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2官员选拔与管2024年高考一轮(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课程标准命题点考题取样核心素养解读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1.从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角度分析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渊源关系,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西方近代文官制度产生的原因。2.立足时空观念把握西方文官制度的演变历程,从史料实证角度理解其特点,运用唯物史观辩证认识西方文官制度对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2022辽宁T15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1.考情分析重点知识:(1)三大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2)三大内容:官员选拔、考核、监察;(3)三大趋势:由重血缘门第出身到重视才学、由推举选拔到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逐渐制度化。1.古代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两大特征:近代中国官员选拔借鉴西方文官制度,但没有得到落实;现代中国由干部管理制度到国家公务员制度,逐渐科学化、规范化;(2)三大制度:文官制度、干部管理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2.近现代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3.近代西方文官制度(1)三大制度:官职恩赐制、政党分肥制、文官制度;(2)两大过程:由官职恩赐制到政党分肥制;文官制度形成过程。考点一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3.考点梳理3时空定位官员选拔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留学毕业生与学堂选官公务员制度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先秦汉魏晋唐宋
元明清民国晚清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秦御史大夫刺史御史台都院察台谏合一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1、西周至春秋标准:
—世官制血缘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2、春秋战国(1)标准:(2)选拔方式:(3)影响:
—举荐与军功爵制尚贤(才能和军功)举荐、任命①打击贵族世袭特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②有利于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适应了争霸兼并战争的需要。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史记·商君列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3、秦朝(1)概念:“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前者指百姓和普通官吏都要向“法官、法吏”学习律令而为官,后者负责宣讲法律和君主的旨意。(2)目的:统制舆论,钳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韩非子》常科(1)科目特科察孝廉举茂才茂才在开始只是特科,汉光武帝时设为常科,选拔超群逸伦、智略出众的优秀人才。德才兼备,正直不阿,能直言极谏。贤良方正明于儒学的经典,通晓儒术。明经品行端正,通晓儒经孝廉是汉代入仕的主要途径。讲求孝行、廉洁。4、汉代—察举制贤良文学(2)标准: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品德才能)并重(3)评价:积极: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局限:①容易任人唯亲,滋生腐败;②后期选官被豪强地主操纵,难以选拔真正的人才。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晋书·段灼传》5、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乐府诗集·杂歌谣辞·后汉桓灵时谣》东汉中后期,由于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察举选官名实不符,很难选拔到真正的人才。同时,汉末以来,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百姓背井离乡,“人士流移,考详无地”,难以掌握士人的真实情况,使察举制无法实施。——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上册)》(1)背景:汉末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人口流动加剧,乡里清议失去社会基础;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不利于中央集权;战争频繁,士人流失,察举制不适应选拔需求。(2)建立:220年魏王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建议推行九品中正制(3)标准:家世、道德、才能→只看家世(4)方式:州、郡设置中正官→品评等级→吏部按品授官(5)实质: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6)评价:将选官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注重家世,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创立-隋唐发展-宋朝恢复-元朝加强-明清废除-清末科举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为特点,分为制举和常举;考试合格只是取得为官的资格,还需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进一步发展完善,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考试实行糊名、誊录等;南北分卷;“取士不问家世”,体现了公开公平时断时续。元朝科举录取人数不多,科举出身的官员比例也不高。考试分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三级;八股取士;南北卷—南北中卷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建立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6、隋唐至明清:科举制时代(1)背景: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积极要求参政。(2)发展历程唐宋科举差异与社会变化的关系: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依然保持相当的实力;宋朝平民地位不断上升,士族阶层衰落,推动科举制更加公平公正,强调“恩归主上”。
唐世科举之柄,专付之主司,仍不糊名。又有交朋之厚者为之助,谓之“通榜”。故其取人也,畏于讥议,多公而审。亦或胁于权势,或挠于亲故,或累于子弟,皆常情所不能免者。
——洪迈《容斋随笔·四笔》卷5《韩文公荐士》
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讲求曲尽,以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各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故议者谓国家科场之制,虽未复古法,而便于今世。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祖宗以来不可易之制也!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卷113《论逐路取人札子》唐朝科举“恩归主司”,考官与考生有提携与感恩的纽带关系。宋代科举,“恩归主上”录取更权威创立“糊名、誊录”等制度,保证公平、公正;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数落选。北方举人强烈不满,纷纷指责主考官自己是南人,就包庇南人压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史称“南北榜争”。
——林白、朱梅苏著《中国科举史话》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经济较北方发达;南方地区文化发达,长期垄断录取名额;统治者为缓和矛盾,巩固统治。南北榜有利于笼络北方士人,缓和矛盾;利于巩固明朝统治;利于官僚队伍中南北方力量均衡。为了保证科举能选拔出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也为了保持科举人才来源的地域平衡,宣德二年(1427年)的会试首次实行南北卷制度。会试录取100人,其中南方60人,北方40人。后来,南北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也逐渐稳定,南卷、中卷和北卷的录取人数分别占会试录取总人数的55%、10%和35%。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
——王炳照《中国科举制度研究》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汪洙[唐]《神童诗》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王定保《唐摭言》将官员选拔任命权收归中央,加强和巩固了中央集权。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有利于阶层间的流动。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被西方文官考试制所借鉴。(3)影响时期制度标准趋势西周至春秋世官制血缘春秋战国举荐与军功爵制才能;军功大小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法家思想
两汉(汉武帝)察举制孝廉(品德和才能)魏晋南北朝(曹丕开始推行)九品中正制家世、道德和才能→只看家世隋唐—明清科举制才学①选拔标准:由重家世门第到重学识才能②选拔方式:由推荐到公开考试,严密科学。③选拔原则:逐渐制度化,严密化,相对公平、公开、客观。④选官权力:选官权从地方收归中央,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磨勘制度考满与考察考满:依年限分为“初考”“再考”和“通考”;考察: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朝觐考察和京官六年一次的京察。上计制记薄汇总,御史审核;上计考核的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流于形式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法规,但大都流于形式。接受考核巡察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或由皇帝遣使到州县巡行考察。四善二十七最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分为九等,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考课制度包括三年一次的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秦汉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明朝清朝宋朝1、考核制度二、中国古代官员的管理朝代中央地方秦汉朝隋唐两宋元朝明朝清朝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御史台御史台、台谏合一御史台都察院、六科都察院十三州刺史唐太宗将全国分为10道监察区,派监察官巡回监察地方划分路为监察区(四监司)、通判御史台、肃政廉访司御史巡按各省(二)官员监察制度停止派御史巡按各省监察史汉武帝派出的刺史,论职级只有六百石,却可弹劾了二千石的郡国长官。唐代御史台成为一独立机构,所谓三省、六部、一台,监察权脱离相权。宋朝谏官脱离了门下省,变成了秃头的,独立的,不再隶属于宰相了。地方设通判,直隶皇帝。唐朝规定,一个官吏必须有地方行政官的经历,才能到中央担任监察官吏。宋朝规定,凡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为御史。在选拔监察官时特别重视文化素质,其中绝大部分为进士出身。“当是时,东厂番役横行,所缉访无论虚实辄糜烂……民间偶语或触忠贤,辄被擒谬,甚至剥皮,刮舌,所杀不可胜数,道路以目。”
——《明史·魏忠贤传》特点:作用:(1)为专制皇权服务,皇帝握有最高的监察权。(2)监察机构独立,垂直监察。(3)严格监察官的选任,监察官位卑权重,以轻制重。(4)监察方式多样化。既有常设监察机构,又有巡视监察。(1)积极:①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②加强了决策的科学性③有利于澄清吏治,提高官员素质。(2)局限:①本质上为皇权服务;②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现象。科举教育学堂教育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变将何先?曰:莫亟于废八股。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客谓处存亡危急之秋,务亟图自救之术,此意是也。固知处今而谈,不独破坏人才之八股宜除,与凡宋学汉学,词章小道,皆宜且束高阁也,然而西学格致,则其道与是适相反。——严复《救亡决论》①新时代条件下,科举制度受到很大冲击。②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③民族危机加深。三、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1)科举制的废除①戊戌变法:1898年,戊戌变法时对科举制进行改革,最后被慈禧太后下令废除。②清政府实行新政(1901年)时对科举制的改革: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③清末新政:1905年,清政府下诏自1906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至此,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2)清末选官制度改革①学堂选官: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②留学生选官:清政府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2、民国的选官制度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国民政府①考试选官: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这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②甄别选官: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甄别决定其能否留任。①措施: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②评价: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但实施过程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以考试制度为主,建立考试院和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干部制度的建立在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则下,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干部制度的改革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理制度。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公务员考录工作也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公务员制度改革010203公务员制度意义:公务员政治、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3、新中国干部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公务员考录工作也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干部制(1)含义:又称干部管理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国家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原则、机构,以及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监督、交流、培训等内容。(2)原因:苏联干部制度的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的实践经验。(3)根本原则:党管理干部(4)演变:(5)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一,是中国社会注意制度优势的体现。十八大以来:更规范化、制度化、廉政建设不断完善萌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初步形成规范新中国成立后:党委组织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完善:改革开放后党管理干部、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初步建立特色重大改革:1993—2006,公务员制度考点知识链接➽公务员制(1)含义:国家通过考试制度选拔文官的制度,也包括公务员管理制度等等。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公务员考试制度;1993年又开始推行。(2)实质:文官制度。(3)特点:(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和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考试院负责选任;允许女子参加考试,更具开放性和平等性。(当代中国)建立在干部制基础上;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法制化;受党管理;职务、职级并行制。(4)标志性文件:(南京国民政府)1929《考试法》;(当代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6)(4)评价:(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实施构成中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当代中国)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干部公务员考点知识链接1.(2023·海南高考·3)有学者认为,宋代的识字率相对较高。真定府的一处摩崖石刻显示,山区牧羊人也有能读会写者;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如建州“耕且读者十家而五六”,邵武军的许多村落“皆聚徒教授”。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书院制度日趋完备B.雕版印刷相当普及C.崇文兴教渐成风尚D.文化重心已经南移C2.(2023·浙江高考·16)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唐初,三品以上高官“欲共衰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随俗应付)”,唐太宗特地下诏“禁卖婚”,以打击旧士族。南宋史家郑樵云:“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上述材料表明,魏晋之后()A.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B.妇女社会地位日益上升C.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D.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C4.真题研析3.(2023·湖北高考·5)科举及第人数是衡量区域社会流动、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等程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为明代湖北进士及湖北籍人物著作分布情况。由此可见()A.人文环境与人才选拔相互影响B.交通条件制约人才分布的格局C.政区等级与文教水平保持一致D.文化成就与人口升降密切相关A4.(2023·广东高考·3)表1两晋时期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统计表上表的变化反映了()A.江南士族擅权日甚B.豪强势力的膨胀C.九品中正制的衰微D.专制皇权的弱化D朝代高门士族占比宗室、外戚占比寒人占比西晋48%19.1%32.9%东晋78.4%7.4%14.2%5.(2023·湖南高考·4)宋仁宗下诏废郭皇后。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等以“后无过不可废”,跪求奏对。仁宗遣宰相吕夷简告知他们皇后应废的理由。事后,孔道辅等遭贬黜,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这反映了宋代()A.皇帝家事不容外朝官员置疑B.士大夫政治降低了皇帝权威C.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通趋势D.宰相已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C6.(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26)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B7.(2022·江苏高考·4)元朝创建行御史台“主察行省”。至元二十年,江淮行省“有欲专肆而忌廉察官者”,建议行御史台隶属行省。经重臣董文用据理力争,该图谋未能得逞。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这说明元代()A.行省长官的特权受到否定B.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改善C.地方的吏治问题得以解决D.行省事务最终由朝廷大臣决定B8.(2022·江苏高考·2)汉初,朝廷让功臣和他们的子弟们占据要津,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之文吏,把“能书会计”和“颇知律令”规定为文吏的基本技能。由此可知,汉初()A.选官重视品德才能B.将儒学作为主导思想C.注重任用专业吏员D.皇权与士族相互依赖C9.(2022·山东高考·4)明朝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A.保证监察规范有效B.限制监察御史权力C.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A10.(2022·湖北高考·5)明代不少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而不注重阅读儒家经典。正德年间,官员徐文溥上奏:“近时时文流布四方,书肆资之以贾利,士子假此以侥幸,宜加痛革……其书坊刊刻一应时文,悉宜烧毁,不得鬻贩。”该奏疏主要针对的现象是()A.士子应考投机取巧B.书商刊刻时文牟利C.儒学正统地位动摇D.八股文体日益僵化A考点二西方的文官制度西方文官制度文官制度的背景历史、政治、经济、思想、外来文官制度的发展文官制度的建立文官制度的扩展文官制度的特点文官制度的影响积极消极西方国家的文官,一般特指在政府行政部门任职的事务官,他们既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二、西方的文官制度(1)中古时期的恩赐制不能满足处理繁多的国家事务的需要。(2)17—18世纪,欧美国家的官员选拔存在许多问题。(3)政党分肥制造成官场腐败,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政府行政效率。(4)启蒙思想的影响(5)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1、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二、西方的文官制度建立①英国是西方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1870年英国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的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②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建立了文官制度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文官制度也最终建立起来2、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18C初19C初18551870185419C末-20C初时间发展情况除大臣外官员不得当选下院议员设常务次官建议报告奠基文官委员会颁布法令初步形成完善考试录用制度最终确立文官退休等级制度英国3、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政治中立,工作隐名、职务常任,论功晋升(2)影响①积极a.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b.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②消极: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文官人数急剧膨胀,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文官的层次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个人赡徇制和政党分肥制任用方式内容问题个人赡徇制少数人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春季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移动浙江公司春季校园招聘62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石油昆仑能源限公司秋季校招17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电信河北公司校园招聘147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烟草总公司合肥设计院校园招聘2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限公司春季校园招聘5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广东省清远佛冈县招聘事业单位人员信息(243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四川剑阁县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考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公开招聘12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养老护理员培训课件
- 包装-存储-运输管理制度
- 装修增项补充合同协议书
- 模拟电路设计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东工业大学
- 行政复议法-形考作业2-国开(ZJ)-参考资料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教科版(广州)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选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MOOC 通信原理-南京邮电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 专题01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原卷版)
- 2024年宁波永耀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