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与中国_第1页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与中国_第2页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与中国_第3页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与中国_第4页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与中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与中国

宏观调控战略调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

后,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一枝独秀,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比较而

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英国用了差不多整个19

世纪才使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了2.5倍,美国在1870〜1930年的60年间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了

3.5倍,日本在1950〜1970年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了6倍,而中国自1979年以来人均国民收

入增长了7倍。是什么因素造就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增长有什么规律?要素投

入与产出的关系是怎样的?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了解中国经济增长本质的需要,也是充分

把握中国宏观调控的必然要求,直接涉及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方向与政策工具的选择。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宏观调控理念,基本上沿袭了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思想。例如,通常

把宏观调控看成“反周期”政策(尽管有时会加上结构调整和均衡发展等说法),而经济增

长则被看成由宏观调控所带来的“副产品”,通常用“并以此来促进经济增长”等来进行表

述。一般认为只要管理好需求、处理好短期波动,经济增长就自然而生。事实上,随着新古

典增长理论特别是新增长理论的发展,供给管理的增长政策逐渐为各国所接受,增长政策不

再仅限于调节总需求,同时也包括了扩大总供给的措施。中国的经济增长政策同样需要充分

考虑供给与需求层面的结合。本章将从经济增长的需求(投资、消费、净出口)层面和供给

(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层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增长进行剖析,探讨经

济增长政策的转变及其对宏观调控的影响。

第一节投资、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需求层面的分析

根据国民核算的支出法」,一国或地区的GDP由三部分组成:资本形成(投资需求)、最终

消费(消费需求)和净出口(净出口等于出口减去进口,为国外需求)。其中,最终消费又

分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据此,我们可以将需求划分为内需和外需两大部分:外需(即净出

口)体现了一个经济体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及其对外部需求的依赖;内需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

需求两部分。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投资、消费变动

(一)投资需求

在总需求的构成部分中,投资需求的规模一般仅次于消费需求,一些国家在某些具体的年份

甚至逼近或超过消费需求;更为重要的是,投资需求是波动幅度最大、最不稳定的部分,其

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周期性变动产生近乎决定性的影响。图4T列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资

本形成总额和投资率波动的情况。

(

亿100000r50

元9000045

),40

80000

7000035

6000030

5000025

4000020

3000015

2000010

10000.m.ni.rh.ni.rh.ril..5

0政°

7

二)资本形成总额(现价)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现价)

计资本形成率T-固定资本形成率

图4-1中国资本形成率与固定资本形成率(1978〜2006年)

从投资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来看,1978年以来,中国的投资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且

呈上升的趋势,从1978年的38.2%上升到2006年的42.7%,年均投资率为39.4虬自

1979〜2006年的28年中,有7年的投资率高于40斩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少有的,不论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投资率明显偏高。表4-1列出了1978〜

2005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率。1978〜2005年,全球的年均投资率为22.1乐投资

率呈下降趋势,从1978年的24.2%下降为2005年的21%;发达国家中,美国、日本、德国

和英国的年均投资率分别为18.8%、27.4%、21.1%和17.6%;发展中国家中,巴西、印度、

印度尼西亚和埃及的年均投资率分别为21.2乐23.3%、26.4%和22.6%;亚洲国家的年均投

资率为27.8%,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单位:%

1978年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1978~2005年

世界24.22421.723.522.622.32122.1

美国2220.320.317.718.120.516.518.8

日本30.932.328.332.62825.223.227.4

德国23.425.421.423.522.221.817.221.1

英国20.317.618.420.21717.516.817.6

韩国33.131.83037.537.73130.132.7

巴西232519.222.922.321.520.621.2

印度22.320.924.225.226.522.623.523.3

印尼20.520.92830.731.922.222.226.4

埃及40.639.529.428.316.617.718.622.6

亚洲2928.827.230.729.526.126.527.8

资料来源:联合国统计署数据库J

表4-1世界及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率

图4-2中国资本形成总额增速(1979〜2006年)

从中国的投资增长速度来看.1979〜2006年资本形成总额的年均增长率为16.81%.其中固

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年均增长率为17.70%。固定资本形成的增长速度快于存货变动的增长速

度,投资的波动幅度也较大(见图4-2)。从中国资本形成的结构来看,固定资本形成率占

绝对主导地位。1978〜2006年,年均固定资本形成率为36.2%,其中2004〜2006年间,

固定资本形成率均超过了40%o

专栏4-1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住宅投资情况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就全面开展了住房制度改革。对比房改前后的数据可以看出,

住宅投资占GDP的比重稳中有升,1990年住宅投资额占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

2005年为8.2%,年平均为7.7虬但是,住宅投资额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却呈下降趋

势,从1990年的24.1%下降为2005年的20%,年平均为21.3%。这种现象表明,中国住宅

投资的增长速度要快于经济增长速度,但慢于固定资本形成的增长速度,可见投资率持续上

升与居民住宅投资关系不大。特别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或投资率较高的年份,住宅投

资额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却相对较低。例如,1992年、1993年和2003年固定资本形

成增长率分别高达24.1%、25%和19.9%,而住宅投资额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却分别为

20.2%、20.5%和20.2%,均低于平均水平。再如,2004年和2005年固定资本形成率均超过

40%,而住宅投资额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却均低于21%。因此,住宅投资并非中国投

资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对比美国、日本、德国以及韩国1995〜2005年的住宅投资数据(见表4-2),可以看出,

发达国家的住宅投资率(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的住宅占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在

3%〜7%之间,中国明显偏高,达到8%左右。但是,以上国家住宅投资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中所占的比重则差异较大。其中,德国最高,达到33.1%;美国其次,为26.3%;中国居

中,为21.9%;日本和韩国的数据都低于中国。这说明中国住宅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

是基本合理的。

综合两项指标可以看出,中国的住宅投资率偏高,并不是由于住宅投资在整个投资中的比重

大,而是由于投资率大大高于其他国家。

单位:%

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

住宅占住宅占住宅占住宅占住宅占

住宅固定资住宅固定资住宅固定资住宅固定资住宅固定资

投资率本形成投资率本形成投资率本形成投资率本形成投资率本形成

的比重的比重的比重的比重的比重

1995年7.622.94.123.35.218.67.735.17.319.7

1996年7.021.54.323.85.720.17.635.47.018.7

1997年6.620.74.222.85.018.17.435.36.518.2

1998年7.422.54.523.34.316.77.234.36.019.7

1999年7.823.34.623.64.316.97.233.75.117.2

2000年7.822.84.623.04.316.96.831.94.313.9

2001年7.822.54.724.44.016.36.331.34.715.9

2002年8.022.04.927.13.916.65.831.75.017.0

2003年8.120.65.329.43.816.75.732.05.518.5

2004年8.721.35.831.63.816.85.531.55.719.4

2005年R.921.76.232.63.R16.25.230.35.920.3

年平均8.021.94.926.34.417.46.533.15.818.2

资料来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数据库

表4-2部分国家住宅投资比重

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1979〜2006年中国的年均投资贡献率为37%,其中固定资

本形成贡献率:为34乐投资贡献率高于其他国家。图4-3列出了1979〜2006年间中国投资

贡献率波动的情况,总体趋势为不断提升,波动幅度则相对较大。1979〜2005年,全球的

年均投资贡献率为23.5乐发达国家中,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的年均投资贡献率分别为

20%、18.6%、10.9%和26%;发展中国家中,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埃及的年均投资贡

献率分别为13.9%、24%、20.1%和27.5%。与之相比,中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大于

其他国家。

图4-3中国投资贡献率(1979〜2006年)

(二)消费需求

在一个经济体的总需求构成中,消费需求是最稳定、最重要的部分。一般来说,消费需求所

占的比重在2/3左右。在总需求分析中,消费需求理论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图4-4列出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最终消费总额和消费率的波动情况。

图4-4中国最终消费总额与消费率(1978〜2006年)

从消费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来看,与投资率相比,中国的消费率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并呈下

降趋势。从1978年的62.1%下降为2006年的50乐年均消费率为57.4%,其中年均居民消

费率为42.8%,有11年的消费率低于60%。表4-3列出了1978〜2005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

区消费率的变化情况。全球的年均消费率为77.6%,且消费率呈上升趋势,从1978年的

75.6%上升为2005年的78.8%;发达国家中,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的年均消费率分别为

83.9%、71%.78.5%和84.1机发展中国家中,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埃及的年均消费

率分别为78.2%、78.7%、70.9%和84.1%;亚洲国家的年均消费率为70.3%,低于世界平均

水平。中国的年均消费率为58.5%,与其他国家相比明显偏低。

从中国最终消费的构成来看,尽管居民消费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居民消费的增长速

度慢于政府消费(1978〜2006年最终消费支出的年均增长率为9.2%,其中居民消费支出的

年均增长率为8.7%),因此政府消费在最终消费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见图4-5)。

从居民消费的构成来看,城镇居民消费起主导作用。在1990年以前,农村居民消费一直占

居民消费的一半以上,但从1990年开始,农村居民消费与城镇居民消费在居民消费总额中

的地位发生了置换。城镇居民消费日比越来越高,2005年已经高达72.5%;城镇居民消费与

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见图4-6),2005年城乡消费水平比(农村居民=1)高

达3.1。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2005年,城镇居民和农村

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增速分别为12.7%和3.3%,且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收

入的3.1倍。收入差距过大导致城乡消费层次出现断层,农村消费的滞后是抑制消费需求增

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单位:%

1978年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1978~2005年

世界75.676.177.776.877.077.678.877.6

美国79.180.282.583.783.183.489.283.9

日本67.368.668.366.470.673.375.471.0

德国80.982.081.677.077.377.977.878.5

英国79.180.480.882.483.584.587.184.1

韩国69.775.067.862.763.566.166.765.2

巴西78.483.375.675.379.580.075.678.2

印度87.388.284.879.074.877.475.778.7

印尼78.470.870.267.769.468.273.770.9

埃及76.175.278.980.187.387.990.984.1

亚洲70.069.171.968.769.871.269.770.3

资料来源:联合国统计署数据库。

表4-3世界及部分国家和地区消费率

图4-5中国最终消费构成(1978〜2006年)

图4-6中国居民消费构成(1978〜2006年)

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1979〜2006年中国的平均消费贡献率为60%,消费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仍高于投资。但是,随着投资占经济总量比重的提高,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

用正在增强,投资贡献率已超过消费贡献率。从图4-7可以看到,中国的消费贡献率波动幅

度较大,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的消费贡献率也低于国外。1979〜2005

年,全球的年均消费贡献率为77.4%;发达国家中,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的年均消费贡

献率分别为89.7%、73.6%、69.2%和91.8%;发展中国家中,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埃

及的年均消费贡献率分别为82.6%、75%、70.3%和69.1%。与之相比,中国的年均消费贡献

率为61%,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小于其他国家。

(1

%1

)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廿

HH>*466才.好

6EM894I-O

Z09Z6ZE寸C9Z86OZEw9

18.81.6

.8886668868666666666OOOOo00

66666666666666一6OOO00

111I111111I-1I11ZZZZe77

一I

图4-7中国的消费贡献率(1979〜2006年)

(三)净出口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涉及产品、原料、资本设备、专利技术与劳务等的跨国贸易与投资活动

空前加剧,各国、各个经济体对外部经济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在总需求与总供给方面,出口

需求和进口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出口需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外需。根据进出口与经济总

量的关系,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方法,测度出口需求对经济的影响,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出口

数,而是使用出口数扣除进口数后的净值,即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从净出口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净出口率呈上升趋势,从1978年的-

0.3%上升为2006年的7.3%,年均净出口率为3.2机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中

国持续实现了进出口贸易顺差,且顺差水平呈扩大之势,净出口率一直保持在2%以上(见

图4-8)。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目前的净出口率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1978〜2005年,

发达国家中,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的年均净出口率分别为-2.7%、L6%、0.4%和-1.7乐

发展中国家中,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埃及的年均净出口率分别为0.6队-2乐2.7%和

-6.7%;亚洲国家整体属于贸易顺差,年均净出口率为L9%,其中韩国为2.1%;而在同一时

期,中国的年均净出口率为2.6%。

从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1979〜2006年中国的年均净出口贡献率为8%,说明外

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大(见图4-9)。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外贸依

存度'持续上升,从1978年的8.4%上升为2006年的69.4%,年均为48.9%,表明中国经济

与世界经济的相关度越来越高。有关数据显示,世界平均外贸依存度从1978年的32.8%上

升为2005年的56.4%,年均为44%,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上升速度大大快于世界平均水平。

根据不同需求在拉动经济中的不同主导地位,我们可以将经济体划分为:“外需主导”型增

长模式、“投资主导”型增长模式、“消费主导”型增长模式、“消费与投资共同主导”型

增长模式以及“消费、投资、净出口平均发展”型增长模式。“外需主导”型增长模式是指

国家发挥外部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将出口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着力点,其政策实

施方向集中体现在出口需求的扩大上;“投资主导”型增长模式是指国家发挥投资需求在经

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将扩大投资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着力点,其政策实施方向集中体现在

投资需求的扩大上;“消费主导”型增长模式是指国家发挥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

用,将扩大消费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着力点,其政策实施方向集中体现在消费需求的扩大和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消费与投资共同主导”型增长模式是指国家发挥消费需求与投资

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将扩大消费与投资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着力点,其政策实施

方向集中体现在消费与投资需求的扩大上。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净出口、消费、投资三

大需求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一)需求波动与经济增长周期

按照比较有代表性的“谷一谷”划分法,我们可以根据中国的GDP增长率情况,将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大致划分为六次大的周期性波动,分别为:1979〜1981年、

1982〜1986年、1987〜1991年、1992〜1995年、1996〜2000年、2001年至今。结合中国

的三大需求变动情况以及消费、投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见图4-10),我们可

以发现经济周期性波动与需求变化存在密切联系,并可以据此将不同周期划分为不同的需求

主导增长模式。

图470中国GDP增长率与不同需求的贡献率变化(1979〜2006年)

L周期一:1979〜1981年,消费主导型增长模式

1979〜1981年是上一轮经济周期的收缩阶段,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针对前一阶

段的经济过热,中国政府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紧缩型宏观调控,提出用三年时间对

整个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1978〜1981年,

经济增长率从11.7%下降为5.2%;投资增长率从25.1%下降为-0.8%;投资率由38.2%下降为

32.5%。与之相比,消费增长率则从7.8%上升为9.3%;消费率由62.1%上升为67.1%。从对

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年均投资贡献率为12.5%,消费贡献率为84.2%,净出口贡献率为

3.3%,消费的贡献远远大于投资和净出口。这一阶段,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周期二:1982〜1986年,消费与投资共同主导型增长模式

在这一阶段,中国工业化进程开始起步,国内消费需求十分旺盛,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

11.5%o1981〜1986年,投资率从32.5%上升为37.5乐消费率从67.设下降为64.9%;净出

口率从0.4%下降为-2.4%。1984年达到了此轮经济周期的波峰,当年的经济增长率为

15.2%o中国政府为了抑制经济过热,出台了一系列紧缩型宏观经济政策,1985年经济增速

有所回落,但投资继续加速增长,搜长率达到28.4%,并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投资

增长率和消费增长率最终于1986年才双双回落到10%以下。这一阶段的最大特点是投资和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双拉动作用,投资年均增长14.3%,消费年均增长11.4%。投资和消费对

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分别为41.8%和67.7%,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而净出口年均贡献率

为-9.5%o

3.周期三:1987〜1991年,外需主导型增长模式

1987〜1988年中国经济再度升温,经济增长率均超过11%,1988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

膨胀。针对经济出现过热的情况,中国政府从1989年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整顿措施,大

力压缩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随着投资增速的放缓而明显回落,居民收入增长放慢,消费

增长也呈现回落的趋势。在这一阶段,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外需,由于内需不

足,进口的增长速度大大慢于出口的增长速度。1987〜1991年间,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

的年均贡献率分别为21.筮和50.5斩均处于较低的水平,净出口的年均贡献率则高达

28.4%,为各阶段中最高值。1986〜1991年,投资率、消费率也同时下降,投资率从37.5%

下降为34.8%;消费率从64.9%下降为62.4%净出口率则从-2.4%上升为2.8机年均经济增

长率仅为7.9乐其中投资增长率为5.8%,消费增长率为7.4%。

4.周期四:1992〜1995年,投资主导型增长模式

1992年开始,中国又掀起了一个经济建设的新高潮,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并伴随着严

重的通货膨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快速上升,经济再次出现过热现

象。1992〜1995年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3%,其中年均投资增长率和固定资本形成增长率

分别为17.6%和20.1%,年均消费增长率为10%;年均投资率高达40.2%,年均消费率为

59.1%,年均净出口率为0.7%;年均投资贡献率达到52.9%,年均消费贡献率为51.7%,年

均净出口贡献率为-4.6%。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消费,其中1994年和1995年固定

资本形成的贡献率也超过了消费贡献率,在此期间,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

力。

5.周期五:1996〜2000年,外需主导型增长模式

针对过热的经济,中国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采取了以压缩投资和控制信贷投放为主的

一系列调控措施,于1996年基本实现了软着陆。但从1997年起,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

响,国内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在此期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8.6%,其中投资增长率为

5.6%,消费增长率为8.7%。1995〜2000年,投资率从40.3%下降到35.3%;消费率从58.1%

回升到62.3%;净出口率保持在2%以上。投资和消费对经济I曾长的年均贡献率分别为25.1%

和58.9%,均处于较低的水平,净出口年均贡献率则达到16%,说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有

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外需。同时,由于企业开工不足,存货变动连年下降,固定资本形成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全部投资贡献率,达到34.9%。

6.周期六:2001年至今,投资主导型增长模式

由于多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累积效应的释放,国民经济进入持续扩张期,固定资产投资增

长开始加快,机器设备和厂房开始更新换代。投资率迅速回升,从2000年的35.3%迅速上

升到2006年的42.7乐年平均为41.2即其中2004年(43.2%)创下了历史最高;消费率快

速下降,从2000年的62.3%跌落到2006年的50乐成为历史最低点,年平均为54.7机经

济增长率从2000年的8.4%上升为2006年的10.7%,上升幅度为2.3个百分点,年均经济增

长率为9.8%,宏观调控措施发挥了良好的作用,经济增长趋于稳定。但是,这一阶段的经

济增长仍是投资主导型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大于消费,固定资本形成的贡献率也

超过消费,从长期来看仍存在一些隐患。这6年间,投资贡献率为49.4%,其中固定资本形

成贡献率为46.2%,消费贡献率仅为40.8%。同时,外需在这一阶段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1〜2006年间,年均净出口率达4.1%,且呈上升之势,在2006年达到历史最高值

(7.3%);年均净出口贡献率为9.8%,高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平均水平。此外,还应注意

到,本轮经济周期的波峰尚未出现,投资过热的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拉动特征

研究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个是投资增长、消费增长与经济

增长的关系;另一个是投资率、消费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投资、

消费和经济增长变化轨迹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几乎和投资增长率的

变动相一致;消费已逐渐成为稳定经济的重要力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需求

变动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呈现明显的投资带动特征。

从中国经济增长率、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变动趋势来看,中国的投资需求越旺盛,投资占经济

总量的比重越大,经济增长率越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投资率与经济增长同向变动,消费

率与经济增长反向变动(见图4T1)。

投投增

()率,2显

da。%:消

费份,。,.6相明

O90。出,

ooO4消地慢强20的度

3210一年者算

而反减较为2率出率

助9003的〜后计程

;%相度性幅9长看关长

肝S00Z07于以增以增2

快4;速刚振9相4

册W0Z)1高可成0

就过平长的的济可的1

T年。大,形1

3E00Z度超水求率经。8

6增倍大析长本.

好0070速率的济需长与)资0

0两也分4增

计一0072长资高经费增率-济定系

的者关4固

廿〜增投较,消资长经

000Z8者前相表关

4666一P7济是于高,投,增与

D9后行见关

-66IG1经凡处较看国1成(长

(过3进相

i,,也率来中.形增

*£66-—比超0率1的

高示率献度,本6.资率

册9661T对者长0率6

就显长贡幅来和资投7长

■率前7增为长1

9661率据增费动以6定,0增

率,.济增5

J466I资献数济消波放0固数显7费

资点资.

册经

E66投贡关经和的开为中系明投0消

投分与

-661、的有,率费革别其关样、

t百率,

—率长。率费消改分5相那资

肝1661个'长

费增弱献消与。“7的长投

后0661T4增.

消济减贡,资势.数0率增与

H686I3费

与经就费低投态1系为长资率

肝8861率消率1

率降为数噌8

费对力消从的异投长7长

HZ86I长和济3

消资动于应且落仅变系像增1增

一率

B986增投拉高相而大幅的关经不费6.P

科861—长0D

济,的均也,起振率相与系消G

■增

珏寸861经份长率率费大的长的率关4

资-

'86I国年增献献消现率增率长关4

t中投

*861的济贡贡于呈长费长增相表

1的费

册1高经资资大则增消增的

1861-年

―0861率对投投远资费和6济消长率

40;

r£6一资费,,远投消率经增。长

图01增

劈2

61投消外份度,而长与8.济长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