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在秦岭的庇护下,(甲)先秦时期,关中地区河流、湖泊众多,森林繁茂,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长安更是有八水环绕。随着长安人口逐渐增加,大唐各种“建建建”,城内建筑不断增多,官僚贵族大事营建豪宅,需要大量的木材。早在李商隐之前的盛唐时代,秦岭的大树就已经被砍光了。(乙)据《新唐书》记载:唐开元年间,“近山东(秦岭北坡)无巨木,远求之岚、胜间(山西、内蒙一带)”。秦岭的森林资源遭到年复一年的破坏,失去了涵养水源的能力。水一旦枯竭,巨大的危机便接踵而来。首先,是耕地的减少。(丙)西汉时关中地区有灌溉农田4.45万顷;但到了唐朝大历年间,这个数字锐减到了0.61万顷,一方面,是长安人口的几何倍数增长,另一方面,却是可灌溉面积耕地减少近九成。粮食危机降临,尤其是“安史之乱”后,长安逐渐变成一座饥饿的城市。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事 B.涵养 C.接踵而来 D.尤其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 B.乙 C.丙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B.“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C.新版物业条例将增加狗患治理规定,两次受罚者将被纳入失信名单,物业如对违规养犬漠视,最高处以3万元以上罚款。D.由于学校条件艰苦,师资力量不足,张玉滚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并定下“不耽误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的“铁律”。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西安大雁塔南边的大唐不夜城中,游客________,他们扎堆在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工坊前,看得出神。麦草工艺工坊里,陕西渭南一位村民将麦草剪成细细的"牛毛"拼贴在画纸上,一幅牛耕图________,在日光下熠熠闪光,他的麦草工艺品已成为陕西"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各具特色的工坊组成了本届匠人大会的核心活动--"守艺长安·大唐工坊"。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各地的世界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

对于工匠精神,《诗经·国风》中这样描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已出土的中央官府烧制的秦代瓦当上,常会发现有一两厘米大小的不起眼的印文,包括编号、机构、工匠名等。难道2000年前匠人的产权意识就已觉醒?答案并非如此。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在产品上刻下己名,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技艺。这种制度客观上造就了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之后的历朝历代,不管工料、工艺如何________,不管是玉器、青铜器,还是瓷器丝绸,(

)。"纵观中外历史,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需求就会强烈。今天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工匠精神被标举,是必然结果。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一群________的人,需要一个具有匠心的群体。"参会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说。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B.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C.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D.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匠人的初心始终是追求精益求精的匠心B.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们的终极目标C.匠人们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其终极目标D.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的初心4、下面是某人给即将结婚的朋友发的一则微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喜闻愚兄大婚,婚礼场面想必是高朋忝列、喜庆祥和,舍弟本已拨冗前往面贺,无奈航班延误,恐难莅临了。谨借微信红包遥祝二位新人幸福美满。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玉烛新·白海棠[清]顾太清初晴新雨后。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东风倦倚,憨憨态、不管敲残更漏。嫩寒天气,正睡稳、乌衣时候。深夜静、银烛高烧,微香暗侵襟袖。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还要倩流水高山,花前慢奏。(注)《玉烛新·白海棠》是清代女词人顾太清的作品,这首词是作者在“秋红吟社”结社期间所作的。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头三句写新雨初晴后的海棠,将海棠比喻为洗去胭脂、身着素衣的清丽女子。B.“东风倦倚”“憨憨态”以拟人手法展现其憨态可掬的情状,海棠形象惹人喜爱。C.“深夜静……”写院子里寂静无声,银烛高照,突出诗人孤居难眠,思绪纷然。D.下片起句,写花儿盈盈芳心,占尽春光,女子的芳心,也在春光中被花儿激发。2.请结合全词,赏析结句的精妙之处。6、(1)_______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2)_______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3)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4)醉里吴音相媚好,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清平乐·村居》)(5)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七则)(6)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7)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纱》)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其内涵可以从精神、物质、制度和活动形式四个层面进行解读。汲取其合理成分,可为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古代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明道传道”“发扬学术”的办学宗旨和“德育为本,修身为要;心忧天下,忠勇报国”的教育理念。书院大儒朱熹曾言:“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朱熹《朱子全书》)简言之,书院的精神文化是知识追求与价值关怀的完美统一。因此,当前大学或可借鉴传统书院的精神文化,坚守德育为先的理念,从思想上将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知识的同时追求学生人格的完善。书院选址体现着体验感悟的治学精神,书院建筑布局体现着传道授业的理想追求,书院景观体现着修身济世的远大志向,而传统书院物质文化可弥补当前大学校园建设的不足。比如,大学的选址要兼顾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努力营造浓郁的建筑文化氛围;借鉴书院“中轴线”的设计原则,凸显图书馆和教学楼的中心地位,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要任务和学校的主要功能;校园景观设计中,多种植梅兰竹菊等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尽量给学生创造环境幽雅和人文情怀兼具的场景等。书院由德行“足为多士模范”的“山长”主持教学、引领学术,参与管理者多从生徒中选择品行端正、学业优秀者。根据学生主体需要和内在潜能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学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般包括:揭示、学则、学约等。在中国书院发展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规是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内容涵盖阅读目的、进德立品、修身养性、阅读技法等方面。针对当代高校的制度文化困境,我们应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采用积极地“劝谕式”话语,制度设计应以师生发展为本,达成刚柔并济的管理。书院主要有三种活动形式。讲会指大家集中共同探讨,平等开展学术交流和争鸣,有问题可当面请教老师。而公元113年,朱熹专程从福建崇安去访问湖南岳麓书院的张栻,则开创了中国书院史上不同学派之间会讲的先河。书院山长还经常带领生徒离开课堂去游历,“绝其尘香,存其道气”,使生徒“聆清幽之胜,踵明贤之迹,兴尚友之思”,强化社会责任感。以此为鉴,高校教学应运用启发式、探究式、问题式等方法;在学术交流中应直面问题,客观公正地评价;师生关系要平等和谐,形成尊师重道、敬业爱生的氛围。(摘编自《传统书院文化的基本维度及其当代价值》)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院作为历史上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教育组织,独具特色,有当代借鉴的合理性。B.传统书院的教育理念与古代圣贤教人为学之意相合,把德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C.书院的物质文化体现着治学精神、理想追求、远大志向,表现出很强的人文情怀。D.朱熹跨省访问不同学派的名师,通过讲会的形式平等开展学术交流,共同探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总后分,论述了传统书院文化的基本维度及其当代价值,论证结构清晰。B.二至五段分别论述传统书院在精神、物质、制度和活动形式等内涵的合理之处。C.文章就传统书院的物质和行为文化分别从三方面分析,均采用例证法、引证法。D.二至五段介绍传统书院的文化价值和管理特色,为高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借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当前高校在选址、建筑布局和景观设计方面因重视文化氛围,所以注重人文情怀。B.书院注重师生发展,尤其注重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据此制定了学则、学规等。C.书院不仅在课堂内进行自由平等的交流,还经常由山长带领生徒们走出课堂游历。D.传统书院是由学生承担管理责任,当代高校也可借鉴此形式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阳关雪余秋雨①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②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③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出发前曾在下榻的县城向老者打听,回答是:“路又远,也没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老者抬头看天,又说:“这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我向他鞠了一躬,转身钻进雪里。④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皱褶也找不到。在别地赶路,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儿也没有被吞食,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⑤天竟晴了,风也停了,阳光很好。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地上的凹凸已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那全是远年的坟堆,那么多,排列得又那么密,只可能有一种理解:这里是古战场。⑥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我相信,死者临亡时都是面向朔北敌阵的;我相信,他们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过头来,给熟悉的土地投注一个目光。于是,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⑦远处已有树影。急步赶去,树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⑧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面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就是刚才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⑨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⑩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王维诗画皆称一绝。但是,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⑪于是,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成了谪官逐臣。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⑫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⑬回去罢,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1.本文重点写寻访阳关,但开头两段却不写阳关,用意何在?2.请简要赏析第⑥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⑪段中作者为什么说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4.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A.第①段提及的“焦渴”,正是“文人的魔力”的具体体现之一。B.第②段承上启下,尤其是最后一句话总领下文,使文章结构严谨。C.从第③段开始,作者采用游记笔法,以行踪为序,即打听阳关、走向阳关、阳关怀古和离开阳关。D.作者驻足阳关,用大量笔墨写坟堆,给阳关涂上了苍凉悲壮的色彩。E.作者写阳关的树影、水流、苇草,暗示这里依稀还有当年“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影子。F.作者从南北各地李白、高适等人的造像中,发现唐人风范豪迈放达,独树一帜。5.文中不止一次写到“雪”,写“雪”有什么作用?6.本文选自《文化苦旅》,结合本文内容,回答作者阳关之旅“苦”在何处。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麻木比瘟疫更可怕周国平瘟疫曾是一个离我们多么遥远的词,无人能预想到,它竟落在了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头上。在经历了SARS的灾难以后,现在来读加缪的《鼠疫》,我们会有异乎寻常的感受。然而,如果认为《鼠疫》所提供的仅是这些令我们感到半是亲切半是尴尬的疫期生活细节,就未免太停留在了它的表面。我们不该忘记,对于加缪来说,鼠疫的确只是一个象征。在最广泛的意义上,鼠疫象征任何一种大规模的祸害,其受害者是所及地区、民族、国家的所有人乃至全人类,瘟疫、灾荒、战争、专制主义、恐怖主义等等都可算在内。问题是当这类祸害降临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加缪通过他笔下主人公们的行为向我们说明,唯一的选择是站在受害者一边与祸害作斗争。一边是鼠疫,另一边是受害者,阵线截然分明,没有人可以做一个旁观者。医生逃离岗位,病患拒绝隔离,都意味着站到了鼠疫一边。这个道理就像二加二等于四一样简单。在这个时候,需要的只是一种最单纯的责任感,因而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正义感。灾难是没有戏剧性可言的,所以加缪唾弃面对灾难的一切浪漫主义姿态。本书主角里厄医生之所以奋不顾身地救治病人,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与任何宗教信念、神圣使命、英雄壮举都无关,而只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医生不能容忍疾病和死亡。在法西斯占领期间,从来对政治不感兴趣的加缪成了抵抗运动的干将。战后,记者问他为什么要参加抵抗运动,他的回答同样简单:“因为我不能站在集中营一边。”面对共同祸害时所做选择的理由是简单的,但人性经受的考验却并不简单。这是一个令加缪烦恼的问题,它构成了《鼠疫》的更深一层内涵。从封城那一天起,奥兰的市民们实际上开始过一种流放生活了,不过这是流放在自己的家中。在那些封城前有亲人外出的人身上,这种流放感更为强烈,他们失去了与亲人团聚的自由。在瘟神笼罩下,所有留在城里的人只有集体的遭遇,个人的命运不复存在。共同的厄运如此强大,以至于个人的爱情、思念、痛苦都已经显得微不足道,人们被迫像没有个人情感那样地行事。久而久之,一切个性的东西都失去了语言,人们不复有属于自己的记忆和希望,只活在当前的现实之中。譬如说,那些与亲人别离的人开始用对待疫情统计数字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境况了,别离的痛苦已经消解在公共的不幸之中。这就是说,人们习惯了瘟疫的境况。加缪认为,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习惯于绝望的处境是比绝望的处境本身更大的不幸。不过,只要身处祸害之中,我们也许找不到办法来摆脱这种不幸。与任何共同祸害的斗争都具有战争的性质,牺牲个性是其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在小说的结尾,鼠疫如同它来临时一样突然地结束了。当然,幸存者们为此欢欣鼓舞,他们庆幸恶梦终于消逝,被鼠疫中断了的生活又可以继续下去了。也就是说,他们又可以每天辛勤工作,然后把业余时间浪费在赌牌、泡咖啡馆和闲聊上了。这是现代人的标准生活方式。可是,生活应该是这样的吗?人们经历了鼠疫却没有任何变化吗?加缪借小说中一个人物之口向我们提出了这个问题,并且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但鼠疫是怎么一回事呢?也不过就是生活罢了。”如果我们不把鼠疫仅仅看作一场噩梦和一个例外,而是看作反映了生活的本质的一种经历,也许就会获得某些重要的启示。我们也许会认识到,在人类生活中,祸害始终以各种形式存在着,为了不让它们蔓延开来,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真正可怕的不是瘟疫,而是麻木。在瘟疫流行之时,我们对瘟疫渐渐习以为常,这是麻木。在瘟疫过去之后,我们的生活一切照旧,这是更严重的麻木。仔细想想,麻木是怎样地普遍,怎样地比瘟疫更难抵御啊。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交代了写作背景,再借《鼠疫》强调“异乎寻常”,既引出下文,又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作者在第2段中说到“半亲切半尴尬”,“亲切”指鼠疫期间的生活细节我们已经经历过,很熟悉;“尴尬”指在鼠疫期间,鼠疫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危险。C.作者认为加缪笔下的“鼠疫”是有深刻的象征意义的,当灾害来临时人们应该站在受害者一边与祸害作斗争,没有人可以做一个旁观者。D.加缪在小说《鼠疫》的结尾写到“鼠疫如同它来临时一样突然地结束了”,看似浪漫,但是更有反思现实生活的指向。2.有人说本文对加缪的《鼠疫》语焉不详,但从周国平的文字中能看到小说对他的触动。请简要指出作者从该小说中解读出来的基本内涵。3.请结合文本,探究本文标题“麻木比瘟疫更可怕”的深刻含意。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杜钦字子夏,少好经书,家富而目偏盲,故不好为吏。茂陵杜邺与钦同姓字,俱以材能称京师,故衣冠谓钦为“盲杜子夏”以相别。钦恶以疾见诋,乃为小冠,高广才二寸,由是京师更谓钦为“小冠杜子夏”,而邺为“大冠杜子夏”云。时帝舅大将军王凤以外戚辅政,求贤知自助。凤父顷侯禁与钦兄缓相善,故凤深知钦能,奏请钦为大将军军武库令。职闲无事,钦所好也。钦为人深博有谋,时有日蚀、地震之变,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士,合阳侯梁放举钦。钦上对曰:“陛下畏天命,悼变异,延见公卿,举直言之士,将以求天心,迹得失也。臣闻日蚀、地震,阳微阴盛也。唯陛下正后妾,抑女宠,去佚游,躬节俭,亲万事,致晨昏之定省。如此,即尧舜不足与比隆,咎异何足消灭?唯陛下忍无益之欲,以全众庶之命。”征诣大将军莫府,国家政谋,凤常与钦虑之。镇抚四夷,当世善政,多出于钦者。顷之,复日蚀,京兆尹王章上封事求见,言凤专权蔽主之过,宜废勿用,以应天变。于是天子感悟,召见章,与议,欲退凤,凤甚忧惧。钦令凤上疏谢罪,乞骸骨,文指甚哀。太后涕泣为不食。上少而亲倚凤,亦不忍废,复起凤就位。凤心惭,称病笃,欲遂退。钦复说之,凤复起视事。上令尚书劾奏京兆尹章,章死诏狱。章既死,众庶冤之,以讥朝廷。钦欲救其过,复说凤曰:“京兆尹章所坐事密吏民见章素好言事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为坐言事也愚以为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以明示四方,使天下咸知主上圣明,不以言罪下也。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凤白行其策。钦之补过将美,皆此类也。优游不仕,以寿终。钦子及昆弟支属至二千石者且十人。(节选自《汉书》卷六十传第三十,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京兆尹章所坐事密/吏民见章/素好言事/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为坐言事也/愚以为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以明示四方B.京兆尹章所坐事密/吏民见章素好言事/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为坐言事也/愚以为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以明示四方C.京兆尹章所坐事密/吏民见章/素好言事/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为坐言事也/愚以为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以明示四方D.京兆尹章所坐事密/吏民见章素好言事/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为坐言事也/愚以为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以明示四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外戚”又称“外家”“戚畹”,指帝王母亲和妻妾方面的亲戚,属于皇族宗亲。B.“定省”是古代子女早晚向亲长问安的一种礼仪,即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C.“莫府”即幕府,本指将帅营帐,后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又指高官的幕僚、幕宾。D.“京兆尹”是中国古代官名,为负责治理京畿地区的三辅之一。“三辅”指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钦少好读书,才能外扬。他年轻时喜好儒家经典,与茂陵人杜邺都以才能扬名京师。被大将军王凤奏请为大将军军武库令。B.杜钦学识渊博,勇于进言。当时发生两次日食、地震之变,杜钦都上奏章提出了很好的建议。C.杜钦谋化国是,能出善政。在大将军幕府,杜钦参与谋划国家大政,当时好的政治措施,大多出于杜钦的建议。D.杜钦善于补过,助成好事。京兆尹王章因弹劾大将军王凤被下狱,并死在狱中,引发百姓讥刺朝廷事件。杜钦为王凤出谋划策,助其消除流言。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延见公卿,举直言之士,将以求天心,迹得失也。(2)钦令凤上疏谢罪,乞骸骨,文指甚哀。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河道总督陈恪勤公传袁枚公姓陈,名鹏年,字沧洲,长沙湘潭人。生时太夫人梦大鸟挟一青衣童子来,故命之曰鹏。以康熙辛未进士知衢州府西安县,有善政。大学士张鹏翮荐之,移知山阳,迁知海州,再迁知江宁府。江宁俗,父母死子必亲讣。公颁《士丧礼》禁之。恶捕诬良事发,赦后,公仍置之法。康熙三十九年圣祖南巡,总督阿山借供张名欲加税,公不可,乃以他事中之,落职按验。圣祖赦其罪,命入武英殿修书。起知苏州府。苏大疫,公所至疫断,民书公名镇于门。过维亭镇,见水浮沤,心动,遣探得尸。鞫之其邻,乃某村妇手绞其夫也。奉旨布政使,忤总督噶礼,再以阴事中之,落职按验。圣祖赦其罪。学士沈涵密荐公,圣祖还其奏。逾年,召公见,曰:“沈涵荐汝,朕疑之。今知非汝所听请,故用汝为霸昌道,可乘传奏事。”故事:督学使者归,输金修城。沈修昌州城,有冠花翎者数人,称某王遣来索金,势甚张。公伪逊词,延花翎者入,而阴伏健步缚置狱中。马驰奏。适某王入觐,上示以公奏。曰:“无之。”上曰:“然则可听陈鹏年处分。”公杖毙一人,枷四人徇于城。自是畿甸肃然。六十年,大学士张鹏翮视黄河,奏公协办。公请于广武山下开引河,使溜南趋。又请疏南坝尾下流,以杀水势。寻署总河,兼署总漕。漕舟阻风,旗丁粮尽,公先给河库银六万而后奏,圣祖嘉之,以为得大臣任事体。世宗即位,授河道总督。未一年,薨。上深惜之,赐谥恪勤,予祭葬。公于故人子弟,孤寒后进,汲引如不及。入狱,逌然自忆未了事,曰:“杜茶村未葬,某僧求书未与,布衣王安节缺为面别。”从容料量。游焦山,遣人泅水取《瘗鹤铭》,为亭护之。其标寄如此。所著诗文若干卷。(选自《小仓山文集》,有删改)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宁俗,父母死子必亲讣讣:报丧 B.起知苏州府起:(被)起用C.公伪逊词,延花翎者入延:邀请 D.又请疏南坝尾下流,以杀水势杀:疏通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某恶捕诬告良民的事情败露,即使恶捕被朝廷赦免,但陈恪勤依然没有放过他,而是依法加以处置。B.陈恪勤经过维亭镇时,发现水中的泡沫后心中起疑,后找到一具尸体,从中侦破了一起谋杀亲夫案。C.陈恪勤在霸昌道任上时,有人自称王爷的手下来索取金银,陈公查明真相后上奏朝廷,将罪犯绳之以法。D.陈恪勤对待朋友的后代,贫寒人家的子弟,都竭力加以提拔推荐;在狱中从容处理未了结的心事。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奉旨摄布政使,忤总督噶礼,再以阴事中之,落职按验。(2)公杖毙一人,枷四人徇于城。自是畿甸肃然。4.请根据第三、四、五段概括陈公为官的特点。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二十一世纪快走完了它的五分之一,越来越多的产业与社会领域正在被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所“赋能”,人工智能加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人工智能其实是一种“人工愚蠢”。人类的未来的危险不在于人工智能,而是人类自由的丧失以及对自我的误解。对于上面三段话,你有怎样的看法?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1、1.A2.B【解析】

1.本题考查词语和成语的理解和正确运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词语要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联系生活和自己的积累,推想句子中有关生词和新生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正确理解与运用常见成语则需要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辨析常见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语的感情色彩等。A项,大事:是大力从事某一件事它搭配的词也常是中性词。如:宣传、活动、宣扬、操办、渲染、介绍等。“大肆”指毫无顾忌地干(坏事),是贬义词,和它搭配的词也常是贬义词。如:掠夺、搜刮、挥霍、鼓吹、歪曲、诬蔑、攻击、屠杀等。语境是官僚贵族不顾及百姓搜刮钱财营建豪宅,此处用“大肆”合适。B项,涵养:滋润养育,语境是失去了养育水源的能力,故选“涵养”,使用正确。接踵而来:接连不断地来,语境是危机接连不断的来,使用正确。C项,接踵而来:意思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使用正确。D项,尤其:特别,表示更进一步,语境是特别是“安史之乱”后,使用正确。故选A。2.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常考的标点符号有9种:问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括号、引号、书名号以及破折号。本题着重考查冒号,应了解冒号的用法结合原文辨析使用是否正确。B项,“据《新唐书》记载”后面的话是引用,把引用的话当作自己的话,不需要用冒号,应该用逗号,所以“据《新唐书》记载”后应用逗号。故选B。2、B【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A项,“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错误,一面对两面,应在“能”的后面加上“否”。C项,“最高处以3万元以上罚款”错误,最高”和“以上”不能连用,“最高”是确数,“以上”是概数。应去掉“以上”。D项,“张玉滚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错误,“打造”缺宾语中心词可在“全能型”后加“教师”。故选B。【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3、1.C2.D【解析】1.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错误,语序不当;应把“零距离”调到“互动”前。A错误。B项,“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错误,缺少主语;可在“通过”前加主语“活动”,或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前加主语“活动”一词并把此句调整到“通过……”之前。B错误。C项,正确。D项,“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表现”错误,“表现”“精神”搭配不当;可把“表现”改为“展示”。D错误。故选C。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本段文字的中心内容是“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所以陈述对象应是“精益求精的匠心”,排除A。根据前句话“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在产品上刻下己名,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技艺”判断,这是当初衡量产品质量、考核工匠技艺的方法和手段,不是“终极目标”,排除BC。故选D。【点睛】主语残缺的三种类型:1、偷换主语导致主语残缺。例如:艺术团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改为:“艺术团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观众)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2、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例如:从这件小事,说明了一个大道理。主语因介词结构的掩盖而残缺了。3、滥用使动句式导致主语残缺。例如:通过丰富的实践,使他接触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去掉“通过”或“使”。4、①"愚兄"是谦辞,不能用来称呼别人,改为"兄长""兄台";②"忝列"是谦辞,改为"满座";③"舍弟"是对自己弟弟的谦称,应改为"愚弟";④"拨冗"是敬辞,不能用于自身,改为"即刻动身"或"即刻",或删去;⑤"莅临"是敬辞,改为"参加"。【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愚兄”是谦辞,不能用来称呼别人;“忝列”是谦辞,不能用来形容别人;“舍弟”是对自己弟弟的谦称;“拨冗”是敬辞,不能用于自身;“莅临”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5、5.C4.①化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知音典故,表达词人以白海棠为知音的情志;②表现词人对素洁高雅的白海棠的赞美;③曲折表达诗人以素洁高雅自许的情怀。【解析】5.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题干是“下列对这的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首先要读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C项,“银烛高照,突出诗人孤居难眠,思绪纷然”错,院子里寂静无声,银烛还散发着柔和的光芒,主人尚未睡去,但却“微香暗侵襟袖”,白海棠微弱的香气飘了进来暗侵襟袖,沁人心脾。“银烛高烧”以爱花之情,衬海棠之美。故选C。4.本题考查诗歌尾句的赏析。解析尾句的妙处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二歩,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第三步,指出诗人在诗句中运用该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读全诗,上阕写花,是透过人的审美心理来表现的,其中浸透了人与花的交融。下阕延续了人与花交融的手法,写的是词人与花的对话。结句“还要倩流水高山,花前慢奏”意思是,让我在花前为你弹奏一曲《高山流水》吧。运用了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的典故,展现出知音难觅的感慨,这里的知音指的就是白海棠,突出表现对白海棠的赞美和礼赞之情,表达出诗人内心的高洁情操和人生情趣。【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5.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4.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5.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6、山气日夕佳叶上初阳干宿雨阴阳割昏晓白发谁家翁媪士不可以不弘毅吾尝跂而望矣无可奈何花落去【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佳”“宿”“割”“媪”“毅”“跂”“落”。【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7、1.D2.C3.C【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项,“通过讲会的形式平等开展学术交流”错误,偷换概念。结合“公元113年,朱熹专程从福建崇安去访问湖南岳麓书院的张栻,则开创了中国书院史上不同学派之间会讲的先河”分析,朱熹的活动形式是“会讲”,而非“讲会”,这是两种不同的活动形式。故选D。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均采用例证法、引证法”错误。结合文本第三节内容分析,分析传统书院的物质文化并未采用引证法。文章并未对传统书院的物质文化进行分析,只是做了概括介绍,下文中举的例子是当前大学应该怎么做的内容,是传统书院物质文化对当前大学的启示,因此后面的“例证法”也不当。故选C。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当前高校在选址、建筑布局和景观设计方面因重视文化氛围,所以注重人文情怀”因果颠倒,原文说“兼顾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努力营造浓郁的建筑文化氛围”,即“注重人文精神”是因,“营造文化氛围”是果,因果表述颠倒。B项,“书院注重师生发展”无中生有,结合文本第二、三、四节内容分析,原文只是说注重学生发展,没有明确注重“师生”发展。D项,以偏概全,“传统书院是由学生承担管理责任”错,原文只是说“参与管理者多从生徒中选择品行端正、学业优秀者”,即多由品正、学优的学生参与管理,不是由任何学生均能承担管理责任。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8、1.开头两段,作者由己及人,写到了今人的历史文化情结,不仅为寻访阳关蓄势,而且暗示作者的阳关之旅也是一次文化之旅。2.作者此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展开丰富的联想,用三组排比再现了沙场征战和亲人们的思念,内涵丰富,苍凉悲壮,富有感染力。3.唐代没有把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艺术只是为了制造娱乐;西出阳关的文人大多是谪官逐臣,抒发的只是叹息。4.AC5.文中不止一次写雪,在不断点题的同时,也为全文营造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增添了阳关的沧桑之感。6.天气寒冷,路途遥远,作者孤身前往;曾经验证过人生壮美和艺术情怀弘广的阳关没能继续享用温醇的诗句,而今成为废墟。【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及语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本文重点写寻访阳关,但开头两段却不写阳关,用意何在”,作用类题目,从题干来看,是非主题材料对主题材料的作用。文章开头两段没有写阳关,而是先写自己再写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情节,且第二段最后一句用一问句引起人们思考,可见开头两段为下文写阳关蓄势,也引起下文。2.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句子,我们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第六段中画线的句子是作者对中华文化荒原展开的联想,前三句作者用了三个比喻,这是作者的联想和想像,同时构成了排比。后三句用了排比的手法,突显了对亲人们的思念。画线的句子,六句,用了两组排比,突出了沙场征战和亲人们的思念,增强语气,富有感染力。3.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⑪段中作者为什么说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原因。“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一句出现在文章第⑪段的开始部分,联系上下文,也就是联系第⑩段和文章的第⑪段。第⑩段最后说“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也即不再温醇,因此其前一句就应是答案的内容“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第⑪段“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的下文是“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成了谪官逐臣。”,这也是答案的内容。最后,将这两句进行概括即可。4.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承上启下”错误。主要是“启下”的作用。D项,“用大量笔墨写坟堆”错误。文本中并没有用大量的笔墨来写坟堆。E项,“暗示这里依稀还有当年‘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影子”错误。结合“远处已有树影。急步赶去,树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分析,写阳关的树影、水流、苇草,以便我能判断出阳关。F项,“发现唐人风范豪迈放达,独树一帜”错误。结合“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分析,“唐人风范豪迈放达,独树一帜”错误。故选AC。5.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中物象的作用。解答此类试题,准确把握物象作用的答题角度: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从环境方面思考。指的是它对时代特色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从主题方面思考,“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结合“‘这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我向他鞠了一躬,转身钻进雪里”“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皱褶也找不到”“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等分析,“雪”多次出现,照应标题“阳关雪”,为全文营造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增添了阳关的沧桑之感。6.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结合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本文选自《文化苦旅》,结合本文内容,回答作者阳关之旅‘苦’在何处”,需要抓住“苦”来筛选信息,然后分析总结。作者阳关之旅“苦”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自身,二是阳关。就作者而言,在文章的第③④两段有所涉及:独自一人苦,环境天气、路远苦。再就阳关的本身而言,阳关“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所以“苦”。【点睛】散文的阅读,要把握行文的一般规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文章的起承转合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往往有一定的语言标志。如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段,领起句或总括句,表示主次轻重的词语以及关联词等。要把握文体特点。散文要注意梳理作者的情感脉络和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阅读时心中要有文体意识,要首先注意文题、作者、写作时间、注释说明等,然后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尤其是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要抓住每段的主旨句或关键句,化面为点(浓缩每段内容),连点成线(串起各段内容),看作品写了什么人(事),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事)等。注意指示语、概括语、情态语。9、1.B2.示例:这个基本内涵是在鼠疫来临之际,人们需要具备单纯的责任感,医生要奋不顾身地救治病人,而同时所有的人没有人可以做旁观者,也都必须现在受害者一边与鼠疫作斗争,这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正义感。3.示例1:(1)在奥兰市鼠疫流行期间,一切个性的东西都失去了语言,人们不复有属于自己的记忆和希望,只活在当前的现实之中。(2)而鼠疫结束之后,人们经历了鼠疫生活方式却没有任何变化。(3)这种麻木普遍的存在比瘟疫更难以抵挡。示例2:(1)加缪小说中的“鼠疫”象征着一切大规模的祸害,它既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也会严重破坏人们生活的自由。(2)然而加缪小说的深层内涵又指出了人们瘟疫的境况,这才是最可怕的事,人们在疫情结束后又恢复了现代人的标准生活方式,人们经历了鼠疫却没有改变生活方式。(3)然而在人类生活中祸害始终以各种形式存在着,这种麻木是最可怕的,因为它会让瘟疫蔓延开。【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鼠疫期间的生活细节我们已经经历过,很熟悉”“鼠疫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危险”角度错位,我们没有经历“鼠疫”,而是小说中的“鼠疫”。故选B。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要求“作者从该小说中解读出来的基本内涵”,对于“基本内涵”的解读主要在第4段:“唯一的选择是站在受害者一边与祸害作斗争。一边是鼠疫,另一边是受害者,阵线截然分明,没有人可以做一个旁观者”“在这个时候,需要的只是一种最单纯的责任感,因而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正义感”。据此分条表述即可。3.本题考查探究标题含义的能力。答题时,应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作答。可联系标题常用的双关、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从文章主旨、思想情感、作者的观点立场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麻木比瘟疫更可怕”理解的关键词是“麻木”“可怕”,从文中找到对“麻木”“可怕”的具体解读即可:“一切个性的东西都失去了语言,人们不复有属于自己的记忆和希望,只活在当前的现实之中”“加缪认为,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习惯于绝望的处境是比绝望的处境本身更大的不幸”“在瘟疫流行之时,我们对瘟疫渐渐习以为常,这是麻木。在瘟疫过去之后,我们的生活一切照旧,这是更严重的麻木”“麻木是怎样地普遍,怎样地比瘟疫更难抵御啊”。【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10、1.D2.A3.B4.(1)(陛下)延请召见公卿,推举敢于进谏的读书人,用来探求天意,观察(政治的)得失。(2)杜钦让王凤呈上奏折请求治罪,并请求退休回家,文辞内容很悲哀。【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捕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动词是“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作宾语,该句是意思是“恐怕天下不知道王章实际有罪”。句意完整,中间不能停顿,故排除B项、C项。“吏民见章素好言事”,主语是“吏民”,谓语是“见”,宾语是“章素好言事”,句意是“官吏百姓只看到王章一贯喜好发表议论”,句意完整,中间不能停顿,故排除A项。据此推断D项正确。文言断句后,语意要符合文意:京兆尹王章犯罪之事很隐秘,官吏百姓只看到王章一贯喜好发表议论,恐怕天下不知道王章实际有罪,却以为是因上书言事得罪的。我私下认为应该借王章之事提拔敢于直言进谏的人,用来向天下宣传。2.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A项,“外戚”不属于皇族宗亲。3.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项,两次日蚀,一次是杜钦上奏,一次是王章上奏。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4.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1)句关键点:“延”:“延请”;“举”:“推举”;“迹”:“观察”。第(2)句关键点:“乞骸骨”:“请求退休”;“谢罪”:“治罪”;“指”:通“旨”。参考译文:杜钦字子夏,年轻时喜好儒家经典,家境富裕,但是一只眼睛瞎了,所以不喜欢当小官。茂陵人杜业与杜钦同姓同字,两人都以才能扬名京师,所以士大夫称杜钦是“盲杜子夏”来加以区别。杜钦讨厌因残疾被诋毁,就做了一顶小帽子,高、宽只有二寸,因此京师改称杜钦为“小冠杜子夏”,而称杜业为“大冠杜子夏”。当时皇上的舅舅大将军王凤凭外戚身份辅佐朝政,寻求贤能才智之士协助自己。王凤的父亲顷侯王禁与杜钦的兄长杜缓关系很好,所以王凤很了解杜钦的才智,上奏皇上,请求让杜钦担任大将军武库令。职务清闲无事,这正是杜钦喜欢的。杜钦学识渊博而有智谋。当时有日食、地震之变,皇上下诏令推举贤良方正能直言进谏之士,合阳侯梁放推荐杜钦。杜钦上奏章说:“陛下敬畏天命,畏惧灾变,征召引见公卿,推举直言之士,将以探求天意,观察得失。我听说日食、地震,是阳微阴盛的迹象。希望陛下确立好皇后妃嫔的身份地位,抑止受宠的女子,远离闲游玩乐,亲自实行节俭,亲自处理各种事情,一早一晚进行思考反省。这样,就是尧、舜也不足以比兴旺,灾难变异怎么能影响消亡我们?望陛下忍耐没有好处的欲望,以便保全百姓的性命。”征召到大将军幕府,国家大政,王凤常与杜钦谋划。镇压安抚四边的少数民族,当时好的政治措施,多出于杜钦的建议。不久,又发生日食,京兆尹王章呈上密封奏书,请求见皇上,说王凤专权、蒙蔽君主的过错,应该废去王凤,不要任用,以顺应上天的变化。这时候皇帝明白过来,召见王章,与王章商议,想贬退王凤,王凤很担心害怕。杜钦让王凤上疏请罪,请求退休,文辞内容很悲哀。太后也因此哭泣不进食。皇上从小就亲近和倚靠王凤,也不忍心废去他,就又起用王凤担任大将军。王凤心里很惭愧,称说自己病情严重,想功成身退。杜钦又劝说他,王凤又开始处理政事。皇上令尚书上奏弹劾京兆尹王章,王章死在特别监狱。王章死后,大家都认为他冤屈,讥刺朝廷。杜钦想弥补这个过错,又劝说王凤:“京兆尹王章犯罪之事很隐秘,官吏百姓只看到王章一贯喜好发表议论,恐怕天下不知道王章实际有罪,却以为是因上书言事得罪的。我私下认为应该借王章之事提拔敢于直言进谏的人,用来向天下宣传,让天下人都知道君主圣明,不因言论触犯诛杀臣子。如能这样,那么流言就会自动消失,疑惑就会消除。”王凤禀告皇上,实行了这条计策。杜钦弥补过失,助成好事,都像这些。以后一直悠闲自在,没有当官,年老去世。杜钦的儿子与兄弟以及旁系亲属,做到二千石官阶的将近十人。11、1.D2.C3.(1)陈鹏年奉旨暂时代理了布政使一职,没有顺从总督噶礼,噶礼两次暗地里谋划事情陷害您,您被免职审察。(2)您用杖刑处死一人,四人脖子上套上刑具在城中巡行示众。从这以后京城地区很安定。4.治案机智严明;做事认真负责,遇到特殊情况勇于承担责任;心地善良宽厚、心忧百姓。【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D项,“杀:疏通”错误,“又请疏南坝尾下流,以杀水势”的意思是:又请求疏通南坝的末端使水向下流,来削弱水势。所以“杀”的意思是“减弱,削弱”。D错误。故选D。2.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C项,“陈公查明真相后上奏朝廷”错误,由原文“公伪逊词,延花翎者入,而阴伏健步缚置狱中。马驰奏。适某王入觐,上示以公奏。曰:‘无之。’”可知,陈鹏年假装言词恭顺,邀请这些人进来,却暗地里埋伏快速地逮捕了他们,并把他们放到了监狱里。骑马飞驰去向皇帝上奏。恰逢某王入朝觐见,皇上把您的奏章给某王看了。某王说:“没有这件事。”由此可知,是先将这些人逮捕后再上奏朝廷,上奏朝廷之后查明的真相,所以并不是先查明真相后上奏朝廷。C错误。故选C。3.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摄:暂时代理。忤:没有顺从。再:两次。阴:暗地里。中:陷害。落职:免职。按验:审察。(2)杖:用杖刑。毙:处死。枷:脖子上套上刑具。徇于城:状语后置,应该为“于城徇”。徇:巡行示众。畿甸:京城。肃然:安定、太平。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考生通读文章,弄懂文章的大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归纳。此题要求根据第三、四、五段概括陈公为官的特点,因此可知答题区域在这三段之间,然后具体分析这三段中陈公为官时的做法。由原文“沈修昌州城,有冠花翎者数人,称某王遣来索金,势甚张。公伪逊词,延花翎者入,而阴伏健步缚置狱中。马驰奏。适某王入觐,上示以公奏”可知,陈恪勤在霸昌道任上时,有人自称王爷的手下来索取金银,陈公先将这些人逮捕后再上奏朝廷,在查明真相后将罪犯绳之以法,由此可知,表现了陈公为官治案机智严明。由原文“公请于广武山下开引河,使溜南趋。又请疏南坝尾下流,以杀水势”可知,陈公在协助张鹏翮巡视黄河时,上奏请求在于广武山下另开引河,让河水向南流,又请求疏通南坝的末端使水向下流,来削弱水势,由此可知,体现了陈公为官做事认真负责。由原文“漕舟阻风,旗丁粮尽,公先给河库银六万而后奏,圣祖嘉之,以为得大臣任事体”可知,当陈公代理总漕时,漕舟遭遇大风,漕运的兵丁粮食吃完了,陈公就先把河库银六万给了他们,然后再上奏,皇帝夸奖您是能胜任大事的大臣。由此可知,体现了陈公遇到特殊情况勇于承担责任的为官特点。由原文“公于故人子弟,孤寒后进,汲引如不及。入狱,逌然自忆未了事,曰:‘杜茶村未葬,某僧求书未与,布衣王安节缺为面别。’从容料量”可知,陈公对待朋友的后代,贫寒人家的子弟,都竭力加以提拔推荐,并在狱中从容处理未了结的心事。由此可知,体现了陈公心地善良宽厚、心忧百姓的为官特点。【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翻译:姓陈,名鹏年,字沧洲,是长沙湘潭人。他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梦到一只大鸟抓着一个青衣小孩来到此处,所以给他起名叫鹏。因为康熙辛未考中进士,所以做了衢州府西安县的知州,并且有良好的政绩。大学士张鹏翮推荐他,改任山阳知州,升任海州知州,二次升任江宁府知州。江宁的风俗,父母去世儿子必须亲自去报丧,您颁布了《士丧礼》禁止了这个风俗。某恶捕诬告良民的事情败露,即使恶捕被朝廷赦免,您依然依法加以处置了他。康熙三十九年,皇上到南方巡行,总督阿山以保证皇帝南巡用度的名义项增加税收,您坚持不可以,于是就用别的事情来陷害你,您被免职审察。皇上赦免了你的罪名,让您进京到武英殿修书处修书。任命您做了苏州府的知州。苏州发生了大的瘟疫,您到了瘟疫就没了,百姓说是您的威名震慑住了瘟疫。路过维亭镇的时候,看见水面上的泡沫,心生疑虑,派人查看得到尸体,审问河边的人得知,是某村的妇人用手勒死了他的丈夫。陈鹏年奉旨暂时代理了布政使一职,没有顺从总督噶礼,噶礼两次暗地里谋划事情陷害您,您被免职审察。皇上赦免了您的罪过。学士沈涵暗地里推荐您,皇上退回了他的奏章,过了一年,皇上召见你,说:“沈涵推荐你,我还怀疑你。现在知道不是你请他举荐的,所以任命你担任霸昌道,可以乘坐驿车来上奏。”按照先例,督学使者回来,要捐献钱财来修建城池,沈涵修建昌州城的时候,有几个头戴花翎的人,自称是某王派来索要钱财的,气势非常的嚣张。您假装言词恭顺,邀请这些人进来,却暗地里埋伏快速地逮捕了他们,并把他们放到了监狱里。骑马飞驰去向皇帝上奏。恰逢某王入朝觐见,皇上把您的奏章给某王看了。某王说:“没有这件事。”皇上说:“既然这样就听从陈鹏年的处置吧。”您用杖刑处死一人,四个人脖子上套上刑具在城中巡行示众。从这以后京城地区很安定。六十年,大学士张鹏翮巡视黄河,皇上让你协助管理。您上奏请求在于广武山下另开引河,让河水向南流。又请求疏通南坝的末端使水向下流,来削弱水势。不久您代理总河,兼任代理总漕。漕舟遭遇大风,漕运的兵丁粮食吃完了,您就先把河库银六万给了他们,然后再上奏,皇帝夸奖了你,认为您是能胜任大事的大臣。世宗即位,任命您为河道总督,不到一年,就去世了。皇上非常的惋惜,赐谥号恪勤,给与追悼、安葬的仪式。您对待朋友的后代,家境贫寒的子弟,都竭力加以提拔推荐。进去监狱后,叹息自己还有没有完成的事情,说:“杜茶村还没有下葬的人,某个僧人求取的书还没有给,与布衣王安节缺少当面道别。”不慌不忙的思量着。在焦山游历,派遣仆人到泅水取《瘗鹤铭》,替亭保护它。您寄托高超,不以俗务为怀到如此地步。所写的诗文有好多卷。12、范文:“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我们该何去何从?毋庸置疑,生活中,无人驾驶、智能车间、机器人医生……,越来越多的社会领域正在被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赋能”……可以说人工智能让人类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但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过度依赖,会使我们的心理和思维能力无形之中走低。因为相信GPS说继续保持直行,司机会眼睁睁把车开进河里。殊不知机器虽然灵敏,它也有反应不灵敏及不到位的地方。如果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安全全部交给机器来处理,未免有点神经大条。依靠翻译团队,确实不必费力,但要知道人工智能其实并不是万能的,它只能做没有创造性的、重复率高的工作,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过分贪图人工智能的便利,可能会错失生活的种种美好,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人工愚蠢”。当人类面对一个冷冰冰的机器,并与之对弈时,除了技术高低的比拼,哪里能找到“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情怀呢?科技的发达,通讯的便捷,使我们难以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的浪漫;农业的机械化,让我们少了“带月荷锄归”的悠闲,难以感受“汗滴禾下土”的劳苦;社交平台的百花齐放,让我们很少能体会“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坚守。科技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将原本质朴美好的生活稀释了许多。“人工智能”是为了人类更智能,而不是让人类“娱乐至死”。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为人类的“赋能”,使人类得到极大解放,我们从繁重的低端劳动中被解放出来,是为了做更加智能的工作,而不是为了刷抖音到凌晨五点。万事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