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业土壤污染修复与生态治理方案_第1页
环保行业土壤污染修复与生态治理方案_第2页
环保行业土壤污染修复与生态治理方案_第3页
环保行业土壤污染修复与生态治理方案_第4页
环保行业土壤污染修复与生态治理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行业土壤污染修复与生态治理方案TOC\o"1-2"\h\u20441第一章土壤污染概述 225041.1土壤污染的定义与分类 2165791.1.1土壤污染的定义 2275021.1.2土壤污染的分类 3170961.2土壤污染的来源与途径 392371.2.1土壤污染的来源 3168481.2.2土壤污染的途径 3319131.3土壤污染的危害 317708第二章土壤污染调查与评估 484272.1土壤污染调查方法 4195902.1.1现场踏勘 4125722.1.2土壤样品采集与分析 485332.1.3地下水监测 4148912.1.4污染源调查 4104522.2土壤污染风险评估 441682.2.1污染物迁移性评估 4252962.2.2污染物暴露评估 499842.2.3风险量化评估 4255442.3土壤污染修复目标确定 569962.3.1土壤环境功能 5197682.3.2污染物特性 518932.3.3社会经济因素 574262.3.4环保政策法规 513487第三章物理修复技术 5136463.1土壤物理修复方法概述 5104723.2土壤淋洗技术 5185353.3土壤稳定化/固化技术 5109993.4土壤置换与隔离技术 628748第四章化学修复技术 622214.1土壤化学修复方法概述 6143624.2土壤氧化还原技术 6274184.3土壤化学稳定化技术 6198314.4土壤脱毒技术 614005第五章生物修复技术 76805.1土壤生物修复方法概述 776115.2微生物修复技术 7199565.3植物修复技术 7323525.4动物修复技术 76530第六章土壤污染修复项目管理 8132716.1项目策划与设计 838046.1.1项目目标与任务确定 8307696.1.2场地调查与评估 891376.1.3技术方案与工艺设计 898966.1.4项目预算与投资估算 865476.2项目施工与监理 8268346.2.1施工准备 9288696.2.2施工过程管理 9283616.2.3施工监理 936696.3项目验收与维护 944406.3.1项目验收 961586.3.2项目维护 9303646.3.3项目后期管理 923825第七章生态治理方案 9217037.1生态治理的基本原则 961597.2生态恢复技术 1030497.3生态重建技术 101237.4生态监测与评估 1022233第八章土壤污染修复政策与法规 1126088.1土壤污染修复政策概述 1153198.2土壤污染修复法规体系 11285098.3土壤污染修复政策法规的实施 1230715第九章土壤污染修复案例分析 12160519.1国内土壤污染修复案例 1230089.1.1案例一:某化工区土壤污染修复项目 12143819.1.2案例二:某农业区土壤污染修复项目 13211459.2国外土壤污染修复案例 13217379.2.1案例一:美国纽约州土壤污染修复项目 1318409.2.2案例二:日本土壤污染修复项目 13314619.3案例分析与总结 147579第十章土壤污染修复发展趋势与展望 14912610.1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发展趋势 142046210.2土壤污染修复市场前景 151358310.3土壤污染修复产业政策与发展策略 15第一章土壤污染概述1.1土壤污染的定义与分类1.1.1土壤污染的定义土壤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因过量或不合理地向土壤中排放有害物质,导致土壤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土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的过程。土壤污染具有潜伏性、长期性和不可逆转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产生严重威胁。1.1.2土壤污染的分类土壤污染可以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和来源分为以下几类:(1)化学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等。(2)生物污染:如病原体、寄生虫、病毒等。(3)放射性污染:如铀、钍、镭等放射性物质。(4)物理污染:如固体废弃物、塑料薄膜等。(5)综合污染:多种污染物的复合作用。1.2土壤污染的来源与途径1.2.1土壤污染的来源(1)工业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2)农业污染: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3)生活污染:生活污水、垃圾等。(4)交通污染:汽车尾气、油品泄漏等。(5)自然环境因素:地质侵蚀、土壤盐碱化等。1.2.2土壤污染的途径(1)大气沉降:污染物通过大气降水、降尘等途径进入土壤。(2)水迁移:污染物通过地表水、地下水等途径进入土壤。(3)固体废弃物堆放:固体废弃物在土壤中发生分解、渗透等作用。(4)生物传输:生物体将污染物带入土壤。(5)农业活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1.3土壤污染的危害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土壤质量:土壤污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2)影响水资源:污染物通过土壤渗透进入地下水,影响水资源质量。(3)影响生物多样性:土壤污染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失衡。(4)影响人体健康: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5)制约经济发展:土壤污染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制约经济发展。(6)加剧环境问题:土壤污染加剧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第二章土壤污染调查与评估2.1土壤污染调查方法土壤污染调查是识别和了解土壤污染状况的重要环节,以下为常用的土壤污染调查方法:2.1.1现场踏勘现场踏勘是对污染场地进行实地调查,通过观察土壤颜色、结构、气味等特征,初步判断土壤污染情况。还需收集现场周边环境信息,如土地利用类型、污染源分布等。2.1.2土壤样品采集与分析土壤样品采集是获取土壤污染数据的关键步骤。根据污染场地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如网格法、随机法等。采集的土壤样品需进行化学分析,测定土壤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2.1.3地下水监测地下水监测是了解土壤污染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通过布设地下水监测井,采集地下水样品,分析水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2.1.4污染源调查污染源调查是对可能导致土壤污染的源头进行追踪和分析,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等。2.2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是对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价。以下为土壤污染风险评估的主要步骤:2.2.1污染物迁移性评估污染物迁移性评估是分析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包括土壤吸附性、渗透性等。通过评估污染物迁移性,了解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2.2.2污染物暴露评估污染物暴露评估是分析污染物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和环境的过程,包括土壤摄入、空气吸入、皮肤接触等。通过暴露评估,确定污染物对人体和环境的风险程度。2.2.3风险量化评估风险量化评估是采用数学模型,对土壤污染风险进行定量分析。主要包括暴露剂量反应关系模型、健康风险模型等。2.3土壤污染修复目标确定土壤污染修复目标的确定是针对不同污染场地,制定合理的修复策略和目标值。以下为确定土壤污染修复目标的依据:2.3.1土壤环境功能根据土壤环境功能,确定修复目标。如农业用地需关注土壤肥力、食品安全等问题;居住用地需关注人体健康风险等。2.3.2污染物特性考虑污染物的毒性、迁移性、降解性等特性,确定修复目标。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需采取更为严格的修复措施。2.3.3社会经济因素结合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考虑修复成本、修复期限等因素,确定修复目标。2.3.4环保政策法规依据国家和地方环保政策法规,确定土壤污染修复目标。如《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等。第三章物理修复技术3.1土壤物理修复方法概述土壤物理修复方法是一种通过物理手段移除或降低土壤中污染物含量的技术。该方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如土壤颗粒与污染物的吸附、解吸、沉淀等过程,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常见的土壤物理修复方法包括土壤淋洗、土壤稳定化/固化、土壤置换与隔离等技术。3.2土壤淋洗技术土壤淋洗技术是通过水或其他溶剂将土壤中的污染物冲洗出来,降低土壤中污染物含量的方法。根据淋洗剂的不同,可分为清水淋洗、化学淋洗和生物淋洗等。淋洗过程中,污染物与土壤颗粒发生解吸、溶解等作用,从而实现污染物的去除。该方法适用于处理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土壤污染物。3.3土壤稳定化/固化技术土壤稳定化/固化技术是通过添加稳定剂或固化剂,使土壤中的污染物转化为不易溶解、迁移的固态物质,降低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稳定剂主要包括石灰、水泥、粉煤灰等,固化剂包括聚合物、重金属捕集剂等。该方法适用于处理重金属、放射性核素等土壤污染物。3.4土壤置换与隔离技术土壤置换技术是将污染土壤挖掘出来,替换为清洁土壤,以达到修复目的。该方法适用于污染程度较重的土壤修复。土壤隔离技术是通过设置隔离层或隔离屏障,阻止污染物迁移和扩散。隔离层材料包括土工布、土工膜等,隔离屏障包括垂直屏障、水平屏障等。该方法适用于防止污染物扩散和对地下水保护。第四章化学修复技术4.1土壤化学修复方法概述土壤化学修复方法,是指利用化学原理和化学物质,对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处理,以达到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含量,恢复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的目的。该方法主要包括土壤氧化还原技术、土壤化学稳定化技术以及土壤脱毒技术等。化学修复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速度快、适应性强等特点,在环保行业土壤污染修复与生态治理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4.2土壤氧化还原技术土壤氧化还原技术是利用氧化剂或还原剂对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氧化或还原反应,使其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物质的修复方法。该技术主要包括高级氧化技术、化学还原技术等。高级氧化技术通过引入强氧化剂,如臭氧、过氧化氢等,对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分解;化学还原技术则是通过添加还原剂,如硫酸亚铁、亚硫酸钠等,对土壤中的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进行还原沉淀。4.3土壤化学稳定化技术土壤化学稳定化技术是通过添加稳定化剂,如石灰、磷酸盐等,使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形成稳定化合物,降低其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该技术适用于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效果好等优点。根据稳定化剂的不同,土壤化学稳定化技术可分为无机稳定化技术和有机稳定化技术。无机稳定化技术主要包括石灰稳定化、磷酸盐稳定化等;有机稳定化技术则包括腐殖酸稳定化、有机肥稳定化等。4.4土壤脱毒技术土壤脱毒技术是针对土壤中的有害物质,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将其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物质的修复方法。该技术主要包括土壤吸附、土壤淋洗、土壤固定等。土壤吸附是指利用吸附剂,如活性炭、膨润土等,吸附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土壤淋洗则是通过添加淋洗剂,如水、酸碱溶液等,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并去除;土壤固定则是通过添加固定剂,如水泥、石灰等,使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形成稳定固体,降低其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土壤脱毒技术在处理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土壤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第五章生物修复技术5.1土壤生物修复方法概述土壤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土壤中有害污染物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在环保行业土壤污染修复与生态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壤生物修复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动物修复等。5.2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对污染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转化和固定的一种修复方法。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微生物种类繁多,对各种污染物具有广泛的降解能力;(2)微生物繁殖快,修复效率高;(3)修复过程中无二次污染。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生物降解、生物固化、生物稳定等。5.3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及其根系对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降解、转化和固定的一种修复方法。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植物生长周期短,修复速度快;(2)植物种类丰富,适应性强;(3)修复过程中不破坏土壤结构,有利于生态恢复。植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植物提取、植物稳定、植物降解等。5.4动物修复技术动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土壤动物对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降解、转化和固定的一种修复方法。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动物种类繁多,对各种污染物具有广泛的降解能力;(2)动物活动能力强,修复效率高;(3)修复过程中无二次污染。动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蚯蚓修复、昆虫修复、土壤动物混合修复等。蚯蚓修复技术是通过增加蚯蚓数量,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度,从而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昆虫修复技术则是利用昆虫对污染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土壤动物混合修复技术则是将多种土壤动物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第六章土壤污染修复项目管理6.1项目策划与设计6.1.1项目目标与任务确定在土壤污染修复项目策划阶段,首先要明确项目目标与任务。根据土壤污染程度、污染类型、场地特点等因素,确定修复目标、修复技术路线及预期效果。项目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效果。6.1.2场地调查与评估在项目策划阶段,需要进行场地调查与评估,以获取土壤污染的基础数据。调查内容包括场地地质、水文、土壤类型、污染物质及其分布情况等。评估工作应结合国家相关标准,对土壤污染程度、风险水平进行评估,为项目设计提供依据。6.1.3技术方案与工艺设计根据场地调查与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方案和工艺流程。技术方案应充分考虑项目特点、场地条件、修复效果等因素,保证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工艺设计应详细阐述修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操作步骤、设备选型等,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支持。6.1.4项目预算与投资估算在项目策划与设计阶段,需进行项目预算与投资估算。预算编制应遵循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保证项目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合规性。投资估算应结合项目规模、技术方案、施工周期等因素,为项目决策提供经济依据。6.2项目施工与监理6.2.1施工准备在项目施工前,需进行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队伍、设备、材料等资源需求;办理相关手续,保证项目合规合法;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施工质量。6.2.2施工过程管理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队伍、设备、材料的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具体措施包括: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和工艺流程;对关键环节进行严格把控;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6.2.3施工监理施工监理是保证项目质量的重要环节。监理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保证项目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监理内容主要包括:施工方案执行情况、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等。6.3项目验收与维护6.3.1项目验收项目验收是评价项目效果的重要环节。验收内容主要包括:修复效果、施工质量、环保措施等。验收合格后,项目方可投入使用。6.3.2项目维护项目维护是保证土壤污染修复效果长期稳定的必要措施。主要包括:定期检测土壤质量,评估修复效果;对修复设施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测,防止污染反弹。6.3.3项目后期管理项目后期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健全项目档案,便于查阅和管理;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总结,为后续项目提供经验借鉴;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水平。第七章生态治理方案7.1生态治理的基本原则生态治理作为土壤污染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整体性原则:在生态治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遵循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实现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2)可持续性原则:生态治理应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保证治理成果的长期稳定。(3)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社会需求,制定针对性的生态治理方案。(4)预防为主原则:在生态治理过程中,应以预防为主,强化源头控制,减少土壤污染的风险。(5)科技创新原则: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生态治理技术创新,提高治理效率。7.2生态恢复技术生态恢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植物修复技术:通过种植具有较强吸附、降解和固定污染物的植物,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2)微生物修复技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土壤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3)物理修复技术:采用物理方法,如客土置换、土壤淋洗等,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4)化学修复技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改变土壤中污染物的形态和含量,降低其毒性。7.3生态重建技术生态重建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土地改良技术:通过改变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被恢复。(2)植被重建技术:根据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配置模式,实现植被的自然恢复。(3)景观重建技术:结合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构建和谐的人工景观,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生态工程措施:采取工程措施,如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等,改善生态环境。7.4生态监测与评估生态监测与评估是生态治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内容:对土壤、植被、水文、气候等生态环境要素进行定期监测,掌握生态环境变化情况。(2)监测方法:采用遥感、地面调查、实验室分析等多种方法,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评估指标:根据生态治理目标,设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如植被覆盖率、土壤质量指数等。(4)评估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生态治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估。(5)反馈与调整:根据监测与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生态治理方案,保证治理效果持续改善。第八章土壤污染修复政策与法规8.1土壤污染修复政策概述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为加强土壤污染修复工作,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土壤污染修复政策。这些政策旨在明确土壤污染修复的目标、任务、责任主体和保障措施,推动土壤污染修复工作的全面开展。土壤污染修复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土壤污染修复的责任主体。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土壤污染修复的责任主体包括污染者、土地使用者、地方和。政策要求各责任主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共同参与土壤污染修复工作。(2)确定土壤污染修复的目标和任务。政策明确了我国土壤污染修复的总体目标是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具体任务包括查明土壤污染状况、制定土壤污染修复规划、推进土壤污染修复项目实施等。(3)加强土壤污染修复的保障措施。政策要求各级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土壤污染修复资金保障机制;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土壤污染修复关键技术研发;建立健全土壤污染修复监管体系,保证修复工程质量和安全。8.2土壤污染修复法规体系我国土壤污染修复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我国现行的土壤污染修复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土壤污染修复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2)部门规章。我国环保、土地、农业等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土壤污染修复的部门规章,如《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规范》等。这些规章对土壤污染修复的技术要求、程序和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3)地方性法规。我国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土壤污染修复的地方性法规,如《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办法》等。这些地方性法规为当地土壤污染修复工作提供了具体操作依据。8.3土壤污染修复政策法规的实施为保证土壤污染修复政策法规的有效实施,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成立了土壤污染修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统筹协调推进土壤污染修复工作。(2)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土壤污染修复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对土壤污染修复的认识和参与度。(3)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对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进行全面调查,摸清土壤污染底数,为制定土壤污染修复政策提供科学依据。(4)推进土壤污染修复项目。各级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土壤污染修复项目实施,保证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改善。(5)强化监管执法。建立健全土壤污染修复监管体系,对土壤污染修复工程质量和安全进行全程监管,严厉打击土壤污染违法行为。通过以上措施,我国土壤污染修复政策法规得到了有效实施,土壤环境质量逐步改善,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九章土壤污染修复案例分析9.1国内土壤污染修复案例9.1.1案例一:某化工区土壤污染修复项目项目背景:某化工区因长期化工生产活动,导致周边土壤严重污染,影响生态环境和周边居民健康。为改善土壤质量,我国决定开展土壤污染修复项目。修复措施: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污染土壤进行治理。具体包括:(1)物理修复:挖掘污染土壤,进行筛分、淋洗等处理;(2)化学修复:使用化学药剂对污染土壤进行稳定化和固化;(3)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对污染土壤进行降解和转化。修复效果:经过为期三年的治理,污染土壤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达到了国家相关标准。9.1.2案例二:某农业区土壤污染修复项目项目背景:某农业区因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污染,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我国启动了土壤污染修复项目。修复措施:采用农业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1)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农业布局;(2)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推广绿色农业技术;(3)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4)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修复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农业区土壤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得到保障。9.2国外土壤污染修复案例9.2.1案例一:美国纽约州土壤污染修复项目项目背景:纽约州某地区因工业污染导致土壤严重污染,影响当地环境和居民健康。美国决定采用棕色地块修复计划,对该地区土壤进行治理。修复措施:采用以下修复技术:(1)土壤挖掘和筛分;(2)土壤稳定化和固化;(3)土壤淋洗;(4)土壤气相抽提;(5)地下水抽出处理。修复效果:经过治理,该地区土壤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恢复了生态环境。9.2.2案例二:日本土壤污染修复项目项目背景:日本某地区因重金属污染导致土壤质量严重下降,影响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该地区土壤进行修复。修复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技术:(1)土壤挖掘和置换;(2)土壤稳定化和固化;(3)土壤淋洗;(4)植被恢复;(5)地下水处理。修复效果:经过治理,该地区土壤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生态环境得到恢复。9.3案例分析与总结通过对国内外土壤污染修复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觉以下共同点:(1)高度重视土壤污染修复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2)采用多种修复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修复效果;(3)在修复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居民健康;(4)修复项目实施过程中,社会参与度较高,形成了多方共同参与的局面。在此基础上,我国在土壤污染修复领域还需进一步探讨以下问题:(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