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研究表明,自晚冰期以来,天山北坡气候总体表现为冷湿、暖干的组合并交替出现。气候变1.推测晚冰期以来气候暖干特征最显著的时期是()A.距今11500-7500年前 B.距今7500-6500年前C.距今6500-4800年前 D.距今4800-3000年前2.气候由暖干变为冷湿对针叶林带的影响是()A.位置上移,面积减小 B.位置上移,面积增大C.位置下移,面积增大 D.位置下移,面积减小3.图中草原1、草原2和草原3按水分条件由差到好排列正确的是()A.草原1草原2草原3 B.草原1草原3草原2C.草原2草原1草原3 D.草原3草原2草原1【答案】1.B2.C3.D【解析】【1题详析】在该山地的五种不同的植被中,针叶林生长需水量最大,而在7个不同时期里距今7500-6500年前的这段时间里针叶林分布面积最小,说明这一时期的气候最为干燥;且这一时期针叶林的林线海拔最高,而林线高度与气温相关,一般情况下,气温越高林线海拔越高,所以这一时期的气温相对其他时期最高,据此推测晚冰期以来气候暖干特征最显著的时期是距今7500-6500年前,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详析】针叶林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气候变湿,有利于针叶林的生长,针叶林的面积会有所增大,森林的生长海拔上限与热量条件密切相关,气温变低,会导致针叶林生长的海拔上限会降低,位置下移,C正确,ABD错误,故选C。【3题详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着荒漠→草原3→草原2→针叶林→草原1→高寒荒漠(雪线),从荒漠到针叶林水分条件变好,从针叶林到草原1水分条件变差,水分条件最差的是草原3,草原1和草原2分布于针叶林两侧,但草原1海拔更高,蒸发更弱,且高山冰雪融水更多,水分条件优于草原2,水分条件由差到好为草原3、草原2、草原1,D正确,ABC错误,故选D。不同的环境,形成不同风格的建筑式样。传统民居是乡村聚落中最具特色的景观。下图分别是客家土楼、四合院、傣家竹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下列描述与客家土楼所在地自然环境相符的是()A.地形平坦,森林茂密 B.土质黏重,降水较多C.气候寒冷,多大风天气 D.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5.四合院大多“坐北朝南”(大门、庭院布局在建筑物的南边),主要原因是()A.南面河流湖泊密布 B.南面地形平坦开阔C.朝南光照好气温高 D.朝南土壤肥沃深厚6.傣家竹楼体现了人地和谐理念,具体表现在()A.竹木结构,通风散热 B.因地形崎岖,底层架空C.结构简单,方便搬迁 D.竹木结构,较夯土坚实耐用【答案】4.B5.C6.A【解析】4题详析】客家土楼是就地取材、依山就势而建的,说明地势不平,A错误;客家土楼主要分布于福建等地,福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土壤是红壤,土质黏重,而且降水较多,B正确;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C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多,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D错误。故选B。【5题详析】四合院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地区,属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方向在南方,房屋坐北朝南可以接受到更多的阳光,温度高,C正确;四合院大多“坐北朝南”与河流湖泊的分布、地形及土壤肥力关系较小,ABD错误。故选C。【6题详析】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气候较潮湿,竹楼底层架空可以防潮,有利于通风散热,并且还能防止野生动物袭击,A正确,B错误;傣家竹楼结构较复杂,是常住房屋,不易搬迁,C错误;较竹木结构,夯土更坚实耐用,D错误。故选A。杭州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行,体育场馆的设计充分考虑了生态环保,如该体育场场馆在设计建造上采用轻量化钢结构与节能设备,设置变频给水系统、空气源热泵集中生活热水系统、雨水回收系统。此外,设施的选择也充分考虑了当地的生态条件,如草坪种类的选择,并在赛事上充分体现中国的发展—科技、信息发展带来的便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顶级场馆草坪各项标准要求十分严格,杭州体育场选用的草种,应具备特点包括()①根系发达②耐践踏③喜酸④耐阴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8.足球越位判罚一直是足球赛场上的技术难题。在亚运会上,借助球员身上的29个数据点位以及官方比赛用球内置的位置传感器来辅助判罚,其利用的主要技术是()A.GIS B.RS C.GNSS D.VR9.某人在前往杭州的途中,向西行驶,看到反光镜中太阳位于地平线上,据此推测()A.左侧的反光镜,日落 B.右侧的反光镜,日落C.左侧的反光镜,日出 D.右侧的反光镜,日出【答案】7.C8.C9.D【解析】【7题详析】杭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表水资源丰富,不需要刻意选择根系发达的草种,①错;足球场上运动员来回奔跑,草种应耐践踏,②对;我国南方土壤多呈酸性,故草种应喜酸耐酸,③对;9月23日至10月8日,锋面雨带由北方南撤,且夏秋季节杭州地区多受台风影响,杭州多阴雨天气,故草种应选择耐阴雨的草种,④对。综合上述分析,②③④正确,故选C。【8题详析】由材料“越位判罚”和“内置的位置传感器”可知,该技术“借助球员身上的29个数据点位以及官方比赛用球内置的位置传感器来辅助判罚”,主要功能是定位,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可实现对地物的实时定位,C正确;GIS(地理信息技术)主要用于处理、分析地理数据,A错误;RS(遥感)实现对地物的实时、动态监测,但不能用于实时定位,B错误;VR(虚拟现实技术)没有实时定位功能,D错误。故选C。【9题详析】前往杭州的时间是9月23日至10月8日,此时段,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移动,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汽车向西行驶,左侧反光镜正对着的方向是东北方向,结合该时段日出日落方位可知,此时无法在左侧反光镜中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AC错误;右侧反光镜正对着的方向是东南方向,此时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则结合该时段日出日落方位可知,此时正值日出,D正确,B错误。故选D。山谷风包括沿山谷走向的上谷风、下谷风和垂直于山谷走向的上坡风、下坡风。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冬季两项(越野滑雪和射击)比赛在河北省张家口市(40.9°N,115.5°E)举行,赛场位于该市古杨树村的山谷中,比赛多选择在17时开始。该地区冬季山谷风明显,对比赛有重要影响。下图示意1-3月该山谷上、下谷风的风向、风速及实测风的风速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注:风向为以正北为基准,顺时针转过的角度:注:风向为以正北为基准,顺时针转过的角度。10.判断该地下谷风转为上谷风的时间是()A.6:00-7:00 B.9:00-10:00 C.15:00-16:00 D.18:00-19:0011.该地冬季背景风的风向及其对上、下谷风的影响是()A.东南风增强下谷风 B.西北风增强上谷风C.东南风削弱下谷风 D.西北风削弱上谷风12.北京冬奥会冬季两项比赛选择在17时开始,主要是因为()①赛道雪面不易融化 ②便于国内直播收看③山谷风的干扰小 ④现场观看比赛视线好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答案】10.B11.B12.B【解析】【10题详析】根据风向曲线可知,9:00-10:00、18:00-19:00风向发生了明显变化,为上下谷风转换的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白天吹谷风(上谷风)为主,晚上吹山风(下谷风)为主,因此,9:00-10:00为下谷风转为上谷风的时间,18:00-19:00为上谷风转为下谷风的时间。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题详析】根据图中风向可知,上谷风的主导风向在正北的基础上顺时针转过的角度为250°左右,为偏西风;下谷风的主导风向在正北的基础上顺时针转过的角度为100°左右,为偏东风。冬季该地盛行西北季风,为偏西风,因此会增强上谷风,削弱下谷风。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题详析】北京冬奥会需大量人工造雪,赛道雪面不易融化对比赛影响较小,①错误;17时居民还在下班图中或准备晚餐,不便于国内直播收看,②错误;读图可知,相较正午,17点风速较小,山谷风的干扰小,③正确;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而17时还未天黑,但太阳高度角较小,现场观看比赛视线好,④正确。综上所述,③④正确,故选B。山崩是山坡上的岩石、土壤快速、瞬间滑落的现象。翠华山景区为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园区,属花岗岩山体,是我国山崩地质作用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其山崩遗迹主要由堰塞湖、堰塞坝、崩塌石海和残峰断崖组成。在崩塌石海里有上百个洞穴,其中冰洞、风洞最为称奇。下图示意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内山崩地貌及水系分布。完成下面小题。13.翠华山崩塌石海地貌的形成过程是()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断裂——边坡岩体失稳——崩塌物滑坡B.地壳抬升断裂——岩浆侵入——边坡岩体失稳——崩塌物滑坡C.地壳抬升断裂——边坡岩体失稳——崩塌物滑坡——岩浆侵入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断裂——崩塌物滑坡—边坡岩体失稳14.下列关于崩塌石海中冰洞、风洞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花岗岩体脆性大、韧性小,崩塌陷落 B.花岗岩山体裂隙发育,长期风化侵蚀C.山崩时,巨石相互碰撞、挤压、垒叠 D.山崩时,巨石跌落撞击山体塌陷形成15.水湫池的形成原因是()A.地壳断裂下陷,流水汇集 B.火山喷发熔岩流阻塞河道C.冰碛物搬运堆积阻塞河道 D.崩塌物搬运堆积阻塞河道【答案】13.A14.C15.D【解析】【13题详析】据材料翠华山属花岗岩山体,其山崩遗迹主要由堰塞湖、堰塞坝、崩塌石海和残峰断崖组成可知,其翠华山崩塌石海地貌的形成过程:首先是岩浆侵入冷凝形成花岗岩山体;然后地壳抬升断裂,花岗岩山体出露地表;在重力作用和暴雨、洪水、地震等作用下,边坡岩体失稳,导致山体崩塌物滑坡,形成崩塌石海地貌,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题详析】山崩时,巨大的砾石相互碰撞、挤压、垒叠,在巨砾间留下许多幽深的缝隙。冰洞和风洞就是这类缝隙中最特殊的两种,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题详析】读图可知,水湫池属于堰塞湖,是受山崩的影响,部分崩积物进入河道,形成拦河坝,导致太乙河被截流;坝体上游贮水形成水湫池,D正确,ABC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与周围郊区平均气温的差值。太原市位于汾河河谷,东西部为山地。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扩展,太原市的热岛效应逐渐增强。下图示意大原市某年热岛强度的变化。(1)说明太原市该年冬季热岛强度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说明随着城市建设与扩展,太原市热岛效应不断增强的原因。(3)请为缓解太原市热岛强度,提出可行性措施。【答案】(1)冬季热岛强度强。冬季正值供暖期,人为排放热量多;建筑物削弱了西北(偏北)对城区的影响或谷地地形不利于热量的散失;燃煤取暖,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增强大气逆辐射。(2)人口密度增加,产业不断发展,生活、生产和交通向大气释放的废热增多;建筑物密度增加,对冬季风的影响增强;城市建筑物增多,地面硬化率升高,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多,向大气传送热量多。(3)科学进行城市规划与建设;提高城市的绿地覆盖率;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广新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鼓励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等。【解析】【小问1详析】读图可得,冬季热岛强度强于夏季。成因需要从冬季对城市的影响来分析。冬季城区集中供暖,排放的废热较多,而且冬季易出现逆温天气,不利于城区散热,故冬季时市区与郊区温差最大,热岛效应最明显。【小问2详析】需要从城市发展方面分析。随着城市建设与扩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车拥有量增多,排放废气多;且工业企业不断发展,排放温室气体多。【小问3详析】针对太原市,缓解热岛强度,可以把消除裸地、消灭扬尘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且在控制城市发展的同时,要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才能有效缓解太原市热岛效应。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表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人口统计表(数据截止2019年12月)。地级市银川市石嘴山市中卫市固原市吴忠市面积(平方千米)9025.4531017441.610541.421400人口(万人)229.3180.59117.46125.05142.25材料二:“西海固”是西吉、海原和固原首字的简称,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该区域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蒸发量却在200mm以上。1972年西海固地区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1982年宁夏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西海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地区的居民,分期分批迁移到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北部。2020年11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宣布固原市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曾有“苦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下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区图和宁夏北部水系图。(1)说出宁夏人口的空间分布特点。(2)说明西海固“生态移民”迁入地应具备的条件。(3)从人口容量、生态环境角度,说明部分居民外迁对西海固地区脱贫的积极意义。【答案】(1)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南部人口相对稀疏,北部人口相对稠密。(2)水资源较丰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3)使人口容量趋于合理;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减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使生态系统得以修复。【解析】【小问1详析】根据材料一的表格和材料二的图片,可以看出宁夏整体人口分布不均,人口稠密区集中分布在北部地区,南部人口相对稀疏。【小问2详析】由材料可得,西海固的生态移民要规避迁出地“山大沟深、降水少”的地理环境,所以迁入地应该具备“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适合发展耕作业,人口密度小,就业机会多且风俗习惯接近”。生态移民迁入地要自然和社会环境良好,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口的地方。【小问3详析】西海固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数量减少后,人口容量恢复到合理水平,有利于西海固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脱贫致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从而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减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使生态系统得以修复。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羌塘高原位于喜马拉雅山北侧,为了应对高原的恶劣环境,植物变矮,例如贴着地面生长,因此整个羌塘高原既没有参天大树,也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这使得这一地区的植物显得比较“低调”。矮化植物的典型代表是高山流石滩上的垫状植物。高山流石滩位于林线与雪线之间,是高山植物能够抵达的上限,再往上是裸露的冻土、积雪和冰川。很多流石滩植被的植株呈现密集矮小的垫状,下图为流石滩景观图。(1)简述青藏地区高山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并分析其形成过程。(2)分析垫状植物成为羌塘高原流石滩地带主要植物类型的原因。(3)从自然环境角度,推测垫状植物给当地带来有利影响。【答案】(1)物理风化(风化作用);流水搬运作用。形成过程: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寒冷,紫外线强烈,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较强,易导致岩石裂解,形成大大小小的石块;夏季冰川融化使地表径流增多,流水搬运碎石到地势比较平坦的山坡处,进而形成流石滩。(2)羌塘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南侧受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水汽难以到达,致使该区域气候干旱,多数植物难以存活;垫状植物密集矮小,可以有效留住水分,减少热量散失,因而比其他植物更适应该区域的环境。(3)加快岩石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改善土壤的微环境;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提高当地生物多样性。【解析】【小问1详析】流石滩是物理风化和流水搬运共同作用的结果。藏高原地区,气候寒冷,高寒地区紫外线强烈,昼夜温差较大,物理风化作用较强,导致大块的岩石不断崩裂,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碎屑颗粒;夏季冰川融化使地表径流增多,这些碎屑颗粒在流水搬运作用下搬运到地势比较平坦的山坡处,由于水流速度减慢,碎石堆积逐渐堆积成“流石滩”。【小问2详析】垫状植物密集矮小,可从水热土等自然要素的角度进行分析。高原流石滩地带海拔高,气温低,南侧受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水汽难以到达,致使该区域气候干旱。干冷的气候环境恶劣以及强风等,造成多数植物难以存活;而垫状植物密集矮小的形态能够有效留住水分、减少热量散失,比其他植物更适应该区域的环境,从而成为当地的主要植物类型。【小问3详析】由材料可知,羌塘高原多流石滩荒漠景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