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石首教育1000年大事记_第1页
5-6石首教育1000年大事记_第2页
5-6石首教育1000年大事记_第3页
5-6石首教育1000年大事记_第4页
5-6石首教育1000年大事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首教育1000年大事记宋元祐中(1086~1094),县学宫由原建宁县调弦驿东槎港山迁至石首县城楚望山(东岳山)麓。元大德丙午年(1306),达鲁花赤萨德弥实因原学宫地址低洼狭窄,改建子绣林山南麓西门内。元末,教谕傅鼎孙于砚台山南侧设坛讲学。后人刻“石坛”于其上传为胜迹。明洪武十五年(1382),知县朱允恭(亦作泰)以元学宫故址建文庙,中为大成殿。建文二年(1399),杨薄中进士。后为明代礼部尚书学士,进少保,武英殿大学士。成化十四年(1478),知县黄本于尊经阁迤右方建射面,令生员习射,以示才兼文武。弘治三年(1490),袁宗皋中进士。后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弘治六年(1493),知县何洽建绣林书院,地址在砚台山北麓。正德六年(1511),张璧中进士。后为明嘉靖重臣,曾任礼韶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正德十三年(1518),知县李芬于县城西南社稷坛左面建崇正书院。正德十三年八月,翰林院国史编修兼经筵官文林郎邑人张壁撰《崇正书院记》。万历廿九年(1601),曾可前中探花。清康熙四年(1665),石首官府改社学为义学,使贫寒子弟入学。康熙七年(1668),知县卫允嘉于县城玉田寺设约所,因“僻处北隅”改后在全县五总内设乡约,定期宣讲《圣谕》。雍正九年(1731),知县张坦定文庙,十哲、名宦、乡贤诸祠春秋两祭,并亲临文庙为生员“说忠孝大义事”。乾隆十九年(1754),知县黄勋捐俸整修绣林书院。道光初年,知县王会清率绅耆创修绣林试院于父子岗。自此石首始有县试场。道光八年(1828),知县谢坤在县城北门外建演武厅,自此石首县始有武试场。道光十二年(1832),知县李会庚、训导邹聪训等创设宾兴馆(即考棚公所),一进三间及左右厢房门楼,以接待应试的生员和举子。咸丰十一年(1861)、同治元年(1862),知县廷元两次勒立宾兴碑文,规定其收支范围及使用办法。同治五年(1866),知县朱荣实将大约湖湖田五百零一亩零三厘一毫的收入划作宾兴开支。自此,石首宾兴稍裕。光绪廿九年(1903),桃花山李庚甲留学日本,为本县第一名留学生。光绪卅年(1904),停科举兴学堂,石首始以庚子赔款存留本县筹建高等小学堂。光绪卅一年(1905),石首县官立高等小学堂开办,朱纯经为首任堂长。光绪卅三年(1907)4月,石首县官立预备中学堂创建,姜文治为堂长。同年,石首县废教谕、训导,设劝学所掌管教育。李沅衡首任学务总董。宣统元年(1909),东乡桃花山王李厂李姓,伯牙口碓臼岭傅姓两族各自兴办两等小学堂,为本县宗族兴办学堂之始。宣统二年(1910),石首县官立初等农业学堂创办,为本县最早之职业学校。同年,南一区初等小学堂创办。宣统三年(1911),石首官府建简易识字学塾10所,供年长失学和无力就学的人入学。同年,石首留日归国学生毕±燕经考试授法政举人学衔。宣统年间,石首籍第一名高等学堂毕业生张光耀出任湖北咨议局议员。民国元年(1912),石首县沿袭旧制设劝学所,改学务总董为所长,同年,石首各级学堂改称学校,允许男女同校,废“读经”科目。三年(1914),撤县劝学所,设教育公所。同年,石首速成师范学校创办。同年五月,著名学者邓初民留学日本,就读子东京法政大学。同年,新厂镇蒋纯熙为兴办北一区高等小学,捐银币1010元,获省三等金色褒章。同年,新厂北一区高等小学获荆南道“兴学育人”金字匾领奖励。四年(1915),县恢复劝学所,王古梅任所长。五年(1916),傅兆寅任劝学所所长。八年(1919)北乡蒋纯熙任教育公所所长。后为劝学所长。同年(1919),新厂北一区两等小学校师生响应“五四”运动,上街游行,宣传抵制日货,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十三年(1924),石首县设教育局,王贯三任局长。同年,石首实行“教育经费独立”,当年教育经费增至五万元。十六年(1927),全县将1921年后的小学一级制,改为初小和完小。同年,绣林外街福音堂开办一所小学,为石首有教会学校之始。十八年(1929),蒋导江考取公费留学生第一名,留学英国雪菲尔大学学习矿冶专业,为石首籍第一个著名自然科学家。十九年(1930)春,省立石首县第一初级小学创办。同年二月,石首县第一届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召开,宣布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下设文化委员会。同年,各级苏维埃政府兴办一批列宁小学,农民夜校和识字班。同年十二月,湘鄂西赤色军政干部学校在焦山河开学。廿一年(1932),县教育经费由财委会接管,教育经费顿减。廿二年(1933)二月,石首县义务教育委员会成立,李庚甲、李俊为当然委员,李鸣治、王贯三、郭润浓、邹遐龄为委员,其工作为:①划全县为三学区;②调查失学儿童;③登记义务教师。同年,私立教正小学于团山高梁岗真如寺张氏宗祠创办。廿三年(1934),石首撤教育局,由第三科兼管教育。全县五个学区,各设教育委员一人,由区长兼任。同年,藕池女子职业小学创办。同年,石首县高等小学校改名石首县立中心小学。同年,县立庄家铺初级小学校长卢连成等,呈文省政府,申诉:前任教育局长积欠各校五个月经费2,000余元。省府训令县府直办。县长廖树勋复呈文省府,称均属实情。廿四年(1935)二月,石首县制定清理学产学款委员会组织章程和清理办法。同年,石首县派出小学生蓝球代表队参加七区春季运动会。廿七年(1938),邓初民、黄松龄、马哲民和郑独步等教授利用暑假讲习会为石首中小学教师宣传抗战救国纲领,坚持持久抗战和抗日民旗统—政策等,历时一周。同年,全县以义务教育费并设一批二年制短期小学。同年二月,石首县立初级中学创办。(以下简称县中)。同年四月,石首以省义务教育经费于杨林市。九佛岗设第—、第二中山民众学校,对老苏区“民众儿童”施行“特种教育”,以“改正民众错误思想,安定社会秩序学”,“以期确信三民主义,爱护国家”。同年秋,县城、藕池遭日军轰炸,县城中学、小学迁到茅草街。县中停办一期,次年,迁回石首县城。廿八年(1939),石首县设教育科。同年二月,石首以省义务教育经费于王海、藕池口、宜山、新厂、郭家铺、来家铺、栗林咀、八家铺设巡回教学班,图行义务教育。廿九年(1940)元月,石首以县教育经费于绣林、上津乡、北宫咀、新厂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民众学校。同年,遵省令将原省立小学改为县立。经费由省照拨。同年十二月,省教育厅勃导员方新民来石首视察。其视导报告对石首教育提出了十条意见。卅年(1941),全县实行新县制,撤区建乡,推行“政教合一”、“三位一体”制,由县长任县中校长,乡(镇)长、保长兼任乡中心小学及保国民学校校长。小学内增设民教部。卅一年(1942),省通知“维持战时教育”,对县立初级中学学生试行公费制度,实行免费教育,即免学费,膳费,宿费及制服费。卅二年(1943),二月,省教育厅转教育部函准给石首中心学校优良教员郑德丙奖励金100元。五月,日军南犯,县中遭劫,部分师生逃奔鄂西后方避难。日军撤退后,县中于六波庵赵家祠堂复校开学。同年九月,抗日民主革命根据地石公华县行政委员会成立,设教育科。同年,石首县政府以第一科(民政)兼管教育。卅三年(1944)二月,中共石公华县县委于江北千亩洲开办民运训练班,培训抗日积极分子百余人。同年,中共石公华县县委选送一批有志青年赴豫鄂边区学校学习。卅四年(1945),石首县政府设教育科。同年秋,石首县政府采取没收逆产,清理学产、增加学捐、派充专任校长、利用族祠、庙宇等办法以恢复学校教育。卅五年(1946)元月,全县中心学校改称“中心国民学校”。同年春,县中学生实行自费就读。同年秋,石首县教育会成立。20个乡(镇)相应建立教育会,培训职员20人。各中心国民学校专设民教部推行失学民众补习及社会教育事项。同年,石首县中迁回县城,并附设简易师范科一班。同年,石首县教育科拟定《各级学校卅五年度二学期加强教学办法》以“强化基础教育,提高中级程度为实施范围”。卅六年(1947)二月,石首县政府趁蒋介石六十岁生日前后,发动“献校祝寿运动”,筹集教育基金,计法币2,500万元,同年,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创办。同年四月四日,石首举行儿童竞赛活动。同年五月,石首县政府举办“推进国民教育运动周”以统一国语、统一读音,普及识字,要求中心国民学校及保国民学校“注意国语教学”,并于运动周后设成人班、妇女班。采用注音识字教学。同年,县决定将绣林镇中心国民学校改为“石首县中正示范国民学校”。同年,石首县中派出蓝球代表队赴四区参加省第九届运动会预选赛。同年九月一日,石首县政府布告全县,取缔私垫,并提出五项处理办法。同年十二月廿五日,石首县政府以代电密令石首县中“注意侦察,严予防制”“学运分子”活动。卅七年(1948)。全县教育改由财政科(第二科)兼管,同年,石首县政府“紧缩办理各级学校”,裁减教员,将保国民学校经费改为地方自筹。同年春,石首县中教职员集体停课向县政府“讨学钱”。县政府发给每人铜币两串。同年五月,石首县中—年级学生往县卫生院就诊,因医生给县府某人看病,不予理睬,学生提出质询,反遭耳光,激起县中学生愤怒,群起砸烂卫生院柜台、药品等物。院方因理屈而不了了之。卅八年(1949)春,全县教育由建设科(第三科)管理。同年六月,全县学校因临近解放,提前放假。新中国一九四九年7月,石首全境解放,县人民政府成立,设教育科管理全县文化教育工作。蒋子辉首任教育科长。8月,县委、县政府举办师资训练班,吸收原有中、小学教师和少数社会青年80余人参加师资训练班学习,月底结业后,分配到县初级中学和各区镇小学工作。同月,县人民政府接管10所县办小学和1所县立初级中学。同月,县人民政府从师资班教师中任命10名小学校长。各校成立校务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学校。同月,沔阳专署任命刘敦实为石首县初级中学校长。同月,石首县初中招收初一及初级师范班各1班。9月初,全县中、小学开学上课,彻底废除了童训、《公民》、训育制度及《纪念周》,并严令禁止体罚学生,实行民主考试。10月1日,全县中小学张灯挂彩,参加集会游行,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月,全县学校设政治课,讲授《共同纲领》。一九五O年4月,县文教科举办第一期师资训练班,培训教师50人。6月11日,县中贯彻国务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委员会“关于动员学生参军参干的通知”精神,批准刘精松(现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等11名学生报名参军。9月,沔阳专署拨大米一万斤,改建石首初中校政厅。一九五一年3月,县教育科委托县初级中学于县城外街福音堂举办第一期师训班。5月31日,县教育科改称文教科。朱毅任科长。8月,县教职员工联合会成立,王振任主席。9月,石首县初中举办第二期初师班,招收学员60人。一九五二年2月,石首县人民政府举办“县初等教育师资训练班”。4月,中央拨款30亿元(旧币),为荆江分洪区建起小学40所。9月,全县小学停止春季招生,从一年级起,开始推行五年一贯制。10月2日,县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成立。冬,县教育工会筹备委员会成立,赵崇久任主席。11月,按通知,学校改级导师制为班主任制。一九五三年3月,县文教科开办小学资短训班,培训学员50人。4月25日,按省教育厅通知,全县小学一律改为秋季始业。9月,全县小学实行学年制。学期结束,升留级按学年成绩决定。9月,石首县藕池工人子弟小学创办。一九五四年2月,设立星期天学校。5月14日,农村各级小学从五月上旬开始一律放夏收假两周。8月,全县小学推行少年广播体操。9月,县初中不设外语课。11月,绣林县直干部职工业余学校成立。本年,全县遭受百年未有的大水灾,江北溃口,江南受溃。年末,已有58所学校恢复教学。全县民办小学已发展到74所,学生2,580人。一九五五年2月,县文教科转发省教育厅“1954~1955学年度暂行小学校历”。4月,撤销县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原主管工作移交县文教科办理。5月,石首县初中贯彻执《中学生守则》十八条。11月,全县学校首次推行简化汉字。一九五六年元月2日,县人民委员会决定将文教科分设文化、教育两科。杨志惠任文化科副科长。朱毅任教育科长。元月6日,县人民委员会发出紧急指示,开始扫盲。5月31日,县人民委员会撤教育科,改设石首县教育局。6月25日,石首县初级中学改为第一初级中学。在新厂镇新办的为第二初级中学,彭厚生任校长。一九五七年春,石首县第一次下放一批藕池镇的中、小学毕业生到徐金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7月24日,县文教局设局长4人,分设秘书、普通教育、工农教育、文化四股。8月,文化、教育合并设文教局。12月18日,全县撤区一级教育行政机构。一九五八年6月1日,县幼儿园创办,属县人事科领导。7月17日,县委、县人委决议,在全县新建六所中学,同时于石首第一中学增设高中班。8月26日,县人委发出“关于颁发六所新办中学校印的通知”。确定横沟市为三中,九佛岗为四中。调关为五中,滑家垱为六中,团山为七中,藕池为八中。9月,县一中新设高中班。同月,县文教局设初师函授部,公社设辅导站,计有四个语文班、三个算术班。同月,原石首县中创始人之一,山西省副省长、山西大学校长、著名学者邓初民回县,一并到一中座谈。秋,全县教育战线“大跃进”、“放卫星”,中学发展到8所,小学367所,提出“中小学一条龙”、“办千人学校”。9月,全县学校兴起大办工厂、农场、大办钢铁热潮。师生日夜劳动,教学活动停止。10月,石首县初级农业学校创办。11月,石首是卫生学校创办。11月,县一中贯彻大办民兵师的精神,成立民兵营,教学组织改为连排班制。一九五九年元月,撤各公社文教科,全县六区二镇设文教辅导组。1月l6日。全县学校不分公、民办,一律以公社和学校所在地命名。原“湖北省石首县第一中学”改为“湖北省石首县绣林中学”,“石首县第二中学”改为“湖北省石首县新厂中学”,其余学校均相应易名。一九六O年1月11日,全县学校实行春秋两季始业。本年春季普通中学和农业中学开始招生。7月7日,县委工农业余教育委员会成立。随后,各公社相应成立工农业余教育委员会,管理区设分会。7月13日,地区分配石首招收技工学校学生70名。9月8日,县文教局确定部分中、小学试行半日制和二部制,以支援农业生产第一线。9月,试行中小学十年学制。本年,县幼儿园改属县文教局领导。一九六一年3月,中小学按12年制开设全部课程。7月,石首一中首届高中学生毕业,有32名考入高等学校。同月,石首师范停办,342名学生回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同月,县小学教师进修学校建立。9月,调整教育布局,压缩学校,停办师范学校、藕池中学和东升、大垸,调关等6所农业中学和8所小学,一中、二中、五中、七中定为全日制中学,三中、四中、六中为半耕半读中学,近百所公办小学转为民办,179名公办教师随之转为民办。一九六二年11月12日,县教育局函授部并入县小学教师进修学校。一九六三年元月,全县学校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领导体制。6月,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开始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11月26日,县业余教育委员会调整恢复,县委书记处书记吴春庚任主任委员。一九六四年7月,石首30余名教师代表出席省宣教战线劳模大会,并受到毛主席(在武汉)的接见。9月,县文化、教育分别设局。—九六五年3月,全县组织800人的工作组,深入农村做普及教育工作。一九六六年4月,县教育局撤股、建立政治、教育两个办公室。8月8日,全县中、小学掀起“文化大革命”高潮。10月18日,仝县中学学生代表200余人赴京接受毛主席检阅。一九六七年年初,县教育局、文化局由一中迁至原县教师进修学校。年初,原教育局改建“三结合”的革命领导小组,原教育局副局长张玉林任组长、“群众代表”兰高均任副组长。7月,县革委会文教卫办公室下设文教卫生组,文教卫生统一领导。一九六八年5月,教育与文卫分开,县革委会政工组下设教育小组,邱洪熠为副组长。本年,县水泵厂创办“七·二一”工人大学。一九六九年3月22日,“新”一中由工厂办学。县革委决定“新”一中由县通用机械厂管理。5月,全县60多所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办,六所中学下放到区办。学校由工人、贫下中农管理。9月,各区、社中心小学开始“戴帽子”,办初中班。12月,县革委会改教育小组为教育革命小组。一九七O年3月,全县中小学实行学制改革:小学五年一贯制,中学“二·二”分段制。3月,县革委会实行机构调整,教育革命小组改为县革命委员会政工组文教科。郑顺宪任副科长。7月11日,恢复区、镇教育组。一九七一年10月,县师范学校恢复。本年,全县实行“区有高中,社有初中,队有小学”。一九七二年1~2月,县师范学校招收5个中师班。6月,“插队落户”和进“五七”干校的原有学校领导和教师,一部分开始重新安排工作。本年,停办已久的农民扫盲和业余教育工作,在有些地区开始恢复。一九七三年元月,县革委会撤销文教科,成立教育局,原文教科科长郑顺宪任教育局局长。9月,县师范学校迁往路家铺农村办学。本年,全县调整3所中学,并点21处,压缩l80名公办教师到队办学校任教。一九七四年9月,全县撤区并社,共设11个社、(镇),在公社(镇)革委会文教卫组下设教育辅导站,编制3人:站长、会计、业教干部。9月,石首县农业机械电力学校创办。11月1日,石首县业余体育学校开学。本年,恢复函授部,定名为“石首师范函授部”。1975年改名为“石首县教育局函授部”;1979年函授部撤销,改属县教师进修学校。一九七五年9月4日,石首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建立。校址设南碾子湾。本年,县教育局由县革委会搬迁至原县师范校址。笔架山北麓。一九七六年4月25日,县教育局成立党总支,教育局长郑顺宪任总支书记,下辖各直属教育单位党组织。一九七七年2月,县教育局恢复业余教育机构,设业教股。各社(镇)教育站各配一名扫盲专干。8月,恢复高考制度,举行招生考试。石首共招收大专生68名,中专生156名。一九七八年8月29日,县革委决定,在石首一中分校的基础上建立南岳中学,开设高中班。10月,绣林中学开学。一九七九年5月,石首县粮食学校创办。9月17日,县商业职工学校开学。秋,县教育局撤函授部。成立石首县教师进修学校。本年,初中恢复三年学制。本年,举行了第一次民师考试,从中择优吸收27人为公办教师。一九八O年5月16日,县教育局制定全县中小学调整方案。秋,县供销学校创办。秋,将8所普通高中改为7所普通中学和l所农业中学;将284所学校的附设初中班集中于管理区办,并强调办好大队小学以普及小学教育。一九八一年1月,石首一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袁国豪当选为副县长。3月7日,县教育局党总支委员会改为中共石首县教育局委员会。6月6日,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石首县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作为全县职工教育的指导机构。原县职工教育委员会同时撤销。7且25日,石首第一中学,从1981年秋季招收的高中一年级起,学制改为三年。7月9日,广播电视大学石首工作站成立。9月1日,县镇集资兴建的笔架山中学教学楼落成。本年,城镇小学恢复六年制,停开英语课。一九八二年3月,绣林三小正式改名为“绣林镇回民小学”,是石首有史以来的第—所少数民族小学。6月,绣林二小经县编制委员会批准改名“石首县实验小学”。8月,全县高考上线179人,创建国以来最好水平。一九八三年4月30日,石首县正式被省批准为基本无盲县。绣林中学改为绣林职业中学,办高中职业班。一九八四年3月16日,石首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领导小组成立,副县长袁国豪任组长。3月28日,石首县电大工作站经县编委批准。3月28日,县儿童少年工作委员会成立,副县长袁国豪任主任。5月7日,全县全日制高中学制由两年改为三年。7月25日,茅草街中学教师胡坤山当选为副县长。一九八五年11月22日,石首县教育委员会成立。原教育局撤销。一九八六年3月13日,省教委以鄂教初(86)07号批复,同意石首为普及初等教育县。8月,石首撤县建市,县教委易名为石首市教育委员会。8月,原绣林镇职业中学升格为市职业中学,直属市教委领导。一九八七年8月,石首市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进行专业合格考核。一九八八年10月,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一九八九年9月,石首市选派骨干教师郭虎城赴西藏支教。一九九零年6月,石首市教委为首批特级教师颁发证书。一九九一年2月,原石首一中毕业生、时任中共中央委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刘精松上将到石首一中视察,并为建校五十周年题词。8月,石首市城南高级中学创办。一九九二年3月12日,石首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成立。一九九三年12月9日,石首市体委与石首市教委合并。一九九四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等首批新闻单位记者采访石首市学校体育工作。一九九五年4月21日,石首籍运动员胡蓉获国际柔道比赛冠军。8月,市文昌小学创办。一九九六年12月,市“园丁新村”破土动工。一九九七年6月,全市中考工作实行改革,中考组织工作由招办移交市教委普教科。一九九八年11月,全市洪灾区学校全部复校复课。一九九九年4月16日,全市首届“十佳师德标兵”表彰会召开。二000年4月12日,全市首届“十佳校长”表彰会召开。二00一年4月29日,全市首届“十佳青年教师’’表彰大会召开。4月,全市公办教师基本工资实行财政统一发放。二00二年5月,全市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8月,撤销全市乡镇教育组,设立中心学校。9月,特殊教育学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址(市南岳高中旁边)。9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