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升高化学预习《钠的几种化合物、焰色反应》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初升高化学预习《钠的几种化合物、焰色反应》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初升高化学预习《钠的几种化合物、焰色反应》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年初升高化学预习《钠的几种化合物、焰色反应》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年初升高化学预习《钠的几种化合物、焰色反应》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练习②有强氧化性,具有杀菌、消毒、漂白的作用。如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例题1】向滴有酚酞的水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会有什么现象,请说明原因。【答案】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NaOH,溶液变红,Na2O2的强氧化性又使溶液褪色。(2)还原性遇KMnO4等强氧化剂时,Na2O2表现出还原性,氧化产物为O2。(3)遇CO2、H2O、H+时,Na2O2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元素的歧化反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例题2】请分别用双线桥、单线桥表示出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得2e-2Na2O2+2H2O=4NaOH+O2得2e-【答案】双线桥2Na2O2+2H2O=4NaOH+O2↑2e-2e-失2e-单线桥2Na2O2+2H2O=4NaOH+O2↑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氢钠俗称纯碱或苏打小苏打物理性质色与态白色粉末Na2CO310H2O白色晶体,易风化细小白色晶体溶解性易溶(溶解度碳酸钠>碳酸氢钠)化学性质碱性同浓度,滴入酚酞,都变红色,碳酸钠溶液红色更深,碱性更强。与H+反应CO32-+2H+=CO2↑+H2OHCO3-+H+==CO2↑+H2O相同条件下NaHCO3比Na2CO3反应放出气体快与碱反应与NaOH、KOH不反应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离子方程式:HCOeq\o\al(-,3)+OH-=COeq\o\al(2-,3)+H2O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离子方程式:Ca2++COeq\o\al(2-,3)=CaCO3↓NaHCO3足量:Ca2++2OH-+2HCOeq\o\al(-,3)=CaCO3↓+2H2O+COeq\o\al(2-,3)NaHCO3不足量:Ca2++OH-+HCOeq\o\al(-,3)=CaCO3↓+H2O热稳定性一般不分解NaHCO3加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2NaHCO3eq\o(=,\s\up7(△))Na2CO3+CO2↑+H2O与CO2反COeq\o\al(2-,3)+CO2+H2O=2HCOeq\o\al(-,3)不反应用途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等用于制药、焙制糕点等1.如何鉴别Na2CO3与NaHCO3?(1)固体的鉴别用加热法: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NaHCO3固体。(2)溶液的鉴别可用沉淀法、气体法和测pH法。①沉淀法:加入BaCl2溶液或C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是Na2CO3溶液。②气体法:滴入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的是NaHCO3溶液。③测pH法:用pH试纸测相同浓度的稀溶液,pH大的是Na2CO3溶液。2.Na2CO3、NaHCO3的除杂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除杂方法Na2CO3(s)(NaHCO3)加热法NaHCO3(aq)(Na2CO3)通入足量CO2Na2CO3(aq)(NaHCO3)滴加适量NaOH溶液【例题3】Na2CO3和NaHCO3是常见的两种钠盐,它们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下列有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小苏打能中和胃酸,对胃壁不产生强烈刺激或腐蚀作用,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但不适合胃溃疡病人B.NaHCO3能中和面粉发酵后产生的酸,并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做馒头C.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D.往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可获得NaHCO3沉淀【答案】C【解析】Na2CO3和NaHCO3遇澄清石灰水都会产生白色沉淀,所以C不正确。三.焰色试验1.焰色反应: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征颜色,这叫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属于元素的物理性质。2.焰色试验:根据火焰呈现的特征颜色,可以判断试样所含的金属元素,化学上把这样的定性分析操作称作焰色试验。3.操作:洗——将铂丝(或光洁的铁丝)用盐酸洗净烧——将洗净的铂丝在火焰上灼烧至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蘸——蘸取待测物质烧——在酒精灯上灼烧,观察焰色洗——将铂丝(或光洁的铁丝)用盐酸洗净【实验2-6】灼烧Na2CO3溶液时,火焰呈黄色;灼烧K2CO3溶液时,透过蓝色钴玻璃片可观察到火焰呈紫色。【知识进阶】一.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性质【问题探究】Na2O2属于碱性氧化物吗?为什么?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指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Na2O2与盐酸反应时不仅生成NaCl和水,还会有氧气生成,所以不属于碱性氧化物。【知识归纳总结】1.Na2O2与Na2O的比较:化学式Na2ONa2O2生成条件常温加热或点燃稳定性不稳定,易与O2反应2Na2O+O2eq\o(=,\s\up7(△))2Na2O2相对稳定阳离子:阴离子n(Na+)∶n(O2-)=2∶1n(Na+)∶n(Oeq\o\al(2-,2))=2∶1与水反应生成NaOH生成NaOH和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生成Na2CO3和O22.Na2O2与CO2、H2O反应的量的关系:(1)物质的量的关系。无论是CO2或H2O的单一物质还是两者的混合物,通过足量的Na2O2时,放出O2的分子数与CO2或H2O的分子数之比均为1∶2。(2)电子转移关系。当Na2O2与CO2、H2O反应时,每产生1molO2转移2mol电子,且在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2Na2O2+2H2O=4NaO得到2×e-H+O失去2×e-2↑2Na2O2+2CO2=2Na2CO得到2×e-3+O失去2×e-2(3)固体质量关系。分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下列关系式:Na2O2eq\o(→,\s\up7(CO2))Na2CO3(组成相当于Na2O2·CO)Na2O2eq\o(→,\s\up7(H2O))2NaOH(组成相当于Na2O2·H2)①与CO2反应时,固体增加的质量等于与CO2等物质的量的CO的质量,即Δm=n(CO2)×M(CO);②与H2O反应时,固体增加的质量等于与H2O等物质的量的H2的质量,即Δm=n(H2O)×M(H2)。3.Na2O2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漂白剂,使有机色质褪色。点拨:Na2O2的认识误区(1)Na2O2中的阴离子是Oeq\o\al(2-,2),不是Oeq\o\al(-,2),也不是O2-。(2)Na2O2中的氧为-1价,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与水、CO2发生反应时,其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3)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因其与酸反应时除生成盐和水之外,还有氧气生成。(4)Na2O2与其他物质反应时不一定都产生O2,如Na2O2+SO2=Na2SO4。【典例1】将16g甲烷(CH4)在64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入足量的过氧化钠中,充分反应后,固体增加的质量为()A.48g B.16gC.80g D.32g【答案】D【解析】甲烷燃烧的反应为CH4+2O2eq\o(=,\s\up7(点燃))CO2+2H2O,反应中甲烷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6∶64,由此可知,16g甲烷和64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gCO2和36gH2O,将CO2和H2O通入足量过氧化钠中发生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44gCO2消耗78gNa2O2,生成106gNa2CO3,固体质量增加28g;36g水消耗156gNa2O2,生成160gNaOH,固体质量增加4g,故固体增加的质量为32g。〔变式训练1〕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Na2O2是淡黄色固体,久置于空气中变成Na2OB.Na2O2与水的反应中,Na2O2只做氧化剂C.Na2O2属于碱性氧化物D.Na2O2与CO2或H2O反应后,固体质量都将增大【答案】D【解析】Na2O2久置于空气中最终变成Na2CO3,A项错误;Na2O2与水反应时,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项错误;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C项错误;根据两反应中固体成分的变化:Na2O2eq\o(→,\s\up7(CO2))Na2CO3、Na2O2eq\o(→,\s\up7(H2O))2NaOH可知,D项正确。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及相互转化【问题探究】比较下列两个装置,思考下列问题:1.为了更好地探究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如左上图所示,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什么?B中装入固体是Na2CO3。2.右上图与左上图的区别是什么?哪个装置能够更好地探究二者的热稳定性?左上图体现了A、B中温度不同,右上图Na2CO3和NaHCO3两处温度相同,左上图更好。【知识归纳总结】1.鉴别方法:(1)加热法——固体。①原理:2NaHCO3eq\o(=,\s\up7(△))Na2CO3+H2O+CO2↑,Na2CO3受热不分解。②结论:加热有气体产生的是NaHCO3,无变化的是Na2CO3。(2)沉淀法——溶液。①原理:COeq\o\al(2-,3)+Ca2+=CaCO3↓,COeq\o\al(2-,3)+Ba2+=BaCO3↓,HCOeq\o\al(-,3)与Ca2+、Ba2+不反应。②结论:滴加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有沉淀生成的是Na2CO3,无变化的是NaHCO3。(3)盐酸逐滴加入时的现象——溶液。①原理:COeq\o\al(2-,3)+H+=HCOeq\o\al(-,3),HCOeq\o\al(-,3)+H+=CO2↑+H2O。②结论:向等浓度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立即产生气体的是NaHCO3,开始不产生气体,滴加一会才产生气体的是Na2CO3。(4)与酚酞溶液作用——溶液。①原理:等浓度溶液的碱性Na2CO3>NaHCO3。②结论:等浓度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较深的是Na2CO3,较浅的是NaHCO3。2.相互转化:Na2CO3eq\o(,\s\up7(CO2+H2O),\s\do5(①固加热,②液NaOH))NaHCO3(1)Na2CO3溶液→NaHCO3溶液。Na2CO3+H2O+CO2=2NaHCO3。(2)NaHCO3→Na2CO3。①2NaHCO3eq\o(=,\s\up7(△))Na2CO3+H2O+CO2↑(固体物质);②NaHCO3+NaOH=Na2CO3+H2O(溶液中)。点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认识误区(1)碳酸钠很稳定,固体和溶液中受热都不发生分解,碳酸氢钠固体受热易发生分解,但其溶液受热不易分解。(2)书写碳酸氢钠参与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时,HCOeq\o\al(-,3)不能拆开。(3)在反应2NaHCO3eq\o(=,\s\up7(△))Na2CO3+H2O+CO2↑中,利用差量法计算时,要注意固体质量减少的是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而非仅仅是二氧化碳的质量。(4)不能用氢氧化钙溶液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因为二者均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典例2】在课堂上老师出示了两瓶失去标签的Na2CO3和NaHCO3无色饱和溶液,希望班里同学提出简便的鉴别方法。该班同学踊跃提出方法,其中不合理的是()①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NaHCO3饱和溶液②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饱和溶液③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饱和溶液④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饱和溶液A.①② B.①④C.③④ D.②③【答案】B【解析】NaHCO3在溶液中时受热不分解,只有NaHCO3固体受热才分解,①不合理;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都能出现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OH)2=2NaOH+BaCO3↓,2NaHCO3+Ba(OH)2=Na2CO3+BaCO3↓+2H2O,④不合理。〔变式训练2〕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可采取的方法是()A.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B.加入氢氧化钡溶液C.加入澄清石灰水 D.加入稀盐酸【答案】A【解析】除杂方法要操作简便,效果好,不引入新的杂质,保留非杂质成分。因为反应Na2CO3+H2O+CO2=2NaHCO3可以发生,所以A项正确。效果检测效果检测1.(2023春·湖南株洲·高一炎陵县第一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列钠的化合物与其性质或用途不相符的是A.Na2O2——淡黄色固体,可用作漂白剂 B.Na2O——白色固体,性质不稳定C.Na2CO3——性质稳定,可治疗胃酸过多 D.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发酵粉【答案】C【详解】A.Na2O2——淡黄色固体,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漂白剂,与其性质或用途相符,A不选;B.Na2O——白色固体,性质不稳定容易和空气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其性质或用途相符,B不选;C.Na2CO3——性质稳定,但不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碳酸氢钠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与其性质或用途不相符,C选;D.NaHCO3——受热易分解可以使糕点疏松,可用作发酵粉,与其性质或用途相符,D不选;故选C。2.(2023春·陕西西安·高一长安一中校考期中)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少量钠保存在酒精里 B.钠及其化合物灼烧时会使火焰呈黄色C.热稳定性:NaHCO3>Na2CO3 D.氢氧化钠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答案】B【详解】A.少量钠保存在煤油中,故A错误;B.钠的焰色火焰是黄色,因此钠及其化合物灼烧时会使火焰呈黄色,故B正确;C.热稳定性:Na2CO3>NaHCO3,故C错误;D.氢氧化钠碱性太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3.(2023春·上海徐汇·高一上海市第四中学校考期中)①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②用观察法区别Na2O和Na2O2;③用稀盐酸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上列实验能成功的是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答案】A【详解】①Na2CO3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碳酸氢钠和氯化钙不反应,故能用CaCl2溶液鉴别和NaHCO3固体;②氧化钠为白色固体,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故用观察法区别Na2O和Na2O2;③用稀盐酸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前者先不产生气体,碳酸氢钠和盐酸直接产生气体,故能用用稀盐酸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故选A。4.(2022秋·广东广州·高一铁一中学校考期中)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A.鉴别Na2CO3和NaHCO3可以用BaCl2溶液,不可用Ba(OH)2溶液B.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有晶体析出C.小苏打可以用于泡沫灭火器的反应物质D.除去NaHCO3溶液并混有的少量Na2CO3,用加热法【答案】D【详解】A.因与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而与不反应,可以用溶液鉴别和,但是与两者均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能鉴别,A正确;B.相同条件下溶解度比小得多,所以向饱和溶液中通入过量生成,有晶体析出,B正确;C.小苏打为碳酸氢钠的俗称,泡沫灭火器主要为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气体灭火,所以小苏打可以用于泡沫灭火器的反应物质,C正确;D.因为碳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可发生反应转化为碳酸氢钠,所以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可通入足量二氧化碳,不能用加热法,因为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且不能达到除杂目的,D错误;故选D。5.(2023秋·江苏淮安·高一统考期末)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B.铜与浓硫酸加热反应:C.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D.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答案】A【详解】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氧气:,A正确;B.铜与浓硫酸加热反应,浓硫酸中硫酸以分子形成存在,不可拆:,B错误;C.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生成碳酸钠和水:,C错误;D.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D错误;故选A。6.(2022秋·广东广州·高一广州市第七中学校考期中)实验室利用下列反应装置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备,反应原理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过活塞K可控制的流速B.装置b、d依次盛装饱和溶液、稀硫酸C.装置c中含氨的饱和食盐水提高了吸收效率D.反应后将装置c中的锥形瓶浸入冷水充分冷却,过滤得到晶体【答案】B【详解】A.关闭活塞K时,气体可将球形容器内的液体压入漏斗内,从而使碳酸钙脱离液面,反应停止,所以通过调节活塞K可控制CO2的流速,A正确;B.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故装置b内应盛装饱和NaHCO3溶液,B错误;C.装置c中含氨的饱和食盐水呈碱性,CO2的溶解度增大,C正确;D.反应后将装置c中的锥形瓶浸入冷水,NaHCO3降温结晶,过滤得NaHCO3晶体,D正确;故选B。7.(2023春·上海宝山·高一上海市吴淞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有关于与说法错误的个数有①与长期置于空气中,最终产物相同②等物质的量的与固体含有离子数目比为3∶4③与少量反应制得,与过量反应制得④两者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都属于碱性氧化物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C【详解】①Na2O久置于空气中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再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Na2O2久置于空气中,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再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①正确;②等物质的量的Na2O和Na2O2固体含有离子数目比为1:1,②错误;③Na与O2反应生成Na2O还是Na2O2与反应条件有关,与参与反应的氧气的量无关,③错误;④Na2O2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同时还有氧气生成,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④错误;错误的个数为3个,答案选C。8.(2023春·上海宝山·高一上海市吴淞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现有由中的某几种组成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放出,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溶液,气体体积有所减少;将上述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有气体放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混合物中一定不含B.混合物中一定含有C.无法确定混合物中是否含有D.混合物中一定不含【答案】B【分析】该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有气体放出,则混合物中一定存在碳酸氢钠,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生成,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气体体积有所减少但是气体并不是全部被吸收,说明气体中有氧气,混合物中一定有Na2O2,因此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过氧化钠和碳酸氢钠,碳酸钠和氯化钠是否存在无法确定。【详解】A.混合物中是否存在碳酸钠和氯化钠无法确定,A错误;B.根据分析可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过氧化钠和碳酸氢钠,B正确;C.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氢钠,C错误;D.该混合物中一定存在过氧化钠,不一定存在氯化钠,D错误;故答案选B。9.(2022秋·云南丽江·高一统考期末)钠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刻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稻草变黄金”的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B.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C.等量的钠和足量的氧气反应时,无论生成Na2O还是Na2O2,失去的电子一样多D.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溶液【答案】D【详解】A.“稻草变黄金”的过程中CCl4和金属钠在700℃时生成金刚石和氯化钠,元素种类没有改变,故A正确;B.钠是活泼金属,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故B正确;C.等量的钠和足量的氧气反应时,无论生成Na2O还是Na2O2,钠元素化合价由0升高为+1,失去的电子一样多,故C正确;D.澄清石灰水与Na2CO3、NaHCO3反应都能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溶液,故D错误;选D。10.(2023春·河南濮阳·高一濮阳一高校考期中)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BCD观察钾元素的焰色比较和的稳定性检验与反应有生成比较和与等浓度盐酸反应的快慢【答案】B【详解】A.K元素的焰色试验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滤去黄光的干扰,故A正确;B.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Na2CO3、CO2、H2O,小试管中应该盛放碳酸氢钠,故B错误;C.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氧气,氧气是助燃性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C正确;D.Na2CO3、NaHCO3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泡的快慢不同,从而比较NaHCO3和Na2CO3与盐酸反应快慢,故D正确;故选B。11.(2022秋·山东东营·高一利津县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对陈述I、II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选项陈述I陈述II判断A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病NaHCO3可与盐酸反应I对;II对;有关系B滴有酚酞溶液的水溶液中加Na2O2,溶液变红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I对;II错;无关系C金属钠能与水反应高压钠灯可发出透雾性强的黄光I对;II对;有关系D过氧化钠可用作航天员的供氧剂Na2O2能和CO2、H2O反应生成O2I对;II对;无关系【答案】A【详解】A.胃酸的主要成分是HCl,小苏打可与HCl发生反应,减小胃酸的浓度,因此用于治疗胃病,A正确;B.滴有酚酞溶液的水溶液中加Na2O2,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NaOH是碱,可以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但Na2O2具有强氧化性,会将红色物质氧化变为无色,因此最后的溶液为无色,B错误;C.Na原子半径大,最外层电子数少,最外层电子受到原子核的引力小,容易失去,所以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强的黄光是由于Na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二者没有关系,C错误;D.过氧化钠可用作航天员的供氧剂,是由于Na2O2能和CO2、H2O反应生成O2,而帮助人呼吸,所以二者有关系,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12.(2023秋·浙江温州·高一统考期末)为除去括号内少量的杂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A.CO2(HCl):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气B.CO2(CO):氧气,点燃C.NaHCO3粉末(Na2CO3):加热D.Cu粉(Fe):盐酸,过滤【答案】D【详解】A.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所以不能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应选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A错误;B.会引入新杂质氧气,则用点燃的方法不能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故B错误;C.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属于不能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碳酸氢钠中混有的碳酸钠,故C错误;D.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所以用盐酸和过滤得方法可以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故D正确;故选D。13.(2023秋·广东肇庆·高一统考期末)燃放烟花是中华民族庆祝春节的传统方式,烟花绽放时能释放五光十色的光芒。下列关于烟花燃放的化学原理说法错误的是A.燃放时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发出黄色光芒,可见烟花中含有钠元素C.未能观察到紫色光芒,可见烟花中不含钾元素D.很多金属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征颜色【答案】C【详解】A.烟花燃放时火药燃烧,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B.钠元素的焰色为黄色,发出黄色光芒,可见烟花中含有钠元素,故B正确;C.钾的焰色需透蓝色钴玻璃观察,没有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未能观察到紫色光芒,不能确定烟花中是否含钾元素,故C错误;D.很多金属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征颜色,如Ca的焰色为砖红色、Ba的焰色为砖红色黄绿色、钠的焰色为黄色,故D正确;选C。14.(2023春·上海徐汇·高一上海市第二中学校考期中)实验室中有一份白色固体,可能是Na2CO3或NaHCO3中的一种,以下可以用来鉴别是何种成分的方法有A.取样配成溶液,与稀盐酸“互滴” B.取样配置成溶液,加澄清石灰水C.取样配置成饱和溶液,通入CO2 D.取样,于坩埚中灼烧,称量前后质量【答案】AD【详解】A.若为Na2CO3,将稀盐酸滴入Na2CO3溶液中,开始无气泡冒出,滴入一定量稀盐酸之后才开始产生气泡;而将Na2CO3溶液滴入稀盐酸中,立即有气泡冒出。若为NaHCO3,稀盐酸和NaHCO3溶液互滴,均立即产生气泡。因此通过与稀盐酸“互滴”的现象可鉴别白色固体的成分,A选;B.Na2CO3和NaHCO3均能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因而无法鉴别,B不选;C.Na2CO3或NaHCO3的饱和溶液中通入CO2,均无明显现象,因而无法鉴别,C不选;D.Na2CO3灼烧不分解,反应前后质量不变,NaHCO3加热分解为Na2CO3、H2O和CO2,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D选;故选AD。15.(2023秋·北京怀柔·高一统考期末)A、B、C、D是钠及其重要化合物,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已知B是常见的供氧剂。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条件省略),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B为淡黄色粉末,则B为_______(2)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3)写出D→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4)若A为金属钠,46gA完全转化成D(涉及的其它反应物均足量),生成D的质量为_______g。【答案】(1)(2)2+2CO2=2Na2CO3+O2(3)2NaHCO3Na2CO3+H2O+CO2↑(4)168【分析】A、B、C、D是钠及其重要化合物,且B是常见的供氧剂,则A是Na,B是,B与CO2反应生成Na2CO3,所以C是Na2CO3,C可以和CO2和H2O反应生成NaHCO3,所以D是NaHCO3。【详解】(1)B为淡黄色粉末,由分析可知B为;(2)B是,C是Na2CO3,B→C的化学方程式为2+2CO2=2Na2CO3+O2;(3)D是NaHCO3,C是Na2CO3,NaHCO3受热易分解,D→C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4)46g钠的物质的量为,根据Na守恒可知,所以NaHCO3的物质的量,则生成NaHCO3的质量为。16.(2022秋·陕西咸阳·高一校考期中)探究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请按要求填空:(1)、、、久置空气中最终都是变为_______(填化学式);(2)投入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3)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以下装置进行实验: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填写相关内容:①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②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③D中的现象是_______。(4)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的。①若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则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②洗气瓶(广口瓶)中装的试剂是_____,其作用是_____。所制得的气体用_____法收集。【答案】(1)(2)(3)干燥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浓硫酸除去中的水蒸气向上排空气【详解】(1)在空气中与O2反应生成,与H2O反应生成NaOH,NaOH与CO2反应生成,与CO2反应生成,故以上四种物质久置空气中最终都是变为;(2)投入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镁反应:;(3)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B中浓硫酸吸收水,干燥二氧化碳气体,C中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D中澄清石灰水与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中集气瓶中收集氧气。根据分析,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碳;C中反应方程式为:;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C为淡黄色固体,能制备氧气,C为Na2O2,制备氧气的方程式为:;B中盛放浓硫酸,即试剂D为浓硫酸,作用是除去中的水蒸气;要收集干燥纯净的氧气,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17.(2022秋·广东河源·高一校考阶段练习)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Ⅰ~Ⅳ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1)图Ⅰ、Ⅱ所示实验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填序号)。(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______(填化学式)。(4)将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并充分反应。当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请设计实验检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