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生物试题(有解析)_第1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生物试题(有解析)_第2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生物试题(有解析)_第3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生物试题(有解析)_第4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生物试题(有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城2024-2025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5题,共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如表表示某地甲、乙两种群个体数量变化关系。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群均为“S”形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的制约B.若该地区为草原,甲为兔子,则乙可能是牛C.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D.甲、乙两种群为种间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2.某校研学小组以柳树枝条为材料研究生长素类调节剂NAA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预实验中发现水培5d左右插条开始生根,第6~7d为生根的快速增长期,第8d时根的数量趋于稳定。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应该以水培第6d或第7d的插条生根数作为实验结果B.NAA溶液促进柳树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10-9mol·L-1C.实验结果说明NAA浓度高于10-5mol·L-1时抑制生根D.后续的正式实验中应缩小NAA溶液的浓度范围和梯度3.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细胞是浆细胞,a细胞及其分泌的抗体均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B.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与抗红细胞抗体特异性结合C.b细胞是细胞毒性T细胞,能特异性地裂解抗原—抗体复合物D.青霉素过敏反应与该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相同4.某人在安静状态下,单位时间内流经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其中a时刻的环境温度开始升高,c时刻的环境温度开始降低。此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ab时间段,环境温度升高导致皮肤毛细血管舒张B.ab时间段,体温相对稳定,但机体的产热量减少C.bc时间段,体温相对稳定,但机体的散热量增加D.cd时间段,环境温度下降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5.γ-氨基丁酸(GABA)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的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喹诺酮类药物能抑制脑内GABA与受体结合,服用该药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膜内电位由负变正C.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D.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会发生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以及ATP的合成和分解6.在一段时间内,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数量变化、乙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变化如图所示(不考虑迁入率和迁出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乙种群为有害动物,则应在t1时刻以前进行防治B.在t3时刻,乙种群的增长速率一定等于甲种群C.t3时甲种群和乙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可能相同D.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增长模型均可能是“S”形7.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在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的制备过程做出突出贡献的两位科学家,mRNA疫苗发生免疫应答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被脂质纳米颗粒包裹的mRNA易进入细胞B.过程③在抗原呈递细胞的核糖体上进行C.甲、丙分别表示B淋巴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D.乙细胞被激活后通过裂解靶细胞发挥作用8.下图表示运动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共同支配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过度兴奋的过程。某药物能阻止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注:“+”表示兴奋,“-”表示抑制。A.刺激图中a处,在b、c处都能检测到动作电位B.运动神经元与肌肉细胞之间依赖神经递质传递信息C.抑制性神经元d可能会降低运动神经元b的兴奋性D.人服用该药物后会出现肌肉收缩时间缩短的现象9.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人体的激素分泌有多种途径。分析下图调节人体激素分泌的三种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可以通过途径Ⅱ分泌B.途径Ⅰ中下丘脑—垂体—靶腺体的这种分层调控属于反馈调节C.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通过途径Ⅰ、Ⅲ实现D.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可通过途径Ⅰ分泌更多的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使机体产热大于散热10.运动神经中枢中的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或死亡会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多巴胺含量可以指示多巴胺神经元细胞的损伤或死亡程度。研究发现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CD8受体与其发挥正常免疫功能有关,MPTP可诱导正常小鼠产生帕金森病。给正常小鼠和CD8基因敲除小鼠注射MPTP或生理盐水10天后,分别测定两组小鼠神经元多巴胺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注射MPTP可导致CD8基因敲除小鼠和正常小鼠的多巴胺含量降低B.推测MPTP可能导致多巴胺神经元细胞损伤或死亡C.据图推测细胞毒性T细胞可能导致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或死亡减轻D.该研究说明帕金森病与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有关11.下列关于消化道神经支配的叙述,错误的是()A.支配消化道的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B.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时促进消化道的各种活动C.消化道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D.支配消化道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相反12.实验室小鼠只有在亮灯后触碰杠杆,才能得到食物。经过反复训练,灯光会促使小鼠主动触碰杠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经过反复训练可能促进了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联系B.小鼠触碰杠杆获取食物的行为不能遗传给下一代C.灯光促使小鼠主动触碰杠杆的现象是条件反射D.灯光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小鼠触碰杠杆13.下图表示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均连接于神经纤维外表面,A、B、C为可以选择的刺激位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刺激A点,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到B点B.若要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最好刺激C点C.未受刺激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D.刺激B点,观察电表②指针的偏转次数,可以判断X处有无突触14.禾谷类种子萌发过程中,糊粉层细胞合成蛋白酶以降解其自身贮藏蛋白质,为幼苗生长提供营养。为探究赤霉素在某种禾谷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某团队设计并实施了A、B、C三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中只有A组是对照组B.赤霉素导致糊粉层细胞中贮藏蛋白质的降解速率下降C.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D.三组实验中,蛋白酶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B组、A组、C组15.在一鲑鱼养殖场进行了一次密度调查实验,下图是初始密度和最后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图。最后密度的取样是在鱼塘中的鲑鱼产新一代鱼之前完成的。如何解释实验中的现象,即当初始密度高时,最后密度不再依初始密度变化()A.鱼塘中有害废物的积累B.死亡率刚好补偿出生率而影响密度C.死亡率过度补偿出生率而影响密度D.出生率不足以补偿死亡率而影响密度二、不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3分,多选、错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共计15分)16.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当抓捏面部皮肤时,会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导致瞳孔扩张,该反射称为瞳孔皮肤反射,其反射通路如图所示,其中网状脊髓束是位于脑干和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面部皮肤感受器→传入神经①→脑干→网状脊髓束→脊髓(胸段)→传出神经②→瞳孔开大肌A.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C.传出神经②属于躯体运动神经D.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该反射不能完成17.下列研究某原始森林的种群和群落所涉及的问题中,属于种群水平研究范畴的是()A.各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B.单位面积印度榕树的数量C.各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D.各种群的年龄结构18.如图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a、b、c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有()A.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生活的环境是aB.b渗回a和渗入c的量相差较大C.A端的营养物质和O2含量总是多于B端D.c通过毛细淋巴管壁大量渗出可形成b19.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实验条件(其他环境条件一定)下,不断改变海水浓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只能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B.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的强弱C.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D.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20.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兔种群8年间的数量变化情况,并据此绘制了下图的λ(λ=当年种群数量/上一年种群数量)值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B.第2~4年兔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8年间兔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D.第6~8年种群数量一直增长,但并非呈“J”形增长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21.某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计数时,按以下顺序操作________(填字母)。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血细胞计数板放在显微镜载物台的中央计数。A.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B.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C.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3)实验所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计数室等分成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内有16个小方格,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若计数的5个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总数为120个,则1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约有________个。(4)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为________℃。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不同温度时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最大值的时间将____________(填“延长”“缩短”或“保持不变”)。22.如图为某小型哺乳动物受持续寒冷刺激时,机体调节脂肪细胞代谢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小泡内暂存的结构C为__________,它能与激素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的功能。(2)图中④过程这种调节方式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3)由图可知,肾上腺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增加产热。(4)持续寒冷条件下,下丘脑通过⑤还能支配____________(至少写2个)等结构。23.某兴趣小组以“脊蛙”为材料进行实验,请完善下列实验思路、预测结果及结论。材料和用具:头部挂在铁支架上且左后肢大腿背面暴露出坐骨神经的“脊蛙”,一只小烧杯,1%的硫酸溶液,清水,剪刀,药用棉,电表等。(1)①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左侧后肢趾部,两侧后肢都会出现屈腿反射;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右侧后肢趾部,两侧后肢都出现屈腿反射。②用清水清洗刺激部位。③剪断左大腿背面已暴露的坐骨神经。④待“脊蛙”恢复正常后,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侧后肢趾部,左右侧后肢都不出现屈腿反射;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侧后肢趾部,右侧后肢屈腿反射,左侧后肢屈腿反射。

⑤上述实验证明了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2)另取一“脊蛙”,用手术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连接电表a和b(如下图),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左侧后肢趾部。实验显示,电表a和b都有电位波动,“脊蛙”出现屈腿反射。①如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右侧后肢趾部,预测电表a(填“有”或“没有”)电位波动,预测电表b(填“有”或“没有”)电位波动。

②若在蛙心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一段时间后,再次刺激蛙左后肢趾部,电表a有电位波动,电表b未出现电位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腿反射,其原因可能有(写出1个即可):。

24.科研人员研究了红光和远红光对莴苣种子中赤霉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1)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霉素与生长素主要生理作用的相似之处有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2)植物体内的____________是接收红光和远红光信号的受体。由实验结果可知,____________(填“红光”或“远红光”)能促进莴苣种子的萌发,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往往非常复杂。下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据图回答:(1)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__________释放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Ca2+通道开放,使BC释放的谷氨酸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最终导致GC兴奋性降低。(2)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还能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________膜。(3)上述________调节机制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两种功能密切相关。(4)正常情况下,不会成为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多选)。A.谷氨酸B.内源性大麻素C.甘氨酸受体D.Ca2+通道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可知,甲种群个体数量先上升后下降,并不是“S”形增长,A错误;如果该地区为草原,甲如果是兔子,乙不可能是牛,因为这二者的竞争关系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不会使某一种群消失,B错误;如果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无法判断谁是捕食者,C错误,若甲、乙两种群为种间竞争关系,最初时甲占优势,随后乙种群占优势,并且甲种群个体数量越来越少,所以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D正确。2.【答案】D【解析】预实验中发现第8d时根的数量趋于稳定,故应该以水培第8d的插条生根数作为实验结果,A错误;根据预实验结果可知:促进柳树枝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在10-9mol·L-1左右,正式实验中应缩小NAA溶液的浓度范围和梯度,重复上述实验,找到生根数目最多的实验组对应的NAA浓度,B错误,D正确;实验结果显示,10-5mol·L-1处理组的生根数高于清水组,因而不能说明NAA浓度高于10-5mol·L-1时抑制生根,C错误。3.【答案】B【解析】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因此图中a细胞表示的是浆细胞,但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功能,A错误;抗红细胞抗体能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物质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B正确;分析题图可知,b细胞是吞噬细胞,其能够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C错误;题图所示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与青霉素过敏反应的致病机理不同,D错误。4.【答案】D【解析】ab段室内温度高于人体温度,人体通过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增加,进而增加散热量,通过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产热减少,体温依然维持不变,AB正确;bc时间段,血流量增加,机体的散热量增加,体温相对稳定,C正确;cd时间段,皮肤血流量减少,可能是由于环境温度下降,机体散热减少,产热增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D错误。5.【答案】AB【解析】GABA与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喹诺酮类药物能抑制脑内GABA与受体结合,故服用该药可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由图1知,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l-通道打开,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据图2知,局部麻醉药在辣椒素的作用下打开Na+通道并进入细胞内,从内部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来传递,故会发生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以及ATP的合成和分解。6.【答案】B【解析】t2时刻表示的是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为K/2,对有害动物的防治应在K/2以前,A正确;图示为种群甲的数量变化曲线和乙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曲线,t3时无法比较二者的增长速率大小,B错误;t3时,甲种群和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仍在增多,其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C正确;甲和乙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种群,图中可看出乙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图中不能判断甲的种群数量增长是否是“S”形,如果延长观察时间,有可能会呈现“S”形增长,D正确。7.【答案】C【解析】细胞膜的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因此被脂质纳米颗粒包裹的mRNA易进入细胞,A正确;过程③为抗原肽的合成,多肽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上进行,B正确;甲、丙分别表示辅助性T细胞和B淋巴细胞,C错误;乙细胞为细胞毒性T细胞被激活后通过裂解靶细胞发挥作用,D正确。8.【答案】D【解析】刺激a处后产生神经冲动,沿着神经纤维传至b、c处,所以在b、c处都能检测到动作电位,A正确;神经冲动经突触传递给神经元胞体,再传递到肌肉细胞,突触内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所以运动神经元与肌肉细胞之间依赖神经递质传递信息,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抑制性神经元对运动神经元是起抑制作用的,所以抑制性神经递质可能会降低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C正确;该药物能阻止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人服用该药物后,可能会出现肌肉收缩时间延长的现象,D错误。9.【答案】A【解析】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刺激,这个刺激促使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即途径Ⅱ,A正确;途径Ⅰ中下丘脑—垂体—靶腺体的这种分层调控属于分级调节,B错误;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图中的自主神经直接控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即途径Ⅲ,C错误;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可通过途径Ⅰ分泌更多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而在寒冷条件下散热也增加,最终产热等于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D错误。10.【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注射MPIP后,与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无论是正常小鼠还是CD8基因敲除小鼠,小鼠中多巴胺含量下降,而多巴胺含量可以指示多巴胺神经元细胞的损伤或死亡程度,故可推测MPTP可能导致多巴胺神经元细胞损伤或死亡,AB正确;比较正常小鼠和CD8基因敲除小鼠中多巴胺含量降低的幅度可知,CD8基因敲除小鼠多巴胺含量降低幅度小,据此分析,CD8基因敲除小鼠中,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与相应受体结合,无法发挥免疫效应,从而推测正常小鼠中细胞毒性T细胞的存在会导致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或死亡加重,C错误;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或死亡会引起帕金森病,而细胞毒性T细胞的存在会加重疾病,故该研究说明帕金森病设计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有关,D正确。11.【答案】B【解析】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和支配内脏运动的神经,支配消化道的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A正确;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可促进消化道的各种活动,B错误;消化道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它们共同调节消化道活动,C正确;支配消化道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相反,D正确。12.【答案】D【解析】经过反复训练,灯光会促使小鼠主动触碰杠杆,形成了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故反复训练可能促进了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联系,A正确;小鼠触碰杠杆获取食物的行为没有改变遗传物质,不可以遗传给下一代,B正确;灯光促使小鼠主动触碰杠杆的现象是经学习后获得的,属于条件反射,C正确;灯光直接刺激感受器引起小鼠触碰杠杆,D错误。13.【答案】D【解析】A、B之间有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A点,兴奋不能传到B点,A错误;刺激C点,只能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从C点传到B点,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B错误;未受刺激时,神经元细胞膜是静息电位,是由于K+外流引起的,C错误;当刺激B点时,电表②指针若偏转两次,则说明X处无突触,若只偏转一次说明X处有突触,D正确。14.【答案】D【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处理方式及时间,A组属于空白对照组,但当自变量为时间时,处理时间为0的B组和C组也是对照组,A错误;由第1、5、9天的实验结果可知,B组蛋白质总含量低于A组,更低于C组,即蛋白酶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B组、A组、C组,说明赤霉素导致糊粉层细胞中贮藏蛋白质的降解速率增加,B错误,D正确;赤霉素可促进蛋白质的分解,为幼苗生长提供营养,促进萌发,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抑制蛋白质的降解,抑制种子萌发,C错误。15.【答案】B【解析】鱼塘中有害废物的积累,种群密度应不断减少,A错误;死亡率接近出生率,种群自然增长率为0,种群密度不再增加,因此当初始密度增加时,最后密度不再依初始密度变化,B正确;死亡率过度补偿出生率,则种群密度应减少,C错误;出生率不足以补偿死亡率,则种群密度应减少,D错误。16.【答案】C【解析】该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脑干和脊髓)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由脑发出的神经为脑神经,脑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故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B正确;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自主神经系统不包括躯体运动神经,传出神经②属于内脏运动神经,C错误;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则该反射弧不完整,该反射不能完成,D正确。17.【答案】BCD【解析】各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属于种间关系,是群落水平的研究范畴;单位面积印度榕树的数量属于种群密度,各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和各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三者都属于种群水平的研究范畴。18.【答案】AC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表示血浆,b表示组织液,c表示淋巴液。体内绝大多数细胞为组织细胞,组织细胞生活的环境是b,A错误;大部分b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渗回到a血浆中,小部分通过毛细淋巴管渗入到c淋巴液,B正确;若B端周围的组织细胞是肝细胞,在饥饿状态下,肝细胞会分解肝糖原形成血糖,此时,B端的养分比A端多,所以A端的营养物质含量并不总是多于B端,C错误;毛细淋巴管内的c淋巴液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a血浆中,D错误。19.【答案】ACD【解析】随着海水浓度的改变,血液的浓度变化越小,海蟹调节内环境的能力越强,反之就越弱。随着海水浓度的升高,乙的血液浓度直线上升,说明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最弱;甲在海水浓度较低时能维持血液浓度相对稳定,但当海水浓度稍微高一点时就不能再维持稳定;丙在海水浓度较高或较低时,血液浓度基本能够维持稳定,说明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最强。20.【答案】ABC【解析】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A项错误;第2~4年λ小于1,说明当年种群数量少于上一年,种群数量在减少,故年龄结构应为衰退型,B项错误;据图分析可知,前4年,λ<1,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说明8年间种群数量并非呈“S”形增长,C项错误;第6~8年λ>1,种群数量增长,但由于λ值不稳定,故不呈“J”形增长,D项正确。21.【答案】(1)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少误差(2)BAC(3)6×106(4)25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长;达到最大值后,随时间的延长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逐渐下降(或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先增后减)(5)缩短22.【答案】(1)肾上腺素受体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2)维持内环境激素水平的稳定(维持内环境稳定)(3)先使ATP转变为cAMP,通过cAMP促进脂肪(甘油三酯)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4)皮肤血管、骨骼肌、立毛肌、汗腺【解析】(1)据图示分析,小泡内的结构能与激素特异性结合应是肾上腺素受体,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2)图中④过程表示负反馈调节,可维持内环境激素水平的稳定。(3)在寒冷刺激下,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从图中可知肾上腺素先使ATP转变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