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政务建设与运维管理手册TOC\o"1-2"\h\u16332第1章电子政务概述 3117161.1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3301461.2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4133841.3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与目标 44262第2章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与设计 4249422.1电子政务建设规划 4297952.1.1建设规划步骤 5181242.1.2建设规划内容 572052.1.3建设规划关键要素 5110182.2电子政务系统设计原则与方法 5131812.2.1设计原则 653602.2.2设计方法 6290882.3电子政务系统架构设计 6174502.3.1总体架构设计 640122.3.2详细架构设计 611509第3章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 7148773.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7302793.1.1网络架构规划 778933.1.2网络设备选型与部署 7138803.1.3网络优化与运维 711163.2数据中心建设 7181003.2.1数据中心规划与设计 7318253.2.2服务器与存储设备选型 773593.2.3数据中心运维管理 746323.3安全体系建设 778893.3.1安全策略制定 882693.3.2安全设备部署 869303.3.3安全运维管理 826973.3.4安全意识培训与宣传 817537第4章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开发 8180324.1电子政务应用系统需求分析 857084.1.1收集业务需求 8138694.1.2分析用户需求 8140464.1.3确定系统功能 8101754.1.4编制需求规格说明书 81134.2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9101844.2.1系统架构设计 9171954.2.2数据库设计 930064.2.3系统界面设计 9135704.2.4系统开发与实现 9303784.3电子政务应用系统集成与测试 9261214.3.1系统集成 9299124.3.2系统测试 99754.3.3缺陷修复与优化 1028208第5章电子政务数据资源管理 10196945.1数据资源规划与整合 10276495.1.1数据资源规划 10240775.1.2数据资源整合 10221575.2数据库设计与优化 1130285.2.1数据库设计 11121865.2.2数据库优化 11229525.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1150505.3.1数据安全 11233425.3.2隐私保护 1118837第6章电子政务运维管理体系构建 12324756.1运维管理组织架构 12204926.1.1运维管理层 12292166.1.2运维执行层 12206976.1.3技术支持层 1251176.2运维管理制度与流程 12251106.2.1运维管理制度 12207196.2.2运维流程 13230166.3运维人员能力要求与培训 13234546.3.1运维人员能力要求 13268946.3.2运维人员培训 134023第7章电子政务系统安全运维 13232317.1系统安全策略制定与实施 13309307.1.1安全策略概述 13113967.1.2安全策略制定 1313727.1.3安全策略实施 1315347.2安全运维工具与平台 14281097.2.1安全运维工具概述 1460647.2.2安全运维平台选型与部署 14232347.2.3安全运维工具与平台的应用 14249047.3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与处理 14268007.3.1安全事件分类与识别 1489557.3.2应急响应流程与措施 14241297.3.3安全事件处理与跟踪 146893第8章电子政务系统功能优化 14211558.1系统功能评估与监控 14304028.1.1功能评估指标体系 14110918.1.2功能监控工具与技术 14252868.1.3功能评估与监控流程 15217968.2功能优化策略与方法 15110948.2.1系统架构优化 15313768.2.2数据库优化 15190418.2.3应用优化 15188468.2.4网络优化 15190158.3功能优化实施与效果评估 15117418.3.1优化方案制定与实施 15287668.3.2优化效果评估 15182388.3.3持续优化与维护 1529922第9章电子政务项目管理与评估 16278729.1项目管理方法与工具 16315139.1.1项目管理方法 16171549.1.2项目管理工具 16214969.2项目进度与质量管理 16260399.2.1项目进度管理 1698669.2.2项目质量管理 17302279.3项目评估与风险管理 17135379.3.1项目评估 1715139.3.2风险管理 1726985第10章电子政务发展趋势与展望 173234010.1新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173065710.1.1云计算 171628410.1.2大数据 173010110.1.3人工智能 172796310.1.4区块链 181306610.2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181204110.2.1政务服务一体化 18607010.2.2政务数据开放共享 181456010.2.3安全可控 181235410.3电子政务的创新发展与展望 181335810.3.1创新发展 181488110.3.2展望 18第1章电子政务概述1.1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电子政务的发展可追溯至20世纪末,其发展历程与全球信息技术进步紧密相关。最初,电子政务主要以部门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建设为基础,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信息资源共享。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电子政务逐步从内部管理向对外服务拓展。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起步阶段(1990年代末至2002年):门户网站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的起步。(2)发展阶段(2003年至2010年):以“十二金”工程为代表的一批政务信息系统相继建成,电子政务在部门得到广泛应用。(3)深化阶段(2011年至今):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电子政务向协同、智能、精细方向发展。1.2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与分类电子政务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提高工作效率、透明度和公众服务水平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根据服务对象和业务性质,电子政务可分为以下几类:(1)对(G2G):指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业务协同。(2)对企业(G2B):指向企业提供政策、法规、融资、市场等方面的信息服务。(3)对社会公众(G2C):指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渠道,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的政务服务。(4)与公务员(G2E):指为提高公务员工作效率,实现内部管理的信息化。1.3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与目标电子政务建设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具有以下意义与目标:(1)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工作流程,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2)增强服务能力: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整合政务资源,提升公共服务水平。(3)促进职能转变:推动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提高治理能力。(4)保障信息安全: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保证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5)促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增强公信力。(6)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以电子政务为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数字化转型。第2章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与设计2.1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电子政务建设规划是保证电子政务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涉及项目目标、资源配置、技术路线、安全保障、时间安排等多个方面。本节主要阐述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步骤、内容和关键要素。2.1.1建设规划步骤(1)明确电子政务建设目标与需求;(2)分析政务业务流程,梳理业务数据;(3)评估现有基础设施与资源,确定建设重点;(4)制定电子政务建设方案,包括技术路线、系统架构、设备选型等;(5)编制项目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节点、任务分工和预算;(6)组织专家评审,完善建设规划;(7)报批并实施。2.1.2建设规划内容(1)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2)电子政务项目目标与需求;(3)技术路线与关键技术选择;(4)系统架构设计;(5)设备选型与资源配置;(6)项目实施计划;(7)安全保障措施;(8)评估与监督。2.1.3建设规划关键要素(1)政策支持与组织保障;(2)业务流程优化与数据共享;(3)技术先进性与兼容性;(4)安全性与可靠性;(5)可持续发展能力。2.2电子政务系统设计原则与方法电子政务系统设计是保证电子政务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阐述电子政务系统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2.2.1设计原则(1)以用户为中心,满足政务业务需求;(2)基于标准化、规范化的技术路线;(3)系统架构合理,易于扩展与升级;(4)安全可靠,保障政务数据安全;(5)高效节能,降低运维成本;(6)便于管理与维护。2.2.2设计方法(1)面向服务的架构设计;(2)模块化设计,提高系统可维护性;(3)采用成熟的技术与设备;(4)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5)考虑跨平台、多终端的兼容性;(6)注重用户体验,简化操作界面。2.3电子政务系统架构设计电子政务系统架构设计是构建电子政务系统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功能、稳定性和扩展性。本节主要介绍电子政务系统架构设计的内容。2.3.1总体架构设计(1)基础设施层:包括硬件设备、网络通信、数据存储等;(2)数据资源层:实现政务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与共享;(3)服务支撑层:提供公共服务、业务处理、安全认证等功能;(4)应用层:实现政务业务的具体应用;(5)用户层:面向政务工作人员、社会公众等用户提供服务;(6)安全保障体系:涵盖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2.3.2详细架构设计(1)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政务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网络设施和存储设备;(2)数据资源规划:梳理政务数据,制定数据标准,实现数据共享与交换;(3)服务支撑设计:构建公共服务、业务处理、安全认证等支撑平台;(4)应用系统设计:结合政务业务特点,设计具体应用系统;(5)用户界面设计:注重用户体验,提供简洁、易操作的用户界面;(6)安全保障设计:制定安全策略,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第3章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3.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3.1.1网络架构规划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应以高可用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为原则。首先进行网络架构规划,包括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和互联网的划分,以及各级政务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3.1.2网络设备选型与部署根据网络架构规划,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设备选型需考虑功能、品牌、售后服务等因素。网络设备部署要遵循冗余设计,保证政务网络的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3.1.3网络优化与运维对政务网络进行持续优化,包括带宽调整、路由优化、网络安全策略等。同时建立健全网络运维管理制度,保证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3.2数据中心建设3.2.1数据中心规划与设计根据政务业务需求,对数据中心进行整体规划,包括机房选址、面积、机柜布局等。设计时要考虑数据中心的电源、散热、网络等基础设施,保证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行。3.2.2服务器与存储设备选型根据政务业务特点,选择合适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充分考虑功能、容量、扩展性等因素。同时采用虚拟化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维成本。3.2.3数据中心运维管理建立健全数据中心运维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监控、故障处理、备份恢复等。同时加强对数据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运维水平。3.3安全体系建设3.3.1安全策略制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政务网络安全策略,明确安全目标、安全范围和安全要求。3.3.2安全设备部署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等安全设备,实现对政务网络的全方位防护。3.3.3安全运维管理建立健全安全运维管理制度,加强对安全设备的监控、维护和升级。同时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提高政务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3.3.4安全意识培训与宣传加强对政务部门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安全防护意识。通过宣传栏、培训等形式,普及网络安全知识,降低内部安全风险。第4章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开发4.1电子政务应用系统需求分析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是保证系统满足机构业务需求的关键环节。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需求分析的过程和方法:4.1.1收集业务需求了解机构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及管理职能;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会等形式,收集部门及相关人员的业务需求;分析现有政务信息系统,梳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4.1.2分析用户需求对用户进行分类,包括部门内部用户和外部公众用户;分析用户在业务办理、信息查询、数据统计等方面的具体需求;结合用户体验,优化系统功能设计。4.1.3确定系统功能根据业务需求和用户需求,确定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梳理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形成系统功能结构图;对系统功能进行优先级排序,保证关键功能的实现。4.1.4编制需求规格说明书撰写需求规格说明书,详细描述系统功能、功能、界面等需求;保证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理解性;组织需求评审,对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修改和完善。4.2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本节将介绍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4.2.1系统架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确定系统采用的架构模式(如分层架构、微服务架构等);设计系统的高层架构,包括技术架构、数据架构、业务架构等;确定系统模块划分,定义各模块的功能和接口。4.2.2数据库设计分析系统数据需求,设计数据模型;确定数据表结构、字段属性、索引等;设计数据库的物理存储方案,保证数据安全、高效访问。4.2.3系统界面设计分析用户操作习惯,设计友好、易用的界面;确定界面布局、色彩搭配、字体大小等;优化界面交互设计,提高用户体验。4.2.4系统开发与实现根据系统设计文档,采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进行开发;严格遵循编码规范,保证代码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完成系统模块的集成,实现系统功能。4.3电子政务应用系统集成与测试系统集成与测试是保证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质量的关键环节。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系统集成与测试的方法和步骤。4.3.1系统集成将各个模块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集成,保证系统整体功能的实现;对集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定位和解决,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完成与外部系统(如其他部门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等)的接口对接。4.3.2系统测试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目标、测试范围、测试方法等;进行功能测试,验证系统功能是否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功能测试,评估系统在高并发、大数据等场景下的表现;组织用户参与验收测试,收集用户反馈,优化系统功能。4.3.3缺陷修复与优化对测试过程中发觉的问题进行分类、分析和修复;根据用户反馈,持续优化系统功能和功能;保证系统在上线前达到预定的质量标准。第5章电子政务数据资源管理5.1数据资源规划与整合5.1.1数据资源规划电子政务的数据资源规划是保证政务信息高效流通和使用的基础。本节将阐述如何进行政务数据资源的全面规划,包括数据分类、标准化、存储及更新机制。(1)数据分类:根据政务活动的特点和需求,对数据资源进行科学分类,形成合理的数据目录体系。(2)数据标准化: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和使用,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3)数据存储规划:结合政务部门业务需求,制定数据存储方案,保证数据的高效存储和快速检索。(4)数据更新机制:建立数据更新制度,明确更新周期、更新范围和责任主体,保证数据资源的实时性和有效性。5.1.2数据资源整合数据资源整合旨在消除政务系统间的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1)跨部门数据共享:梳理各部门数据需求,制定数据共享策略,构建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实现跨部门数据交换和共享。(2)业务协同:以业务流程为导向,整合政务数据资源,提高政务部门间业务协同能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3)数据交换与接口规范: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与接口规范,为政务系统提供标准化、便捷化的数据接口服务。5.2数据库设计与优化5.2.1数据库设计合理的数据库设计是保证电子政务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1)需求分析:深入了解政务部门业务需求,明确数据库设计目标。(2)概念结构设计:基于需求分析,构建数据库概念模型,明确实体及其关系。(3)逻辑结构设计:将概念模型转换为逻辑模型,设计合理的表结构、字段、索引等。(4)物理结构设计:根据硬件设备和系统环境,制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文件组织等。5.2.2数据库优化为提高数据库功能,降低系统响应时间,本节将讨论数据库优化策略。(1)查询优化:通过合理设计索引、优化查询语句等方法,提高数据库查询效率。(2)存储优化:合理分配存储空间,避免数据碎片,提高数据存储效率。(3)功能监控与调整:定期对数据库功能进行监控,发觉功能瓶颈,及时调整数据库参数和配置。5.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5.3.1数据安全数据安全是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重要环节,本节将探讨数据安全防护措施。(1)物理安全:加强数据中心硬件设备的安全防护,防止设备损坏、数据丢失等风险。(2)网络安全: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技术手段,保证政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3)数据备份与恢复:建立数据备份机制,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保证数据在遭遇意外情况时能够迅速恢复。5.3.2隐私保护政务数据涉及大量个人隐私信息,本节将阐述隐私保护的相关措施。(1)数据脱敏: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进行脱敏处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2)权限控制:建立严格的权限控制机制,保证数据仅被授权人员访问。(3)法律合规: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务数据隐私保护,防止信息泄露。第6章电子政务运维管理体系构建6.1运维管理组织架构运维管理体系的建设首先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作为支撑。电子政务运维管理组织架构应包括以下层级和部门:6.1.1运维管理层运维管理层负责对整个电子政务系统的运维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协调和监督。主要包括以下岗位:(1)运维管理总监:负责运维管理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决策。(2)运维管理部:负责运维管理制度的制定、运维团队的培训和指导、运维质量的监督等。6.1.2运维执行层运维执行层负责具体实施电子政务系统的运维工作,包括以下部门:(1)系统运维部:负责电子政务系统硬件、软件及网络设备的运维。(2)应用运维部:负责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运维,保证系统稳定运行。(3)数据运维部:负责电子政务数据的运维,包括数据备份、恢复、安全等。6.1.3技术支持层技术支持层为运维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包括以下部门:(1)技术支持部:负责解决运维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供技术指导。(2)研发部:负责对现有系统进行优化和升级,满足政务需求。6.2运维管理制度与流程为保障电子政务运维工作的顺利进行,需建立一套完善的运维管理制度与流程。6.2.1运维管理制度(1)运维管理规范:明确运维工作的目标、原则、范围等。(2)运维操作规范:规范运维操作流程,保证操作安全、高效。(3)运维安全制度:加强运维安全管理,防范安全风险。6.2.2运维流程(1)运维计划:制定运维计划,明确运维任务、时间节点和责任人。(2)运维执行:按照计划执行运维工作,保证系统稳定运行。(3)运维监控:对系统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并解决问题。(4)运维评估:定期对运维工作进行评估,优化运维流程。6.3运维人员能力要求与培训运维人员是电子政务运维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其能力要求与培训。6.3.1运维人员能力要求(1)专业技能:具备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2)沟通协调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以便与其他部门协同工作。(3)学习能力: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不断更新知识体系,适应技术发展。6.3.2运维人员培训(1)入职培训:对新入职的运维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其熟悉运维工作内容和要求。(2)在岗培训:定期组织在岗运维人员参加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3)外部培训:选派优秀运维人员参加外部培训,了解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第7章电子政务系统安全运维7.1系统安全策略制定与实施7.1.1安全策略概述本节主要介绍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策略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及其在系统运维中的作用。明确安全策略的制定原则,为后续实施提供指导。7.1.2安全策略制定本节详细阐述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策略的制定过程,包括:收集和分析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评估系统安全风险;确定安全目标;制定具体安全措施。7.1.3安全策略实施本节介绍安全策略实施的具体步骤,包括:部署安全设备和技术;制定安全运维管理制度;培训运维人员;监督与检查安全策略执行情况。7.2安全运维工具与平台7.2.1安全运维工具概述本节介绍安全运维工具的类型、功能及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场景。7.2.2安全运维平台选型与部署本节分析不同类型的安全运维平台,提出选型原则和部署策略,以满足电子政务系统安全运维需求。7.2.3安全运维工具与平台的应用本节详细阐述安全运维工具与平台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包括:系统监控、日志分析、漏洞扫描、安全审计等。7.3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与处理7.3.1安全事件分类与识别本节对电子政务系统可能面临的安全事件进行分类,并提出识别方法,以便于运维人员及时发觉问题。7.3.2应急响应流程与措施本节介绍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流程,包括:预案制定、事件报告、应急处理、调查与总结等环节,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7.3.3安全事件处理与跟踪本节阐述安全事件处理的具体方法,包括:隔离攻击源、修复系统漏洞、恢复业务等,并对处理过程进行跟踪和记录,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第8章电子政务系统功能优化8.1系统功能评估与监控8.1.1功能评估指标体系本节主要阐述电子政务系统功能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系统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用户数、资源利用率等核心指标,并对各项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重要性进行分析。8.1.2功能监控工具与技术介绍当前主流的功能监控工具与技术,如负载测试、功能瓶颈分析、实时监控系统等。并对这些工具和技术的原理、适用场景及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8.1.3功能评估与监控流程详细描述电子政务系统功能评估与监控的流程,包括制定评估计划、选择评估工具、执行功能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制定优化方案等环节。8.2功能优化策略与方法8.2.1系统架构优化从系统架构层面提出功能优化策略,如采用分布式架构、微服务架构、云计算等,提高系统可扩展性和资源利用率。8.2.2数据库优化针对数据库功能瓶颈,介绍数据库优化方法,包括索引优化、查询优化、数据库分库分表等。8.2.3应用优化分析应用层面的功能问题,如代码优化、缓存策略、负载均衡等,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法。8.2.4网络优化针对网络传输功能问题,提出网络优化策略,如优化网络拓扑结构、提高带宽、降低网络延迟等。8.3功能优化实施与效果评估8.3.1优化方案制定与实施根据功能评估和监控结果,制定针对性的优化方案,并详细描述方案的实施步骤、责任分工、进度安排等。8.3.2优化效果评估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功能数据,对优化效果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系统响应速度是否提高;(2)系统吞吐量是否增加;(3)并发用户数是否提升;(4)资源利用率是否提高;(5)用户满意度是否提升。8.3.3持续优化与维护强调功能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定期对系统进行功能评估、监控和优化,保证电子政务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第9章电子政务项目管理与评估9.1项目管理方法与工具电子政务项目的建设与运维需遵循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并达成预期目标。本节主要介绍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的方法与工具。9.1.1项目管理方法(1)项目启动:明确项目目标、范围、预期成果等,制定项目计划。(2)项目执行:按照项目计划,运用各种资源,实施项目。(3)项目监控:对项目进度、质量、成本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控,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4)项目收尾:完成项目验收、总结经验教训、归档项目文档。9.1.2项目管理工具(1)工作分解结构(WBS):将项目分解为可管理的工作单元,便于项目团队明确任务分工。(2)甘特图:通过条形图展示项目进度,便于项目管理者了解项目整体进度及关键节点。(3)风险管理矩阵:识别项目风险,分析风险影响和可能性,制定风险应对措施。(4)项目管理系统:如MicrosoftProject、Primavera等,实现项目进度、资源、成本等多维度的管理。9.2项目进度与质量管理电子政务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项目进度与质量是关键要素,直接影响项目的成功与否。9.2.1项目进度管理(1)制定合理的项目计划,明确各阶段任务及时间节点。(2)采用项目管理工具,如甘特图,监控项目进度。(3)定期召开项目进度会议,协调各方资源,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4)对项目进度进行评估,及时调整计划,保证项目按时完成。9.2.2项目质量管理(1)明确项目质量标准,制定质量管理体系。(2)实施质量控制,对项目过程和成果进行审查,保证符合质量要求。(3)采用质量保证方法,如六西格玛、全面质量管理等,提高项目质量。(4)定期进行质量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项目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石材长期采购合同
- 2025年度国防科技产业核心秘密保护合同3篇
- 2025年度远程教育兼职教师聘任合同3篇
- 2025年度农村房屋买卖合同协议书(含农村电商合作)2篇
- 2025年度公司公务车借用及维修保养协议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核心高管聘用合同:企业战略转型升级合作协议3篇
- 2025农村宅基地置换项目宅基地置换补偿评估协议
- 2025年度婚姻财产保全与风险评估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老旧小区电梯加装工程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特色农业机械租赁合作框架协议2篇
- 红色经典影片与近现代中国发展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山东省东营市(2024年-2025年小学四年级语文)统编版期末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期末+(试题)+-2024-2025学年重大版英语五年级上册
- DL∕ Z 860.2-2006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2部分:术语
- 断亲协议书模板
- 技能成才强国有我课件模板
-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的思考与实践
- 中外美术评析与欣赏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湖南大学
-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和能力测试》试卷
- 福利住房与购房补贴制度
- 康师傅乌龙茗茶营销策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