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1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3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4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一分,共20分)1.(1分)下列物种属于生物的是()①草②煮熟的鱼③珊瑚④钟乳石⑤冬眠的蛇⑥恐龙化石⑦蘑菇⑧家鸽。A.②⑤⑥⑦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⑧ D.①⑤⑦⑧2.(1分)“蜻蜓点水”、“开花结果”属生物基本特征中的()A.应激性 B.生长现象 C.繁殖现象 D.新陈代谢3.(1分)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4.(1分)沙漠中的仙人掌,扁平宽大的块茎可贮藏水分,刺状叶可减少水分的散失,它体现了()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5.(1分)小王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6.(1分)下列关于“显微镜结构及观察植物细胞的步骤(如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步骤1说明对光成功 B.步骤4的操作是向左移动装片 C.该显微镜最大能将细胞放大600倍 D.步骤5的操作是换用了高倍物镜7.(1分)牵牛花昼开夜合,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光 B.水 C.空气 D.温度8.(1分)至今仍被生物分类学家们广泛使用的双名法,是由下列哪位科学家创立的()A.达尔文 B.林奈 C.孟德尔 D.米勒9.(1分)世界上第一个发现人体血液循环的科学家是1578年出生在英国福克斯顿的一个富裕农民家里﹣﹣哈维,关于科学家哈维发现血液循环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A.哈维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实验方法研究血液流动方向 B.哈维的实验证明了人体心脏能推动血液在全身循环 C.哈维是生物学研究中较早运用实验方法的科学家 D.哈维、林奈及达尔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一样10.(1分)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将实验盒一边遮光,另一边不遮光,这是为了()A.提供一种无光的条件 B.便于观察 C.控制变量 D.设置一个对照实验11.(1分)使用显微镜时,可参照如图快速判断“污物”的位置,图中①②分别为()A.装片、目镜 B.装片、装片 C.目镜、目镜 D.目镜、装片12.(1分)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A.滴水→撕表皮细胞→加盖玻片→染色 B.擦片→滴水→撕表皮细胞→加盖玻片→染色 C.擦片→滴水→撕表皮细胞→展平→加盖玻片→染色 D.擦片→滴水→撕表皮细胞→展平→加盖玻片→染色→吸去多余液体13.(1分)当显微镜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时,应调节光亮程度,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A.缩小光圈 B.换高倍目镜 C.选用凹面镜反光 D.调节细准焦螺旋14.(1分)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结构是()A.细胞核 B.细胞膜 C.液泡 D.细胞壁15.(1分)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水稻和稗草 B.猫和老鼠 C.人和猪 D.蚂蚁和蝗虫16.(1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④实施实验并记录⑤设计实验方案⑥得出结论⑦分析实验现象A.①③②④⑤⑦⑥ B.①③②⑤④⑦⑥ C.①②④③⑤⑥⑦ D.①②④⑤③⑥⑦17.(1分)在制作临时装片时,盖上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A. B. C. D.18.(1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生物体 B.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C.利用电磁干扰信鸽的飞行是观察法 D.生态学是生物微观方向发展的成果19.(1分)《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0)》公布,我国已查明的高等植物有34984种,脊椎动物有6445种,真菌1万多种。这体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中()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环境的多样性20.(1分)生态系统是指()A.一种生物的总和 B.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C.所有生物的总和 D.环境二、非选择题(每空一分,共30分)21.(9分)如图为动、植物细胞模式图,图中A﹣F指的是细胞的各种结构。请据图回答:(在【】内填序号,在横线上填文字)(1)图是动物细胞模式图。(2)植物的叶是绿色的主要是因为细胞中含有【】。(3)甲、乙细胞中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吃苦瓜时有一种苦味,这种含苦味的物质存在于【】中。(4)无论甲细胞还是乙细胞,遗传信息库都是【】,该结构中存在等微细结构。22.(9分)图甲和图乙是“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部分操作,丙图是显微镜的结构,请据图回答:(1)甲图中滴加的液体是。乙图中滴加的液体是,目的是对细胞进行。(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要先转动⑤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此时眼睛应注视;在镜筒上升时等到视野中出现所要观察的图像时,则可以转动⑥,使看到的图像更清晰。(3)小玲同学正在练习使用显微镜,请帮她回答以下问题:①她使用的显微镜目镜是5×,物镜是8×,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②观察时左眼注视目镜,同时右眼(填“睁开”或“闭上”)。③她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了一个“b”字,那么载物台上所放的透明纸片上写的字是。说明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像。23.(8分)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由于被水浸渍,一些地方字迹已经看不清楚(题目中画横线处),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实验报告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问题:.假设:.设计方案:(1)材料用具:2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2)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和两种环境.方法步骤:(1)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相等的鼠妇,静置2分钟.(2)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环境2min3min4min5min6min7min8min9min10min11min明亮3222232212黑暗17181818181718181918结论: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的环境中生活.问:为什么实验结束后要洗手?.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24.(4分)以下为某同学“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实验记录。请据如表回答:项目地点不同植被裸地草坪灌木丛早中晚早中晚早中晚温度/摄氏度℃182016161814141612相对湿度/%464551606266707268(1)分析数据可知,早、中、晚裸地的最高,最低。(2)同一时间测量裸地、草坪、灌木丛的空气湿度,测得的数据最大的地方是。(3)植物对周围的空气湿度和环境温度的影响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一分,共20分)1.【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时可以从生物的特征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煮熟的鱼、珊瑚、钟乳石、恐龙化石都不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是生物;草冬眠的蛇、蘑菇、家鸽具有生物的特征是生物。故选:D。2.【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解答】解:“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开花结果”反映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能繁殖。故选:C。3.【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解: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描写的是鸟类的生殖现象。A错误;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写的是自然现象。B错误;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写的是动物的群聚现象。C错误;D、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描写的是生物生长发育。(红豆的枝条是由叶芽发育形成的)D正确;故选:D。4.【分析】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解答时可以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解答】解: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仙人掌,扁平宽大的块茎可贮藏水分,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是仙人掌对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的一种适应。故选:A。5.【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以及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解答即可.【解答】解:甲和乙一端无螺纹为目镜,丙和丁有螺纹为物镜.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亮度越暗,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亮度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多,但看到的数目细胞数目就越多.目镜放大倍数最小的是甲,物镜放大倍数最小的是丁,这样甲和丁镜头组合放大的倍数是50倍,放大的倍数最小,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故选:B。6.【分析】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图中D是反光镜,在镜臂的最下端,可以左右前后转动,是反射光线用的;B是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大;C是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小;A是目镜在镜筒的上端观察时靠近眼睛放大倍数是15×;EF都是物镜,E放大倍数是10×,F放大倍数是40×,安装在转换器上,观察时靠近玻片标本。据此解答:【解答】解:A、步骤1说明对光成功,因视野是白亮的,A正确;B、显微镜呈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细胞物像位于视野右方,要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物像应向左方移动,因此玻片应向右方移动。步骤4的操作是向右移动装片,B错误;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因此该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大是:15×40=600(倍)。C正确;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暗,看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大,但细胞数目越少。所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F对准通光孔,可以看到体积较大的细胞,因此步骤5的操作是换用了高倍物镜,D正确。故选:B。7.【分析】生物生活的环境是指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也有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指的是影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非生物因素指的是阳光、空气、温度和水分等,据此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其中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牵牛花昼开夜合,这是因为在阳光下,清晨,花的表皮细胞内的膨胀压大,上表皮细胞(花瓣内侧)生长得快,于是花瓣便向外弯曲,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故选:A。8.【分析】双名法又称二名法,是林奈提出的,以拉丁文表示,通常以斜体字或下划双线以示区别。第一个是属名,是主格单数的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是种名,常为形容词,须在词性上与属名相符。【解答】解:A、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B、林奈创立了生物分类的双名法;C、孟德尔创立了遗传规律(自由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D、米勒创立了化学起源说。所以,双名法,是由林奈创立的。故选:B。9.【分析】血液循环是英国科学家哈维根据大量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于1628年提出的科学概念,然而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不完全了解血液是如何由动脉流向静脉的.【解答】解:哈维英国医生、生理学家、解剖学家和胚胎学家,他著有《心动论》即《动物心脏和血液运动的解剖学研究》一书,叙述了它发现血液循环的过程,运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实验方法,提出了新的血液循环理论。哈维的实验证明了人体心脏能推动血液在全身循环,是生物学研究中较早运用实验方法的科学家。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在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之前,许多人认为世上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达尔文运用考察、调查、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揭示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来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不同的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从而建立了“进化学说”。故D说法错误故选:D。1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设计对照实验的原理,既设置唯一变量。【解答】解: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将实验盒一边遮光,另一边不遮光,这样就形成了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目的是为了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计对照实验中除了光照以外,其他条件如水分、温度等都应当相同。也就是说只有光照是不同的,光照就是这个对照实验的变量。故选:D。11.【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显微镜视野中污点位置的判断,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解答】解: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移动玻片,污物移动,在玻片上;污物不动,转动目镜,污物移动在目镜上,污物不动,在物镜上。故选:A。12.【分析】制作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是:擦→滴→撕→展→盖→染→吸。【解答】解: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操作步骤:①擦片即用纱布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②滴液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③取材是用镊子撕一块洋葱表皮、④展平是放置材料并用解剖针展平、⑤盖片是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端让另一端接触液滴慢慢放下盖玻片以防产生气泡、⑥染色是用滴管吸碘液一滴在盖玻片一端染色用吸水纸在另一端用吸水纸在另一端吸,是染色均匀。故操作顺序正确的是擦片→滴水→撕表皮细胞→展平→加盖玻片→染色→吸去多余液体。故选:D。13.【分析】增加显微镜的亮度可以通过增加到达视野的光线的强度实现,也可以通过增多到达视野的光线的数量实现。【解答】解: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在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使用大光圈,使进入的光线更多,光线更亮;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所以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为了不影响观察效果,应选用凹面镜。故选:C。14.【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如图:不同的结构功能不同,据此解答。【解答】解:A、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DN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能传递遗传信息,A不符合题意;B、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B符合题意;C、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色素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C不符合题意;D、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D不符合题意。故选:B。15.【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解答】解:水稻和稗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猫和老鼠,猫吃老鼠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人和猪,人吃猪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蚂蚁和蝗虫,蚂蚁搬运蝗虫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故选:A。16.【分析】实验法的一般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解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因此,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③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②作出假设、⑤设计实验方案、④实施并记录、⑦分析实验现象、⑥得出结论。故选:B。17.【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及盖盖玻片时要防止产生气泡以免影响观察【解答】解:盖盖玻片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避免产生气泡。所以B正确。故选:B。18.【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解答】解:A、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A错误;B、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B正确;C、利用电磁干扰信鸽的飞行是实验法,C错误;D、生物学的发展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进行,生态学的发展是生物学向宏观发展的重要方面,D错误。故选:B。19.【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解答】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我国有高等植物30000余种,脊椎动物6000多种,药物植物11000多种,牧草4000多种,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故选:A。20.【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解答】解: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故选:B。二、非选择题(每空一分,共30分)21.【分析】图中A细胞壁;B细胞膜;C叶绿体;D细胞核;E液泡;F细胞质,据此解答。【解答】解:(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所以,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A细胞壁和大的E液泡以及C叶绿体,故甲图为植物细胞,乙图为动物细胞。(2)叶片看起来是绿色,是因为叶肉内含有大量的C叶绿体,叶绿体内的叶绿素是绿色的,使得叶呈现绿色。(3)甲植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有两种:叶绿体和线粒体,而乙动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只有一种:线粒体,故两种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液泡里含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色素以及营养物质。植物细胞的液体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的细胞液中,另外细胞液里还溶解着多种物质如带甜味、辣味的物质。吃苦瓜时有一种苦味,这种含苦味的物质存在于E液泡中。(4)D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从细胞核的结构可以看出,细胞核中最重要的结构是染色体,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DNA分子,而微细结构DNA分子又是主要遗传物质,其上储存有大量的遗传信息。故答案为:(1)乙;(2)C叶绿体;(3)线粒体;E液泡;(4)D细胞核;DNA。22.【分析】(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刮”,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濑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涂”,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涂抹几下;“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注意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2)图甲是“滴”;图乙是“染”;图丙中:①转换器;②物镜;③遮光器;④目镜;⑤粗准焦螺旋;⑥细准焦螺旋;⑦反光镜。【解答】解:(1)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在载玻片上必须滴加与体液浓度相同的0.9%的生理盐水。口腔上皮细胞透光性强,不易观察,因此需要滴加碘液,使细胞染色减少其透明度,同时将细胞核染成深色,利于观察。(2)在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要先转动⑤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此时眼睛应注视物镜,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粗准焦螺旋可以大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快速找到物像;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精细调焦,能够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在镜筒上升时等到视野中出现所要观察的图像时,则可以转动⑥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图像更清晰。(3)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成绩,计算公式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所以目镜为5×,物镜为8×,则观察到的物像放大5×8=40(倍);②观察时左眼注视目镜,同时右眼睁开便于绘图;③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q”后,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b”。所以玻片上写有“q”字母,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