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复习专题08 材料分析题-教师_第1页
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复习专题08 材料分析题-教师_第2页
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复习专题08 材料分析题-教师_第3页
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复习专题08 材料分析题-教师_第4页
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复习专题08 材料分析题-教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专题08材料分析题(中国史+世界史)2024年全国中考真题汇编1.(2024·江苏常州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摘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二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秦汉以来就基本形成的历史传统。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中华一体意识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开创了民族团结的新局面。——摘编自杨清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理路研究》请回答:(1)结合所学,写出华夏民族所尊崇的人文初祖。据材料一归纳华夏民族形成过程的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古代维护多民族大一统格局的历史表现,并列举中国共产党开创民族团结新局面的具体措施。(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青年应如何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答案】(1)人文初祖:黄帝和炎帝。特点:各民族长期交错杂居,融合形成的新民族。(2)表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基础;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生产生活,抵御外来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等。具体措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做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归属感;培养对国家的深厚感情,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积极投身于社会公共事务,关注国家政策和时事热点等。【解析】(1)人文初祖:结合所学人文初祖的知识可知,华夏民族所崇拜的人文初祖是黄帝和炎帝,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特点:根据材料一“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可得出,各民族长期交错杂居,融合形成的新民族。(2)表现:根据材料二“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秦汉以来就基本形成的历史传统”并结合所学我国古代维护多民族大一统格局的历史表现,可从制度、思想、民族融合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基础;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生产生活,‌抵御外来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等。具体措施: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可知,具体措施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3)做法: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从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对国家和党的热爱、关心国家事务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归属感;培养对国家的深厚感情,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积极投身于社会公共事务,关注国家政策和时事热点等。2.(2024·山东聊城卷)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学派,各陈其说,史称“百家争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卿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材料三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上材料摘自《吕氏春秋》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则材料所表达的思想分别属于哪一学派。(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的影响。【答案】(1)学派:材料一属于道家学派;材料二属于儒家学派;材料三属于法家学派。(2)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解析】(1)学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材料一“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出自庄子的《庄子·鲁侯养鸟》,以海鸟之死表达要追求顺相应自然、自由自在的生活,可见属于道家学派。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孟子》,孟子是儒家学代表人物。法家主张改革变法。材料“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出自《韩非子》,韩非子属于属于法家学派。(2)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百家争鸣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基本上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家之间互相辩驳、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这种自由的思想交流方式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发展。3.(2024·四川宜宾卷)从第一次仰望星空开始,中国人就不断突破认识宇宙的边界。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①甲骨文中的天象记录

②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彗星图

③嫦娥奔月传说(1)研究古人对宇宙探索的实践、图中哪些可作为直接证据?(写数字序号)材料二祖冲之(429-500)是南北朝杰出的科学家。他治学严谨,从不盲从。他在东晋天文学家虞喜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天文观测,并将数学方法运用到天文学领域、第一次将一年时长精确到365.2428天,与现代天文学测算结果只相差50秒,并创制出当时联先进的历法《大明历》。510年,南朝刘宋政府正式颁行《大明历》。20世纪、因其杰出的成就,相关国际组织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祖冲之在天文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材料三新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历程(部分)时间事件意义1956年组建0038部队,钱学森担任院长筹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1960年自制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中国开启了自行设计研制导弹的历程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4年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奔月计划”启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月球作出新的贡献2024年嫦娥六号登月装置发射成功与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国合作完成月球采样,和平开发太空资源(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特点。(4)结合“嫦娥”千年奔月历程,谈谈你从中国人探索宇宙过程中感悟到的精神。【答案】(1)证据:①②。(2)成就:测算一年时长精确到365.2428天,创制历法《大明历》。原因:治学严谨,从不盲从;祖冲之出生在对天文历法都有研究的家庭,勤奋好学,具有创新精神,不断实践验证等。(3)特点: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稳步提高,走向世界;大力弘扬了“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的发展战略。(4)精神:勇于探索;治学严谨,开拓创新;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勇于攻坚、无私奉献、追逐梦想、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等。【解析】(1)证据: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一手史料指的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甲骨文属于一手史料,甲骨文中的天象记录是说明了古人对宇宙的探索;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彗星图是汉代古墓中的文物,属于属于一手史料,反映了古人对彗星的探索,所以材料一图中①②可作为直接证据。(2)成就:根据材料二“通过天文观测,并将数学方法运用到天文学领域、第一次将一年时长精确到365.2428天,与现代天文学测算结果只相差50秒,并创制出当时联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测算一年时长精确到365.2428天,创制历法《大明历》。原因:根据材料二“他治学严谨,从不盲从。”可知原因是治学严谨,从不盲从;根据所学可知原因是祖冲之出生在对天文历法都有研究的家庭,勤奋好学,具有创新精神,不断实践验证等。(3)特点:根据材料三“筹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中国开启了自行设计研制导弹的历程”等信息可知特点是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根据材料三“中国开启了自行设计研制导弹的历程”“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与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国合作完成月球采样,和平开发太空资源”等信息可知特点是稳步提高,走向世界;根据所学可知特点是大力弘扬了“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的发展战略。(4)精神: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可知精神是勇于探索;根据材料二信息可知精神是治学严谨,开拓创新;根据材料三信息可知精神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勇于攻坚、无私奉献、追逐梦想、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等。4.(2024·山东菏泽卷)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持续发展是中华文明传承不息的根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一方面依赖西汉前期的财富积累,另一方面依赖其财政改革。其改革核心即以国家力量调控经济运行,保障“外攘夷狄”的军需费用,打击豪强地主、工商业者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兼并农民土地的行为,从而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创造了大一统帝国的辉煌。——据臧知非《汉武帝财政改革与中央集权的强化》(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财政改革的核心并概述其改革的意义。材料二公元640年设安西都护府公元647年设瀚海都督府公元657年设羁縻蒙池、昆陵都护府公元702年设北庭都护府——据王恩春《从安西、北庭都护府的设置看唐朝对西域的治理》《步辇图》: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2)归纳材料二反映的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任选其一说明其作用。材料三宋代中国不仅欢迎外商来华且鼓励本国民众出海贸易,与亚洲海洋各国形成了南海贸易体系。“南海Ⅰ号”发掘了瓷器、丝绸等近20万件商品,这些商品海外诸国不能生产或质量远逊中国。宋代海船普遍应用了水密隔舱、多层舷板及导航技术,增强了安全性。各国皆乐于与中国开展贸易。——据黄纯艳《宋代中国为何展现“海洋大国”气象?》(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各国皆乐于与中国开展贸易”的原因。(4)综合以上材料,说一说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持续发展的因素。【答案】(1)核心:以国家力量调控经济运行。意义:有利于稳定物价,促进经济的发展;为大一统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方式:设置机构;和亲。作用: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3)原因:政府鼓励对外贸易;中国商品质量高;宋代造船业发达;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安全性强。(4)因素:开明的民族政策;统治者重视边疆地区的管理;开放的对外政策;重视经济发展等。【解析】(1)核心:根据材料一“其改革核心即以国家力量调控经济运行,保障“外攘夷狄”的军需费用,打击豪强地主、工商业者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兼并农民土地的行为”可知,汉武帝财政改革的核心为以国家力量调控经济运行。意义:根据材料一“保障‘外攘夷狄’的军需费用,打击豪强地主、工商业者哄抬物价”可得出,有利于稳定物价,促进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一“从而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创造了大一统帝国的辉煌”可得出,为大一统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方式:根据材料二“设安西都护府”“设瀚海都督府”“设北庭都护府”可得出,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为设置机构;根据材料二“《步辇图》: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可知,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为和亲。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唐蕃和亲的意义等角度进行分析,所以,其作用为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3)原因:根据材料三“宋代中国不仅欢迎外商来华且鼓励本国民众出海贸易”可得出,政府鼓励对外贸易;根据材料三“这些商品海外诸国不能生产或质量远逊中国”可得出,中国商品质量高;根据材料三“宋代海船普遍应用了水密隔舱、多层舷板及导航技术,增强了安全性。”可得出,宋代造船业发达;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安全性强。(4)因素:本题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上述材料可知,可以从材料一汉武帝的经济措施;材料二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材料三宋朝的对外贸易等角度进行分析,所以,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持续发展的因素有开明的民族政策;统治者重视边疆地区的管理;开放的对外政策;重视经济发展等。5.(2024·山东潍坊卷)古代丝绸之路如同历史画卷,如诗如画地展现着其路、其人、其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丝绸之路示意图图2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据《中国历史地图册》(1)据材料一,由图1到图2反映了古代丝绸之路怎样的变迁?材料二下表为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著名人物朝代人物主要事迹汉朝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带回了西域见闻,带去了中原物产。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了解了沿途风俗。唐朝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经,传播医药、书法、建筑等中国文化玄奘西行天竺,带回并翻译大量佛经,口述成书《大唐西域记》。吉备真备两次出任遣唐使,把唐代的历法、音乐、语言等传播到日本。元朝马可·波罗在元朝生活了十七年,回意大利后口述形成《马可·波罗行纪》,介绍了中国的富庶和先进。——据吕思勉《中国史》(2)据材料二中的“主要事迹”,将上述人物分类并简要说明理由。材料三丝绸之路上,原产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向西运输到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的消费者手里。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首饰、橄榄油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西亚和北非工匠大量仿制中国各类瓷器,其器形、色彩、花纹等都与中国瓷器类似。——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中的“路、人、物”,谈谈对丝绸之路的认识。【答案】(1)变迁:从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到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2)分类和理由:张骞,甘英,鉴真,玄奘一类,因为他们国内文化交流使者;吉备真备,马可·波罗为一组,都是外国到中国学习文化。(3)认识:丝绸之路是在各朝代不同人物的努力下开通和发展的;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促进了物种交流,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解析】(1)变迁:根据材料以图1丝绸之路示意图可知体现的是从长安到大秦的陆上丝绸之路。图2郑和下西洋则体现但是从刘家港出发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的海上丝绸之路,体现了古代丝绸之路变迁是从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到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2)分类和理由:根据材料二中的“主要事迹”,可以将材料二中的人物分为两类,张骞,甘英,鉴真,玄奘一类,原因是他们是中国人,在对外交往过程中传播了中国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他们国内文化交流使者;吉备真备,马可·波罗为一组,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来自外国,学习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外交流。(3)认识:根据三则材料可知,题目要求围绕“路、人、物”谈对丝绸之路的认识,实际上材料一体现的是“路”,即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二体现的是“人”,国内外不同人物的努力才使得丝绸之路开通和保持通畅;材料三对应的是“物”,即丝绸之路上流通的各种物种,促进物种交流和文化交流。因此,丝绸之路是在各朝代不同人物的努力下开通和发展的;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促进了物种交流,促进中外文化交流。6.(2024·江苏常州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进程,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四大发明传播到西方之后,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摘编自王怀兴《中国文化简史》材料二英国传统的能源是木材,但是由于人口增加,大片森林慢慢消失,为此改用水力和煤作为新能源。人口增加也需要更多的衣裳,于是英国人发明了各种新纺织机器。在工业革命中,英国的一个革新接着一个革新,一个发明接着一个发明。——摘编自李世安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传统生产力是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力,主要指在农业经济时代形成和积累的生产力。新兴生产力是工业革命之后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正在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创造的新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和新平台。——摘编自乔榛等《生产力演进中的新质生产力地位与功能》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四大发明是如何传播至西方的?概括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主要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社会背景并评价这次革命。(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性内涵,并请你为我国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益的建议。【答案】(1)途径:四大发明通过丝绸之路、阿拉伯商人和蒙古帝国的扩张等途径传播至西方。影响:改变了欧洲教育的状况,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2)背景:人口增加;资源短缺;经济需求;政治稳定。评价:英国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基础。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劳工问题等负面影响。(3)内涵:科技创新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且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建议: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自主创新;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升全民科技素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吸收和借鉴先进技术和经验等。【解析】(1)途径:根据材料一“四大发明传播到西方之后,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所学可知,四大发明通过丝绸之路、阿拉伯商人和蒙古帝国的扩张等途径传播至西方。影响:根据所学,分别概括出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四大发明的影响即可,如:改变了欧洲教育的状况,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2)背景:根据材料二“但是由于人口增加,大片森林慢慢消失”可知是人口增加;根据材料二“大片森林慢慢消失,为此改用水力和煤作为新能源”可知是资源短缺;根据材料二“人口增加也需要更多的衣裳,于是英国人发明了各种新纺织机器”可知是经济需求;根据所学可知,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治稳定。评价:根据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概括出影响即可,如:英国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基础。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劳工问题等负面影响。(3)内涵:根据材料三“新质生产力是正在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创造的新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和新平台”可知内涵是科技创新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且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建议: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四大发明及影响,材料二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材料三反映了新质生产力;综合以上材料信息,主要从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产业结构、国际合作等角度,分析概括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益建议,如: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自主创新;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升全民科技素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吸收和借鉴先进技术和经验等。7.(2024·江苏南通卷)20世纪30年代,史学家围绕历史上英雄人物撰写著作,影响巨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卫青七次出击匈奴,斩首五万余级,收黄河以南土地置朔方郡,这样功劳不算小罢!张骞冒万死为朝廷效力,西到波斯,南通印度,从此中国与西方、西南方各民族开始接触。考察张骞成就大功的原因,只要看他被匈奴拘留十多年,逃脱虎口后却依然向西奔去。谁及得他,谁就能做他的事业!——摘编自范文澜《大丈夫》(1936年)材料二在当前的民族危机之下,我们需要的是正在受教育的爱国青年,复兴民族的责任在他们身上。我们希望因为《大丈夫》这本书的出现,刺激出版界,多编印同性质的书,普及历史知识,助力国人建立功业,以适应时代要求。——摘编自《读书》(1937年第1卷第1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位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并概括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可贵品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30年代史学家撰写英雄人物的时代背景,概括《大丈夫》等著作所发挥的历史作用。【答案】(1)事迹:卫青:出击匈奴,开拓疆土,特别是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使其西迁,为汉朝大一统作出重大贡献。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两次出使西域,历尽苦难,促进了西域与汉朝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为丝绸之路开辟奠定了基础。品质:英勇顽强,不屈不挠,不怕牺牲,敢于探索,敢于冒险,不畏艰难,不怕吃苦,百折不挠等。(2)背景:抗战爆发,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作用:普及历史知识,推动全国抗战;唤醒人民觉悟,鼓舞抗战热情。【解析】(1)事迹:卫青:根据材料一“卫青七次出击匈奴,斩首五万余级,收黄河以南土地置朔方郡”和所学可知,卫青的事迹主要是出击匈奴,开拓疆土,特别是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使其西迁,为汉朝大一统作出重大贡献。张骞:根据材料一“张骞冒万死为朝廷效力,西到波斯,南通印度,从此中国与西方、西南方各民族开始接触”和所学可知,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两次出使西域,历尽苦难,促进了西域与汉朝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为丝绸之路开辟奠定了基础。品质:根据材料一“卫青七次出击匈奴,斩首五万余级,收黄河以南土地置朔方郡”“张骞冒万死为朝廷效力,西到波斯,南通印度,从此中国与西方、西南方各民族开始接触。考察张骞成就大功的原因,只要看他被匈奴拘留十多年,逃脱虎口后却依然向西奔去。谁及得他,谁就能做他的事业!”和所学知识可知,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可贵品质主要是英勇顽强,不屈不挠,不怕牺牲,敢于探索,敢于冒险,不畏艰难,不怕吃苦,百折不挠等。(2)背景:根据材料二“在当前的民族危机之下,我们需要的是正在受教育的爱国青年,复兴民族的责任在他们身上”“(1937年第1卷第1期)”和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史学家撰写英雄人物的时代背景是抗战爆发,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作用:根据材料二“我们希望因为《大丈夫》这本书的出现,刺激出版界,多编印同性质的书,普及历史知识,助力国人建立功业,以适应时代要求”“(1937年第1卷第1期)”和所学可知,《大丈夫》等著作所发挥的历史作用普及历史知识,推动全国抗战;唤醒人民觉悟,鼓舞抗战热情。8.(2024·山东临沂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见如图(来源:《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册第32页,星球地图出版社,2016年8月)(1)如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5世纪末期,该事件中的皇帝属于哪个民族?此事件之后,他进一步推行了什么措施?同一时期,西欧最为强大的是哪一国家?该国家的版图在谁统治时期达到最大规模?材料二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从古代的孝文帝改革、边疆民族习用“雅歌儒服”、中原盛行胡衣胡帽,到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总书记如数家珍地讲述,听者耳熟能详,引起广泛共鸣,进一步激发了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自信心。——摘自《中国民族报》,2021年1月26日(2)材料二中哪些词语反映了民族交融在歌舞服饰方面的表现?该材料中“改革”以后,我国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是什么?当时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3)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建国前夕,确定实行这项制度的法律性文件是什么?该制度及相关政策的实施使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局面?【答案】(1)鲜卑族。汉化措施。法兰克王国。查理。(答出“查理曼”或“查理大帝”亦可)(2)雅歌儒服,胡衣胡帽,舞狮,胡琴,旗袍。(答出2个词语即可)汉语。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答出1条即可)(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答出《共同纲领》亦可)民族大团结。(答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或“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亦可,其他表述意思相近也可)【解析】(1)民族:根据材料可知5世纪末期,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是鲜卑族的首领。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一步采取了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众多大小不同的王国,最为强大的是481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其所处时期与北魏公元5世纪末相近。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版图扩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成为欧洲最大的王国。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多,或者查理曼。(2)词语:根据材料“从古代的孝文帝改革、边疆民族习用“雅歌儒服”、中原盛行胡衣胡帽,到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可知,材料中的雅歌儒服,胡衣胡帽,舞狮,胡琴,旗袍等词语反映了民族交融在歌舞服饰方面的表现。语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官员在朝廷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在不断的民族交往过程中,胡汉观念日益淡薄,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重要意义:根据材料“总书记如数家珍地讲述,听者耳熟能详,引起广泛共鸣,进一步激发了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自信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交往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3)基本政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法律文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立下来。局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力的精神,使我国民族关系呈现民族大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局面。9.(2024·山东枣庄卷)中国是亚洲东部的文明古国。秦汉以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规模不断扩大,对外关系在明清时期发生重大转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时,日本对中华文化更加向往,于630年派出第一批遣唐使,在此后200多年中,共派出遣唐使近20次。在返日留唐学生的策划下,646年日本实行“大化改新”,以“中华化”为最高理想。——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五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他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依据材料一,写出唐朝时中日文化交流的史事。材料二当海外商船进入中国海域后,市舶司要派员“阅实其货”……经过查验后就算入关了,征收关税必不可少,当时称为“抽解”,最早没有这项规定,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开始施行,税率为“二分”,即20%,采取实物收税的办法。……宋太宗后期抽解二分的制度作了调整,改为“十先征其一”,宋神宗时一度改为“十五取一”。(2)依据材料二,指出宋朝市舶司的管理职能。从市舶司的设立和税率的调整两方面推断宋朝对海外贸易的态度。材料三郑和的船队规模巨大,船只上百,满载瓷器、丝绸、铁器等货物,被称为“宝船”。船队在所到之处宣扬明朝国成,邀请各小国前往朝贡,并就地进行交易,用所载货物换取当地特产……郑和的船队已经熟练掌握潮汛、季风、洋流等自然规律,以航海天文学与指南针定位技术相结合,保证了较高的航行精确度,开辟了多条新的航海路线。——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3)依据材料三,归纳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材料四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清朝皇帝坚持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与外界贸易,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请求,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清朝的对外政策并简析其影响。【答案】(1)史事: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唐朝先进的制度和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中国文化。(2)职能:查验货物、征收关税;态度:鼓励海外贸易。(3)影响:郑和的远航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4)政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影响: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解析】(1)史事:由题干材料“于630年派出第一批遣唐使,在此后200多年中,共派出遣唐使近20次。”“但他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可知,唐朝时中日文化交流的史有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唐朝先进的制度和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中国文化。(2)职能:由题干材料“市舶司要派员‘阅实其货’……经过查验后就算入关了,征收关税必不可少”可知,宋朝市舶司的管理职能是查验货物、征收关税;态度:由题干材料“宋太宗后期抽解二分的制度作了调整,改为‘十先征其一’,宋神宗时一度改为‘十五取一’。”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鼓励海外贸易。(3)影响:由题干材料“船队在所到之处宣扬明朝国成,邀请各小国前往朝贡,并就地进行交易,用所载货物换取当地特产……郑和的船队已经熟练掌握潮汛、季风、洋流等自然规律,以航海天文学与指南针定位技术相结合,保证了较高的航行精确度,开辟了多条新的航海路线。”并结合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4)政策:由题干材料“清朝皇帝坚持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与外界贸易,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请求,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影响:结合所学可知,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10.(2024·宁夏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时期事件出处唐贞观十四年,松赞干布再次遣使求婚,太宗以宗女文成公主许之《旧唐书》长庆元年,(唐穆宗)与吐蕃赞普商议,订立盟约《长庆会盟碑》元至元六年,忽必烈封吐蕃八思巴为帝师。在吐蕃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西藏通史》清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帝)谕理藩院,给以印册,封班禅额尔德尼《清圣祖实录》雍正五年,(雍正帝)发布敕谕,正式任命驻藏大臣,设立驻藏大臣衙门,留川陕兵丁1000名驻藏《清世宗实录》乾隆五十七年,清军驱逐入侵西藏的廓尔喀(尼泊尔阿沙王朝)军。次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条文固定之《清高宗实录》(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唐代促进唐蕃关系的方式以及元代、清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行使有效管辖的措施进行归纳。(2)请为该组材料确定一个主题名称。【答案】(1)方式:通婚(和亲);订立盟约。措施:册封西藏地方宗教首领;设立行政机构管辖;驻军;驱逐外来侵略;通过法律手段规范管理体制。(2)主题:举例: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逐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中央政府因时因地管理西藏⋯⋯【解析】(1)方式:根据材料表格信息“松赞干布再次遣使求婚,太宗以宗女文成公主许之”可知是通婚(和亲);根据材料表格信息“长庆元年,(唐穆宗)与吐蕃赞普商议,订立盟约”可知是订立盟约。措施:根据材料表格信息“忽必烈封吐蕃八思巴为帝师。在吐蕃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可知是册封西藏地方宗教首领;根据材料表格信息“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帝)谕理藩院”可知是设立行政机构管辖;根据材料表格信息“正式任命驻藏大臣,设立驻藏大臣衙门,留川陕兵丁1000名驻藏”可知是驻军;根据材料表格信息“乾隆五十七年,清军驱逐入侵西藏的廓尔喀(尼泊尔阿沙王朝)军”可知是驱逐外来侵略;根据材料表格信息“次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条文固定之”可知是通过法律手段规范管理体制。(2)主题:根据材料表格“次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条文固定之”等信息和所学可知,材料表格反映了唐朝、元朝、清朝时对西藏的措施及管理管辖,密切了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可以从国家统一、管辖、管理等角度,分析确定出一个主题即可,如: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逐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中央政府因时因地管理西藏等。11.(2024·山东济宁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初统治者惩戒晚唐五代的教训,“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成效堪称卓著。……有意识地压制武将,枢密院长官皆用文官;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大抵文臣多受儒家伦理熏陶,尊君敬上,而武将往往不读诗书,跋扈无礼。久之旧弊虽防,新弊渐生。——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指出材料所示宋初统治者采取的“防弊之政”,并简要说明其根本目的。材料二《清明上河图》中的商业场景宋朝商品经济呈现出划时代的历史发展,商人及其从事的商业活动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农不若工,工不若贾”的观念因此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经商,甚至有士人“捐弃笔砚,为商贾之事”。——据郭学信《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2)指出材料所示宋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划时代“发展”的表现。材料三北宋对辽夏的妥协退让,并不标志其必然是“弱宋”。在其他诸方面,北宋非但不“弱”,而且很“强”。因此,把宋代尤其是北宋称之为“弱宋”,是不恰当的。——据顾全芳《重评北宋重文轻武的历史作用》(3)你是否赞同材料所示观点,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防弊之政”:重文轻武和文人治国,目的:加强中央集权。(2)变化:逐渐提升,受到社会认同。表现:海外贸易发达;“交子”的出现。(3)观点:赞同,原因:北宋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成就,尽管在军事上有所妥协,但并不代表其整体实力弱。【解析】(1)据材料一“有意识地压制武将,枢密院长官皆用文官;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宋初统治者采取的“防弊之政”是重文轻武和文人治国;据“大抵文臣多受儒家伦理熏陶,尊君敬上,而武将往往不读诗书,跋扈无礼。久之旧弊虽防,新弊渐生”可得出其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从而巩固其统治。(2)据材料二“宋朝商品经济呈现出划时代的历史发展,商人及其从事的商业活动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可得出宋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是逐渐提升,受到社会认同;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划时代“发展”的表现之一是海外贸易发达,如广州、泉州等大商港闻名世界。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南宋时,纸币的发行与铜钱并行的货币。(3)据材料三“北宋对辽夏的妥协退让,并不标志其必然是‘弱宋’”可得出作者认为北宋并非“弱宋”,而是有其强势之处;据“在其他诸方面,北宋非但不‘弱’,而且很‘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成就,尽管在军事上有所妥协,但并不代表其整体实力弱。因此,我赞同材料所示观点。12.(2024·四川德阳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朝北京城平面图1368年,明朝开始改建元大都,将大都北城墙向南收缩5里;1406年,开始大规模兴建;1419年,又将原南城墙向南拓展2里;1553年,再建城南外垣,因此明北京城有内、外城之分。明北京城面积约62平方公里,城市核心是宫城(紫禁城),皇城套宫城,内城套皇城,外城在内城南面。城套城使北京古代城市形成严密的对外防御体系。北京城的规模之大、规划之周密、结构之严谨,在世界上是极其罕见的。其中的宫城是传镜木结构建筑技术的最高体现。——摘编自《明清北京城:古代都城的集大成者》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关于明北京城的两条信息,并分别进行合理推论。(提示:可参考示例,从整体或局部提取信息。)示例:城市布局以正方形呈现,城的四个方位分别筑以天、地、日、月坛,象征着宫城是宇宙的中心,体现出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答案】信息一:明北京城有内、外城之分,且面积广阔,城市核心为宫城(紫禁城)。推论:体现皇权至上,注重防御体系。信息二:明北京城历经多朝扩建,历史悠久。推论:展现都城建设的长期性和连续性。【解析】信息一:据材料“明北京城平面图”,得出明北京城有内、外城之分,且面积广阔,城市核心为宫城(紫禁城)。据材料“明北京城面积约62平方公里,城市核心是宫城(紫禁城),皇城套宫城,内城套皇城,外城在内城南面”、“城套城使北京古代城市形成严密的对外防御体系”可得出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以及严密的对外防御体系。信息二:据材料“明北京城平面图”、“1368年,明朝开始改建元大都,将大都北城墙向南收缩5里;1406年,开始大规模兴建;1419年,又将原南城墙向南拓展2里;1553年,再建城南外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北京城历经多朝扩建,历史悠久。推论: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做出推论,这表明了古代中国都城建设的长期性和连续性,也反映了不同朝代对城市规划的继承与发展,使得明北京城成为古代都城建筑的杰出代表。13.(2024·山东临沂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商定自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摘自《中美建交公报》材料二两岸同胞期盼的时刻终于来临:2015年11月7日下午3时,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双手紧握。……习近平在会面中再次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台湾无论哪个党派、团体,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摘编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11月8日(1)依据所学知识与上述材料,写出能够证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史实。(8分。要求:需从中国古代史中任选2个史实,从中国近代史中任选1个史实,从上述材料中任选1个史实)(2)材料二中我们“愿意同其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什么?2022年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强调,我们要怎样解决台湾问题?(3)综上所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你想对广大台湾同胞说哪些心里话?【答案】(1)中国古代史:230年(或“三国时”),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1662年(或“清朝时”),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清军进攻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版图;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答出2条即可)中国近代史:清朝在台湾正式建省,台湾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答出1条即可)材料:在《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九二共识”。(答出1条即可)(2)前提条件: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现实威胁:“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做法: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3)心里话: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任何党派、团体都应该承认“九二共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祖国实现完全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两岸统一有利于振兴中华,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企图依靠任何外部势力进行“台独”分裂活动,都必定要失败。【解析】(1)中国古代史:结合所学中国古代政权对台湾的交往和管辖,可举例三国时期的吴国、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郑成功收复台湾、清军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等。230年(或“三国时”),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1662年(或“清朝时”),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清军进攻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版图;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答出2条即可)中国近代史:结合近代史上的与台湾相关的大事件,可举例台湾行省的建立、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收回台湾。清朝在台湾正式建省,台湾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答出1条即可)材料:根据材料一“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可知,该内容出自《中美建交公报》。在《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根据材料二“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可知,与此相关的史实是“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答出1条即可)(2)前提条件:根据材料二“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可得出,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现实威胁:结合所学两岸关系的发展,当前对解决台湾问题最大的威胁是“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阻碍了台湾问题的解决。做法:根据材料二“台湾无论哪个党派、团体,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并结合所学台湾问题的知识可知,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愿望,大陆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3)心里话: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从台湾的历史、九二共识、对台方针、祖国统一、两岸统一的影响、分裂必将失败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任何党派、团体都应该承认“九二共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祖国实现完全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两岸统一有利于振兴中华,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企图依靠任何外部势力进行“台独”分裂活动,都必定要失败。14.(2024·江苏镇江卷)伴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近代中国民族意识日益觉醒。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战争失败的消息传到我家乡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当时正在北京会试的各省举子纷纷集会、请愿,要求拒和迁都,变法图强。——摘自吴玉章《辛亥革命亲历记》材料二从巴黎和会的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罢工和抵制日货,迫使北洋政府屈服,6月7日被捕学生被释放。——摘编自(美)芮恩施《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材料三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抗日战争时期这样,不管是汉族还是其他兄弟民族,不管是国内居民还是海外华侨,都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团结,不但是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强大精神力量,而且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摘编自王树祥《抗日战争:中华民族百年觉醒的新里程碑》(1)据材料一指出“战争”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巴黎和会的决议”引发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迫使政府屈服”的主要表现。(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空前团结的主要表现,并据材料三概括其影响。(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民族意识不断觉醒的根本原因。【答案】(1)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主要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民族危机);推动了戊戌变法(公车上书)。(2)历史事件:五四运动主要表现: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任答2点)(3)主要表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影响: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民族伟大复兴。(4)根本原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解析】(1)战争:据材料一“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可知,近代以来我国被“东方小国”打败是指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进行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与材料信息相符。主要影响:据材料一“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民族危机);据材料一“当时正在北京会试的各省举子纷纷集会、请愿,要求拒和迁都,变法图强”可知,推动了戊戌变法(公车上书)。(2)历史事件:据材料二“从巴黎和会的决议的祸害中”并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因此该运动为五四运动。主要表现:据材料二“通过罢工和抵制日货,迫使北洋政府屈服,6月7日被捕学生被释放”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中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3)主要表现:据材料三“不管是汉族还是其他兄弟民族,不管是国内居民还是海外华侨,都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并结合所学可知,各民族乃至海外华侨一起抗战,这与抗战时期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有关。影响:据材料三“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团结,不但是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强大精神力量,而且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民族伟大复兴。(4)根本原因:综合材料信息回答即可,如从甲午战争失败到抗战爆发,我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15.(2024·四川德阳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刘铭传(1836-1896),安徽合肥人,洋务派代表人物,台湾省第一任巡抚。下表是刘铭传在台湾任职期间(1884-1891)的主要活动。时间(年)主要活动1884以福建巡抚衔督防台湾,指挥清军守沪尾,卫台北,与法军激战。1885中法停战后几年内,设总营务处,统辖全台防务;整顿军制,练兵,军队全部改用洋枪;建筑新式炮台,配备强劲大炮;派水师驻扎澎湖,添购兵船。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任命刘铭传为第一任台湾巡抚。1886设立抚垦总局,发展农业生产。设商务局,成立轮船公司,与外国商轮展开竞争。设立官办硫磺厂,用新法熬制;设立樟脑总局、硫磺总局,与外国争利。设电报总局,架设水陆电线。1887兴办西学堂,培养通晓近代科学、善于对外交涉的人才。提出新的行政区划方案,全台共设三府、一州、十一县、四厅。设立煤务局,建立基隆煤矿等。设立铁路总局,自行修建铁路,至1891年台北至基隆段铁路竣工通车。设立官办机器锯木厂,为铁路提供枕木。装设电灯,开凿新式公共水井,购买蒸汽碾路机,并设置专管市内卫生的机构。铺设沪尾至福州、安平至澎湖的海底电缆,从此,台湾与大陆电讯畅通。1888设立邮政总局,发行邮票,邮路至厦门、福州、广州、上海等地。1890设电报学堂,招收学生学习电讯技术。1891清廷批准刘铭传辞职。——整理自《刘铭传传》《刘铭传:晚清淮军著名将领》《刘铭传传略》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铭传对我国台湾地区发展作出的贡献。(2)根据你对材料的综合分析,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贡献:在中法战争中组织台北保卫战,反抗侵略;兴办洋务以自强:如调整行政体制;发展近代军事,增强海防力量;发展近代交通、通讯事业;创立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等。(2)认识:刘铭传作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推动台湾的近代化进程;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经济发展;经营台湾,维护了内部统一和民族团结,符合人民的利益。【解析】(1)贡献:根据材料“刘铭传(1836-1896),安徽合肥人,洋务派代表人物,台湾省第一任巡抚。下表是刘铭传在台湾任职期间(1884-1891)的主要活动。”结合材料分析可知,以福建巡抚衔督防台湾,指挥清军守沪尾,卫台北,与法军激战。可知,在中法战争中组织台北保卫战,反抗侵略;“设立抚垦总局,发展农业生产。设商务局,成立轮船公司,与外国商轮展开竞争。设立官办硫磺厂,用新法熬制;设立樟脑总局、硫磺总局,与外国争利。设电报总局,架设水陆电线。1887兴办西学堂,培养通晓近代科学、善于对外交涉的人才。”可知,;兴办洋务以自强:如调整行政体制;发展近代军事,增强海防力量;发展近代交通、通讯事业;创立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等。(2)认识:根据材料“的综合分析,谈谈你的认识。”结合所学可知,刘铭传在台湾任职期间1884-1891年,七年的时间里,作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推动台湾的近代化进程;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经济发展;经营台湾,维护了内部统一和民族团结,符合人民的利益。16.(2024·吉林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二十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任人摆布,成为洋人的朝廷,濒临灭亡的边缘。材料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二十世纪一直是志士仁人追求的目标。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材料三:到二十世纪结束时,中国人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大步前进,正在满怀信心地走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以这样高的速度前进使全世界感到惊讶。——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材料一中,中国所处的局面与哪一个条约的签订有关?此条约的签订有何影响?(2)材料二中,志士仁人追求的目标是什么?为了实现此目标,请各写出一例,党和政府于八十年代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的改革。(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写出百年内中国发生的变化。【答案】(1)条约:《辛丑条约》。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实行;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变化:从濒临灭亡到高速度的发展令全世界惊讶;从弱到强;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屹立于世界等。【解析】(1)条约:根据材料一“当二十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任人摆布,成为洋人的朝廷,濒临灭亡的边缘”和所学可知,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所以,中国所处的局面与《辛丑条约》的签订有关。影响:根据所学直接概括出影响即可,如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目标:根据材料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二十世纪一直是志士仁人追求的目标”可知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改革:根据所学知识,从农村、城市两方面,列举出党和政府于八十年代进行的改革即可,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所以,党和政府于八十年代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的改革分别为在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实行;在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3)变化:根据材料一“当二十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任人摆布,成为洋人的朝廷,濒临灭亡的边缘。”和材料三“中国以这样高的速度前进使全世界感到惊讶”可知是从濒临灭亡到高速度的发展令全世界惊讶,从弱到强,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屹立于世界等。17.(2024·山东菏泽卷)工业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清政府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使中国开始自觉地向世界资本主义轨道上靠拢,启动了早期近代化。——据周刘波《中外历史纲要》等(1)写出材料一评述的历史事件,列举该事件中取得的两例工业成就。材料二19世纪末,“洋碱”逐步倾销中国市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口中国的“洋碱”减少,民用碱与工业用碱奇缺。1918年永利制碱公司成立并计划以海盐作原料制碱,获北洋政府大总统特批工业用盐免税三十年。1926年,公司生产出洁白纯碱,获万国博览会金质奖,震动了整个世界化工业。——据高寒《“化工之父”的实业救国路—民族企业家范旭东的成功之道》(2)据材料二,概述永利制碱公司成立与发展的原因。材料三高光时刻一:众多“第一”为新中国汽车工业奠基195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前身)在长春举行奠基仪式1956年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CA10诞生高光时刻二:转型发展将“改革”融入企业血脉198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打响“换型改造”攻坚战1987年具有当时先进水平的第二代解放牌汽车CA141诞生,一汽走出一条“自主开发,自筹资金,自主建设,不停产改造”的新路子1991年一汽一大众公司成立,完成工厂体制向公司体制的根本转变高光时刻三:民族品牌在新赛道上向“新”图强近年来,中国一汽依创新、深智造、锚低碳、上绿能、精探索、谋未来,行稳致远;2023年红旗新能源子品牌的全新车型———红旗E001、红旗E202同步亮相——据新华网《一汽70年,见证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高光时刻》(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一汽高光时刻一、二的出现得益于我国哪两项重大举措,分别概述这两大举措实施的意义。(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工业现代化的认识。【答案】(1)历史事件:洋务运动。工业成就: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2)原因:外国商品的倾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忙于一战,忽视对中国的侵略;政府的支持;市场需求大;公司个人的拼搏努力等。(3)重大举措:高光时刻一:一五计划。高光时刻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4)认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改革创新、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等。【解析】(1)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但它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使中国开始自觉地向世界资本主义轨道上靠拢,启动了早期近代化”可知,材料说的是洋务运动的影响。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所以,材料一评述的历史事件为洋务运动。工业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先后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2)原因:根据材料二“19世纪末,‘洋碱’逐步倾销中国市场”可得出,外国商品的倾销;根据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口中国的‘洋碱’减少”可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忙于一战,忽视对中国的侵略;根据材料二“获北洋政府大总统特批工业用盐免税三十年”可得出,政府的支持;根据材料二“民用碱与工业用碱奇缺”可得出,市场需求大;根据材料二“1926年,公司生产出洁白纯碱,获万国博览会金质奖,震动了整个世界化工业”可得出,公司个人的拼搏努力等。(3)重大举措:根据材料三“195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汽车制造厂属于一五计划期间的成就。根据材料三“自主开发,自筹资金,自主建设,不停产改造”和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所以,中国一汽高光时刻一、二的出现得益于我国一五计划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4)认识:本题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可以从材料一洋务运动的影响;材料二民族企业永利制碱公司成立与发展;材料三中国一汽高光时刻分析可知,对我国工业现代化的认识为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改革创新、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等。

18.(2024·江苏宿迁卷)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4年,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失望之余,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二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建国民政府。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年)材料三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孙中山先生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救国方式的变化。(不得照抄原文。)(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救国的指导思想并指出“政治革命”的目标。(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目前,阻碍海峡两岸统一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变化:放弃改良,进行革命。(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目标:推翻清政府;建立国民政府。(3)影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素:“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国际反华势力。【解析】(1)变化:据材料一“1894年,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可知,放弃改良,进行革命。(2)指导思想:据材料二“民族革命”等信息可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目标:据材料二“我们推倒满洲政府……建国民政府”可知,推翻清政府,建立国民政府。(3)影响:据材料三“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可知,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据材料三“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可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据材料三“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并结合所学辛亥革命的知识可知,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据材料三“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可知,促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素:据材料三“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并结合所学可知,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还包括国际反华势力等。19.(2024·黑龙江牡丹江卷)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结合图文信息,回答问题。图一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图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图(1)图一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2)请用一个词形容图二革命的历程。该国是如何解决王权专制问题的?图三中国近代化探索示意图(3)面临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加深,近代中国的不同政治派别,通过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三探索历程的变化。任选图三中一个事件,总结其对中国发展起到的作用。(4)综上所述,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智慧?【答案】(1)问题:反映出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央政权,威胁到西汉王朝等。(言之有理即可)措施:实行“推恩令”或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让诸侯王把土地再分封给自己的子弟等。(言之有理即可)(2)历程:长期、曲折、反复等。(符合题意一词即可)怎么解决: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颁布《权利法案》,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等。(3)变化: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过程。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等。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创建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等。(4)学习、创新、采纳建议、符合国情、取长补短等。(言之有理一点即可)【解析】(1)问题:根据材料一“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封国人口数量超过中央人口;封国辖郡的数量超过中央辖郡的数量。所以,图一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问题为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央政权,威胁到西汉王朝等。(言之有理即可)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所以,汉武帝采取“推恩令”或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让诸侯王把土地再分封给自己的子弟等措施解决这一问题。(2)历程:根据材料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图”可知,从揭开序幕、内战爆发、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光荣革命等进程中,体现出图二革命的历程为长期、曲折、反复等。(符合题意一词即可)怎么解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权利法案》等角度进行分析,所以,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议会作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这次政变史称“光荣革命”。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议会还规定,今后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担任英国国王,英国国王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威廉夫妇接受了《权利法案》和议会的要求。此后,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所以,解决王权专制问题的措施为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颁布《权利法案》,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等。(3)变化:根据图三“中国近代化探索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戊戌变法以及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等,所以,概括图三探索历程的变化为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过程。事件、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任选图三中一个事件,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任选一个。然后分析选取的事件的作用即可,所以,具体如下: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等。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创建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等。(4)智慧:本题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材料一汉武帝采取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材料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材料三中国近代化探索道路的过程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