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安全小课堂_第1页
防震安全小课堂_第2页
防震安全小课堂_第3页
防震安全小课堂_第4页
防震安全小课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震安全小课堂演讲人:日期:目录CONTENTS地震基本知识概述家庭防震准备工作学校防震教育措施公共场所防震应对策略地震后自救互救技巧企业单位防震减灾举措01地震基本知识概述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地震定义及成因地震成因地震定义地震波类型传播方向与特点地震波传播特点地震波的传播方向与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有关。纵波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一致,使岩石产生压缩和拉伸变形;横波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垂直,使岩石产生剪切变形。地震波包括体波和面波,体波又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快,但能量较小;横波传播速度慢,但能量较大。地震烈度与震级关系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或解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地震烈度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而烈度则反映的是地震的后果,一次地震后不同地点烈度不同。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但同一震级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震中距不同,在不同的地区,它所造成的破坏程度是不同的。震级与烈度关系全球地震分布全球地震主要分布在三大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我国地震分布我国位于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繁。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省、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全球及我国地震分布02家庭防震准备工作了解地震基本知识关注地震预警信息培养家庭成员防震意识家庭防震意识培养学习地震的成因、震级、烈度等基本概念,增强对地震的科学认知。及时关注政府或地震机构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做好应对准备。通过家庭会议、观看防震教育视频等方式,提高家庭成员的防震意识和应对能力。急救包食品和水应急照明和通讯工具个人防护用品家庭防震物资准备储备足够的干粮、罐头、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以备地震后应急使用。包括止血带、纱布、消毒液等基本的医疗救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护手套、安全帽等,以在地震后应对可能出现的粉尘、碎片等危险因素。准备手电筒、备用电池、充电器、便携式收音机等照明和通讯工具,确保在停电或通讯中断的情况下能够及时获取信息和照明。

紧急避难场所选择与规划选择合适的避难场所优先选择空旷、平坦、远离高大建筑物和危险源的场地作为紧急避难场所。规划家庭避难路线根据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和住所周边环境,规划出两条以上通往避难场所的路线,并确保路线畅通无阻。标识避难场所位置在家庭成员中普及避难场所的位置和标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找到避难场所。根据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和可能面临的地震风险,制定针对性的应急演练计划。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实施定期演练评估演练效果按照计划定期组织家庭成员进行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地震的实战能力。在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措施。030201家庭成员应急演练实施03学校防震教育措施定期对学校建筑进行安全性评估,确保教学楼、宿舍楼等场所符合抗震标准。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进行加固处理,如增加支撑结构、加固墙体等,提高其抗震能力。建立校园建筑安全档案,记录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历史维修记录等信息,为后续的防震工作提供依据。校园建筑安全评估与加固开展防震减灾主题教育活动,向师生普及地震知识、防震措施和应急逃生技能。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校报等多种渠道宣传防震知识,提高师生的防震意识。举办防震知识竞赛、应急演练等活动,增强师生对防震知识的兴趣和参与度。师生防震知识普及活动制定完善的防震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应急流程、救援力量和物资保障等内容。定期组织师生进行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在遇到地震时的自救互救能力和逃生技能。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实施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受灾师生缓解心理压力、调整情绪状态。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受灾师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跟踪和关注,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建立灾后心理辅导机制,组织专业心理辅导师对受灾师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灾后心理辅导机制建立04公共场所防震应对策略公共场所建筑安全标准01遵循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确保建筑物结构安全。02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建筑安全评估,及时加固和维修。采用减震、隔震等新技术,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0303定期检查和维护疏散指示标识,确保其完好有效。01在人员密集区域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识,包括安全出口、疏散路线等。02标识应清晰、醒目,方便人们快速识别。人员密集区域疏散指示标识设置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防震意识。组织自救互救技能培训,教授人们在地震中的避险、逃生和自救方法。培训应注重实战演练,提高人们的应急反应能力。紧急情况下自救互救技能培训政府应加强对公共场所防震工作的监管,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其符合防震要求。在地震发生后,政府应迅速组织救援力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政府部门监管职责落实05地震后自救互救技巧寻找生存空间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确保有足够的空气流入。保持呼吸畅通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或发生窒息。保持体力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可以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被困时保持镇静,寻找生机远离高压线及有毒设施地震可能导致高压线断裂或有毒设施泄漏,应迅速远离这些区域,避免触电或中毒。注意地面情况地震可能使地面出现裂缝或塌陷,应注意地面情况,避免掉入裂缝或塌陷区域。避开高大建筑物地震时,高大建筑物容易倒塌,应迅速离开,避免被砸伤。避开危险区域,确保自身安全利用手机等通讯工具如果手机等通讯工具还有信号,应尽快发出求救信息,告知自己的位置和情况。制造声响如果通讯工具无法使用,可以通过敲击金属物品、吹响哨子等方式制造声响,吸引救援人员的注意。夜间利用光源在夜间,可以利用手电筒等光源发出求救信号,让救援人员更容易发现自己。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救助他人前先确保自身安全01在救助他人之前,应先确保自己的安全,避免因救助他人而使自己陷入危险境地。遵循先易后难原则02在救助他人时,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救助容易救助的人员,再救助难以救助的人员。协助专业人员救援03在专业人员到达之前,可以协助他人进行自救和互救,为专业人员救援争取时间。同时,在专业人员到达后,应听从专业人员的指挥和安排,协助专业人员开展救援工作。积极参与互救,协助他人脱险06企业单位防震减灾举措123对企业单位内的建筑物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其结构安全性,包括承重墙、梁、柱等关键部位是否稳固。建筑物结构安全性评估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使用功能,评估其抗震设防等级,确保符合当地抗震设防要求。抗震设防等级评估对建筑物内外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如裂缝、变形等。安全隐患排查企业单位建筑安全评估对重要生产设备的基础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其稳定性和抗震能力。设备基础加固对生产设备周边的管道、线路等进行防护处理,避免地震时造成损坏或泄漏。管道、线路防护为生产设备安装紧急制动装置,确保地震时能够迅速停机,避免次生灾害。紧急制动装置安装生产设备设施防震加固措施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防震知识培训,让员工了解地震的危害、应急避险方法和自救互救技能。防震知识培训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在地震发生时的应对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应急演练对每次演练进行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提高演练效果。演练评估与改进员工防震知识培训和演练01020304灾害损失评估恢复重建计划制定资源保障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