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内能》考点解读含解析_第1页
初中物理《内能》考点解读含解析_第2页
初中物理《内能》考点解读含解析_第3页
初中物理《内能》考点解读含解析_第4页
初中物理《内能》考点解读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练习PAGE1练习第十三章内能(原卷版)01考向解读1.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固液气三态的关系;热传递的概念。2.会利用分子热运动解释问题;利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解释问题。3.理解分子热运动理论;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内能的概念。4.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了解比热容的概念。0202知识导航0303考点回顾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的构成: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2、分子动理论内容:①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②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③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④分子之间有间隙。3、热运动: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热运动是分子运动,属于微观运动,不可能停止,而机械运动是整个物体运动,属于宏观运动,可以停止。4、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①不同物质扩散快慢不同,一般情况下,气体扩散最快,固体最慢。②扩散快慢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③扩散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如果因搅拌、风力、重力等外在因素使物体发生了宏观运动,这样的现象不属于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1)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分子之间有间隙。5、分子间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包括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且是同时存在的。(2)正常情况下,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彼此平衡,对外表现为无力。(3)当压缩物体时,分子斥力大于分子引力,对外表现为斥力。(4)当拉伸物体时,分子引力大于分子斥力,对外表现为引力。(5)分子间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减小。(6)如果分子间距离很大,作用力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也容易被压缩。(7)液体间分子之间距离比气体小,比固体大,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1)因为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所以物体的内能不可能为零,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2)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称为分子动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它们的动能越大。同一个物体(物态不变),温度越高,内能越大。(3)由于分子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分子间距发生变化时,物体的体积也会变,其内能会发生变化。所以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4)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2、内能的改变: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1)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2)热传递发生的条件:存在温度差。(3)能量(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a.高温物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放出热量。b.低温物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吸收热量。(4)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方面是等效的,但实质不同:做功改变内能属于能的转化,热传递改变内能属于能的转移。3、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关系(1)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但不一定吸收热量,因为做功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大。(2)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也不一定吸收热量,因为内能增大有可能是因为状态改变造成的,做功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大。(3)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但温度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因为吸收热量有可能改变物体的状态。※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一般说传递热量;内能是一个状态量一般说具有内能;温度是一个状态量,一般说升高或者降低温度)。三、比热容1、比热容(1)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或者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3)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J。2、热量的计算:(1)吸热:Q吸=cm△t=cm(t-t0)。(2)放热:Q放=cm△t=cm(t0-t)。其中:Q吸—吸收的热量,单位:焦(J),Q放—放出的热量。c—比热容,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J/(kg·℃))m—质量,单位:千克(kg)△t—变化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单位:摄氏度(℃);t0—初始温度、t—末温。3、“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1)用水取暖或冷却(2)用水调节气温。0404典例分析考点1\o"13.1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典例1】(2023•兴庆区校级一模)中国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大量的物理有关的情况描写,下面摘录的一部分语句都是描述我国大好河山的,其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初春的果园鸟语花香 B.盛夏的海滩微风轻抚 C.深秋的塔山红叶纷飞 D.隆冬的田野大雪茫茫【典例2】(2023•裕华区校级模拟)下列诗词中,体现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是()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香 B.“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烟 C.“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絮 D.“沙迷双眸人不见,尘覆万柳鸟无鸣”——沙【典例3】(2023•长沙二模)(多选)“常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关于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的“楼台倒影”是楼台通过池塘水面折射而成的虚像 B.“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中“风卷屋茅”是因为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中“花气袭人”的原因是花香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的“挽弓如满月”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典例4】(2023•碑林区校级四模)如图为某款儿童用的驱蚊手环,刚撕开包装袋会闻到驱蚊剂的味道,这是现象;温度越高气味越明显,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考点2\o"13.2内能"内能【典例5】(2023•洪山区校级模拟)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扩散现象中,分子只能从高温物体运动到低温物体 B.热传递过程中,放出热量的物体的内能一定大于吸收热量的物体的内能 C.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的内能越大 D.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所含的热量增加【典例6】(2023•封开县一模)关于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软木塞飞出时,管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 B.乙图,工人锯木头,是通过热传递使木头的内能改变 C.丙图,迅速下压活塞,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筒内空气的内能 D.丁图,冬天我们使用暖水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典例7】(2023•裕华区校级模拟)(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分子间没有引力 B.固体间能发生扩散现象,表明固体内的分子是运动的 C.0℃的冰块熔化成0℃的水,其内能增加 D.用力搓手,手发热表明手的热量增加【典例8】(2023•勃利县模拟)用铝壶烧开水,壶中的水蒸气将壶盖顶起来,这是消耗水蒸气的能对外做功,将水蒸气的能转化成壶盖的能。考点3\o"13.3比热容"比热容【典例9】(2024•雁塔区校级一模)质量均为的0.5kg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c水>c液。下列说法中()①甲物质是水②0~12min乙温度降低了20℃③0~12min甲放出了的热量8.4×104J④乙物质的比热容为2.1×103J/(kg•℃)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①④正确【典例10】(2023•安溪县模拟)学习了比热容的知识后,某物理课外兴趣小组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海陆风成因及流动情况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典例11】(2023•成都模拟)(多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在相同的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不计液体热量散失,分别用ma、mb、ca、cb表示a、b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则结合图中信息作出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若ma=mb,则ca>cb B.若ma=mb,则ca<cb C.若ca=cb,则ma>mb D.若ca=cb,则ma<mb【典例12】(2023•安庆二模)经常用热水泡脚是养生的方式之一。现有质量为5kg、初温为90℃的热水和质量为5kg、初温为20℃的冷水,则可配制成温度为℃的温水(不计热损失)。[已知c水=4.2×103J/(kg•℃)]【典例13】(2023•封开县一模)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装置完全相同,燃料质量都是10g,烧杯内液体质量和初温也相同。(1)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容,可以选择两图;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可以选择两图;(2)为了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利用其中两幅图进行实验,根据记录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所示:①由图可以看出,在开始时液体的温度升高得快,b液体的比热容较大;②如果已知b液体比热容是1.8×103J/(kg•℃),则a液体比热容是J/(kg•℃);(3)水的比热容较大,人们往往利用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或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下列事例中与它这一特性无关的是。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B.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D.夏天在房间内洒水降温【典例14】(2023•静安区校级二模)质量是2kg的某种物质温度从10℃升高了20℃时,吸收的热量是1.88×104J,该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0505巩固训练1.(2023•同心县校级二模)2022年下半年,新冠疫情在我国多地点状发生。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且传播性越来越强,接种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勤通风是预防感染新冠病毒的有效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多种传播途径,属于扩散现象 B.发热时用敷湿毛巾的方式降温是利用做功改变内能 C.闻到消毒水味道,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新冠疫苗在运输途中采用低温冷藏,此时内能为零2.(2023•宝应县二模)新冠疫情尚未结束,防控决不能掉以轻心,每个人都要有自我防控意识.如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新型冠状病毒的照片.该病毒一般呈球形,直径在75~160nm之间,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病毒分子也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B.温度越高,构成新型冠状病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新型冠状病毒随飞沫传播是一种分子运动 D.健康人佩戴口罩可防止感染,是因为口罩材料的分子之间没有空隙3.(2023•济南二模)水的比热容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水的比热容有关的应用是()A.撒盐融雪 B.人工降雨 C.洒水降温 D.热水取暖4.(2022秋•麦积区期末)已知c铝>c铜,温度和质量相等的铝球和铜球,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将它们相互接触,则()A.热量由铝球传给铜球 B.热量由铜球传给铝球 C.它们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D.缺少条件,无法确定5.(2023•潍坊三模)勤劳智慧的景颇族的祖先曾发明一种活塞式点火器,如图所示。以牛角作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附艾绒。取火时,一手握住套筒,另一手猛推推杆,艾绒即燃,随即将杆拔出,口吹立见火苗。手推杆入筒的过程中,筒内密封气体的()A.密度不变 B.内能增大 C.分子数增加 D.分子动能减小6.(2023•青羊区校级模拟)已知铜的比热容比铝的比热容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一块铜的质量减小一半,它的比热容不变 B.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升高的温度多 C.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铜和铝,放出相等热量后相接触,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铜传给铝D.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铜和铝,放出相等热量后相接触,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铝传给铜7.(2024•深圳模拟)实验表明,物质的比热容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为铝的比热容随温度变化的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铝的比热容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铝的比热容在100℃~110℃区间比在160℃∼170℃区间随温度变化更快 C.一定质量的铝吸收相同热量,100℃的铝比160℃的铝温度变化小 D.一定质量的铝从100℃升高至110℃吸收的热量比从160℃升高至170℃吸收的热量多8.(2023•兰州模拟)甲物体的质量为2kg,乙、丙两物体质量均为1kg,三个物体温度均升高1℃,吸收的热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大 B.温度均降低1℃时,乙比甲放出的热量多 C.甲的比热容为2400J/(kg•℃) D.甲、丙的比热容之比为1:29.(2023•鄂伦春自治旗一模)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使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分别对水和食用油加热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c=4.2×103J/(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应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体积和初温均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B.分析图乙可得食用油的比热容为2.8×103J/(kg•℃) C.2min时a吸收的热量比b多 D.吸热能力较强的是a,它更适合作冷却剂10.(2023•黑龙江一模)(多选)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块也具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D.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越多11.(2023•和平区校级三模)(多选)关于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如图塞子受到水蒸气的压力而冲出去,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B.如图抽掉玻璃板一段时间后,两瓶内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如图两个底面削平的铅柱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说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D.如图在热水、冷水中同时各滴入一滴蓝墨水,静置片刻后杯中的情况,说明液体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12.(2023•锡山区模拟)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出自于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如图所示,鸭子感知春江水暖是通过的方式。初春的傍晚,江水比岸上砂石暖是由于水的较大,温度变化较小。鸭子离开水面时身上沾有水珠,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的作用。13.(2023•凉州区二模)冬天人们常搓手取暖,这是通过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小萱放学一进家门,就闻到妈妈炒菜的香味,这是现象,炒菜主要是通过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14.(2023•无为市一模)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使用相同的热源为其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两者比较,更适合作汽车冷却剂的是液体。15.(2023•潮阳区模拟)对0.5kg的某固体均匀加热(假设被加热物质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不考虑质量的影响),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它在AB段和CD段对应物质的比热容之比是;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已知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为2×103J/(kg•℃),则它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J。16.(2023•红旗区校级一模)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1)本实验需要用到天平这一测量工具,目的是:。(2)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10min,则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3)由实验数据绘制出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水的吸热能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煤油的吸热能力。17.(2023•新罗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把一个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支架上,管中装一些酒精,然后用软木塞塞紧。用皮条缠绕在金属管上,迅速来回拉动皮条,过一会儿会看到软木塞被顶开。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来回拉动皮条,使金属管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方式改变物体内能。(2)酒精温度升高,这是通过方式改变物体内能。(3)酒精蒸气将木塞顶开的过程,酒精蒸气的内能(选填“增加”或“减少”),转化为木塞的能(选填“机械”或“内”)。(4)酒精蒸气将木塞顶开时,金属管口出现的“白气”是现象(选填“汽化”或“液化”)。18.(2022•衡阳一模)一款无人驾驶汽车在测试时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了4.5km,消耗汽油1kg。汽油机的效率为30%,废气带走的能量占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42%,那么,在这段行驶过程中(q汽油=4.5×107J/kg)求:(1)在1标准大气压下,假如这些废气带走的能量全部被质量50kg,温度为20℃的水吸收,水温能升高到多少摄氏度?(2)汽车在上述路段行驶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多少kW?第十三章内能(解析版)01考向解读1.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固液气三态的关系;热传递的概念。2.会利用分子热运动解释问题;利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解释问题。3.理解分子热运动理论;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内能的概念。4.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了解比热容的概念。0202知识导航0303考点回顾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的构成: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2、分子动理论内容:①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②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③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④分子之间有间隙。3、热运动: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热运动是分子运动,属于微观运动,不可能停止,而机械运动是整个物体运动,属于宏观运动,可以停止。4、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①不同物质扩散快慢不同,一般情况下,气体扩散最快,固体最慢。②扩散快慢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③扩散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如果因搅拌、风力、重力等外在因素使物体发生了宏观运动,这样的现象不属于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1)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分子之间有间隙。5、分子间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包括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且是同时存在的。(2)正常情况下,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彼此平衡,对外表现为无力。(3)当压缩物体时,分子斥力大于分子引力,对外表现为斥力。(4)当拉伸物体时,分子引力大于分子斥力,对外表现为引力。(5)分子间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减小。(6)如果分子间距离很大,作用力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也容易被压缩。(7)液体间分子之间距离比气体小,比固体大,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1)因为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所以物体的内能不可能为零,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2)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称为分子动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它们的动能越大。同一个物体(物态不变),温度越高,内能越大。(3)由于分子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分子间距发生变化时,物体的体积也会变,其内能会发生变化。所以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4)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2、内能的改变: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1)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2)热传递发生的条件:存在温度差。(3)能量(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a.高温物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放出热量。b.低温物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吸收热量。(4)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方面是等效的,但实质不同:做功改变内能属于能的转化,热传递改变内能属于能的转移。3、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关系(1)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但不一定吸收热量,因为做功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大。(2)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也不一定吸收热量,因为内能增大有可能是因为状态改变造成的,做功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大。(3)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但温度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因为吸收热量有可能改变物体的状态。※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一般说传递热量;内能是一个状态量一般说具有内能;温度是一个状态量,一般说升高或者降低温度)。三、比热容1、比热容(1)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或者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3)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J。2、热量的计算:(1)吸热:Q吸=cm△t=cm(t-t0)。(2)放热:Q放=cm△t=cm(t0-t)。其中:Q吸—吸收的热量,单位:焦(J),Q放—放出的热量。c—比热容,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J/(kg·℃))m—质量,单位:千克(kg)△t—变化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单位:摄氏度(℃);t0—初始温度、t—末温。3、“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1)用水取暖或冷却(2)用水调节气温。0404典例分析考点1\o"13.1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典例1】(2023•兴庆区校级一模)中国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大量的物理有关的情况描写,下面摘录的一部分语句都是描述我国大好河山的,其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初春的果园鸟语花香 B.盛夏的海滩微风轻抚 C.深秋的塔山红叶纷飞 D.隆冬的田野大雪茫茫【答案】A【解答】解:A、初春的果园鸟语花香,是芳香分子运动的结果,是分子运动。故A符合题意;B、盛夏的海滩微风轻抚,是空气的流动,不是分子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深秋的塔山红叶纷飞,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隆冬的田野大雪茫茫,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典例2】(2023•裕华区校级模拟)下列诗词中,体现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是()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香 B.“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烟 C.“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絮 D.“沙迷双眸人不见,尘覆万柳鸟无鸣”——沙【答案】A【解答】解:A.花的香气是花香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故A符合题意;B.“烟”的实质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中,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B不合题意;C.“絮”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C不合题意;D.“沙”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D不合题意。故选:A。【典例3】(2023•长沙二模)(多选)“常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关于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的“楼台倒影”是楼台通过池塘水面折射而成的虚像 B.“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中“风卷屋茅”是因为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中“花气袭人”的原因是花香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的“挽弓如满月”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弹性势能【答案】BCD【解答】解:A、“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楼台倒影”,是楼台反射的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错误;B、风刮过屋顶,屋顶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大、压强小;屋内空气流动速度小、压强大,屋顶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将茅草吸上去,故B正确;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C正确;D、“挽弓如满月”时,消耗了人的化学能,弓的弹性势能变大,所以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故D正确。故选:BCD。【典例4】(2023•碑林区校级四模)如图为某款儿童用的驱蚊手环,刚撕开包装袋会闻到驱蚊剂的味道,这是扩散现象;温度越高气味越明显,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答案】扩散;剧烈。【解答】解:刚撕开包装袋会闻到驱蚊剂的味道,这是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温度越高气味越明显。故答案为:扩散;剧烈。考点2\o"13.2内能"内能【典例5】(2023•洪山区校级模拟)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扩散现象中,分子只能从高温物体运动到低温物体 B.热传递过程中,放出热量的物体的内能一定大于吸收热量的物体的内能 C.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的内能越大 D.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所含的热量增加【答案】C【解答】解: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温度高低,分子都在运动,所以分子可以从低温物体运动到在高温物体,故A错误;B、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热传递过程中,放出热量的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大于吸收热量的物体的内能,故B错误;C、一个物体的质量、状态相同,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其内能越大,故C正确;D、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只能说物体内能增加,故D错误;故选:C。【典例6】(2023•封开县一模)关于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软木塞飞出时,管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 B.乙图,工人锯木头,是通过热传递使木头的内能改变 C.丙图,迅速下压活塞,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筒内空气的内能 D.丁图,冬天我们使用暖水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答案】A【解答】解:A、甲图中软木塞飞出时,水蒸气对木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管内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故A正确;B、乙图中用锯条锯木头,克服摩擦做功,使木头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故B错误;C、丙图中迅速向下压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其做功,使得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故C错误;D、丁图中冬天用暖水袋取暖,人体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人的内能,故D错误。故选:A。【典例7】(2023•裕华区校级模拟)(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分子间没有引力 B.固体间能发生扩散现象,表明固体内的分子是运动的 C.0℃的冰块熔化成0℃的水,其内能增加 D.用力搓手,手发热表明手的热量增加【答案】BC【解答】解:A、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具有流动性,不能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故A错误;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固体间能扩散,表明固体物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C、把0℃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的水,该过程中冰吸收热量,其内能会增加,故C正确;D、用力搓手,由于需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所以手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手的内能,而不是增加手的热量,故D错误。故选:BC。【典例8】(2023•勃利县模拟)用铝壶烧开水,壶中的水蒸气将壶盖顶起来,这是消耗水蒸气的内能对外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成壶盖的机械能。【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水烧开以后,水蒸气对壶盖做功,把壶盖顶起来,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故答案为:内,内,机械。考点3\o"13.3比热容"比热容【典例9】(2024•雁塔区校级一模)质量均为的0.5kg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c水>c液。下列说法中()①甲物质是水②0~12min乙温度降低了20℃③0~12min甲放出了的热量8.4×104J④乙物质的比热容为2.1×103J/(kg•℃)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①④正确【答案】D【解答】解:①时间相等时,两种液体放出的热量相等,由图示可以看出,乙液体的温度降低的快,甲液体温度降低慢,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Q放=cmΔt可知,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放热也相同的情况下,谁的温度降低得快,它的比热容小,所以,甲液体的比热容大,所以若甲、乙两种液体中,一种液体是水,则这种液体一定是甲液体,故①正确;②由图可知:乙液体的初温是60℃,放热12分钟后乙液体的末温是20℃,乙温度降低了40℃,故②错误;③读图可得,甲在12min内由60℃降低到40℃,降低的温度是60℃﹣40℃=20℃,甲液体已判断出是水,所以甲放出的热量Q放=cmΔt=4.2×103J/(kg•℃)×0.5kg×20℃=4.2×104J,故③错误;④由图知,0~12min水放出的热量:Q放=c水m水(t水﹣t0)=4.2×103J/(kg•℃)×m水×(60℃﹣40℃),0~12min乙液体放出的热量:Q放=c乙m乙(60℃﹣20℃),由题知,水和乙液体的质量相同,即m水=m乙4.2×103J/(kg•℃)×m水×(60℃﹣40℃)=c乙m乙(60℃﹣20℃),解得c乙=2.1×103J/(kg•℃),故④正确。故选:D。【典例10】(2023•安溪县模拟)学习了比热容的知识后,某物理课外兴趣小组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海陆风成因及流动情况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A【解答】解:AC、白天,地表受太阳辐射而增温,由于陆地土壤比热容比海水比热容小,且土壤容量比海水容量小得多,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因此陆地上的气温显著地比附近海洋上的气温高,陆地上空气气压低于海洋表面气压,海陆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故A正确,C错误;BD、夜间,由于陆地土壤比热容比海水比热容小,且土壤容量比海水容量小得多,陆地降温比海洋快,海上气温高于陆地,陆地上空气压比海洋上空气压高,就出现与白天相反的风向,海陆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故BD错误。故选:A。【典例11】(2023•成都模拟)(多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在相同的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不计液体热量散失,分别用ma、mb、ca、cb表示a、b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则结合图中信息作出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若ma=mb,则ca>cb B.若ma=mb,则ca<cb C.若ca=cb,则ma>mb D.若ca=cb,则ma<mb【答案】BD【解答】解:A、B、若ma=mb,吸收相同的热量,a的温度升高幅度大,由c=知,a的比热容较小,b的比热容较大。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C、D、若ca=cb,吸收相同的热量,a的温度升高幅度大,由m=知,a的质量较小,b的质量较大。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故选:BD。【典例12】(2023•安庆二模)经常用热水泡脚是养生的方式之一。现有质量为5kg、初温为90℃的热水和质量为5kg、初温为20℃的冷水,则可配制成温度为55℃的温水(不计热损失)。[已知c水=4.2×103J/(kg•℃)]【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设冷水温度从20℃升高到t,吸收热量为Q吸,热水温度从90℃降低到t,放出的热量为Q放,不计热损失,Q吸=Q放,即:cm1(t﹣20℃)=cm2(90℃﹣t),即:4.2×103J/(kg•℃)×5kg×(t﹣20℃)=4.2×103J/(kg•℃)×5kg×(90℃﹣t)解得:t=55℃。故答案为:55。【典例13】(2023•封开县一模)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装置完全相同,燃料质量都是10g,烧杯内液体质量和初温也相同。(1)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容,可以选择甲、丙两图;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可以选择甲、乙两图;(2)为了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利用其中两幅图进行实验,根据记录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所示:①由图可以看出,在开始时a液体的温度升高得快,b液体的比热容较大;②如果已知b液体比热容是1.8×103J/(kg•℃),则a液体比热容是0.9×103J/(kg•℃);(3)水的比热容较大,人们往往利用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或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下列事例中与它这一特性无关的是D。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B.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D.夏天在房间内洒水降温【答案】(1)甲、丙;甲、乙;(2)①a;b;②0.9×103;(3)D。【解答】解:(1)要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容,必须控制燃料的种类和质量相同,改变加热液体的种类,控制加热液体的质量相同,可让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从而判断两种比热容的大小关系,应选择甲、丙两图进行实验;要比较不同燃料热值大小,需要控制加热液体的种类、质量相同,改变燃料的种类,根据温度计的示数高低得出吸热多少,从而判断热值大小,因此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2)①由图示图象可知,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如温度都升到80℃,a温度升高的快,a需要的是时间是10min,b需要的时间是20min,b需要更长的加热时间,故b吸收的热量更多,这也就说明了b的吸热能力强一些,a的吸热能力弱,所以b液体的比热容较大;②根据Q吸=cmΔt可知,在质量和升高温度一定时,液体吸收的热量和比热容成正比,由②知a、b温度由20℃升高到80℃即升高相同的温度时,b的加热时间为a加热时间的2倍,b吸收的热量为a吸收热量的2倍,所以b的比热容为a比热容的2倍,所以ca=cb=×1.8×103J/(kg•℃)=0.9×103J/(kg•℃);(3)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故A不符合题意;B、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用水作为工作介质,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水作内燃机的冷却液,故B不符合题意;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吸收或放出同样热量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较小,昼夜温差小,故C不符合题意;D、夏天在房间内洒水降温是利用蒸发吸热的原理,与水的比热容没有关系,故D符合题意。故选:D。故答案为:(1)甲、丙;甲、乙;(2)①a;b;②0.9×103;(3)D。【典例14】(2023•静安区校级二模)质量是2kg的某种物质温度从10℃升高了20℃时,吸收的热量是1.88×104J,该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由Q吸=cmΔt得该物质的比热容:c===470J/(kg•℃)。答:该物质的比热容为470J/(kg•℃)。0505巩固训练1.(2023•同心县校级二模)2022年下半年,新冠疫情在我国多地点状发生。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且传播性越来越强,接种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勤通风是预防感染新冠病毒的有效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多种传播途径,属于扩散现象 B.发热时用敷湿毛巾的方式降温是利用做功改变内能 C.闻到消毒水味道,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新冠疫苗在运输途中采用低温冷藏,此时内能为零【答案】C【解答】解:A、病毒的传播不是分子的运动,因此不属于扩散现象,故A错误;B、发热时用敷湿毛巾的方式降温是利用热传递改变内能,故B错误;C、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闻到消毒水味道,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正确;D、新冠疫苗在运输途中采用低温冷藏,此时也有内能,因此内能不为零,故D错误。故选:C。2.(2023•宝应县二模)新冠疫情尚未结束,防控决不能掉以轻心,每个人都要有自我防控意识.如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新型冠状病毒的照片.该病毒一般呈球形,直径在75~160nm之间,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病毒分子也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B.温度越高,构成新型冠状病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新型冠状病毒随飞沫传播是一种分子运动 D.健康人佩戴口罩可防止感染,是因为口罩材料的分子之间没有空隙【答案】B【解答】解:A、由于病毒分子的体积很小,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故A错误;B、温度越高,构成新型冠状病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C、分子很小,直接用肉眼看不到,飞沫是肉眼可以看到的;所以新冠病毒随飞沬传播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错误;D、由分子热运动可知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所以口罩材料分子之间也有空隙,故D错误。故选:B。3.(2023•济南二模)水的比热容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水的比热容有关的应用是()A.撒盐融雪 B.人工降雨 C.洒水降温 D.热水取暖【答案】D【解答】解:A、其它条件相同时,在积雪上撒盐是在雪中掺入杂质,积雪的熔点会降低,即熔点低于当地气温,使雪熔化,确保交通的畅通,与水的比热容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B、人工降雨,是干冰(固体二氧化碳)迅速的吸热升华成二氧化碳,使周围的温度降低,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降雨,与水的比热容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C、炎热的夏天,往地面上洒水,水蒸发会从周围吸热而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与水的比热容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D、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来供暖,故D符合题意。故选:D。4.(2022秋•麦积区期末)已知c铝>c铜,温度和质量相等的铝球和铜球,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将它们相互接触,则()A.热量由铝球传给铜球 B.热量由铜球传给铝球 C.它们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D.缺少条件,无法确定【答案】B【解答】解:由公式Q=cmΔt可知,Δt=因铜球和铝球的质量以及吸收的热量相同,铜的比热容小于铝的比热容,所以铜球的温度升高值大于铝的温度升高值,由于初温相同,所以铜的末温大于铝的末温;热传递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热量会从铜球传给铝球。故选:B。5.(2023•潍坊三模)勤劳智慧的景颇族的祖先曾发明一种活塞式点火器,如图所示。以牛角作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附艾绒。取火时,一手握住套筒,另一手猛推推杆,艾绒即燃,随即将杆拔出,口吹立见火苗。手推杆入筒的过程中,筒内密封气体的()A.密度不变 B.内能增大 C.分子数增加 D.分子动能减小【答案】B【解答】解:封闭的气体被推杆压缩过程中,活塞对气体做功,所以气体内能增加,则温度升高,分子动能增加,气体体积减小,因为是封闭的气体,质量不变,所以分子数不会增加;由ρ=可知,筒内密封气体的密度变大。故选:B。6.(2023•青羊区校级模拟)已知铜的比热容比铝的比热容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一块铜的质量减小一半,它的比热容不变 B.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升高的温度多 C.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铜和铝,放出相等热量后相接触,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铜传给铝D.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铜和铝,放出相等热量后相接触,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铝传给铜【答案】C【解答】解:A、将一块铜的质量减小一半,它的比热容不变,因为比热容与质量无关,故A说法正确;B、铜的比热容比铝的比热容小,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根据公式Δt=可知,铜块升高的温度多,故B说法正确;CD、铜的比热容比铝的比热容小,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铜和铝,放出相等热量后相接触,根据公式Δt=可知,铜降低的温度多,即铜的末温更低,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铝传给铜,故C说法错误,D说法正确。故选:C。7.(2024•深圳模拟)实验表明,物质的比热容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为铝的比热容随温度变化的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铝的比热容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铝的比热容在100℃~110℃区间比在160℃∼170℃区间随温度变化更快 C.一定质量的铝吸收相同热量,100℃的铝比160℃的铝温度变化小 D.一定质量的铝从100℃升高至110℃吸收的热量比从160℃升高至170℃吸收的热量多【答案】B【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温度越高,铝的比热容越大,铝的比热容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铝的比热容在100℃~110℃区间的升高曲线比在160℃∼170℃区间的曲线更陡,表明铝的比热容在100℃~110℃区间比在160℃∼170℃区间随温度变化更快,故B正确;C、100℃的铝的比热容比160℃的铝的比热容小,由Q=cmΔt可知,一定质量的铝吸收相同热量,比热容与温度变化成反比,100℃的铝比160℃的铝温度变化大,故C错误;D、铝的比热容在100℃~110℃区间比在160℃∼170℃区间的比热容更小,由Q=cmΔt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10℃,一定质量的铝从100℃升高至110℃吸收的热量比从160℃升高至170℃吸收的热量更少,故D错误。故选:B。8.(2023•兰州模拟)甲物体的质量为2kg,乙、丙两物体质量均为1kg,三个物体温度均升高1℃,吸收的热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大 B.温度均降低1℃时,乙比甲放出的热量多 C.甲的比热容为2400J/(kg•℃) D.甲、丙的比热容之比为1:2【答案】D【解答】解:A、由题意和图像可知,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甲吸收的热量是乙的2倍,由Q=cmΔt可知甲乙的比热容相同,故A错误;B、由Q=cmΔt可知,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与温度降低1℃时放出的热量相等;由题意和图像可知,甲、乙两物体的温度均升高1℃时,乙比甲吸收的热量少;反之,甲、乙两物体的温度均降低1℃时,因为其质量、比热容都不变,所以乙比甲放出的热量少,故B错误;C、根据吸热公式可得甲的比热容:c甲===1200J/(kg•℃),故C错误。D、根据题意和图像可知,甲的质量是丙的2倍,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相同,根据Q=cmΔt可知,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1:2,故D正确。故选:D。9.(2023•鄂伦春自治旗一模)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使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分别对水和食用油加热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c=4.2×103J/(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应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体积和初温均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B.分析图乙可得食用油的比热容为2.8×103J/(kg•℃) C.2min时a吸收的热量比b多 D.吸热能力较强的是a,它更适合作冷却剂【答案】B【解答】解:A、根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应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质量(水和食用油密度不同,根据m=ρV,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用油质量不同)和初温均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故A错误;BD、根据转换法,使用相同的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根据图乙可知,升高20℃,a、b的加热时间分别为2min和3min(a、b吸热之比为2:3),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b的吸热能力强,b为水;根据Q=cmΔt可知,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热与比热容成正比,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可得食用油的比热容为:c=×4.2×103J/(kg•℃)=2.8×103J/(kg•℃);故B正确;D错误;C、根据转换法,2min时a吸收的热量与b一样多,故C错误。故选B。10.(2023•黑龙江一模)(多选)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块也具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D.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越多【答案】AB【解答】解: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冰也有内能,故A正确;B、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单比较物体的温度不能判断内能的大小,故B正确;C、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C错误;D、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D错误。故选:AB。11.(2023•和平区校级三模)(多选)关于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如图塞子受到水蒸气的压力而冲出去,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B.如图抽掉玻璃板一段时间后,两瓶内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如图两个底面削平的铅柱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说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D.如图在热水、冷水中同时各滴入一滴蓝墨水,静置片刻后杯中的情况,说明液体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答案】ABD【解答】解:A.从图甲可以看到,塞子受到水蒸气的压力而冲出去,水蒸气对瓶塞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故A正确;B.从图乙可以看到,抽掉玻璃板一段时间后,二氧化氮和空气两种气体会混合在一起,两瓶子的颜色变得均匀,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C.图丙中两个底面削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但分子之间同时存在斥力,故C错误;D.热水温度比冷水温度高,热水杯的颜色变化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故D正确。故选ABD。12.(2023•锡山区模拟)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出自于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如图所示,鸭子感知春江水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初春的傍晚,江水比岸上砂石暖是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温度变化较小。鸭子离开水面时身上沾有水珠,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作用。【答案】热传递;比热容;引力。【解答】解:鸭子感知春江水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初春的傍晚,江水比岸上砂石暖是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放出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较小;鸭子离开水面时身上沾有水珠,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作用。故答案为:热传递;比热容;引力。13.(2023•凉州区二模)冬天人们常搓手取暖,这是通过做功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小萱放学一进家门,就闻到妈妈炒菜的香味,这是扩散现象,炒菜主要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冬天,搓手能让手变暖,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由于菜中的芳香类物质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扩散现象充满整个房间,所以小萱放学一进家门,就闻到妈妈炒菜的香味;炒菜主要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答案为:做功;扩散;热传递。14.(2023•无为市一模)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使用相同的热源为其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两者比较,更适合作汽车冷却剂的是乙液体。【答案】乙【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在质量和温度升高度数相同时,乙加热的时间长,由于采用同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