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节能方案TOC\o"1-2"\h\u12131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 21044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 2247411.2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 2212361.3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323607第二章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3305442.1节能设计原则 3151162.2环境友好设计原则 4173282.3可持续发展设计原则 413677第三章建筑材料与资源利用 4265433.1选用绿色建筑材料 5315353.2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5163293.3节约型建筑材料的推广与应用 515064第四章建筑节能技术 6236864.1外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6139814.2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6173784.3照明与电气系统节能技术 632416第五章建筑绿化与景观设计 7182235.1绿化植物的选用与配置 7250525.2建筑屋顶绿化 7227165.3建筑外环境景观设计 729590第六章建筑节水技术 8266336.1给水系统节水技术 8126346.1.1给水设备的选择与优化 8164706.1.2智能化给水系统的应用 8301496.1.3给水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912176.2排水系统节水技术 917026.2.1排水系统的合理设计 9323456.2.2排水设备的选择与优化 9167136.2.3排水系统的回收与再利用 9214566.3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 9158406.3.1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 9163066.3.2雨水处理与净化 9193016.3.3雨水利用的途径 1016709第七章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回收 10285277.1建筑废弃物分类与处理 10259857.1.1建筑废弃物分类 10127517.1.2建筑废弃物处理方法 10288697.2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 10312177.2.1混凝土废弃物回收利用 11141307.2.2金属废弃物回收利用 11133907.2.3木材废弃物回收利用 1184007.3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回收政策 1126744第八章建筑智能化与信息化 11327458.1建筑智能化技术 11277838.2建筑信息化管理 12213178.3建筑智能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122291第九章绿色建筑评估与认证 1269489.1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12143569.2绿色建筑认证流程 13243619.3绿色建筑评估与认证的政策法规 1318154第十章绿色建筑推广与应用 141346810.1绿色建筑政策与法规 14226310.2绿色建筑宣传与教育 142038810.3绿色建筑项目案例分析 14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绿色建筑,又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及拆除过程中,遵循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建筑物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建筑活动。绿色建筑旨在降低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室内外环境质量,提升居住者舒适度,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绿色建筑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资源消耗:通过提高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建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2)减轻环境负担:降低建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化。(3)提高居住质量:营造健康、舒适的室内外环境,保障居住者身心健康。(4)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建筑行业整体竞争力。1.2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国际上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逐渐升温。以下为绿色建筑发展的简要历程:(1)20世纪60年代:绿色建筑理念初现,关注建筑对环境的影响。(2)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爆发,绿色建筑开始关注节能。(3)20世纪80年代:绿色建筑逐渐发展为全球性议题,各国开始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4)20世纪90年代:绿色建筑进入快速发展期,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等发布绿色建筑相关指南。(5)21世纪初至今:绿色建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各国纷纷制定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推动绿色建筑发展。1.3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建筑发展,将其作为国家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以下是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1)政策支持: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绿色建筑相关政策,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等,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2)评价体系:我国已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绿色建筑星级评价等,引导建筑行业走向绿色化。(3)技术创新:我国在绿色建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如超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材料等。(4)市场发展:绿色建筑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设计院和施工企业参与到绿色建筑的开发和建设。(5)国际合作: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绿色建筑交流与合作,推动绿色建筑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第二章绿色建筑设计原则2.1节能设计原则节能设计原则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内容,旨在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下是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原则的具体内容:(1)合理布局:在建筑平面布局上,充分考虑自然通风、采光、日照等因素,提高室内环境质量,降低空调、照明等设备的能耗。(2)优化建筑体形: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建筑体形,降低建筑外表面积,减少热损失。(3)选用高效保温材料:选用具有良好保温功能的建筑材料,提高建筑隔热功能,降低空调能耗。(4)合理选用建筑设备:选用高效、低能耗的空调、照明等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5)绿色建筑评价:对建筑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评价,保证节能设计目标的实现。2.2环境友好设计原则环境友好设计原则是指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以下是绿色建筑环境友好设计原则的具体内容:(1)生态优先: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生态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平衡。(2)绿色景观:采用绿色景观设计,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水资源利用:合理利用水资源,采用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4)废弃物处理:合理设置废弃物处理设施,实现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5)室内环境质量:保证室内环境质量,减少室内环境污染,提高居住舒适度。2.3可持续发展设计原则可持续发展设计原则是指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项目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下是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设计原则的具体内容:(1)经济合理: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投资成本、运营成本和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2)社会效益:提高建筑品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3)技术创新:积极引进和推广绿色建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推动建筑行业技术进步。(4)政策引导: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推动绿色建筑政策的制定和实施。(5)宣传培训:加强绿色建筑宣传和培训,提高社会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和参与度。第三章建筑材料与资源利用3.1选用绿色建筑材料在绿色建筑节能方案中,绿色建筑材料的选用是基础且关键的一环。绿色建筑材料指的是在原材料采集、生产加工、运输安装及使用寿命终结后,对环境和资源的负面影响最小化的建筑材料。具体来说,应遵循以下原则:(1)环境友好性:材料的生产过程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2)健康性:建筑材料不应释放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保证室内空气质量。(3)可循环性:优先选择可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4)生命周期成本效益:综合考虑材料的生产、使用、维护及处置成本,选择生命周期成本较低的材料。在此原则指导下,选用绿色建筑材料可以从源头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3.2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绿色建筑节能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据统计,建筑废弃物在城市化进程中占据了固体废弃物的大部分。为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最小化环境污染,以下措施应被采纳:(1)分类回收:在建筑废弃物产生之初,就应进行分类,以便后续的资源化处理。(2)再生利用:对废弃混凝土、砖瓦、钢材等进行再生处理,生产再生建材。(3)循环再用:鼓励在新建或翻修建筑中,使用经过处理的建筑废弃物作为建筑材料。(4)政策支持:建立相应的政策体系,推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市场化运作。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建筑废弃物的堆放和填埋,降低环境污染,同时节约资源。3.3节约型建筑材料的推广与应用节约型建筑材料的推广与应用是实现建筑行业绿色发展的另一重要途径。这类材料不仅在使用过程中能降低能耗,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也比传统材料更加节能环保。以下是节约型建筑材料推广应用的几个方面:(1)政策引导:通过立法和政策激励,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节约型建筑材料。(2)技术研发: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新型节约型建筑材料的科技创新。(3)标准制定:建立和完善节约型建筑材料的标准体系,规范市场行为。(4)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节约型建筑材料的认识,提高市场接受度。通过上述途径,可以促进节约型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从而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第四章建筑节能技术4.1外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外围护结构作为建筑物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屏障,其节能技术对于提高建筑能效具有的意义。应优化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功能,通过选用高功能的保温材料、合理的保温层厚度以及精细的施工工艺,降低建筑物的热传导损失。应重视外围护结构的气密性,采用高功能的密封材料和构造设计,减少空气渗透引起的能量损失。利用新型节能玻璃、LowE玻璃等,可提高窗户的保温隔热功能,同时降低窗户的太阳能得热,实现外围护结构的综合节能。4.2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技术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是建筑物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节能技术对于降低建筑能耗具有重要意义。在供暖系统中,应优化供暖设备的选型和系统设计,采用高效节能的供暖设备,如热泵、太阳能供暖等,同时加强管道保温,减少热损失。通风系统应合理设计通风方式和风道布局,提高通风效率,降低能耗。在空调系统中,选用高效节能的空调设备,如变频空调、多联机等,同时优化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实现空调系统的智能化、节能化运行。4.3照明与电气系统节能技术照明与电气系统是建筑物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节能技术对于提高建筑能效具有显著效果。在照明系统中,推广使用LED等高效节能灯具,优化照明设计,提高照明效率。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根据不同场景和时间自动调节照度,实现照明系统的节能运行。在电气系统中,应优化电气设备选型,选用高效节能的电气设备,如节能变压器、节能电机等,同时加强电气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采用智能电网和电力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和分析电气系统运行状态,为电气系统节能提供数据支持。,第五章建筑绿化与景观设计5.1绿化植物的选用与配置在建筑绿化中,绿化植物的选用与配置是的环节。应依据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土壤条件、水分状况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周期长、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绿化植物。要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景观效果。绿化植物的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层次分明,形成立体绿化效果。合理搭配不同高度、不同叶色和花色的植物,以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2)生态适应性,保证植物生长良好。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提高绿化效果。(3)景观美观,与建筑风格相协调。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应与建筑物的风格、色彩、形态等因素相协调,以提升整体景观效果。5.2建筑屋顶绿化建筑屋顶绿化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降低建筑能耗、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等作用。以下是建筑屋顶绿化的关键要点:(1)屋顶绿化系统的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结构、荷载、防水等要求,设计合适的屋顶绿化系统,包括植被层、排水层、过滤层、防水层等。(2)绿化植物的选用。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周期长、耐干旱、抗风化的植物,同时考虑植物的景观效果。(3)屋顶绿化设施的配置。包括给水、排水、施肥、照明等设施,保证绿化植物的生长需求。(4)屋顶绿化施工与维护。施工过程中应保证绿化系统的安全、稳定,后期维护应定期修剪、施肥、浇水等,保证绿化效果。5.3建筑外环境景观设计建筑外环境景观设计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原则如下:(1)生态优先,注重环保。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运用生态学原理,注重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减少对环境的干扰。(2)以人为本,满足功能需求。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人的需求,提供舒适的休闲空间,满足人们的游憩、健身、社交等功能。(3)美观大方,突出特色。景观设计应体现地域文化、建筑风格,以独特的景观元素塑造个性鲜明的建筑外环境。(4)和谐统一,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景观设计应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建筑物、道路等相协调,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在建筑外环境景观设计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绿化布局。合理规划绿化空间,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提高绿化覆盖率。(2)景观设施。配置适量的景观设施,如座椅、灯具、雕塑等,丰富景观效果。(3)道路与铺装。设计合理的道路系统,提高通行效率,同时注重铺装材料的环保、耐用。(4)水景设计。充分利用水资源,创造优美的水景景观,提高环境品质。(5)照明设计。合理配置照明系统,营造舒适的夜景效果,提升建筑外环境的整体形象。第六章建筑节水技术6.1给水系统节水技术建筑节水技术的核心之一是给水系统的优化。以下是对给水系统节水技术的详细阐述:6.1.1给水设备的选择与优化在选择给水设备时,应优先考虑节水型产品。例如,采用低流量水龙头、淋浴头和马桶等,这些设备能够在保证使用效果的同时显著降低水的消耗量。通过优化给水管道的设计,减少管道长度和弯头,可以降低水压损失,提高给水效率。6.1.2智能化给水系统的应用智能化给水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自动调节,能够有效减少无效水量。例如,采用智能水表和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时了解建筑内的用水情况,及时调整给水策略。同时智能化系统还可以实现定时给水,避免因长时间无人使用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6.1.3给水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对给水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是保证其节水效果的重要措施。应定期检查管道接口、阀门等部位,防止泄漏和损坏。同时加强用水管理,制定科学的用水计划和制度,提高用水效率。6.2排水系统节水技术排水系统的节水技术同样,以下是对排水系统节水技术的详细探讨:6.2.1排水系统的合理设计在排水系统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排水管道的布局和尺寸,以减少水的流失和排放。采用重力流排水方式,可以减少泵送过程中的能耗和水的损失。6.2.2排水设备的选择与优化选择节水型排水设备,如节水型马桶、节水型洗衣机等,可以在源头上减少水的排放量。同时通过优化排水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提高排水效率,减少水的浪费。6.2.3排水系统的回收与再利用排水系统的回收与再利用是建筑节水的重要途径。通过收集和处理建筑内的废水,可以实现废水的循环利用。例如,将废水处理达标后用于冲厕、绿化等非饮用领域,有效减少新鲜水的消耗。6.3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是建筑节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对该技术的详细分析:6.3.1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雨水收集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建筑特点。通过设置合理的雨水收集区域和设施,如屋顶、地面、蓄水池等,保证雨水的有效收集和储存。6.3.2雨水处理与净化收集的雨水在利用前需经过适当的处理和净化。这包括去除雨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微生物等,保证雨水的水质符合使用要求。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沉淀、过滤、消毒等。6.3.3雨水利用的途径雨水利用的途径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用于建筑内部的非饮用领域,如冲厕、绿化、洗车等;用于建筑外部的景观用水、农田灌溉等。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可以最大化地发挥雨水资源的价值。通过上述建筑节水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建筑行业的用水量,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第七章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回收7.1建筑废弃物分类与处理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已成为绿色建筑节能方案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建筑废弃物主要来源于建筑物的拆除、装修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为了有效处理建筑废弃物,首先需要对其进行分类。7.1.1建筑废弃物分类建筑废弃物可分为以下几类:(1)土石方:包括挖掘、回填、平整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土石;(2)混凝土废弃物:包括废弃的混凝土块、混凝土构件等;(3)金属废弃物:包括废钢筋、废钢材、废铝材等;(4)木材废弃物:包括废弃的木材、木屑等;(5)砖瓦废弃物:包括废弃的砖、瓦、陶瓷等;(6)塑料废弃物:包括废弃的塑料制品、泡沫材料等;(7)其他废弃物:包括废弃的玻璃、橡胶、纤维等。7.1.2建筑废弃物处理方法(1)填埋:将建筑废弃物运输至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2)破碎:将废弃混凝土、砖瓦等破碎成小块,便于运输和处理;(3)筛分:将废弃土石进行筛分,分离出可利用的骨料;(4)回收:对金属、塑料等可回收资源进行回收利用;(5)无害化处理:对含有有害物质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7.2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是绿色建筑节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7.2.1混凝土废弃物回收利用(1)制备再生骨料:将废弃混凝土破碎、筛分后,制备成再生骨料;(2)制备混凝土:利用再生骨料制备混凝土,用于道路、建筑等工程;(3)制备砖瓦:将废弃混凝土破碎、筛分后,制备成砖瓦等建筑材料。7.2.2金属废弃物回收利用(1)熔炼:将废金属进行熔炼,制备成新的金属材料;(2)再生:对废金属进行再生处理,制备成新的金属制品。7.2.3木材废弃物回收利用(1)碎料板:将废弃木材破碎成木屑,制备成碎料板;(2)人造板:将废弃木材破碎成木屑,与胶粘剂混合,制备成人造板;(3)生物质能:将废弃木材进行生物质能利用。7.3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回收政策为了推动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回收工作,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1)建立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回收制度:明确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回收的责任主体、处理流程和回收利用要求;(2)实施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回收补贴政策:对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回收项目给予财政补贴;(3)加强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回收监管:对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回收过程进行严格监管,保证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理;(4)推广绿色建筑:鼓励绿色建筑项目,降低建筑废弃物产生量;(5)建立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推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第八章建筑智能化与信息化8.1建筑智能化技术建筑智能化技术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建筑环境相结合,实现建筑设备自动化监控、信息资源高效利用和居住环境智能化管理的一种技术体系。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动控制系统:通过安装传感器和执行器,对建筑内的温度、湿度、照明、安全等方面进行自动控制,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居住环境的舒适性。(2)信息处理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对建筑内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为用户提供决策支持。(3)智能化服务平台:通过集成各种应用服务,为用户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如智能家居控制、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8.2建筑信息化管理建筑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建筑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全过程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其主要内容包括:(1)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对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效率。(2)建筑信息模型(BIM):利用BIM技术,对建筑物的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模拟,实现设计、施工和运营的集成管理。(3)设施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设施管理信息系统,对建筑物的维护、运行、安全等方面进行管理,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8.3建筑智能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技术的发展,建筑智能化与信息化正在逐渐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建筑管理模式。这种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集成:通过将智能化系统和信息化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建筑管理的效率。(2)协同工作:通过建立协同工作平台,实现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阶段的协同工作,减少信息孤岛。(3)智慧决策: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建筑内的各种信息进行深度挖掘,为用户提供智慧决策支持。通过建筑智能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管理的效率,还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为用户提供更加舒适、安全、便捷的生活环境。第九章绿色建筑评估与认证9.1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是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建筑项目在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等全过程中,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的综合评价。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指标:包括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运营管理等方面。(2)评估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确定建筑项目的绿色等级。(3)评估程序:包括预评估、初步评估、详细评估和综合评估四个阶段。(4)评估机构:我国绿色建筑评估机构主要由部门、行业协会和第三方评估机构组成。9.2绿色建筑认证流程绿色建筑认证流程是指建筑项目在完成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后,按照规定程序申请认证,并获得相应绿色建筑等级的过程。具体流程如下:(1)项目申报:建筑项目单位向当地建设部门申报绿色建筑认证。(2)资料审核:建设部门对申报资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3)现场检查:认证机构对建筑项目进行现场检查,评估其绿色建筑指标。(4)评估报告:认证机构根据现场检查结果,编制绿色建筑评估报告。(5)认证审批:建设部门对评估报告进行审批,符合条件的颁发绿色建筑证书。(6)证书发放:建设部门向建筑项目单位发放绿色建筑证书。9.3绿色建筑评估与认证的政策法规绿色建筑评估与认证的政策法规是保障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手段,以下为我国绿色建筑评估与认证的相关政策法规:(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善待动物演讲稿范文(14篇)
- 金蝶KIS专业版仓存及生产管理-培训课件
- 油气行业安全生产监管-洞察分析
- 虚拟现实声源定位实现-洞察分析
- 虚拟货币交易风险管理-洞察分析
- 污水深度处理技术-洞察分析
- 向国旗敬礼国旗下讲话老师讲话稿范文(6篇)
- 医疗机器人与区块链结合的研究-洞察分析
- 关爱同学远离校园欺凌发言稿范文(5篇)
- 印刷行业智能化培训模式-洞察分析
- 强夯安全技术交底
-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参考文献
- 2024年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普格电力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届新高考物理冲刺复习:“正则动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 PLC控制Y-△降压启动控制设计
- 趣识古文字(吉林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汕头市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心招聘专职教研员笔试真题2023
- 2024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无纺布行业的分析
- 2024届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高考生物试题模拟题及解析附答案
- 算力互助与资源优化调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