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日咳诊疗与预防指南(2024版)_第1页
中国百日咳诊疗与预防指南(2024版)_第2页
中国百日咳诊疗与预防指南(2024版)_第3页
中国百日咳诊疗与预防指南(2024版)_第4页
中国百日咳诊疗与预防指南(2024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百日咳诊疗与预防指南(2024版)解读演讲人:医学生文献学习概述01一、疾病概述病原: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国内疫苗接种历程:1978年将含全细胞百日咳疫苗(wP)的DTwP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发病率大幅下降;2007年起用含无细胞百日咳疫苗(aP)的DTaP,2013年全面使用,接种率超99%。发病情况:2018-2022年中国发病率0.32-2.71/10万

。年龄分布上,<1岁婴儿占52.40%,5-9岁儿童占13.01%,≥10岁儿童及成人占2.49%,青少年、成人症状不典型,发病率易被低估。欧盟国家2018年≥15岁患者占比62%,<1岁婴儿仅约10%。二、百日咳再现原因监测与认知:医务人员关注度提高、症状监测敏感度提升,加上PCR等检测技术应用,更多病例被发现。免疫局限:自然感染与疫苗接种都不能赋予终生免疫,人群免疫保护会随时间削弱。菌株因素:百日咳鲍特菌出现变异,现有免疫难以完全抵御。国内特有问题:我国百日咳鲍特菌耐药率高,增加防控难度。三、防控行动2017年发起“中国百日咳行动计划”。2022年,多机构联合专家制订我国百日咳诊疗和预防实践指南,意在解决诊断、治疗、预防及疫苗免疫策略等优先问题,规范相关实践。指南提出的问题及推荐意见02问题1:哪些病例应接受百日咳的实验室病原学检测?一、总体建议推荐意见1:百日咳疑似病例或者临床诊断病例应尽可能进行实验室病原学检测,对于百日咳病例的精准诊治和防控以及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百日咳的防治效果。(GPS,强推荐)二、临床诊断标准疑似病例咳嗽具有百日咳典型咳嗽特征之一,像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末吸气相回声、咳嗽后呕吐

。婴幼儿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或者呼吸暂停发作,同时伴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淋巴细胞比例增多(高于参考值上限)。咳嗽≥2周,不伴发热,且无其他特定病因可解释。二、临床诊断标准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表现符合疑似病例标准之一,且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有明确流行病学关联(发病间隔5-21天)

。咳嗽≥2周,同时具备上述3种典型百日咳的咳嗽性状。婴幼儿咳嗽,兼具上述3种典型百日咳的咳嗽症状,且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多。三、各标准依据典型咳嗽症状:百日咳典型咳嗽症状是关键诊断标准。各国监测方案多将咳嗽≥2周并伴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末吸气相回声、咳嗽后呕吐之一,视为临床病例诊断标准呼吸暂停发作也被部分国家当作诊断标准(尤其针对婴儿),不过这些典型症状并非百日咳专属。我国儿童确诊病例中,不同症状出现比例有差异,有研究显示各症状对成人、儿童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各不相同。三、各标准依据咳嗽时长标准:欧美、澳大利亚把符合临床标准且有流行病学接触史的当作临床诊断病例,我国视为疑似病例;2020年美国CDC放宽标准;国内研究表明咳嗽≥2周不适合做单一诊断标准,不少确诊病例咳嗽<2周

。三、各标准依据外周血指标:我国旧版诊断标准曾把疑似病例同时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当作临床诊断依据,不过这一特征多见于婴幼儿,与检测时机、病程、年龄有关,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现。各地报道的百日咳病例确诊时,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的比例各有不同。四、推荐理由当前我国百日咳病例低估、漏报严重,实验室检测有助于提高病例报告准确性,对不典型病例(尤其是接种疫苗的儿童、青少年、成人)诊断极为关键,能提升诊治与防控水平。早期诊断能尽早开始抗感染治疗,发病7天内用药可减轻咳嗽,2周内尤其是7天内治疗可缩短咳嗽时间、减少继发传播,敏感抗菌药治疗还能减少肺炎并发症,甚至降低小婴儿病死率。问题2:推荐临床采用哪些实验室诊断方法用于确诊百日咳病例?一、总体建议推荐意见2:符合以下任意一项病原学或者血清学检测结果,即可确诊百日咳:(1)从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百日咳鲍特菌;(2)从呼吸道标本检测出百日咳鲍特菌核酸;(3)单份百日咳毒素(Pertussistoxin,PT)IgG抗体浓度(滴度)大于说明书用于诊断急性感染的推荐阈值,适用于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1年后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病例;(4)恢复期血清PT-IgG水平比急性期≥4倍,适用回顾性诊断。(GPS,强推荐)二、各方法实施建议PCR检测和细菌培养:有条件的医院应尽可能常规开展。PCR检测优势明显,快速且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较高,操作简便,抗菌药治疗患者也适用,宜优先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推广。细菌培养条件苛刻、操作繁琐耗时,敏感度低,但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高,还能获取药敏结果指导用药。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受病程、个体疫苗接种时间影响,诊断急性感染的阈值范围需标准化。实际操作中,恢复期血清难采集,难满足百日咳及时诊断需求,应用价值不及病原学检测。三、各方法文献依据细菌培养与PCR对比:北京一项针对406例百日咳患儿研究显示,细菌培养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27.1%和51.5%,特异度分别为79.0%和59.0%河北94例患儿研究中,细菌培养和PCR敏感度分别为61.70%和86.17%,特异度分别为92.96%和71.83%。WHO、美国CDC和欧洲CDC均认可细菌培养或PCR检测出百日咳鲍特菌作为确诊依据。三、各方法文献依据血清学检测:WHO和欧洲CDC将血清PT抗体检测作确诊依据,但有条件限制。WHO针对≥11岁且1年内未接种疫苗患者,强调用标准品标定欧洲CDC建议用ELISA或MIA测PT-IgG,不同水平对应不同感染时段。丹麦等国研究给出了诊断现症感染的最佳抗体临界值。我国天津研究表明,鼻咽拭子PCR阳性率、血清PT-IgG阳性率各有不同,二者一致率仅20%。三、各方法文献依据不同病程检测方法选择:WHO和美国CDC推荐,咳嗽2周内首选细菌培养(抗菌药使用前)和PCR法2-4周仍首选PCR辅以血清学4-12周首选血清学测PT-IgG。血清学方法对婴儿及1年内接种疫苗者检测意义不大,更适用于3岁以上、1年内未接种相关疫苗的青少年和成人。四、推荐理由国际权威组织标准与国内研究表明,PCR核酸检测灵敏度高且易开展,所以我国应将PCR核酸检测和百日咳鲍特菌培养用于确诊。血清学检测因难区分多种抗体来源,临床解读复杂,双份血清检测又无法及时诊断,应用受限,不作为优先推荐。问题3:如何采集呼吸道标本用于检测百日咳鲍特菌?一、总体建议推荐意见3:采集呼吸道标本检测百日咳鲍特菌,优先推荐采集鼻咽拭子,其次鼻咽吸取液。(GPS,强推荐)二、实施建议鼻咽拭子:使用涤纶、人造丝或者植绒拭子。若用于细菌培养,不能马上接种平板时,要放在Regan-Lowe运送培养基里,2-8℃保存,24小时内送实验室仅用于PCR检测,就放在无菌容器(干的或者含通用转运液)中,-20℃及以下冻存。鼻咽吸取液:无菌吸取至少0.5ml样品到防渗漏无菌塑料管。72小时内能送到实验室,就在2-8℃保存,不然就-20℃及以下冻存

。三、文献依据标本种类影响:美国研究表明,鼻咽拭子百日咳鲍特菌分离阳性率95%,咽拭子仅44%克罗地亚研究里,鼻咽拭子与鼻咽吸取液阳性率皆73.9%,咽拭子17.0%,凸显鼻咽部位标本优势。拭子材料影响:有研究发现藻酸钙拭子抑制PCR反应,涤纶、人造丝、植绒拭子都可用于细菌分离培养,且含炭的Amies运送液效果差。运输温度及介质影响:一项研究显示4℃搭配Regan-Lowe运送培养基,百日咳鲍特菌存活率最高;另一项则表明-70℃存储,菌的存活率更高。四、权威机构推荐WHO(2018版):咳嗽4周内,用无菌涤纶等拭子采双份鼻咽拭子(也可用鼻咽吸取液),一份培养、一份PCR。培养的立即接种或放Regan-Lowe培养基,室温放,24小时内送实验室;PCR检测的放无菌容器转运。咳嗽4-12周收集血清测抗体。美国CDC:用指定拭子采鼻咽拭子,培养就放特定运送培养基,2-8℃保存,24-72小时内运送;PCR检测放无菌容器,-20℃及以下冻存。鼻咽吸取液采至少0.5ml放防渗漏管,按时间分2-8℃保存或-20℃及以下冻存。五、推荐理由GDG推荐采集鼻咽拭子与鼻咽洗液,前者采集便利所以优先选。拭子材料选择与WHO、美国CDC一致,标本保存温度依从美国CDC,因其和多数研究结果相符。问题4:阿奇霉素用于经验治疗百日咳是否优于红霉素或克拉霉素?一、总体建议推荐意见4:在百日咳经验性治疗时,相对于红霉素和克拉霉素,GDG建议优先选用阿奇霉素。(低把握度证据,弱推荐)二、实施建议耐药监测:经验治疗要考虑当地百日咳鲍特菌耐药趋势,我国菌株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率达70%-100%。有条件医院治疗前后应做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若耐药,不推荐用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治疗敏感菌疗程要依5天治疗后的细菌培养结果,决定是否续贯治疗。剂量疗程: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的治疗剂量和疗程参照《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版)》

。三、证据总结RCT研究:一项纳入477例美国和加拿大百日咳病例(6个月-16岁

)的RCT研究,对比阿奇霉素(第1天10mg・kg⁻¹・d⁻¹

,第2-5天5mg・kg⁻¹・d⁻¹

,共5天

)与红霉素(40mg・kg⁻¹・d⁻¹

,共10天

。治疗结束时,两组细菌培养阳性患儿菌均清除,无组间差异;结束1周后,细菌复阳率均为0。症状方面,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阿奇霉素不良事件风险低于红霉素,胃肠道不良事件风险减低54%,服药依从性更好

。非RCT研究:日本一项纳入17例确诊病例(0-13岁

)的非RCT研究,对比阿奇霉素(10mg・kg⁻¹・d⁻¹

,5天

)、克拉霉素(10mg・kg⁻¹・d⁻¹

,7天

)与既往红霉素治疗(40-50mg・kg⁻¹・d⁻¹

,14天

。结果显示,治疗结束1周后,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组细菌清除率优于红霉素组,且2周后均无复阳。表明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等效甚至优于红霉素

。四、其他因素临床应用优势:阿奇霉素临床应用广,半衰期长、疗程短,胃肠道不良反应风险低,患儿服药依从性好,家长和患儿接受度高。医疗资源消耗:虽没经济成本效益对比,但从全疗程费用与不良反应相关就诊看,阿奇霉素对医疗资源消耗可能更低。适用人群:阿奇霉素优先用于新生儿,克拉霉素不推荐用于新生儿

。五、推荐理由GDG分析临床研究证据,发现阿奇霉素疗程短、不良事件风险低,疗效相当情况下优势明显,加上应用范围、接受度、依从性方面更优,所以认为其临床应用更具优势。问题5: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的百日咳患者,或者大环内酯类药物经验性治疗无效的患者,如何选择和推荐抗菌药物?一、总体建议推荐意见5:(1)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的百日咳患者,或者大环内酯类药物经验性治疗无效的患者:2月龄以上儿童和成人首选复方磺胺甲噁唑(磺胺甲唑+甲氧苄啶)治疗(低把握度证据,强推荐);2月龄及以下婴儿建议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左氧氟沙星可以作为成人患者的替代选择。(极低把握度证据,有条件推荐)(2)复方磺胺甲噁唑的治疗剂量和疗程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版)》:≥2月龄儿童,磺胺甲唑每次20mg/kg,甲氧苄啶每次4mg/kg成人磺胺甲唑800mg/次,甲氧苄啶160mg/次,1次/(12h),疗程均为14d。其他替代抗菌药物的剂量按照药物说明书的常规推荐剂量,疗程10~14d。二、实施建议复方磺胺甲噁唑注意事项:用药期间或结束后监测尿常规、肝肾功能,多喝水防结晶尿,必要时用碱化尿液药物,还需留意粒细胞、血小板减少情况,监测外周血细胞计数。禁忌证:对磺胺甲唑与甲氧苄啶过敏、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2个月婴儿、重度肝肾功能损害者禁用。特殊人群: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慎用,大剂量可能诱发溶血。三、证据总结RCT研究:尼日利亚一项RCT研究对比44例百日咳患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四环素治疗7天效果,结果显示复方磺胺甲噁唑在症状改善、恶化方面有一定趋势,但证据把握度低。观察性研究美国研究对比氨苄西林等4种抗菌药与不治疗的效果,发现几种抗菌药对病程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德国研究对比红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2周效果,细菌培养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项中国研究:一是浙江地区回顾性研究,药敏显示多数菌株对大环内酯类耐药,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患儿临床症状改善、细菌培养转阴情况更好;二是进一步对比敏感株、耐药株疗效,大环内酯类敏感株清除率高,耐药株则β-内酰胺类更高,总体临床好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其他考虑我国百日咳鲍特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率高,对复方磺胺甲噁唑敏感,其疗效、细菌清除率与红霉素相当,所以优先推荐用于2月龄以上儿童和成人。国内多地数据显示,多种β-内酰胺类药体外对百日咳鲍特菌敏感,临床观察性研究表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疗效优于大环内酯类,故2月龄以下婴儿推荐用这类药;左氧氟沙星对百日咳鲍特菌体外敏感,成人缺乏临床疗效评价数据,但可作替代。五、推荐理由治疗大环内酯类耐药百日咳的研究证据少、质量低,现有数据显示复方磺胺甲噁唑稍优,大环内酯类和β-内酰胺类疗效相当。结合国内耐药现状,GDG推荐上述用药选择,后续还需高质量研究评估体外敏感抗菌药的临床疗效。问题6:重症百日咳患儿若伴有高白细胞血症,是否推荐白细胞去除术(换血疗法或者白细胞单采)进行治疗?一、总体建议推荐意见6:对伴有高白细胞血症的重症百日咳患儿,不建议常规进行白细胞去除术治疗。但是对于重症百日咳婴儿,若外周血白细胞≥50×109/L,或者白细胞≥30×109/L且进行性升高伴病情加重,出现肺动脉高压或者心、肺功能不全,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和医师判断,在医患共同决策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在并发肺动脉高压或者心、肺衰竭早期启动白细胞去除术治疗。(极低把握度证据,有条件推荐)二、实施建议白细胞去除术治疗高白细胞血症的百日咳病例均为新生儿和婴儿,建议该疗法适用于婴儿,尽可能在患儿尚未发生心、肺功能衰竭时启动该疗法,可能获益。该疗法的实施需要考虑当地医疗机构的设备和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四、其他因素疗法安全性与难度:换血疗法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安全性好,但白细胞单采对操作、设施要求高,<6kg婴儿实施难度大、并发症多,不是常规技术白细胞去除术耗费卫生资源、费用高,成本效果不明。经验与时机判断:GDG经验反馈,白细胞去除术利弊难衡,家长意愿不一,对医疗机构要求高,可及性与及时性差。起始治疗时机或影响预后,宜在脏器功能衰竭前或休克/低血压发生时即刻进行。五、推荐理由2004-2017年报道显示,接受换血疗法的重症百日咳患儿病死率达32.1%,现有观察性研究证据偏倚风险高,疗效和安全性把握度低,不确定临床获益,甚至可能升高病死风险。综合成本、可及性、可接受度,白细胞≥30×10⁹/L且无肺动脉高压时,换血疗法弊大于利但特定重症婴幼儿百日咳,白细胞>50×10⁹/L或>30×10⁹/L且伴肺动脉高压,医生可按需专业判断、实施干预。问题7:是否推荐百日咳患者接受全身激素治疗?一、总体建议推荐意见7:典型百日咳患者在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期或伴有反复窒息发作期,可接受短程全身激素治疗。(低把握度证据,有条件推荐)二、实施建议疗程与剂量:全身激素治疗疗程建议不超7-10天,泼尼松按0.5-2.0mg・kg⁻¹・d⁻¹

使用,其他激素参照其换算,最大量不超40mg/d。特殊情况考量:重症百日咳患儿若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有并发肺动脉高压、心肺功能不全高风险,或需呼吸机治疗(白细胞≥50×10⁹/L或≥30×10⁹/L且24h内升高50%),不推荐全身激素治疗,可尝试雾化激素吸入。需呼吸机治疗的患者也不推荐激素治疗。三、证据总结研究概况:纳入1项RCT研究与3项非RCT研究,涉及新西兰、意大利、中国、希腊等地的百日咳患儿研究,部分研究设置激素组与对照组,均联用常规抗菌药,激素用药有地塞米松、倍他米松、氢化可的松、氟美松等。治疗效果:相比不使用糖皮质激素组,联用组患儿症状持续时间减少,像窒息、咳嗽持续时间分别减少6天、8.67天

,百日咳症状持续4.5天痉挛性咳嗽发作次数用药5天、10天后也减少,随访未发现激素相关不良反应,复发、治愈及肺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有英国非RCT研究显示吸入性激素可缓解窒息、改善咳嗽。四、其他因素成本考量:虽缺乏激素治疗成本效果分析,但激素直接治疗成本在中国卫生体系占比不高,经济负担小。接受度:少数家长或患者担心激素不良反应,但短程常规剂量激素治疗对多数人可行、可接受。五、推荐理由现有研究没显示激素治疗对关键指标如病死率有根本获益,但在痉挛性咳嗽期用激素,能减轻、加快症状缓解,改善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算是中等程度临床获益。研究未发现短程激素损害,临床经验也表明不良事件概率极低。所以虽证据质量低,仍推荐痉挛性咳嗽期抗感染联合短程激素治疗,后续需更高质量研究再评价。问题8:百日咳暴露后是否推荐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性治疗?一、总体建议推荐意见8:下述情况下,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根据暴露场景和时间、百日咳疫苗接种史,酌情推荐口服抗菌药物加以预防:(1)家庭成员(2)未完成3剂次基础免疫疫苗接种的婴儿(3)未全程免疫的幼托机构儿童(4)医疗机构和新生儿照护机构负责照护3月龄以下小婴儿的医护人员;(5)幼托机构工作人员(6)聚集或者暴发疫情场所涉及的密切接触者。(低把握度证据,有条件推荐)二、实施建议密切接触定义:面对面暴露(无防护)1米内;直接接触患者呼吸道等分泌物;在密闭空间近距离暴露≥1小时(无防护)

。用药时间:暴露后21天内用药,尽量7天内开始。用药方案:药物选择、剂量和疗程同确诊病例治疗。考虑耐药率,≥2月龄婴儿及儿童经验用药优先选复方磺胺甲噁唑,用10-14天。<2月龄或有磺胺禁忌者,听专科医师个体化建议。适用范围:该建议用于个体预防,非社区人群层面预防。三、证据总结研究类型:纳入3项RCT研究(美国医务人员、英国家庭成员、加拿大家庭成员暴露)

,6项队列研究(西班牙、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地,含护理院、家庭内暴露)。用药有红霉素(疗程10-14天

)、阿奇霉素(疗程5天)

。预防效果:2项RCT提示,家庭成员暴露后,红霉素预防组继发细菌培养确诊百日咳风险降33%,临床诊断风险降4%,但部分研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研究也显示不同场景、不同用药时间预防效果各异,有的差异不显著。不良反应:1项RCT显示,红霉素预防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安慰剂组,如腹泻、恶心等。四、其他因素成本效益:分析显示阿奇霉素各年龄组质量调整生命年最高,预防性治疗有一定效益成本,尤其疾病暴发时。临床实践:经验表明预防治疗不影响公平性,患者配合度高,但药物不良反应影响依从性。五、推荐理由家庭成员暴露预防的RCT研究,干预组预防继发病例获益不明显,从公共卫生角度把握度极低。但结合我国情况:1岁以下患儿占比高、多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重症风险大、传播以家庭内为主等

,高度推荐家庭成员尤其是与这类婴幼儿同住者暴露后预防。考虑到医疗机构传播风险、百日咳对小婴儿危害,推荐相关医护人员预防;幼托机构人员若有接触史也推荐预防;聚集或暴发疫情场所密切接触者预防可限止继发病例。国内诊断未广泛开展,散发时获益低,特定人群、场景下预防获益好且越早用药越好。问题9:是否建议2月龄婴儿开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一、总体建议推荐意见9:2月龄婴儿可以开始接种首剂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低把握度证据,有条件推荐)二、实施建议我国含百日咳成分疫苗分免疫规划类DTaP疫苗与非免疫规划类联合疫苗。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要遵循各类规范、指南及省级卫生健康部门方案,无相关规定的按说明书使用。监护人能自主选含免疫规划成分的非免疫规划疫苗替代,接种前医护需告知注意事项,获知情同意。三、证据总结研究情况:纳入3项研究,含中国、日本相关研究,受试者是足月健康儿,50-98天。基础免疫3剂次间隔1-2个月,后续有加强针。免疫原性对比初免3剂次DTaP疫苗后,2月龄组FHA抗体滴度相比3月龄组有升有降,部分差异无统计意义;两组PT、FHA抗体滴度升高≥4倍发生比例差异不显著

。初免1年后、加强前,2月龄组FHA、PT抗体滴度低于3月龄组。加强免疫后,2月龄组FHA、PT抗体滴度降,不过其升高≥4倍发生率可能增加。2月龄接种DTaP-IPV/Hib组,PT、FHA抗体滴度及升高≥4倍发生概率优于3月龄接种DTaP组。三、证据总结安全性对比:初免、加强免疫后,全身、局部不良反应及严重反应,两组大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月龄接种DTaP-IPV/Hib组接种部位泛红等频次高于3月龄接种DTaP组。总体GDG对免疫和安全性差异判断还需更多证据。四、其他因素感染风险:我国约98%产妇、96%新生儿缺百日咳保护性抗体,婴儿出生就易感染。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小月龄婴儿尤其是3月龄以下,更易患百日咳,年龄越小、接种史越少,重症风险越高,2月龄接种能更早保护。全球情况与早接种获益:全球90%以上国家2月龄接种首剂。澳大利亚研究表明,DTaP疫苗按时接种可减百日咳疾病负担,早接种第1剂获益明显。家长意愿与疫苗可及性:家长对2、3月龄接种偏好差异不大,但非免疫规划多联疫苗自费且供应受限,2月龄接种有公平性问题。五、推荐理由现有中、日研究显示,含百日咳成分联合疫苗2、3月龄接种,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相当。WHO建议首剂6周龄、不晚于8周龄接种,其他国家模型研究也证实早接种可减疾病负担,所以从多方面看,2月龄初次接种DTaP疫苗让婴儿更早获益。问题10:我国是否有必要推荐学龄前儿童加强接种1剂次DTaP?一、总体建议推荐意见10:4~6岁学龄前儿童加强接种1剂次DTaP疫苗。(中等把握度证据,强推荐)二、实施建议我国目前缺少DTaP百日咳疫苗用于该年龄段儿童加强免疫的接种程序,需尽快开展相关评价研究,推动学龄前儿童DTaP疫苗加强免疫落地,降低百日咳发病率。三、证据总结免疫原性:意大利、美国、德国的非RCT研究,分别观察不同规模的4-6岁已接种过基础剂次DTaP疫苗儿童,接种额外DTaP加强针后的免疫情况。结果均显示,接种后PT抗体、FHA抗体等平均滴度大幅增加,免疫原性良好。安全性:意大利研究对比DTaP与DT疫苗,发现DTaP局部不良反应风险略高,但把握度极低美国研究表明4-6岁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低龄幼儿德国研究详细列出接种后各类常见不良反应比例,整体说明接种DTaP疫苗较为安全、可耐受。四、推荐理由国内血清学证据:天津研究显示,接种含aP疫苗儿童,4岁时仅20%能测到血清PT抗体,6岁时PT-IgG抗体滴度最低,血清感染率上升,提示需加强剂次。国际建议与经验:WHO指出,使用aP疫苗国家,保护效果6岁前或下降,建议入学时加强免疫荷兰实行学龄前加强免疫后,相关儿童住院率、发病率下降,婴儿发病率也降低美国研究显示学龄前延迟强化免疫,儿童发病风险大增。综合我国儿童百日咳流行趋势及全球经验,应推进4-6岁儿童DTaP疫苗加强免疫。问题11:早产儿是否推荐按实际月龄接种首剂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一、总体建议推荐意见11:对于早产儿,建议按照实际月龄开始接种首剂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极低把握度证据,有条件推荐)二、实施建议早产儿在出院时,或是出院后经临床评估稳定,按实际出生年龄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优先选免疫规划类DTaP疫苗有需求且家长自愿的,非免疫规划类多联疫苗也可推荐使用。三、文献回顾RCT研究:一项4天的RCT研究,针对191例出生56-60天早产婴儿,分2月龄接种DTaP疫苗组与未接种对照组,观察接种后48小时内呼吸暂停、心动过缓情况。结果显示,两组发作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持美国儿科学会2月龄接种建议。非RCT研究:4项非RCT研究对比健康早产儿与足月儿接种百日咳疫苗免疫原性,涉及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地。结果显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