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生产绿色技术与生态修复方案TOC\o"1-2"\h\u1611第一章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概述 2246071.1绿色农业的定义与意义 3309661.2绿色农业发展趋势 362521.3绿色农业技术的分类 39552第二章农业投入品绿色化 43202.1绿色肥料的应用 4226012.1.1绿色肥料种类 4313782.1.2绿色肥料应用技术 496582.2生物农药的使用 455452.2.1生物农药种类 4151922.2.2生物农药使用技术 5196542.3绿色种子技术 5102972.3.1绿色种子处理技术 5248612.3.2绿色种子繁育技术 59580第三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5229093.1农业废弃物种类与特点 542203.2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技术 6121253.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 63792第四章农业水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 6258934.1农业水资源现状分析 6187594.2农业水资源保护技术 7225104.3高效农业节水技术 727013第五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8286845.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837825.1.1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 8120615.1.2农药化肥减量技术 8241185.1.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8203495.2农业生态修复技术 8130895.2.1水土保持技术 821135.2.2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8218705.2.3生态农业建设技术 9251325.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案例分析 944325.3.1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分析 9115845.3.2农药化肥减量案例分析 984575.3.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案例分析 925555第六章农业绿色生产模式 987536.1生态农业模式 9285006.1.1模式概述 9230176.1.2模式特点 992466.1.3模式应用 10265836.2循环农业模式 10135836.2.1模式概述 10178986.2.2模式特点 1094136.2.3模式应用 1089976.3绿色农业生产体系构建 10106536.3.1构建原则 10230636.3.2构建内容 10253356.3.3构建路径 111948第七章农业绿色技术政策与法规 11290027.1农业绿色技术政策概述 11115507.1.1政策背景与意义 11204797.1.2政策目标与任务 11249467.1.3政策措施 1118597.2农业绿色技术法规体系 12281617.2.1法规体系构成 12156507.2.2主要法规内容 12250607.3农业绿色技术政策与法规实施 12104017.3.1政策与法规的宣传与培训 12130717.3.2政策与法规的落实与监管 12160707.3.3政策与法规的修订与完善 131485第八章农业绿色技术培训与推广 13288358.1农业绿色技术培训体系 13135878.1.1培训目标与任务 13191628.1.2培训内容与方法 13190628.1.3培训组织与管理 1326198.2农业绿色技术推广模式 13191478.2.1引导模式 1357458.2.2市场驱动模式 1393928.2.3社会参与模式 1468618.3农业绿色技术培训与推广效果评价 14144918.3.1评价指标体系 14303848.3.2评价方法与流程 14281928.3.3评价结果应用 1418995第九章农业绿色技术国际合作与交流 14103719.1农业绿色技术国际合作现状 14186679.2农业绿色技术交流平台建设 15155799.3农业绿色技术国际合作案例分析 153076第十章农业绿色技术与生态修复未来发展 152414310.1农业绿色技术发展趋势 15973910.2生态修复技术发展前景 162283510.3农业绿色技术与生态修复战略规划 16第一章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概述1.1绿色农业的定义与意义绿色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生态平衡为基础,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保障农产品供应为目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绿色农业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绿色农业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农产品污染,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2)改善生态环境。绿色农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化肥、农药对土壤、水体和空气的污染,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3)提高农业效益。绿色农业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1.2绿色农业发展趋势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农业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优先。绿色农业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2)科技创新。绿色农业将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3)产业融合。绿色农业将加强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农业产业链的附加值。(4)品牌建设。绿色农业将注重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1.3绿色农业技术的分类绿色农业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包括土壤改良、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旨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农业生物技术。包括良种选育、生物防治、生物肥料等,旨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3)农业信息技术。包括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智能农业等,旨在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4)农业工程技术。包括节水灌溉、设施农业、农业机械化等,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5)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包括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等,旨在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6)农业政策与管理技术。包括农业政策制定、农业产业规划、农业市场监管等,旨在推动绿色农业发展,保障农业产业链的稳定运行。第二章农业投入品绿色化2.1绿色肥料的应用绿色肥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化学物质使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的一种肥料。绿色肥料的应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2.1.1绿色肥料种类绿色肥料主要包括有机肥料、生物肥料、缓释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等。有机肥料来源于动植物残体和残留物,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生物肥料含有有益微生物,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抗病能力。缓释肥料具有缓慢释放养分的特点,可以降低肥料流失率,减少环境污染。微生物肥料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2.1.2绿色肥料应用技术绿色肥料应用技术包括施肥方式、施肥量和施肥时期的选择。合理的施肥方式可以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施肥量的确定应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等因素进行。施肥时期的选择应考虑作物生长阶段和土壤环境条件。2.2生物农药的使用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源物质、生物代谢产物或生物技术制备的农药,具有对环境污染小、对人畜安全、对害虫天敌影响小的特点。生物农药的使用有助于降低农业生产中的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2.2.1生物农药种类生物农药主要包括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生物工程技术农药等。微生物农药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治植物病虫害,植物源农药来源于植物提取物质,动物源农药来源于动物提取物质,生物工程技术农药通过基因工程等方法制备。2.2.2生物农药使用技术生物农药的使用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生物农药品种、确定用药时期和用药量。选择适宜的生物农药品种应根据作物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和防治对象进行。用药时期应考虑作物生长阶段和病虫害发生规律。用药量应根据农药剂型、防治对象和防治效果确定。2.3绿色种子技术绿色种子技术是指采用生态环保、高效节能、安全无害的方法进行种子处理和繁育,以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优质和高效。2.3.1绿色种子处理技术绿色种子处理技术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有温汤浸种、紫外线照射等,可以杀灭种子表面的病原菌。化学方法主要有药剂拌种、种子包衣等,可以防治病虫害。生物方法利用有益微生物、抗体等生物活性物质处理种子,提高种子抗病能力和生长发育潜力。2.3.2绿色种子繁育技术绿色种子繁育技术包括优质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种子质量检测和种子繁育体系完善。优质种子生产基地应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完善的设施设备和规范的种子生产技术。种子质量检测应严格执行国家种子质量标准,保证种子质量。种子繁育体系完善应加强种子科研、生产和推广,提高种子供应能力和质量。第三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3.1农业废弃物种类与特点农业废弃物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主要包括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畜禽粪便、农业塑料薄膜等。这些废弃物具有以下特点:(1)种类繁多:农业废弃物涵盖了多种类型,包括有机废弃物、无机废弃物、固体废弃物、液体废弃物等。(2)数量巨大: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废弃物产量逐年增加,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3)分布广泛:农业废弃物分布在农村各个角落,涉及领域广泛,包括种植、养殖、加工等。(4)可利用价值高:农业废弃物具有较高的资源化利用价值,通过合理处理和利用,可转化为有机肥料、生物能源、饲料等。3.2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技术针对农业废弃物的特点,我国已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处理与利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生物降解技术:通过微生物发酵,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饲料、生物能源等。(2)物理处理技术:包括干燥、粉碎、筛选等,将农业废弃物进行物理处理,便于后续资源化利用。(3)化学处理技术:利用化学方法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处理,如焚烧、堆肥等,实现减量化、无害化。(4)资源化利用技术: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用资源,如有机肥料、生物能源、建筑材料等。3.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秸秆还田模式:将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提高土壤肥力。(2)秸秆饲料模式:将秸秆进行处理,作为饲料发展畜牧业。(3)秸秆生物质能模式:将秸秆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如生物质颗粒、生物质气等。(4)畜禽粪便肥料模式:将畜禽粪便发酵后作为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5)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将农业废弃物纳入循环经济体系,实现资源化利用。第四章农业水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4.1农业水资源现状分析农业水资源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状分析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与利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业水资源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1)水资源总量不足。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水资源仅为2100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农业生产中,水资源供需矛盾尤为突出。(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我国水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且季节性波动较大。这导致农业水资源在地区间、季节间的配置不合理,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3)水资源污染问题严重。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农业水资源受到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农药、化肥等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资源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农业用水效率低下。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用水方式粗放,用水效率较低。据统计,我国农业用水效率仅为0.5,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4.2农业水资源保护技术针对农业水资源现状,我国应采取以下水资源保护技术:(1)加强水资源监测与管理。建立健全水资源监测体系,对水资源质量、水量、水位等进行实时监测,为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节水型农业,减少农业用水需求。(3)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业水资源质量。(4)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对农业水资源保护区域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补偿,激发农民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4.3高效农业节水技术高效农业节水技术是缓解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关键。以下为几种常用的农业节水技术:(1)喷灌技术。喷灌技术具有节水、节能、减少水土流失等优点。通过调整喷头类型、喷水量等参数,实现高效利用水资源。(2)滴灌技术。滴灌技术将水资源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减少了水的浪费。滴灌系统可以根据作物需求自动调节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水肥一体化技术。将水资源与肥料有机结合,实现水肥同步供应。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农业面源污染。(4)雨水集蓄利用技术。通过收集、储存雨水,用于农业生产。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可以有效缓解季节性水资源短缺问题。(5)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将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畜禽粪便等)转化为生物质能源、有机肥料等,减少农业用水需求。通过推广以上高效农业节水技术,我国农业水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第五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5.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5.1.1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生物多样性恢复与重建等方面。通过对农田生态环境的优化,提高生物多样性,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5.1.2农药化肥减量技术农药化肥减量技术旨在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技术,以及精准施肥、水肥一体化等减肥技术。通过推广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农药化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5.1.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是指将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和利用,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秸秆还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农作物残体综合利用等技术。5.2农业生态修复技术5.2.1水土保持技术水土保持技术是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水土流失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梯田建设、坡耕地治理、水土保持林草建设等。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减轻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5.2.2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是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壤污染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改善土壤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5.2.3生态农业建设技术生态农业建设技术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优化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包括生态农业模式构建、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等。5.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案例分析5.3.1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分析以某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为例,项目通过对农田生态环境的优化,提高生物多样性,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推广生物多样性恢复与重建技术。5.3.2农药化肥减量案例分析以某地区农药化肥减量项目为例,项目通过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技术,以及精准施肥、水肥一体化等减肥技术,有效降低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5.3.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案例分析以某地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为例,项目通过对秸秆还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农作物残体综合利用等技术进行推广,降低了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第六章农业绿色生产模式6.1生态农业模式6.1.1模式概述生态农业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充分运用生态学原理,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生态农业模式注重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6.1.2模式特点(1)资源利用高效: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浪费。(2)生态环境保护: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3)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生态农业模式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6.1.3模式应用生态农业模式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应用,如立体农业、稻渔共作、有机农业等。6.2循环农业模式6.2.1模式概述循环农业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以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实现农业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生产方式。循环农业模式强调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管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6.2.2模式特点(1)资源循环利用:循环农业模式注重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资源浪费。(2)环境污染减轻:通过循环利用废弃物,降低对环境的污染。(3)经济效益提高:循环农业模式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6.2.3模式应用循环农业模式在我国的应用包括:秸秆还田、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水资源循环利用等。6.3绿色农业生产体系构建6.3.1构建原则(1)生态优先:绿色农业生产体系构建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保证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2)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绿色农业生产体系构建中的引领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3)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绿色农业生产政策体系,为绿色农业生产提供有力保障。6.3.2构建内容(1)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有机肥料等。(2)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如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等。(3)绿色农业产业链:构建绿色农业产业链,实现从生产、加工、销售到消费的全过程绿色化。(4)绿色农业政策体系:完善绿色农业政策体系,为绿色农业生产提供政策支持。6.3.3构建路径(1)加强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研发与推广:加大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研发投入,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业产业。(3)完善绿色农业政策体系:制定和完善绿色农业政策,为绿色农业生产提供政策保障。(4)加强绿色农业人才培养:培养绿色农业人才,提高绿色农业管理水平。第七章农业绿色技术政策与法规7.1农业绿色技术政策概述7.1.1政策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绿色技术成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绿色技术发展,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旨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7.1.2政策目标与任务农业绿色技术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减轻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体任务包括: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培育农业绿色产业链等。7.1.3政策措施为推进农业绿色技术发展,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1)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支持农业绿色技术创新;(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模式;(3)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工程;(4)完善农业绿色技术标准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5)加强农业绿色技术培训与推广,提高农民素质。7.2农业绿色技术法规体系7.2.1法规体系构成我国农业绿色技术法规体系包括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等多个层次。其中,国家法律法规是农业绿色技术法规体系的基础,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是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具体实施和补充。7.2.2主要法规内容农业绿色技术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农业环境保护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环境保护法》等;(2)农业资源利用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法》等;(3)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4)农业绿色技术标准与认证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7.3农业绿色技术政策与法规实施7.3.1政策与法规的宣传与培训为提高农民和农业企业对农业绿色技术政策与法规的认识,各级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普及农业绿色技术知识,提高农民和农业企业的绿色发展意识。7.3.2政策与法规的落实与监管各级应建立健全农业绿色技术政策与法规的落实与监管机制,保证政策与法规的有效实施。具体措施包括:(1)明确责任主体,落实政策与法规的实施责任;(2)加强部门协作,形成政策与法规实施的合力;(3)加强监督检查,保证政策与法规的执行效果;(4)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农业绿色技术发展。7.3.3政策与法规的修订与完善农业绿色技术发展的不断深入,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农业绿色技术政策与法规,为农业绿色技术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政策与法规的调查研究,了解农业绿色技术发展的实际需求;(2)借鉴国际经验,吸收先进理念,提高政策与法规的科学性;(3)加强政策与法规的实施评估,及时调整政策与法规内容。第八章农业绿色技术培训与推广8.1农业绿色技术培训体系8.1.1培训目标与任务农业绿色技术培训旨在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绿色生产理念,培养其掌握绿色技术的实践能力,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培训任务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操作、政策法规解读等方面。8.1.2培训内容与方法培训内容涵盖绿色生产理念、绿色技术体系、政策法规、市场运作等多个方面。培训方法包括课堂讲授、现场演示、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8.1.3培训组织与管理农业绿色技术培训应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培训责任主体,保证培训质量。培训组织应加强与农业科研单位、高校、企业等合作,共享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果。8.2农业绿色技术推广模式8.2.1引导模式引导模式以为主导,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支持、资金投入等方式,推动农业绿色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此模式注重发挥在农业绿色技术推广中的引导作用,提高农业绿色技术的普及率。8.2.2市场驱动模式市场驱动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企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的参与,推动农业绿色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此模式注重发挥市场在农业绿色技术推广中的资源配置作用,提高农业绿色技术的经济效益。8.2.3社会参与模式社会参与模式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业绿色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包括科研单位、高校、民间组织等。此模式注重发挥社会力量在农业绿色技术推广中的协同作用,提高农业绿色技术的推广效果。8.3农业绿色技术培训与推广效果评价8.3.1评价指标体系农业绿色技术培训与推广效果评价应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培训覆盖率、培训满意度、技术掌握程度、生产效益、生态环境改善等多个方面。8.3.2评价方法与流程评价方法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考察、专家评估等手段,对农业绿色技术培训与推广效果进行全面评价。评价流程包括前期准备、数据收集、数据分析、评价结果反馈等环节。8.3.3评价结果应用评价结果应用于指导农业绿色技术培训与推广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调整培训策略、优化推广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绿色技术培训与推广效果。同时评价结果可作为政策制定、项目申报、资金安排等依据,推动农业绿色技术培训与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第九章农业绿色技术国际合作与交流9.1农业绿色技术国际合作现状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农业绿色技术的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各国在农业绿色技术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间合作:各国通过签订双边或多边协议,推动农业绿色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例如,我国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合作,共同推进农业绿色技术在全球的推广与应用。(2)国际组织合作: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等,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农业绿色技术的国际合作。(3)企业间合作:各国企业通过合资、合作研发等方式,共同开发农业绿色技术,实现优势互补。(4)学界合作:各国科研机构、高校等学术界通过共同研究、学术交流等方式,推动农业绿色技术的国际合作。9.2农业绿色技术交流平台建设为了更好地推动农业绿色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必要建立和完善以下交流平台:(1)国际会议:定期举办农业绿色技术国际会议,邀请各国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参会,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技术进展和政策动态。(2)网络平台:建立农业绿色技术国际合作网络平台,为各国提供技术交流、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等服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不动产抵押借款示范协议2024年版版B版
- 二零二四年度航油供应与物流服务全面合作协议
- 2024年规范:铁路货物运输劳务合同2篇
- 2024年高层管理岗位人才聘用协议
- 2024试用期劳动协议书模板:新材料产业专用版3篇
- 2024权买卖合同协议书:医疗设备使用权转让协议3篇
- 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项目不可撤销风险担保书3篇
- 中国传媒大学《动物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生物实验安全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证券从业知识技能》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高级会计师 案例分析第五章 企业成本管理
- 心源性晕厥护理查房课件
- 小学词语的分类与运用参考模板
-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3000字(10篇)
- 岩土工程勘察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的岗位说明书
-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2
- 监理单位组织结构图
- 十二经脉循行原文背诵
- 身份证地区对应码表
- 高一家长会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