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选择题):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0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A.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C.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D.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2.科研人员发现多巴胺(DA)能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膜上具有DA的两种受体D1受体和D2受体。表格为科研人员进行的实验处理及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别处理胰岛素浓度1胰岛B细胞+基础浓度葡萄糖溶液(2.8G)20.63±1.962胰岛B细胞+高浓度葡萄糖溶液(16.7G)81.15±6.353胰岛B细胞+高浓度葡萄糖溶液(16.7G)+DA39.21±3.034胰岛B细胞+高浓度葡萄糖溶液(16.7G)+D1受体激动剂72.39±6.875胰岛B细胞+高浓度葡萄糖溶液(16.7G)+D2受体激动剂42.79±5.21注:激动剂是指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并使受体发挥功能的物质。A.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DA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主要与膜上的哪种受体有关 B.1、2组均为对照组,二者对照还可说明高浓度葡萄糖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C.若将5组的D2受体激动剂换为D2受体阻断剂,预测实验结果应与3组接近 D.胰岛B细胞表面除DA受体外,还存在葡萄糖受体和其他神经递质的受体3.如图是正常人处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皮肤血管血流量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与0﹣5分钟内相比,因皮肤血管血流量减少,所以10~15分钟内人体散热量更小 B.ab段引起皮肤血管血流量减少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 C.ab段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内分泌系统 D.d点以后机体大量出汗,只需及时补充大量水分即可4.2024年3月,科学家首次将猪肾脏成功地移植到患者体内,并能正常产生尿液,为异种移植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移植用的猪肾脏需抑制抗原决定基因表达或除去抗原决定基因 B.器官移植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C.免疫抑制剂可抑制T细胞和浆细胞增殖从而减少免疫排斥反应 D.可利用干细胞经诱导分化形成相应器官解决供体器官短缺问题5.病原体感染可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如图表示某人被病毒感染后体内T细胞和病毒的相对数量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b期间辅助性T细胞增殖并分泌细胞因子 B.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C.病毒与辅助性T细胞接触为B细胞的激活提供第二个信号 D.细胞毒性T细胞损伤异体移植的器官或细胞属于细胞免疫6.科学家对牵涉痛的研究表明,皮肤的感觉支配与脊神经的节段在发育的起源上有对应关系,对牵涉痛机制有两种解释,如甲、乙图。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牵涉痛的发生说明该中枢更习惯于识别来自体表的刺激 B.痛觉中枢在大脑皮层,临床上可通过牵涉痛初步判断所对应的内脏器官情况 C.内脏病变会引起体表牵涉痛的表现为体表放射性部位比较固定 D.图甲更能说明躯体痛与内脏痛的传入神经纤维会聚到脊髓同一神经元从而引起牵涉痛7.褪黑素白天分泌少,晚上分泌多,能使人迅速入睡。人体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是人或哺乳动物脑内的昼夜节律起搏器,可调节身体内各种昼夜节律活动,对于调节激素水平、睡眠需求等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松果体细胞分泌的激素——褪黑素的调控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示中褪黑素分泌和雄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均体现了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特点 B.SCN、下丘脑、垂体和睾丸的细胞均有褪黑素的受体 C.晚上长时间的光刺激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干扰睡眠 D.光周期信号调节雄性动物生殖的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8.一定运动强度的锻炼可能导致人体丢失大量水分、细胞外液量减少和血钠含量降低。健康人在早晨和下午不同时段、同等运动强度的锻炼条件下,体内醛固酮含量的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锻炼使醛固酮分泌量增加,醛固酮可抑制对Na+的重吸收 B.下午锻炼比早晨锻炼时脱水更严重,故晨练宜进行高强度运动 C.大量出汗后,垂体分泌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 D.运动后适量补充含葡萄糖和电解质的功能性饮料有助于快速恢复体液平衡9.如图为动物经历压力或创伤时体内发生的部分生理反应,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CRH为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靶细胞主要是垂体细胞和蓝斑核内神经元 B.皮质醇应直接与下丘脑和垂体质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相关激素的分泌 C.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在调节血糖过程中相抗衡,为应激反应做准备 D.图中的去甲肾上腺素也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10.春季里百花盛开,对于花粉过敏的人来说却是一场灾难,其发病机理及症状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有花粉就能激活花粉过敏患者的a细胞 B.b细胞虽然能够产生抗体,但不能识别抗原 C.组胺使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下降,引起组织水肿 D.花粉过敏是由患者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过强导致
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选择题):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0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A.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C.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D.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考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C【分析】1、兴奋在运动神经元和骨骼肌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变。2、肌肉痉挛是肌肉组织持续兴奋,骨骼肌持续收缩时产生的现象。【解答】解:A、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会加剧肌肉痉挛,不能达到治疗目的,A错误;B、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会使得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不被降解,从而持续作用于肌肉组织,不能达到治疗目的,B错误;C、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可以中断信号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的过程,能够阻止肌肉组织持续兴奋,从而达到治疗效果,C正确;D、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有利于突触后膜接受神经递质传递的信号,不能达到治疗目的,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肌肉痉挛的具体情境考查兴奋在突触的传递过程和特点,要求学生能够明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然后结合题干和选项信息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2.科研人员发现多巴胺(DA)能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膜上具有DA的两种受体D1受体和D2受体。表格为科研人员进行的实验处理及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别处理胰岛素浓度1胰岛B细胞+基础浓度葡萄糖溶液(2.8G)20.63±1.962胰岛B细胞+高浓度葡萄糖溶液(16.7G)81.15±6.353胰岛B细胞+高浓度葡萄糖溶液(16.7G)+DA39.21±3.034胰岛B细胞+高浓度葡萄糖溶液(16.7G)+D1受体激动剂72.39±6.875胰岛B细胞+高浓度葡萄糖溶液(16.7G)+D2受体激动剂42.79±5.21注:激动剂是指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并使受体发挥功能的物质。A.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DA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主要与膜上的哪种受体有关 B.1、2组均为对照组,二者对照还可说明高浓度葡萄糖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C.若将5组的D2受体激动剂换为D2受体阻断剂,预测实验结果应与3组接近 D.胰岛B细胞表面除DA受体外,还存在葡萄糖受体和其他神经递质的受体【考点】血糖平衡调节.【专题】数据表格;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答案】C【分析】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B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是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条件。【解答】解:A、多巴胺(DA)能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膜上具有DA的两种受体D1受体和D2受体,根据表格分析,实验的目的是研究DA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主要与膜上的哪种受体有关,A正确;B、根据题干表格分析,1、2组均为对照组,3、4、5为实验组,1和2之间可以互相对照,说明高浓度葡萄糖能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B正确;C、DA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与DA的D2受体结合有关,因此若采用D2受体阻断剂进行实验,胰岛素分泌不会被抑制,胰岛素分泌量与组2相近,与组3有一定的差异,C错误;D、考虑体液调节,胰岛B细胞的调节受到葡萄糖浓度的影响,其表面存在葡萄糖受体;考虑神经调节,胰岛B细胞与其他细胞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其表面存在其他神经递质的受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往往需要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共同协调配合,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要求考生识记血糖平衡调节的具体过程,能正确分析表格,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如图是正常人处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皮肤血管血流量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与0﹣5分钟内相比,因皮肤血管血流量减少,所以10~15分钟内人体散热量更小 B.ab段引起皮肤血管血流量减少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 C.ab段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内分泌系统 D.d点以后机体大量出汗,只需及时补充大量水分即可【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体温调节.【专题】坐标曲线图;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答案】B【分析】体温调节过程:(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解:A、与0﹣5分钟内相比,10﹣15分钟内温度更低,产热量更大,散热量也更大;故与0﹣5分钟内相比,因皮肤血管血流量减少,所以10﹣15分钟内人体散热量更大,A错误;B、ab段皮肤血管血流量减少是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导致的,受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调控,B正确;C、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其直接受交感神经支配,ab段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的结构基础是神经系统,C错误;D、d点以后汗腺的分泌活动增强,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曲线考查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4.2024年3月,科学家首次将猪肾脏成功地移植到患者体内,并能正常产生尿液,为异种移植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移植用的猪肾脏需抑制抗原决定基因表达或除去抗原决定基因 B.器官移植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C.免疫抑制剂可抑制T细胞和浆细胞增殖从而减少免疫排斥反应 D.可利用干细胞经诱导分化形成相应器官解决供体器官短缺问题【考点】免疫学的应用;干细胞的培养及其应用.【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答案】C【分析】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机体对移植器官的免疫排斥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发挥作用。【解答】解:A、为了避免免疫排斥,移植用的猪肾脏需抑制抗原决定基因表达或除去抗原决定基因,A正确;B、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组织相容性抗原,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如果将别人的器官或组织移植过来,白细胞就能识别出HLA不同而发起攻击。因此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B正确;C、免疫抑制剂能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进而可降低特异性免疫能力,而浆细胞没有增殖能力,C错误;D、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利用自体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定向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用于器官移植,解决供体器官不足的问题,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病原体感染可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如图表示某人被病毒感染后体内T细胞和病毒的相对数量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b期间辅助性T细胞增殖并分泌细胞因子 B.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C.病毒与辅助性T细胞接触为B细胞的激活提供第二个信号 D.细胞毒性T细胞损伤异体移植的器官或细胞属于细胞免疫【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专题】坐标曲线图;正推法;免疫调节.【答案】C【分析】图中a﹣b段病毒入侵并增殖,同时机体开始进行特异性免疫,T细胞数量增加;随后b﹣c段病毒数量减少,T细胞数量也减少并趋于稳定。【解答】解:A、a﹣b期间病毒入侵,导致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A正确;B、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进而使病毒暴露出来,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使病毒数量减少,B正确;C、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C错误;D、异体移植的器官或细胞属于抗原,引发机体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并与之接触,使其裂解,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从而结合题图信息对本题做出正确判断。6.科学家对牵涉痛的研究表明,皮肤的感觉支配与脊神经的节段在发育的起源上有对应关系,对牵涉痛机制有两种解释,如甲、乙图。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牵涉痛的发生说明该中枢更习惯于识别来自体表的刺激 B.痛觉中枢在大脑皮层,临床上可通过牵涉痛初步判断所对应的内脏器官情况 C.内脏病变会引起体表牵涉痛的表现为体表放射性部位比较固定 D.图甲更能说明躯体痛与内脏痛的传入神经纤维会聚到脊髓同一神经元从而引起牵涉痛【考点】人脑的其他功能.【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D【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最简单的反射弧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解答】解:A、由于该中枢更习惯于识别来自体表的刺激,故内脏器官病变时,会引起躯体痛,A正确;B、大脑皮层是机体的最高级中枢,痛觉中枢在大脑皮层,通过牵涉痛可初步判断所对应的内脏器官情况,B正确;C、当内脏器官病变时,会引起体表一定区域产生痛觉,表现为体表放射性部位比较固定,C正确;D、分析题图可知,图乙更能说明躯体痛与内脏痛的传入神经纤维会聚到脊髓同一神经元从而引起牵涉痛,而非图甲,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要求学生理解反射弧的结构和兴奋的传导过程,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分析能力。7.褪黑素白天分泌少,晚上分泌多,能使人迅速入睡。人体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是人或哺乳动物脑内的昼夜节律起搏器,可调节身体内各种昼夜节律活动,对于调节激素水平、睡眠需求等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松果体细胞分泌的激素——褪黑素的调控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示中褪黑素分泌和雄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均体现了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特点 B.SCN、下丘脑、垂体和睾丸的细胞均有褪黑素的受体 C.晚上长时间的光刺激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干扰睡眠 D.光周期信号调节雄性动物生殖的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考点】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A【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光周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生物钟的调控,该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或SCN)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为效应器。其中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能够通过体液运输反作用于下丘脑。【解答】解:A、图示中褪黑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其中下丘脑为神经中枢,松果体为效应器,未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则可以促进睾丸的活动,合成和释放雄激素,这就是所谓的分级调节,其中雄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该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A错误;B、由图可知,褪黑素能作用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细胞、下丘脑、垂体细胞和睾丸细胞,因此SCN、下丘脑、垂体和睾丸的细胞均有褪黑素的受体,B正确;C、由“褪黑素白天分泌少,晚上分泌多”可知,长时间光刺激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因此晚上长时间的光刺激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干扰睡眠,C正确;D、光周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生物钟的调控,该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或SCN)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为效应器,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及下丘脑、垂体和睾丸分泌的激素进行调节属于体液调节,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解判断褪黑素分泌的调节方式,识记反射弧的组成,掌握兴奋在突触传导的过程,识记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和反馈调节的特点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一定运动强度的锻炼可能导致人体丢失大量水分、细胞外液量减少和血钠含量降低。健康人在早晨和下午不同时段、同等运动强度的锻炼条件下,体内醛固酮含量的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锻炼使醛固酮分泌量增加,醛固酮可抑制对Na+的重吸收 B.下午锻炼比早晨锻炼时脱水更严重,故晨练宜进行高强度运动 C.大量出汗后,垂体分泌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 D.运动后适量补充含葡萄糖和电解质的功能性饮料有助于快速恢复体液平衡【考点】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水盐平衡调节.【专题】坐标曲线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D【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解答】解:A、锻炼会导致血钠含量降低,使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A错误;B、早晨比下午锻炼时醛固酮分泌量高于下午的,机体对钠离子吸收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吸水能力增强,脱水不会比下午更严重即下午锻炼比早晨锻炼时脱水更严重,但晨练也不宜进行高强度运动,容易导致水分和无机盐的丢失,破坏内环境的稳态,B错误;C、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C错误;D、运动过程中消耗了能量也丢失了水分和无机盐,运动后适量补充含葡萄糖和电解质的功能性饮料有助于快速恢复体液平衡,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9.如图为动物经历压力或创伤时体内发生的部分生理反应,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CRH为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靶细胞主要是垂体细胞和蓝斑核内神经元 B.皮质醇应直接与下丘脑和垂体质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相关激素的分泌 C.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在调节血糖过程中相抗衡,为应激反应做准备 D.图中的去甲肾上腺素也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点】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D【分析】机体内存在下丘脑﹣垂体﹣腺体轴,甲状腺、性腺和肾上腺皮质都有对应的调节轴来调节,符合该调节轴的激素,即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机制。【解答】解:A、根据图示,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错误;B、皮质醇的分泌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当机体内含量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说明下丘脑和垂体细胞有皮质醇受体,而不是直接与下丘脑和垂体质膜上的受体结合,B错误;C、根据图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都是在蓝斑核内神经元的调节下产生,因此在调节血糖过程中相协同,为应激反应做准备,C错误;D、根据图示,蓝斑核内神经元的调节时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上升,因此图中的去甲肾上腺素也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内分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春季里百花盛开,对于花粉过敏的人来说却是一场灾难,其发病机理及症状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有花粉就能激活花粉过敏患者的a细胞 B.b细胞虽然能够产生抗体,但不能识别抗原 C.组胺使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下降,引起组织水肿 D.花粉过敏是由患者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过强导致【考点】免疫失调.【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答案】B【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3)免疫缺陷病:机体免疫功能缺乏或不足所引起的疾病。分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具体有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解答】解:A、花粉和a细胞(B细胞)接触是激活a细胞的第一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细胞a结合是激活细胞a的第二个信号,A错误;B、b细胞是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但不能识别抗原,B正确;C、组胺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浆中蛋白质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增大,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入到组织液中,引起局部组织水肿,C错误;D、过敏反应针对的是外来花粉,属于患者的免疫防御功能过强,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类型,掌握过敏反应的原理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考点卡片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知识点的认识】(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和特点:以电信号形式(也叫神经冲动)传导。双向传导(刺激神经纤维中段时,可向两侧传导。(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它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突触的工作原理: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起电位变化,兴奋即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是单向传递,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5)在突触结构中,信号形式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完成转换。【命题方向】如图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②从轴突末梢释放依赖于①的流动性B.②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需要消耗ATPC.③一般指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D.②与④结合后,会导致③的膜电位发生改变分析: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解答:A、②是神经递质,其从轴突末梢释放到突触间隙是通过胞吐方式实现的,依赖于①突触前膜的流动性,A正确;B、②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不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B错误;C、③表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一般指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C正确;D、④表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②神经递质与④结合后,会导致③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掌握突触的结构和兴奋的传递过程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思路点拨】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人脑的其他功能【知识点的认识】1.类的记忆分为四个阶段,即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前两个阶段相当于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后两个阶段相当于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出的建立有关。2.情绪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情绪是人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可以减少和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抑郁,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以自我调适;当抑郁持续下去而得不到缓解时,就可能形成抑郁症。【命题方向】下列有关人脑的高级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大脑有语言、学习和记忆、情绪的功能②抑郁症患者往往是突触间隙中的5﹣羟色胺的浓度过高造成的③患者若H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清文字④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建立有关A.②④B.①④C.①②D.①②③④分析: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级中枢,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②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④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解答:①大脑有语言、学习和记忆、情绪的功能,①正确;②抑郁症患者往往是突触间隙中的5﹣羟色胺的浓度过少造成的,②错误;③患者若V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见文字,③错误;④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建立有关,④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人脑的高级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题思路点拨】掌握人脑其他功能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3.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知识点的认识】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及各激素的生理作用?分泌部位激素名称化学本质作用部位主要生理作用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多肽垂体调控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调控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调控垂体合成和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垂体生长激素蛋白质全身调节生长和发育,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进甲状腺的生长,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性腺促进性腺的生长和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多肽肾上腺皮质促进肾上腺皮质的生长和发育,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氨基酸衍生物全身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肾上腺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氨基酸衍生物肝脏等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毛细血管收缩;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糖原的合成肾上腺皮质醛固酮、皮质醇类固醇肾脏调节水盐代谢和有机物代谢胰岛胰岛B细胞胰岛素蛋白质全身加速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多肽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升高血糖含量睾丸雄激素类固醇全身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和雄性第二性征的出现卵巢雌激素全身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生成和雌性第二性征的出现孕激素卵巢、乳腺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的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命题方向】下列关于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腺不仅能分泌多种消化酶,还能分泌多种激素B.下丘脑能分泌多种激素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释放相应的激素C.垂体分泌的激素调节相应的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不能调节生长发育D.内分泌腺分泌的一些激素如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最后以胞吐的形式从细胞中分泌出来分析:内分泌系统由相对独立的内分泌腺以及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共同构成。有的内分泌细胞聚集在一起成为内分泌腺体,如垂体、甲状腺;有的分散在一些器官、组织内,如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下丘脑中的某些神经细胞,也具有内分泌功能。解答:A、胰腺既有内分泌腺也有外分泌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其中的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分别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A正确;B、下丘脑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释放相应的促激素,B正确;C、垂体分泌的激素既可以调节相应的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也可以直接调节生长发育如生长激素,C错误;D、内分泌腺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从细胞中分泌出来,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分泌系统相关知识的了解,要求学生掌握胰腺、下丘脑以及垂体分泌的激素及其作用过程,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解题思路点拨】内分泌系统由相对独立的内分泌腺以及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共同构成。有的内分泌细胞聚集在一起成为内分泌腺体,如垂体、甲状腺;有的分散在一些器官、组织内,如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下丘脑中的某些神经细胞,也具有内分泌功能。4.血糖平衡调节【知识点的认识】1、血糖的来源主要有哪几个方面?①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是血糖的主要来源;②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是空腹时血糖的主要来源③非糖物质可以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补充血糖。2、血糖的去向主要有哪几个方面?①随血液流经各组织时,被组织细胞摄取,氧化分解;②在肝和骨骼肌细胞内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存起来;③脂肪组织和肝可将葡萄糖转变为非糖物质,如甘油三酯、某些氨基酸等。3、升高血糖的激素有哪些?降低血糖呢?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参与调节血糖浓度,如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它们通过调节有机物的代谢或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血糖浓度。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4、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命题方向】下列关于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糖主要来源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B.血糖的主要去向是细胞内的氧化分解C.血糖大量转化成脂肪,表明摄入的营养过剩D.人体内的胰岛素等多种激素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分析:1、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2、人体血糖的来源:①消化吸收,②肝糖原分解,③非糖物质转化;去路:①氧化分解,②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③转化为非糖物质。解答:A、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其主要来自于人体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A正确;B、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血糖的主要去向是细胞内的氧化分解,B正确;C、血糖大量转化成脂肪,表明摄入的营养过剩,故应注意控制糖分的摄入,C正确;D、胰岛素是机体中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并区分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这两种调节血糖的激素的作用机制,属于中档题。【解题思路点拨】血糖平衡调节:1、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0.8g/L:低血糖症;高于1.2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2、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5.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体温调节【知识点的认识】(1)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是人体散热和产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2)人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方式有生理性调节(如排汗、血管的收缩)和行为性调节(如使用空调、增减衣物),生理性调节为基本的调节方式。(3)温度感受器分为冷觉感受器和热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下丘脑中也有少量分布。(4)人体体温调节机制:【命题方向】2023年的春季,全国甲流大爆发。甲型流感病毒为常见的流感病毒,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发高烧时,可通过减少衣服来增加热量散失C.发高烧时,体温持续保持39℃是因为产热大于散热D.体温调节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节下进行的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A、下丘脑是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A正确;B、发烧时,要增加散热,可以通过减少衣物和冷敷额头等办法来物理降温,B正确;C、发高烧时,体温持续保持39℃,说明此时产热和散热趋于平衡,如果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会继续上升,C错误。D、由分析可知,人体体温调节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作用完成的,D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体温调节的基础知识。【解题思路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体温调节的基础知识。6.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水盐平衡调节【知识点的认识】当人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刺激。这个刺激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另一方面促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了尿量的排出,保留了体内的水分,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相反,当人饮水过多或盐分丢失过多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时,对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少,也就减少了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肾排出的水分就会增加,这样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就恢复正常。另外,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相反,当血钠含量升高时,则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其结果也是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命题方向】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固醇类激素,在水盐平衡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醛固酮的分泌主要通过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实现,调节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经肾上腺皮质分泌后,醛固酮通过运输至全身,但只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原因是。(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肾上腺皮质瘤或肾上腺皮质异常增生造成的,患者表现为醛固酮分泌量增加。相比于健康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体内的肾素分泌量会上(填“增加”或“减少”),原因是。(3)螺内酯是最为常用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治疗药物,其结构与醛固酮相似,治疗机理可能是。分析:激素是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由特殊的内分泌腺生产出来以后进入到体液当中,运输到远处身体的器官,作用在特殊的靶细胞,这样引起身体各种各样的反应,帮助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解答:(1)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固醇类激素,属于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至全身,由于其特异性受体只存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内,因此只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2)醛固酮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增加,进而导致体液量增加,引起球旁细胞分泌肾素减少。(3)螺内酯的结构与醛固酮相似,因此其治疗机理可能是与醛固酮竞争受体,从而减弱或抑制醛固酮的作用。故答案为:(1)体液只有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有醛固酮结合的特异性受体(2)减少醛固酮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增加,进而导致体液量增加,引起肾素分泌减少(3)与醛固酮竞争受体点评:本题考查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题思路点拨】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分泌场所、靶器官、生理作用?(1)合成部位: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2)释放部位:垂体后叶。(3)靶器官:肾小管和集合管。(4)作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7.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特异性免疫的类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类型:抗原→进入人体→(2)体液免疫过程:(3)细胞免疫过程:(4)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没有进入细胞的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靶细胞)作用方式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①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②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效应细胞效应B细胞效应T细胞关系若细胞免疫不存在,体液免疫也将丧失.另外,对外来病原体进行免疫的时候并不是单一的起作用,而是两者结合起来起作用,只不过在起作用的时候分主次关系罢了.8.免疫失调【知识点的认识】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可引起疾病,如免疫功能过强时,会引起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免疫功能过低时会引起免疫缺陷病.(1)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3)免疫缺陷病:机体免疫功能缺乏或不足所引起的疾病.分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具体有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等.【命题方向】题型一:免疫缺陷病类型的判断典例1:(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称为溶血性贫血;(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亦可导致严重发病;(3)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它们依次属于()①过敏反应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A.②③①B.①③②C.①②③D.③①②分析:根据题干分析,(1)中的抗体可以作用于正常红细胞,故属于自身免疫病;(2)中该儿童不能接触病原体,说明有免疫缺陷病;(3)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腹泻,故属于过敏反应.解答:由题意可知,(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属于②自身免疫病,即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反应过强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把自己的组织当作外来的成分处理;(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亦可导致严重发病属于③免疫缺陷,即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而致;(3)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属于①过敏反应,即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免疫失调症,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的成因,属于中档题.题型二:过敏反应典例2: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分析:过敏反应:(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3)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解答:A、过敏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抗体,说明该过程有淋巴细胞参与,A错误;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异常反应,B错误;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该细胞最终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C正确;D、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系统的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识记过敏反应的概念及作用机理.【解题方法点拨】过敏反应:(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3)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9.免疫学的应用【知识点的认识】1、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①免疫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实验室设备采购及安装合同
- 2024年度专业月嫂服务保障合同范本3篇
- 经营租赁合同
- 供热供冷服务合同
- 矿山开采承包合同
- 传真件合同纠纷的举证责任
- 工程分包合同中的劳务3篇
- 工程项目的承包合同3篇
- 借款合同简单的借款合同3篇
- 工程项目劳动合同模板3篇
- 数据库课程设计-教材购销管理系统
- 动机式访谈法:改变从激发内心开始
- 旁站记录新表(脚手架拆除)
- Web前端框架应用之微商城项目教学介绍课件
- 如何降低住院病人压疮的发生率PDCA-任亮亮
- 教育学 (202220232)学习通超星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单位红头文件模板(各类通知、任命通知公函红头文件)
- 精神压力分析系统心率变异分析系统-健康管理师团队课件
- 正说藏传佛教课件
- 物业承接查验移交资料清单
- 2022年联勤保障部队招考专业技能岗位文职人员(332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