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测试卷 (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时同步练(部编版)_第1页
第二单元测试卷 (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时同步练(部编版)_第2页
第二单元测试卷 (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时同步练(部编版)_第3页
第二单元测试卷 (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时同步练(部编版)_第4页
第二单元测试卷 (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时同步练(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检测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3分)A.分歧(qí)瘫痪(tān)树杈(chà)匿笑(nì)B.粼粼(lín)诀别(jué)姊妹(zí)荫蔽(yīn)C.一霎(shà)攲斜(qī)沐浴(mù)脸颊(xiá)D.捶打(chuí)菡萏(hàndàn)徘徊(huí)絮叨(xù)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1)她焦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焦—憔)(2)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顷侧了来。(顷—倾)(3)这个下午和这个晚上,妈妈就要在各个房间游魂似的飘来飘去,抱怨说是中午没有休息的原故。(原—缘)(4)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酒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酒酒—洒洒)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散步》《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分别是莫怀戚和史铁生。B.冰心,原名谢婉莹,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作家、翻译家和儿童文学家。C.泰戈尔是日本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D.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除编有《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4.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7分)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④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6分)(1)“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3)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4)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6.仿写句子,使前后构成排比句。(2分)亲情是树,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条根,让它吸收营养永葆青春;亲情是(亲情是树,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条根,让它吸收营养永葆青春;亲情是河,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条支流,让它永不干涸澎湃向前;亲情是火,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根火柴,让它永不熄灭温暖四方。);亲情是火,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根火柴,让它永不熄灭温暖四方。7.综合性学习。(5分)春,是四季之首,经过一个冬天的桎梏,我们迎来了春,更体悟到了春的美好。为此,你所在的班级召开了以“走进春天”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加入其中,一起来感受春天独特的魅力吧。【活动一】古诗•春天(1)春天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文人墨客留下了众多美文妙句,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写春的古诗句。(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活动二】摄影•春天(2)张开臂膀迎接春天,用自己的双眸发现春天,用相机留下春天的影像。张萧用自己的相机拍摄了一张春天的照片,请你帮他写一段文字来描述照片内容。(40字左右)(2)那迎着乍暖还寒天气开放的一树树桃花宣告着春天来临的消息。那簇在一起的密密匝匝的花,用自己的笑靥迎接春天,展现了春的美丽和勃勃生机。【活动三】励志•春天(3)面对这大好春光,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对自己说几句鼓励的话吧,让自己的人生有目标,让这个春天更加美丽生动。(3)示例:“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希望。我要在这大好春光中,奋勇拼搏,扬帆远航,驶向成功的彼岸。二、阅读品悟(60分)(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上文选自《世说新语》。(4分)【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解答这类题主要依靠的是平时的积累,非常必要记住关键性的文学常识比如:作者及其朝代,出处,及相关知识。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尊君在不()

③下车引之()①约定时间,约会②同“否”(相当于“吗”)③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时间,约会②句意: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相当于“吗”)③句意: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所给意思写出词语有:乃:才去:离开11.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4分)

A.短文中的友人迟到了,是不守信用的表现。

B.元方“入门不顾”,表现了其对父亲友人的蔑视。

C.短文中的主人公是陈太丘和他的朋友。

D.这则短文告诉我们:要诚信做人,以礼待人。11.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A、正确;B、正确;C、有误,短文中的主人公是陈元方;D、正确。故选:C(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4分)金色花①偶尔看到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②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③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毅然挺拔,每一个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④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⑤许久以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⑥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丑……⑦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⑧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竟发生了奇迹。⑨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阳光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⑩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漂亮的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eq\o\ac(○,11)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eq\o\ac(○,12)此刻,仙人掌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的心血。eq\o\ac(○,13)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感到惭愧。eq\o\ac(○,14)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在沙漠吞噬了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eq\o\ac(○,15)它并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eq\o\ac(○,16)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12.根据④-⑦段内容,分别概括出开花前的“仙人掌”和“海棠、月季、文竹”等花草的特点。(6分)(1)开花前仙人掌的特点:外表丑陋却很倔强(或不美不雅却易于生活)。(2)海棠、月季、文竹一类花草的特点:外表美却很娇弱(或既美又雅却不易于生活)【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第四段中的“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可提炼作答。根据文段内容,概括作者对仙人掌的感情所经历的四种变化。(6分)13.遗憾(或冷漠、冷淡、冷落);厌恶(或讨厌、讥笑、鄙视);惊奇(或惊异);赞叹(或赞美、赞颂、称赞)。【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根据第四段中的“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可知第一空应为遗憾。根据第七段“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可知第二空应为厌恶。根据第九段中的“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可知第三空应为惊奇。根据第十一段“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可知第四空应为赞叹。14.请根据eq\o\ac(○,13)段内容回答下面两个问题。(6分)(1)是什么原因使作者“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1)仙人掌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但它却倾注全部的心血,开出了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2)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浅薄庸俗”?(2)作者在仙人掌开花之前,曾厌恶、讥笑它的丑陋;只重视外在美而忽略内在的精神。【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根据第十二段中的“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心血“可作答第一问。根据第二小题的分析可知,作者在仙人掌没有开花之前,对它的态度是厌恶和嘲讽的,却没有注意到内在的精神之美。所以才会心中生出羞愧来。15.本文是一篇状物寓理的散文,作者通过对金色花的描写,要揭示一个怎样的道理?(6分)15.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掌握。文章的主旨一般会在最后一段总结得出。本文的最后一段就点明了主旨。(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4分)母亲的心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用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eq\o\ac(○,11)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eq\o\ac(○,12)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14.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方框中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6分)“我”想吃螃蟹——母亲翻找螃蟹——母亲发现螃蟹——母亲捞起螃蟹——母亲放下螃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及概括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然后精读此部分,提取出与题目要求一致的答案。先找到题目的答题范围,“我想吃螃蟹”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即三自然段。“母亲捞起螃蟹”在七自然段,因此前两个空答案应在三至七段中间寻找,最后一个空在七段后寻找。由前向后找,注意语段中的关键词,如四、五段中的“翻”和六、七段中的“发现、捞”,据此,我们不难概括出“母亲翻找螃蟹、母亲发现螃蟹”和“母亲放下螃蟹”。15.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6分)15.久病初愈的“我”想吃螃蟹;物质条件很差的偏远山村买不到螃蟹;母亲爱子心切。【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1-4段”是题干告诉我们的答题范围,从前向后找,三段有“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四段有“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根据这些语句我们可以总结出答案即:“我”想吃螃蟹;买不到螃蟹;母亲爱子心切”。16.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16.表现了母亲既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蟹的矛盾心理,为后文母亲放了母蟹作铺垫,表现了母亲的善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的理解能力。对于人物的直接描写,包括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的描写,描写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情服务的。“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句子中的“放、捞”写出了母亲的矛盾心理,原因是“她又想起什么似的”,即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