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材料题):近现代世界史(10题)一.材料题(共10小题)1.(2024•朝阳区校级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马克思(1818﹣1883年)在研究殖民主义时曾提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日后,一些西方学者通常援引此观点,认为:殖民主义为当地人民带来西式文明,促进其向世界先进地区靠拢。所有对东方“野蛮”、“专制”、“未开化”等描述,无不导致了一个结论:东方需要西方来拯救。——摘编自于志伟《列宁殖民地理论研究》材料二:在印度民族大起义、法国巴黎公社运动等的影响下,马克思在晚年纠正了其对不列颠殖民主义的看法,对殖民主义在印度的历史作用进行了重新分析,深刻批驳了殖民统治在东方国家造成的沉重灾难。——摘编自李包庚、刘云霞《马克思对大不列颠殖民主义的批判及其时代意义》(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马克思与一些西方学者对殖民主义的认识,并分析其认识的视角。(2)据材料二,概括马克思对殖民主义的新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认识变化的原因。2.(2024•江西模拟)拉丁美洲是现代化的“实验室”。在第三世界中,拉美国家是最早开始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国家,阿根廷是重要代表之一。阅读下表,回答问题。材料阿根廷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时间主要大事件1816年7月“拉普拉塔联合省”正式宣布独立。1853年5月制订了以美国宪法为蓝本的宪法,成立了新的联邦共和国。1862年10月米特雷当选为联邦总统,先后平息了两次叛乱,结束了独立后的长期动乱和分裂的局面。19世纪70年代阿根廷现代化进程启动,经济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带来“这种增长的关键因素就是农牧产品的出口”。19世纪90年代小麦、玉米、蓖麻等农作物的出口迅速发展,初级产品出口部门的发展还推动了早期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食品加工工业。20世纪30年代进入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1946﹣1955年先后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国家基本掌握了钢铁、石油、公共交通等关键部门。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随着国内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剧,政府以私有化、美元化、贸易自由化等为基本内容进行全面经济改革。通过了《国家改革法》。——摘编自钱乘旦、韩琦《世界现代化历程•拉美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根廷现代化进程启动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根廷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并指出阻碍阿根廷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3.(2024•湖北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家庭首先是物质性实体,其次是社会性实体。房子和家中的物品是私人生活的物质基础…随着家庭空间的扩大和日益功能化,人们对住宅的态度和感觉开始变得复杂起来。卧室是一种隐蔽和亲密意识发展的标志。当家人和被邀请的客人想聚在一起聊天、弹奏音乐的时候,厅的扩大,就使得这种更加丰富的休闲时光变得可能。书房也作为富人和知识分子寻求阅读与思考的空间出现了。只有最富裕的人,才住在拥有多个专门房间的大宅里。他们的吃饭和睡觉都有专门的家具和饰品。﹣﹣[美]玛格丽特金《欧洲文艺复兴》(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富有之家发生的变化,并说明上述变化反映的社会特征。材料二20世纪初,“革命”观念…冲击了时人对家庭的思考,1904年丁初我就号闺阁中的女子“革命!革命!家庭先革命!”秋瑾不仅提倡“革命当自家庭始”,而且身体力行﹣﹣她随后与丈夫离婚,东渡日本,实际参与政治革命。章太炎观察到:“今信仰国家者”,“惟信仰国家文明”。在“国”的地位急剧上升的时代,爱国心的层级大为提升,而爱一己一家一乡的观念中渐被视为偏私。﹣﹣赵妍杰《为国破家:近代中国家庭革命论反思》(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家庭与20世纪初的中国家庭所呈现出的特征有何不同,并分析中国家庭特征形成的原因。4.(2024•深圳一模)城市的发展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信仰自由,政治环境宽松,是欧洲宗教异端人士的重要避难所,也成为启蒙运动书籍的出版中心。当地的经济环境优越,对艺术的需求空前高涨,吸引了伦勃朗等众多画家来到这里。在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等城镇,随处可见琳琅满目的艺术品集市。市镇居民选购艺术品的目光所及,也从过去比较流行的历史和宗教主题逐渐转向风景、风俗和静物题材。——摘编自朱平《文化传播视角下荷兰艺术商业的影响力及其启示》等材料二18世纪,法国巴黎流行一种特殊的社交形式——沙龙。贵族与富有市民、艺术家与学者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远离宫廷和教会的新的公共空间。19世纪后,随着沙龙主人政治文化影响力的日渐缩小,沙龙日趋衰败。19世纪40年代以后,中产阶层群体日益壮大,一种更开放、更大众的生活方式来到人们身边。1866年,巴黎公共舞会达到1000多个,1870年前后,适应大众阅读与休闲的咖啡馆有2万多家。此外,各种音乐团体、俱乐部、文学阅读室层出不穷。——摘编自汤晓燕《十九世纪巴黎社交生活的演变》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阿姆斯特丹文化艺术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9世纪中后期巴黎社交方式的转变。5.(2024•巩义市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全球化开始以来,跨国贸易的纷争和冲突层出不穷。茶叶贸易在诸多重大事件中串演了关键角色,也是解读世界近代文明史的一条重要线索。中英茶叶贸易始于17世纪,早在1637年已有英国人在广州购买茶叶,但当时从荷兰或印尼购入仍是主流渠道。18世纪,中英茶叶直接贸易迅速发展,贸易规模扩大,到该世纪末英国东印度公司取得了华茶出口贸易垄断权,中英茶叶贸易进入了鸦片战争前的高峰期。饮茶风尚在英国社会上的流行是在十八世纪二十年代以后,茶叶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品逐渐渗透到英国各阶层。而当时的中国仍是茶叶唯一产地,饮茶风尚的流行使得英国对中国茶的需求异常强烈。英国大量进口茶叶,但是并没有合适的商品销售到中国,东印度公司往往需要运输大量的白银来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英国几经探索,在印度发展了影响深远的鸦片生产。——摘编自刘礼堂、陈韬《清代茶叶贸易视野下的中英关系——以贸易博弈为中心的考察》材料二:19世纪后期中国、印度和锡兰茶叶在英国所占份额的变化年份中国印度锡兰合计186696%4%0%100%188561%37%2%100%188657%40%3%100%188747%47%6%100%190310%60%30%100%为了摆脱片面依赖中国茶的局面,英国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印度阿萨姆等地区建起了茶树种植园。自1850年代以后,各种用于茶叶加工的机器相继发明并投入使用,印度、锡兰对采摘后的茶叶加工逐步实现了机械化,成本和价格降低,茶叶质量也大大提高。“各国之例,出口货物,本国向不收税,则成本较轻,以较中国,则价为贱”,但中国政府的茶税率80年代后期高达25%。——以上材料摘编自仲伟民《茶叶与鸦片——19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茶叶贸易迅速发展的历史背景,并分析这一发展对英国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英茶叶贸易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近代中英茶叶贸易的变化中得出的启示。6.(2024•甘肃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一位美国作家写道:“这个大陆原来的主人现在已被白种人像圈牲口一样拘禁起来了。”这指的是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实行的保留地制度。美国政府在保留地内实行带有强迫性和种族压迫色彩的“美国化”政策:印第安人只有在教育、定居生产、宗教改造、风俗变革等方面达到设定标准,才能成为美国公民。然而,印第安人并未发生白人社会所期望的变化。——摘编自李剑鸣《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地制度的形成与作用》材料二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印第安人公民法》,给予所有在美国境内出生的印第安人公民权。对此,《纽约时报》报道:“印第安人得到这样的公民权之后,脸上的笑容一定是苦涩嘲讽的”,因为印第安人认为所谓的公民权只是为了彻底取缔其保留地的一个手段。——摘编自《美国印第安人政策档案》《纽约时报》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试图再次同化印第安人,废除保留地,鼓励他们进入城市,最终仍有约半数印第安人坚持留在保留地。60年代,印第安人发起自由民权运动,美国国会在70年代先后通过法案,允许印第安人有权选择生活方式,并给予保留地自治权,但仍存在一定限制。——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19世纪以来美国境内印第安人面临的困境。(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试论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地制度的演变及原因。7.(2024•广州模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德雷德•斯科特案德雷德•斯科特出生在美国南方的弗吉尼亚州,他生来就是奴隶。1834年由主人将他从蓄奴州密苏里州(蓄奴州)带到伊利诺伊州等禁止奴隶制的自由地区,并娶妻生女。1838年斯科特被主人带回密苏里州。1846年斯科特在一个反对奴隶制律师的帮助下,向密苏里州法院起诉,要求自己和家人的自由,最终败诉。1854年斯科特的律师将此案上诉到最高法院。1857年,美国最高法院作出裁决。首席大法官宣读了判词,并获得多数法官的支持。德雷德•斯科特上诉理由他曾随主人在伊利诺伊州等地区居住过4年,伊利诺伊州的宪法禁止奴隶制。因此在此期间他应是自由人而非奴隶。依密苏里州的法律规定,任何被不正当奴役的奴隶均可为其获得自由而提出诉讼,包括黑人和白人。密苏里州处理自由诉讼的司法实践还表明,此类诉讼奉行“一旦自由,永远自由”的司法准则。联邦最高法院判词黑人(无论自由与否)并不包括在宪法中的“公民”一词中,因而不能享有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和特权。因为殖民地时期以及独立革命时期,美国的公众舆论并不把黑人视为公民。《联邦宪法》通过以后,联邦国会的立法也从未把黑人当做公民对待。国会无权禁止合众国领土的奴隶制,从而剥夺合众国公民的“奴隶财产”。因此,国会通过的一切禁止奴隶制的法律都是违宪的。斯科特不能因为在自由州和没有奴隶制的领地居住过而获得自由。——摘编自张锡盛《德雷德•斯科特案及其背景述论》等(1)案件的处理过程体现了当时美国社会治理的哪些特点?(2)指出该案所反映的19世纪中期美国社会状况,并简析该判决带来的影响。8.(2024•河北模拟)材料托马斯•潘恩(1737﹣1809),英裔美国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潘思幼年失学,先后做过店员、教员、税吏等职业。1774年,因对英王言论不敬,潘思被算去税更之职,随后远赴北美求生。当时,北美独立的先驱们都还沉浸在“北美英国人”的假想中,全无脱离英格兰独立之心。1776年初,潘思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常识》出版。他在书中指出由于个人能力不足,需要政府提供安全和自由的保障,安全是政府的目的和存在的意义;英式政体是君主暴政和贵族暴政的肮脏残余,是达官贵人们用以剥削本国人民的利器,更是宗主国盘剥殖民地的工具。因此,他呼吁建立自由平等的“世界共和国”。“不共和,母宁死”的理想在北美造成了空前的舆论影响。在仅有200万居民的情况下,《常识》的总销量高达50万册。受潘思思想的影响,1776年7月,北美十三州的代表审议并通过了《独立宣言》,北美独立运动正式拉开序幕﹣﹣摘编自《潘思被历史辜负的人》(1)根据材料概括潘恩提出的政治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潘恩的《常识》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9.(2024•新郑市校级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方国家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起源于近代的工业革命。城市化作为一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态,和工业化似乎是一对“孪生子”,它们就像两个车轮承载着人类社会滚滚向前发展。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相继启动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使得重化工业取代纺织等轻工业而成为主导产业,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摘编自周跃辉《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材料二: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有着一系列的局限。一方面,由于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动荡的社会环境,因而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另一方面,近代因素在中国社会的渗透和扩散,在地域空间上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口岸地区与非口岸地区,在近代化形式和发展水平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更进一步讲,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外力强制的移植,必然与中国社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从而走上一条扭曲的道路。——摘编自陈国灿《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历史透视和现实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城市化的原因和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存在的明显不足及其原因。10.(2024•浑南区校级模拟)中国长期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生产国,也是最大的西瓜消费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瓜起源于非洲。924年,契丹军队攻取西州回鹘后,西瓜种子被带回上京进行种植。1143年,南宋使臣洪皓从金国带回了西瓜种子进行试种。元代,西瓜在中国北方已经形成规模化种植,并且成为瓜农创收的重要经济作物。东南的江淮、闽浙地区也开始大范围推广栽培。明代,西瓜栽培技术更加成熟,品种资源也日益丰富,种植面积和规模都显著增加。情代的西瓜生产盛极一时,达到中国传统社会的顶峰。外洋品种的引进也进一步强化了中国西瓜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关于西瓜的栽培技术,农书及许多地方志中都有详细记载。西瓜的生育期较短,又比较适宜进行间作套种,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显著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历代瓜农不断总结和提高栽培技术经验,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西瓜除直接生食之外,人们还把西瓜渍以糖;也可以用西瓜皮做成凉拌小菜;瓜子经过曝晒、炒制能够加工为荐茶佳品。西瓜不只具有食用、药用意义,它还可以被加工成玲珑可爱的工艺品,同中国传统节日风俗实现融合。——摘编自刘启振《西瓜在中国的引种、传播和本土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西瓜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瓜在中国广泛种植的作用。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材料题):近现代世界史(10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材料题(共10小题)1.(2024•朝阳区校级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马克思(1818﹣1883年)在研究殖民主义时曾提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日后,一些西方学者通常援引此观点,认为:殖民主义为当地人民带来西式文明,促进其向世界先进地区靠拢。所有对东方“野蛮”、“专制”、“未开化”等描述,无不导致了一个结论:东方需要西方来拯救。——摘编自于志伟《列宁殖民地理论研究》材料二:在印度民族大起义、法国巴黎公社运动等的影响下,马克思在晚年纠正了其对不列颠殖民主义的看法,对殖民主义在印度的历史作用进行了重新分析,深刻批驳了殖民统治在东方国家造成的沉重灾难。——摘编自李包庚、刘云霞《马克思对大不列颠殖民主义的批判及其时代意义》(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马克思与一些西方学者对殖民主义的认识,并分析其认识的视角。(2)据材料二,概括马克思对殖民主义的新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认识变化的原因。【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殖民扩张、马克思主义,第一问要求学生结合马克思与一些西方学者对殖民主义的认识来分析;第二问结合马克思对殖民主义的新认识分析。【解答】(1)马克思:根据材料“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可知,殖民主义主观上给被殖民地造成了破坏,但客观上促进了被殖民地区的近代化。视角:马克思是以生产力的视角进行分析。西方学者:根据材料“殖民主义为当地人民带来西式文明,促进其向世界先进地区靠拢”可知,殖民主义为东方带来了文明。视角:西方学者是以西方中心论为视角。(2)新认识:根据材料“深刻批驳了殖民统治在东方国家造成的沉重灾难。”可知,马克思纠正了早期关于大不列颠殖民主义的肯定性评价,对殖民主义在印度的历史作用进行了重新分析,深刻批驳了殖民统治在东方国家造成的深重灾难。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认识;根据材料“在印度民族大起义、法国巴黎公社运动等的影响下,马克思在晚年纠正了其对不列颠殖民主义的看法”可知,对资产阶级的失望、对东方文明的关注。故答案为:(1)马克思:殖民主义主观上给被殖民地造成了破坏,但客观上促进了被殖民地区的近代化。视角:生产力的进步。西方学者:殖民主义为东方带来了文明。视角:西方中心。(2)新认识:纠正了早期关于大不列颠殖民主义的肯定性评价,对殖民主义在印度的历史作用进行了重新分析,深刻批驳了殖民统治在东方国家造成的深重灾难。原因: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认识;对资产阶级的失望;对东方文明的关注。【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殖民扩张、马克思主义,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2.(2024•江西模拟)拉丁美洲是现代化的“实验室”。在第三世界中,拉美国家是最早开始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国家,阿根廷是重要代表之一。阅读下表,回答问题。材料阿根廷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时间主要大事件1816年7月“拉普拉塔联合省”正式宣布独立。1853年5月制订了以美国宪法为蓝本的宪法,成立了新的联邦共和国。1862年10月米特雷当选为联邦总统,先后平息了两次叛乱,结束了独立后的长期动乱和分裂的局面。19世纪70年代阿根廷现代化进程启动,经济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带来“这种增长的关键因素就是农牧产品的出口”。19世纪90年代小麦、玉米、蓖麻等农作物的出口迅速发展,初级产品出口部门的发展还推动了早期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食品加工工业。20世纪30年代进入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1946﹣1955年先后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国家基本掌握了钢铁、石油、公共交通等关键部门。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随着国内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剧,政府以私有化、美元化、贸易自由化等为基本内容进行全面经济改革。通过了《国家改革法》。——摘编自钱乘旦、韩琦《世界现代化历程•拉美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根廷现代化进程启动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根廷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并指出阻碍阿根廷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分析】本题考查殖民扩展的后果和影响。第一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阿根廷现代化进程启动的背景;第二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阿根廷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和阻碍阿根廷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解答】(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16年——20世纪70到90年代的阿根廷。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思考。国内方面,据材料“‘拉普拉塔联合省’正式宣布独立。”“制订了以美国宪法为蓝本的宪法,成立了新的联邦共和国。”并结合所学可得出阿根廷取得民族独立;据材料“米特雷当选为联邦总统,先后平息了两次叛乱,结束了独立后的长期动乱和分裂的局面。”可得出结束动乱,实现统一;国际方面,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所学知识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扩展。(2)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16年——20世纪70到90年代的阿根廷。第一小问特点,起步晚,据材料“19世纪70年代”“阿根廷现代化进程启动,经济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可得出起步晚,发展迅速;据材料“阿根廷现代化进程启动”“进入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先后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进行全面经济改革”可得出阶段性特征明显,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自我探索);据材料“小麦、玉米、蓖麻等农作物的出口迅速发展,初级产品出口部门的发展还推动了早期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食品加工工业。”可得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据材料“进入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并结合所学可知注重利用西方科技革命成果;据材料“通过了《国家改革法》”可得出注重立法保障;据材料“先后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国家基本掌握了钢铁、石油、公共交通等关键部门。”“政府以私有化、美元化、贸易自由化等为基本内容进行全面经济改革”可得出从强化国家干预到增加市场调节;据材料“国家基本掌握了钢铁、石油、公共交通等关键部门。”可得出逐步建立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据材料“这种增长的关键因素就是农牧产品的出口”“出口迅速发展”可得出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第二小问阻碍因素,殖民主义侵略遗留的历史问题;据材料“随着国内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剧”可得出政治局势不够稳定;据材料“初级产品出口部门的发展还推动了早期工业的发展”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经济基础薄弱,国际经济旧秩序;据材料“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美元化、贸易自由化”可得出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市场。故答案为:(1)背景:阿根廷取得民族独立;结束动乱,实现统一;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扩展。(2)特点:起步晚,发展迅速;阶段性特征明显;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自我探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注重利用西方科技革命成果;注重立法保障。从强化国家干预到增加市场调节;逐步建立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阻碍因素:殖民主义侵略遗留的历史问题;政治局势不够稳定;经济基础薄弱;国际经济旧秩序;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市场。【点评】本题考查殖民扩展的后果和影响,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3.(2024•湖北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家庭首先是物质性实体,其次是社会性实体。房子和家中的物品是私人生活的物质基础…随着家庭空间的扩大和日益功能化,人们对住宅的态度和感觉开始变得复杂起来。卧室是一种隐蔽和亲密意识发展的标志。当家人和被邀请的客人想聚在一起聊天、弹奏音乐的时候,厅的扩大,就使得这种更加丰富的休闲时光变得可能。书房也作为富人和知识分子寻求阅读与思考的空间出现了。只有最富裕的人,才住在拥有多个专门房间的大宅里。他们的吃饭和睡觉都有专门的家具和饰品。﹣﹣[美]玛格丽特金《欧洲文艺复兴》(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富有之家发生的变化,并说明上述变化反映的社会特征。材料二20世纪初,“革命”观念…冲击了时人对家庭的思考,1904年丁初我就号闺阁中的女子“革命!革命!家庭先革命!”秋瑾不仅提倡“革命当自家庭始”,而且身体力行﹣﹣她随后与丈夫离婚,东渡日本,实际参与政治革命。章太炎观察到:“今信仰国家者”,“惟信仰国家文明”。在“国”的地位急剧上升的时代,爱国心的层级大为提升,而爱一己一家一乡的观念中渐被视为偏私。﹣﹣赵妍杰《为国破家:近代中国家庭革命论反思》(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家庭与20世纪初的中国家庭所呈现出的特征有何不同,并分析中国家庭特征形成的原因。【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时期富有之家发生的变化及特征、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家庭与20世纪初的中国家庭所呈现出的特征、中国家庭特征形成的原因,需结合文艺复兴来解答。【解答】(1)第一小问,“随着家庭空间的扩大和日益功能化,人们对住宅的态度和感觉开始变得复杂起来。卧室是一种隐蔽和亲密意识发展的标志。当家人和被邀请的客人想聚在一起聊天、弹奏音乐的时候,厅的扩大,就使得这种更加丰富的休闲时光变得可能。书房也作为富人和知识分子寻求阅读与思考的空间出现了”空间扩大;日益功能化;装饰和用品越来越考究;注重知识追求。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对现世享乐的追求。(2)第一小问,“文艺复兴时期,家庭首先是物质性实体,其次是社会性实体”“革命当自家庭始”意大利的家庭首先是物质性实体,其次是社会性实体;中国社会性大大增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民族危机的冲击;西学东渐和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近代化经济发展的推动。故答案为:(1)变化:空间扩大;日益功能化;装饰和用品越来越考究;注重知识追求。特征: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对现世享乐的追求。(2)不同:意大利的家庭首先是物质性实体,其次是社会性实体;中国社会性大大增强。原因:民族危机的冲击;西学东渐和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近代化经济发展的推动。【点评】本题偏难,考查文艺复兴,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2024•深圳一模)城市的发展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信仰自由,政治环境宽松,是欧洲宗教异端人士的重要避难所,也成为启蒙运动书籍的出版中心。当地的经济环境优越,对艺术的需求空前高涨,吸引了伦勃朗等众多画家来到这里。在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等城镇,随处可见琳琅满目的艺术品集市。市镇居民选购艺术品的目光所及,也从过去比较流行的历史和宗教主题逐渐转向风景、风俗和静物题材。——摘编自朱平《文化传播视角下荷兰艺术商业的影响力及其启示》等材料二18世纪,法国巴黎流行一种特殊的社交形式——沙龙。贵族与富有市民、艺术家与学者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远离宫廷和教会的新的公共空间。19世纪后,随着沙龙主人政治文化影响力的日渐缩小,沙龙日趋衰败。19世纪40年代以后,中产阶层群体日益壮大,一种更开放、更大众的生活方式来到人们身边。1866年,巴黎公共舞会达到1000多个,1870年前后,适应大众阅读与休闲的咖啡馆有2万多家。此外,各种音乐团体、俱乐部、文学阅读室层出不穷。——摘编自汤晓燕《十九世纪巴黎社交生活的演变》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阿姆斯特丹文化艺术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9世纪中后期巴黎社交方式的转变。【分析】本题考查荷兰的殖民扩展、工业革命。第一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17世纪阿姆斯特丹文化艺术发展的原因;第二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19世纪中后期巴黎社交方式的转变。【解答】(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依据材料“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信仰自由”,可得出崇尚自由;依据材料“政治环境宽松”,可得出政治环境宽松;依据材料“也成为启蒙运动书籍的出版中心”,可得出启蒙思想的影响;依据材料“当地的经济环境优越”,可得出经济发达;依据材料“对艺术的需求空前高涨”,可得出艺术市场大;依据材料“吸引了伦勃朗等众多画家来到这里”,可得出画家众多;依据材料“市镇居民选购艺术品的目光所及,也从过去比较流行的历史和宗教主题逐渐转向风景、风俗和静物题材”,可得出绘画风格转变,符合市民需求。(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18世纪到19世纪70年代。评析类题,要先概括转变,在从转变角度分析其所带来的影响。依据材料“18世纪,法国巴黎流行一种特殊的社交形式——沙龙、1866年,巴黎公共舞会达到1000多个、1870年前后,适应大众阅读与休闲的咖啡馆有2万多家”,可得出从沙龙转变为舞会再转变为咖啡馆,体现了社交方式由贵族、资产阶级到普通民众,社交方式更加开放和生活化,影响范围更加广泛,说明随着思想解放和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逐渐被打破,适应普通民众需求的社交场所逐渐发展起来,是社会的缩影,反映了社会的进步。故答案为:(1)崇尚自由;政治环境宽松;启蒙思想的影响;经济发达;艺术市场大;画家众多;绘画风格转变,符合市民需求。(2)从沙龙转变为舞会再转变为咖啡馆,体现了社交方式由贵族、资产阶级到普通民众,社交方式更加开放和生活化,影响范围更加广泛,说明随着思想解放和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逐渐被打破,适应普通民众需求的社交场所逐渐发展起来,是社会的缩影,反映了社会的进步。【点评】本题考查荷兰的殖民扩展、工业革命,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及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5.(2024•巩义市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全球化开始以来,跨国贸易的纷争和冲突层出不穷。茶叶贸易在诸多重大事件中串演了关键角色,也是解读世界近代文明史的一条重要线索。中英茶叶贸易始于17世纪,早在1637年已有英国人在广州购买茶叶,但当时从荷兰或印尼购入仍是主流渠道。18世纪,中英茶叶直接贸易迅速发展,贸易规模扩大,到该世纪末英国东印度公司取得了华茶出口贸易垄断权,中英茶叶贸易进入了鸦片战争前的高峰期。饮茶风尚在英国社会上的流行是在十八世纪二十年代以后,茶叶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品逐渐渗透到英国各阶层。而当时的中国仍是茶叶唯一产地,饮茶风尚的流行使得英国对中国茶的需求异常强烈。英国大量进口茶叶,但是并没有合适的商品销售到中国,东印度公司往往需要运输大量的白银来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英国几经探索,在印度发展了影响深远的鸦片生产。——摘编自刘礼堂、陈韬《清代茶叶贸易视野下的中英关系——以贸易博弈为中心的考察》材料二:19世纪后期中国、印度和锡兰茶叶在英国所占份额的变化年份中国印度锡兰合计186696%4%0%100%188561%37%2%100%188657%40%3%100%188747%47%6%100%190310%60%30%100%为了摆脱片面依赖中国茶的局面,英国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印度阿萨姆等地区建起了茶树种植园。自1850年代以后,各种用于茶叶加工的机器相继发明并投入使用,印度、锡兰对采摘后的茶叶加工逐步实现了机械化,成本和价格降低,茶叶质量也大大提高。“各国之例,出口货物,本国向不收税,则成本较轻,以较中国,则价为贱”,但中国政府的茶税率80年代后期高达25%。——以上材料摘编自仲伟民《茶叶与鸦片——19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茶叶贸易迅速发展的历史背景,并分析这一发展对英国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英茶叶贸易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近代中英茶叶贸易的变化中得出的启示。【分析】(1)本题考查殖民扩张和历史影响,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2)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3)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1)第一小问历史背景:根据材料“而当时的中国仍是茶叶唯一﹣产地’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根据材料“中英茶叶贸易始于17世纪,早在1637年已有英国人在广州购买茶叶,贸易规模扩大,到该世纪末英国东印度公司取得了华茶出口贸易垄断权,中英茶叶贸易进入了鸦片战争前的高峰期”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第二小问对英国的影响:根据材料一“18世纪,中英茶叶直接贸易迅速发展,贸易规模扩大,到该世纪末英国东印度公司取得了华茶出口贸易垄断权”可推出茶叶贸易给英国带来巨大利润;根据材料一“饮茶风尚在英国社会上的流行是在十八世纪二十年代以后,茶叶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品逐渐渗透到英国各阶层”可推出丰富了英国人的饮食结构;根据材料一“英国大量进口茶叶,但是并没有合适的商品销售到中国,东印度公司往往需要运输大量的白银来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英国几经探索,在印度发展了影响深远的鸦片生产。”可推出推动英国进行殖民扩张;并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中的表格信息,可知印度和锡兰茶叶在英国所占份额逐年增多,中国茶叶在英国所占份额逐年减少。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为了摆脱片面依赖中国茶的局面,英国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印度阿萨姆等地区建起了茶树种植园。”可推出英国为了摆脱对中国茶的依赖局面,积极开拓新的茶叶种植园;根据材料二“自1850年代以后,各种用于茶叶加工的机器相继发明并投入使用,印度、锡兰对采摘后的茶叶加工逐步实现了机械化,成本和价格降低,茶叶质量也大大提高。”可知中国茶叶在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不具备竞争优势;根据材料二“各国之例,出口货物,本国向不收税,则成本较轻,以较中国,则价为贱”可知中国的税收较高;并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市场的最终形成使得各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通畅。(3)根据材料“但中国政府的茶税率80年代后期高达25%”可得出政府应积极扶持茶叶贸易,积极开拓茶叶的国际市场;根据材料“自1850年代以后,各种用于茶叶加工的机器相继发明并投入使用,印度、锡兰对采摘后的茶叶加工逐步实现了机械化,成本和价格降低,茶叶质量也大大提高”和所学知识可知,应创办现代化的茶叶企业,注重制茶技术的创新,不断满足对茶叶的需求。故答案为:(1)历史背景: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对英国的影响:茶叶贸易给英国带来巨大利润;丰富了英国人的饮食结构;推动英国进行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2)变化:印度和锡兰茶叶在英国所占份额逐年增多,中国茶叶在英国所占份额逐年减少。原因:英国为了摆脱对中国茶的依赖局面,积极开拓新的茶叶种植园;中国茶叶在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不具备竞争优势;中国的税收较高;资本主,义市场的最终形成使得各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通畅。(3)政府应积极扶持茶叶贸易,积极开拓茶叶的国际市场;应创办现代化的茶叶企业,注重制茶技术的创新,不断满足人们对茶叶的需要。【点评】本题考查殖民扩张,学生需了解英国殖民扩张的主要史实。6.(2024•甘肃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一位美国作家写道:“这个大陆原来的主人现在已被白种人像圈牲口一样拘禁起来了。”这指的是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实行的保留地制度。美国政府在保留地内实行带有强迫性和种族压迫色彩的“美国化”政策:印第安人只有在教育、定居生产、宗教改造、风俗变革等方面达到设定标准,才能成为美国公民。然而,印第安人并未发生白人社会所期望的变化。——摘编自李剑鸣《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地制度的形成与作用》材料二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印第安人公民法》,给予所有在美国境内出生的印第安人公民权。对此,《纽约时报》报道:“印第安人得到这样的公民权之后,脸上的笑容一定是苦涩嘲讽的”,因为印第安人认为所谓的公民权只是为了彻底取缔其保留地的一个手段。——摘编自《美国印第安人政策档案》《纽约时报》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试图再次同化印第安人,废除保留地,鼓励他们进入城市,最终仍有约半数印第安人坚持留在保留地。60年代,印第安人发起自由民权运动,美国国会在70年代先后通过法案,允许印第安人有权选择生活方式,并给予保留地自治权,但仍存在一定限制。——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19世纪以来美国境内印第安人面临的困境。(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试论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地制度的演变及原因。【分析】本题考查殖民扩张的后果和历史影响。第一问要结合殖民扩张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殖民扩张的后果和历史影响来解答。【解答】(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以来的美国。根据材料一“美国政府在保留地内实行带有强迫性和种族压迫色彩的‘美国化’政策”可知,美国政府的种族压迫政策;根据材料一“印第安人只有在教育、定居生产、宗教改造、风俗变革等方面达到设定标准,才能成为美国公民。”可知,传统文化遭遇冲击;根据材料二“因为印第安人认为所谓的公民权只是为了彻底取缔其保留地的一个手段。”可知,聚居地的不断减少;根据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试图再次同化印第安人,废除保留地,鼓励他们进入城市,最终仍有约半数印第安人坚持留在保留地。”可知,美国社会的排斥。(2)本题是对比、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美国。第一小问演变,根据材料一“这指的是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实行的保留地制度。”可知,19世纪,实行保留地制度,对印第安人进行民族压迫;根据材料二“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印第安人公民法》,给予所有在美国境内出生的印第安人公民权。”可知,20世纪20年代,给予印第安人公民权,为废除保留地制度做准备;根据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试图再次同化印第安人,废除保留地,鼓励他们进入城市,最终仍有约半数印第安人坚持留在保留地。”与“60年代,印第安人发起自由民权运动,美国国会在70年代先后通过法案,允许印第安人有权选择生活方式,并给予保留地自治权“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政府废除保留地制度;20世纪70年代,恢复保留地制度并且给予印第安人自治权。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三“60年代,印第安人发起自由民权运动”可知,印第安人的不断反抗;根据材料二“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印第安人公民法》,给予所有在美国境内出生的印第安人公民权。”可知,美国代议制度的完善;根据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试图再次同化印第安人,废除保留地,鼓励他们进入城市,最终仍有约半数印第安人坚持留在保留地”“美国国会在70年代先后通过法案,允许印第安人有权选择生活方式,并给予保留地自治权”可知,社会思想的解放与发展。故答案为:(1)困境:美国政府的种族压迫政策;传统文化遭遇冲击;聚居地的不断减少;美国社会的排斥。(2)演变:19世纪,实行保留地制度,对印第安人进行民族压迫;20世纪20年代,给予印第安人公民权,为废除保留地制度做准备;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政府废除保留地制度;20世纪70年代,恢复保留地制度并且给予印第安人自治权。原因:印第安人的不断反抗;美国代议制度的完善;社会思想的解放与发展。【点评】本题考查殖民扩张的后果和历史影响,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7.(2024•广州模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德雷德•斯科特案德雷德•斯科特出生在美国南方的弗吉尼亚州,他生来就是奴隶。1834年由主人将他从蓄奴州密苏里州(蓄奴州)带到伊利诺伊州等禁止奴隶制的自由地区,并娶妻生女。1838年斯科特被主人带回密苏里州。1846年斯科特在一个反对奴隶制律师的帮助下,向密苏里州法院起诉,要求自己和家人的自由,最终败诉。1854年斯科特的律师将此案上诉到最高法院。1857年,美国最高法院作出裁决。首席大法官宣读了判词,并获得多数法官的支持。德雷德•斯科特上诉理由他曾随主人在伊利诺伊州等地区居住过4年,伊利诺伊州的宪法禁止奴隶制。因此在此期间他应是自由人而非奴隶。依密苏里州的法律规定,任何被不正当奴役的奴隶均可为其获得自由而提出诉讼,包括黑人和白人。密苏里州处理自由诉讼的司法实践还表明,此类诉讼奉行“一旦自由,永远自由”的司法准则。联邦最高法院判词黑人(无论自由与否)并不包括在宪法中的“公民”一词中,因而不能享有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和特权。因为殖民地时期以及独立革命时期,美国的公众舆论并不把黑人视为公民。《联邦宪法》通过以后,联邦国会的立法也从未把黑人当做公民对待。国会无权禁止合众国领土的奴隶制,从而剥夺合众国公民的“奴隶财产”。因此,国会通过的一切禁止奴隶制的法律都是违宪的。斯科特不能因为在自由州和没有奴隶制的领地居住过而获得自由。——摘编自张锡盛《德雷德•斯科特案及其背景述论》等(1)案件的处理过程体现了当时美国社会治理的哪些特点?(2)指出该案所反映的19世纪中期美国社会状况,并简析该判决带来的影响。【分析】(1)本题侧重于考查美国社会治理的特点,解题关键信息是“1846年斯科特在一个反对奴隶制律师的帮助下,向密苏里州法院起诉,要求自己和家人的自由,最终败诉。1854年斯科特的律师将此案上诉到最高法院”“国会无权禁止合众国领土的奴隶制”“1857年,美国最高法院作出裁决。首席大法官宣读了判词,并获得多数法官的支持”“《联邦宪法》通过以后,联邦国会的立法也从未把黑人当做公民对待。国会无权禁止合众国领土的奴隶制,从而剥夺合众国公民的‘奴隶财产’。因此,国会通过的一切禁止奴隶制的法律都是违宪的”“黑人(无论自由与否)并不包括在宪法中的‘公民’一词中,因而不能享有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和特权”。(2)本题侧重于考查美国19世纪中期美国社会状况及影响,解题关键信息是“德雷德•斯科特出生在美国南方的弗吉尼亚州,他生来就是奴隶。1834年由主人将他从蓄奴州密苏里州(蓄奴州)带到伊利诺伊州等禁止奴隶制的自由地区,并娶妻生女”“黑人(无论自由与否)并不包括在宪法中的‘公民’一词中,因而不能享有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和特权。因为殖民地时期以及独立革命时期,美国的公众舆论并不把黑人视为公民。《联邦宪法》通过以后,联邦国会的立法也从未把黑人当做公民对待。国会无权禁止合众国领土的奴隶制,从而剥夺合众国公民的‘奴隶财产’。因此,国会通过的一切禁止奴隶制的法律都是违宪的”。【解答】(1)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期美国。根据材料“1846年斯科特在一个反对奴隶制律师的帮助下,向密苏里州法院起诉,要求自己和家人的自由,最终败诉。1854年斯科特的律师将此案上诉到最高法院”“国会无权禁止合众国领土的奴隶制”可知,中央与地方分权(联邦制下地方有部分权力);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分权制衡);根据材料“1857年,美国最高法院作出裁决。首席大法官宣读了判词,并获得多数法官的支持”“《联邦宪法》通过以后,联邦国会的立法也从未把黑人当做公民对待。国会无权禁止合众国领土的奴隶制,从而剥夺合众国公民的‘奴隶财产’。因此,国会通过的一切禁止奴隶制的法律都是违宪的”可知,重视运用法律加强社会治理(重视法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维护奴隶主利益);根据材料“黑人(无论自由与否)并不包括在宪法中的‘公民’一词中,因而不能享有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和特权”可知,有种族歧视色彩。(2)状况: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期美国。根据材料“德雷德•斯科特出生在美国南方的弗吉尼亚州,他生来就是奴隶。1834年由主人将他从蓄奴州密苏里州(蓄奴州)带到伊利诺伊州等禁止奴隶制的自由地区,并娶妻生女”可知,南北双方矛盾重重(经济上南北存在差异/南北方对待奴隶制存废问题意见不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根据材料“黑人(无论自由与否)并不包括在宪法中的‘公民’一词中,因而不能享有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和特权。因为殖民地时期以及独立革命时期,美国的公众舆论并不把黑人视为公民。《联邦宪法》通过以后,联邦国会的立法也从未把黑人当做公民对待。国会无权禁止合众国领土的奴隶制,从而剥夺合众国公民的‘奴隶财产’。因此,国会通过的一切禁止奴隶制的法律都是违宪的”可知,联邦体制存在弊端;存在种族歧视情况。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期美国。根据材料“《联邦宪法》通过以后,联邦国会的立法也从未把黑人当做公民对待。国会无权禁止合众国领土的奴隶制,从而剥夺合众国公民的‘奴隶财产’。因此,国会通过的一切禁止奴隶制的法律都是违宪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激化社会矛盾,埋下内战隐患(加剧南北矛盾,对美国内战起了诱导作用/激化黑人与奴隶主的矛盾/维护了黑人奴隶制,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发展);激发黑人民权意识,推动争取公民权的斗争(客观上推动法律改革/引发民众对美国民主体制的反思/激发黑人的抗争)等方面分析影响。故答案为:(1)特点:中央与地方分权(联邦制下地方有部分权力);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维护奴隶主利益);重视运用法律加强社会治理(重视法治);有种族歧视色彩。(2)状况:南北双方矛盾重重(经济上南北存在差异/南北方对待奴隶制存废问题意见不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联邦体制存在弊端(1787年宪法存在弊端/民主政治存在弊端/法律不完善);存在种族歧视情况。影响:激化社会矛盾,埋下内战隐患(加剧南北矛盾,对美国内战起了诱导作用/激化黑人与奴隶主的矛盾/维护了黑人奴隶制,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发展);激发黑人民权意识,推动争取公民权的斗争(客观上推动法律改革/引发民众对美国民主体制的反思/激发黑人的抗争)。【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美国《1878年宪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8.(2024•河北模拟)材料托马斯•潘恩(1737﹣1809),英裔美国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潘思幼年失学,先后做过店员、教员、税吏等职业。1774年,因对英王言论不敬,潘思被算去税更之职,随后远赴北美求生。当时,北美独立的先驱们都还沉浸在“北美英国人”的假想中,全无脱离英格兰独立之心。1776年初,潘思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常识》出版。他在书中指出由于个人能力不足,需要政府提供安全和自由的保障,安全是政府的目的和存在的意义;英式政体是君主暴政和贵族暴政的肮脏残余,是达官贵人们用以剥削本国人民的利器,更是宗主国盘剥殖民地的工具。因此,他呼吁建立自由平等的“世界共和国”。“不共和,母宁死”的理想在北美造成了空前的舆论影响。在仅有200万居民的情况下,《常识》的总销量高达50万册。受潘思思想的影响,1776年7月,北美十三州的代表审议并通过了《独立宣言》,北美独立运动正式拉开序幕﹣﹣摘编自《潘思被历史辜负的人》(1)根据材料概括潘恩提出的政治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潘恩的《常识》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潘恩提出的政治主张及原因、潘恩的《常识》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需结合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来解答。【解答】(1)第一小问,“需要政府提供安全和自由的保障,安全是政府的目的和存在的意义;英式政体是君主暴政和贵族暴政的肮脏残余,是达官贵人们用以剥削本国人民的利器,更是宗主国盘剥殖民地的工具。因此,他呼吁建立自由平等的“世界共和国”。“不共和,母宁死”的理想在北美造成了空前的舆论影响”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保护人民的自由与安全;英国的君主统治危害了英国人民与北美人民的自由与安全;北美人民有权利摆脱英国统治,建立独立的共和国。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受到欧洲启蒙思想影响;适应北美独立战争形势的需要;潘恩的个人经历。(2)结合所学知识,推动美国独立战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独立后的制度选择;有利于美国精神的塑造;对美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故答案为:(1)主张: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保护人民的自由与安全;英国的君主统治危害了英国人民与北美人民的自由与安全;北美人民有权利摆脱英国统治,建立独立的共和国。原因:受到欧洲启蒙思想影响;适应北美独立战争形势的需要;潘恩的个人经历。(2)影响:推动美国独立战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独立后的制度选择;有利于美国精神的塑造;对美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点评】本题偏难,考查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2024•新郑市校级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方国家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起源于近代的工业革命。城市化作为一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态,和工业化似乎是一对“孪生子”,它们就像两个车轮承载着人类社会滚滚向前发展。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相继启动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使得重化工业取代纺织等轻工业而成为主导产业,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摘编自周跃辉《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材料二: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有着一系列的局限。一方面,由于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动荡的社会环境,因而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另一方面,近代因素在中国社会的渗透和扩散,在地域空间上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口岸地区与非口岸地区,在近代化形式和发展水平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更进一步讲,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外力强制的移植,必然与中国社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从而走上一条扭曲的道路。——摘编自陈国灿《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历史透视和现实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城市化的原因和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存在的明显不足及其原因。【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外城市化进程。第一小问要结合近代英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意义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来分析。【解答】(1)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圈地运动使得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变为工人,促进城市人口的增加,是促进英国城市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材料一“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19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可知,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的城市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垄断组织,生产和资料的高度集中进一步促进了城市化。第二小问,英国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英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体现,也是英国近代化推进的重要表现,带动了其他国家的城市化,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提供了典范。(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可知,中国近代城市化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具有不彻底性;根据材料二“近代因素在中国社会的渗透和扩散,在地域空间上很不平衡”可知,城市化空间分布不平衡;根据材料二“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外力强制的移植,必然与中国社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新能源车辆技术研发与制造合同3篇
- 2024幼儿园教职工聘任与管理综合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简易钢材配送合同
- 会计法规培训模板
- 双十一营销策略分析模板
- 餐具厨具销售员工作总结
- 航空航天会计工作总结
- 金融行业分析师培训总结
- 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经典名著选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财务工作年终绩效总结
- DLT 261《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可靠性评估技术导则》题库
- 自动化立体库货架验收报告
- 消防系统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检查记录
- 中药封包疗法操作规范
- 浙江产业带分布情况
- 道岔主要几何尺寸表
- 柳宗元毛笔楷书字帖
- 纤力玻璃钢管道厚度,重量一览表
- 新浪网删贴申请文档 (个人)
- 低温乙烯罐内罐预冷过程温度急降原因探讨
- 世界各国电压频率一览表(精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