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24.1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II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为中国上古文化传播示意图。这说明()A.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华文明的核心B.文化传播的模式都是双向和多向交流C.中原文化重礼制且以小农经济为主D.中华文明的结构具有多源与多元特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图中显示了上古文化传播的多条路径,表明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中有多个来源和多种文化的交融,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结构具有多源与多元的特征,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原也受到其他地区文明的影响,不能得出其未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排除A项;文化传播的模式都是双向和多向交流的叙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从文化传播示意图不能看出中原文化的具体内容,不能得出中原文化重礼制且以小农经济为主,排除C项。故选D项。2.如表为先秦时期诸子关于“义”的论述。这反映出“义”的实质是()内容出处且夫义者,政也《墨子·天志上》无礼义,则上下乱《孟子·尽心下》天下为一、诸侯为臣,通达之属莫不从服,无它故焉,以济义矣。是所谓义立而王也《荀子·王霸》A.维护分封制度的工具 B.国家的政治准则C.个体行为的价值原则 D.儒家的伦理标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从表中内容来看,墨子认为“义”是“政”,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荀子则认为“义立而王”,这些论述都强调了“义”在国家治理和政治秩序中的重要性,体现出“义”作为一种政治准则的作用,B项正确;表中所述的诸子分别代表的是小生产者和地主阶级,不会维护奴隶主政治,与维护分封制无关,排除A项;材料论述的是政治准则,而非个体价值,排除C项;材料还涉及墨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3.如表为两汉文学家族所属主要文化区域的统计情况。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文化区域家族数量西汉东汉齐鲁文化25关陇文化610荆楚文化26中原文化310幽并文化12A.政治中心的转移 B.文学地缘性特征突出C.经济重心的变化 D.社会不平衡明显改善【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汉(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汉到东汉时期中原文化地位更为凸出,主要原因是东汉时政治中心从陕西的西安迁移到洛阳,所以导致中原文化地位的上升,即政治中心的转移导致了文化区域中家族数量的变化,A项正确;文学的地缘性特征是指文学作品在创作、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受到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族交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学现象,材料涉及的是文学家族所属主要文化区域的数量,而非文学的地缘性特征,排除B项;此时经济重心尚未发生变化,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社会不平衡状况,未涉及这种状况的改善,排除D项。故选A项。4.下面为《明史·张居正传》中的相关记载。这可以用来说明明代()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隆庆初,入阁辅政,力行改革,考成法行,百官惕息(恐惧)。然卒后,言路指其专擅,诏夺上柱国、太师等官,追夺谥号。A.士大夫改革阻力巨大 B.官僚政治已经严重腐败C.封建统治危机得到缓解 D.传统观念影响改革进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张居正改革受到了士大夫的阻挠,但是张居正以此为考核官员的办法推行了变法,但死后仍被言官弹劾,说明士大夫改革阻力巨大,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张居正变法受到的阻力而非吏治问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和影响,不能得出封建统治危机得到缓解,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改革进程受到影响,不能得出传统观念影响改革进程,排除D项。故选A项。5.如表为19世纪中期中国部分进口货物的税率(%)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中国()货物1843年前1843年1858年棉花24.195.565.72棉纱13.385.564.86斜纹布14.925.565.05A.融入国际市场的努力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对外部压力的屈从 D.财政危机的加深【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期(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从表中可以看出,1843年和1858年中国对进口货物的税率大幅下降。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的结果,迫使中国降低关税,开放市场。这种降低关税的行为并非出于自愿融入国际市场或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是由于外部列强的军事压力和不平等条约的强制要求。因此,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对外部压力的屈从,C项正确;材料反映中国税率的变化是因为受到西方的侵略,而非中国主动融入国际市场的努力,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关税的降低,分析的是其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非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中国封建社会的财政收入主要是农业税,通过关税的变化不能得出财政危机的加深,排除D项。故选C项。6.清代所修地方志中,户口职业项目常分为士、农、工、商四大类,士是一个独立的职业项目。民国年间所编的地方志中,士不再成为一个单独的职业项目,如《阜宁县新志》所列职业中,士分化为党务员、公务员、学生、律师、伶人等23项。“士”的分化源于()A.近代工业的发展 B.民主政治的建立 C.科举制度的废除 D.启蒙思想的传播【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年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这种变化主要指的是“士不再成为一个单独的职业项目”,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初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得士绅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它不仅切断了士绅阶层新的来源,而且造成了士绅的大规模分化,士绅不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整体了,C项正确;近代工业的发展可能会使部分士阶层变化,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虽然成立了民国,但是民主政治并没有建立,排除B项;近代思想的传播会使部分士绅阶层转化成为具有一定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或投身于工商界成为商人,但是这种分化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7.成立之初,即以建立苏俄式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作为奋斗目标,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此后不久,将政权目标调整为建立“真正民主共和国”。这一调整()A.说明党已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B.有利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C.体现了革命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有助于国共合作掀起国民革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成立之初,受苏俄革命的影响,最初的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然而,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党认识到需要调整策略以适应中国的具体国情。因此,将目标调整为建立“真正民主共和国”,这为与国民党合作创造了条件,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有助于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D项正确;党已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后,排除A项;材料反映是中国结合国情,调整政权目标,即先完成民主革命而非直接实现社会主义革命,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理论的转变,未涉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排除C项。故选D项。8.1949年2月,中共中央宣布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新中国成立后,还制定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惩治贪污条例》《土地改革法》《婚姻法》等。这说明新中国立法()A.摒弃传统法律文化 B.注重建立法律体系C.适应制度变革形势 D.体现依法治国方针【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49年至1952年的首要任务是巩固新生政权,题干中的法律法规涉及政治、经济、国家机构、社会生活等众多领域,适应了新中国制度变革形势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新中国摒弃传统法律文化的相关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新中国对法律体系建立的重视,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依法治国”理念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C项。9.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以转变对外经济交往中以贸易为主和过分依赖西方市场的状况,由此,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地位上升。这一调整是基于()A.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B.改革开放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C.和平与发展已成世界主题 D.外交活动摆脱了意识形态束缚【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概况可知:20世纪90年代,中国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的背景是国际格局的变化,特别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冷战结束,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变化,中国意识到过分依赖西方市场的风险,因此调整对外经济战略,增加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往来,以适应多极化的国际环境,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而非国内的经济变革,排除B项;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主题是在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国际背景,而非中国对外贸易多元战略变化的原因,排除C项;外交活动摆脱了意识形态束缚是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排除D项。故选A项。10.元首制前期,来自行省的辅助军团的退伍士兵是罗马新公民的主要来源。奥古斯都要求只有那些“罗马文化程度已经足够说拉丁语和写拉丁文,或者他所受的教育已经能使他很快地、很好地学会拉丁语文”的士兵才能获得罗马公民权。奥古斯都意在()A.促进不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B.增强对罗马的政治文化认同C.缓和罗马与被征服地区的矛盾 D.适应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要求【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罗马帝国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罗马从整个帝国各个种族集团中招募士兵,并利用他们将罗马文化带到行省。士兵学会了拉丁语,了解并服从罗马的法律,采用罗马的宗教,从而获得了公民权,说明统治者意在强化他们对罗马的政治文化认同,B项正确;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但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统治者缓和罗马与被征服地区的矛盾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罗马帝国实行的是君主专制统治,选项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12世纪时,英王亨利二世规定自由人在缴纳一定费用的前提下,可以越过领主法庭,直接向王室法庭发起申诉。王室法庭有权推翻原来领主法庭的裁决;定期派遣王室法庭到各地巡回审理地方案件。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封君封臣制度逐渐解体 B.国家权力向地方的延伸C.贵族和国王矛盾的缓和 D.司法体系趋于健全完备【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英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亨利二世的改革措施表明,“王室法庭有权推翻原来领主法庭的裁决;定期派遣王室法庭到各地巡回审理地方案件”,王室法庭的权力得到了加强,能够直接介入地方事务,推翻领主法庭的裁决,并通过巡回审理的方式将国家权力延伸到地方。这一措施削弱了地方领主的司法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体现了国家权力向地方的延伸,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王权的加强,未涉及封君封君制度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贵族和国王的矛盾问题,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司法权的归属问题,而非司法体系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2.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尼德兰地区(包括独立以后的荷兰共和国)成立了最早的制图学校,涌现出奥特里乌斯、约德等著名制图学家,印制、销售了大量的各类世界地图,莱顿大学的数学系设立了相关的课程培养测绘员和地图制作员。这反映出()A.殖民扩张促成贸易中心转移 B.科技进步促进教育提升C.经济发展推动国家意识觉醒 D.时代风气影响文化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后的欧洲。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6世纪后尼德兰地区制图学校和地图销售量的扩大记忆大学课程都设置了相关课程,原因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地图的需求量增加,专业的绘图技术和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增多,说明时代风气影响文化发展,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殖民扩张和贸易中心的转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对教育内容和科技的影响,而非科技进步促进教育的提升,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家意识的觉醒,排除C项。故选D项。13.1650~1750年,英国小麦产量提高了36%。17世纪英国很少输出谷物,1697~1765年平均每年出口50万夸特,出口到俄国、荷兰和美洲,一时间英国被誉为“欧洲粮仓”。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工业化促进农业收成大幅增长 B.国内外市场扩大引发工业革新C.工业革命具备了某些经济条件 D.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变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后(欧美)。根据材料概括可知:题干中提到英国小麦产量的提高和谷物出口的增加,说明当时英国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和市场的扩大。这些因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经济条件。农业产量的提高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可以从农业中解放出来,为工业部门提供劳动力支持,同时出口的增加也表明市场的扩大,为工业产品的销售提供了市场基础。因此,这些都可以被视为工业革命具备了某些经济条件的体现,C项正确;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工业化也还没有出现,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粮食产量的增加促进了国外市场的扩大,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生产关系的变革,排除D项。故选C项。14.《宣言》提出“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巴黎公社对被企业主遗弃的工场采取赎买政策,转交工人协作社,并拟定工场迅速开工的措施,受到了工人的热烈拥护。这反映出巴黎公社()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B.把恢复生产作为革命首要任务C.致力于分配制度的调整与完善 D.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权特点【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法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巴黎公社的做法体现了无产阶级掌握生产资料的特征,即将被遗弃的工场转交给工人协作社,反映了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这种措施符合无产阶级掌握生产工具的理念,显示出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政权的鲜明特点,D项正确;巴黎公社运动未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恢复生产的前提是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生产资料的变化,未涉及其他方面的变化,不能得出分配制度的完善,排除C项。故选D项。15.1870年,德国对本国经济发展采取关税保护政策,20年后快速成长为世界经济强国;1890年,法国和美国也开始实施同类政策,在19世纪末取得了好于英国工业表现;日本在“殖产兴业”政策下大力推动国内工商业发展,迅速成为亚洲强国。这反映出()A.自由贸易政策退出历史舞台 B.管理方式影响经济发展C.垄断组织左右国家经济生活 D.世界经济霸主发生更替【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70至90年代(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通过关税保护政策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法国和美国也通过关税保护政策使本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日本在“殖产兴业”政策下大力推动国内工商业发展,迅速成为亚洲强国。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经济管理方式深刻影响着本国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资本主义国家实施的自由贸易政策并未真正退出历史舞台,排除A项;垄断组织是指为获取高额利润,由多家大企业通过协议、控股、持股等形式建立的组织。材料未涉及垄断组织对国家经济生活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举措,未涉及世界经济霸主更替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唐宋都城的差异材料一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张九龄《唐六典》——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材料二概括说明唐宋都城的差异反映的社会发展趋势。【答案】趋势:由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由规整划一转变为灵活多样,宋代东京城建筑不再像唐代长安城那样严格按照对称和中轴线布局等,体现出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唐代长安城坊市分离,而宋代东京城则打破了坊市界限,商业活动更加自由;唐代长安城商业活动有时间限制,而宋代东京城则出现了夜市,商业活动几乎不受时间限制等,这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唐代长安城市民生活相对单一、而宋代东京城出现众多娱乐场所瓦子,这反映了市民文化兴盛,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解析】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一唐代长安城平面图和北宋东京城平面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城市规划、商业发展、娱乐场所等角度进行分析。如从城市规划角度可知,由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由规整划一转变为灵活多样,宋代东京城的建筑不再像唐代长安城那样严格按照对称和中轴线布局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演变趋势主要体现了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从商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如:唐代长安城坊市分离,而宋代东京城则打破了坊市界限,商业活动更加自由;根据材料“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长安城商业活动有时间限制,而宋代东京城则出现了夜市,商业活动几乎不受时间限制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变化趋势这主要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从娱乐场所分布的角度分析,如:唐代长安城市民生活相对单一,而宋代东京城出现众多娱乐场所瓦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反映了市民文化兴盛,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胶济铁路1899年6月,德国成立山东铁路公司,随即筹备青岛—济南铁路建设,1904年6月铁路全线通车。胶济铁路作为我国较早修建的铁路动脉,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上半叶山东区域的风貌。材料一图为1904年济南开埠简图。1906年1月济南商埠区正式开埠,并成立了商埠总局,下设工程处,负责对商埠的街道进行规划,“经路走向都是平行于胶济铁路,就是顺着山脉和河流的方向,纬路相间、南北垂直”,而“街坊四邻都靠马路,因此可多得些临街门市房。”——据《济南文史资料选辑》材料二如表为胶济铁路沿线转运业简况。地区转运公司数量转运货物即墨县5花生、生米、生油、大豆、豆油、杂货注:这些产品多由内地通过青岛销往国内外高密县12生果、生米、生油、豆油、麦子昌邑县11生米、生果、生油、棉纱、棉花、粗布、煤炭、草帽辫博山县14花生、花生油、窑货、草帽辫、山楂片、核桃、煤——据《胶济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总编》材料三在传统的经济格局中,山东省对外贸易主要依赖烟台、天津、镇江三大口岸。其中,山东北部及中部的部分地区为烟台港的腹地,山东西北地区为天津港的腹地,山东南部地区为镇江港的腹地。胶济铁路全线通车后,青岛港将属于烟台港腹地的滩县、青州、周村、济南等山东传统商业中心纳入自己的贸易范围。到1910年,山东经烟台港的贸易额为2277万两,经天津港的贸易额为128万两,经镇江港的贸易额为161万两。同年,青岛港贸易额高达3783万两,在山东占据优势地位。——据青岛市档案馆《德国侵占胶州湾研究》分析说明近代胶济铁路的修建与运营是如何改变“山东区域的风貌”的。【答案】说明:济南商埠区的街道规划考虑多重因素、街坊设计突出临街门市房,反映了胶济铁路改变了城市空间布局;沿线地区转运的农产品、矿产等货物,反映了胶济铁路沿线地区农产品日益商品化;沿线地区货物转运的目的地为国内外,反映了胶济铁路带动了山东与国内、国外经济联系的加强;山东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青岛港的崛起,反映了山东经济格局的变化。(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是材料题之评论解说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由材料“1906年1月济南商埠区正式开埠,并成立了商埠总局,下设工程处,负责对商埠的街道进行规划”“经路走向都是平行于胶济铁路,就是顺着山脉和河流的方向,纬路相间、南北垂直”“街坊四邻都靠马路,因此可多得些临街门市房。”可得出济南商埠区的街道规划考虑多重因素、街坊设计突出临街门市房,反映了胶济铁路改变了城市空间布局;由材料“如表为胶济铁路沿线转运业简况。”“这些产品多由内地通过青岛销往国内外”及所学可得出沿线地区转运的农产品、矿产等货物,反映了胶济铁路沿线地区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由材料“胶济铁路全线通车后,青岛港将属于烟台港腹地的滩县、青州、周村、济南等山东传统商业中心纳入自己的贸易范围。”可得出沿线地区货物转运的目的地为国内外,反映了胶济铁路带动了山东与国内、国外经济联系的加强;由材料“到1910年,山东经烟台港的贸易额为2277万两,经天津港的贸易额为128万两,经镇江港的贸易额为161万两。同年,青岛港贸易额高达3783万两,在山东占据优势地位。”可得出山东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青岛港的崛起,反映了山东经济格局的变化。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包产到户争论20世纪70年代末,安徽、四川等地兴起包产到户、包产到组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引起全国性的争论。《人民日报》对此展开了多方位报道。1979—1980年《人民日报》记者报道、群众来信及社论摘编时间标题核心观点摘要1978年2月16日生产队有了自主权,农业必增产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有利于调动起干部和群众的主动精神,能够发挥群众的积极性。1978年5月13日昔阳调动农民社会主义积极性的经验好干部不是挂羊头卖狗肉,不是嘴上说社会主义,实际干资本主义,不管什么积极性都去鼓励,都去提倡。1979年3月15日“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该稳定搞分田到组、包产到组,脱离群众、不得人心。会搞乱“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搞乱干部、群众的思想,挫伤积极性,给生产造成危害。1979年3月30日正确看待联系产量的责任制实行包工到组、联系产量评定奖惩的责任制,效果很好。既不改变所有制性质,也不改变生产队基本核算单位,又不违背党的政策原则。1980年11月5日阳关道与独木桥包产到户不是独木桥,它同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一样,是集体经济的阳关大道。1980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规定在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可以包产到户,在一般地区就不要搞包产到户,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应允许继续实行。1982年1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争论趋于平息。提取材料信息,以“包产到户争论·写照”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示例包产到户争论·写照改革开放之初,围绕要不要实行责任制和包产到户、包产到户的作用、性质等出现了激烈争论。质疑者认为“搞乱干部、群众的思想,挫伤积极性”“会搞乱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实际干资本主义”,这反映出当时“左”的思想影响尚未彻底根除,一些干部群众的思想仍囿于姓社姓资,这样的思想阻碍改革,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支持者认为“责任制效果很好”“能够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不改变所有制性质”“包产到户不是独木桥,是阳光大道",这反映出包产到户等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受到农村干部群众的欢迎,一些干部群众对于包产到户的性质有着较为科学准确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国家的政策顺应了时代发展,响应了人民群众的改革要求。对包产到户的限制政策逐渐放宽乃至取消,明晰了包产到户的性质,充分体现出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总之,这场争论体现了改革开放初期新旧交替的时代特征,是当时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争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冲破了阻力,推动了改革深入发展。今天我们也应该敢为人先,勇于探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后的中国。首先,提取材料信息,以“包产到户争论·写照”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其次,围绕题目进行论述,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末,安徽、四川等地兴起包产到户、包产到组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引起全国性的争论。《人民日报》对此展开了多方位报道”,可知可从支持者和质疑者以及最后的国家的做法及影响进行论述,如:质疑者认为“搞乱干部、群众的思想,挫伤积极性”“会搞乱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实际干资本主义”,这反映出当时“左”的思想影响尚未彻底根除,一些干部群众的思想仍囿于姓社姓资,这样的思想阻碍改革,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支持者认为“责任制效果很好”“能够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不改变所有制性质”“包产到户不是独木桥,是阳光大道",这反映出包产到户等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受到农村干部群众的欢迎,一些干部群众对于包产到户的性质有着较为科学准确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国家的政策顺应了时代发展,响应了人民群众的改革要求。对包产到户的限制政策逐渐放宽乃至取消,明晰了包产到户的性质,充分体现出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最后,回扣主题,总结提升,得出结论,这场争论体现了改革开放初期新旧交替的时代特征,是当时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争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冲破了阻力,推动了改革深入发展。今天我们也应该敢为人先,勇于探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代拉美的“现代化”材料一如表为1870年、1910年部分拉美国家主要贸易伙伴及贸易占比情况统计。区域国别主要贸易伙伴在贸易总值中的占比(%)1870年1910年北部拉美墨西哥美国45.272.4古巴美国西班牙—65.8南部拉美阿根廷英国德国3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