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部分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湖南部分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湖南部分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湖南部分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湖南部分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南部分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某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地球()A.自转角速度②地大于①地 B.自转角速度①地大于③地C.自转线速度③地大于②地 D.自转线速度②地大于④地2.图示时刻黑夜面积最大的是()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答案】1.C2.B【解析】【1题详析】地球自转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全球各地相等,A、B错误;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自转线速度③地大于②地,②地等于④地,C正确,D错误。所以选C。【2题详析】据图可以看出,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都有白天分布,而大西洋几乎全部处于黑夜,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孔雀洞位于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北部低山区孔雀乡,因洞内一块形似孔雀的巨石而得名。该区域受间歇性抬升和外力作用的影响形成典型的长梁状方山地貌。该类方山多阶梯状台地,方山顶部广阔平坦,多为农田。方山形成后,在其陡壁以及与台阶交接部位多发育砂岩洞穴。孔雀洞为川东北乃至国内罕见的砂岩水洞,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科研科普价值。洞内水资源丰富,洞底积水终年不漏,洞穴深长蜿蜒,形态不定。孔雀洞所在的山上水源充足,山下却干旱少水,现今孔雀水洞已适当引流至山下方山顶部区域,用于生活、农业灌溉、景区运营等。下图示意孔雀洞纵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下列有关孔雀砂岩水洞的形成过程叙述,排序正确的是()①方山陡崖形成,岩层裸露②下渗的裂隙水被下层的泥页岩层阻隔,发生化学风化、水解作用③洞底黏土等堆积物增多,不透水层增厚,洞穴水更不易渗漏,积水越来越多④软弱岩层的风化剥蚀,导致顺泥岩层、砂砾岩层方向的隧道状空间越来越大,上层的砂岩出现层状的重力崩塌,层层崩落⑤差异性风化,岩石内凹A.①-②-⑤-③-④ B.①-③-②-⑤-④ C.①-⑤-②-④-③ D.⑤-②-④-①-③4.孔雀砂岩水洞积水量最大的季节出现在()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5.山下方山顶部水资源缺乏的原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当地降水少 ②境内无大江大河,缺少客水补充③方山顶部地势平坦,利于地表水下渗 ④岩层内部裂隙发育,下渗强⑤土壤层厚度较薄,保水能力不足A.①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答案】3.C4.B5.B【解析】【3题详析】早期该地地势低洼,接受外力沉积形成砂岩、砂砾岩、泥页岩等沉积岩。之后,①随着地壳运动,岩层间歇性抬升,使河流下切,众多的节理裂隙发育成两壁直立的深沟,深沟两边的谷坡逐渐变成陡崖,方山陡崖形成,而山顶为坚硬砂岩层盖层,最终形成顶面平整,四周陡峭,呈阶梯状的方山地貌。②砂砾岩和泥页岩岩性软,差异性风化侵蚀,岩石内凹形成穹型洞。③岩层裂隙发育,下渗的裂隙水被下层的泥页岩层阻隔,发生化学风化、水解作用,破坏岩石结构,节理裂隙增大,洞中空间增多。④软弱岩层的风化剥蚀,导致顺泥岩层、砂砾岩层方向的隧道状空间越来越大,上层的砂岩出现层状的重力崩塌,层层崩落⑤洞底黏土等堆积物增多,不透水层增厚,洞穴水更不易渗漏,积水越来越多,最终水洞得以形成。故排序正确的是①-⑤-②-④-③,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4题详析】由材料可知,图示景观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地处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达1150mm,尤其夏季降水多。孔雀水洞主要由大气降水、地下水通过节理裂隙向洞内汇集蓄水,地下水流量小,全年较稳定,大气降水是主要水源,故孔雀水洞积水量最大的季节为夏季,B正确;春季、秋季、冬季降水量较小,积水量较少,ACD错误。所以选B。【5题详析】当地山上有水山下旱,主要是因为营山县为一个宽缓的背斜构造,水往两侧分流,地下水难以采集;境内无大江大河,缺少客水补充;方山顶部地势平坦,植被覆盖好,利于地表水下渗;岩层内部裂隙发育,蓄水条件差,下渗强;土壤层厚度较薄,保水能力不足,②③④⑤正确。当地降水少表述错误,①错误。所以选B。安哥拉马兰热高原(图中阴影区)多砂质土。一年中约有5个月基本上无降雨,但是夜间多大雾,地表易形成大量的露水。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利用易吸附雾水的纱网覆盖条播玉米顶部及其西南侧,并通过定时震动装置汇集露水在夜间灌溉玉米苗。该地区玉米生长期约110天,试验农田借此实现了每年种植三季玉米,并实现高产。6.马兰热高原旱季夜间多大雾,与此关联性最小的是()A.白天高原气温高,蒸发、蒸腾旺盛B.多砂质土,空中尘埃等杂质多,凝结核丰富,水汽更易凝结C.旱季多晴天,夜间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高原地区降温快D.旱季当地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风速小,水汽不易扩散7.科技人员发现,使用该装置在某月中旬播种玉米效果最佳,推测播种玉米效果最佳时期为()A.6月中旬 B.7月中旬 C.8月中旬 D.9月中旬【答案】6.B7.C【解析】【6题详析】根据经纬位置信息可知,安哥拉马兰热高原位于大陆西岸10°-20°之间,为热带草原气候。旱季降水少,晴天多,白天高原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蒸发、蒸腾旺盛,大气中水汽增加;夜晚高原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效果差,降温快,温度低,大气中水汽易凝结,AC不符合题意。根据经纬位置信息和等高线分布可知,马兰热高原地处东南信风背风坡,风速小,大气流动弱,空气中水汽易凝结成雾,D不符合题意。大气中尘埃等杂质的昼夜变化较小,所以多凝结核与该地夜间多大雾的关联性最小,B符合题意,所以选B。【7题详析】安哥拉马兰热高原位于南半球,八月中旬为当地旱季末期,蒸发大,降水少,夜间雾多,收集雾水可以提供部分水源。根据材料一“该地区玉米生长期约110天”,八月播种玉米,虽然处于旱季,但玉米为幼苗期,需水量小,收集雾水灌溉就可满足其需求,保障幼苗生长;玉米拔节抽穗期需水量大,正值当地雨季,降水多,可满足玉米生长,故8月中旬播种玉米效果最佳,C正确。6月中旬、7月中旬、9月中旬播种玉米效果较差,ABD错误。所以选C。气候产量指受气候要素变化影响下的波动产量。烟台是中国苹果优势产区,其苹果的生长周期划分为6个生长阶段,分别是休眠期(11月~次年2月)、萌芽期(3月)、花期(4月)、幼果期(5月)、膨果期(6月~8月)、成熟期(9月~10月),幼果期是苹果套袋的关键时期。苹果套袋技术由人工疏花疏果、手工套袋、摘袋、铺设反光膜等几个环节组成,有防病虫害、提高品相等作用。烟台苹果经历了20年的套袋技术生产之后,近年,免套袋生产技术作为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课题被提出。左图示意1996~2016年烟台地区年均苹果气候产量和年均气象因素变化,右图为苹果套袋生产景观。8.与苹果气候产量关联度最大的气象因素是()A.平均气温 B.日照时数 C.平均风速 D.降水量9.苹果套袋有效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率,还能促进果实表皮光滑、颜色亮丽。促使免袋栽培技术让苹果走向“返璞归真”之路的原因有()①免套袋果从育果期就没有纸袋遮挡,充分沐浴大自然的阳光雨露,光照时间长②自配试剂进行生物疏花疏果,推广采用生物和物理灭虫③免袋栽培可提高产量④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用工成本增高,“雇工难,雇工贵”⑤套袋产生了较高的成本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答案】8.C9.D【解析】【8题详析】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日照时数、降水量以及平均气温等与苹果气候产量之间不存在明显同步起落或此消彼长的相关性,而平均风速与苹果气候产量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由此可知,风速是与苹果气候产量关联度最大的气象因素,C正确,ABD错误。故选C。【9题详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苹果套袋技术由人工疏花疏果、手工套袋、摘袋、铺设反光膜等几个环节组成,其过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推广免套袋技术,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从而降低人工成本,⑤正确。免套袋果从育果期就没有纸袋遮挡,充分沐浴大自然的阳光雨露,苹果接受的光照时间长,①正确。随着人口的迁移,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用工成本增高,“雇工难,雇工贵”,④正确。自配试剂进行生物疏花疏果,减少劳动力,推广采用生物和物理灭虫,使得免套袋栽培在苹果品质上得到了保证,②正确。免套袋栽培相对于套袋栽培在苹果产量上没有明显的增产效果,③错误。①②④⑤正确,故选D。经济韧性强调区域应对外部干扰、抵御风险冲击,实现经济自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研究表明,一个区域经济韧性的演变与其发展路径演进和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内外部战略耦合密切相关。图1示意2002-2019年各阶段我国及京津冀地区GDP增长状况,图2示意京津冀地区各经济增长阶段经济韧性空间格局演变过程。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0.2015—2017年为京津冀地区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该阶段经济发展外部环境主要表现为()A.国家出台“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拉动内需 B.多年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级化发展C.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及引发贸易摩擦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1.2011—2019年京津冀地区各经济增长阶段,其经济韧性空间格局演变的特点是()A.经济增长、经济韧性以及地区的产业结构状况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总体经济韧性呈波动上升的趋势B.京津冀地区经济韧性呈现显著的空间同质性和中心—外围结构特点C.高速增长阶段仅有经济水平较高的北京和天津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较好的恢复力D.缓慢增长阶段经济水平较低的外围地区抵抗力较差,北京、天津及石家庄市区经济韧性较低12.下列行为会增强京津冀地区经济韧性的是()A.增加资源型传统产业的比重 B.大幅减少政府行政行为C.放任金融市场大幅波动 D.促进产业多样化及创新发展【答案】10.B11.A12.D【解析】【10题详析】据图可知,2002—2019年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分为3个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和3个缓慢增长阶段,分别是:2002—2007年、2009—2011年、2015—2017年的经济高速增长阶段,2007—2009年、2011—2015年、2017—2019年经济缓慢增长阶段。以上各阶段体现了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2002—2007年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增速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后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速明显下降,直至2010年国家出台“四万亿”政策,经济增速才出现了短暂的回升;2011年以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推动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速又呈现下降的趋势;经过几年的调整,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2015年后地区经济增速逐步回升;2017年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加大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引发贸易摩擦,中国及地区经济增长又出现下降的态势,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11题详析】图中显示,2011—2019年经济增长阶段,京津冀地区的经济韧性空间格局演变特点表现为:在外部冲击及国家和地区经济政策的影响下,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经济韧性以及地区的产业结构状况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与缓慢增长阶段交替出现,总体经济韧性呈波动上升的趋势,A正确。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产业转移有序进行,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和经济韧性的协同性进一步加强,高经济韧性地区较为稳定地分布在北京、天津、石家庄市区及其周边地区构成的核心地区,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以及经济韧性依然呈现空间异质性和典型的中心—外围结构,B错误。2015—2017年高速增长阶段经济水平较高的北京和天津城市中心区外围地区以及河北大部分地区表现出较好的恢复力,并能够在冲击后积极做出适应性调整,C错误;而缓慢增长阶段经济水平较低的外围地区抵抗力也较差,北京、天津及石家庄市区经济韧性较高,D错误。所以选A。【12题详析】为增强经济韧性,产业多样化和创新发展可以减少市场的风险,增强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抵抗力和恢复力,D正确。金融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不能大幅波动,C错误。在贸易摩擦和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政府应该积极作为,针对性提出一些政策,以增强产业应对风险的能力,B错误。增加传统产业的比重对增强京津冀地区经济韧性影响较小,A错误。所以选D。我国某东部地区地级市,2010年人均GDP为5.79万元,自2012年来人口数量持续增加。读该地区400人/平方千米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3.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A.东南少、西北多 B.东南多、西北少 C.东北多、西南少 D.东北少、西南多14.下列关于该地区自2012年以来人口增加的原因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机械增长速度快,人口老龄化减轻 B.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快,少年儿童比例高C.人口机械增长速度快,少年儿童比例高 D.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快,人口老龄化减轻【答案】13.A14.A【解析】【13题详析】图中该地区等人口密度线由西北向东南推进,且自2012年来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即人口由西北向东南增加,密度线值应是由西北向东南递减,所以人口西北多、东南少,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14题详析】该地是东部地区地级市,经济发达,青壮年劳动力人口迁入多,人口机械增长速度快,人口老龄化减轻,A正确;无法判断自然增长速度和少年儿童比例的相关信息,BCD错误。所以选A。下图为某时间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四地中形成锋面且锋面类型描述正确的是()A.甲暖锋 B.乙冷锋 C.丙暖锋 D.丁冷锋16.此时郴州的天气状况是()A.沙尘飞扬 B.晴朗少云 C.大雨倾盆 D.寒风刺骨【答案】15.C16.B【解析】【15题详析】锋面一般形成于低压槽中,其中气旋偏东侧形成暖锋,偏西侧形成冷锋。甲乙都位于高压脊,不易形成锋面,AB错误;丙位于低压槽且位于气旋偏东侧,形成暖锋,C正确;丁位于西北太平洋高压脊,不易形成锋面,D错误。所以选C。【16题详析】读图可知,郴州位于西北太平洋高压脊,盛行下沉气流,晴朗少云,B正确,C错误;该处等压线稀疏,风力微弱,位于湿润区且纬度较低,不会沙尘飞扬和寒风刺骨,AD错误。所以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入秋后,我国大多数地区天气晴好。我国某学校在秋季A日(下述左图是该日某时刻的一幅光照图)地理老师组织学生沿下述右图虚线进行了一次野外考察活动。(1)该小组想利用“立杆测影”的方法获得该地经纬度。方法如下图:在甲地面垂直立一根的杆子,连续不断观察杆子长度,当发现杆子影子最短时北京时间为12:48,并且影子指向北方,测得影长与标杆子高度等长。请你帮他们计算出该地的经纬度。纬度:____经度____(2)同学们在乙地观赏了神奇的花岗岩“石蛋”地貌景观,这里的石蛋数量众多,外形圆润灵秀,意象丰富,象形石具象程度高,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请根据图文信息分析这些“石蛋”的形成过程。(3)考察小组在丙、丁两地观察到一样的植被,请推测两地中哪处的植被生长良好,请解释原因。【答案】(1)25°N##北纬25°108°E##东经108°(2)岩浆侵入地下岩层,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体;受内力挤压断裂抬升,花岗岩出露地表;花岗岩块棱角处与大气接触面积大,温度变化大,最易被风化、剥落,逐渐圆化,形成“石蛋”。(3)地点:丁地的植被生长良好。原因:等高线较为稀疏,地形较为平坦,土层厚;南坡,光照、热量条件好;靠近火山口,多火山灰,土壤肥沃。【解析】【小问1详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晨昏线与70°S相切,太阳直射点位于20°S,则可以求出当地的纬度为25°N。北京时间为12:48时,当地时间为12时,则可以求出当地的经度为108°E。【小问2详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该“石蛋”地貌景观是花岗岩,岩浆活动,侵入地下岩层,在岩层中缓慢冷却,形成花岗岩;之后发生内力作用,地壳抬升,含有花岗岩的地层出露地表;花岗岩上覆的岩层被侵蚀掉,花岗岩遭受外力作用侵蚀;花岗岩棱角处与外界大气等接触面积较大,温度变化较大,容易被侵蚀风化,棱角处逐渐被剥离,逐渐圆球化,形成“石蛋”。【小问3详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与丙地相比,丁地等高线较为稀疏,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适宜植物的生长;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丁地位于南坡,为阳坡,光照和热量条件较好;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丁地靠近火山口,多火山灰堆积物,土壤肥沃,适宜植物的生长,所以丁地植被生长更好。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聚落的形成与气候、地形、河流有着密切关系。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绿茶主产区。图中甲地形成小型集镇,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小镇规模扩大,而近年来小镇规模不断萎缩。(1)据图描述当地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2)说明图中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3)分析甲镇规模较小的原因。【答案】(1)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季风活动;夏季受来自较低纬度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来自较高纬度内陆的西北季风影响,低温少雨。(2)等高线稠密的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坡度较大,聚落稀少;地势较平坦的河谷阶地有少量聚落分布;两河交汇处平地面积较大,形成的聚落规模较大。(3)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粮食产量小,不能供养大量的人口;地处山区,对外交通联系不便;经济水平低,就业机会少。【解析】【小问1详析】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故其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形成原因是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地区,有着巨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从而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夏季陆地温度较高,形成低压,故夏季风从副热带海洋吹向陆地,从太平洋带来丰富的水汽,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会最先得到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形成丰富的降水,也就成为了我国年降水量最为丰富的地区;冬季陆地寒冷形成高压,我国盛行来自亚欧大陆内部的西北季风,水汽含量很少,形成的降水少,气候干燥。【小问2详析】地形包括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高低及起伏。根据上题可知,图示地形类型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地形坡度较大,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聚落稀少;图中有河流流经,形成地势较平坦的河谷阶地,有少量聚落分布;两条河流交汇处平地面积最为开阔,形成的甲镇聚落规模最大。【小问3详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利于人类居住与耕作;自然资源丰富,如林、渔、矿等;交通便利,如交通线附近、交通线交汇处、沿海港口等。该地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区,地形崎岖,平原面积小,导致耕地面积小;南方土壤以红壤为主,肥力低,粮食产量小,不能供养大量的人口,限制了城镇规模;地形崎岖,交通条件较差,对外交通联系不便;山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经济水平低,就业机会少,对人口吸引力小。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壤中暴流是一种饱和(或接近饱和)的水流过程,主要是由地下水位上升至透水性更强上部土壤中形成侧向流动,或在低透水层上方出现瞬时饱和流的过程。壤中暴流是山丘区陡峭坡体包气带(地面以下潜水面以上的地带)壤中流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也是山洪形成的主要水源和最重要产流机制。它深刻地影响着山洪的孕育、形成和发展过程,是特大山洪泥石流链生灾害研究的重要突破口。材料二:壤中暴流产生主要受地形坡度、基岩洼地形态、前期土壤湿度、植被覆盖度、总降雨量、以及土壤多孔介质的储存特性等因素影响。图1为壤中暴流的形成机理过程,图2示意壤中暴流影响下的山洪、滑坡与泥石流链生灾害发生过程。(1)请从水源供给、坡面岩土体孔隙结构与水流通道、地形坡度等角度,推断壤中暴流发生的条件。(2)分析壤中暴流是如何对山洪、滑坡与泥石流致灾过程产生影响。【答案】(1)水源供给:暴雨或融雪、融冰、灌溉等提供充足的供水。坡面岩土体孔隙结构:包气带中存在一个相对不透水界面,界面从下往上,岩土体孔隙结构由小到大,土壤的下渗能力由弱变强,同时,界面横向的孔隙结构下部略大于上部。水流通道:地表以下水流通过大孔隙通道、相对不透水界面形成的坡面通道向坡下出流到河道中。地形坡度:陡峭坡体,相对不透水界面坡度大,壤中水流流速快,在土壤—坡面—河道瞬时连通产生壤中暴流。(2)高陡湿润山区,壤中暴流发生的坡面地形陡峭,流动速度快,坡面内部土体大孔隙结构,下渗能力强,从土壤—坡面—河道通道因阻力小瞬间连通,因此壤中暴流相比表面径流更快出流到山谷河道中,是山洪突发性强的重要原因;随降雨量的增多,降水强度增大,壤中暴流与坡面表面径流、地下径流多空间汇集,可诱发高强度、大规模山洪;在山区陡壁,壤中暴流发生的通道和界面,坡陡流急,土体受强烈侵蚀与搬运作用,物源结构稳定性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可诱发强破坏力的滑坡、泥石流灾害。【解析】【小问1详析】水源供给:根据材料信息“壤中暴流是山丘区陡峭坡体包气带(地面以下潜水面以上的地带)壤中流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可知,壤中暴流的水源供给主要是山区地下水的补给方式,主要来自强降水、冰雪融水和灌溉等带来的地下水补给。坡面岩土体孔隙结构: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包气带下层为风化层,透水性较差基本不透水,包气带上层为枯枝落叶层、有机质层、沉积层,由上到下土壤孔隙度降低,下渗能力之间降低;界面横向的孔隙结构下部略大于上部。水流通道: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地下潜水通过大孔隙通道和相对不透水的界面流动,形成坡面通道,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流动,注入到河流中。地形坡度: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地势起伏较大,坡度较为陡峭,相对不透水坡面的坡度较大,壤中流的流速较快,能够在土壤、坡面和河道之间瞬时连通,形成壤中爆流。【小问2详析】对山洪产生的影响: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壤中爆流的流速较快,在坡度较陡的山地丘陵地区,壤中爆流的产出速度较快,流动速度较快,坡面内部土壤的大孔隙结构导致土壤下渗能力较强,土壤—坡面—河道的通道受到的阻力较小,地表径流下渗较多,所以壤中爆流比地表径流更快的汇入河道,且流量较大,为山洪的突然爆发提供了条件;随着降水量的不断增加,大量地表径流、壤中流、地下径流汇入,短时间汇水量增加,可能会诱发高强度、大规模、破坏性较强的山洪。对滑坡、泥石流的影响:在山区坡度较陡的地区,壤中爆流产生的界面和通道附近土壤被迅速侵蚀,导致坡面物质稳定性变差,上游的物质变得不稳定,抗剪切能力变差,容易诱发破坏力较大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栓皮树喜光、耐旱,防风,树根深、叶片小且硬实。树皮(软木)可厚达8~9厘米,是制作葡萄酒瓶塞、软木地板和墙板等软木制品的优良用材;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