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试卷类型:A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024.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4.回答第Ⅱ卷时,用0.5mm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鞅变法规定“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这一规定()A.具有礼法结合色彩 B.体现阶层分化趋势C.确立了封建制度 D.维护了官僚的特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表明明确不同阶层享有的不同权力,体现了阶层分化趋势,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法的理念,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等内容,排除C项;是以特权刺激民众获得战功,排除D项。故选B项。2.下表为秦汉时期三则与文书相关的文献记录。这反映出该时期()内容节选文献出处近县令轻足行其书,远县令邮行之云梦秦简《田律》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之间,以为大故《汉书·贾谊传》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汉书·刑法志》A.文书制度开始出现 B.政府决策效率提高C.国家法律体系完备 D.官僚行政管理严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近县令轻足行其书,远县令邮行之”“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之间,以为大故”“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可知,三则文献记录体现了政府对文书的管理严格,实质上反映了该时期官僚行政管理严密,D项正确;文书制度的出现早于秦汉时期,商代甲骨文中就有记载,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秦汉时期政府对文书的管理,未体现政府决策效率提高,排除B项;文书不代表国家法律,材料依据不足,排除C项。故选D项。3.汉代《白虎通义·社稷》载:“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政治统治具有浓厚神权色彩 B.统治者高度重视粮食生产C.稷作为粮食作物被普遍种植 D.政府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意为农业生产很重要,以祭祀确保农业发展,表明统治者高度重视粮食生产,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重视粮食生产,未表明用神权统治国家,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重视粮食生产,未涉及粮食种植的范围,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重视粮食生产,未涉及政府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4.贾谊《新书·忧民》载:“民三年耕而余一年之食,九年而余三年之食。”汉代政府规定,壮丁,二十岁开始受田,可以独立谋生,但到了二十三岁才开始服兵役。由此可见,这一规定()A.满足了军事和战争需要 B.得益于国家的统一与稳定C.表明了农业生产水平低下 D.兼顾了经济与道德的考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二十岁开始受田,可以独立谋生,但到了二十三岁才开始服兵役,说明政府考虑了农民生产和生活需要及国家的军事需要,兼顾了经济与道德的考量,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兼顾经济与道德,未体现满足了军事和战争的需要,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兼顾经济与道德,未涉及国家的统一与稳定,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兼顾经济与道德,未表明农业生产水平低下,排除C项。故选D项。5.建安九年(204年),曹操颁布《收田租令》,改革了汉代旧制,将定率田租制改为定额田租,算赋、口钱的人头税,变为了户调制。这一制度的调整()A.有利于人口增加 B.简化了税收名目C.加重了农民负担 D.有助于扩大税源【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影响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4年的中国。依据材料可知:曹操实行租调制,征收户调取代汉代沉重的人头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人口的增加,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与前代税收名目的比较,两税法简化了税收名目,排除B项;此举措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排除C项;征收对象没有发生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6.一份宋代煤矿遗址考察报告显示,其使用和建造的是竖井,矿井直径2.5米,深达46米;井下到采煤面有巷道可通,四条较长的巷道总长达500多米。这表明宋代()A.商品经济繁荣 B.生活用煤量大 C.煤矿分布广泛 D.采煤技术高超【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其使用和建造的是竖井,矿井直径2.5米,深达46米;井下到采煤面有巷道可通,四条较长的巷道总长达500多米”可知,宋代煤矿遗址考察报告展现了宋代煤炭开采的大致场景,反映了宋代采煤技术高超,D项正确;宋代煤矿开采场景反映了采煤技术高超,与商品经济繁荣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煤的用途,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一处宋代煤矿遗址,不能说明宋代煤矿分布广泛,排除C项。故选D项。7.宋代程颢任晋城县令时,“民以事至县者,必告以孝弟忠信,入所以事其父兄,出所以事其长上……凡孤茕残废者,责之亲戚乡党,使无失所。”程颢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 B.改善地方治理 C.丰富理学内涵 D.传承宗法观念【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可以看出程颢是用儒家理念管理地方,目的是改善地方治理,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用儒家思想,改善地方治理,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用儒家思想,改善地方治理,未涉及理学理论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用儒家思想,改善地方治理,未涉及宗法观念的传承,排除D项。故选B项。8.中国古代王朝与朝贡国交往时,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以“中国既安,四夷自服”为上策,反对“穷兵黩武,敝中国以事四夷”。据此可知,古代中国致力于()A.建构稳定的天下秩序 B.传播先进的中华文明C.追求丰厚的经济利益 D.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中国既安,四夷自服”“反对‘穷兵黩武,敝中国以事四夷’”可知,中国古代王朝与朝贡国交往时强调用文德的手段,主张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反映了古代中国致力于建构稳定的天下秩序,A项正确;材料表明古代中国致力于建构稳定的天下秩序,“传播先进的中华文明”不属于主要目的,排除B项;朝贡外交注重政治意义,而非追求丰厚的经济利益,排除C项;材料表明古代中国致力于建构稳定的天下秩序,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9.明代《苏州府志》载,“湖中诸山,以商贾为生,土狭民稠,民生十七八,即挟资出商。楚、卫、齐、鲁,靡远不到,有数年不归者”。这表明该地()A.抑商政策松动 B.地区性商人群体兴起C.经商风气盛行 D.农业生产水平落后【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材料中的苏州商人远行“楚、卫、齐、鲁”等地与“湖中诸山,以商贾为生”,反映了他们跨省经营商业,这说明当时长途贸易繁荣,经商风气盛行,C项正确;“抑商政策松动”在宋代,不是明朝,排除A项;材料信息并没有说明他们结成了地区性的商帮群体,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农业的衰落,只反映了当地人地矛盾尖锐,排除D项。故选C项。10.1877年—1879年,清政府在台湾和天津架设了军用电报线,到1902年,陆续建成多条电报线。此举旨在()A.推动中国通讯近代化发展 B.抵制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C.促进地区间的交流和联系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7至1902年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电报涉及消息的传递,军事作战等方面,清政府建成多条电报线有利于抵制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B项正确;材料中电报线主要为军用,排除A项;材料中电报线主要为军用,而非促进地区间的交流和联系,排除C项;材料中电报线主要为军用,而非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排除D项。故选B项。11.1911年,清政府发布上谕规定,大学堂毕业称进士,高等及同等程度学堂毕业称举人,中学及同程度学堂毕业称贡生,高等小学及初等实业学堂毕业称生员,均限考列中等以上者。这反映出()A.科举制度仍旧沿用 B.社会等级制度受冲击C.教育体制走向完备 D.选官制度受传统制约【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1年晚清(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新式学堂培养的学生按旧事考试的称呼定名,表明选官制度受传统制约,D项正确;此时,科举制度已经废除,排除A项;材料未说明社会等级制度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教育体制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12.下表为南京国民政府进口税率的调整表。它的调整()时间税率1928年分为7级:7.5%、10%、12.5%、15%、17.5%、22.5%、27.5%1930年分为12级:5%、7.5%、10%、12.5%、15%、17.5%、20%、25%、30%、35%、40%、50%1933年分为14级:5%,7.5%、10%、12.5%、15%、17.5%、20%、25%、30%、40%、50%、60%、70%、80%A.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C.真正实现了国家关税自主权 D.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8—1933年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可知从税率的调整来看,整体上进口税率是增加的,意味着进口商品的价格会增加,故而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A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自主调整关税,不能反映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B项;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不能真正实现国家关税自主权,排除C项;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13.下图为1933年《红色中华》刊登的一幅名为《选举运动》的漫画,画面展示的是苏维埃政府门外的一幕场景。该漫画意在强调,苏维埃政府()A.贯彻精兵简政方针 B.注重创新选举办法C.重视党风廉政建设 D.维护革命统一战线【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3年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漫画强调在选举运动中,扫除官僚主义和贪污官员,体现了重视党风廉政建设,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府机构的改革,本能体现贯彻精兵简政方针,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创新选举办法,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此时已经破裂,排除D项。故选C项。14.开国大典前一天,周恩来对外事组强调:“遗留在中国的外国使领馆……(中国政府)均不承认其外交地位。今后的建交工作,要通过谈判进行,要他们表明与台湾断绝一切外交关系,我们才予承认。”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外交方针是()A.“求同存异” 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另起炉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中国)。根据材料“遗留在中国的外国使领馆……(中国政府)均不承认其外交地位。今后的建交工作,要通过谈判进行,要他们表明与台湾断绝一切外交关系,我们才予承认”可知,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即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的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与材料内容相符,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与“求同存异”无关,排除A项;“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排除B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排除C项。故选D项。15.下表为中国四类产品产量指数统计表。其中产品丙为()产品名称解放前最高年指数(以解放前最高年为100)年份产量(万吨)1949年1952年1988年1989年甲193222.518.236.4242.2237.8乙193344.573.5147.41046.51071.2丙1936573584.8119.4294.9314.1丁194392.317.14146.36438.86672.8A.钢 B.茶叶 C.纱 D.稻谷【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根据图片信息可知,1936年近代生产量最高,建国之初由于中国面临长时间的外来侵略,受战争影响,生产力下滑,1952年经过土地改革,生产有了一定恢复和发展,198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在之后有了较大提升。因此丙属于稻谷,符合中国农业大国的属性,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重工业落后,工业起点低,并遭受重创,进入五十年代国家重视经济恢复与发展,尤其是一五计划的事实,国家工业化程度迅速提高,钢产量飞速增长,迅速超过农产品产量,因此丁是钢铁,排除A项;1952年国内的和平环境,人民政府采取措施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推动了棉纱的生产,而解放前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偏向于轻工业,棉纱是重要门类之一,因此其产量要高于茶叶,所以乙是棉纱,排除C项;中国茶叶生产量相对其他产品生产规模收到地理条件限制,生产量应该是最低,因此甲是茶叶,排除B项,故选D项。16.下图为古代雅典城平面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城邦公民具有较高的参政意识 B.神权膨胀抑制了人文精神的发展C.布局体现城邦精神和审美意识 D.卫城是城邦经济活动的中心场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雅典平面图可以看出公共机构位于雅典的城邦中心,体现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和城邦至上的理念,布局围绕雅典城也体现了雅典人的审美意识,C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公民具有较高的参政意识,排除A项;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促进人文主义精神发展,排除B项;此图更体现卫城是政治中心,排除D项。故选C项。17.公元前430年—前427年,雅典发生大瘟疫,近二分之一的人口死亡,整个雅典几乎被摧毁;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身染疫病而亡,亚历山大帝国随之土崩瓦解;明朝末年,一场鼠疫迅速加快了明朝灭亡的脚步。这些史事可以用来说明()A.人与自然的矛盾尖锐 B.疫病影响历史走向C.历史发展具有必然性 D.医药学发展落后【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亚历山大帝国、明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大瘟疫几乎摧毁了雅典城邦;亚历山大身染疫病而亡,使其帝国随之土崩瓦解;鼠疫加速了明朝灭亡步伐。由此可见,疫病的流行影响着国家的命运,B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人与自然的矛盾,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疾病的影响,并未阐述历史发展具有必然性的特征,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疾病的影响,未涉及医药学发展落后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18.下表为中世纪后期王权和教权冲突的三则相关史实。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的西欧()11—13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与教皇之间的冲突,以教皇的胜利而告终。14世纪初期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和教皇卜尼法斯八世的冲突,以国王的胜利而告终。14世纪中期教皇成为“阿维农之囚”七十年后,出现了两三个教皇并存的局面。A.君主专制不断增强 B.统一民族国家建立C.教会统治走向衰弱 D.庄园经济逐渐瓦解【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后期(西欧)。根据材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与教皇之间的冲突,以教皇的胜利而告终”“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和教皇卜尼法斯八世的冲突,以国王的胜利而告终”“教皇成为‘阿维农之囚’七十年后,出现了两三个教皇并存的局面”可知,在中世纪后期的一系列王权和教权冲突中,世俗王权逐渐占据优势,体现了教会统治走向衰弱,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王权的加强和教会统治走向衰弱,但不代表君主专制不断增强,排除A项;材料内容为中世纪后期王权和教权冲突的三则相关史实,反映了教会统治走向衰弱,未体现统一民族国家建立,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西欧教会统治走向衰弱,未涉及庄园经济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19.有学者认为,12世纪在所有世纪中最具法律特征,对法学倾注的努力在知识劳动总量中所占比重之大,是罗马法自古典辉煌时期之后的任何一个时代所不及。这一认识的产生是基于罗马法()A.适应时代需求 B.维系帝国统治 C.保障公民权力 D.传承古典文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12世纪在所有世纪中最具法律特征,对法学倾注的努力在知识劳动总量中所占比重之大,是罗马法自古典辉煌时期之后的任何一个时代所不及”及所学可知,罗马法复兴运动指12世纪初西欧各国先后出现的一个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其出现不是偶然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西欧的法律状况同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极不适应,而罗马法是资本主义社会以前调整商品生产者关系的最完备的法律,这一法律遗产可以满足当时西欧各国一般财产和契约关系的发展变化的需要,A项正确;题干信息与罗马法维护帝国统治的作用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迁都罗马法对公民权力的保障,排除C项;传承古典文化与罗马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0.1500年—1800年,大约有1亿以上的人口死于传播到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疾病。但是,世界人口总量却从约为4.25亿增长到突破9亿。其主要原因是()A.食物物种的交流 B.西方列强对外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的开展 D.社会医疗保障条件改善【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00年—1800年(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导致各种疾病传播于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导致人口大量死亡。同时,原产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等蔬菜,由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A项正确;导致材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食物物种的交流,西方列强对外殖民扩张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B项;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开展,与材料时间不完全契合,而且也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C项;导致材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食物物种的交流,社会医疗保障条件改善会降低死亡率,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A项。21.下表为1500年—1890年,中国、日本和西欧的城市化率(居民达到1万人的城镇人口百分比)变化表。导致其变化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年份中国日本西欧15003.82.96.118203.812.312.318904.416.031.0A.自然环境 B.价值观念 C.政治体制 D.生产方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00年—1890年的中国、日本和西欧。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在19世纪前期三国的城市化率相差不多,19世纪20年代后日本、西欧两国经过工业革命后,城市化率迅速提高,故而不同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方式,D项正确;城市化和自然环境关系不大,排除A项;城市化和价值观念关系不大,排除B项;城市化和政治体制有一定关系,但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22.1851年,英国举办大博览会,水晶宫展览厅进门处是一块巨大的重24吨的整体煤块。英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表明煤资源的重要性 B.展览工业革命的成果C.树立先进的国家形象 D.改善公众的审美情趣【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1年英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水晶宫展览厅进门处是一块巨大的重24吨的整体煤块,象征着国家巨大的力量和工业革命后先进的国家形象,C项正确;煤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成为蒸汽机的主要燃料,依然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后英国先进国家的形成,排除A项;煤炭不是工业成果,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公众的审美情趣的改善,排除D项。故选C项。23.1840年—1860年世界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3.5%,而同期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84%;1860年—1870年世界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2.9%,而同期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53%。这表明()A.世界局势和平稳定 B.蒸汽动力普遍应用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交通运输巨大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题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0—1870年的世界。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表明世界贸易平均增长率提升较快,说明世界市场的发展,世界联系日益密切,C项正确;世界局势和平稳定,不符合史实,这一时期殖民战争频发,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动力的变革,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交通领域的变革,排除D项。故选C项。24.1944年,美国政府积极促成美元与黄金挂钩,但到70年代初,又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美国这一转变旨在()A.维持世界霸主地位 B.取代黄金的地位C.避免陷入经济危机 D.应对多极化挑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美国政府积极促成美元与黄金挂钩,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维护美国经济霸权,但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关闭了“黄金窗口”,宣布终止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兑换比率,主要目的是在新的经济危机下,使美元摆脱黄金约束,推行赤字政策,转嫁危机,维护美元霸权,A项正确;美元与黄金脱钩,并未取代黄金的地位,排除B项;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出现滞胀现象,美国并未能避免经济危机,排除C项;这一时期仍然处于两极格局之下,并且材料所述变化也不是针对多极化,排除D项,故选A项。25.据统计,在英国撒切尔政府(1979年—1990年)文官改革过程中,文官人数减少了1/5,公共机构最高层次人员至少减少了9.7%,助理次官和高级主管分别减少了12.9%和14.5%。这一举措目的是()A.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B.减轻政府财政负担C.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D.完善文官考核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9年—1990年的英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涉及的文官改革主要是减少了政府行政人员,有利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府机构改革,排除A项;减少政府行政开支是减少政府的宏观调控,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文官考核制度的改变,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3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循吏·黄霸“奉职循理”的官员,被称为“循吏”。两汉史书记载了多名循吏,黄霸是其中的一位。黄霸,淮阳郡阳夏县人,其家为豪绅,年少时就学习律令,喜好为官。武帝末年以待诏身份捐钱获赏而补侍郎谒者,却因亲兄弟犯罪而被弹劾罢。后来又捐谷给沈黎郡,补左冯翊二百石的卒史,因是捐谷获官而被左冯翊轻视,仅让其管理郡内钱谷的出入。但黄霸却因记账不欺瞒,以廉洁被察补为河东郡均输长,后又因廉洁而升为河南郡太守丞。宣帝即位后,听闻黄霸持法公正,便召其为廷尉正,后又临时担任丞相长史。后左冯翊宋畸以贤良举荐黄霸,升任扬州刺史,后又以贤良高第身份升任颍川太守,因治理有功,被征召试任京兆尹。又因治郡有功,赐爵关内侯,征召为太子太傅,调任御史大夫。五凤三年,黄霸取代丙吉任丞相。黄霸治行常被称为天下第一,其以宽仁爱民著称,郡治中推行教化,少用刑罚,但维护公正。所治之郡路不拾遗,孤寡老幼有赡养,狱中八年无重犯。同时注重维护下属权益,在他的治理下,吏民皆“向于教化,兴于行谊”。汉代18位循吏的选拔方式统计表——以上材料均据徐鹏鹏《文官制度与汉代政治治理研究——以汉代循吏群体为视角》(1)指出黄霸成为“循吏”原因。(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汉代选官制度的认识。【答案】(1)个人素养角度:奉公守法,执法公正;为政清廉;宽仁爱民;善于教化。工作政绩角度:社会治理效果好,在官方和民间都获得高度认可。国家治理角度:汉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维护统治需要循吏;儒学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2)黄霸通过纳赀、征辟、举贤良等选拔途径,最终成长为一代循吏,表6中每位循吏使用2.7种选拔方式晋升,说明汉代存在多种官员选拔方式并相互结合;征辟制和察举制是汉代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也存在任子、纳赀等重视人情血缘或财资的选官制度。总体上看,汉代选官多元、灵活,有传承也有创新,有利于提高官僚队伍的素养,促进了汉代的社会治理,对以后国家治理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其制度也存在时代局限性。【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个人素养角度:根据材料“但黄霸却因记账不欺瞒,以廉洁被察补为河东郡均输长,后又因廉洁而升为河南郡太守丞。宣帝即位后,听闻黄霸持法公正,便召其为廷尉正,后又临时担任丞相长史”可知,奉公守法,执法公正;为政清廉;根据材料“黄霸治行常被称为天下第一,其以宽仁爱民著称,郡治中推行教化,少用刑罚,但维护公正。所治之郡路不拾遗,孤寡老幼有赡养,狱中八年无重犯。同时注重维护下属权益,在他的治理下,吏民皆‘向于教化,兴于行谊’”可知,宽仁爱民;善于教化。工作政绩角度:根据材料“又因治郡有功,赐爵关内侯,征召为太子太傅,调任御史大夫。五凤三年,黄霸取代丙吉任丞相。黄霸治行常被称为天下第一,其以宽仁爱民著称,郡治中推行教化,少用刑罚,但维护公正。所治之郡路不拾遗,孤寡老幼有赡养,狱中八年无重犯”可知,社会治理效果好,在官方和民间都获得高度认可。国家治理角度:根据材料“黄霸治行常被称为天下第一,其以宽仁爱民著称,郡治中推行教化,少用刑罚,但维护公正。所治之郡路不拾遗,孤寡老幼有赡养,狱中八年无重犯”和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维护统治需要循吏;儒学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武帝末年以待诏身份捐钱获赏而补侍郎谒者,却因亲兄弟犯罪而被弹劾罢。后来又捐谷给沈黎郡,补左冯翊二百石的卒史,因是捐谷获官而被左冯翊轻视,仅让其管理郡内钱谷的出入。但黄霸却因记账不欺瞒,以廉洁被察补为河东郡均输长,后又因廉洁而升为河南郡太守丞。宣帝即位后,听闻黄霸持法公正,便召其为廷尉正,后又临时担任丞相长史。后左冯翊宋畸以贤良举荐黄霸,升任扬州刺史,后又以贤良高第身份升任颍川太守”和汉代18位循吏的选拔方式统计表数据可知,黄霸通过纳赀、征辟、举贤良等选拔途径,最终成长为一代循吏,表6中每位循吏使用2.7种选拔方式晋升,说明汉代存在多种官员选拔方式并相互结合;征辟制和察举制是汉代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也存在任子、纳赀等重视人情血缘或财资的选官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总体上看,汉代选官多元、灵活,有传承也有创新,有利于提高官僚队伍的素养,促进了汉代的社会治理,对以后国家治理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其制度也存在时代局限性。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歌声·心声安源位于江西省萍乡县境,西邻湖南省。20世纪初,安源铁路、煤矿工人最多时曾达一万七千多人。1922年初,毛泽东派李立三、蒋先云等同志来到安源,开办工人夜校和工人俱乐部。在他们提倡下,安源工人歌咏活动形成热潮。20世纪初安源工人传唱的主要歌曲时间歌名歌词1922年以前《听说安源好赚钱》“听说安源呐好赚呐钱,一来做工啊两啊三年啊,想要回家啊看呐父母啊,身边没有半文钱”《少年进炭棚》“少年进炭呀棚哪,老来背呀啊竹呐筒,病了赶你走,死了不如啊狗哪呀”1922年以来《工农联盟歌》“我们工农创造世界人类衣食住,不做工的资产阶级反把我们欺,起来起来齐心努力巩固我团体,努力奋斗最后胜利定是工农的”《帝国主义和军阀》“帝国主义和军阀,都是我们的仇敌,乒乓乒乓齐心力打倒它,联合全世界的工农,打倒它,打倒它,坚决打倒它”《劳工歌》“伟大的劳工,艰苦奋斗的我劳工,车间工作苦,井下压迫最残酷,去年今日,轰轰烈烈大罢工,获全胜,团结紧,向前进”——据梁茂《安源工人歌咏的传统》(1)材料中的歌声承载了怎样的时代心声?(2)谈谈咏唱这些歌曲的价值。【答案】(1)1922年以前的歌声只是承载了劳工生活困苦、无望的心声。1922年以来的歌声承载了中共领导工农反抗民族和阶级压迫(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的独立和进步面斗争的决心和信心。(2)历史价值:它们反映劳工心声,抒发生活情感,丰富了人们生活:宣传了党的思想主张,促进了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鼓舞了人们的革命斗志,有利于推动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进程。现实价值:它们的传承与传播,有助于人们通过歌曲透视当时的历史状况,有利于弘扬爱党爱国革命精神。【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材料“说安源呐好赚呐钱,一来做工啊两啊三年啊,想要回家啊看呐父母啊,身边没有半文钱”与材料“少年进炭呀棚哪,老来背呀啊竹呐筒,病了赶你走,死了不如啊狗哪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以前的歌声只是承载了劳工生活困苦、无望的心声;根据材料“我们工农创造世界人类衣食住,不做工的资产阶级反把我们欺,起来起来齐心努力巩固我团体,努力奋斗最后胜利定是工农的”与“伟大的劳工,艰苦奋斗的我劳工,车间工作苦,井下压迫最残酷,去年今日,轰轰烈烈大罢工,获全胜,团结紧,向前进”可知,1922年以来的歌声承载了中共领导工农反抗民族和阶级压迫(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的独立和进步面斗争的决心和信心。【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本题应从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两个角度进行考虑。历史价值,根据材料“少年进炭呀棚哪,老来背呀啊竹呐筒,病了赶你走,死了不如啊狗哪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们反映劳工心声,抒发生活情感,丰富了人们生活;根据材料“我们工农创造世界人类衣食住,不做工的资产阶级反把我们欺,起来起来齐心努力巩固我团体,努力奋斗最后胜利定是工农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宣传了党的思想主张,促进了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根据材料“伟大的劳工,艰苦奋斗的我劳工,车间工作苦,井下压迫最残酷,去年今日,轰轰烈烈大罢工,获全胜,团结紧,向前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鼓舞了人们的革命斗志,有利于推动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进程。现实价值,根据材料“1922年初,毛泽东派李立三、蒋先云等同志来到安源,开办工人夜校和工人俱乐部。在他们提倡下,安源工人歌咏活动形成热潮。”与“帝国主义和军阀,都是我们的仇敌,乒乓乒乓齐心力打倒它,联合全世界的工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们的传承与传播,有助于人们通过歌曲透视当时的历史状况,有利于弘扬爱党爱国革命精神。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次关于农民离土的社会调查1988年,某高校在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河北省、江苏省、山东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0省(区)23县(市)24个村(自然村)点,进行农民离土现状的抽样调查。一共调查了985户,3929人,户均3.99,其中15岁—59岁的2710人,占总体人口的69%。下表为其中一份调查问卷的数据整理。农民离土后的职业(1980年—1988年)单位:人,%
1980年1985年1987年1988年离土人数相对比例离土人数相对比例离土人数相对比例离土人数相对比例A做临时工,合同工13620.734823.446028.446327.9B学做手艺200030.926621.732119.833019.9C经商9113.916513.522213.722413.5D养殖172.6342.8633.9653.9E运输284.3665.4875.4935.6F经办企业395.9988.01167.21177.0G当保姆91.4121.0171.0161.0H当国营职工3813.414511.820812.821112.7I(出嫁或入赘)101.5151.2221.4231.4J当兵60.990.7171.0171.0K无固定职业335.0665.4895.51026.1合计657100122410016221001661100注:()里不能算是职业,只能算是一种类职业。——据吴怀连《八十年代农民离工浪潮一10省(区)23县(市)农村调查》(1)研究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并对其成因作出简要解释。(2)结合这份社会调查,谈谈我们在做社会调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答案】(1)结论:农民离土人数不断增加;农民从事职业种类繁多;从事工商业等职业的农民比重较大。解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各行业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加;政府对人口控制的政策逐渐松动;人们思想逐渐解放。(2)这份调查报告以80年代农民离土浪潮为主题,对改革开放有重要现实意义,说明开展社会调查应主题明确,着眼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样本包含10省(区)23县(市)24个村(自然村)点,涉及985户,其中15岁—59岁的2710人,占总体人口的69%,说明样本选取应有代表性、广泛性: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原理,说明整个调查过程与数据的分析应坚持科学客观的原则。【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第一小问结论:由材料“农民离土后的职业(1980年—1988年)”“离土人数”可得出农民离土人数不断增加;由材料“A做临时工,合同工”“B学做手艺”“C经商”“D养殖”“E运输”“F经办企业”“G当保姆”“H当国营职工”“J当兵”“相对比例”可得出农民从事职业种类繁多;从事工商业等职业的农民比重较大。第二小问解释:由材料“《八十年代农民离工浪潮一10省(区)23县(市)农村调查》”及所学可知,分别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家的人口控制政策;民众思想的解放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实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体育交流合同范本
- 2024年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买卖物品合同范本
- 2024年内蒙古兴安盟实验高中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纳雍县鸽子花农业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农夫山泉公司劳动合同范本
- 创业投资协议合同范本
- 2024年河南省黄河科技学院附属医院招聘考试真题
- 公司系统服务合同范本
- 全体村民土地流转合同范本
- (新版)老年人健康管理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感应加热操作规程
- 最新小学二年级口算及竖式计算练习题
- 生产与运作管理-陈荣秋
- 病理生理学教学病生6休克课件
- 金鸡冠的公鸡绘本课件
- 日影朝向及长短
- 沙盘游戏治疗(课堂PPT)
- (完整版)学生的自我评价的表格
-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完整
- 教育系统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共6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