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1 物质的性质与分类(原卷版)_第1页
专题21 物质的性质与分类(原卷版)_第2页
专题21 物质的性质与分类(原卷版)_第3页
专题21 物质的性质与分类(原卷版)_第4页
专题21 物质的性质与分类(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1物质的性质与分类一、单选题1.(2023·湖北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氢气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密度比空气小B.难溶于水C.无色无味 D.具有可燃性2.(2023·湖北中考真题)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纯净物:天然气 B.盐:氯化钙C.混合物:冰水混合物 D.碱:碳酸钠3.(2023·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项目式学习小组利用自制的简易净水器处理黄河水样(如图)。下列对水样处理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A.能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 B.能除去水样中难溶性杂质C.该过程能将水样转化为软水 D.该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4.(2022·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中华文学源远流长。下列词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A.清风徐来 B.水落石出 C.伐薪烧炭 D.愚公移山5.(2022·山西中考真题)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最为丰富多彩,以下图片展示的是四个不同的侧面,其中与物质化学性质相关联的一项是A.放烟花B.贴对联C.剪窗花 D.包饺子6.(2023·广西中考真题)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O2 B.NO2 C.KClO3 D.C2H5OH7.(2021·四川宜宾中考真题)传统手工豆腐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泡豆磨浆B.过滤豆浆C.卤水点浆 D.包压成型8.(2021·山东淄博中考真题)科研人员发扬“工匠精神”,自主研发出世界上最薄不锈钢箔“手撕钢”,其厚度仅为普通打印纸的,是我们国家新兴领域急需的高精尖基础材料。如图,手撕不锈钢箔的过程中,“手撕钢”发生变化的是A.组成 B.性质 C.结构 D.形状9.(2021·广东广州中考真题)石油不可再生,其开采和利用的部分信息如下,下列过程主要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0.(2023·湖南益阳中考真题)K2SO4是一种常用的钾肥,但长期施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K2SO4属于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11.(2022·四川甘孜中考真题)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 B.海水 C.氮气 D.奶茶12.(2022·四川巴中中考真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C.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13.(2022·辽宁丹东中考真题)运用物质的分类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冰水混合物—混合物 B.碘酒—化合物C.纯碱—碱 D.生石灰—氧化物14.(2022·甘肃金昌中考真题)75%的酒精溶液可以杀菌消毒,其主要成分是乙醇(C2H5OH)。乙醇属于A.单质 B.无机物 C.有机物 D.混合物15.(2022·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氧化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熟石灰、海水 B.冰水混合物、食盐水C.干冰、硫酸钠 D.生铁、二氧化锰16.(2022·贵州铜仁中考真题)观察、分析、分类和概括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纯净物∶蒸馏水、酒精、钢 B.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蚕丝C.氧化物∶二氧化锰、干冰、醋酸 D.有机化合物∶甲烷、葡萄糖、碳酸氢钙17.(2022·辽宁本溪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碳及碳的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A.碳的单质都是黑色固体 B.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能相互转化C.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D.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18.(2023·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中划线部分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19.(2023·山东滨州中考真题)诗歌是中华文明皇冠上的璀璨明珠。下列诗句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吟》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0.(2023·四川眉山中考真题)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成语、诗词和谚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木已成舟”与“铁杵成针”都属于化学变化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体现了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体现了物质的状态不同,物理性质不同21.(2022·四川巴中中考真题)以下巴中特产制作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制作腊肉时将成品切块包装B.酿造白酒的发酵过程C.制作中草药时晾干水分D.制作豆腐时用纱布滤浆22.(2022·云南中考真题)“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云南建水人早在3500多年前就攀握了制陶技术。下列陶瓷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镇浆制泥B.拉坯造型C.高温烧制 D.磨光上釉23.(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成语、诗词和谚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体现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木已成舟”与“铁杵成针”都属于物理变化D.“人要实,火要虚”中“火要虚”指氧气浓度越高,可燃物燃烧越旺24.(2023·陕西中考真题)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5.(2023·山西中考真题)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创作的陶艺“踢毽子”,童稚十足,形神兼备。这种陶艺的制作用到了钾长石(主要成分KAlSi3O8)、石英砂(主要成分SiO2)、方解石(主要成分CaCO3)和萤石(主要成分CaF2)。其中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物质是

A.钾长石 B.萤石 C.方解石 D.石英砂26.(2023·山东威海中考真题)分类法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氧化物: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水 B.复合肥:硝酸钾、硝酸铵、碳酸氢铵C.空气污染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D.微量元素:钙、铁、锌27.(2023·湖南怀化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俗称,化学式和物质类别不一致的是A.水银一Hg一单质 B.生石灰一CaO一氧化物C.熟石灰一Ca(OH)2一碱 D.纯碱一Na2CO3一酸28.(2023·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下列物质所属类别正确的是A.氢气一化合物 B.空气—纯净物C.碳酸氢钠—盐 D.冰水混合物—混合物29.(2023·福建中考真题)气凝胶是一种密度特别小的新型固体材料。下列制备气凝胶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碳化硅 B.铜 C.二氧化硅 D.石墨30.(2023·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盐、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A.碘酒、碳酸钙、二氧化硫 B.冰水混合物、氯化锌、二氧化锰C.生理盐水、纯碱、铁锈 D.天然气、硫酸钠、过氧化氢溶液31.(2022·江苏南通中考真题)科学的分类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酸钾属于酸 B.蛋白质属于基本营养素C.空气属于纯净物 D.葡萄糖属于无机化合物32.(2022·山东济南中考真题)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了CO2直冷制冰新技术,该技术通过CO2汽化吸热完成制冰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CO2属于氧化物 B.液态CO2汽化属于化学变化C.该制冰新技术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 D.该制冰过程中水分子的构成不变33.(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题)图中实验涉及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B.蜡烛熔化C.水汽凝结 D.产生白烟34.(2021·江苏徐州中考真题)学习化学要正确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钢铁制品锈蚀、CO2制汽水的过程都没有包含化学变化B.陶瓷、有机玻璃都是用途非常广泛的无机非金属材料C.金刚石和石墨这两种物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是不同的D.如图所示,从蜡烛火焰中引出的“白烟”属于纯净物35.(2021·四川自贡中考真题)我市即将正式跨入高铁时代。高铁钢轨制造使用的是含锰钢,轨道铺设时每段钢轨的长度达1~2千米,从而大幅减少轨道借口数量。下列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