画构图技巧,将诗中语言描绘的巍峨壮阔之景转化为视觉图像,再借重峦叠嶂、栈道绵延、狭谷幽深等景致,从纵向和横向角度构建一个由群山环抱的封闭空间。行旅之人立于谷中仰望,但见高山重叠,遮蔽天际,逼仄低沉之感顿现。这样一来,图像就从整体上展现诗歌所描绘的峥嵘崔嵬之势,传达出蜀道“高”“险”“难”等特征,使得诗意、画像于此交汇,语言符号部分转化为图像符号,实现《蜀道难》主要诗意的图像再现。诚如赵宪章先生《诗歌的图像修辞及其符号表征》所云:诗语所指对象的“有”“有形”“可见”三大维度共同构成图像再现诗歌的基石——“有”作为肯定性表意核心,确立图像无法描绘否定性存在的基本边界;“有形”强调对象在视觉层面的直接呈现,即形貌的捕捉,且这种形貌的展现须在“光”的允许下方能达到“可见”状态,进而为图像再现提供可能。这三个维度紧密相连,共同决定图像能否成功再现诗歌语象。(摘编自罗建新《沈周对李白<蜀道难>的图像呈现》)材料二:舞蹈主要是借助肢体语言和舞台空间,展现文字背后的文学意象、文化氛围。舞剧《红楼梦》的二次创作,巧用传统戏曲里开开合合的“二道幕”和站沿条,建构起或公开或私密、或宽敞或狭隘的空间,借助高背官帽椅、山水屏风、长条案几、折叠纸扇、大红花轿等颇具雅趣的道具,表现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等女性的相遇、相知、相别、相离,以及金陵十二钗的命运起合。全剧散发着“话本小说”的韵味,演员的一颦一笑、一抬手一投足,化为人物的潜台词,以及或外露或内敛的情绪与感情。通过一组组矛盾又统一的文学意象,远方与现实、繁华与废墟、盛景与衰败、热烈与幻灭等,表现作者对于生死无常、人生无序的哲学感喟。舞剧《红楼梦》借鉴章回体小说结构,在表现形式上呼应了一百二十回通行版本,前后篇章间也构成镜像般的“互文关系”。如第三篇章“含酸”,与第一篇章“入府”和第九篇章“冲喜”前呼后应,一起表现了“宝黛钗”的情感变化;第四篇章“省亲”暗藏元春生前的困苦,第十篇章“团圆”见证她死后灵魂的恣意;第六篇章“葬花”与倒数第二篇章“花葬”,借花感怀的主体,由黛玉一人扩大至贾府群芳。传统的故事框架,对应的是现代的意识和表现手法。舞剧以当代美学视角,对《红楼梦》进行了大胆解构与重构,比如元春省亲,用服装的意象来反映元妃的身份和情感变化;又如“含酸”中,大红帷幕宛如一把切分舞台空间的剪刀,时而宝黛钗三人同居一檐下,时而又有双双独处的戏份,将三人的感情纠缠、黛玉与宝钗的性格差异体现得淋漓尽致。舞剧全靠肢体动作传情达意,没有有声语言的辅助,但这并没有造成理解偏差。每一个场景既让人觉得是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既有工笔画的“纤毫毕现”,又有中国画的写意传神,新场面和名场面的交替出现,呈现出年轻编导的意趣、意境和意味,展现文学艺术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用当下视角观察红楼梦中人的悲欢离合,这种打破时空局限的古今对话,在演员、角色、观众之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碰撞,让《红楼梦》拥有了更丰富的外延、更饱和的色调和全新的打开方式。它既超越了凄凄惨惨戚戚的爱情悲剧,也不仅仅是封建社会的挽歌,而更像是灵魂独对苍穹的亘古追问,如梦如幻、如泣如诉,是时间记忆,也是空间想象,如此真实,却又充满荒诞。繁华中窥见虚无缥缈、热闹中透出孤独凄凉,于生生死死、真真假假之间,追问生命的终极意义。(摘编自孔德淇《民族舞剧〈红楼梦〉:打破时空局限致敬不朽经典》)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个是以语言为媒介,一个是以线条、色彩、构图等“可视”元素为载体,李白《蜀道难》与沈周《蜀道难图》用不同的艺术手段诠释了同一主题。B.《蜀道难》中的诗意和《蜀道难图》中的画意,在表现蜀道“高”“险”“难”等特征上巧妙交汇,古诗中的语言符号全部转化为画中的图像符号。C.舞剧《红楼梦》属于二次创作,它以《红楼梦》的故事结构和人物形象为依托,借助现代的意识和表现手法,对《红楼梦》进行了大胆解构与重构。D.舞剧《红楼梦》主要借助肢体语言和舞台空间来表现文字背后的文学意象、文化氛围,虽然没有有声语言的辅助,但并没有让观众产生理解偏差。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沈周《蜀道难图》中有骑驴旅人、道旁脚店、童仆饲驴、驿馆楼阁等细节,可见沈周“无中生有”地增殖了一些诗歌中原本没有的内容。B.沈周运用绘画构图技巧将李白《蜀道难》的诗意语言转化为视觉图像,其中飞瀑础崖转石的画面,让人产生似闻万壑雷声的听觉效果。C.舞剧《红楼梦》通过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等女性的相遇、相知、相别、相离以及金陵十二钗的命运起合,突出“话本小说”的韵味。D.舞剧《红楼梦》丰富了《红楼梦》的外延,使其色调更饱和,并令其拥有了一种全新的打开方式,这得益于舞剧《红楼梦》的当下视角。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李白《蜀道难》中的“蚕丛”“鱼凫”“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等神话意象,蕴含着丰富的想象性和动态性,图像作为静态的视觉艺术则难以表现这些意象。B.李白《蜀道难》中“悲鸟号木”“子规啼月”等描绘,为全诗增添丰富的情感色彩,画家可以用构图、布局等手段,把诗意转换为图像,并将其完全呈现出来。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描述虽有夸张,但属于有形、可见的对象,画家可以借高耸入云的连绵峰峦、倒挂绝壁的夹道松枫等景致加以再现。D.石涛的《陶渊明诗意图册·悠然见南山》撷取了诗中“庐”“菊”“东篱”“南山”“山气(云雾)”等意象,以这些意象为关键而转译图像、结构画面。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互文关系”这个概念,请结合材料分别解释其具体含义。(4分)答:5.有导演拟将李白《将进酒》改编为舞剧,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提出三条建议。(6分)答:(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裁云记陈春成我在修剪站工作五年了。我的日常工作是修剪云彩,维护机器,打印广告,保证修剪站的正常运行。这是个很闲的岗位,工作完成后全部时间归个人所有。除了我和门外石阶上的青苔,站里没有活物。站外倒有许多,这里临近森林保护区,夜里可以免费收听各种鸟兽的吟唱。云彩管理局是个历史悠久的机构。很多年前,当时的元首要来本地视察,全市如临大敌,把街道扫荡得纤尘不染,建筑外墙全部翻修得整齐划一,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元首背着手逛了一圈,很是满意,对身后官员们说:“你们这个市容管理得很好嘛!就是今天天上这个云,怎么破破烂烂的。你们看像不像一块抹布”官员们的脸由明转暗,汗出如浆。其实元首心情挺好,不过顺口开个玩笑,想展示一下风趣。元首一风趣,从此天底下的云彩全遭了殃。视察结束,云彩管理局随即成立,负责管理城市上空所有过境浮云。从那时起,所有的云都成了卡通画里的样子,胖乎乎的,看起来很温顺。课堂上,“流云”、“落霞”这类陈旧的词语已经很难解释了。后来政策渐渐宽松,云彩局也接一些业务,包括在云上打印广告。山居生活我倒不觉得枯寂。我的老师去世前,将几千册藏书留给了我。我端着那本《海洋古生物学》坐在窗前时正当黄昏,林中烟萝小径上鸟声稠密。狐狸背着包袱从山上下来。这只狐狸我认识,常化了人形到城里玩,每有大片上映必去看。这些年我像在洞穴中行走。我站在分岔处,前方有许多通道,每一条都深不见底。我知道随便选一个洞口进去,沿途都有奇妙的钟乳和璀璨的结晶,每一条通道都无穷无尽,引人着魔。但我就是下不了决心去选择。总是走了一段,怕再走就回不了头了,又毕恭毕敬地退出来。我不知道哪个最适合我,又无法逐一尝试。选择其一,就意味着放弃了无穷减一种可能性。于是我就在分岔处耽搁了许多时日,感受着所有洞穴向我吹来的阴风。我的老师生前有一位老友,多年未见了,我决定去拜访他。灰色的大巴停下,我混进灰色的人流,在灰色的路牌指引下来到那栋筒子楼灰色的院墙前。这楼里住的都是些着了“魔障”的人。当时觉得他们挺可怜,现在则艳羡不已。楼中住户原来都是些教授学者,后来放弃了世俗的荣誉和温暖,在世界的某个点上钻了牛角尖,无暇他顾,从而抛掷了一生。有的一心要证明四色猜想,有的试图复原已失传的乐器……我毫无过渡地把关于洞穴的困惑告诉给他。他盯着茶杯,叶子徐徐旋转,把水染成黄褐色。他说:“是啊,值得人沉迷一生的事太多了。像你说的,每个洞穴都充满诱惑,难以取舍。我年轻时也在分岔处犹豫过。后来我才明白,不是所有洞口都陈列在那里,任人选择;有的埋伏在暗处,我一脚踏空,就一头栽了下来,到现在也没有落到底。”往杯中续上水后,他向我描述他的洞窟。他偶然得到一卷古书,发现整本书是一副对联,长达数千字。编纂者故意在上下联中各隐去一些文字,上联的缺失只能从下联对应处推断出来,反之亦然。听到这里,我插嘴说,可是对联没有唯一性啊。他说是的,这才是迷人之处。比如上联有个词“青山”,下联怎么对理论上说,只要音为“仄仄”的、带有颜色的词皆可。可以是碧水、白水、白首、绿树、绿水……但如果这些字在上联的其他部分出现过了,就只能全部排除。如果下联的其他部分必须用到水字,那水字也不能用在此处。而且考虑到“当句对”,可能性又多了许多。比如在这联中,青山所对的,按目前推测,很有可能是桂棹。好像不太工整其实下联此处是桂棹兰舟,上联是青山碧水。上联两个颜色在当句中自对了,下联两种材质也自对了。好比“紫电青霜”对“腾蛟起凤”,“云容水态还堪赏”对“啸志歌怀亦自如”。但这也未必是最终答案,整副对联没有填补完整前,之前对上的字都有可能被推翻。一次又一次地推翻。这就像一个流转不息、无穷无尽的填字游戏。这些残缺的文字里,有雪峰上或齿轮间所找不到的,“更圆满的安宁”,他这样说。我下楼时天已黑透。这栋楼本身就像一座迷窟,每扇门后都是一条漫长的洞穴。次日回程的大巴上,我尽想着老先生的话,半天才发觉稻田上移动的暗影。我抬起头就看见云。大朵大朵的,蓬松的,凌乱的,飘忽不定的云。有的像奔马,有的像海豚,更多的则什么都不像,世间没有任何事物能比拟它们的形状。我的眼睛一会蓝得深邃,一会白得耀眼。后座的小孩问:“那是什么”一个苍老的声音说:“是云吧。”小孩笑了:“爷爷乱讲,哪有这样子的云。”我这才意识到出了事,原来我不在的时候机器坏了。云本来应该是椭圆的。于是我一下车就径直向云冲去,临近,投弹,“蓬”,下了一阵若有若无的雨。夜里,门上响起剥啄之声。我开了门,是那只狐狸,它邀请我加入牌局。我就随它步入林中,进了一处山洞。洞里有一树桩,上面一副扑克,地上一只大龟。当下我们斗起地主来。我意识到每一局牌都是花色和数字的随机排列,打上一万局也不会重复。这个无穷无尽的游戏,可以用来消磨一生。我问,我们玩钱吗狐狸说我们哪有钱我们赌命,计分的,一分十年的寿命。说着往我头顶看了看,好像那里悬浮着一个数字。它说,你才这么点啊,没事,不够了我们匀给你,老龟多得用不完,就是它出牌太慢,你别介意。天亮时,我回到修剪站。通过与老人的一番交流,我想关于洞穴的问题算是解决了。我坐在那里,用了一刻钟才接受了这个事实。我在纸上把感兴趣的学问一门一门列出来。每门研究二十年的话,以我现在的寿命够研究一百二十门了。我将通晓一切草木的名称,熟知所有星星的温度。如果掉进某个陷阱,那就死心塌地,一往无前。晨光熹微中,我的手指从一排书脊上慢慢拂过,像抚摸着琴键,然后停下,抽出一本,就着窗前的光亮,读起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虚构的世界中,云彩管理局的成立源于一次偶然的元首视察。从此天上的云彩被统一修剪成了胖乎乎的椭圆形。B.文中的“洞穴”可以理解为世间的学问,世间的学问无穷无尽且奥妙无穷,“我”在“分岔处”犹豫徘徊良久,不知道该如何选择。C.“我”曾经不理解住在那栋楼里的人,即使现在对他们何以能一心一意钻研一门学问也感到困惑,老人的回答解答了“我”的疑问。D.由大巴车上小孩和“爷爷”的对话可以看出,修剪云彩影响了人们对云彩的记忆和感受,也剥夺了人们对多姿云彩的认知和想象力。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使用成语及夸张的比喻来讲述云彩管理局的历史,如“如临大敌”“整齐划一”“熠熠生辉”“汗出如浆”等,带有嘲讽意味。B.文中连用了多个“灰色”,如“灰色的大巴”“灰色的院墙”等来描写下山进城后的情景,与前文的“建筑外墙全部翻修”形成呼应。C.文中明线、暗线交织,明线描写“我”在云彩修剪站的工作以及拜访老人的经历,暗线是“我”与狐狸的交往和互动过程。D.作者在故事情节安排上独具匠心,如文中“我”跟狐狸、老龟“斗地主”的情节,既有现实生活的基础,又颇具魔幻色影。8.在老人描述他的洞穴部分,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对对联知识进行了描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答:9.《中华读书报》记者采访陈春成时,认为《裁云记》是一部“有很多隐喻的作品”,请结合文本说说文中“裁云”这一行为的隐喻。(6分)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离骚》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初事怀王,甚见信任。同列上官大夫妒害其宠,谗之王,王怒而疏屈原。屈原以忠信见疑,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是时周室已灭,七国并争。屈原痛君不明,信用群小,国将危亡,忠诚之情,怀不能已,故作《离骚》。上陈尧、舜、禹、汤、文王之法,下言羿、浇、桀、纣之失,以风。怀王终不觉寤,信反间之说,西朝于秦。秦人拘之,客死不还。至于襄王,复用谗言,逐屈原。在野又作《九章》赋以风谏,卒不见纳。不忍浊世,自投汨罗。原死之后,秦果灭楚。其辞为众贤所悼悲,故传于后。(节选自班固《离骚赞序》)材料二: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原之为书,其辞旨虽或流于跌宕怪神、怨怼激发而不可以为训,然皆生于缱绻恻怛、不能自已之至意。虽其不知学于北方,以求周公、仲尼之道,而独驰骋于变风、变雅①之末流,以故醇儒庄士或羞称之。然使世之放臣、屏子、怨妻、去妇,拉泪讴喻于下,而所天者幸而听之,则于彼此之间,天性民彝之善,岂不足以交有所发,而增夫三纲五典之重(节选自朱熹《楚辞集注·序》)材料三:夫为井者泄淤泥而莹清泉,可以汲矣,而乃不汲,真不能不令人心恻也。故知王明则臣主并受其福,不明则臣主并受其辱,又何福之能得乎然则怀王客死于秦,屈原沉没于渊,正并受其辱者耳,曷足怪也!张仪侮弄楚怀,直似儿戏,屈原乃欲托之为元首,望之如尧、舜、三王,虽忠亦痴。观者但取其心可矣昏愚庸主有何草制可定左右近侍绝无与原同心者则原亦太孤子而无助矣。且所草稿既未定,上官大夫等安得见之既得而见,则是吾示天下以公也。公则无有我人,又何待夺,又何夺之而下与乎即椎以为上官大夫之能可也,不待彼有夺意斯善矣。此以人事君之道,臣之所以广忠益者,真大忠也,甚不可以不察也。(节选自李贽《焚书》)【注】①变风、变雅:指《诗经》中《风》《雅》部分在西周衰乱时期的作品,与西周兴盛时期的作品“正风”“正雅”相对。10.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观者但取A其心B可矣C昏愚庸主D有何草制E可定F左右近侍G绝无H与原同心者I则原亦太孤J孑而无助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通“讽”,委婉劝谏,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风乎舞雩”的“风”意思不同。B.训,规范、准则,与成语“不足为训”中的“训”意思相同。C.“虽其不知学于北方”与“而耻学于师”(《师说》)两句中的“于”用法相同。D.夺,夺取,与《陈情表》中“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的“夺”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班固解释了“离骚”一词的含义,其中“离”意味着遭受,“骚”则代表忧愁。他认为,《离骚》是屈原在遭遇困境时,因内心忧愁而创作的文学作品。B.朱熹认为,有些醇儒庄士不喜欢甚至羞于称赞屈原的作品,是因为屈原没有学习周公、孔子的学说,只是在变风、变雅一类的末流作品中发挥才能。C.朱熹认为,屈原言行的出发点和动机是忠诚于国家和君主,其言辞表达了对楚国深切的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他的诗歌能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D.李贽对怀王客死秦国和屈原沉没于深渊的结局感到奇怪,认为这种双双遭受侮辱的结果本来可以避免,即君主做到明智,那么君臣都能享受到福祉。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屈原痛君不明,信用群小,国将危亡,忠诚之情,怀不能已,故作《离骚》。(4分)译文:(2)夫为井者泄淤泥而莹清泉,可以汲矣,而乃不汲,真不能不令人心恻也。(4分)译文:14.朱熹和李贽分别对屈原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批评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概括。(5分)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月夜金陵怀古李白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绿水绝驰道①,青松摧古丘。台倾媳鹊观,宫没凤凰楼。别殿悲清暑②,芳园罢乐游③。一闻歌玉树④,萧瑟后庭秋。【注】①驰道:《三辅黄图》载“驰道,天子所行道也”。②清暑:清暑殿,在台城内,晋孝武帝所建。虽暑月尤有清风,故以为名。③乐游:指乐游苑,南朝宋武帝所建的皇家园林。④南朝陈末代皇帝陈叔宝曾创作《玉树后庭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空悬”一词营造出一种空寂、苍凉的氛围,历史长河中,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王朝已经成为了过去,金陵只留下了空荡荡的遗迹。B.天上星宿仍在,而帝王霸业如江水东流,诗人将永恒不变的天文列宿与消逝的帝王霸业进行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世事无常的感慨。C.“绿水”“青松”两句借景抒情,绿水冲断了昔日的天子行道,青松摧毁古人陵墓,这些荒凉破败的景象都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变迁。D.媳鹊观、凤凰楼、清暑殿和乐游苑都是金陵重要古迹,它们或倾塌或被埋没或荒芜的现状令诗人为无法一睹其昔日的辉煌而感到惋惜。16.“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古人对浩瀚的天空拥有不同的联想和表达,有的描写了它的深邃,如《梦游天姥吟留别》里李白梦中的天空是“”;有的则写出了它的辽阔,如秦观《鹊桥仙》里的“”。(2)今天,人们经常引用苏轼《赤壁赋》中的“,”两句,表达不取不义之财之意,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3)自古以来,秋天一直是文人墨客常常吟味不已的季节,古代诗人常借“秋”来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情绪,阐释“言外之意”,如“,”。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短时临近预报指的是对未来几个小时内天气的变化进行预测预报。相较于准确度颇被诟病的长时段天气预报,短时临近预报可谓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因其对即时天气变化的敏锐捕捉而备受瞩目。但对于龙卷风等突发的强对流天气,由于其形成和发展的迅速性和复杂性,短时临近预报的空报率也A,高达七成以上,即每发出10次龙卷风预报预警,其中至少有7次并未发生。①短时临近预报包括短时预报和临近预报两个部分组成。②一般来说,③对未来2~12小时内天气的预报称为短时预报,④对0~2小时内天气的预报称为临近预报。⑤我国位于东亚季风区,⑥经常产生短时强降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⑦而这些天气往往突发性强、尺度小、演变快,⑧气象部门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监测、风险防范就显得尤为重要。(甲):监测难、研判难、预报难。尽管已经拥有了精密的现代气象观测网络,但观测资料在时间和空间上分辨率仍然有限,各种观测手段也存在自身局限。比如,卫星监测处于“俯视”状态,只能“看到”系统上表面的情况;雷达系统虽然能够“近身”观测,但也存在探测盲区、远距离信号衰减等问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情形在雷达观测中较为常见。任何探测手段都具有局限性,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个头”较小,要素变化剧烈,这些特性使得对其进行精确探测变得异常艰难。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短时临近预报水平的提升并不能B,但在这条漫漫长路上,总有一群砥砺前行的气象工作者们,(乙),久久为功,守护民生安澜。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答:AB19.文中第二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答:(1)(2)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答:甲乙21.文中第三段加点词语的引号作用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4分)答:22.请简要概括第三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70个字。(4分)答: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几位同学在一起议论郑钦文在巴黎奥运会上的夺冠。小李说:我觉得郑钦文的胜利,离不开她全面的技术实力。在比赛中,无论是接发球还是底线拉锯战,都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平。小王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记者采访时,郑钦文说的话:“落后时,看到台上的国旗,有股精神在支撑着我,一直很想为中国拿一块奖牌。”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2.C3.B4.【参考答案】①材料一“互文关系”指的是《蜀道难》原诗与其衍生图像《蜀道难图》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看似各自表达,但二者存在呈现、遮蔽、增殖等方面的联系,通过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来表达同一个主题。②材料二“互文关系”指的是舞剧《红楼梦》前后篇章之间构成镜像关系,即通过前后呼应、互相补充映照来表达一个完整意思。(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5.【参考答案】①主题一致。要忠实于原作《将进酒》的主题,即要体现中年李白追求理想而不得的豪迈与悲壮。②体裁有别。要注意到舞蹈载体与诗歌载体的区别,根据《将进酒》诗的意象,大胆想象,把语言转换为画面等“可视”元素。③借鉴结构。借鉴《将进酒》原诗的“悲一欢一愤-狂”的情感结构,构思故事情节。④转换视角。用当下视角诠释《将进酒》,大胆解构与重构,打破时空局限,进行古今对话。(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6.C7.C8.【参考答案】①通过细致地交代对联的上下联相对知识,写出了对联内在有趣的机制,点明老人对“对联”着迷的原因。②关于对联的学问是无数种学问中的一个代表,详写对联知识,以小见大,让人领悟到每一门学问都奥妙无穷,具有探索的价值,深化了小说主旨。③对联的知识让小说更有古典韵味,让文本更有神秘性,符合小说幻想的风格,增加了小说的文学味。④插入详细的对联知识,舒缓了小说的叙事节奏。(一点2分,答出两点,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9.【参考答案】①“裁云”行为首先隐喻着人类对自然的控制欲望。云彩本是自然现象,有着千变万化的形态,但通过“裁云”,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它,使其符合所设定的标准。②“裁云”也象征着现代社会对自然之美的人工干预与标准化改造,意味着对个性和多样性的抹杀。③“裁云”也隐喻了权力机构对社会的干预和控制。“裁云”代表着社会的一种管理机制,确保一切事物都在可控的范围之内。④“裁云”这一行为的荒诞性还隐喻了应对不合理规则和束缚进行反抗。当机器故障导致云彩恢复自然形态时,主人公和读者都感受到了这种自然之美所带来的震撼和喜悦,这种变化隐喻人们应追求更加真实和自由的生活方式。(一点3分,答出两点,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10.CFI11.D12.D13.(1)屈原对楚怀王不能明辨是非,听信并任用小人,国家将要灭亡感到痛心,他忠君爱国的情感,在心中不能抑制,因此创作了《离骚》。(“痛”“信用”“已”各1分,句意通顺1分)(2)建造这口井的人清理了淤泥让泉水变得清澈,已经可以取水使用了,然而却不去取水,这真的不能不让人心中悲痛。(“泄”“莹”“恻”各1分,句意通顺1分)14.①朱熹从行为准则和文学创作两方面对屈原提出了批评,认为屈原的行为超出了中庸之道,文学作品辞藻奇特、情感激烈,都不能作为典范。②李贽从对君主的期望和处理同僚关系的策略两方面对屈原提出了批评,认为屈原对君主的期望过于理想化,且处理与同僚的关系时过于冲动,缺乏策略。(一点2分,两点5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15.D16.用典、借景抒情(以景结情)。(2分)“歌玉树”指的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这是一首亡国之音,诗人通过引用这个典故,暗示了金陵(即南京)作为六朝古都,也曾经历过国家的兴衰更替。“萧瑟后庭秋”则通过描绘秋日的萧瑟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衰败和凄凉的气氛。(2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金陵古都昔盛今衰的感慨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关注。(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17.(1)青冥浩荡不见底银汉迢迢暗度(2)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3)(示例一)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示例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示例三)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示例四)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示例五)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则该空不给分)18.A居高不下B一蹴而就(每处1分,符合语境的成语均可)19.①修改为:短时临近预报包括短时预报和临近预报两个部分。或者:短时临近预报由短时预报和临近预报两个部分组成。(删掉“组成”或者将“包括”改为“由”)⑧修改为:气象部门对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预报、风险防范就显得尤为重要。(将“预报”“监测”互换位置)(每处指出序号并正确修改2分,其他改法酌情给分)20.甲:当前短时临近预报有三难乙:一步一个脚印坚定求索(坚持不懈)(每处2分,意对即可)21.相同。都表示特殊含义,且起到强调作用。(1分)此处的“俯视”“看到”表示卫星监测的状态和功能。(1分)“俯视”强调卫星监测是从高空向下,这种观测方式有其固有的视角限制。(1分)“看到”强调卫星监测所能获取的信息范围有限,仅能反映系统表面的情况。(1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22.虽然现代气象观测网络很精密,但由于观测资料分辨率有限及观测手段局限,加上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变化剧烈,短时临近预报仍面临监测、研判、预报的难题。(内容2分,因果关系1分,表达流畅1分,酌情给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几位同学在一起议论郑钦文在巴黎奥运会上的夺冠。小李说:我觉得郑钦文的胜利,离不开她全面的技术实力。在比赛中,无论是接发球还是底线拉锯战,都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平。小王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记者采访时,郑钦文说的话:“落后时,看到台上的国旗,有股精神在支撑着我,一直很想为中国拿一块奖牌。”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这段材料描述了几位同学对于郑钦文在巴黎奥运会上夺冠的讨论,其中小李和小王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小李强调的是郑钦文的技术实力。他认为,郑钦文之所以能够夺冠,关键在于她全面的技术实力。在比赛中,无论是接发球还是底线拉锯战,郑钦文都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平。这表明,小李认为技术是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而郑钦文正是因为具备了这种全面的技术实力,才能够在激烈的比赛中脱颖而出,最终夺冠。其次,小王则从精神层面解读了郑钦文的夺冠。他提到,在记者采访时,郑钦文表示在落后时看到台上的国旗,有一股精神在支撑着她,让她一直很想为中国拿一块奖牌。这反映了郑钦文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为国家争光的决心。小王认为,这种精神力量是郑钦文能够在比赛中坚持下来,最终逆转局势夺冠的重要原因。综合来看,小李和小王的观点并不矛盾,而是从不同角度揭示了郑钦文夺冠的原因。小李强调的是技术实力,这是硬实力,是夺冠的基础;而小王则强调的是精神力量,这是软实力,是夺冠的重要保障。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郑钦文夺冠的完整画面。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郑钦文在巴黎奥运会上的夺冠,既离不开她全面的技术实力,也离不开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为国家争光的决心。这两者共同作用,使得她能够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最终夺得冠军。【参考答案】①成功既需要专业技术上的“硬实力”,也需要精神上的“软实力”。②在技术实力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往往能够靠着顽强的精神,最终书写奇迹。③面对实力强劲的对手,惟有非凡的实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战胜。④心怀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担当时,身上才能激发出无与伦比的力量,并创造真正的奇迹。【参考例文】燃爱国之情,铸体育辉煌在巴黎奥运会的赛场上,郑钦文的夺冠无疑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小李赞叹她全面的技术实力,小王则对她在落后时因看到国旗而受到鼓舞的话语印象深刻。这一事件不仅激发了我们对体育精神的深刻思考,更让我们看到了爱国情怀与体育精神的完美融合。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郑钦文在奥运赛场上的表现,正是对这句话的生动诠释。郑钦文的全面技术实力是她夺冠的重要保障。在现代体育竞技中,技术的全面性至关重要。无论是接发球的精准度,还是底线拉锯战中的耐力与技巧,都需要运动员经过长时间的刻苦训练和不断磨砺。郑钦文在比赛中展现出的极高水平,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汗水与付出。她对每一个技术环节的精益求精,对自身能力的不断突破,为她在奥运会这样的顶级赛事中赢得了胜利的砝码。就如同网球传奇费德勒所言:“网球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运动,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才能在比赛中立于不败之地。”郑钦文也正是凭借着自己的全面技术,在巴黎奥运会的赛场上绽放光彩。然而,更让人动容的是郑钦文在落后时所展现出的爱国情怀。当她处于困境,看到台上的国旗,那股为中国拿一块奖牌的精神支撑着她奋勇前行。爱国情怀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斗志和勇气,让人们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在体育赛场上,这种爱国情怀更是屡屡展现出惊人的力量。回顾历史,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采购牛羊肉买卖合同范本版3篇
- 采购合同培训合作伙伴分享3篇
- 采购合同执行流程的完全手册3篇
- 2024年公共场所中央空调设备安全检查与保养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标准建设工程委托代理协议一
- 采购合同轻松实现数字化转型3篇
- 采购合同文件3篇
- 艺术史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洞察分析
- 药品安全监管培训
- 采购合同管理的信息化解决方案3篇
- 逻辑树的类型及应用举例
- 山东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计算规则及定额解释样本
-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 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站前Ⅲ标二分部出海栈桥及综合码头(自用)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
- 检察机关的体制与组织机构课件
- 常用光电传感器介绍课件
-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电玩城岗位流程培训方案
- 会计师事务所保密制度
- 复合机器人行业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