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友谊的真谛》课堂例题经典练_第1页
6.1《友谊的真谛》课堂例题经典练_第2页
6.1《友谊的真谛》课堂例题经典练_第3页
6.1《友谊的真谛》课堂例题经典练_第4页
6.1《友谊的真谛》课堂例题经典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2.6.1友谊的真谛-【2024·新教材】课堂例题经典练知识点1和朋友在一起1.友谊是人生永恒的话题,许多文人墨客谈到友谊都会笔下生花。下列诗句中,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的意思一致的有()①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②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③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④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①2.小江同学在他的朋友圈写到:“好朋友总能带给我们欢声笑语,就像生命中的一缕阳光,温暖者心灵。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压力,好朋友很多时候是最好的支撑和后盾。”小江同学是想表达()A.朋友之间需要坦诚相待B.朋友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C.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D.要无私地为朋友做任何事情知识点2友谊的特质3.“投桃报李”出自《诗经·大雅·抑》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它的意思折射出友谊是()A.一种亲密的关系B.平等的、双向的C.一种心灵的相遇D.不是一成不变的4.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因此()①要求朋友付出时,要考虑对方的难处②要求朋友对自己毫无保留的付出③帮助了朋友就必须要求他给予回报④接受朋友的帮助,也要学会帮助朋友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5.分析材料,回答问题。(1)宇航的体验说明了什么?(2)李玲和小丽的友谊说明了友谊有哪些特质?(3)在竞争中我们应对朋友持什么样的态度?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B【详解】本题考查友谊的力量。①③:题干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意思是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这表达深厚的友谊。分析选项,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意思是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意思是老朋友你竟然来到我的梦里,可知道我时刻都在把你惦记,体现了友谊的力量,故①③符合题意;②:意思是若是到了京城花开之际,那将满城便是赏花之人,这与友谊无关,故不符合题意;④:意思是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但许下的诺言始终不可改变,这表达的是诚信,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C【详解】本题考查友谊的力量。C:题干中,“好朋友总能带给我们欢声笑语,就像生命中的一缕阳光,温暖着心灵”这体现了朋友对一个人影响很大,故C正确;A:选项说法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A说法不符合题意;B:朋友是生命中重要的部分,B说法错误;D:友谊要坚持原则,不是无私地为朋友做任何事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3.B【详解】本题考查友谊的特质的知识。B:依据教材知识,结合题文材料,“材料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意思是对对方的给予要有回报,表明了朋友是平等的,双向的,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故B符合题意;AC:“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是对友谊的特质的正确认识,在题文中没有体现,与题意内容无关,故AC不符合题意;D:“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对友谊的澄清的正确认识,在题文材料中没有体现,与题意内容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4.C【详解】本题考查友谊的特质。①:在要求朋友为自己付出时,考虑到对方的难处,体现了对朋友的尊重和理解,也是平等和双向关系的重要体现。故①说法正确;④:强调了友谊中的相互支持和帮助,即当自己接受朋友的帮助时,也应当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帮助朋友,体现了友谊的平等和双向性。故④说法正确;②:单方面要求朋友的付出,而没有考虑到自己也需要为这段友谊做出贡献,是不平等和单向的。故②说法错误;③:真正的友谊不应建立在功利的基础上,帮助朋友是出于自愿和关心,而不是为了得到回报。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5.(1)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2)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3)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励。【分析】考点考查:友谊的特质、正确对待朋友间的竞争等能力考查:分描述阐述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核心素养: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中学生,需要运用友谊的特质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小学的朋友分开,交了新的朋友→可链接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中学生,需要运用友谊的特质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