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复习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古诗文复习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古诗文复习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古诗文复习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古诗文复习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专项集训——古诗文阅读板块考点考情备考方向古诗古诗默写高频考点理解、熟记、默写、易错标注古诗理解正误高频考点文常、表现手法、思想情感描写画面必考点优美语言翻译+一句总结炼字炼句高频考点解字+手法+翻译+情感/道理体会情感思想必考点结合背景、景物意象文言文文学常识高频考点熟记默写高频考点背诵节奏划分高频考点熟读实词虚词必考点准确识记课下注释句子翻译必考点“增删调换”四字法概括题必考点理解文意赏析题高频考点描写+作用+表达效果一、古诗默写。1.神龟虽寿,_____________。2.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4.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5.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_________。6.岂不罹凝寒?_____________。7.剧哉边海民,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9.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10.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11._____________,长歌怀采薇。12.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13.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__。14.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15.______________,惊起沙禽掠岸飞。16.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17.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________________?18.《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崔颢在《黄鹤楼》中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大漠苍凉雄浑之壮美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在《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用游动的视角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饱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抒发喜爱西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曹操《龟虽寿》一诗中,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刘桢的《赠从弟》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曹植的《梁甫行》中写海民妻子和儿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庭中有奇树》中点明全诗相思怀念这一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杜甫在《春望》中写因战火不断,跟家人难通音信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抒发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杜牧在《赤壁》中进行议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划舟回家却因酒醉迷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晏殊《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赞为“情致缠绵,音调协婉,对仗工整,宛如天成”。33.欧阳修的《采桑子》中写堤岸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朱敦儒《相见欢》中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李清照《渔家傲》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诗赏析1.下列对《野望》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是()(3分)A.首联,景中含情,景中有人。“薄暮”交代时间,渲染气氛,“东皋”点明地点,“徙倚欲何依”是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明心态,复杂抑郁。这两句看似平平淡淡的叙述,却把作者的心绪交代的一清二楚,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B.颔联,写秋天山林之静景,从侧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诗人写所见,勾勒了一幅晚秋景图。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萧瑟的暮光。安静开阔的景象,给人一种荒凉落暮之感。C.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正面衬托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诗人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静态场景。牧童唱着山歌,赶着牛儿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安逸的场景,令人陶醉的画面。美好热闹欢快,而诗人有的就是寂寞和孤寂。D.尾联,直抒胸臆。美好而热闹的场景更加平添了一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苦闷惆怅的心绪。2.下列对《野望》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3.下列对《野望》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篇以“东皋”“薄暮”“望”点明诗人野望的地点和时间,野外一片荒凉,时值苍茫暮色。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C.从全诗看,诗人在暮色时分看见的野外景色,是一幅山家秋晚图,美丽的景色让诗人像田园诗人般找到了精神的慰藉,因此他十分乐于隐居的生活,整首诗歌弥漫着愉悦的基调。D.“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牧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4.下列对《黄鹤楼》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黄鹤楼的绝唱。5.下列对《黄鹤楼》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6.下面对《黄鹤楼》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黄鹤归去引出黄鹤楼,为黄鹤楼添加了神秘色彩。B.颔联紧承首联,写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再也没有返回,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C.颈联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萧条凄清的景象,为下一联抒发感情作正面铺垫。D.全诗以“愁”字作结,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缥缈的意境相吻合,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7.下列对《使至塞上》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8.下列对《使至塞上》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9.下列对《渡荆门送别》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写诗人乘船来到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B.颔联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由蜀地到荆州,两岸的地势由平原过渡到山地。C.尾联采用拟人手法,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D.这首诗明丽流畅,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10.对《渡荆门送别》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目的。B.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的是远景,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长江滚滚远去,“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广袤辽阔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C.颈联换视角,都用了比喻写长江的近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形容江上的美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D.尾联“应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用拟人的方法抒发了思乡之情,余音袅袅,富有情趣。11.选出对《渡荆门送别》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名句,它好比电影摄像镜头摄下的一组图画,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入”则力透纸背,写出了大江的气势。B.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D.这首诗意境清雅,风格纤细,形象奇伟,想象瑰丽,描绘出长江中下游一带数千里的山势与水势,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12.阅读《渡荆门送别》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A.此诗是诗人乘船出蜀入楚时所作,首联交代了出行目的。B.颔联“随”“入”二字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写出了楚地平野开阔、江水奔腾之景,同时也流露了诗人行舟水上离家渐远的无限伤感。C.颈联“天镜”是指月亮,“海楼”是指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诗句写出了月下江水平静,天上云彩变幻多姿的奇妙美景。D.尾联由写景转入抒情。船已至楚,江入大荒,诗人却将这长江水视为“故乡水”,一路送自己远行,言有尽而情无穷。13.对《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14.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B.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C.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15.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3分)A.初春时节,旭日初升,时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来到别称钱塘湖的西湖游春,登孤山寺,入贾亭,赏湖水,在白沙堤上漫步赏花。B.只见早起的莺儿抢占着向阳的树枝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几只刚刚飞来的燕子正在啄泥衔草建筑新巢,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春天已经重新来到西湖。C.一路走来,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是诗人最爱的西湖景致。这里头上绿树成荫,脚下绿草茵茵,处处繁花盛开,步行的、骑着马儿的游春的人们穿梭来往。D.苏轼在诗中赞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白居易这首诗所描绘的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虽是生机盎然,更像是淡妆的西子。16.对《饮酒》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A.《饮酒(其五)》是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C.“悠然见南山”中“见”字的妙处在于无心,无意间偶见,才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景物描写。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回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17.下列对《饮酒》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而无车马喧”的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B.“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18.下面对《饮酒(其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19.下列对《饮酒》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C“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名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D.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20.对《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21.对陶渊明《饮酒》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自由和惬意。C.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D.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辨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22.对《饮酒》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指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23.下列关于《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24.对《饮酒》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25.下面对《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话状况。B.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C.诗中四句写景句子传神的描绘了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D.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26.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是诗人弃官归隐之前写的一首诗。B.“心远地自偏”句用得极好,它巧妙地道出作者此时的心境,想要离开喧闹的尘世,追求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C.“采菊东篱下”写作者酷爱菊,常常在住处周围种上菊花,颇为后人称道。D.全诗语言朴实含蓄,写得很有特色,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27.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A.首句交代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B.“心远地自偏”写出诗人不染世俗之事的原因。C.“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D.诗的语言清新自然,情、境、理浑然融合。28.下列关于《饮酒》说法有误的一项()(3分)A.本诗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透过平淡质朴的诗句,仿佛看到诗人宁静澄明的心境。C.“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住处的繁华,所谓“车马”,其实是达官贵人的代名词。D.诗中结句中的“真意”是什么,诗人感受到了,但没有道明,留待读者去体悟,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29.对《春望》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望所见。“破”字写出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深”字写出荒无人迹的凄凉。这两句营造荒凉凄惨的气氛,表达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手法,移情于景,借花鸟表达作者感时伤世的感情。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出诗人满头白发,愁苦不堪的形象,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感时伤怀,忧国思家之情。D.这首《春望》围绕“望”字展开,通过描写战乱后长安城破败荒芜的景象,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30.选出赏析《春望》有误的一项()(3分)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31.选出对《春望》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感情强烈,情景兼具,含蓄蕴藉,耐人寻味。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C.这首诗的颈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欣喜愉悦之情,尾联则写出了诗人忧愤之深。D.全诗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保家卫国的感情。32.对《春望》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由“望”入诗:国都沦丧,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B.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C.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D.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33.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艰难。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34.《春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充溢离乱伤痛之情。B.诗中“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作者很难得到家信。C.诗的尾联意思是诗人的白发越抓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D.全诗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35.下面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36.对《春望》理解不正确的项是()(3分)A.首联意为: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B.颔联意为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C.颈联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得抵得上万两黄金。D.尾联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37.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望中所见,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B.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采用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C.“家书抵万金”写出战乱年代,一封普通家信是多么难得,多么值钱啊!急切希望知道家人是否平安的消息。D.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艺术形象。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38.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39.下列对《雁门太守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做诗题写当时战事。李贺与李白、李商隐合称为“唐代三李”。B.“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压”字把敌军来势凶猛,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C.“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先后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烈的战地气氛。D.这首诗“黑”“金”“紫”“红”等色彩浓丽的词语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构思新奇,想象丰富。40.下面选项对《雁门太守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雁冂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B.首联“黑云圧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圧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C.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D.尾联“扱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41.下面对《雁门太守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42.对《雁门太守行》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闪光。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也象征着当时战况的严峻。C.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43.对《雁门太守行》赏析不恰当的是()(3分)A.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感情。B.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C.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描写的刻画,而是从颜色入手。D.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肃杂而悲壮的气氛。44.对《雁门太守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日落前景象,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一死报效朝廷。B.这首诗在“黑云、夜紫”的背景下,点染以“金鳞、胭脂、红旗、黄金台、玉龙”,画面色彩斑斓,用浓墨重彩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C.这首诗的背景是唐王朝和地方藩镇割据势力之间的长期战争,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从总体上概括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军官将士们坚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给他们的斗争染上了悲壮的色调,是一支振奋人心的战歌。D.诗中只写了三个画面,先写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接着写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最后写中夜,写出唐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反映了战争的艰苦性。45.下列对《雁门太守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A.“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运用拟人,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表现了战争形势的紧迫。B.第一句中,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C.在色彩运用上,“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一个“金”字表现出我军将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态。两相比照,表现出战争形势的紧迫。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赞颂了边关战士的战斗意志和誓死为国的壮志豪情。46.下列对《雁门太守行》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A.这首七言古诗,借用乐府诗题,描绘了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B.颔联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的很壮美,其中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静谧温馨的气氛。C.颈联中“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的刺客荆轲的《易水歌》。D.尾联中的“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的燕昭王所筑,引用这个典故,作用是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47.选出对《赤壁》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使人心绪无法平静。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被重写。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48.对《赤壁》分析不当的一项()(3分)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故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49.下列理解分析《赤壁》有误的一项()(3分)A.杜牧是唐代一位有才华的诗人,可是一辈子受着大官僚的压抑。所以,借周瑜的往事,以寄托自己的抑郁心情。B.前两句诗写得深情关注,看上去作者很重视这场古代的战争。C.后两句写得有点诙谐,近于说俏皮话,又似乎在贬低周瑜,其实不然,是在感叹建立一番事业,没有条件也无不可。D.诗人杜牧,来到赤壁,凭吊这个古代战场的遗址,写下了这首咏怀古迹诗,暗含感慨和寄托。50.对《赤壁》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做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51.对《赤壁》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A.本诗借周瑜与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心中“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B.这是一首咏史诗,前两句借“折戟”而引出兴趣,后两句又以两位美女的命运反应战争的结果。C.“东风不与周郎便”说的是历史事实,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才改变了动物的命运。D.本诗含有告诫唐朝的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之意。52.下列关于《渔家傲》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延续了李清照清新活泼的词风,有一种柔婉之美、B.“路长日暮”用来比喻人生少年,反映了词人早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C.词末三句话的意思是大鹏鸟正乘飞向九万里的高空。风突然停住了,我这般蓬草一样轻的小船该如何吹去三座神山。D.这首词写出了词人空有才华,不能为世人所用,加之长期漂泊,年老力衰,更感到彷徨无计,唯有通过幻想,向天帝倾诉,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53.对《渔家傲》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接云涛连晓雾”写天上翻腾的云像涌起的波涛,与清晨弥漫的雾相连相接的美景。B.“星河欲转千帆舞”写银河涌动,好像要倒转过来,许许多多船帆在狂风中摇摆起舞。C.“学诗谩有惊人句”写词人自幼学诗,但少有佳句,没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D.“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庄子》中的名句,词人希望能像大鹏一样尽情地施展才能。54.下列对《渔家傲》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A.“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早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B.这首词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C.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D.这就是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现在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55.下面对《渔家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首先写夜色将尽,满天云雾中略见曙光,移动的天河中就像有千帆飞舞。B.“仿佛梦魂归帝所”意思是说,作者仿佛脱离了尘世,进入了天帝生活的境界。C.下片中,作者埋怨自己因为致力于学诗而忘记了路程的遥远和时间的漫长。D.全词结尾,作者寄希望于得到“风”的帮助,进入一种美好的生活境界。56.下面对《渔家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借写实之景,为梦魂所思作了铺垫。B.“报路长”和“嗟日暮”,表明作者自身处境的困顿以及内心感受的苦闷。C.作者借对想象中天帝所发之问的回答,来表明自己精神的寄托所在。D.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三、文言文阅读(一)[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孟子曰:“桀、纣①之失下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注释】①桀、纣: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与:同“为”,替的意思。③尔也:而已。④圹(kuàng):原野。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4分)(1)寡助之至()(2)亲戚畔之()(3)所恶勿施尔也()(4)兽之走圹()2.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翻译。(3分)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乙文中说到的“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5.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富贵不能淫》)[乙]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①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②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是日剧饮而归。(苏轼《游沙湖》)【注解】①庞安常:名安时,字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②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③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是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戒之曰必敬必戒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志C.居天下之广居妾妇之道也 D.管夷吾举于士入则无法家拂士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甚矣,汝之不惠 B.军士吏被甲 C.曾益其所不能 D.是日剧饮而归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B.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C.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D.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论断,有人认为苏轼亦是“大丈夫”,你是否赞同,请结合乙文,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甲]人恒过,然后能改;......然后知生于忧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