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834-2021 四川省页岩气生产安全规程_第1页
DB51T 2834-2021 四川省页岩气生产安全规程_第2页
DB51T 2834-2021 四川省页岩气生产安全规程_第3页
DB51T 2834-2021 四川省页岩气生产安全规程_第4页
DB51T 2834-2021 四川省页岩气生产安全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51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I II 1 1 1 4.2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 4.3风险管理 4.4安全作业许可 4.5应急管理 4 6.2钻井 6.3井下作业 6.4采气 6.5集输 6.6油气储运 6.7暂闭与弃置 II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石油工王智、金丽娟、刘盛兵、颜磊、唐伟、龚忠利、王礼翔、谯青松、谢仲海、阳强----本次为首次发布。III1四川省页岩气生产安全规程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页岩气勘探、开发和储运的3.13.2相关方relevantparties3.33.43.54.1基本要求24.1.2企业应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采取纠正或控制措施,并限期整改。4.1.3从业人员应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应经过安全生产教育4.1.4企业应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专门用于改善安全生产条件。4.1.5工程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理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承担石油天然气工程建设4.1.6建立设备、物资采购的市场准入和验收制度,设备采购、工程监理和设备监造应符合国家建设4.1.7在工程建设项目投标、签约时,建设单位应对承包商的资质和安全生产业绩进行审查,明确安4.1.8钻井和井下作业应按照设计配备井控装置和采取防喷措施;使用电气设备应符合防火防爆安全预案。井场布置应符合井场布置技术要求,平面布置和防火间距应符合防火设计规范4.1.9发生事故后,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救援,防止事故扩大,避免人员伤亡和减少财产损失,4.2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4.2.1企业应制定保护员工健康的制度,组织员工开展职业健康与劳动保护培训。4.2.3企业不应安排不适合特定岗位能力要求的人员从事特定岗位工作。4.2.4企业应建立员工个人防护用品、防护用具的管理和使用制度。根据作业现场职业危害情况为员工配发个人防护用品以及提供防护用具,员工应按规定正确穿戴及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防4.2.5野外营区的规划布局应符合健康安全相关要求。4.3风险管理4.3.1企业应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与生产经营单位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对所有的作4.3.2风险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b)对生产作业活动全过程进行危险因素辨识,对识别出来的危险因素依据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c)按照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应客观、实际34.3.3风险管理过程应包括危险因素辨识、风险评估、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其基本步骤包括:f)评审。4.3.4对关键作业活动,建立风险控制程序或制度。4.3.5页岩气生产作业中的关键设施的设计、建造、采购、运行、维护和检查应按规定程序和制度执4.4安全作业许可4.4.1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应建立安全作业许可管理制度,实施分级控制,4.4.2安全作业许可内容:c)确定安全措施、监护人和监护措施、f)作业许可关闭、确认;4.4.3安全作业许可只限所批准的时间段和地点有效,作业许可主要内容发生变化时应按程序变更。4.4.4安全作业许可相关证明应得到批准,并在作业期限内有效。4.5应急管理4.5.1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系统地识别和确定潜在风险,并充分考虑作业内容、环境条件、设施类4.5.3建立应急组织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应急人员或与专业应急组织机构签订应急救援协议,配备控制衍生事故发生,避免人员伤亡和减少财4.5.5进行应急培训,员工应熟悉相应岗位应急要求和措施;定期组织应急演习及效果评估,并根据4.5.6当发生应急预案中未涉及的事件时,现场人员应及时向现场负责人报告,现场负责人应确定并45.1交叉作业前应开展作业风险评估,按照重大风险、高风险、中低风险等级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参c)中低风险类交叉作业应采取风险控a)交叉作业前,建设单位应组织编制、发布交叉作业方案和应急预案,分析作业活动的各项风b)交叉作业前,建设单位应按照“谁的属地谁负责”原则划分属地管理范围,指定主要属地管理单位,明确相关方管理职责;组织对交叉作业方案、应急预案进行交底,确保所有相关方c)交叉作业前,建设单位应在交叉作业现场入口处设置明显的属地划分图,对相关方属地用不d)交叉作业前,建设单位应在交叉作业现场设置围栏、门禁系统,负责统一的入场有作业人员、外来人员进行风险告知、入场教育和准入登记;严禁无关人员e)交叉作业前,应由建设单位按工f)交叉作业现场应设置应急警报,交叉作业前应组织开展现场应急演练。5.3开展交叉作业,建设单位应指派现场代表(包括甲方监督或监理等人员)进行协调和监管,统筹各项作业活动,督促落实安全措施。各作业单位应指定现场负责人,并接受现场代表5.4交叉作业过程中,现场代表应每日组织各相关方对现场进行联合检查并召开工作协调例会。5.5交叉作业现场应设置警戒线,限制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5.6各作业单位宜根据作业活动的危险程度,采取物理措施对属地进行隔离。对危险区域和设备设施5.7交叉作业现场应设置视频监控,减少人员在现场的活动频次。5.8发生突发事件,现场应立即停止作业,启动应急处置方案。6.1物探6.1.1一般要求6.1.1.1应按照企业所在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求,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6.1.1.2物探施工前应按照属地政府公安机关要求,办理爆破6.1.1.3从事物探施工的民爆物品运输车驾驶员、押运员应持交通爆破员、保管员应持公安机关颁发的有效资质上56.1.1.5机械震源、车载钻机等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符合设备管理要求。6.1.1.6长途搬迁应制定方案,搬迁前应进行安全教育、车辆检查,并按程序进行审批。6.1.1.7营地选址应经过综合评估,避开易发生自然灾害、地质灾害的区域,远离噪声、高压输电线6.1.1.8特殊地形、危险区域(水域、断崖、陡坡、岩石松软地带、大型野兽出没区等)、特殊天气6.1.2设计6.1.2.1技术设计应编写安全专篇,内容包含但不限于执行的安全法规、标准、制度,重大风险提示6.1.2.2编写施工设计前,应对工区进行踏勘,调查了解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和周边社会环境条件,6.1.2.3应根据任务书、踏勘报告、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写施工设计,施工设计应编写安全专篇,充6.1.3施工作业6.1.3.2测量和排列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a)测量作业时应绘制所有测线的测量草图,注明测线经过区域的高压线、铁路、桥梁、涵洞、地下电缆、管网管线等地面、地下设施,设置的炮点应满足安全距6.1.3.3物探钻井应符合下列要求:6.1.3.4民用爆炸物品使用、废盲炮处置、销毁等应落实安全警戒措施,并符合5.2的规定。6.1.3.5机械震源激发6.1.3.5.1可控震源车应配备视频监控装置。6.1.3.5.2作业过程中,带点人员应始终处于可控震源车左侧;可控震源车不应在高压线下作业;非6.1.3.5.3禁止在升压、高压状态对可控震源车液压系统进行检维修作业。6.1.3.6水域气枪震源激发6.1.3.6.1气枪震源船作业时,应有机动橡皮艇等设备为其领航。6.1.3.6.2起吊气枪前,气枪操作员应观察管线有无纠缠现象,逐组起吊,其他施工人员不得在吊臂66.1.3.6.3气枪震源船到达激发点后,瞭望人员应确认激发点位置,确认施工区域内无其他船只、无6.2钻井6.2.1钻井设计6.2.1.1一般要求6.2.1.1.1钻井设计应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并按程序审批,如需变更应按程序审批。6.2.1.1.2钻井地质设计应根据地质资料进行风险评估并编制安全提示。6.2.1.1.3钻井工程设计应依据钻井地质设计和邻井钻井有关资料制定,并应对钻井地质设计中的风6.2.1.2钻井地质设计6.2.1.2.1应提供区域地质资料,并预测本井地层压力、破裂压力、地层流体性质、地层分层及岩性组合等,对钻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井漏、井喷进6.2.1.2.2应提供邻井的油、气、水显示和复杂情况资料,可能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碳地层深度和预计含量,已钻井的电测解释成果、地层测试及试油、气资料。探井应提供相应的预测资料(含硫化氢和6.2.1.3钻井工程设计6.2.1.3.1井身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钻下部地层产生的内压力应不致压破套管鞋处地层以及裸眼段c)对于探井,考虑到地层资料的不确定性,设计时参考本地区钻井所采用的井身结构并留有余d)含硫化氢地层等特殊井套管设计,应符合6.2.1.3.9的规定。6.2.1.3.2应利用地震、地质、钻井、录井和测井等资料进行地层压力预测和随钻监测,并根据岩性6.2.1.3.3钻井液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d)现场应储备一定数量的高密度钻井液和加重材料,储备的钻井液应经常循环、维护,确保其7e)根据地质提供的资料,钻井液密度设计以各裸眼井段中的最高地层压力当量钻井液密度值为配制不低于0.5倍井筒容积加重钻井液的加重材料和处理剂;页岩气评价井、垂深等6.2.1.3.4井控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b)防喷器压力等级应与裸眼井段中最高地层压力相匹配,并根据不同的井下情况选用各开次防c)页岩气井应使用标准套管头,其压力等级与相应井段的最高地层压力e)绘制各开次井口装置和井控管汇f)区域探井、高压油气井、高含硫油气井段钻井作业中,应安装剪切闸板。6.2.1.3.5现场应配齐满足井控技术要求的钻具内防喷工具、井控监测仪器、仪表、钻具旁通阀及钻6.2.1.3.6页岩气井应配备液气分离器。6.2.1.3.7完井井口装置的型号、压力等级和尺寸系列应根据地层流体中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含量及完6.2.1.3.8在可能含硫化氢地区钻井,应根据地质设计提示落实安全技术措施。6.2.1.3.9固井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3)高温高压气井应使用气密封特殊螺纹套管;普通气井亦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气密封螺纹的套管;既含硫化氢又含二氧化碳的井应视各自含量情况选用既抗硫又抗二氧化碳的套管。高压盐岩层和地应力较大的井应使用厚壁套管、外加厚套管等高抗并应考虑满足进一步采取措施时压力增加值(如压裂等增产措施)及测试要求;中间技术1)各层套管都应进行固井施工设计,高温高压井水泥浆液柱压力应至少高于钻井液液柱压3)针对低压漏失层、深井高温高压气层或长封固段固井应采取尾管悬挂、悬挂回接、双级注水泥、管外封隔器以及多凝水泥浆和井口憋回压等措施,确保固86.2.1.3.10井眼轨迹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根据井口坐标和靶点坐标进行整体优化设计,对所有井均应进行防碰扫描,扫描方法宜采用b)宜综合考虑本平台与相邻平台空间距离,满足钻井防碰的同时,规避页岩气压裂作业邻平台6.2.2井场布置6.2.2.1井位选定后,宜进行浅层地质勘探,确定钻机安全摆放位置。6.2.2.2井场修建应满足井控安全和钻井作业安全基本要求,井场面积应满足页岩气开发生产全过程6.2.2.3根据地理位置、自然气候、地表与地层条件、钻机类型、钻井工艺,以及压裂、试气工艺要础应选在挖方区或水泥加固区,基础承重要求与钻机6.2.2.4井场内应设置明显的防火防爆标志及风向标;施工中进出井场的车辆排气管应安装阻火器;6.2.2.6方(圆)井深度应满足钻机平移及后续作业要求。6.2.2.7放喷管线点火口、分离器排气管线点火口不应设置在井场大门方向。6.2.2.10井场入口处增加消防等应急车辆停车场地,满足消防车等应急车辆停放。6.2.2.11井场后场增加应急车道宽度,满足至少两台泥浆车同时转供浆。6.2.3钻机搬安平移96.2.3.1多台钻机不应同时搬安或平移作业。同平台作业钻机有固井、压井、电缆测井等作业活动,6.2.3.2钻机平移应符合下列要求:a)平移钻机前,应对井口采取保护措施,并做好清理润滑移动轨道、解除相关固定、固定钻台6.2.4钻井作业6.2.4.1同平台一口井发生溢流关井起压、井漏失返时,相邻井应停止作业,待确认安全后方可恢复6.2.4.2同平台钻井和测试同时进行时,测试管线及测试井井口应进行隔离保护,并划定测试安全区6.2.4.3采用油基钻井液钻井时,应符合下列要求:c)人员上钻台或循环系统前应进行f)钻台、循环罐应配备消防器材。6.2.4.4页岩气钻井过程中钻开可能含硫化氢地层时,应按含硫气井要求落实防硫措施,配备监测及6.2.4.6防喷管线必须使用钢质管线。6.2.4.7井控装置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a)环形防喷器不应长时间关井,非特c)具有手动锁紧机构的闸板防喷器关井后,应手动锁紧闸板。打开闸板前,应先手动解锁,解f)不应用打开防喷器的方式来泄井内压力;i)井场应备有一套与在用闸板同规格的闸板和相应的密封件及其拆装工具和试压工具;且止漏即可,待紧急情况解除后,立即清洗更换二次l)压井管汇不能用作日常灌注钻井液;防喷管线、节流管汇和压井管汇应采取防堵、防漏、防冻措施;最大允许关井套压值在节流管汇处以明显的标示6.2.4.9井架、防喷器等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检测。6.2.4.10钻开油气层前的准备和检查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a)以班组为单位,落实井控责任制。作业班每月不少于一次不同工况的防喷演习。钻进和空井b)钻开油气层前钻井队应组织全队职工进行防火演习,含硫地区钻井还应进行防硫化氢演习,并检查落实各方面安全预防工作,直至合格为止。钻井队自检合格后,向上级主管部门(钻井公司和油气田分公司所属二级单位相关部门)汇报自检情况,并申请检查6.2.4.11油气层钻井过程中的井控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a)钻井队应按工程设计选择钻井液类型和密度值;当设计与实际不相符时,应按程序审批。若b)发生卡钻需泡油、混油或因其他原因需调整钻井液密度时,井筒液柱压力不应小于裸眼段中环压力,并做好泵冲数、排量、循环压力记录。当钻井液性能或钻具组合发生较大变化时应2)特殊情况时(需长时间停止循环或井下复杂时将钻具起至套管鞋内或安全井段,停泵检查一个起下钻周期或需停泵工作时间,再下入井底循f)起、下钻中防止溢流、井喷的技术措施:7)下钻应控制下钻速度。井下不正常、静止或下钻时间过长以及深井段下钻,必要时应分g)发现气侵应及时排除,气侵钻井液未经排气不得重新注入井内。若需对气侵钻井液加重,应在对气侵钻井液排完气后停止钻进的情况下进行,不应边钻进i)钻进中发生井漏应将钻具提离井底,采取反灌钻井液等措施保持井内液柱压力与地层压力平6.2.5测井6.2.5.1测井应有设计并执行审批程序。6.2.5.2测井前应通井循环,保证井眼通畅。钻井液性能应符合测井施工要求,并压稳地层。电测期6.2.5.3测井施工前应召开有钻井队、测井队、录井队等人员参加的施工交底会,通报井眼状况、油6.2.5.4测井期间,钻台上应备有1根带回压阀并与防喷器闸板尺寸相符的钻杆。如发生溢流,应服6.2.5.5测井过程中,钻井队应有专人坐岗观察并及时灌满钻井液,发现异常(井涌、溢流等)应立6.2.5.6放射性测井应办理作业许可,井口应采取防落物的措施。6.2.5.7测井天滑轮、地滑轮应固定牢固。6.2.5.9测井电缆运行时,测井绞车后不应站人,作业人员不应触摸或跨越电缆。6.2.6录井6.2.6.2录井仪器房、值班房和宿舍不应摆放在填(筑)方处、陡崖下、悬崖边,以及易滑坡、垮塌6.2.6.3录井过程中发现油气显示、溢流等情况,应首先报告当班司钻,并报告现场监督和钻井队值6.2.6.4值班房、仪器房在搬迁、安装过程中应遵守钻井队的相关安全规定。6.2.6.5钻井队在起下钻、检修设备、电测、完井作业等非钻进过程中,录井人员应坚守岗位,发现溢流应立即报告当班司钻以及现场监督和钻井队值班干部,并提供井控6.2.6.6在新探区、新层系及含硫化氢地区录井时,应进行硫化氢监测,并配备相应的正压式空气呼6.2.6.7发生应急事件应按钻井队应急预案统一行动。6.2.7固井6.2.7.1一般要求6.2.7.1.1同平台多台钻机作业时,固井施工车辆进入平台前应召开全部井队与固井施工队之间的协调会,协调配合注意事项,并对邻井作业井队及相关方进6.2.7.1.2下套管作业前,应更换与套管外径一致的防喷器闸板芯子并试压合格;实施悬挂固井时,6.2.7.1.3套管入井前应在地面进行通径,上扣扭矩及灌浆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6.2.7.1.4套管及其套管柱串联的各种工具、附件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6.2.7.1.5固井施工前,应召开有固井队、钻井队、录井队、钻井液技术服务、定向施工等人员参加6.2.7.1.6固井施工前,固井设备及管线应试压合格。6.2.7.2注水泥浆6.2.7.2.1固井施工前应按规定和设计对水泥浆进行室内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6.2.7.2.5气层固井应选用防气窜水泥浆体系。6.2.7.2.6漏失井或既喷又漏的井,下套管前应堵漏措施,并宜对井筒进行承压试验,达到固井施工6.2.7.3候凝与钻水泥塞6.2.7.3.1候凝期间应执行井控坐岗观察制度。6.2.7.3.2在检测固井质量之前,不宜进行可能影响固井质量的作业。6.2.7.3.3根据现场取样和室内试验数据,水泥浆终凝后方可进行后续作业。固井后井控异常,应按6.2.7.3.4钻水泥塞的泥浆密度、起下钻速度应按照正常钻进时的井控安全规定执行。6.3井下作业6.3.1地质设计6.3.1.2应根据地质资料进行风险评估并编制安全提示。6.3.1.3应提供区域地质资料、邻井的试气作业资料,及本井已取得的温度、压力,产量及流体特性等资料,并应特别注明硫化氢、二氧化碳的含量6.3.2工程设计6.3.2.1应包含地质要求、工艺参数、井控、总体方案、施工步骤、安全设施配置(消防、气防)及6.3.2.2选择的采气井口、井控装置、变径法兰、高压防喷管的压力等级应大于或等于油气层地层压6.3.2.3含硫化氢、二氧化碳井,地面井控装置和入井管柱、工具、设备的材质应与硫化氢、二氧化能力,能够满足施工井正常工况和恶劣工况下的应急6.3.2.5设计应按程序审批,变更设计应按程序审批或按授权程序审批。试气施工作业中,遇特殊情况变更设计时,应征得主管部门和领导批准6.3.3作业设备6.3.3.1根据井深、井斜及管柱重量,选择修井机械、井架和游动系统等配套设备。6.3.3.2钻台或修井操作台应满足井控装置安装、起下钻和井控操作要求。6.3.3.3根据设计选择地面测试流程,高压气井的地面测试流程应包括紧急关闭系统。6.3.3.4分离器及闸门、流程管线应按分离器的工作压力试压;分离器应通畅,闸门灵活可靠,扫线6.3.4井控装置6.3.4.1试气和井下作业的井均应安装井控装置。高压高产气井应安装液压防喷器及(或)高压自封6.3.4.2井控装置(除自封防喷器外)、变径法兰、高压防喷管的压力等级应与油气层最高地层压力6.3.4.3在钻台上应配备具有与正在使用的工作管柱相适配的连接端和处于开启位置的旋塞球阀。当6.3.4.4井控装置应统一编号建档,有试压合格证。6.3.5地面试气流程6.3.5.1地面试气流程应满足替喷、洗井、调节、分离、计量、保温、供浆、循环、压井、放喷等要6.3.5.2根据预测地层压力选择试气流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6.3.5.3地面试气流程所包括的节流控制管汇、捕屑器/除砂器、加热保温装置、分离器、流量计、试6.3.6施工准备及一般规定6.3.6.1井场设备、设施安装调试完毕,施工人员组织到位后,应按工程施工设计、安全技术规范进6.3.6.2井筒应通畅,满足试气工具入井的需要。6.3.6.3井口装置及井筒应按施工设计试压合格。6.3.6.4高温高压井及含硫化氢、二氧化碳井,应采用气密封特殊扣油管,下井管柱丝扣应涂专用丝6.3.6.5油管的规格、数量和钢级应满足工程施工设计要求,不同钢级和壁厚的油管不能混杂堆放;6.3.6.7试气立柱应采取固定措施,防止立柱弯曲滑脱。6.3.6.8起下管柱作业时,应平稳操作。6.3.7泵送桥塞与分簇射孔6.3.7.1应根据工艺特点和作业井井况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包括但不限6.3.7.2应预留足够空间摆放设备,电缆车至井口的距离应满足施工及安全要求。6.3.7.3井场电源及照明满足24h连续作业要求,夜间照度满足施工作业的需要。6.3.7.4上井前应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确保设备性能良好,备齐易损配件。配备的提升设备应满足6.3.7.5作业井场应预留供人员和车辆出入的安全通道。设置作业区域,摆放警示标志。6.3.7.6泵送过程中宜保持排量稳定、连续,应实时监测工具串运行情况、电缆张力、泵送排量和压6.3.7.7上提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电缆的运行状态及深度、张力变化情况,如有异常应停车检查处理。6.3.7.8井场需划分安全区域进行射孔枪装配,未起爆的射孔器起出井口后应立即取出雷管放入防爆6.3.7.9井场照明条件不满足观察防喷管顶部密封、开展井口拆装作业,以及浓雾、暴雨、雷电、大6.3.7.10射孔作业6.3.7.10.1应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编制射孔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并按程序审批。6.3.7.10.2射孔作业应按设计要求进行。6.3.7.10.3火工品的领取和运输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关于爆炸物品领取和运输的规定,并符合下列要a)运输射孔弹和雷管应分车运输。雷管应存放在保险箱内,并由专人监护。保险箱应符合国家b)运输火工品的保险箱,应固定牢靠;运输火工品的车辆应按指定路线行驶,不准无关人员搭6.3.7.10.4火工品的使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关于爆炸物品使用的规定,并符合下列要求:起爆的枪身起出井口前,应先断开引线并绝缘好后,方可f)未起爆的枪身或已装好的枪身不再进行施工时,应在实施警戒的作业区域内及时拆除雷管和i)检测雷管时应使用爆破欧姆表测量;k)不应在大雾、雷雨、六级风以上(含六级)天气及夜间开始l)施工结束返回后,应直接将剩余火工品送交库房,并与保管员办理交接手续;6.3.8压裂6.3.8.1根据施工控制压力选择相应压力等级的井口装置。井口装置通径应满足作业期间井下工具起6.3.8.2压裂作业前应进行风险识别,制定风险消减措施和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6.3.8.3井场设备摆放完毕后,井场应有宽度不小于应急设施摆放、物料堆放和指挥中心区域应6.3.8.5高压作业区与其他作业区应用安全防护墙隔离。蓄水池周围应安装安全防护围栏,设置警示6.3.8.7管汇流程连接应满足压裂施工系统、配合连续油管系统、配合泵送桥塞-射孔系统相互独立,6.3.8.8压裂施工期间存在交叉作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在进行高压泵注时任何与压裂施工无关的运b)压裂施工期间,应对压裂井环空压力、邻井套管和环空压力实时监测,出现异常波动时,正c)压裂施工期间,相邻平台钻井作业应加密观察钻井液液面增减情况、钻井参数变化情况,做d)压裂施工期间,排液测试井、采气井应对生产参数进行实时监测,钻塞时发生溢流、严重井漏等复杂情况时,排液测试井或采气井应关井并暂停作业(或生产排液测试井和采气井气液产量突然大幅波动时,应停止放喷及生f)压裂施工与桥塞钻磨作业同时进行时,应保证钻磨流程与压裂施工流程互不干扰,钻磨作业人员不应在压裂高压区内操作;邻井钻磨工具入井正常后,方可启泵压裂;钻磨过程中,井6.3.8.9高压管汇、压裂车组、井口装置应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压裂管汇元件的使用符合下列条件3;3。裂期间,油层套管和技术套管之间的环空宜安装套管保护器或有预防窜漏的应急6.3.8.11加砂压裂过程中应避免砂堵,若出现砂堵,应及时解堵,防止压力过高爆管。6.3.8.14压裂返排液输送管道宜避开人口稠密区。压裂返排液长输管道埋地敷设穿越公路时6.3.9水平井钻磨桥塞作业6.3.9.1井下组合工具串中应包含内防喷工具和安全接头,井控设备的选择应满足井控安全要求。6.3.9.3防喷管的长度应大于组合工具串长度,防喷管内通径应大于组合工具串最大外径,其差值宜6.3.9.4配备的吊装设备应满足提升吨位和高度的要求。吊装6.3.10排液测试6.3.10.1排液测试流程投用前,应对设备、管线、仪表及安全附件等进行检查和验收。6.3.10.2排液测试流程和设备布置,应能满足多井同时排液与单独放喷测试、压裂液回收6.3.10.3当需接入下游集输管道或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生产装置时,与下游管网或装6.3.10.4排液测试流程应设置井口紧急安全截断、捕屑、除砂和气液分离设备,并宜具备6.3.10.5排液测试流程应在井口、分离器设固定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6.3.11完井6.3.11.1井口装置应满足压裂与后期生产需要。6.3.11.2井口装置安装紧固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试压。6.3.11.3当带压下生产管柱时,带压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b)堵塞器入井前应测量堵塞器钢体外径和长度,检查各部件是否完好,堵塞器规格应与井下管c)防喷管本体应无腐蚀、裂纹、无弯曲现6.3.12气井提液放喷作业时,宜采用独立放喷管线作业。6.3.13复杂情况的预防与处理6.3.13.1试气和井下作业应明确井控岗位责任。6.3.13.2起下管柱应连续向井筒内灌入压井液,并控制起下钻速度;对井漏地层应向射开井6.3.13.3起出井内管柱后,不应空井等待,应及时下入部分管柱。6.3.13.4压井作业中,当井下循环阀打不开时,可采用连续油管压井或采用挤压井,然后6.3.13.5进行油气层改造时,施工的最高压力不能超过井口等设施的安全许可压力;若油高于套管承压,应下入封隔器,并在采油(气)树上安6.3.13.6地层出砂严重应终止测试。6.3.13.7发现地面油气泄漏,视泄漏位置采取关闭油嘴管汇、紧急切断阀或采油树生产闸阀等措施。6.4采气6.4.1气井井口应设置井口高低压紧急截断阀,并宜与后端压力变送器安全联锁,且宜具备超压、失6.4.2页岩气井投产初期,现场宜有人值守,加强除砂、排砂、清洗除砂器和气液分离器管理,降低6.4.3采用气举、泡排等工艺措施生产时,加注管汇的压力等级应高于气井的最高关井压力。6.4.4气井投产前应对管线、分离器、储罐等设备、设施及其安全附件,进行检查和验收。6.5集输6.5.1除砂及杀菌6.5.1.1平台井站工艺设计时,应明确除砂器性能指标。平台井站除砂器和过滤分离器均应安装差压6.5.1.2平台井站和站场的设备和管道应有防止含沙粒气流冲蚀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应尽量减少管道6.5.2增压6.5.2.1压缩机应有完好的启动及事故停车安全联锁和可靠的防静电装置。6.5.2.2压缩机间电缆沟宜用砂砾埋实,并应与配电间的电缆沟严密隔开。6.5.2.3压缩机间气管线宜地上铺设,并设有进行定期检测厚度的检测点。6.5.2.4压缩机间应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巡回检查点和检查卡。6.5.2.5新安装或检修投运压缩机系统装置前,应对机泵、管道、容器、装置进行系统氮气置换,置6.5.3脱水6.5.3.1页岩气原料气进脱水装置之前应设置分离器。原料气进脱水装置之前以及天然气压缩机和泵6.5.3.2页岩气脱水装置中,气体应选用全启式安全阀,液体应选用微启式安全阀。安全阀弹簧应具6.5.4生产一体化集成装置6.5.4.1装置接口形式宜采用法兰连接,便于拆卸、安装,减小动火作业的安全风险。6.5.4.2装置应设置可靠的自动控制和联锁保护系统,配套标准通信接口,实现远程监控。6.5.4.3装置现场安装完毕后,应组织现场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展联合试运。6.5.5临散气回收6.5.5.1试采期间,放空的页岩气宜采取橇装设备回收,橇装设备应能重复应用。6.5.5.2回收装置不应直接对外进行商业充装,回收装置上的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应由回收单6.5.5.3单井试采气橇装回收装置设计处理能力不宜超过12万方/天•6.5.5.4试采气橇装回收方式作为单井试采的一个工艺环节或工艺措施,临散气回收工艺单元的安全评价、安全设施设计等专项评价纳入单井试采工程统一评价、办理6.5.5.5压缩天然气生产主体工艺设备距6.5.5.6液化天然气生产工艺设备及装卸区应布设拦蓄区,工艺设备及装卸接头距火源、发电机、控6.5.6运行的压力设备、管道等设施设置的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等安全附件齐全、灵敏、准确,6.5.7油气井井场、集输站、集气站应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6.5.8进、出站场的管道上应设置截断阀与远程控制系统,事故时迅速关闭。6.5.9平台井站和站场工艺管线采用地面敷设时,在主要巡检通道上应设置跨管线步梯,安全通道应6.5.12储液池应安装安全防护栏,设立警示标识,并宜设置视频监控。6.5.13平台井站和站场应设置管道清洁装置,新井投运后及时清管。6.5.14对具备智能检测条件的管线应定期开展智能检测,全面掌握管道内腐(冲)蚀状况。6.6油气储运6.6.1集输气场6.6.1.1站场选址应考虑地形、地貌、工程和水文地质条件。6.6.1.2站场与相邻居民点、工矿企业和其他公用设施安全距离及站场内的平面布置,应符合国家现6.6.1.3进出页岩气站场的气管道应设置截断阀,进站截断阀的上游和出站截断阀的下游应设置泄压6.6.1.4设备不应超温、超压、超速、超负荷运行。6.6.1.5对调节阀、减压阀、安全阀、高(低)压泄压阀等主要闸阀应接相应运行和维护规程进行操6.6.1.6管道的自动化运行应满足工艺控制和管道设备的保护要求,并应定期检定和校验。6.6.1.7应对压力调节器、限压安全切断阀、线路减压阀和安全泄压阀设定参数进行测试。6.6.1.8每台压缩机组至少应设置下列安全保护:6.6.1.9易燃、易爆场所应按规定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并定期检定。6.6.1.10对存在超压可能的承压设备,应设置安全阀。6.6.1.11安全阀、调压阀、ESD系统等安全保护设施及报警装置应完好,应定期进行检测和调试。6.6.1.12安全阀的定压应小于或等于承压设备、容器的设计压力。6.6.1.14站场内建构筑物的防雷,应在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6.6.1.16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接地,接地电阻应符合要求并定期检测。6.6.1.17工艺管网、设备、自动控制仪表系统应按标准安装防雷、防静电接地设施,并定6.6.1.18消防设施的设置应根据其规模、油品性质、存储方式、储存温度、火灾危险性及6.6.1.19消防系统投运前应经当地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6.6.1.20站场内建(构)筑物应配置灭火器,其配置类型和数量应符合建筑灭火器配置相关规定。6.6.1.21站场的进口处,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牌及进站须知,并应对进入输气站的外来6.6.2集输干线6.6.2.1集输管道路由的选择,应结合沿线城市、村镇、工矿企业、交通、电力、水利等建设的现状6.6.2.2集输管道不应通过城市水源地、飞机场、军事设施、车站、码头。因条件限制无法避开时,6.6.2.3集输管道沿线应设置里程桩、转角桩、标志桩和测试桩。6.6.2.4集输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6.6.2.5集输管道管理单位应设专人定期对管道进行巡线检查,及时处理输气管道沿线的异常情况,6.6.2.6管道水工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实施管道水工保护。管道水工保护形式6.6.2.7集输管道应根据管道所经过地区的地形、人口稠密度及重要6.6.2.8集输管道线路截断阀的取样引压管应装根部截断阀。6.6.2.9企业应定期对截断阀进行巡检。天然气管道截断阀附设的放空管接地应定期检测。6.6.2.10集输管道通过河流时,应根据河流的水文、地质、水势、地形、地貌、地震等自6.6.2.11穿跨越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关于天然气管道工程穿跨越设计的有关规定。6.6.2.12穿越河流管段在采用加配重块、石笼等方案施工时,应对防腐层有可靠的保护措施。6.6.2.13每年的汛期前后,输气管道的管理单位应对穿跨越河流管段进行安全检查,对不6.6.2.15位于水库下游冲刷范围内的管道穿跨越工程防洪安全要求,应根据地形条件、水6.6.3防腐绝缘与阴极保护6.6.3.1埋地集输管道应采取防腐绝缘与阴极保护措施。6.6.3.2应定期检测管道防腐绝缘与阴极保护情况,及时修补损坏的防腐层,调整阴极保护参数。6.6.3.3埋地集输管道需要加保温层时,在钢管的表面应涂敷良好的防腐绝缘层。在保温层外应有良6.6.3.4裸露或架空的管道应有良好的防腐绝缘层。带保温层的,应有良好的防水措施。6.6.3.5对站场内的油罐、埋地管道,宜实施区域性阴极保护。6.6.3.7集输管道应避开有地下杂散电流干扰大的区域。电气化铁路与输气管道平行时,应保持一定距离。管道因地下杂散电流干扰阴极保护时,应采取排流6.6.3.8管道阴极保护电位达不到规定要求的,经检测确认防腐层发生老化时,应及时安排防腐层大6.6.3.9集输站场的进出站两端管道,应采取防雷击感应电流的措施。防雷击接地措施不应影响管道6.6.3.10大型跨越管段有接地时穿跨越两端应采取绝缘措施。6.6.4管道监控与通信6.6.4.1集输生产的重要工艺参数及状态,应连续监测和记录;大型输气管道宜设置计算机监控与数6.6.4.4安全检测仪表和调节回路仪表信号应单独设置。6.6.4.5重要场站的站控系统应采取安全可靠的冗余配置。6.6.4.6用于调控中心与站控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通信接口应采用两种通信介质,双通道互为6.6.4.7站场与调控中心应设立有效的通讯方式。6.6.4.8调度电话应与社会常用的服务、救援电话系统联网。6.6.4.9在下列情况下应加装电涌防护器:6.6.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