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七上期中模拟卷01(人教版)【测试范围:七上第1、2单元】(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七上期中模拟卷01(人教版)【测试范围:七上第1、2单元】(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七上期中模拟卷01(人教版)【测试范围:七上第1、2单元】(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七上期中模拟卷01(人教版)【测试范围:七上第1、2单元】(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七上期中模拟卷01(人教版)【测试范围:七上第1、2单元】(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2/2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测试范围:人教版七上第1、2单元。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自然现象中,与生物无直接关系的是A.花开花落 B.涨潮落潮 C.树大好乘凉 D.蜻蜓点水【答案】B【分析】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非生物不具有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A.花开花落,是指花开了又落,是生物的生殖现象,与生物有直接关系,A不符合题意。B.涨潮落潮是海水有涨潮和落潮现象,海水不具有上述的生物特征,与生物没有直接关系,B符合题意。C.树叶能遮住阳光,树下通风好,树叶里水分蒸发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树大好乘凉与生物有直接关系,C不符合题意。D.蜻蜓点水,是蜻蜓进行产卵,是生物的生殖现象,与生物有直接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选B。2.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不能完成的生命活动是A.取食 B.分化 C.呼吸 D.运动【答案】B【分析】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注意理解和掌握,注意灵活答题。【详解】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变形虫属于单细胞动物,无细胞分化过程。可见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下列食物链表示正确的是A.草→麻雀→鹰 B.草→鹰→麻雀 C.鹰→麻雀→草 D.麻雀→草→鹰【答案】A【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详解】A.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草、麻雀、鹰之间的捕食关系,A正确。B.鹰不吃草,麻雀不吃鹰,不是吃与被吃的关系,B错误。C.食物链中的箭头应该指向捕食者,该食物链中把箭头的方向弄反了,C错误。D.起始点是麻雀,是消费者,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D错误。故选A。4.用盐腌制凉拌黄瓜时,发现碗里流出了许多汤汁,这主要来自A.液泡 B.细胞核 C.叶绿体 D.细胞膜【答案】A【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详解】A.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见,用盐腌制凉拌黄瓜时,发现碗里流出了许多汤汁,这主要来自液泡,A正确。B.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B错误。C.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C错误。D.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D错误。故选A。5.小新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发现细胞重叠。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可能操作不当的步骤是A.擦玻片 B.滴清水 C.撕取表皮 D.盖盖玻片【答案】C【分析】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可以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详解】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时,应该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活性),然后用镊子撕取一小片洋葱鳞片业内表皮(撕取的样本要薄而透明,过厚会出现细胞重叠),再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放在载玻片上展平,避免细胞重叠,再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是为了避免出现气泡。由此,如果发现细胞重叠现象,其操作不当的步骤可能是撕取表皮过厚或者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没有展平,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6.绿色植物能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这一过程进行的场所是细胞中的A.细胞核 B.线粒体 C.叶绿体 D.细胞膜【答案】C【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详解】A.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A错误。B.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呼吸作用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被称为动力车间,B错误。C.由分析可知,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C正确。D.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D错误。故选C。7.海参遇到危险时会将内脏排出以迅速逃脱,再过50天左右就能长出新的内脏器官,主要利用的生命活动不包括A.细胞的分裂 B.细胞的分化 C.细胞的生长 D.细胞的死亡【答案】D【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详解】A.海参可以通过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故A正确。B.海参可以通过细胞的分化产生不同的组织,最终形成新的内脏器官,故B正确。C.海参可以通过细胞的生长使新产生的细胞不断长大,故C正确。D.细胞的死亡是细胞数目减少,与新的内脏器官的长成无关,故D错误。故选D。8.下列属于绿色开花植物生殖器官的是A.根、花 B.茎、果实 C.叶、种子 D.种子、果实【答案】D【分析】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详解】根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由茎运到叶等地方供植物体利用,在叶里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可见植物的根、茎、叶与营养物质有关,所以属于营养器官;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再用种子繁殖后代,因此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因此ABC错误,D正确。故选D。9.下列植物的食用部位主要是茎的是A.土豆 B.白菜 C.花生 D.洋葱【答案】A【分析】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根、茎、叶能够为植物体提供营养,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体的生殖有关,属于生殖器官。【详解】选项中:“土豆”食用部位主要是茎、“白菜”和“洋葱”食用部位主要是叶,“花生”食用部位主要是种子,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绝大多数生物的结构基础都是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答案】A【分析】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由细胞形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详解】生物体由细胞形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某探究小组对校园植物种类进行调查,采取的做法不恰当的是A.制订可行的调查活动方案 B.选择科学的调查活动方案C.确定合理的调查活动对象 D.凭个人喜好记录调查数据【答案】D【分析】调查法的步骤:①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②选择调查方式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③制定调查提纲及项目。④实施调查。⑤调查材料及数据的处理。⑥撰写调查报告。另外全班同学在调查开始前要分组分工,调查时: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等。【详解】ABC.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合理的调查活动对象、对调查的结果要认真整理,有时还需要进行数学统计,ABC正确。D.调查时要如实记录,不能凭个人喜好记录调查数据,D错误。故选D。1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B.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C.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 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答案】C【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也能影响环境,环境还能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详解】A.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故A错误。B.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和水、空气、土壤等,故B错误。C.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故C正确。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由于相互争夺食物、配偶、巢穴等,因此会发生竞争关系;但是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也有合作关系,如蜜蜂、蚂蚁、狒狒、猕猴等。因此,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既有竞争关系又有合作互助关系,故D错误。故选C。13.下列现象中体现生物之间竞争关系的是A.草盛豆苗稀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众人拾材火焰高 D.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答案】A【分析】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详解】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草和豆苗争夺阳光、水分、空气等属于竞争关系,A正确。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该食物链中蝉取食树的汁液,而螳螂以蝉为食,黄雀又捕食螳螂,它们之间有吃与被吃的捕食关系,B错误。C.众人拾材火焰高,需要很多人一起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属于合作关系,C错误。D.七星瓢虫吃蚜虫,蚜虫被七星瓢虫吃,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七星瓢虫和蚜虫之间是捕食关系,D错误。故选A。14.下列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湖泊 B.一条河流C.一群大雁 D.一块农田【答案】C【分析】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如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参与了物质的循环。【详解】ABD.“一个湖泊”、“一条河流”、“一块农田”,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都属于生态系统,ABD不符合题意。C.“一群大雁”只包括一种生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C符合题意。故选C。15.若淡水生态系统中存在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就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难分解的有毒物质在丁的体内最少C.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消费者 D.乙捕食甲后,只有物质流入乙体内【答案】C【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详解】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该食物链中的生物仅是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A错误。B.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可见,难分解的有毒物质在甲的体内最少、丁的体内最多,B错误。C.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所以,在食物链“甲→乙→丙→丁”中,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消费者,C正确。D.乙捕食甲后,物质和能量都能流入乙体内,D错误。故选C。16.以下位置不包含在生物圈内的是A.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 B.珠穆朗玛峰C.中国空间站 D.中国南极考察站【答案】C【分析】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详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而中国空间站在太空中,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7.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能量转换器是A.叶绿体和线粒体 B.叶绿体C.线粒体 D.细胞核【答案】B【分析】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详解】线粒体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供细胞的生命活动;叶绿体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植物所特有的。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最重要的细胞器,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调控中心,可见,B正确,ACD错误。故选B。18.如图为动物体结构层次的变化过程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减少一半B.①表示细胞分裂,②表示细胞生长C.生物体由小长大主要依靠细胞的分裂和生长D.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动物【答案】C【分析】①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在正常的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②细胞的分化。图中A是神经组织,B是上皮组织,C是肌肉组织。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详解】A.细胞的分裂过程是: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接着细胞质一分为二,最后在两个细胞核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所以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多。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和DNA)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新的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保持一致,A错误。B.题图中,①过程的结果是细胞数目的增多,故该过程表示细胞分裂;②过程的结果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差异性变化,故该过程表示细胞分化,B错误。C.根据A选项详解,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因此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差异性变化。因此,生物体由小长大主要是依靠细胞分裂和生长,C正确。D.细胞是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物体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动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再由这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动物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最后由八大系统构成完整的动物体。因此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D错误。故选C。19.某生物体的细胞中含有12条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体的变化情况是A.12条﹣24条→12条 B.12条→12条→12条C.12条→24条﹣24条 D.12条→6条→12条【答案】A【分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并平均分配,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细胞分裂的具体过程是细胞核首先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然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动物细胞是在原来细胞中央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植物细胞是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详解】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复制,DNA也随之复制为两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得后代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从而保证了后代遗传特性的稳定。故染色体的变化应该是:X→2X→X。因此某生物体的细胞中含有12条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体的变化情况是:12条→24条→12条。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南方盛产橘子,橘子也是人们喜欢的一种水果,吃橘子时我们剥开的橘子皮后还会看到一条条白色的筋络,橘子皮和这些筋络分别属于什么组织A.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B.保护组织、营养组织C.机械组织、营养组织 D.保护组织、输导组织【答案】D【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详解】植物的组织是按功能来划分的有保护作用的保护组织、有分裂作用的分生组织、有营养作用的营养组织、有输导作用的输导组织,有支撑、保护功能,分布在茎等处是机械组织。橘子皮处在果实的最外面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橘子瓣上的筋络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因此筋络是输导组织,因此ABC错误,D正确。故选D。21.“食脑虫”学名为阿米巴变形虫,其结构简单,为单细胞生物。下列关于“食脑虫”的说法错误的是A.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B.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个体C.细胞核对其生命活动起控制作用 D.通过细胞壁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答案】D【分析】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详解】A.“食脑虫”学名为阿米巴变形虫,其结构简单,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生物,故A正确。B.单细胞生物进行分裂生殖,故B正确。C.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对细胞生命活动起控制作用,故C正确。D.“食脑虫”学名为阿米巴变形虫,属于单细胞动物,没有细胞壁,细胞膜具有进行物质交换的功能,故D错误。故选D。22.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间的关系,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B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生物组成成分B.该生态系统中,ABC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C.“A→B→C”可以表示一条食物链D.A是分解者,常常是细菌和真菌【答案】B【分析】由图可知:图中A属于生产者,B属于消费者,C为分解者。【详解】A.分析图示,A属于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生物组成成分,A错误。B.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B正确。C.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A→B→C”不可以表示一条食物链,因为C是分解者,正确的食物链是:A→B,C错误。DC是分解者,是腐生细菌和真菌,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D错误。故选B。23.下图是草、鼠和蛇三种生物在某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存在的食物链为:蛇→鼠→草B.人类过度捕食蛇,短期内会造成鼠类减少C.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草D.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答案】D【分析】食物链是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的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一段时间后各种生物的量处于稳定状态。【详解】A.草、鼠和蛇三种生物中,鼠吃草籽或草根,蛇吃鼠。根据食物链的写法,食物链为:草→鼠→蛇,而选项中写反了,A错误。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人过度捕食蛇,鼠的天敌大量减少,食物充足就会大量繁殖,导致鼠的数量短期内会增多,B错误。C.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C错误。D.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该生态系统由于食物链简单,生物种类较少,因此自我调节能力较差,D正确。故选D。24.某草地生态研究所调查了当地生物及相关指标后绘制了部分图示,据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图1中共有五条食物链,蛇与鸟都属于最终消费者B.图2表示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D代表图1中的草C.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图2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D.能量流动会沿着图3中乙→甲一丙→丁进行并逐级递减【答案】D【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成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图1中共有2条食物链;图2中的A、B、C、D所代表的成分分别是生产者(植物)、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图3中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乙→甲→丙→丁。【详解】A.图1中共有2条食物链;草→虫→鸟,草→虫→青蛙→蛇,蛇与鸟都属于最终消费者,A错误。B.图2中D代表分解者,A代表生产者,B、C代表消费者,B错误。C.图2中D代表分解者,A代表生产者,B、C代表消费者,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图2缺少非生物部分,C错误。D.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意味着它吃的营养级低的物种的种类越多。而低营养级的物种含有大量有机物,所以营养级越低的物种含有的有机物也就越多。图3中乙有机物相对含量最多,可见,乙的营养级别最低。综合分析,图3中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乙→甲→丙→丁,D正确。故选D。25.蛋壳表面易沾染上粪便及羽毛等污染物,但清洗鸡蛋容易破坏蛋壳表面的保护膜。科研人员探究喷雾水洗法对鸡蛋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接着进一步研究喷雾水洗法对鸡蛋致病细菌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注:哈氏单位是鸡蛋新鲜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组别水洗时间(s)蛋壳致病细菌(1gcfu/个)未水洗组—6.26水洗组243.838A.购买的鸡蛋都是当天生产且大小均一,目的是控制无关变量B.与第14天相比,第35天两组鸡蛋新鲜程度下降的差异性更大C.据图和表中数据,推测鸡蛋新鲜程度的下降与蛋壳表面的致病细菌有关D.据图可知,与未水洗组相比采用喷雾水洗法清洁的鸡蛋更不利于贮藏【答案】D【分析】由题可知,水洗组和未水洗组随着贮藏时间的增长,哈氏单位在下降,所以鸡蛋的新鲜程度也在下降,且在同等条件下,水洗组鸡蛋的哈氏单位比未水洗组的高,说明水洗组的鸡蛋新鲜程度比未水洗组的高。【详解】A.分析可知,本题是为了探究喷雾水洗法对鸡蛋致病细菌的影响的,故实验变量是有没有喷水,除此之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所以购买的鸡蛋都是当天生产且大小均一,目的是控制无关变量,A不符合题意。B.看图可知,第14天两组的哈氏单位差距比第35的哈氏单位差距小,而哈氏单位是鸡蛋新鲜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与第14天相比,第35天两组鸡蛋新鲜程度下降的差异性更大,B不符合题意。C.从表中数据可知,未水洗组的蛋壳致病细菌比水洗组的多,分析图可知未水洗组的鸡蛋新鲜程度比水洗组的低,据此可以推测鸡蛋新鲜程度的下降与蛋壳表面的致病细菌有关,C不符合题意。D.图中只能看出鸡蛋的新鲜程度和喷水之间的关系,并无法得出喷水与鸡蛋保存时间的关系,D符合题意。故选D。非选择题:本卷共9小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50分(“[]”内填序号或字母,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6.(6分)请分析回答有关生物特征的问题:(1)下面诗词所描写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特征分别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生物能;“秋风淅淅桂花香,花底山蜂采掇忙。”——生物的生活需要;“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物能;“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生物能。(2)生物体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同的特征,这是现象,但总有一部分特征并不相同,这是现象。【答案】(1)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营养生长和繁殖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2)遗传变异【分析】生物的特征有: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农作物、家禽、家畜等。【详解】(1)“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蜜蜂采蜜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植物落叶是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2)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是遗传,亲代与子代,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是变异。27.(5分)在老师指导下,小秦制作并观察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图甲为其制作临时装片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丙为观察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绘制的细胞结构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小秦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操作顺序依次为(用序号表示)。过程⑤中,小秦用镊子将液滴中的表皮展平,这样做的目的是。(2)图乙中,若a的放大倍数为10×,b的放大倍数为40×,c的放大倍数为10×,d的放大倍数为4×,则小秦使用此显微镜观察物像,最大放大倍数为倍。(3)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中细胞核的颜色最(填“深”或“浅”)。(4)老师说小秦绘制的细胞结构简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指出来。【答案】(1)②④⑤①③防止细胞重叠,影响观察(2)400(3)深(4)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分析】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擦→滴→撕→展→盖→染→吸,具体步骤为:(1)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2)滴: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3)撕:用镊子从鳞片叶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4)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将其展平,目的是防止细胞重叠,影响观察细胞的各部分结构。(5)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洋葱内表皮上,盖盖玻片时要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6)染和吸: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详解】(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可总结为:擦(用纱布擦干净载玻片和盖玻片)、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撕(用镊子从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展(用解剖针在水滴中把薄膜展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盖上液滴)、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和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可见,图甲中,小秦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操作顺序依次为:②滴清水、④撕、⑤展、①盖、③染和吸。过程⑤中,小秦把撕取的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目的是防止重叠,便于观察。(2)显微镜的目镜没有螺纹,它直接插在镜筒的顶端;放大倍数低的长,放大倍数高的短。显微镜的物镜上有螺纹,安装在转换器的孔上;放大倍数低的短,放大倍数高的长。图乙中,a是物镜(10×)、b是物镜(40×)、c是目镜(10×)、d是物镜(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可见,小秦使用此显微镜观察物像,最大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3)用碘液染色,因为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会发现细胞中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4)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洋葱鳞片叶细胞中无叶绿体。可见,小秦绘制的细胞结构简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28.(7分)如图是植物的结构层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多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与过程[a]细胞、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有关,a过程中细胞里染色体先经过,然后(填“平均”或“随机”)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从而确保了新细胞内染色体数量与亲代细胞保持一致。(2)图丙所示的四种结构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图丙的形成与图中过程[b]有关。(3)图丁所示的结构在结构层次上叫作。(4)请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写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答案】(1)分裂复制平均(2)组织细胞分化(3)器官(4)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分析】图中:甲表示植物细胞,乙表示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丙表示形成了不同的组织,丁是花,戊是植物体;a表示细胞分裂,b表示细胞分化,c表示组织形器官,d表示器官形成植物体。因此,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详解】(1)生物体由小长大,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细胞生长使细胞的体积逐渐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组织)。可见,多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与过程[a]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有关。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从而确保亲子代细胞内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可见,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分。结合题图可知,a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里染色体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从而确保了新细胞内染色体数量与亲代细胞保持一致。(2)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可见,图丙所示的四种结构在结构层次上属于组织。图丙的形成与图中过程[b]细胞分化有关。(3)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可见,图丁所示的植物的叶在结构层次上叫作器官。(4)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而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所以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写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29.(5分)图一是某同学在公园里做完调查之后,根据自己所学的生物学知识绘制的一幅结构示意图,根据你自己的相关知识解答他的一些疑难:

(1)图一中的A、B代表的是生态系统成分,甲代表的是某些物质,请帮他将该结构图中未完善的地方完善起来:B;甲为、水、无机盐。(2)如果你对图一的完善与该同学的一致,那么此图能否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3)后来,该同学发现人们在该生态系统中大肆捕杀蛇,他十分焦急,就和同学们做了很多广告牌进行生态宣传,后来该现象得以制止,图二是该同学对该生态系统长期跟踪调查后统计的蛇的数量变化曲线,出同时期黄雀的数量变化为。(4)图中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统称为。【答案】(1)分解者/腐生性细菌真菌二氧化碳(2)能(3)先增加后减少(4)生态因素【分析】(1)题图中:甲是二氧化碳、水、无机盐。A是生产者;B分解者。(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详解】(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故B是腐生性细菌真菌,甲是非生物部分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因图一具有生物成分(A生产者、蝉和螳螂等消费者、B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光、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故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从人们大肆捕杀蛇到保护蛇,同时期黄雀的数量因缺少天敌而增加,到因为缺少食物而减少,故黄雀数量的变化是先上升在下降,维持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动态平衡,大致曲线如下图:

(4)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故生态系统中的阳光、空气、水等因素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30.(7分)“大蒜”是一只短毛猫,研究人员从刚去世不久的“大蒜”的腿部采集了一块表皮,从中提取表皮细胞的细胞核,之后与去核的卵细胞进行融合,得到了重组细胞,重组细胞经细胞分裂、分化生成克隆胚胎,激活后的克隆胚胎再移植入代孕母猫的子宫内继续发育,在胚胎移植66天后,代孕猫经过自然分娩,顺利生产出克隆猫“大蒜”。(1)克隆猫“大蒜”与去世的短毛猫“大蒜”的性别(填“相同”或“不同”),理由是。(2)克隆猫“大蒜”的口腔上皮细胞与短毛猫“大蒜”的表皮细胞相比,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目,这是重组细胞在进行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结果。(3)把克隆猫“大蒜”和短毛猫“大蒜”的外貌进行比较发现:①短毛猫“大蒜”下巴上有一个黑色的小块,克隆猫“大蒜”没有;②短毛猫“大蒜”左腿上有花纹,克隆猫“大蒜”右腿上有花纹。研究人员解释:毛色主要由(填细胞结构)中的遗传物质决定,也和(填细胞结构)中的线粒体有关,由此可以推知,克隆猫“大蒜”的毛色与提供去核卵细胞的母猫(填“有关”或“无关”)。【答案】(1)相同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中心,决定性别的基因存在于细胞核中(2)相同先复制后均分(3)细胞核

细胞质有关【分析】克隆是指人工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进行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生物技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中心,决定性别的基因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分裂是指活细胞增殖及其数量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的过程。【详解】(1)克隆猫的性别与提供细胞核的个体相同,因为细胞核中包含了大部分的遗传物质,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中心,决定性别的基因存在于细胞核中。(2)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复制加倍,这就保证了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相同。(3)天生的毛色一般是由细胞核与线粒体基因共同控制,而细胞核中的DNA起决定作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也起到了控制作用,因此毛色与提供去核卵细胞的母猫有关。31.(6分)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一:阿拉善地区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源头之一,防风固沙迫在眉睫。梭梭是一种独特的沙漠灌木植物,是中国二类濒危植物,平均高达2-3m,有的高达5m,被称为“沙漠植被之王”。梭梭林是戈壁沙漠最优良的防风固沙植被之一,性耐干旱,喜沙性,耐严寒,有顽强的生命力,寿命可达百年以上。材料二:海洋是生命的乐园,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浮游藻类以无机物为营养,以阳光为能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大量的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为浮游动物、鱼、虾、贝等所有动物提供食物。随着人类源源不断地向海洋排放污水,引起浮游藻类,甚至浮游动物和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造成一定范围内海水变色现象,这就是赤潮。2020年5月15日,深圳湾爆发了持续3天的赤潮,最大面积约75平方千米。海水中约有300种浮游藻类可导致海水变色。其中约有70种能产生毒素,可通过鱼或贝类等食物链对人类造成毒害。(1)梭梭能够防风固沙,这体现了它能环境;梭梭根系发达,叶片退化成极小的鳞片状,这说明了它能环境。(2)海洋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发生赤潮,此生态系统可能就会遭到破坏。(3)经常发生赤潮的海域,藻类毒素会随着不断积累,材料二中藻类毒素含量积累最多的生物是。(4)你认为人类应该如何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写出一条即可)【答案】(1)影响适应(2)自动调节(3)食物链人(4)减少污水排放、不乱扔垃圾等(意思合理即可)【分析】(1)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详解】(1)梭梭能够防风固沙,减少沙土流失等,这体现了它能影响环境;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分,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植物的分布,所以梭梭根系发达,叶片退化成极小的鳞片状,减少水分的散失,这说明了它能适应环境。(2)海洋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经常发生赤潮的海域,藻类毒素会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材料二中藻类毒素含量积累最多的生物是人,因为人的营养级最高,体内蓄毒最多。(4)人类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措施有减少污水排放、不乱扔垃圾等。32.(8分)湿地生态系统又称“地球之肾”,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水源的重要作用。2023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修复”,烟台市鱼鸟河湿地经过几年的修复,由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如今入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河,吸引了生态保护的同学前来实践和研究。

(1)修复后的鱼鸟河湿地风景如画,深秋,水杉、红枫等观叶树木五彩斑斓,影响树叶变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树叶随风飘落,能将树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是某些细菌和真菌,它们是作为生态系统中的。(2)湿地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社团同学经过调查后,绘制了该湿地部分生物的食物网(如图),其中包括条食物链,食物网中鳙鱼和白鹭的关系是,写出一条包含中华绒螯蟹的最长食物链。(3)修复后的鱼鸟河水质清澈,河里生长着大量的芦苇、菖蒲、茭草等水生植物,这些修复时种植的植物对水质有净化作用吗?同学们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对菖蒲吸收磷酸盐的情况进行探究:①取甲、乙2个相同的塑料桶,在乙桶中植入10株菖蒲,两个桶中均加入20升生活污水,检测磷酸盐的含量。②将塑料桶放到光照和温度等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连续培养3~4周。③每周最后一天从甲、乙桶中取等量水样,分别检测磷酸盐含量,计算出磷酸盐减少的比率(即去除率,是污水净化指标之一)。结果如下:组别第一周(去除率)第二周(去除率)第三周(去除率)甲000乙52.3%80.6%90.2%该实验的变量是,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4)湿地修复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为了保护修复好的湿地,你去湿地游玩时应该怎样做?。【答案】(1)温度分解者(2)6捕食和竞争关系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脊尾白虾→中华绒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