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多选题):遗传的基本规律(10题)一.多选题(共10小题)(多选)1.科学家发现安农S﹣1温敏不育系突变体水稻在温度高于26℃时表现为花粉败育,将野生型与安农S﹣1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后代中野生型:花粉败育=3:1。科研工作者用γ射线处理安农S﹣1种子,筛选获得了两个在32℃及以上表现为花粉败育的隐性突变体t1和t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安农S﹣1的花粉败育为隐性性状,与野生型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野生型与安农S﹣1杂交产生的F1自交,产生的F2可能全为野生型 C.偶遇低温天气时,突变体t1和t2比安农S﹣1更有利于制备杂交种子 D.探究t1和t2是否为同一基因的突变体,应在32℃以下将t1和t2杂交并统计F1的花粉育性情况(多选)2.某种植物叶片规则齿形和不规则齿形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B/b和D/d控制。将规则齿形叶与不规则齿形叶植株杂交,F1均为规则齿形叶,F1自交后,F2表型及比例为规则齿形叶:不规则齿形叶=15:1。现有甲、乙、丙植株(基因型分别为BbDD、bbDD、bbdd),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对下列杂交实验相关结果的推测,正确的是()A.甲、丙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规则齿形叶:不规则齿形叶=8:1 B.乙、丙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规则齿形叶:不规则齿形叶=2:1 C.甲、丙杂交,得到的F1与丙杂交,F2规则齿形叶:不规则齿形叶=5:3 D.乙、丙杂交,得到的F1与丙杂交,F2规则齿形叶:不规则齿形叶=1:1(多选)3.如图所示,某种植物的花色(白色、蓝色、紫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和R、r)控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d和R、r两对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该种植物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都是纯合子 C.植株DdRr自交,后代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 D.植株DdRr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色:蓝色:白色=9:3:4(多选)4.某突变型水稻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全为野生型,F1自交,F2中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为61:3,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突变性状是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B.将F1与野生型亲本进行回交则后代均为野生型 C.F2野生型植株中纯合子占 D.F2突变型个体随机交配后代中突变型占(多选)5.水貂毛色有深褐色、银蓝色、灰蓝色和白色四种,控制银蓝色的基因为B,控制灰蓝色的基因为D。现有三种毛皮颜色的纯合个体,深褐色雌貂、银蓝色雄貂和灰蓝色雌貂,设计实验如下:实验一:将深褐色个体与银蓝色个体杂交,F1均为深褐色,F1相互交配,F2深褐色29、银蓝色10。实验二:将银蓝色个体与灰蓝色个体杂交,F1均为深褐色,F1相互交配,F2深褐色140、银蓝色49、灰蓝色48、白色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貂毛色由两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实验一亲本的基因型是BBDD、BBdd或BBXDXD、BBXdY C.若控制水貂毛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实验二F2中的深褐色与白色交配,F3表型及比例为深褐色:银蓝色:灰蓝色:白色=1:1:1:1 D.若B、b和D、d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后代也可能出现深褐色、银蓝色、灰蓝色、白色四种表型(多选)6.某两性花植物的花色受M/m和N/n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控制花色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现有纯合的甲、乙、丙三棵植株,其中甲开紫花、乙开白花、丙开红花,三棵植株进行杂交的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组合亲本F1F1自交得F2一甲×乙紫花紫花:红花:白花=12:3:1二乙×丙红花红花:白花=3:1A.有色物质Ⅰ为紫色,有色物质Ⅱ为红色 B.甲的基因型为MMNN,乙为mmnn,丙为mmNN C.组合—F2紫花植物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D.组合二F2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白花植株所占比例为(多选)7.印记基因是指仅一方亲本来源的同源基因表达,而来自另一亲本的则不表达的基因。小鼠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的来源及表型如表所示,A+对A﹣为显性。已知,A+基因中的印记控制区碱基序列(ICR)甲基化后不能与CTCF蛋白结合,此时CTCF蛋白便与A+基因的启动子结合,使基因表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小鼠基因来源小鼠表型雌性小鼠甲母源A+父源A﹣与A+基因纯合子表型相同雄性小鼠乙母源A﹣父源A+与A﹣基因纯合子表型相同A.CTCF蛋白直接参与了A+基因的翻译过程 B.形成卵细胞时A+基因中ICR会发生去甲基化现象 C.小鼠甲、乙交配得到F1,F1中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小鼠占 D.基因印记导致的遗传现象属于表观遗传,A+和A﹣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多选)8.在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中,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均为AA,无A基因的植株表现为矮化植株且矮化程度与a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现有矮化突变体甲、乙两株,相关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与野生型植株相比甲、乙突变体植株的变化,均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 B.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甲、乙突变体植株一个细胞中最多都有4个a基因 C.若各类型配子和植株均能成活,则乙突变体植株自交后代中存在三种矮化植株 D.甲、乙植株的变异类型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多选)9.某XY型性别决定的植物,花色的遗传受A/a、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当紫色素产生时,会掩盖红色素的颜色,使花朵呈现紫色,具体颜色与基因的关系如图所示。现用两株紫色花朵的个体进行杂交,F1中雌性个体表型及比例为紫花:红花=3:1,雄性个体中紫花:红花:白花=6: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a与B/b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B/b位于X染色体上 C.子代植株的基因型共9种 D.子代个体中,纯合紫花雌性个体和纯合紫花雄性个体所占比例相同(多选)10.某种鼠的毛色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都是完全显性且具有相互作用,不考虑染色体片段交换和致死等其它特殊遗传现象。现将两种不同的灰毛鼠相互交配,F1代全是黑毛鼠,若让F1中的黑毛鼠相互交配,F2代中,鼠的毛色比例可能是()A.黑:灰=1:1 B.黑:灰=13:3 C.黑:灰=9:7 D.黑:灰:白=9:6:1
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多选题):遗传的基本规律(10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多选题(共10小题)(多选)1.科学家发现安农S﹣1温敏不育系突变体水稻在温度高于26℃时表现为花粉败育,将野生型与安农S﹣1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后代中野生型:花粉败育=3:1。科研工作者用γ射线处理安农S﹣1种子,筛选获得了两个在32℃及以上表现为花粉败育的隐性突变体t1和t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安农S﹣1的花粉败育为隐性性状,与野生型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野生型与安农S﹣1杂交产生的F1自交,产生的F2可能全为野生型 C.偶遇低温天气时,突变体t1和t2比安农S﹣1更有利于制备杂交种子 D.探究t1和t2是否为同一基因的突变体,应在32℃以下将t1和t2杂交并统计F1的花粉育性情况【考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专题】正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答案】AB【分析】杂交育种:(1)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2)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自交。(3)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4)优缺点:方法简单,可预见性强,但周期长。【解答】解:A、由野生型与安农S﹣1杂交的F1自交后代中野生型:雄性不育=3:1可知,安农S﹣1的花粉败育为隐性性状,与野生型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正确;B、将野生型与安农S﹣1杂交产生的F1自交产生的后代培养在26℃以下时,由于安农S﹣1温敏不育系突变体水稻在温度高于26℃时才表现为花粉败育,在26℃以下时F2全为野生型,B正确;C、突变体t1和t2的不育起点温度更高,偶遇低温天气时,容易由雄性不育转变为雄性可育,从而能够自交,降低了杂交种子的比例,可见,该状态下不利于制备杂交种子,C错误;D、应在低于32℃时将突变体t1和t2杂交,在温度高于32℃时检测F1育性,才能探究出t1和t2是否为同一基因突变引起的雄性不育,D错误。故选:AB。【点评】本题考查杂交育种和基因分离定律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内在联系综合运用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多选)2.某种植物叶片规则齿形和不规则齿形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B/b和D/d控制。将规则齿形叶与不规则齿形叶植株杂交,F1均为规则齿形叶,F1自交后,F2表型及比例为规则齿形叶:不规则齿形叶=15:1。现有甲、乙、丙植株(基因型分别为BbDD、bbDD、bbdd),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对下列杂交实验相关结果的推测,正确的是()A.甲、丙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规则齿形叶:不规则齿形叶=8:1 B.乙、丙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规则齿形叶:不规则齿形叶=2:1 C.甲、丙杂交,得到的F1与丙杂交,F2规则齿形叶:不规则齿形叶=5:3 D.乙、丙杂交,得到的F1与丙杂交,F2规则齿形叶:不规则齿形叶=1:1【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专题】正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答案】CD【分析】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将规则齿形叶与不规则齿形叶植株杂交,F1均为规则齿形叶,F1自交后,F2表型及比例为规则齿形叶:不规则齿形叶=15:1,可知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解答】解:A、甲(BbDD)和丙(bbdd)杂交,得到的F1(BbDd、bbDd)分别自交,F2规则齿形叶:不规则齿形叶=(×+x):(×+×)=27:5,A错误;B、乙(bbDD)和丙(bbdd)杂交,得到的F1(bbDd)自交,F2规则齿形叶:不规则齿形叶=3:1,B错误;C、甲(BbDD)和丙(bdd)杂交,得到的F1(BbDd、bbDd)与丙(bbdd)杂交,F2规则齿形叶:不规则齿形叶=(x+×):(×+×)=5:3,C正确;D、乙(bbDD)和丙(bbdd)杂交,得到的F1(bbDd)与丙(bbdd)杂交,F2规则齿形叶:不规则齿形叶=1:1,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自由组合定律中的常见比例,并进行相关计算。(多选)3.如图所示,某种植物的花色(白色、蓝色、紫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和R、r)控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d和R、r两对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该种植物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都是纯合子 C.植株DdRr自交,后代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 D.植株DdRr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色:蓝色:白色=9:3:4【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专题】模式图;正推反推并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答案】BC【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基因D能控制酶D的合成,酶D能将白色物质转化为紫色物质1,基因R能控制酶R的合成,酶R能将白色物质转化为紫色物质2,两种紫色物质同时存在时呈现蓝色。所以蓝色的基因型为D_R_,紫色的基因型为D_rr、ddR_,白色的基因型为ddrr。【解答】解:A、D、d和R、r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蓝色植物的基因型为D_R_,蓝色植物中只有基因型为DDRR的植株自交后代才不发生性状分离,紫色植物的基因型为D_rr、ddR_,紫色植物中只有基因型为DDrr和ddRR的植株自交后代才不发生性状分离,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为ddrr,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因此该种植物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都是纯合子,B正确;C、植株DdRr自交,后代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D_rr、ddR_,其基因型有DDrr、Ddrr、ddRr和ddRR,共有4种,C正确;D、植株DdRr自交,后代蓝花植株的基因型为D_R_、紫色植物的基因型为D_rr、ddR_,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为ddrr,因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色:蓝色:白色=6:9:1,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图明确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概率计算,进而结合题干信息对本题做出正确判断,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多选)4.某突变型水稻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全为野生型,F1自交,F2中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为61:3,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突变性状是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B.将F1与野生型亲本进行回交则后代均为野生型 C.F2野生型植株中纯合子占 D.F2突变型个体随机交配后代中突变型占【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专题】正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答案】BC【分析】F2中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为61:3,突变体占=××,三对基因中有一对显性,其他两对隐性即为突变体,其余均为野生型【解答】解:A、F2中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为61:3,分离比之和等于64,说明该突变性状是由独立遗传的三对等位基因控制的,A错误;B、F2中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为61:3,突变体占=××,三对基因中有一对显性,其他两对隐性即为突变体,其余均为野生型,所以将F1与野生型亲本进行回交则后代均为野生型,B正确;C、突变体占=××,三对基因中有一对显性,其他两对隐性即为突变体,其余均为野生型,故野生型植株中纯合子基因型有7种,F2野生型植株中纯合子占,C正确;D、F2突变型个体随机交配即两对隐性基因,与一对杂合基因随机交配,后代中带有显性基因的占,所以后代中突变型占,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多选)5.水貂毛色有深褐色、银蓝色、灰蓝色和白色四种,控制银蓝色的基因为B,控制灰蓝色的基因为D。现有三种毛皮颜色的纯合个体,深褐色雌貂、银蓝色雄貂和灰蓝色雌貂,设计实验如下:实验一:将深褐色个体与银蓝色个体杂交,F1均为深褐色,F1相互交配,F2深褐色29、银蓝色10。实验二:将银蓝色个体与灰蓝色个体杂交,F1均为深褐色,F1相互交配,F2深褐色140、银蓝色49、灰蓝色48、白色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貂毛色由两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实验一亲本的基因型是BBDD、BBdd或BBXDXD、BBXdY C.若控制水貂毛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实验二F2中的深褐色与白色交配,F3表型及比例为深褐色:银蓝色:灰蓝色:白色=1:1:1:1 D.若B、b和D、d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后代也可能出现深褐色、银蓝色、灰蓝色、白色四种表型【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专题】信息转化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答案】ABD【分析】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解答】解:A、实验二中F1均为深褐色,F2表型及比例=9:3:3:1,可推测毛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两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A正确;B、实验一亲本的基因型是BBDD、BBdd或BBXDXD、BBXdY,F1基因型是BBDd或BBXDXd和BBXDY,F2均符合深褐色:银蓝色=3:1,B正确;C、若控制水貂毛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实验二F2中的深褐色9B_D_(1BBDD、2BbDD、2BBDd、4BbDd)个体与白色个体进行交配,后代表型及比例为深褐色:银蓝色:灰蓝色:白色=4:2:2:1,C错误;C、若B、b和D、d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则后代可能出现深褐色、银蓝色、灰蓝色、白色四种表型,D正确。故选:ABD。【点评】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多选)6.某两性花植物的花色受M/m和N/n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控制花色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现有纯合的甲、乙、丙三棵植株,其中甲开紫花、乙开白花、丙开红花,三棵植株进行杂交的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组合亲本F1F1自交得F2一甲×乙紫花紫花:红花:白花=12:3:1二乙×丙红花红花:白花=3:1A.有色物质Ⅰ为紫色,有色物质Ⅱ为红色 B.甲的基因型为MMNN,乙为mmnn,丙为mmNN C.组合—F2紫花植物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D.组合二F2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白花植株所占比例为【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专题】数据表格;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答案】ABD【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解答】解:AB、由图中组合一F2表型比例12:3:1可知,F1紫花基因型为MmNn,组合二比例3:1推测F1红花基因型为mmNn,所以甲为MMNN,乙为mmnn,丙为mmNN,有色物质Ⅰ为紫色,有色物质Ⅱ为红色,A、B正确;C、组合一F2中紫花基因型为M_N_、Mnn,其中纯合子有MMNN、MMnn各一份,所以纯合子所占比例为,C错误;D、组合二F2中红花植株基因型为mmNN、mmNn,其比例为1:2,自交后白花基因型只能是mmnn,后代mmnn所占比例为=,D正确。故选:ABD。【点评】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多选)7.印记基因是指仅一方亲本来源的同源基因表达,而来自另一亲本的则不表达的基因。小鼠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的来源及表型如表所示,A+对A﹣为显性。已知,A+基因中的印记控制区碱基序列(ICR)甲基化后不能与CTCF蛋白结合,此时CTCF蛋白便与A+基因的启动子结合,使基因表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小鼠基因来源小鼠表型雌性小鼠甲母源A+父源A﹣与A+基因纯合子表型相同雄性小鼠乙母源A﹣父源A+与A﹣基因纯合子表型相同A.CTCF蛋白直接参与了A+基因的翻译过程 B.形成卵细胞时A+基因中ICR会发生去甲基化现象 C.小鼠甲、乙交配得到F1,F1中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小鼠占 D.基因印记导致的遗传现象属于表观遗传,A+和A﹣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考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表观遗传.【专题】数据表格;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答案】ABC【分析】表观遗传(1)概念: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2)表观遗传发生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3)影响表观遗传的因素有:DNA的甲基化、染色体组蛋白的甲基化、乙酰化等。【解答】解:A+基因的表达是由印记控制区碱基序列(ICR)甲基化决定的,ICR甲基化后不能与CTCF蛋白结合。CTCF蛋白能与A+基因的启动子结合,使基因发挥作用,可见CTCF蛋白直接参与了A+基因的转录过程,A错误;B、表中母源A+基因能表达,父源A+基因不能表达,说明形成卵细胞时A+基因中ICR会发生甲基化现象,从而不能与CTCF蛋白结合,此时CTCF蛋白便与A+基因的启动子结合,使基因表达,B错误;C、ICR的甲基化能稳定遗传,且A+基因对A﹣基因为显性。若让小鼠甲A+A﹣、乙交配得到F1,其中只有母源A+表达,卵细胞A+占,所以,故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小鼠占,C错误;D、基因印记涉及DNA的甲基化,基因印记导致的遗传现象属于表观遗传,A+与A﹣为等位基因关系,二者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的位置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正确。故选:AB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离定律和表观遗传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多选)8.在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中,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均为AA,无A基因的植株表现为矮化植株且矮化程度与a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现有矮化突变体甲、乙两株,相关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与野生型植株相比甲、乙突变体植株的变化,均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 B.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甲、乙突变体植株一个细胞中最多都有4个a基因 C.若各类型配子和植株均能成活,则乙突变体植株自交后代中存在三种矮化植株 D.甲、乙植株的变异类型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考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及意义;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专题】模式图;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答案】BCD【分析】分析题图:由于图示植物是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而甲、乙是两类矮生突变体,说明a基因是A基因经突变形成,甲发生的是基因突变,而乙还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解答】解:A、甲植株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A错误;B、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甲、乙突变体植株的一个细胞经过DNA复制后,基因会加倍,因此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内均会出现4个a基因,B正确;C、若各类型配子和植株均能成活,则乙突变体植株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为0:aa=1:1,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00、aa0、aaaa,已知无A基因的植株表现为矮化植株且矮化程度与a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因此子代存在三种矮化植株,C正确;D、甲植株的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乙植株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均为可遗传变异,均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故选:BCD。【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区别;掌握基因分离定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多选)9.某XY型性别决定的植物,花色的遗传受A/a、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当紫色素产生时,会掩盖红色素的颜色,使花朵呈现紫色,具体颜色与基因的关系如图所示。现用两株紫色花朵的个体进行杂交,F1中雌性个体表型及比例为紫花:红花=3:1,雄性个体中紫花:红花:白花=6: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a与B/b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B/b位于X染色体上 C.子代植株的基因型共9种 D.子代个体中,纯合紫花雌性个体和纯合紫花雄性个体所占比例相同【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专题】模式图;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答案】AB【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解答】解:AB、杂交后代中,雌性后代紫花:红花=3:1,雄性后代紫花:红花:白花=6:1:1,雌雄比例为1:1,则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紫花雌性:红花雌性:紫花雄性:红花雄性:白花雄性=6:2:6:1:1,表型与性别相关联且为9:3:3:1的变式,推出两对基因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位于性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雄性后代中红花:白花=1:1,可确定B/b位于X染色体上,AB正确;C、亲本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若只考虑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子代植株基因型为AA、Aa、aa共3种,若只考虑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则子代植株基因型为XBXB、XBXb、XBY、XbY共4种,所以子代基因型共12种,C错误;D、只要含有A基因的个体就为紫花,则子代中纯合紫花雌性(AAXBXB)所占比例为×=,纯合紫花雄性(AAXBY和AAXbY)个体所占比例为×=,D错误。故选:A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多选)10.某种鼠的毛色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都是完全显性且具有相互作用,不考虑染色体片段交换和致死等其它特殊遗传现象。现将两种不同的灰毛鼠相互交配,F1代全是黑毛鼠,若让F1中的黑毛鼠相互交配,F2代中,鼠的毛色比例可能是()A.黑:灰=1:1 B.黑:灰=13:3 C.黑:灰=9:7 D.黑:灰:白=9:6:1【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专题】正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答案】ACD【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解答】解:A、若两对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由双亲灰鼠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黑鼠基因型为AaBb,F1雌雄个体分别产生Ab和aB两种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得到AAbb:AaBb:aaBB=1:2:1,因此子代中黑:灰=1:1,A正确;B、13:3中的3的基因组成为A_bb或aaB_,由于F1是黑鼠,双亲的两种不同灰鼠杂交,因此无法得到该结果,B错误;C、具有A和B两种显性基因时表现为黑,其他基因型表现为灰,双亲的基因型为AABB与aabb,或双亲的基因型为AAbb与aaBB杂交,F2中会有A_B_:A_bb:aaB_:aabb=9:3:3:1,其中的A_B_表现为黑,其他表现为灰,C正确;D、具有A和B两种显性基因时表现为黑,aabb表现为白,其他基因型表现为灰,双亲的基因型为AAbb与aaBB杂交,F2中会有A_B_:A_bb:aaB_:aabb=9:3:3:1,因此表现型为黑:灰:白=9:6:1,D正确。故选:AC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考点卡片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知识点的认识】1、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学三大定律之一(1)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3)适用范围: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②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③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4)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分离.(5)作用时间: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6)验证实验:测交实验.2、相关概念(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2)自交:植物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传粉.广义上讲,基因型相同的个体间交配均可称为自交.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3)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来测F1基因型的方法.(4)正交与反交:对于雌雄异体的生物杂交,若甲♀×乙♂为正交,则乙♀×甲♂为反交.(5)常用符号的含义符号PF1F2×⊗♂♀C、D等c、d等含义亲本子一代子二代杂交自交父本(雄配子)母本(雌配子)显性遗传因子隐性遗传因子3、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正确解释某些遗传现象两个有病的双亲生出无病的孩子,即“有中生无”,肯定是显性遗传病;两个无病的双亲生出有病的孩子,即“无中生有”,肯定是隐性遗传病.(2)指导杂交育种①优良性状为显性性状:连续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收获性状不发生分离的植株上的种子,留种推广.②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便可留种推广.③优良性状为杂合子:两个纯合的不同性状个体杂交后代就是杂合子,但每年都要配种.(3)禁止近亲结婚的原理每个人都携带5~6种不同的隐性致病遗传因子.近亲结婚的双方很可能是同一种致病因子的携带者,他们的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法律禁止近亲结婚.4、基因分离定律中几个常见问题的解决(1)确定显隐性方法:①定义法:具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②自交法:具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或一个亲本自交),若后代出现新的性状,则新的性状必为隐性性状.(2)确定基因型(纯合、杂合)的方法①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正推型)亲本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AA×AAAA全为显性AA×AaAA:Aa=1:1全为显性AA×aaAa全为显性Aa×AaAA:Aa:aa=1:2:1显性:隐性=3:1aa×AaAa:aa=1:1显性:隐性=1:1aa×aaaa全为隐性②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逆推型)a、隐性纯合突破方法:若子代出现隐性性状,则基因型一定是aa,其中一个a来自父本,另一个a来自母本.b、后代分离比推断法后代表现型亲本基因型组合亲本表现型全显AA×AA(或Aa或aa)亲本中一定有一个是显性纯合子全隐aa×aa双亲均为隐性纯合子显:隐=1:1Aa×aa亲本一方为显性杂合子,一方为隐性纯合子显:隐=3:1Aa×Aa双亲均为显性杂合子(3)求概率的问题①方法:先算出亲本产生几种配子,求出每种配子产生的概率,再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②实例:如白化病遗传,Aa×Aa,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2Aa:laa,生一个白化病(aa)孩子的概率为1/4.配子法的应用:父方产生A、a配子的概率各是1/2,母方产生A、a配子的概率也各是1/2,因此生一个白化病(aa)孩子的概率为1/2×1/2=1/4.拓展:亲代的基因型在未确定的情况下,如何求其后代某一性状发生的几率?例如: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的双亲也都正常,但双方都有一白化病的兄弟,求他们婚后生白化病孩子的几率是多少?解此题分三步进行:a、首先确定该夫妇的基因型及其几率.由前面分析可推知该夫妇是Aa的几率均为2/3,是AA的几率均为1/3.b、而只有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时,后代才可能患病;c、将该夫妇均为Aa的概率2/3×2/3与该夫妇均为Aa情况下生白化病忠者的概率1/4相乘,即2/3×2/3×1/4=1/9,因此该夫妇后代中出现白化病患者的概率是1/9.(4)遗传系谱图的解读(5)杂合子自交问题:杂合子连续自交n次后,第n代的情况如下表:Fn杂合子纯合子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显性性状个体隐性性状个体所占比例1/2n1﹣1/2n1/2﹣1/2n+11/2﹣1/2n+11/2+1/2n+11/2﹣1/2n+1(6)理论值与实际值的问题【命题方向】题型一:概率计算典例1:(2014•郑州一模)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是显性,让杂合的红果番茄自交得F1,淘汰F1中的黄果番茄,利用F1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其后代RR、Rr、rr三种基因的比例分别是()A.1:2:1B.4:4:1C.3:2:1D.9:3:1分析:杂合的红果番茄(Rr)自交得F1,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rr=1:2:1,淘汰F1中的黄果番茄(rr),则剩余红果番茄中:RR占、Rr占.解答:利用F1中的红果番茄自交,RR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而Rr自交发生性状分离,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rr,即RR、Rr、rr三种基因所占比例分别是+×=、×=、×=,所有RR、Rr、rr三种基因之比为3:2: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和计算能力.题型二:自由交配相关计算典例2:(2014•烟台一模)老鼠的皮毛黄色(A)对灰色(a)呈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有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如果黄鼠与黄鼠(第一代)交配得到第二代,第二代老鼠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那么在第三代中黄鼠的比例是()A.B.C.D.1分析:老鼠的皮毛黄色(A)对灰色(a)呈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因此黄鼠的基因型为Aa.据此答题.解答:由以上分析可知黄鼠的基因型均为Aa,因此黄鼠与黄鼠交配,即Aa×Aa,由于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因此第二代中Aa占、aa占,其中A的基因频率为,a的基因频率为,第二代老鼠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根据遗传平衡定律,第三代中AA的频率为、Aa的频率为=、aa的频率为,由于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因此在第三代中黄鼠的比例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结合题干信息“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准确判断黄鼠的基因型;再扣住“自由交配”一词,利用基因频率进行计算.【命题方法点拨】1、分离规律的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正推类和逆推类亲代遗传因子组成、亲代性状后代遗传因子组成、性状表现及比例逆推类问题(1)正推类问题:若亲代中有显性纯合子(BB)→则子代一定为显性性状(B_);若亲代中有隐性纯合子(bb)→则子代一定含有b遗传因子.(2)逆推类问题: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显:1隐→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Bb),即Bb×Bb→3B_:1bb;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显:1隐→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Bb×bb→1Bb:1bb;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BB×BB或BB×Bb或BB×bb;若后代只有隐性性状→则双亲全为隐性纯合子,即bb×bb.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不同: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相对性状n对相对性状相对性状的对数1对2对n对等位基因及位置1对等位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2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n对等位基因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F1的配子2种,比例相等4种,比例相等2n种,比例相等F2的表现型及比例2种,3:14种,9:3:3:12n种,(3:1)nF2的基因型及比例3种,1:2:19种,(1:2:1)23n种,(1:2:1)n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2种,比例相等4种,比例相等2n种,比例相等遗传实质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减数分裂时,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进而进入同一配子中实践应用纯种鉴定及杂种自交纯合将优良性状重组在一起联系在遗传中,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同时起作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既有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又有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知识点的认识】一、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及实质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2、实质(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适用条件:(1)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2)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3)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4、细胞学基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5、应用:(l)指导杂交育种,把优良性状重组在一起.(2)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沦依据.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提出问题﹣﹣纯合亲本的杂交实验和F1的自交实验(1)发现者:孟德尔.(2)图解:2、作出假设﹣﹣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两对相对性状(黄与绿,圆与皱)由两对遗传因子(Y与y,R与r)控制.(2)两对相对性状都符合分离定律的比,即3:1,黄:绿=3:1,圆:皱=3:1.(3)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4)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YR:Yr:yR:yr=1:1:1:1.(5)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6)F2的表现型有4种,其中两种亲本类型(黄圆和绿皱),两种新组合类型(黄皱与绿圆).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7)F2的基因型有16种组合方式,有9种基因型.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2)预测过程:(3)实验结果:正、反交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说明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正确的.三、自由组合类遗传中的特例分析9:3:3:1的变形:1、9:3:3:1是独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时出现的表现型比例,题干中如果出现附加条件,则可能出现9:3:4、9:6:1、15:1、9:7等一系列的特殊分离比.2、特殊条件下的比例关系总结如下:条件种类和分离比相当于孟德尔的分离比显性基因的作用可累加5种,1:4:6:4:1按基因型中显性基因个数累加正常的完全显性4种,9:3:3:1正常比例只要A(或B)存在就表现为同一种,其余正常为同一种,其余正常表现3种,12:3:1(9:3):3:1单独存在A或B时表现同一种,其余正常表现3种,9:6:19:(3:3):1aa(或bb)存在时表现为同一种,其余正常表现3种,9:3:49:3:(3:1)A_bb(或aaB_)的个体表现为一种,其余都是另一种2种,13:3(9:3:1):3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同一种,其余为另一种2种,9:79:(3:3:1)只要存在显性基因就表现为同一种2种,15:1(9:3:3):1注:利用“合并同类项”巧解特殊分离比(1)看后代可能的配子组合,若组合方式是16种,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写出正常的分离比9:3:3:1.(3)对照题中所给信息进行归类,若后代分离比为9:7,则为9:(3:3:1),即7是后三种合并的结果;若后代分离比为9:6:1,则为9:(3:3):1;若后代分离比为15:1则为(9:3:3):1等.四、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不同: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相对性状n对相对性状相对性状的对数1对2对n对等位基因及位置1对等位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2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n对等位基因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F1的配子2种,比例相等4种,比例相等2n种,比例相等F2的表现型及比例2种,3:14种,9:3:3:12n种,(3:1)nF2的基因型及比例3种,1:2:19种,(1:2:1)23n种,(1:2:1)n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2种,比例相等4种,比例相等2n种,比例相等遗传实质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减数分裂时,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进而进入同一配子中实践应用纯种鉴定及杂种自交纯合将优良性状重组在一起联系在遗传中,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同时起作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既有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又有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命题方向】题型一:F2表现型比例分析典例1:(2015•宁都县一模)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让显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F1,再让F1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3.如果让F1自交,则下列表现型比例中,F2代不可能出现的是()A.13:3B.9:4:3C.9:7D.15:1分析: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生物性状时,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分析:(1)12:3:1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2)9:6:1即9A_B_:(3A_bb+3aaB_):1aabb(3)9:3:4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4)13:3即(9A_B_+3A_bb+1aabb):3aaB_或(9A_B_+3aaB_+1aabb):3A_bb(5)15:1即(9A_B_+3A_bb+3aaB_):1aabb(6)9:7即9A_B_:(3A_bb+3aaB_+1aabb)解答:根据题意分析:显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F1,再让F1测交,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3,有三种可能:(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或(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因此,让F1自交,F2代可能出现的是15:1即(9A_B_+3A_bb+3aaB_):1aabb;9:7即9A_B_:(3A_bb+3aaB_+1aabb);13:3即(9A_B_+3A_bb+1aabb):3aaB_或(9A_B_+3aaB_+1aabb):3A_bb共三种情况.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运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型二: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典例2:(2014•顺义区一模)如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B.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C.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D.正常情况下,甲植株中基因A与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解答:A、甲(AaBb)×乙(aabb),属于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1:1:1,A正确;B、甲(AaBb)×丙(AAbb),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且比例为1:1:1:1,B正确;C、丁(Aabb)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且比例为1:2:1,C正确;D、A与a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细胞中基因及染色体位置关系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根据题图判断各生物的基因型,其次再采用逐对分析法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题型三:概率的综合计算典例3:(2014•山东模拟)某种鹦鹉羽毛颜色有4种表现型:红色、黄色、绿色和白色,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分别用Aa、Bb表示),且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将绿色鹦鹉和纯合黄色鹦鹉杂交,F1代有两种表现型,黄色鹦鹉占50%,红色鹦鹉占50%;选取F1中的红色鹦鹉进行互交,其后代中有上述4种表现型,这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3﹕2﹕1,则F1的亲本基因型组合是()A.aaBB×AAbbB.aaBb×AAbbC.AABb×aabbD.AaBb×Aabb分析:本题是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性状分离比偏离现象的应用考查,梳理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回忆回忆子二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进行推理判断.解答:由题意可知,控制鹦鹉羽毛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又知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且F1中的红色鹦鹉进行互交配,后代的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3﹕2﹕1,因此可以猜想,后代的受精卵的基因组成理论上应该是A_B_:aaB_:A_bb:aabb=9:3:3:1,其中A_BB和aaBB个体致死,导致出现了6﹕3﹕2﹕1,所以F1中的红色鹦鹉的基因型为AaBb.又由题意知,将绿色鹦鹉和纯合黄色鹦鹉杂交,F1代有两种表现型,黄色鹦鹉占50%,红色鹦鹉占50%,因此亲本的基因型绿色鹦鹉的基因型为aaBb,纯合黄色鹦鹉的基因型为AAbb.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显性纯合致死对于子二代性状分离比的影响,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进行合理的推理判断是解题的关键.其他经典试题见菁优网题库.【解题方法点拨】1、F2共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其中双显(黄圆):一显一隐(黄皱):一隐一显(绿圆):双隐(绿皱)=9:3:3:1.F2中纯合子4种,即YYRR、YYrr、yyRR、yyrr,各占总数的1/16;只有一对基因杂合的杂合子4种,即YyRR、Yyrr、YYRr、VyRr,各占总数的2/16;两对基因都杂合的杂合子1种,即YyRr,占总数的4/16.2、F2中双亲类型(Y_R_十yyrr)占10/16.重组类型占6/16(3/16Y_rr+3/16yyR_).3、减数分裂时发生自由组合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而不是所有的非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4、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3.伴性遗传【知识点的认识】1.伴性遗传概念: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联系。2.性别决定方式:(1)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是决定性别的,如色盲基因)①XY型:XX为雌性,XY雄性,如哺乳动物、果蝇、大多雌雄异株植物。②ZW型:ZZ为雄性,ZW雌性,如鸟类(鸡鸭鹅)、蛾类、蝶类。【注意】①雌雄异体的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性染色体是指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如X染色体和Y染色体、Z染色体和W染色体);常染色体是指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②并非所有生物都有性染色体,只有雌雄异体(雌雄异株)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例如:酵母菌,豌豆,玉米,水稻均没有性染色体。(2)染色体数目决定性别:如蜜蜂中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工蜂和蜂王均为雌性,由受精卵发育而来。(3)其他因素决定性别:如温度等。3.X、Y染色体结构比较①I区段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I区段的基因在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都存在;②Ⅱ﹣1区段的基因只在Y染色体,因此属于伴Y遗传。③Ⅱ﹣2区段的基因只在X染色体,因此属于伴X遗传。④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控制的遗传具有性别差异。【命题方向】下列与伴性遗传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关系B.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C.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往往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双亲分析: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特征:①人群中男性患者远比女性患者多;②双亲无病时,儿子可能发病,女儿则不会发病;儿子如果发病,母亲肯定是个携带者,女儿也有一半的可能性为携带者;③如果女性是一患者,其父亲一定也是患者,母亲一定是携带者。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遗传特征:①人群中男性患者远比女性患者少;②患者的双亲中必有一名是该病患者;③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都为患者,儿子全部正常;④系谱中常可看到连续传递现象,这点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致。解答:解:A、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的形成不一定都有一定的关系,但其遗传都和性别相关联,A错误;B、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特点,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B正确;C、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具有代代相传的特点,往往女性患者多于男性,C正确;D、女性的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双亲,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解题方法点拨】与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基因在染色体上,并随着染色体传递。4.表观遗传【知识点的认识】(1)表观遗传: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2)表观遗传发生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3)影响表观遗传的因素有:DNA的甲基化、染色体组蛋白的甲基化、乙酰化等。【命题方向】同卵双胞胎虽然具有相同的基因组成,但行为习惯等却有细微的差别,这种现象的出现和表观遗传有关,下列关于表观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遗传定律能够解释表观遗传现象B.DNA的甲基化、组蛋白甲基化或乙能化等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C.基因部分骇基发生甲基化修饰引起的表型改变不一定会遗传给后代D.表观遗传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都属于可遗传变异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解答:A、表观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故用孟德尔遗传规律不能解释表观遗传现象,A错误;B、DNA的甲基化、组蛋白甲基化或乙酰化等修饰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性状发生改变,B正确;C、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DNA甲基化修饰可能会遗传给子代,发生在体细胞中的DNA甲基化修饰不一定遗传给子代,C正确;D、表观遗传和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都是可遗传变异,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表观遗传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解题思路点拨】DNA甲基化为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5.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及意义【知识点的认识】1、生物变异的概念:生物的变异是指生物亲、子代间或子代各个体间存在性状差异的现象.2、生物变异的类型(1)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2)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3、基因突变(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2)诱发因素可分为:①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②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③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没有以上因素的影响,细胞也会发生基因突变,只是发生频率比较低,这些因素只是提高了突变频率而已.(3)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4)基因突变的特点:a、普遍性;b、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c、低频性d、多数有害性e、不定向性(5)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6)结果:产生了该基因的等位基因,即新基因.【命题方向】题型一: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典例1:(2014•蓟县一模)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①表现出亲代所没有的表现型叫突变②所有的突变都是显性的,有害的③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者共同特点就是三者都能产生新的基因④突变能人为地诱发产生⑤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重要区别是基因突变在光镜下看不到变化⑥DNA分子结构改变都能引起基因突变⑦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⑧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⑨基因突变有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之分.A.③④⑤⑦⑧⑨B.④⑤⑦⑧⑨C.④⑤⑥⑦⑧⑨D.②④⑤⑦⑧⑨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基因突变在进化中的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始材料,能使生物的性状出现差别,以适应不同的外界环境,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解答:①表现出亲代所没有的表现型叫性状分离或变异,错误;②突变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突变多数有害的,错误;③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者共同特点就是三者都能产生新的基因型,而只有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错误;④突变能人为地诱发产生,从而提高变异的频率,正确;⑤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重要区别是基因突变在光镜下看不到变化,因为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的变异,正确;⑥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所以DNA分子结构改变不一定都能引起基因突变,错误;⑦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而且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正确;⑧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正确;⑨基因突变有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之分,即既可以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也可以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正确.所以正确的有④⑤⑦⑧⑨.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题型二:基因突变的意义典例2:(2014•南京模拟)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和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其原因是()A.能产生新基因B.发生的频率高C.能产生大量有利变异D.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A、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能产生新基因,因而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和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A正确;B、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B错误;C、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多数是有害的,C错误;D、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生物性状,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方法点拨】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比较:项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适用范围生物种类所有生物(包括病毒)均可发生,具有普遍性自然状态下,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细胞核遗传真核生物细胞增殖过程均可发生生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类型可分为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也可分为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自由组合型、交叉互换型染色体结构的改变、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发生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Ⅰ间期减数Ⅰ前期和减数Ⅰ后期细胞分裂期产生结果产生新的基因(产生了它的等位基因)、新的基因型、新的性状.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性状.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会引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茶楼歇业装修补偿合同
- 2025车位乙方租赁合同
- 2025农村合作建房合同书
- 2025广告画面安装合同范本(确定版本)
- 部门经理辞职报告(15篇)
- 2025年3D眼镜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业务员实习总结10篇
- 2025年商业保理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智能卡制作发行机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护士个人原因辞职报告(集合15篇)
- 夫妻房产过户给子女协议书
- 女子水晶乐坊
- 出境竹木草制品公司原辅料采购验收制度
- 2023年临床医学(军队文职)题库(共五套)含答案
- 关于学校学生意外死亡的情况报告
- 2022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
-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小学语文六年级期末模考考试题附参考答案和详细解析
- 山东省菏泽市高职单招2023年综合素质自考测试卷(含答案)
- 中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防治指南
- 强力皮带运行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
- 基于STM32的可遥控智能跟随小车的设计与实现-设计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